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时间:2019-05-12 21: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第一篇: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法治社会讲究依照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否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制度是衡量一个政府行政能力的标准,制度建设搞得如何直接反映着政府行政能力的高低。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在很多领域的制度建设上,我们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必须看到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制度建设方面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存在法规空缺,无制度可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经济建设领域的制度出现了空白点,新制度迟迟难以问世。以慈善事业的捐赠事件为例,2009年2月,上市公司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宣布,将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70%用来成立慈善基金会,这笔市值近40个亿的股份的巨额捐赠,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捐赠的诚意和动机都受到了怀疑。因为在此之前,国内一家知名企业创始人曾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并声称把个人名下的全部股份捐赠给基金会,但是后来发现这笔承诺用于慈善的基金早已被抵押给了摩根士坦利用做贷款。曹德旺为了表示捐款的诚意向媒体声称,自己在捐款中间不设置任何信托机构,要办过户手续给基金会。从曹德旺种种“自绝后路”的表现看,这笔捐款似乎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当然,捐款动机不在此考虑之列,关键是“这种以股份形式的捐款出现了”,而且正是由于它的特殊形式,所以到现在为止,一直处于搁浅状态。

这种股份捐款模式的基金会在国内前所未有,按照我国目前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目前还不能接受有价证券。尽管对于这样的捐赠确实存在着一些操作监管上的困难,尽管股票形式的捐款市值不稳定很难估算,但是在西方国家,捐赠股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比尔.盖茨、巴菲特都以股份形式建立了自己的捐款基金,借鉴他们的经验应该并不是很难。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行为已经出现,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制度提供服务。我们在钦佩西方富豪们投资慈善事业,回馈社会的行为时,也要想到先进的制度对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曹德旺想不通,棉袄都可以捐,自己的股票还能分红,怎么就捐不出去。估计很多的老百姓也想不通,这么好的事情,政府怎么 1

不赶紧提供方便。当然在法治社会里制订法律法规,必须周密设计严谨考虑,但是,拖得太久就令人费解,正所谓“慈善先行,制度也需跟上”。

二是各法规间不衔接,有制度而不能依。以社会养老领域为例。衣食住行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但仅仅是“衣食足,仓廪足”还不够,“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同样重要,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老百姓才会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居乐业。而目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最近央视播出的《珠三角第一代打工者没法退休》的故事,就反映了我国因为各地区养老保险规定各异,农村劳动者到城市打工到了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无法真正落实的典型实例。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规定是,个人缴费年限计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取退休金,而节目的主人公在广州缴纳养老保险只有11年多,不符合领取退休金的条例规定。想补缴剩下3年多的费用,但广州市的政策又不允许外地人口续保;把养老保险关系调回老家的话,按照户口所在地的社保规定,只能转回个人账户的资金,而单位缴纳的资金,由于统筹账户不能统一,所以不能转,这就意味着企业缴纳的统筹资金必须由个人补缴。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打工者自己给自己开工资,农民工交了多年的养老保险成了一笔零存整取的银行存款。

“续又不让续,转又不能转”,这种现象在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中极为普遍,于是太多的人不得不选择了退保。据报道,深圳市社保基金个人服务中心自2003年以来,每年春节前都要为大量农民工办理退保手续,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内有近3万人退保。按照规定,一旦中途退保,之前所缴纳保险的年限就不再计算,退保是不划算的事情,而辛勤劳动了半生后,谁不想有个经济稳定的晚年生活呢?外来务工人员不是不知道此中的“利害关系”,但是他们实在是情非得以,因为迫于生计,他们必须在很多个城市之间流转打工,而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养老保险是不能互转的。养老问题是个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拖延得越久,“后遗症”就会越严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办法,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制定出各个地区间与养老保险条例相衔接的法规,让养老保险突破地区间流转的“瓶颈”。

三是法规与现实脱节,制度形同虚设。改革开放以来,新情况、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的需要制定“良规”来调节规划和服务社会发展。但是,在一些领域,法规的制定还是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以大量“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事物,无疑会暴露出一些“硬伤”和“漏洞”。这就好

