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青年创业现状、项目、制约因素的调查!
对青年创业现状、项目、制约因素的调查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青年创业社会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调查的基本上,借
鉴发达国家青年创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多元化的青年创业资金体系、构建与
完善创业的政策与法规扶持系统、由大众媒体营造创业氛围、发动企业家参与扶
持青年创业等建议.关键词: 青年创业社会环境建设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是当下高等教育之重任,为此,肩负人才
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青
年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因此,对青年创业的关注与调查研究,既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理论意义,要把该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做好,就得进行塌实的调查工作,基于此,笔者做了该项调查。
以往有关创业的研究大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成功创业的资源获取以及价值创造上,很少有
基于社会调查而对青年创业的社会背景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方面的研究。本着探究这一问题的研究目的,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上海某区的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利用随机抽样的方
式,选取了300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中的100名,进行集中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又对已经毕业两年的5名青年进行问卷法和访谈法的调查,并通过这5位青年利用滚
雪球的方式调查了另外10名已经就业并有过创业实践的青年.还特别利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3位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调查.并利用文献资料法,参考国内外关于青
年创业的法规等资料,进行分析。问卷分别以封闭式的题型调查影响青年人创业的社会有利
和不利因素有哪些方面,又以开放式题型调查他们为了有利于青年人创业,对政府、社会团体、媒体、企业界成功人士等各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多因素统计分析, 将影响青年创业的社会因素,以
及这次调查的结果作如下描述和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对青年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关于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我们统计出来的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宏观政策环境、鼓励创
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创业青年的社会网络、创业青年本身的意愿和能力。下面,笔者就这些
因素一一展开阐述。
从排在第一位的影响青年创业的因素——宏观政策方面来看。事实上,我国开始逐步优化创业的支持政策, 包括建立专项基金,提供小额贷款等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工商总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出台了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的优惠政策。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各级工商机关不折不扣地落实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宏观政策环境还存在种种不利因素,主要有:金融支持和政府政策,具体指的是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教育与培训(创业与工商管理教育)、研究开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中为创业企业提供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注册审批程序很长、而且繁琐,这是制约我国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政府于2002年开始就出台了各种鼓励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有些政策很难操作,有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特别是在融资领域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青年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青年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一位访谈对象说到由山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培训的内容空洞而宽泛,都是些对他创业没有针对性的内容,培训的最终结果成了拿一张结业证书。当他向培训师们去咨询具体的创业项目时,培训师们给不出有见地和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这就说明目前的所谓创业培训,都还流于形式,变成了完成政府的任务,甚至变相成为了某些组织赚取培训费的手段。
还有一位曾经从事原创音乐的制作的创业青年说到,他的作品本想挂在网络上作宣传和推广的,没成想不出十天就被很多网络转载,致使他想通过发行唱片的创业梦想化为泡影。他的这个经历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就根本还没有关于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他说到,同样是音乐创作人,香港词作家林夕就能以他的作品的版权每年收获上千万元的报酬。而大陆的音乐原创人却常常被盗版和网络里的滥用而分文未获。日本青年创业教育研究专家佐佐木分析道,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在三年内消失,而美国青年创办的中小企业的寿命要长得多,这与两个国家的政府为企业创造的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关。
事实上,美国国会早在1953 年就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企业者创办自己的企业,并设立了白宫小企业委员会和国会小企业委员会,协同SBA工作。SBA
有四项基本职责:融资渠道(商业融资)、企业扶植(教育、信息、技术支持和培训)、政府项目承包(联邦政府采购)、宣传和维权(小企业之声)。
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调查发现,影响创业活动的创业环境因素主要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发转化效率、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等九大方面。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的23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
从鼓励青年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个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方面来看(这项因素可分为公众创业意识、传媒舆论与企业家的参与)。其实,当今中国已成为创业的热土,民众的创业视野和思路渐宽,僵化和墨守成规的思想正在打破,契约意识正在形成,很多青年怀揣创业的梦想,心存发家致富的愿景,携手创业的青年群体已逐渐形成。
但是,从传媒舆论方面看,中国社会尚未形成主流媒体聚焦和关注青年创业的态势,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各省市区的卫星电视台这一舆论平台,还沉湎于“文艺气”中。
从企业家的参与角度看,当下的大多数企业家们不愿参与到青年创业的帮扶行列中来,他们认为这样做耽搁了他们发财的时间。在访谈几位创业成功人士的过程中,笔者获知,他们曾经想多邀请几位比他们更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讲座中来,都被那些企业家们拒绝了,拒绝他们的企业家们说:有那闲心去培训大学生们创业,不如多花点时间自己赚钞票,搞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们搞企业的人又没义务非得去搞。
