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1: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根据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提升状况,现将我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温州市制笔产业初创于八十年代末,从家庭作坊生产形式逐步转入工业区生产建设,现成为龙湾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制笔也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出

口交货值16.5亿元。制笔产业区域经济特色明显,温州市制笔业包括文具配套产业的企业总共只有200余家,而在龙湾区蒲州街道的屿田村、上庄村以及该辖区内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笔企业就有15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发展迅速,如“爱好”笔业实现了工业产值3.5亿元,出口交货值3300万美元,固定资产拥有2亿余元。制笔产品有圆珠笔、水彩笔、活动铅笔、自来水笔、水性笔、中性笔、记号笔、荧光笔、蜡笔、木杆铅笔、毛笔等十一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量已达到120亿支,形成全国四支笔,温州有一支笔的生产规模,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为制笔配套的产品橡皮擦、三角板、直尺、圆规等文具及镍白铜笔头、不锈钢笔头、纤维笔头,铅芯等笔零部件也有相当发展规模,行业聚集了产品多样化、门类较齐备、销售颇佳的发展新格局。

二、行业品牌建设情况。近年来,温州市制笔行业争创名牌、培养名牌、品牌意识有了很大加强。目前,全行业已有国家免检产品一个、浙江省著名商标4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温州市知名商标3个,温州市名牌产品6个,中国制笔王企业11家,中国制笔行业名牌产品累计31个。同时,今年“爱好”企业已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门槛,有关审报工作正在积极进行;还有“文泰”、“天骄”等两家企业也进入了审报浙江省名牌产品的程序。如能审报成功,制笔业品牌建设将有质的飞跃。

三、行业科技发展情况。近三年来,一是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全行业技改和装备更新的投入每年保持上亿元的水平,70%左右的企业更新和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和生产流水线,如引进瑞士夏米尔电脉冲、慢走丝线切割、三维测绘仪、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使制笔的制模装备具全国领先地位。二是深入开(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展科研挂钩合作,5月与温州大学联合组建温州大学制笔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对笔头、墨水、笔珠、自动化装备等核心技术进入研发攻关,取得了初步阶段的成果。三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由协会牵头完成培训技工、技师200多人的任务,并在前年与温州大学联合组建温州市制笔行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今年5月又经中国制笔协会批准同意建立“中国制笔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南方)基地”,这将为改善制笔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而发挥重要作用。四是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制笔行业向市科技局申报了中性笔自动装配机项目、镍白铜材料国产化项目、直线步进式多工位针管笔头自动加工组合机床项目、中性墨水项目和全自动活动铅笔项目等,科研攻关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五是大力引进人才。认真实施“聚才兴企”的战略,不惜重金聘用技术人才,有聘请年薪50万元的外国科技人才,也有通过企业培养成才的。目前,全行业有职称的工程师83人,助理工程师85人,技术人员77人,在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行业标准建设与质量管理情况。目前,温州市制笔行业标准主要是参照全国制笔行业修订的标准,已建立的行业标准有圆珠笔、自来水笔、铅笔、圆珠笔油墨、白板笔、记号笔、荧光笔等12个行业标准。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严格管理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产品检测有通过国家、省笔类产品检测中心及国内重点科研机构进行检测,也有通过国外有关检测机构进行合检。温州制笔行业产品质量反映情况总体良好,企业内部很抓质量与安全意识浓厚,近几年来未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和重点质量安全事件。制笔产业属无污染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尚有较大潜力。

五、行业信息化服务情况。为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中国笔都网站,又与温州互邦科技网络公司联合组建了温州是制笔行业信息中心,并将爱好、天骄、文泰等企业列入温州信息网络工程试点单位。中国笔都网开通以来,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为制笔行业发布供求信息5万多条,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了产品营销网络。,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温州制笔协会“全国推进轻工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为此同时,作为本行业的协会,积极办好《温州制笔》专刊,从协会成立至今10多年来,共出刊113期,及时传递本行业各类信息,不仅充分展示了温州

制笔业的风采,而且也有力促进了温州制笔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中国制笔之都工业园区建设情况。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制笔协会授予温州市“中国制笔之都”荣誉称号,掀开了中国制笔之都工业园区建设的序幕,在克服征服地难中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后,于9月举行了现场开工典礼。该项目总用地500余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