比“磁悬浮取代了旧火车,而轨道却还是老朽木,实在是不配套”。不配套的结果是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法规的权威性。如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还有“镇压反革命分子的先行破坏活动”这样的“阶级斗争用语”,该条例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刚刚告别历史舞台;而《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从颁布到不久前废止,也整整“暂行”了20 多年,与其同一时代出产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还有一些要求企业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经营的规定条款,当然该法同样生存了20多年而刚刚“寿终正寝”。像这样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已经失去任何意义的行政法规,依然在发生“效力”的还为数不少。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限期甄别和修改这些“过时”的法规,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责所在。

制度的滞后,考量着政府的行政能力。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尽善尽美的,一切都处于发展变化当中,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府,则万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制度的滞后,不但使法规失去了公信力,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政府必须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修改取缔无效率的制度,制定务实有效的制度,完善制度体系,作好制度衔接,避免制度冲突,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基层,夯实执政之本。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重视基层干部,关心基层干部,爱护基层干部,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尤其要建设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基层干部奋战在发展的第一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基层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也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

力,对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引领科学发展。

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都离不开基层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要配好干部,管好干部。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就要规范基层干部的管理。要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通过科学考核评价,让基层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一支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的基层干部队伍。

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还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猛将必拔于卒伍,贤相必起于郡县”。基层干部直接面向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直接面对各种各样的局面和应急处理尖锐复杂的问题。基层工作经历对干部的成长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优秀年轻的干部到基层去锻炼成长,从一线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就能形成干部成长的良性循环。现在,有的地方从“村官”中选拔乡镇公务员,还有的直接提拔乡镇干部到市里、省里任职,这些举措在用人导向上树立起了风向标。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同时,重视基层干部,还要有常态化的长效培养选拔机制,要探索形成制度,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有想头。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重视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就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建设局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完善制度建设 提高政府公信力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日前,突然爆发的郭美美事件,让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有些茫然无措,以前觉得具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是最安全的捐款通道,现在看来或许远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政府专家媒体等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在通常情况下政府专家媒体的信任危机并非各自孤立。他们往往都是拧合在一起出现,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事件上的非真诚表态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这时某些所谓的专家便会站出来通过媒体管道发表一些非公正的言论,试图平息民众的质疑,但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引发连锁信任危机,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破坏起来一夜之间就可能丧失殆尽,如果不能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做保障,就难以形成有效合作的社会局面,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做事的成本,影响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执政党立足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学者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旭霞在 互联网上就政府公信力问题对网友评论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约占20%,持“不信任”态度的约占80%。另外,据《小康》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6—2007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刚过及格线。由“政府信任程度”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地方政府。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子刊《小康》杂志中,公布了2008—2009中国信用小康的指数为61.1,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政府公信力指数虽然微弱上扬,但也刚刚及格。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尽管各种类型的调查或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误差,但总的来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失信问题比较突出。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中,各级政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是取信于民的政府。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失信于民的现象却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比如:2009年,上海相继发生两起“钓鱼执法”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政府打击非法营运无可厚非,但事实上,黑车“合理不合法”式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出租车营运市场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各地方政府利用行政许可手段“寻租”,高价出售出租车准运证,政府成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导致了这个市场的非竞争性垄断,其中巨大的利益差是黑车难以杜绝的直接诱因。政府在出租车营运市场的公共服务方面明显“缺位”。政府在随后打击非法营运过程中又未能依法行政,“钓鱼执法”甚至被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当作整治 非法营运的“创新之举”。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不得以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调查收集证据。以此为依据,“倒钩”、“钓鱼”等取证方法无疑是不正当的执法手段。由此看出,政府在“钓鱼执法”中确实有权力滥用之嫌。一项调查足以说明此伤害之大。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显示,上海市因为交通行政执法部门的“钓鱼执法”,成为排行榜上十大“舆情热点事件”中最有损政府公信力的事件。此外,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也说明政府公信力面临一定程度的危机。