企业家们认准的是利益最大化,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没有约束力,政府门部也不能强迫他们参与到帮扶青年创业中来,那么,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呢?从第三位的影响因素,即有意愿创业青年的社会网络角度看。中国自古是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可是,大多数身处异地的大学生和毕业不久的青年人最缺乏的就是人际关系网络,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没有社会组织的协助,没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扶持,没有良性互动的社会大环境的创业氛围,他们的创业将会是举步维艰的。
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社会网络对青年创业的影响程度这个问题,在校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的回答稍有不同,在校生认为这是个影响程度非常大的因素,而参加工作的青年则认为,这一因素并不是非常大。笔者对10位已经参加工作并有过创业经历的青年进行访谈时,他们认为,社会网络往往可以通过市场和工作中搭建起来。其中一位曾经作过三年的液晶显示屏产品销售的青年,在第三年觉得他所在的公司的业务70%都是他建立起来的客户,而老板并没想到过给他股份,他就毅然离开那家公司,寻找有资金的合伙人自己办起了工厂,现在年销售额已达1.5亿。他说:在经济领域里,市场比社会网络更重要,而市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开
拓的。
另外,从青年本身角度来看,调查发现: 具有企业家的一般特质的青年与具有主观意愿的创业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家庭背景、学历水平均对学生的创业态度有显著负相关的影响;创业教育、创业团体的经历对学生的创业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男生比女生创业态度强;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态度强于其他专业学生;有创业大赛经历的学生其创业倾向强于没有创业大赛经历的学生。
这些结果说明,一部分青年还受我国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些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应该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工作,而毕业后自我创业,尤其是在餐饮、咨询等传统行业的创业行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差的表现、是找不到工作时的选择。但从调查结果中显示,有着从商背景的家庭的青年、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定技术和本领的理工科学生、主动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更具有迎接挑战心理的男生、学历水平较高而更具自信心的青年,都在主观方面比其他青年更有意愿参与到创业实践中来。
二 改善创业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利用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获得的资料,结合其收集到的文献,就改善我国青年创业的社会环境方面的提出一些建议,概述如下:
政府要为青年创业大开绿灯
不管是有意创业的青年还是受访的企业家,他们一致认为,我国应构建与完善创业的政策、法规扶持系统。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青年自主创业或团体创办小企业,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应相应成立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讯和服务的机构。
有调查对象更明确提到,我国政府应在制定扶持青年创业的政策的同时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和实施细节,如对在异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户口、档案等方面的照顾,特别是对于到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降低大学生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减免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还有调查对象提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法制环境建设,特别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政府应组织设立科技创业园区,或者将政府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和“孵化台”,并减少创业园区的场地租金、加盟费和保证金,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门槛。
借助大众传媒平台 营造创业气氛
有几位受访的热心于青年创业的帮扶的企业家们建议,要让青年创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省市区的卫星电视台应该少些选秀节目和电视剧的播放,多些创业方面的专题节目。他们说到,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央视二套的“赢在中国” 等创业指导性的节目,但我们的电视台可以策划出更多更好的创业性的节目来。他们还提议,要让扶持青年创业的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显声扬名,让他们成为民众最敬佩的人,媒体要对他们进行报道,政府要给予他们以嘉奖。这样一来,企业家们才不会只想闷声大发财,而会把扶持青年创业看作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来做。要让企业家们意识到,如果民众把帮扶青年创业的企业家看成英雄了,他们的企业以及产品就可成为品牌,民众对他们的回馈将是巨大的。
建立多元化的青年创业资金体系:
有几位调查对象就创业青年的资金扶持方面提到:为了帮助创业青年缓解筹集创业资金的压力,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我国应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融资渠道。通过政府、银行、社会三条渠道筹集创业资金和贷款,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在基金筹集方式上,由于我国债券业和彩票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可以发行大学生创业债券以及大学生创业彩票。他们还提到,政府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的不足部分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并不是为其提供全部的资金支持,同时创业青年必须首先自筹部分资金,不足部分才可以向大学生创业基金提出资助申请,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大学生创业过度依赖政府现象的出现。
总之,我们应从法规和政策方面,组织保障和舆论氛围的营造方面,企业家的帮扶方面,青年人自身创业意识的增强和创业能力的锻造方面,全方位去改善青年创业的社会环境。
院系:文理院
班级:计算101
姓名:李青青
学号:09
第二篇:关于对青年创业现状
关于对青年创业现状、项目、制约因素的调查。
关于对青年创业现状、项目、制约因素的调查。
Xxxxxxxxxx
摘要: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采用实际询问的方式对创业青年进行了采访,调查了家乡的社会情况,他们的学历,社会经历,对创业的认识,看法,他们创业的主要项目方向,当前的创业情况,营业情况。然后就调查情况有了一些想法,想了一些还不太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次实际的调查,我真正明白了实践调查的重要性,没有实践,一切理论都不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我明白了要想做成一件
事,必须刻苦努力,付出的汗水不会白流的。在与创业青年的交流中我知道,我需要在与人交流,说话礼貌上提高,还有就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着意培养自己的统筹全局意识。
关键词:xx,青年,创业项目,现状,制约因数,解决方案
正文: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实践、社会观察与专业学习、研究相结合,积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课题研究做准备。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里,我积极响应院分团委号召,参加了以社会调研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家乡xxxxxxx等部门的帮助下,我调查了xx青年的创业现状,他们创业的相关项目,及制约他们创业的因素。