元。目前已基本建好30万平方米新厂房,并有“爱好”一家企业进入园区生产。中国笔都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税收5000万元,有30多家重点企业生产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中国笔都工业园区有温州市文化用品市场为依托,区域品牌经济优势更为明显,同时还有中国笔都安心公寓为配套,为外来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中国笔都工业园区的建成,必将推进温州制笔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七、行业协会基本情况。温州市制笔协会成立于1996年9月28日,已走过多的风雨历程。现有会员企业176家,入会率90%以上。本协会是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制笔协会的理事单位。协会成立以来,认真担负起履行民间行业组织职责,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内涵及服务功能作用,积极服务于会员、政府与社会,全力推进行业发展,造就了今天行业协会的整体凝聚力与区域品牌影响力,使今天的温州制笔业成为“中国制笔之都”。温州市制笔协会两度被中国制笔协会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两度被温州市经贸委评为市级行业协会示范单位,成为温州市十大知名行业协会之一。

八、行业发展面临压力及今后努力方向。温州制笔行业的发展有着辉煌的历程,小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也激起了一朵浪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制笔产品低附加值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转变,低、少、散的企业存在现象较为普遍,面对成本增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短缺、生产用地紧张、资本市场运作新趋势的压力也越来越重,无疑,中小企业要走出发展困境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为此,我们建议,作为制笔业是朝阳的产业,政府要加大支持扶植的力度,在资源配置、人力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想方设法提供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改造提升制笔传统产业。据初步调查,温州制笔行业有要求政府解决用地的企业约30余家,总用地需求量500亩。同时,对于行业自身要求来讲,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提高国内市场笔类产品占有率,做精、做优各类笔产品,形成区域品牌经济新优势;要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全面总结创业阶段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温州制笔业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要建立与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机制,善于发挥企业团队精神,共谋企业繁荣进步;要充分发挥好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认真做好行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质量服务和专业市场建设服务,使之更加团结、更加和谐、更具有活力,促进温州制笔业又好有快地发展。

第二篇:关于温州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中期论文

关于温州鞋业发展的问题营销策划

摘要:温州作为改革开发的先行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温州鞋业是温州的支

柱产业之一,为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温州用了20多年的时间,把温州鞋业做大,不止让全国人穿温州鞋,而且目标是远销国外,让全世界知道温

州鞋。本文以温州鞋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调查了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

议。

关键词:品牌;优势;协会;成本

引言: 温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其中,温州鞋业是温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产业配套体系。

1 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

1.1 温州鞋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

鞋革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温州拥有各类鞋业生产企业4300多家,从事鞋业有关的工作人员40多万。2008年,温州鞋产量20亿双以上,约占全国产鞋总量的四分之一,并且每年保持10%左右的递增速度。温州市制鞋业以皮鞋制造为强项,以制造男鞋为主,并生产女鞋、胶鞋、童鞋注塑、拖鞋、特种鞋等为重点,皮革机械、皮革化工、鞋用材料、设计鞋类等配套行业齐全,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截止2006年,温州市有制鞋企业约2200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鞋企业526家,销售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4家;有22家企业被温州市政府考核认定为温州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17家企业迈入温州市2006年百强企业榜。根据温州海关的统计,2009年一季度温州市鞋类出口5.81亿美元,同比下降0.48%,占温州市同期外贸出口总额的26.65%。温州鞋类企业的分布极具集中,目前温州制鞋行业主要集中在鹿城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鞋都工业区、瓯海开发区、新桥、永嘉瓯北、瑞安等地。

1.2温州鞋业发展的特征

1.2.1拥有高知名度的品牌

温州鞋业的康奈、东艺、吉尔达等多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国307个“真皮

标志”皮鞋品牌中温州占了一半以上,达57.98%。在2006年评定的39个“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鞋王”和“中国真皮名鞋”中,意尔康、多尔康、红蜻蜓、吉尔达和东艺五家企业获“中国真皮鞋王”称号,奥康、康奈获得了“中国真皮领先鞋王”称号,另有近40个企业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企业”称号。温州已经成为拥有中国品牌皮鞋最多的城市。