三、从制度的角度看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

(一)权力监督制度不健全,某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监督机制作为监督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其关键内容。当前,我国的监督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长时间以来某些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某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现象较严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随意扩大自身的处罚权、审批权、收费权等,行政行为随意化、人格化,使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步伐并没有跟上社会大环境变化的需要,在某些领域尚不健全甚至流于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但有了信息公开条例并不意味着该制度很完善,其法律层次还不够,对于公民知情权和隐私权因信息公开与否而带来的侵害情形划分不清,对于公开后的救济还难以实现。⒉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但目前的现状与此相距甚远。不少地 方行政问责的成效仍取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注程度,只有像“钓鱼执法”、“躲猫猫”这样的事件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时,有关部门才会启动问责制,处理几个官员给公众舆论一个交代。大多数人认为如果缺乏舆论关注或压力较小,问责程序就很难正常运转起来。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对一些舆论关注的渎职、失职事件,往往问责力度较大,但即使追究责任也是高调问责,低调升迁,或是追究执行者不追究决策者,“追下不追上”对于那些未受公众关注的渎职、失职事件,问责就显得力度不够,往往只是象征性地让当事人写个检讨或是写个事情经过说明,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忽视问责那些在渎职、失职事件中明哲保身、不作为、无作为的官员或当事人。行政问责机制停留在形式上,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行政行为过程缺乏有效的规制和约束,长此以往,不仅弱化了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政府的合法性,也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⒊公民的参与机制落后。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体或公民组织依法投票选举政治代言人,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充当政府的合作伙伴,共同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活动与过程。从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治理理论都要求将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来,公民参与的形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化。随着公民参与的兴起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公民参与还面临着许多困境:由于受政治、经济及传统文化的束缚,我国公民表现出普遍的政治冷漠,即使参与也是被动的参与;由于信息不对称、参与成本巨大,致使公民不愿参与或者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前,公民参与的动力机制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公民参与的能力远远不够,包括参与的方式、途径、参与的有效性是否得到了保证。在我国,只有部分普通公民能以合法的形式、制度化的渠道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并影响行政行为及过程,这就使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 下降。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一)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度公信力大于政府公信力。制度的意义就在于以刚性规定及其后果设定来提高违法的机会成本,并通过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责任预期和认定,有效遏制恶性违法行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安排和国家法治化程度。正如哈耶克所说:“法治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活动应受预先确定并加以宣布的规则的制约。”如果政府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轨道上运营,人民就会在心中对政府产生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会更加信任政府、支持政府;反之,如果政府行为受不到法律的有效约束,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就会降低。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行政管理进入了历史新时期,行政制度的发展目标有了巨大的改变,它要求政府在治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实现高效化、公正化、民主化、科学化、廉洁化和法制化,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实现行政管理活动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扼制权力的滥用,建立法治政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资信制度。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强调说,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因此,要保证人民赋予权力的正确行使,使权力置于法律和制度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首先,要健全人大监督的法律制度,真正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这就需要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落实监督内容,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信访制度,以增强监督效果。其次,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赋予司法机关独立的权力和地位,提高司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尽快出台完备的反贪污法、监督法,实行审务公开、检 务公开。最后,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社会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不容忽视的体制外监督形式,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最为重要。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体的监督意识以及监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待提高,二是因监督主体和客体地位的非对称性、资源的有限性而无法具体操作。比如:公众面对强势的行政部门难以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要追究政府失信责任需付出巨大的物质和心理成本,从而导致政府失信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与此同时,建设民主法制社会,提高政府公信力,让公民自由地表达民意,反映民情,使政府施政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民众的利益需要,建立资信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民意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有许多,但是否能为政府所重视并成为其施政的依据则值得商榷,政府对民意要求的解决是否使民众满意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因为在民意表达及政府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上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使其在施政过程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资信制度,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使之成为政府施政过程中必须认真关注的环节,它包括民意表达制度和信息收集———反馈制度。例如:建立以人大为中心的民意表达平台,形成以点带面呈辐射状的机构设置和制度体系,完善资信制度的制度协调等,给民众创造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良好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⒉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和政府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构建一套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引导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绩效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此,要将权限、职责、义务分解落实到个人,建立行政人员责任制,实行分科目设置指标体系、分类别制定考核标准、分层次规范考核方式、分优劣运用考核结果,并将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民意调查等方式方法引入考核机制,让群众对干部绩效评 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使政府工作真正向群众满意目标迈进。此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世界各国被普遍视为反腐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申报的财产范围不仅应包括静态的财产,也应包括动态的收入及支出。应合理确定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应当与刑法有关“贪污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相适应,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应申报一定范围内的亲属的财产。为严密法网,县(处)级以上的干部和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安全、财政、工商、税务、海关等特殊机关的公务人员在职以及离退休后若干年内,也应进行财产申报。

