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
法不依的问题。五是抓好民主监督意识教育,启发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二)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制度防范和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作,从根本上消除~现象的土壤,是预防和治理~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一是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物资公开竟价采购制度和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通过健康的党组织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和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上能够公开的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防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抑制~现象。四是推行干部轮岗和任前公示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真正把反~斗争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制裁性规定。目前,企业内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正面要求规定多,惩戒处罚措施少,强制性、综合治理作用差。因而,也就失去了法规制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例如,在领导干部乘车、住房、接待、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明确了许多“不准”、禁止、严禁之类的具体内容,但违背了只笼统提出“严肃处理”、“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等。究竟违反了“不准”“严禁”事项到什么程度才追究责任,要追究多大的责任,给于什么处分算“严肃处理”,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这样的制度和规定,执行起来很难把握,操作性差,实施中必然影响法规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制度建设应尽量克服太笼统、太原则、弹性大的弱点,做到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强有力的防腐倡廉机制。强化源头防腐,不仅要在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而且还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强化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尤其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重申的党内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充分发挥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同时强化党纪、政纪、法律和经济等各种监督的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发挥反~整体功能的监督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建立具体程序,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讨论、决定、审批等程序作出规范,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重大决策必须由班子集体决定,不能让权力过分集中,更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长制”。三是要加强群众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要完善、坚持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制度。四是强化新闻~的监督,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滥用权利、以权谋私的~行为及时揭发、举报,对有职有权的党员干部造成强大的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冒风险;另一方面使监督部门不敢畏首畏尾,消极懈怠,不敢有~不抓,有法有纪不依,执法执纪不严,更不敢知法犯法,徇私枉法。
第二篇: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随着油田反腐败措施的不断完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针对企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企业腐败现象的特征 从近年来企业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权力商品化。企业少数干部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把党和职工群众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砝码和资本,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钱买权,以权换权,以权捞钱”使权力商品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易”而达到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的目的。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二)生活奢侈化。少数领导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经不起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一味追求享乐,摆谱装阔,动辄更换座车,住必带“星”,喝必“茅台”“五粮液”,用公款大吃大喝,出入豪华饭店、歌厅,洗桑拿、异性按摩,极大地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行为自由化。办事不讲原则,不讲程序,少数领导干部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借口,在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企业重大问题上,行家长作风,搞一言堂,我行我素,感情用事,独断专行,致使决策出现失误、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四)方式隐蔽化。一些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授意有关人员签订假合同,做假账,倒卖倒买,套取、截留现金,私设“小金库”,为一些人挥霍浪费、挪用、私分、贪污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一)理想信念的动摇是导致腐败最根本的原因。少数领导干部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蜕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从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了腐败的现象产生。
(二)监督制约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厂长(经理)一肩挑,单位人、财、物大权集厂长(经理)于一身。而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构,难以对厂长(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致使一些权力失去了监督,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空档”,给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可乘之机。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重组改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了向现代企业迈进的步伐,但同时也伴生出一些腐败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有的绞尽脑汁弄虚作假,侵吞企业财物,私分钱财,致使部分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其原因:一是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进程中,由于其结构还不尽完善,管理体制缺乏高度的严密性和有序性,难免出现一些“空挡”,给腐败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二是由于与新体制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措施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性,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与新的管理体制不能同步形成,导致了某些失控现象,从而滋生出一些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改革方案和措施产生的效应,往往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种负面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不可能伴随着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的同步出台,监督出现空档和不到位,一些人有意识地钻监督不到位的空子。另一方面,由于责权不明确,出现权力到位,责任不清的情况,使权利运作出现盲目、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负面效应的出现。因此,在权力分解和重组过程中要做到责权明确,责权统一,同时应尽可能使改革措施与监督措施配套出台,至少不能滞后太久。
(四)惩治手段的不尽合理,也是诱发腐败现象的又一原因。从企业现行的法规、制度来看,大多重视行政手段或政治手段惩治腐败分子。这些惩治手段,使腐败分子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甚至丢了官,罢了职,但由于经济处罚力度不足,“经济债”追偿不尽彻底,致使腐败分子有“失此得彼”的感觉,感受不到切肤之痛,因而敢于铤而走险,从而产生腐败。此外,思想上的侥幸心理、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因素,也是导致和诱发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反对腐败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在治标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腐败分子思想和道德上的蜕化。因此,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反腐败的基础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之本。当前,要着力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三篇:治理腐败源头
《治理腐败源头》13亿人民与尊贵敬仰的习主席“共勉”?(1)在家治理好女人,放大说就是:“万恶淫为首”,一切腐败源头都是从女人开始的。(2)在族群里治理好浮躁与投机取巧,放大说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在社会里治理好偷蒙拐骗耍赖无耻,放大说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必须《立法》纳入重刑法。
(4)在国与国之间国际化治理好守本精神、竞技精神、忍让和忍无可忍,放大说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入乡要随俗,不服可竞技点到为止,谦和低调、事不过三打回原形”,母仪天下、君临天下,方能国际化。
(5)官商必须立法界限,为官者做事守规章明事理,做人心服口服通情达理;经商者做事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做人诚实守信财散人聚。放大说就是:“公务员在八小时之内,纳人税吃人饭干人事,才对得起为人民服务这5颗字,下了班人人平等低调做人,上的去要下的来才叫人中龙凤”;“商仁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祖宗招牌,讲良心守道德,做人铲除垄断利益最大化,杜绝对自己的同胞剥削欺诈,做堂堂正正的仁义商侠”。以上所说综合众多书籍资料与文献史记,治理腐败问题可供参考借鉴,若有异议请赐教?