1.2.2温州鞋企积极参加各类鞋展

温州鞋类企业在温州鞋业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建立温州服装的新形象,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积极以“温州军团”的形象频频参展。温州鞋类企业十分注重通过参展来提升自己形象和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据温州鞋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温州鞋业不仅积极参加国内的鞋展,还远赴海外——美国、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韩国等各个国家举办的鞋展会。

1.2.3 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经过的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完善的鞋工业体系。从原料的采购,成品加工,商品销售已经是一条分工明确,完整的鞋革生产链。温州制鞋企业的周围,还聚集着上千家的鞋机、鞋饰、鞋底以及皮革生产企业,已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这种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使温州富集着大量的鞋业相关信息。温州鞋业还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存,高、中、低档产品共生,拥有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梯队。

1.2.4生产各种种类的鞋产品

温州市制鞋业以皮鞋制造为强项,以制造男鞋为主,并生产女鞋、胶鞋、童鞋注塑、拖鞋、特种鞋等为重点,皮革机械、皮革化工、鞋用材料、设计鞋类等配套行业齐全,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温州鞋业的发展优势

2.1 超强的敏变模仿能力能快速占领市场

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拥有对市场的灵敏的感觉及高速的应变能力。温州鞋业对宏观环境整体的把握,能比别人更远地看到未来,识别需求趋势。对产品的品种款式、时尚潮流、具体商圈中产品种类组合如何与当地市场需求吻合等的把握。当年温州鞋企勇敢地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大旗,文化促销,勇敢地走出国门,参与世界鞋贸的竞争,今天与外企合作,共建网络都是验证了温州鞋业的超强的敏感能力。另外,温州鞋企奉行的是快速反应。有个著名的温州鞋企的老板说出的一句名言:“一天看样,三天出样品,一周出产品。”正是对温州鞋企敏变能力的充分写照。这种快速反应的客观效果是比国内其他鞋企更快地获得了市场的份额。

2.2 有效的营销模式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温州的鞋企都十分重视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以红蜻蜓为代表,温州鞋企往往采用了代理商+直营店的模式。重要的店面自营,不重要的,搞不定的地区给代理。一个代理实力不够,就放两个代理。这种分销布局既照顾了速度,又使自己在其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因此,仅仅八年的时间,红蜻蜓、奥康、康奈以及紧跟其后的日泰、意尔康、陆陆顺等都在全国建立自己数千家的连锁终端。因此,温州鞋得以在全国销售,有效的营销方式为温州鞋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3 独特的温州人精神

温州人的精神,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特有的优势。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温州人走南闯北在各国、在世界各地创办企业,开设店铺,建起了大量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

2.4温州市政府支持

温州鞋业的迅猛发展,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早期温州鞋业中少数人利欲熏心,以次充好,以假当真,造成温州产品一度声名狼藉,温州的整体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面对这一事实,为了重拾温州信用,温州市政府一方面对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予以打击,净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走信用之路;其次,温州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宣传活动;再次,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创建温州品牌。另外,温州政府规划建立“中国鞋都”的策略,巩固了温州鞋在市场的地位。温州政府不仅对鞋类企业给予政策跟资金上的帮助,更组建了温州鞋业协会,引导温州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5 地理优势

温州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省的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闽北,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港口条件优越,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火车站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温州市公路运输四通八达,104国道和330 国道贯穿南北,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温州鞋业的发展。

3温州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产品成本逐年升高

鞋的竞争受多方面的影响,成本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温州鞋业将面对的是 温州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致使温州制鞋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原材料已占一双皮鞋成本的70%。

3.2土地资源日趋稀少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但温州历来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目前温州市可用工业用地仅存2000多亩,鞋企用地的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特别是在温州鞋业结构调整之际,解决温州制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鞋企扩大生产规模的用地需求存在客观困难,难以满足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温州鞋业的发展。

3.3 企业缺乏品牌文化

一个真正的品牌应当有相对稳定的忠诚顾客群作支撑,而忠诚的顾客最终将是对品牌文化的认同,温州鞋业二三线品牌目前基本企业文化盲区,很少有对企业文化引起真正重视的,温州鞋企老板大都认为企业文化是高雅的附庸。温州鞋企往往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也就缺少了能够支持企业继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4家族式模式弊病日益凸现