(二)健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⒈建立行政问责制度。责任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该对自己的行政违法行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否则,依法行政,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都无从谈起。在以往的实践中,弱化的义务和责任已经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带来了难以承受和难以根治之痛,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对此,笔者认为,明确公务员问责界限,制订和完善与问责制相关的法律及程序,健全法律体系,制订权责关系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能分别适用于常态和紧急状态的责任追究制度是建立政府问责制度的重要环节。只有明确责任认定标准,严格行政问责程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才能将质询制度化。

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是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合法化、规范化对保障公民知情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获得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权利。我国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 知情权,但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人民参与权和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权。信息公开制度正是保障公民上述权利的最好手段。信息公开是主权在民的体现,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参与,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利益。从“非典”、“松花江污染事件”到“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只有公开信息,让人们了解重大事件的真相,才能唤起民众的力量。可以说,理解缘于了解,沟通建立互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积极探索实行行政会议公开,重大行政决策公开,规范性文件公布,执法依据公开,行政听证,执法听证等制度,为政府行政设立“透明的窗口”,以遏制暗箱操作,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首先,知情权的法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其次,要加强对新闻记者采访权的规定,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来维护记者的相关权利,使其采访权能正常、有效地行使;同时,也要明确规定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防止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泄露,规范其采访行为,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功用。最后,要尽快修改和完善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法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需要有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法律加以配合。⒊建立行政赔偿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赔偿制度是法制国家不可缺少的制度,它规范了政府因合法的原因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形下予以国家补偿的机制,从而保障公民的基本财产权益不仅因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而得到赔偿,也能因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得到补偿。确立行政赔偿制度,对于防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行政赔偿制度通过确立国家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赔偿责任,特别是通过国家对违法工作人员保留追偿权的规定,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纠正不正之风,克服官僚主义,也有助于鼓 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胆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公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从目前看,我国尚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有关的行政补偿内容只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中,且各单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补偿的表达多是原则性的,对行政补偿的主体、范围、程序等缺乏制度安排,缺乏可操作性。而目前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房屋拆迁等问题都是由于行政补偿制度不健全而未能处理好,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制订《行政执法人员个人追偿制度》,界定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过错责任追究程序。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等情形,要追究科室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执行公务态度不好、影响政府形象的,特别是对服务对象有吃、拿、卡、要行为的,必须给予纪律处分。

总之,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世界性命题。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政府官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第三篇:基层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自查报告

基层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自查报告

**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卫生局

根据县监察局、财政局、机构编制委员会,政府法制办《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专项工作方案》(围监字【2013】3号)要求,卫生局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布署,制定出台了《**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卫生局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领导小组对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了全面自查自纠,重点查找了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行为、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通过这次专项自查自纠,总的认为卫生行政处罚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同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执法水平上了新的档次,违法行为的处理率,卫生行政处罚的合格率,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率有了新的提高。卫生行政处罚程序进一步明了,行政效能建设得到加强,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执法环节明确,执法程序严密规范,执法文书规范统一,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严谨并得以落实,做到执法行为规范;深化提高“执法为民、公平公正、文明执法、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促进执法作风和业务素质显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做到文明执法;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系统平台,强化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工作,提高行政执法科技化,规范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为使监督所卫生行政处罚行为进一步规范,切实体现卫生监督执法为民的宗旨,更好的为监督户提供优质服务,更好的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卫生监督所成立了以王志学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体职工动员会,进行了认真的安排布署。

(二)围绕中心,狠抓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我局始终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当做依法行政的龙头来抓。按照上级的要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新举措,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按照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立执法责任的步骤,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科学地量化到每一个执法科室、执法岗位、执法人员。做到责任明晰,执法标准明确。特别是通过这次自查自纠,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办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的杜绝了有法不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不公,越权执法,只重收、罚,轻处理,以罚代管、以罚谋利等现象。

