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推出18项措施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我市推出18项措施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2013-07-03 09:03来源:长春日报
政策有创新 补贴力度大
日前,市人社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出18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其中包含多条创新性的政策,补贴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和特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市人社局作出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长春人才市场服务平台的优势,每周五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并根据高校的需求,每周一、三、五免费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专场服务;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开展政策、岗位、项目、培训和服务进校园活动;通过长春人才市场服务大厅LED屏幕,免费发布高校“产学研”成果信息、高校招聘会及毕业生供求信息。
选拔优秀教师,组建市大学生创业就业讲师团,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创业能力;以高校和人才中心为培训基地,免费开展SYB创业课程
培训,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大力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组建10个创业实训基地,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训和实践当中。
建立市人社局驻各高校创业就业工作站,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服务以及协调联络工作;设立在长高校VIP服务窗口,为来长就业毕业生接转档案关系开辟绿色通道,并提供“在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大学生就业服务QQ群”“大学生创业服务QQ群”等在线服务。同时,采取专人联系、专人接收、专人跟踪的服务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及委托人事代理协议签订、档案接收、办理落户等服务,并提供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人事代理服务。
对档案转到市人才服务中心管理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三年档案管理服务;向参加就业见习的,每人提供6900元见习补贴。对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应届毕业生,提供每人一次性1500元培训补贴。
此外,市人社局还在驻长高校应届未就业毕业生办理未就业登记、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简化就业办事手续、搭建长春市企业与创业园区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校地就业创业服务交流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记者 刘鹏璐)
第二篇: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2009年6月24日8:03:43来源:威海晚报[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发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287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我市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其中73.4%的大学生愿意为就业而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以求稳为主,择业目标也更加务实。“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主流思想,73.4%的大学生为就业愿意放弃专业,64.3%的人在择业中最看中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单位的选择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目标,分别占了27.9%和26.2%。在薪水期望值一栏中,72.4%的专科毕业生中的人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000~2000元之间,63.3%的本科生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500~3000元之间。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学生应对择业的心态日趋平和,而且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就业。其中,72.4%的人非常关注就业动态,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50.8%的人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足;22.9%的人表示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不参加热门职业的竞争。此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视,67.9%的大学生认为毕业之前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次调查也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部分不平衡,男性就业比例比女性高出16.4个百分点;专科生的就业比例比本科生高出39.3个百分点;就业率最高的管理类专业,比就业率最低的法学类专业高出39.2个百分点。
威海晚报2009年6月24日8:03:
432004年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http://edu.qq.com2004年 07月 17日千龙新闻网
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您在求职上的花费?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
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无论是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还是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8.4%选择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68.2%选择了上海。问及“您实际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9%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有62.3%也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男生中留在上海的占57.4%,女生中留在上海的占68.6%。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江苏、浙江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他们中除了原本就来自江浙两省的学生之外,还有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广东是第三个选择人数较多的省份,占3.7%,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都有赴广东工作的。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京、津、沪及江苏、浙江、广东生源的学生均未有去中西部就业的,即使来自中西部的学生,回去就业的也仅占14%。其余还有去北京、天
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上海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而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每7人中只有1人回去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留在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
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济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1、一次性创业补贴
对创业成功高校毕业生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者可向经营所在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一次性2000元的创业补贴,每个创业人员只能享受一次。
2、就业创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在定点培训机构首次参加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合格的,分别按照400元、600元、800元标准给予定额补贴;参加创业培训合格的,给予1000元定额补贴。
3、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全额贴息。
4、社会保险政策
①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所交费用的8%记入个人账户。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医疗保险,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政府补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相互转移,缴费年限可以折算。全市范围内医疗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③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自愿接续社会保险的,经申报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定额社会保险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
5、优待补助金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后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外,再由户口所在地政府一次性给予本科学历毕业生2000元、专科学历毕业生1000元的优待补助金。服役期满回原籍安置的,按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予以办理派遣手续。
6、租金补贴
①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园的企业可享受其当年实际支付租金50%的初次创业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②今后政府投资新建的科技、文化、商贸等市场,应拿出10%左右的摊位用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年内免收租赁费。
7、生活补贴
济宁籍困难家庭毕业生,已经进行毕业登记的,经个人申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审查认定,就业前可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每月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领取时间为6个月。
8、基层服务项目政策
参加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享受生活补贴,服务期满后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9、税收政策
①济宁籍高校毕业生在全市范围内自主创业的,3年内根据其所缴纳的地方级税收,由政府同级财政部门给予等额补贴。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咨询服务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
济宁就业网:http:///index.asp
济宁创业网:http:///chuangye/index.asp
济宁市工商管理局网站:http:///
济宁市国税网站:http://jining.sd-n-tax.gov.cn/
济宁市地税网站:http:///
社会保障咨询中心热线:12333
税务热线:12366
第四篇: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目前,全市共有37所大学,41.4万名大学生。当前和未来几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将保持高位运行。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我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我市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助推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如阵阵春风温暖着高校毕业生。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试行)》,在第二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开幕前夕,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深入了解其内容,使该《意见》充分发挥作用,1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毅强对此《意见》进行了解读。