温州市的制鞋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模式。创业初期,这种家族式模式对温州鞋业的企发展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和极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的发展和形势的转变,家族式模式的弊病也日益凸现,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一体化、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密不可分、经营权和决策权的高度统一,已不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州鞋企产权结构不清晰、财务制度不透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制约了温州鞋企走上资本市场的步伐。

3.5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鞋业技术人才缺乏。通过对温州二十多家鞋企进行调查,得到温州制鞋业技术人员匮乏,温州鞋业由于鞋类技术人才一的匿乏,造成科研开发落后,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人体工程学、运动生理学和美学为基础内涵的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品牌开发仍以模仿为主。少数温州鞋企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是简单模范、复制国外的产品,鞋业企业的品牌个性尚未形成。温州鞋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大部分手段仍是价格和促销,能在营销战略层次上开展竞争的企业为数很少,致使温州鞋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扩张。

4温州鞋业发展的建议

4.1走高研发创新能力、高文化品之路

温州鞋类产品除了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外,还应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温州鞋业应当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此外,企业应当发挥创造性,将温州地域文化、中国元素等注入温州鞋设计之中、品牌建设之中,提高产品的品位,展现产品所蕴涵的 特有的文化意境。

4.2加强品牌的树立

温州鞋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1)要有明确的温州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公司应创造出区别于其他鞋类企业的品牌个性和内涵。只有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主张、观点,建立自己理念等下的品牌类别,才能让消费者了解温州鞋、购买温州鞋、宣传温州鞋,忠诚于温州,就必须给温州鞋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2)应该持续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温州鞋能否树立品牌关键在于温州企业家本身的素质与魄力,以及全体员工强烈的品牌意识,不但光树立品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地予以加强,这样才能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着手全力打造“温州鞋”品牌。(3)从多方面加强品牌管理。在品牌管理中,除了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及服务外,市场营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市场营销应引用整合营销理论、多个渠道、一种声音,不单要宣传产品,更要宣传企业,要把品牌性质、温州企业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媒体传向大众,使温州鞋的形象品牌化。

4.3加强行业协会作用

温州鞋业已经建立了温州鞋业协会,为了使温州鞋有更高的竞争力,温州鞋类企业要有协作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将会有更大的优势,这就必需充分发挥温州鞋业协会的作用,一是要建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温州鞋业协会的沟通机制,发挥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二是要温州鞋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及业务培训,提高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和水平,这将有力于温州鞋出口;三是温州鞋业协会要履行好服务职能,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职责,及时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形成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出口产业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

4.4走节约型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提倡节约型经济增长,温州鞋企必须紧跟这一趋势,避免被淘汰。温州鞋革行业年会,奥康总裁王振滔当着众多嘉宾的面,算了一笔自家的账。王振滔先从食堂说起。奥康食堂一年“吃”掉1500万元,金融危机没到来时,大家吃得多,倒得也多,金融危机一来,奥康对食堂进行改进,提倡节约,结果一年成功省下300万元。奥康“空中飞人”多,平均每天100张飞机票,一年“飞”掉1500万元。去年奥康一改匆忙订票的旧习惯,出差事先统筹,提早一周预订机票,一下节省了近750万左右。奥康在全国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每年门店的租金高达4.6亿,原先租金跟牛市一个样。但不久前,王振滔带着高管到汕头、厦门等众多国内城市绕了一大圈,结果发现许多城市的步行街门店租金“熊”了不少,保守的以降掉一成算,奥康今年一年至少可以省下4600万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温州鞋类企业中走的大多是粗放型经济,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很大的浪费现象,通过走节约型经济发展可以为企业节省出一大笔开销,节约成本,加大产品的竞争力。

4.5加强人才的培养

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温州鞋企大多是家族企业,任用了大量亲戚人管理职位,是典型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企业,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温州鞋企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1)任用有才能的人员担任管理层,这人不一定与自己有亲戚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亲而德才兼备的也可任用;(2)为了能使企业留住人才,可以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通过股份形式留住人才;(3)通过出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拥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4)送有潜力的员工到大学继续深造或留学海外学习新进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4.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温州鞋类企业中大多是家族企业,制度落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使企业生存并得到更好的发展,温州鞋类企业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温州鞋企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因此,只有改变因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不断发展。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才能使温州鞋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使温州鞋企在新经济浪潮不断前进。

5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温州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自身以及外界投资环境的改变。如果温州鞋业要想保持鞋业领先地位的话,必须不断创新,对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运用他们的知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l]于晓波.温州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J].当代经济.