第四篇: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随着油田反腐败措施的不断完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针对企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企业腐
败现象的特征从近年来企业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权力商品化。企业少数干部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把党和职工群众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砝码和资本,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钱买权,以权换权,以权捞钱”使权力商品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易”而达到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的目的。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二)生活奢侈化。少数领导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经不起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一味追求享乐,摆谱装阔,动辄更换座车,住必带“星”,喝必“茅台”“五粮液”,用公款大吃大喝,出入豪华饭店、歌厅,洗桑拿、异性按摩,极大地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行为自由化。办事不讲原则,不讲程序,少数领导干部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借口,在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企业重大问题上,行家长作风,搞一言堂,我行我素,感情用事,独断专行,致使决策出现失误、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四)方式隐蔽化。一些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授意有关人员签订假合同,做假账,倒卖倒买,套取、截留现金,私设“小金库”,为一些人挥霍浪费、挪用、私分、贪污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一)理想信念的动摇是导致腐败最根本的原因。少数领导干部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蜕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从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了腐败的现象产生。
(二)监督制约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厂长(经理)一肩挑,单位人、财、物大权集厂长(经理)于一身。而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构,难以对厂长(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致使一些权力失去了监督,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空档”,给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可乘之机。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重组改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了向现代企业迈进的步伐,但同时也伴生出一些腐败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有的绞尽脑汁弄虚作假,侵吞企业财物,私分钱财,致使部分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其原因:一是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进程中,由于其结构还不尽完善,管理体制缺乏高度的严密性和有序性,难免出现一些“空挡”,给腐败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二是由于与新体制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措施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性,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与新的管理体制不能同步形成,导致了某些失控现象,从而滋生出一些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改革方案和措施产生的效应,往往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种负面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不可能伴随着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的同步出台,监督出现空档和不到位,一些人有意识地钻监督不到位的空子。另一方面,由于责权不明确,出现权力到位,责任不清的情况,使权利运作出现盲目、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负面效应的出现。因此,在权力分解和重组过程中要做到责权明确,责权统一,同时应尽可能使改革措施与监督措施配套出台,至少不能滞后太久。
(四)惩治手段的不尽合理,也是诱发腐败现象的又一原因。从企业现行的法规、制度来看,大多重视行政手段或政治手段惩治腐败分子。这些惩治手段,使腐败分子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甚至丢了官,罢了职,但由于经济处罚力度不足,“经济债”追偿不尽彻底,致使腐败分子有“失此得彼”的感觉,感受不到切肤之痛,因而敢于铤而走险,从而产生腐败。此外,思想上的侥幸心理、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因素,也是导致和诱发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反对腐败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在治标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腐败分子思想和道德上的蜕化。因此,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反腐败的基础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之本。当前,要着力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抓好公仆意识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认真解决权力错位的问题,力争做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抓好廉政教育。使企业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极端重要性,明白“公生明、廉生威”,“己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四是加强法规政纪、法律知识的教育。当前,尤其要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教育。使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党纪政规,认真解决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问题。五是抓好民主监督意识教育,启发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二)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制度防范和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作,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的土壤,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一是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物资公开竟价采购制度和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通过健康的党组织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和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上能够公开的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防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抑制腐败现象。四是推行干部轮岗和任前公示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真正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制裁性规定。目前,企业内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正面要求规定多,惩戒处罚措施少,强制性、综合治理作用差。因而,也就失去了法规制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例如,在领导干部乘车、住房、接待、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明确了许多“不准”、禁止、严禁之类的具体内容,但违背了只笼统提出“严肃处理”、“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等。究竟违反了“不准”“严禁”事项到什么程度才追究责任,要追究多大的责任,给于什么处分算“严肃处理”,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这样的制度和规定,执行起来很难把握,操作性差,实施中必然影响法规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制度建设应尽量克服太笼统、太原则、弹性大的弱点,做到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强有力的防腐倡廉机制。强化源头防腐,不仅要在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而且还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强化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尤其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重申的党内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充分发挥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同时强化党纪、政纪、法律和经济等各种监督的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发挥反腐败整体功能的监督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建立具体程序,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讨论、决定、审批等程序作出规范,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重大决策必须由班子集体决定,不能让权力过分集中,更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长制”。三是要加强群众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要完善、坚持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制度。四是强化新闻舆论的监督,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滥用权利、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及时揭发、举报,对有职有权的党员干部造成强大的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冒风险;另一方面使监督部门不敢畏首畏尾,消极懈怠,不敢有腐败不抓,有法有纪不依,执法执纪不严,更不敢知法犯法,徇私枉法。