(三)坚持便民原则,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权力公开透明工作

利用政务公开栏、咨询电话、单位简报等载体,紧紧围绕卫生监督执法权力的行使,从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部门入手,依法公开卫生监督执法权力的运行过程。确保卫生监督执法权力的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增强服务观念,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我局一直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指定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具体抓培训工作。今年的培训内容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省卫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省行政处罚执法案件办理工作规范》为主,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案讲法”,“以案学法”,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杜绝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徇私舞弊,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

(五)按照《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的要求,完善内部稽查机制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稽查工作制度,对执法文书的制作,执法过程中监督员是否合法执法,文明执法等执法水平和执法行为进行定期稽查,从而大大地加快了卫生监督文明执法进程,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自我约束化。为文明执法,全面执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规范了行政处罚行为,规范了法律文书书写质量,案卷归档更加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及时有力,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

(二)监督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陈旧,工作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三)少数执法人员对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卫生监督执法考核目标有待进一步明晰。

(五)卫生监督执法行为需进一步规范。

(六)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七)进一步加强执法案卷的制作和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队伍建设,硬化考核措施。做到有布署,有检查,有考核,抓好工作的全程。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是进一步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理顺执法体制,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切实解决卫生监督执法中执法不严,越权执法,只重收、罚,轻监管等执法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效率,自觉接受上级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义务监督员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要公开曝光,推进执法公示制,严格落实行政过错追究。

四是进一步强化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严格执行卫生监督员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制度,对不依法履行执法职责或不适应继续从事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人员,要采取淘汰制或轮岗。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五是加大内部稽查制度,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发展,加大对各科室和被监督单位的监督档案,执法文书,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处罚案卷等多方位,多角度的稽查力度,推进我县卫生监督的文明执法进程,使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篇:重视文本解读,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文本解读,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阅读教学的反思

严明华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网络、报刊、影碟、路摊文化、动漫图书等快餐文化大量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加之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文学作品认真阅读、用心体验的耐性,人们的阅读兴趣也在逐渐降低。青少年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据调查,现在有不少中小学生对课本上的课文阅读不感兴趣,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理解能力低下。反映在人文学科方面,要么对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把握不准,情感体验肤浅;要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偏于狭隘,对作品的艺术特征缺乏认识;要么阅读的实效性低,阅读和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对作品中人物的际遇很难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在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方面,许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或者科学结论理解不准确,全凭死记硬背;或者对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难以理解,在考试中,文字叙述稍多的题目往往是许多学生的克星。又如,由于缺乏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很令人担忧。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结构、章法、构思技巧、语言艺术等要点的分析一筹莫展;对数理对应关系的分析也常有混淆不清、颠倒错位的情况。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不会沉心静气的阅读,反而养成肤浅浮躁之脾气。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因此,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应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从阅读的速度、量度和效度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面对初中学生阅读的积累比较薄弱,阅读的独特领悟能力不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较弱的现状,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呢?

一、静心通读明内容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动因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只有在内心充满渴望和向往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对某一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从而推动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事物的研究中去。

让学生静下心来静静地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如果长期坚持让学生静静地阅

读,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对阅读有一种依依难舍之情,从而在阅读时能够体验审美的愉悦心理,把阅读当做一种难以言传的享受。

教学余秋雨的《信客》之前,我自己首先再次静下心来静静地阅读几遍,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以前没有过的没得体验。于是,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时,我给学生整整30分钟独自静静地阅读,读了一遍不懂,再读一遍,还不能体验到文章的内涵就再读一遍,指导读出自己的体验为止。剩下10分钟,我让学生发表自己读书后的独自感受。有的学生告诉大家他明白了信客是一个什么职业,这种职业的精神境界是什么;有的学生对文章中的两位信客做了自己的评价;还有学生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还有好多学生都从信客身上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行为问题。

我没有预设过多的阅读任务,也不过多的干涉学生的阅读。通过足够时间的静心阅读,学生基本能够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是在学生发表感想时不失时机的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时要有自己的的主观参与,不能被动的人云亦云。

二、知人论世懂情感

有关阅读心理研究表明:阅读的独特审美享受在于阅读主体(读者)和写作主体(作者)的心灵对话。即读者阅读作者通过语音文字所传达出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精神道德、宗教信仰等内涵,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所以,才有人阅读到忘我的境地。这种阅读是建立在对作者、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对作品描绘的社会风情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否则,阅读是不会产生这种独特的审美享受的。正如王充所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让学生去了解作者,了解作品描绘的社会风情,跟随作者一起看花开花谢,品云卷云舒;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共悲喜,同苦乐。这样阅读的情趣就自然而然浓厚起来了。