[2]李雯.温州企业发展[J].经济与贸易.

[3]陈纪昊.温州经济发展研究[J].当代市场与经济.

[4]郑宇民.努力创建企业品牌促进民管经济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

[5]贾新政.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条件透视.品牌战略,2006

[6]张政.品牌战略与近代民营企业之发展.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财经纵横

[7]陈海谊.温州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区域经济,2003万方

[8]李文斌.产业聚集和区域整体提升[J].化工管理,2005(5):22-23.[9]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1)[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96-297

[10]姜圣斌、潘克诚等温岭鞋业品牌缺失的原因在哪里[J].西部皮革,2007.1.[11]胡黎明 潘克诚温岭鞋企招工难难在何处[J].西部皮革,2008.6

[12] 贺少华编著.孙子兵法与经营艺术 [M].长沙:中南大学出社,2005.1

[13] 乐天,安踏总裁丁志忠—自我反思的胜利[J].新前程,2008.4:30-31

[14]李宏.中国皮革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J].中国皮革信息,2004.3

[15]仇杨坪.从“温州模式”看中国鞋都圈书馆.圈书馆建设

[16]单东,浙江私营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

[17] 潘晨光、方虹,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

第三篇:关于温州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中期论文

关于温州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温州作为改革开发的先行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温州鞋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温州用了20多年的时间,把温州鞋业做大,不止让全国人穿温州鞋,而且目标是远销国外,让全世界知道温州鞋。本文以温州鞋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调查了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 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

1.1 温州鞋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

鞋革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温州拥有各类鞋业生产企业4300多家,从事鞋业有关的工作人员40多万。2008年,温州鞋产量20亿双以上,约占全国产鞋总量的四分之一,并且每年保持10%左右的递增速度。温州市制鞋业以皮鞋制造为强项,以制造男鞋为主,并生产女鞋、胶鞋、童鞋注塑、拖鞋、特种鞋等为重点,皮革机械、皮革化工、鞋用材料、设计鞋类等配套行业齐全,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截止2006年,温州市有制鞋企业约2200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鞋企业526家,销售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4家;有22家企业被温州市政府考核认定为温州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17家企业迈入温州市2006年百强企业榜。根据温州海关的统计,2009年一季度温州市鞋类出口5.81亿美元,同比下降0.48%,占温州市同期外贸出口总额的26.65%。温州鞋类企业的分布极具集中,目前温州制鞋行业主要集中在鹿城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鞋都工业区、瓯海开发区、新桥、永嘉瓯北、瑞安等地。

1.2温州鞋业发展的特征

1.2.1拥有高知名度的品牌

温州鞋业的康奈、东艺、吉尔达等多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国307个“真皮标志”皮鞋品牌中温州占了一半以上,达57.98%。在2006年评定的39个“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鞋王”和“中国真皮名鞋”中,意尔康、多尔康、红蜻蜓、吉尔达和东艺五家企业获“中国真皮鞋王”称号,奥康、康奈获得了“中国真皮领先鞋王”称号,另有近40个企业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企业”称号。

1.2.2温州鞋企积极参加各类鞋展

温州鞋类企业在温州鞋业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建立温州服装的新形象,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积极以“温州军团”的形象频频参展。温州鞋类企业十分注重通过参展来提升自己形象和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据温州鞋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温州鞋业不仅积极参加国内的鞋展,还远赴海外——美国、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韩国等各个国家举办的鞋展会。

1.2.3 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经过的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完善的鞋工业体系。从原料的采购,成品加工,商品销售已经是一条分工明确,完整的鞋革生产链。温州制鞋企业的周围,还聚集着上千家的鞋机、鞋饰、鞋底以及皮革生产企业,已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这种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使温州富集着大量的鞋业相关信息。温州鞋业还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存,高、中、低档产品共生,拥有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梯队。

1.2.4生产各种种类的鞋产品

温州市制鞋业以皮鞋制造为强项,以制造男鞋为主,并生产女鞋、胶鞋、童鞋注塑、拖鞋、特种鞋等为重点,皮革机械、皮革化工、鞋用材料、设计鞋类等配套行业齐全,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温州鞋业的发展优势