第五篇:企业应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企业应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今年是第六个党风廉洁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月,根据广能集团广能纪[2011]10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工作,落实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弘扬优良作风,规范从业行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使其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意识,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市场竞争过程中,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应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是我们党面临紧迫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企业应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企业之所以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腐败现象,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因学习、教育、监管不够产生的。由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资本主义腐败、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侵蚀,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再加上少数企业的党组织在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上不得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干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的要明明白白地灌输到干部,尤其是掌握人、财、物、产、供、销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去,使党员干部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通过加强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企业发展、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当好“三个代表”、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人民的公朴的忠实实践者和运行者。
二、严把干部选任关,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石选贤任用,事关重大。首先,要严把组织考察关,全面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要搞五湖四海,反对“以人划线”和以关系网“地域划线”,反对近亲繁殖等;组织人事部门不仅是提拔前要考察,提拔后也要考察和监管;考察要注重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考察,不能只重才而轻德,重情不重才的现象,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是政治坚定、成绩突出、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群众拥护、信任的干部;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不顾大局、不守纪律、不干实事的人;对那些不讲原则,回避矛盾、吹捧逢迎、见风使舵的人;对那些热衷于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以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严厉批评,问题严重的要坚决查处,绳之以纪律。在当今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行政负责人,掌握了人、财、物、产、供、销等大权,出现一人说了算;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不健全、有漏洞,部份出现了党组织、纪委监察监督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导干部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如广能集团物资分公司冯大才等人案、供水分公司张志远等人案、以及绿水洞煤矿王兴国等人案的出现,充分说明了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行政掌握人、财、物、产、供、销的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钻了企业的空子,他们平时未注重政策和党规党纪、政规政纪条例及规章制度的学习,犯下了严重的错
误,给党和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灾难;通过三起案例的教训,给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尤其是行政一把手敲响了警钟,希望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真正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扩大民主、强化竞争,多渠道征求意见选拔人才,一是要建立健全谈话制度,企业党组织对新委任、聘任的干部在任前要进行公示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提出明确的廉政勤政要求及严格履行自己的权力;对其任职的职权范围、权力行使标准、权力运作程序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党组织都应一一交代清楚。二是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违反了干部政策,不按规定程序提拔人员造成失误的,要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对在干部任用上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跑官卖官,近亲繁殖的,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才能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三、增强职工监督意识,完善民主监督体制,形成监督网络
没有监督的制约必须会滋生腐败。加强民主监督,使各种权力运作都必须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下,企业应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全方位实行监督;各级党组织要从爱国、爱企的政治高度,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干部职工监督意识的教育,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不受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的滋生;牢固树立主动监督别人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形成监督者秉持公正,大胆履行职责和义务,被监督者正确对待,诚恳接受各级监督机构的监督。
在强化职工监督意识上,要不断完善职代会、民管会、党政联席会等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对民主监督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善于从社会或基层不稳定因素中发现问题或腐败苗头,从中抓案件线索,抓工作切入点,抓问题突破口;通过处理问题,理顺群众情绪;通过惩治腐败,鼓舞群众信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关或部门的作用,多听、多了解、多调查、多渠道收集信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治理腐败消灭在萌芽之中。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搞好全方位监督。企业党委、行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执行国家和上级政策,融投资、盈利、工资分配、大额资金使用以及个人消费等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要积极参加企业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尤其是对企业的发展、经营、投资、分配、管理、消费等纳入党组织的议事日程,堵赛漏洞,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廉洁经营;人事、财务、供应、销售等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要健全权力分解和定期轮换制度;党委、行政和纪检监察组织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监督渠道,按照中纪委《关于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及广能集团党委廉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真正引向深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