合伙经营可贷款200万元
“这次出台的《意见》对以前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已有优惠政策基础上,新优惠政策将在降低门槛、创业融资、生产经营过程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张毅强说,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而言,新政策的实施为他们创业成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
在注册登记方面,对注册资本在50万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两年内到位。
在税收减免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凭《长春市大学生创办企业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经主管税务部门认定符合国家、省、市减免税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对取得国内外专利的,可申请1万至5万元的专利资助奖励;对创业成功率高、拉动就业明显,以及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园区,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万至5万元的表彰奖励;对符合现行政策规定,当年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的创业园区企业,将获得最高400万元的贷款。
到基层就业由政府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意见》鼓励大学生到乡镇基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张毅强介绍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在校期间所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均由政府代为偿还;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可浮动1至2级;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聘)工作人员时,将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录(聘)到基层就业专门项目且服务基层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自2011年起,到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的,所在单位可与其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
《意见》同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张毅强说,用人单位招用基层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每招用1名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吸纳毕业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期限不超过二年的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岗位补贴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社会保险补贴以我市上年最低社会保险缴费标准为基数计算(两项补贴不能同时享受)。
此外,组织参加岗前培训的企业,可获得标准按最高不超过每人293元的50%的培训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可按相应鉴定费用50%的比例获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符合条件的可获社保补贴。
《意见》将驻长高校应届毕业生全部纳入见习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增加就业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延伸到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三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创业指导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街道和社区人社机构要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台账,对有就业意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推荐就业三次,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将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还是创业对于毕业生来说也一直困扰着,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国家政策
1、就业创业矛盾
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综合表现为“三大矛盾”:
一是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二是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能力素质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的择聘选择性矛盾;
三是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发展缓慢与社会就业机制的快速变革之间的适应性矛盾。
2、矛盾原因
从面上看,产生这“三大矛盾”的面上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培养人才“门路”狭窄。
一是信息不对称。许多高校没有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观念,存在“因师资设专业”和“发展容易上马的专业”的倾向,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8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71.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在就业中的作用“一般”或“不大”。
二是素质有差距。用人单位欢迎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更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进取精神。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不贴近市场实际,人才综合素质或专业素质不优。89%的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85%的企业不喜欢毕业生的原因是“毕业生眼高手低、学历与能力不匹配”、“缺乏吃苦精神”。
三是指导不配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缺乏职业能力的测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调查显示,只有21.1%的学生“通过校内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5.3%的学生“从未有过”,38.9%的学生“自己做”。
(二)用人单位用人“门槛”过高。
一是用人观念存在偏差。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储备的观念,不舍得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经费,人才招聘时一味要求要有工作经验。如
64.1%的毕业生认为相关经验不足是找工作时最大的限制因素,87.4%的毕业生反映“企业招人特别注重工作经验”。
二是用人环境不够和谐。许多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大多采用“救火式”用工方式,薪酬偏低,福利保障不完善。一些企业用人环境不佳,留不住人才。
(三)大学生择业“门面”问题。
一是就业心态比较浮躁。有相当多的高校毕业生对形势认识不清、定位不够合理。据调查,工作不到1年就跳槽的较多,在“你最想去的行业”调查问卷排序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选项遥遥领先,“村官”、“自主创业”等选项排在较后。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局面并存。
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近十多年来,大学学费涨了约10倍,而相比下,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2.3倍。大学学费过高使毕业生产生迫切的“补偿心理”,期待就“好”业获取较高报酬以偿还、弥补高额的就学成本。
3、毕业生方面
由于毕业生作为主角,在就业过程中,更要全身投入、全力以赴。在工作、考研、出国和创业四种选择勉强,应做好准确的定位,早作准备,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有备无患。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切忌将择业过于理想化,要面对现状,树立基层、从一线做起的意识,在基层这个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要勇于实践、丰富经验,多参加一些实用技能培训,多取得一些资格证书,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从而积累就业经验,为自己就业添加砝码。同时自身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上有积极进取的上进心、有着良好的就业心态,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仍存在就业渠道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不平衡,创业比例上升不平衡,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大于求等问题。
而需要毕业生关注的是签约情况较好的专业: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与应用等。就业困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法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旅游管理、小学教育、市场开发与营销、法律服务、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环境艺术与设计、文秘等。
4、就业之外的创业
关于创业国家有四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知》提出四项优惠政策:
一是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通知提出,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
二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初期多是开办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
三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要想创业成功,仅有创业意愿还不够,关键还要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对创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鼓励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通知明确要求,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四是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高校毕业生想创业,选择什么项目?项目开发成功,如何推向市场?创业失败,谁来帮助自己?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明确,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此外,政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5、总结
经过这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调查,我从中也收益不少。因为我也即将面临毕业,所以我会好好珍惜在学校里的时光,并且好好磨砺自己,用知识好好充实自己,这样我以后才能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去。而且我的实习计划里对就业的要求也不高,因为我知道自己一
旦走人社会,那么我就是一个初学者,能够有让我锻炼的机会,我已经感激不尽了。重要的还是我能够在实习阶段学到的工作经验,其他的我就不计较了。我相信有舍便有得。因此,我盼望着那一天。如此,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