2.1 超强的敏变模仿能力能快速占领市场

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拥有对市场的灵敏的感觉及高速的应变能力。温州鞋业对宏观环境整体的把握,能比别人更远地看到未来,识别需求趋势。对产品的品种款式、时尚潮流、具体商圈中产品种类组合如何与当地市场需求吻合等的把握。

2.2 有效的营销模式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温州的鞋企都十分重视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以红蜻蜓为代表,温州鞋企往往采用了代理商+直营店的模式。重要的店面自营,不重要的,搞不定的地区给代理。一个代理实力不够,就放两个代理。这种分销布局既照顾了速度,又使自己在其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因此,仅仅八年的时间,红蜻蜓、奥康、康奈以及紧跟其后的日泰、意尔康、陆陆顺等都在全国建立自己数千家的连锁终端。因此,温州鞋得以在全国销售,有效的营销方式为温州鞋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3 独特的温州人精神

温州人的精神,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特有的优势。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温州人走南闯北在各国、在世界各地创办企业,开设店铺,建起了大量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

2.4温州市政府支持

温州鞋业的迅猛发展,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早期温州鞋业中少数人利欲熏心,以次充好,以假当真,造成温州产品一度声名狼藉,温州的整体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面对这一事实,为了重拾温州信用,温州市政府一方面对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予以打击,净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走信用之路;其次,温州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

产品宣传活动;再次,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创建温州品牌。另外,温州政府规划建立“中国鞋都”的策略,巩固了温州鞋在市场的地位。温州政府不仅对鞋类企业给予政策跟资金上的帮助,更组建了温州鞋业协会,引导温州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5 地理优势

温州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省的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闽北,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港口条件优越,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火车站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温州市公路运输四通八达,104国道和330 国道贯穿南北,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温州鞋业的发展。

3温州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产品成本逐年升高

温州鞋业面对的是温州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致使温州制鞋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原材料已占一双皮鞋成本的70%。

3.2土地资源日趋稀少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但温州历来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目前温州市可用工业用地仅存2000多亩,鞋企用地的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特别是在温州鞋业结构调整之际,解决温州制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鞋企扩大生产规模的用地需求存在客观困难,难以满足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温州鞋业的发展。

3.3 企业缺乏品牌文化

一个真正的品牌应当有相对稳定的忠诚顾客群作支撑,而忠诚的顾客最终将是对品牌文化的认同,温州鞋业二三线品牌目前基本企业文化盲区,很少有对企业文化引起真正重视的,温州鞋企老板大都认为企业文化是高雅的附庸。温州鞋企往往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也就缺少了能够支持企业继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4家族式模式弊病日益凸现

温州市的制鞋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模式。创业初期,这种家族式模式对温州鞋业的企发展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和极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的发展和形势的转变,家族式模式的弊病也日益凸现,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一体化、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密不可分、经营权和决策权的高度统一,已不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州鞋企产权结构不清晰、财务制度不透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制约了温州鞋企走上资本市场的步伐。

3.5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鞋业技术人才缺乏。温州鞋业由于鞋类技术人才一的匿乏,造成科研开发落后,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人体工程学、运动生理学和美学为基础内涵的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品牌开发仍以模仿为主。少数温州鞋企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是简单模范、复制国外的产品,鞋业企业的品牌个性尚未形成。温州鞋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大部分手段仍是价格和促销,能在营销战略层次上开展竞争的企业为数很少,致使温州鞋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扩张。

4温州鞋业发展的建议

4.1走高研发创新能力、高文化品之路

温州鞋类产品除了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外,还应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温州鞋业应当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此外,企业应当发挥创造性,将温州地域文化、中国元素等注入温州鞋设计之中、品牌建设之中,提高产品的品位,展现产品所蕴涵的 特有的文化意境。

4.2加强品牌的树立

温州鞋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1)要有明确的温州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思路决定出路,公司应创造出区别于其他鞋类企业的品牌个性和内涵。(2)应该持续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温州鞋能否树立品牌关键在于温州企业家本身的素质与魄力,以及全体员工强烈的品牌意识。(3)从多方面加强品牌管理。在品牌管理中,除了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及服务外,市场营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3加强行业协会作用