xx是山西省xx市的下属县,是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县多山地,交通较为便捷,目前又有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在教育方面,相比xx其他地方来说还是落后的。物价比较高。但这里的治安,卫生,环境发面还是不错的。xx青年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xx的青年,虽然在近年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部分还是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在他们接受完初级教育后,一部分选择外出打工,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教育,还有一部分选择参军等。当他们年龄达到二十三岁,一部分人就选择了自主创业。
先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的青年在谈到创业时,认为社会经验告诉他们应该从可以轻松入手的易于操作的项目开始,例如餐饮,服装买卖,装修建材等。
我主要就在装修建材方面的创业进行阐述。
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很多都的只接受了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就外出打工,例如太原,榆次,阳泉等。他们在外干些比较脏乱的活,从小受的苦累让他们学会了勤劳,忍让,宽容,诚信,细心。在外打拼了几年了他们在取得一些收入后就回到家乡。
在选择装修方面创业的会先去拜师学艺,在某个施工队当小工,找一个好师傅学习,学习施工注意事项,设计工艺,队伍管理,账务管理,相应方面的国家规定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活脏,累有时还要接受师傅的批评甚至是责骂,但他们都接受,因为他们明白这些苦这些类都不会白受,这会为他们日后的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待他们感觉自己可以的时候,就会去着手组织自己的施工队伍,开始的创业资金主要靠父母的自主,或者靠信贷。新一代的创业者更懂得营销,尤其是广告宣传的作用,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以价格优势,时间优势等条件赢得雇主的好评。有时还会请雇主为自己宣传,这样口碑就传开了。
就他们的现状,能一直稳定保证装修质量的队伍可以很好的在运作中取得成功,而很多的队伍不能坚持,不能在施工质量上保持高水准。或是在账务管理,人员配置上出了问题,导致创业失败。
在建材销售方面创业的青年,会先在相关的公司,商铺打工。学习进货,存货,出货,资金管理,人员配置,宣传,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行业经营注意事项。由于建材创业是一个入门资金要求较高的行业。所以他们大都依靠父母亲戚的资助,还有就是有合伙人的投资。当他们开始自己的店铺时,会用到自己学习到的,严格控制成本,较少流通成本。
在建材方面的,能经营的不错的,在成本控制,物流,产品售后做的比较好。
而很快失败的对市场调查就有着明显的不足,售后服务滞后,失败在起跑线上。
总的来说,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前相关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市场的调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脉等是创业的主要制约因数。
1.创业的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面对的第一个实际性的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积蓄,只能向父母亲戚挪借,或是通过向银行借贷这种途径,由于现在信贷难度大,自身的信用额度不够,所以很少有人可以贷到款。
2.有了基本的资金,就开始了市场调查,面对市场,细致认真的人选择进行实际的关于市场人员,产品,市场预计份额,市场饱和度的调查,而一些人就比较草率,随便凭借自己打工时的经验,以及道听途说,就匆匆上马,慌慌张张开始了自己的老板路。
3.人脉问题是青年人最头痛的事,初出茅庐的他们,虽有少许的社会经验,在建材装修方面,主要的销售消费对象的中年人,也只有他们才有财力进行房建。面对这个问题,青年人只能坚持,坚持做下去,加大对自己的宣传力度,或是借助亲戚朋友的介绍,慢慢的拓展业务。
4.人力资源管理是这些没有足够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年轻人在经营中遇到的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处理的好的可以如鱼得水,和员工团结在一起,为自己的第一桶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处理的不好,就鸡飞蛋打,甚至员工还会破坏营业,严重者导致关门歇业。
5.财务管理即成本管理是是是否可以加速发展的重要因数,成本控制的好,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花销,使自己的队伍成长高效迅速。如果成本控制的不好,会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周转困难。新的货不能很快购进,员工工资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施工的进度减慢或停止。
面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创业启动资金,我认为可以放宽信贷的准入,设立专门的创业信贷中心,降低贷款利率。或者由当地的财政,劳动等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创业帮助资金。
2.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调查等问题,我认为应该有当地的相关管理的行政部门给予帮助,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创业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和培训。在他们经营过程中,指导人员最好应该不定期的去查看,去关注青年创业者的成长,创业者的经营现状。这样就能及时解决创业者遇到的问题,给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可以大胆的经营,放手大干一场。
3.对于最难解决的人脉问题,我认为可以采用舰队模式,由当地的龙头企业牵头,其他的小企业跟随,将市场进行分割,帮助刚成立的公司在幼儿期好好成长。而这样会导致部分大企业的利益受损,所以需要财政的支持,对大企业进行补偿。
4.因为刚刚创立的企业真的很弱,所以行政部门可以降低对这些创业者的各种比如手续费,工本费,检测费用等。最主要的是在税收上给予减免。
5.一切的进步都是在竞争中推动的。所以加大对创业好处的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创业,形成一种创业的氛围。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竞争中,搞活市场,带动就业,促进当地明星企业的产生。在每一年的年底对相关的优秀的创业者,创业企业进行奖励。
结束语: 经过一星期的访问,调查,终于生成了这份报告。在与青年创业者的交流中我知道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坚持,乐观是制胜法宝,对待创业,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学会释放压力就必须学会。在经营过程中,细心,认真,负责,服务到家,任劳任怨,对员工的宽容,对雇主的忍让。说话这是门艺术,说的好收入颇丰,说的不好,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事业。成败由细节决定。这些良好的品质,是需要我在日后学习生活学习和注意提高的。
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和问题,比如调查被访的人数较少,不能向被访者取得有效的数字统计资料,调查的行业范围小,所调查的问题较少,不能做到全面客观的。在以后的调查中真正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书籍网络,对要调查的内容范围提前有一定的了解。多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得到较详实的数据,同时使所提到问题多样化,立体化。
谢辞:在这次调查中要感谢被调查的各位创业先锋,优秀创业青年。还有家乡的工商局,劳动人事保障局,统计局等部门的配合和帮助。祝愿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三篇:工业发展制约因素现状调研报告