引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法国十九世纪的社会现状、风土人情,了解作者莫泊桑的创作背景,读读《羊脂球》、《项链》等作品。然后再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中描绘的形形色色的角色,体会作者通过这篇文学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以及历史文化内涵。

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查询了解到的知识,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阅读乐趣。课题效率大大提高。

三、品词赏句学技巧

对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蕴深刻的句子的体会和理解是准确解读文本内涵的又一有效途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文字建造的,离开了语言文字材料,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所以,要真正准确把握和理解文本内涵,就要学会“咬文嚼字”,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的饱含的思想情感,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或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解读朱自清的《背影》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帮“我”买橘子时的一连串动词“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攀”、“缩”、“微倾”等词语,去体会“父亲”当时的艰难处境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就不难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倾注的思想情感了。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等句子,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对父亲的敬爱和眷念,对自己当时不能理解父亲深沉的爱的自责和无奈等复杂的思想情感,还能领略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巧妙:在看是平静的叙述中,包含着十分浓烈的真挚情感。

四、问题引领能迁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疑问就是最好的向导”。任何文本的解读都是自觉不自觉的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总会伴随着疑问,并且一直在“问”——“答”,“再问”——“再答”的反复过程中获得心理的认同感和超越感,从而产生阅读的审美享受,提高阅读的层次。

问题来源有以下几种:

1、来自阅读主体内心深处。阅读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种悬念感,也就是疑问,如“为什么会这样”、“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也正因是这些悬念感才让阅读主体产生“爱不释手”、“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

2、来自他人的询问。学生解读阅读文本时,教师往往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和分析思考,从而达到准确解读阅读文本,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3、来自客观现实的关照。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不可避免的要关照自身处境和客观

现实生活,将文本中的人和事与客观现实生活进行比对,把从文本中解读到的信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反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与地位,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引导学生解读杨绛的《老王》时,我设计了三个主要问题:

1、老王的哪些性格感动了作者,让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

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来概括“老王”性格。同时要学生找到“老王”和作者之间的生活和情感上的联系,进而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2、你对老王这样的好人悲惨的结局产生了怎样的恻隐之心?

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内心的关照,把阅读主体和客体有机的融合起来,提升阅读的层次。

3、你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老王”。

目的是让学生把阅读体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当然学生在解读这篇文本的时候自己还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些问题,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综上所述,初中生准确解读语文阅读文本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在阅读教育实践中加以探索的,通过认真努力的探索和实践,是可以提炼出一些实用性很强的策略的。当然,针对不同的阅读主体,这些策略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有待于大家继续探索。

第五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采购透明度。实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监督不仅是对“钱”的监督,还包括对“事”和“人”的监督,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将监督的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防”和“堵”,确保有效的监督体现于采购活动全过程。日常工作中,我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

一是在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方面,使用了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对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政府采购品目表》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法定方式和程序进行。利用政府采购网,充分体现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以及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向单位领导、财务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通报政府采购工作情况;

三是建立专管员、监督员制度,设立政府采购专管员、监督员。专管员专门负责政府采购的申报、审批和执行采购。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组织和操作行为的监督;

通过建立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提高政府采购监督的整体效能,确保政府采购活动依法规范运作。

下载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制度重视基层提高政府行政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政府自身工作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新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领......

    基层政府行政新论

    基层政府行政之探索 -----学沈浩奉献精神,谋基层政府建设 怀赤子之心,抱正义信仰,少年常感怀子美茅屋之贫而忧家国、希文江湖之远而思君民。相淮大学入我党,以求担历史之任。毕......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战略任务对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政府要履行自己的公共......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2011年12月19日-30日,作为矿业公司青年后备干部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1天的培训工作。此次培训,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党校可谓是精心谋划,精益求精,尽......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杨陵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

    如何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力

    如何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力 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实行政府重......

    完善公务员竞争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完善公务员竞争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作者:郑庆友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我国政府机关行政效率近年大有改善,但仍无法适应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