温州鞋业已经建立了温州鞋业协会,为了使温州鞋有更高的竞争力,温州鞋类企业要有协作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将会有更大的优势,这就必需充分发挥温州鞋业协会的作用,一是要建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温州鞋业协会的沟通机制,发挥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二是要温州鞋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及业务培训,提高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和水平,这将有力于温州鞋出口;三是温州鞋业协会要履行好服务职能,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职责,及时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形成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出口产业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

4.4走节约型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提倡节约型经济增长,温州鞋企必须紧跟这一趋势,避免被淘汰。温州鞋类企业中走的大多是粗放型经济,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很大的浪费现象,通过走节约型经济发展可以为企业节省出一大笔开销,节约成本,加大产品的竞争力。

4.5加强人才的培养

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温州鞋企大多是家族企业,任用了大量亲戚人管理职位,是典型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企业,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温州鞋企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1)任用有才能的人员担任管理层(2)为了能使企业留住人才,可以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通过股份形式留住人才;(3)通过出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拥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4)送有潜力的员工到大学继续深造或留学海外学习新进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4.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温州鞋类企业中大多是家族企业,制度落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使企业生存并得到更好的发展,温州鞋类企业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温州鞋企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5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温州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自身以及外界投资环境的改变。如果温州鞋业要想保持鞋业领先地位的话,必须不断创新,对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运用他们的知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篇: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 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 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第五篇:光电子行业温州现状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助推温州高技术产业走出瓶颈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2年4月25、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全面启动,预示着温州在温州经济体制改革上已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而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又是温州经济体制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认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文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省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列为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浙江省实施“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温州市政府从1998年就颁发《温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暂行办法》,大力推行发展高技术产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2012年第一季度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报告:今年第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稳步发展,产值进一步扩大,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总体运行情况

根据全市38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产值145.5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9.85%;创造增加值32.7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03%;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5.2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88%;创造利税15.72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94%;出口创汇4.1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1.72%。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基本未受到去年四季度民间借贷**影响,依然是支撑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新兴产业运行情况

在不断扩大产值的的同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创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导扶持和发展环境的改善,我市新兴产业始终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发展态势。此次统计上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5家属于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产值55.4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28%,占总产值的38.06%;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1.9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2.58%;实现利润4.5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12%。可以看出,虽然新兴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润总额产生一定程度的下滑。

从新兴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数据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第一季度实现产值2.95亿元,实现增加值0.6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32亿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第一季度实现产值2.8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5.15%;实现增加值0.50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5.64%;实现利税总额0.28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87.19%。新材料技术领域第一季度实现产值43.4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41%;实现利税总额5.27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44%。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第一季度实现产值5.67亿元,实现增加值0.6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6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1.30%。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第一季度实现产值0.40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5.63%;实现增加值0.054亿元, 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2.25%.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行情况

此次上报统计数据的企业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303家,实现总产值90.18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85%,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61.94%;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36%;出口创汇2.6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7.13%;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3.3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79%;实现利税8.9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64%;发明专利拥有量360项,比上年第一季度增加142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领域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力军,在各方面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一方面由于“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禀赋制约、出口环境的趋紧、周边城市发展“千帆竞发”带来的压力,使得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等大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将在人才、环境、资金等各个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拿出“等不起”的紧迫感,努力发扬“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在政策的阳光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再创新的辉煌!

再看一下另一组数据:温州现在每19个人就有一个企业法人单位,这在全国全世界都比较少,但企业规模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温州经济总量列全省第3位,但规上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5位。温州现有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99家,剩下的99.5%都是小微企业。从去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11项指标看,温州的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倒数第1位。温州的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0%,而全省平均超过20%,不到全省平均的一半,说明老面孔多、新产品少;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经济发展的消耗高、污染重。这种状况表明,无论是在创新方面,还是在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温州在全省都已经大大落后了。

