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的心得体会
薛英海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的学习,我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的理解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方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始,我国的社会主义就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的界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领域丰富实践成果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这当中,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 1
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学说,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形成的独特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建立前夕,围绕着如何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相对落后的国家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们着力建立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根本政治制度,来维护和保障人民民主的权利。当时,可供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民主制度有苏联的苏维埃模式、西方的三权分立模式等。那么,中国该选择什么制度模式呢?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谈到新中国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时明确指出: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但是,我们又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苏维埃。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与苏联的苏维埃制度有所不同,而是完全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独特而科学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特定斗争形式和政治主张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探索建立各阶层各党派合作的“三三制”的政权形式。抗战结束前,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废除国民党专制独裁,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纷纷把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形式,要求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实行民主政治。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建立起新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斗争形式和政治主张,上升为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起草《共同纲领》时,毛泽东就提出,我们要搞统一的共和国而不是联邦制,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民族自决,因为这样做对加强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是有利的。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多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而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制度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的一个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例如,毛泽东就特别注意人民来信,把它看作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和表达自己诉求的重要方式,他向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这种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开始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初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特色和特殊优势,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几十年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得到不断完善。
第二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心得体会
陈
龙
近期在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本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小平同志于一九八四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当时,我们国家刚刚经过拨乱反正和经过开展什么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百废待兴,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疑惑,诸如: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下一步中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国家、人民都期待着回答。小平同志真知灼见地告诉全国人民,“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历史的经验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他还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为我们国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本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两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中国人民只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大潮中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就会实现。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力求为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我们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虽然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会不断地制定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我们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达到和超过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就会不断地彻底地得到解决。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明确地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文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极大地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定而有效地以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步骤,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纳入了正轨,是我们今后前进的一面旗帜。他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有点闯的精神,要勇于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邓小平南巡后,我国人民的思想再次得到了巨大解放,经济建设再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当我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我们党没有照搬照套资本主义解决通货膨胀的那一套理论,而是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制定了利用财政手段,紧缩银根,发展经济等多项政策,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软着陆。当亚洲金融危机肆虐而起时,我们党再次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不仅摆脱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困境,而且使国内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后,更加显现出它的真理性、正确性、指导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高度, 进一步提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学习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增强针对性,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心得体会
唐兴德
近期通过系统学习,本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小平同志于一九八四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当时,我们国家刚刚经过拨乱反正和经过开展什么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百废待兴,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疑惑,诸如: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下一步中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国家、人民都期待着回答。小平同志真知灼见地告诉全国人民,“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历史的经验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他还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为我们国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本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两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中国人民只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大潮中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就会实现。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力求为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我们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虽然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会不断地制定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我们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达到和超过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就会不断地彻底地得到解决。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明确地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文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极大地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定而有效地以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步骤,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纳入了正轨,是我们今后前进的一面旗帜。他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有点闯的精神,要勇于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邓小平南巡后,我国人民的思想再次得到了巨大解放,经济建设再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当我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我们党没有照搬照套资本主义解决通货膨胀的那一套理论,而是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制定了利用财政手段,紧缩银根,发展经济等多项政策,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软着陆。当亚洲金融危机肆虐而起时,我们党再次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不仅摆脱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困境,而且使国内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后,更加显现出它的真理性、正确性、指导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高度, 进一步提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学习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增强针对性,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XXXX、XXXX”主题教育安排,我认真学习研读了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标志着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
结合分管的镇办人大工作,我就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认真扎实开展好新时代镇办人大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
一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思想蕴含的时代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许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这对于人大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迫切需要,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二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思想蕴含的实践意义。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将努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在行动上全面落实,确保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要求,特别是镇办人大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开启镇办人大工作新征程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引领。在全区各镇办人大系统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热潮,加强对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的重大意义,做好新时代镇办人大工作就是坚持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最前沿、最具体的生动实践,就是讲政治。
二要加强工作引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围绕《XX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精神,结合每年区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目标任务,提出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就如何开展好镇办人大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对镇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团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三要建立分片包联机制,加强镇办人大工作指导。按照前期常委会领导分片包联指导镇办工作办法,持续开展对镇办人大联系指导工作,不定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对镇办人大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指导,了解掌握镇办人大工作进展情况和亮点工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要建立完善镇办人大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镇(办)人大工作考核办法》,按照百分制和减分项累计制的得分办法,对镇办人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评,对全区各镇办扎实开展人大工作起到鞭策督促作用,提升镇办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交流,不断探索,创新镇办人大工作永远在路上
一是开展区内评优树模,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我们将对全区各镇办人大阵地建设、代表活动开展、日常工作和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观摩评比,通过评优树模活动,让镇办人大主席、人大工委主任对标先进找差距,促进镇办之间人大工作的交流学习,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走出XX学习交流,不断创新镇办人大工作。近两年我们分别组织了人大主席(人大工委主任)走出XX赴深圳人大培训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人大干部的外出观摩学习,广泛吸纳外地好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不断创新我们镇办人大工作和建设,改进和丰富人大代表履职登记,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创新型工作。
三是围绕代表行权履职,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下功夫求发展。当前和今后,我们将重点指导镇办人大利用全区22个代表之家,62个代表工作站,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好代表小组学习培训、走访接待选民和交流履职经验等活动,不断研究和探索代表履职工作方法,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地发挥代表作用,努力使代表工作取得更好实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的新定位,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新的场域。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XX区镇办人大工作将知行合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为高质量建设“四个XX”,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但是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我对其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崭新命题,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把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举。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解决办法。《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僵化的理论教条,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从中国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马克主义不是教条的行动指南,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的真正作用。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是我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的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比如我们要利用一些成熟的理论来设计一个实验,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试验方法,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因素与书上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验室条件,具体的实验内容来设计可行的实验过程。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都否定了,要继承优点并发扬它,这样才是
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的形成,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达到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目前,经济结构和资源问题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民生问题,其中大学生的就业和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由于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基数大,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就有六七百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不够深入和彻底,医疗资源不均衡,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淡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很多老百姓没有
钱看病或者根本看不起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方式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也是资源消耗的高峰期。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大。一方面,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现。另一方面,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原本就十分脆弱,近年来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已经相当高昂,如果不能进一步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体环境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其次,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技术含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妥善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才能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党内的腐败问题也是严重影响我国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腐败问题原因很多,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原因。虽然我国一直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仅靠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防腐力”是不行的,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一点,实际上早已为众多事实所证明。要有效解决党内腐败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党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建立严谨的监督制度,在每个环节都不要有漏洞。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提高,更希望我们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