为使大家对xx工业发展有一个系统了解和全面认识,准确把握xx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按照县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安排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由本局赵光义局长牵头,尹爱萍副局长、工业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从20xx年4月7日起至4月20日,深入到我县建星纸业、锡矿、贞元硅、龙润茶业、雄达木业、康丰公司等企业,采取座谈、走访、查看资料等多种形式,对我县工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归纳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初步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一、xx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xx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蒋家山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xx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制度不断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继1977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统、红庆糖厂。目前我县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恒盛糖业有限公司、(柯街糖厂、卡斯糖厂、湾甸糖厂)、康丰糖业公司xx勐统糖厂和红庆糖业公司xx红庆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08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以1958年建立xx县红茶精制厂为起点,相继发展创建了“碧云”、“树根地”、“尼诺”、“勐鑫”、“雪兰”、“龙润”等为主的茶叶品牌以及发展了全县140户小规模茶叶加工初制厂,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以1994年xx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2000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香港建星纸业公司,2008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2008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 万元。
4、矿产业。以1978年弯岗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以1956年组建的采煤队开采七甲煤矿为标志,发展成为露天开采的红星煤矿,井下开采的崩龙田、华侨农场等13户煤炭开采工业,2008年开采煤炭36万吨,产值6515万元;
6、建材业。在1976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xx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2008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2003年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立县战略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25.96%;实现税收0.68亿元,同比增11.4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三是资源支撑型企业比例较大。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硅矿冶炼、蔗糖生产、木材加工等均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我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也不健全,不能发挥担保功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制约因素
一是能源制约。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在少数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中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发展、不会发展,怕担风险的思想。有的缺乏领导工业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找不到发展工业切入点和突破口,拿不出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没有把工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发展工业只停留在会议和号召上,对工业安排部署得多,落实少,实际效果不明显。企业自身投入不足、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少数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老大”的思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企业与政府、农户、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谐,往往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四是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协调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存在着协调难、办事难、办成事就更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克服各方面制约因素,必须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业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扶强龙头,创建品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努力实现2008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发展目标,尤其是抓好20xx年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5.31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其中利润2000万元。工业投资6.3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9%。
为实现我县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及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工业发展稳中求快。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把握经济运行趋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搞好管理和引导,协调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要关注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不仅要关注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也要关注中小企业、亏损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政策早到位,难题早解决。当前,尤其要重视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在困难时期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的作用,积极为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
二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确保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加快立得硅项目建设,柯街110千伏变电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确保立得硅年内试车生产。完成卡湾一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五级电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卡湾二、三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三、四级电站建设。继续抓好卡斯煤矿整合、雄达木业和桦东木业等建设项目。完成湾甸水泥厂技改扩建项目并投入生产,推进建星纸业、红星煤矿等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以上。
三要增强环保意识,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真贯彻环保优先方针。严把准入关,一要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二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综合治理;三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机遇,加大环保的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采取切实有效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技术改造措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环保节能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4%以下。