从上面的一些数据不难看出,温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严重滞后状态,科技实力在浙江省排名落后,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鲜明的落差。因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的带动作用,所以新形势下温州应该尽早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发挥其对温州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从上面的各种数据我们还不难看出,光电子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核心领域,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温州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国内外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世界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全球光电子产业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此后随着光电应用产品的扩散普及和价格回落,以及部分市场的不断成熟,其产值开始步入平稳增长期。据统计,2007年世界光电市场产值达3150亿美元;2008年全球光电子行业经受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估计产业规模达3800亿美元。据美国光电子产业振兴协会的报告预测,2010年全球光电子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00亿美元,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将形成5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从近年来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看,光电显示、光输入出、光存储、光通信是带动全球光电子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行业。据PIDA统计,2007年光电显示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28%;其次为光存储和光输入出,分别为24%和21%。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全球光电市场的增长动力除了依靠技术创新之外,还将依赖多样性的应用,如照明、能源、车用和生物医疗等。

面对光电子产业迅猛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竞相将光电子产业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得力措施,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战略制高点,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光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在核心技术、标准、品牌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主导着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日本和欧盟国家在光电显示、光存储和光学传输设备领域处于世界高端;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基本处于以生产技术为主的产业价值链的中端,在少数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而中国大陆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光电子产业以加工组装为主,是世界光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全球光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最初发生在欧美,而后在日本发展得更为成熟,在韩国和台湾完成量产和低价化,而产品则多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当前,世界光电子产业技术产品更新不断加快,光电子技术和产业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光电子器件正向小型化、高可靠、多功能、模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光电显示向真彩色、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大屏幕和平面化方向发展;光输入出产品向多功能、高速化、低成本方向发展;激光器向全固化、超短波长、微加工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半导体照明、光伏发电等行业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成为未来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20多年来,我国的光电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光通信和激光领域,某些技术和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光显示、光存储、数字影像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然而以加工贸易和组装为主,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高端大多被外资企业所控制。为了推进光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进程,我国建立了11个国家级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所属的光电子重点实验室,5个激光光电子国家级研究中心,4个激光光电子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骨干队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研发体系。目前,全国从事光电生产、研究的企业有12000多家,从业人员逾百万人。

随着光电子产业市场的不断开拓,我国武汉、长春、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重庆、西安等数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纷纷提出并投巨资建设“光谷”、光电园区等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光电子产业密集区,形成了光电子产业加速发展的热潮。

再看温州光电子行业现状,虽说温州市政府在2012年2月颁布了《加快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实施意见》,但是这只是仅仅对于温州以后光电子行业的一种激励政策,很难在现阶段让光电子行业的实体经济走出瓶颈。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从事光电子行业的企业有上千家,但是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就是所谓的贸易型,真正的实体经济屈指可数,也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效应,低附加值产品对市场承受能力弱;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和能力不足;企业对全球性市场竞争准备不够充分,无序竞争较为严重。

2、产品结构低度化、产业链条薄弱、文化氛围不浓、国际化步伐滞后、企业优势不突出、设计人才、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3、从未来发展来看,温州区域产业将面临着国外、国内和周边地区抢滩温州产品市场、全方位竞争的严峻挑战。

温州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任重道远,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要步步适宜,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盲目发展,为温州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谋求一条夯实的路子,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努力奋斗。

下载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市制笔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州体育发展

    温州体育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知道温州的体育明星; 教学重点: 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教学程序: 一:温州的体育发展史 20年的纵向相比,温州在竞技体育上的投入......

    温州企业品牌的创立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温州企业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调查报告温州企业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调查研究经济与管理学院韩若思09级经济学1班摘要: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今后温州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

    温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温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于1997年,成立至今在我校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努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

    温州鞋业现状调查报告

    温州鞋业现状调查报告 据温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温州市累计出口鞋5.28亿双,比上年(下同)下降1.4%,价值2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出现量跌价扬。据温州海关分析,2008年出口鞋......

    温州鞋业市场调查报告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民营经济在这里有着举足轻重......

    关于温州文成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温州文成旅游的调查报告 被调查的旅客年龄大多处于45岁以下;36%的旅客收入在1000~3000之间,收入少与1000和处于3000~5000元的各占25%,10%的游客收入高于5000;73%的游客选择......

    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一、钢铁冶金产业集中度低目前国内共有钢结构(专项)一级施工企业143家,加上钢结构增项一级资质的427家,具备钢结构一级资质的企业累计570家!......

    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市出租车市场现状,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制定出租车行业发展和有关部门对出租车市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4月16日到4月25日,我们组织力量在城区范围内对全市出租车市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