四要创优环境,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市级评审。现在关键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抓紧上报省政府,同时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调配工作人员,启动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按照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两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开展园区土地规划调整和收储工作,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平台,推进工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五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始终把推动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从政府部门层面,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企业层面来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主动对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方面下功夫;三是在与世界一流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硅精深加工上,要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全面落实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进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确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人才战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大品牌创新力度。要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等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品牌企业,提升一批省级品牌成为国家级品牌。
六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重点抓好煤炭行业的专项整治和依法监管的同时,抓好其它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坚持从严治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切实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严禁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七要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要在继续保持茶叶等农特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增加多晶硅等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在巩固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重视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招商,围绕生物资源优势,推动企业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以优质的招商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xx发展“三大目标,六大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复杂形势,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努力克服工业发展中各方面制约因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立足基础,难中求进,突破制约,应对挑战,整合要素,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工业发展制约因素现状调研报告
为使大家对**工业发展有一个系统了解和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按照县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安排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由本局赵光义局长牵头,尹爱萍副局长、工业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从2009年4月7日起至4月20日,深入到我县建星纸业、锡矿、贞元硅、龙润茶业、雄达木业、康丰公
司等企业,采取座谈、走访、查看资料等多种形式,对我县工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归纳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初步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一、**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蒋家山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制度不断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继1977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统、红庆糖厂。目前我县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恒盛糖业有限公司、(柯街糖厂、卡斯糖厂、湾甸糖厂)、康丰糖业公司**勐统糖厂和红庆糖业公司**红庆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08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以1958年建立**县红茶精制厂为起点,相继发展创建了“碧云”、“树根地”、“尼诺”、“勐鑫”、“雪兰”、“龙润”等为主的茶叶品牌以及发展了全县140户小规模茶叶加工初制厂,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以1994年**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2000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香港建星纸业公司,2008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2008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 万元。
4、矿产业。以1978年弯岗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以1956年组建的采煤队开采七甲煤矿为标志,发展成为露天开采的红星煤矿,井下开采的崩龙田、华侨农场等13户煤炭开采工业,2008年开采煤炭36万吨,产值6515万元;
6、建材业。在1976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2008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2003年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立县战略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25.96%;实现税收0.68亿元,同比增11.4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
第五篇: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积极寻求农民收入健康稳定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就河南省来看,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在农民收入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4.71元增加到4454.2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78.4%提高到93.6%,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7%,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连续突破300元、500元、600元三个大台阶;尤其是2006年、2007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进入了增速最快、增幅最大、增长最稳定的阶段,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8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外出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河南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4.24元,比上年增加602.64元,增长1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额最多的一年。在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602.64元中,主要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半壁江山”。二是工资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500.01元,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转移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为255.02元,比上年增加69.36元,增长37.4%。尤其是农民得到的补贴、救济金等转移性纯收入人均为202.02元,增加69.02元,增长51.9%,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二、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第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当前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第二,农产品成本高。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资价格上扬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但仍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持续增加。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导致了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超出国际市场水平。其结果,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第三,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就河南的情况看,人均农业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约为世界平均的1/7,英国的1/80,美国的1/46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加之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造成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超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同时,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使农民增收无力。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整体萎缩,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低下,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城市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机会减少,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第五,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2008年河南城镇化水平为36%,低于全国45.7%的平均水平。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增收困难。与此相对应,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使农民的就业领域窄小,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农村经济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第六,农民负担过重。农民负担是农民向国家和社会无偿提供的支出,它与农民实际收入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就河南目前情况看,自2002年底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来,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降低了投入成本,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款,明确规定要将农民承担的绝对额控制在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但“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的政策性成本增多,使得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被挤掉。
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继续加大和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种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给予补贴。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坚持开发式扶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脱贫解困和巩固温饱的双重目标。真正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二)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就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来说,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断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拓宽粮食增值空间,实现粮食加工品种的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水平;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要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创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等等。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化解农户经营的市场风险;还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户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后续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促进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按照市场要求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形成优质产品和主导产业,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要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保证农民从中真正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产业化、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已势在必行。要鼓励企业和农村能人承包或租赁农户土地,再返聘农民、培训农民,有序合理地使用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规模化生产。在能人或企业的带动下,农户能很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组织的经济实力。应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行业界限,组建强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民闯市场。应鼓励基层组织、供销社、乡镇农经中心等单位,利用它们的技术、资金、营销网络等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积极发挥社会能人的作用,引导鼓励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鼓励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引导其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进步,发展品牌农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生产原料,实现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六)稳定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要积极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农资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倡导农民科学施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