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时间:2019-05-12 21: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一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问题、矛盾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形成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基础。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也就无从谈起。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容易积累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利益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整合协调不同群体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形成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以利于各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意愿、意见、建议通过相应诉求表达渠道得到反映,进而达到整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为此,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呼声。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要通过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如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都是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基本制度,应在实践中尽快完善,在公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工会、妇联、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利益诉求表达和权益维护方面的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确立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目前,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严重阻碍公平正义的实现。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首先要突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鉴于目前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现状,政府应加强督导,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公平分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防止资本利润对劳动收益的过度侵蚀,真正做到劳动收入与劳动贡献相匹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在信息不对称、投资拉动依然是经济增长重要动力的背景下,资本依然处于强势支配地位,力量分散的劳动者则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分配关系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资本侵蚀劳动者利益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完善相关法律,把工资集体协商由选择性规定变为强制性规定。再次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和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不应低于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要切实保证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同步增长,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第三,建立健全利益统筹与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禀赋及自然环境等差异,加之市场这一“无形之手”的作用,出现贫富差距难以避免。这就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个人集体国家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达到利益相对均衡,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在税收、金融、财政等政策上更多地向落后地区和农村倾斜,支持和帮助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发展,并形成发达地区帮助带动落后地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加大公共教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充分就业政策、反贫困政策等创新力度,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切实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力度。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财

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政策,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的过度膨胀,缩小贫富差距。再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要通过制度创新,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致力于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把尚未纳入社保体系的农民工和农民逐步纳入社保体系。最后,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着力建设慈善队伍,开发多种慈善救助项目,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救助困难群体方面的作用。

第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征地、拆迁、建设性移民等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个人或利益群体利益受损,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实践表明,近年因征地、拆迁补偿问题而引发的利益矛盾呈急剧上升之势,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由此而引发。因此,利益补偿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利益补偿必须做到公平合理、足额到位。对当事人利益受损情况须作出准确的评估,根据受损情况给予当事人公平合理足额到位的补偿,基层政府和村集体不得截留补偿款。其次,公益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要区别对待,不能相互混淆。再次,国家应适时对相关补偿标准作出调整,不合理的要使之合理化,过时的要重新修订。特别是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补偿标准要相应提高。最后,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好受损群众的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寻求补偿方与受损方的利益平衡点。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受损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利益补偿合理与否要以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受损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

第五,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利益矛盾调处机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特别是利益矛盾凸显期,各方面的矛盾积累较多,应建立健全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及时调处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通过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自觉规范自己的利益动机,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诉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矛盾。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与冲突预警体系。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及时收集掌握社会舆论,准确把握社会利益矛盾的苗头和发展动向;正确分析和掌握社会利益矛盾的动态趋势,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再次,要高度重视并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化解已经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构建利益各方协商对话的平台,通过对话协商达成共识,理性地解决利益矛盾;坚持社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根据矛盾实际,采用适宜的调解方式;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和化解利益矛盾方面的作用。对因利益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解决处理,绝不能贻误时机,激化矛盾。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慎重、妥善处置,才能稳定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激化,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我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关键在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质量。《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意见》再次强调了工会维权机制中的五项制度,即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律监督制度。

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应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劳动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定时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应推动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产业工会与相应产业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参加有关职工权益问题的政府部门协调会议与机构;使协商成果通过健全的组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得到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促进劳动关系的规范建立。帮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督促用人单位逐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二是切实提高依法调节劳动关系机制的工作实效。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调节、维护的工作质量;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完善现代企业劳动者民主参与机制的工作实效。三是切实加强劳动法律监督体系建设。各级工会要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形成群众性的监督网络和监督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四是切实加强劳资矛盾的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各级工会要在劳动争议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制度,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社会不稳定现象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在提高工会组建率的同时,督促各类企业依法同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工会在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工作中,要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各项制度间的有机衔接,要注意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工作重心问题,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在加强民主管理上下功夫,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通过民主管理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非公企业要重在协商,通过要约协商,签订工资协议和集体合同,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已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劳动合同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注意发挥劳动合同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中的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工会要善于借势用力,善于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化的维权格局,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与政府劳动部门、司法部门共同形成劳动争议调处、法律监督工作的联动机制

第三篇: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模版]

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和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妥善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近年来,河北省定州市在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

利益调整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明显增强。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定州市坚持抓了三项制度:一是舆情收集制度。开展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乱村、进难村、进穷村,到农民家、到下岗职工家、到特困户家,既体察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又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二是阳光行政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机制;对公益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听证制度,实行公开招投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民意反映制度。将市级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办公电话向社会公开,拓宽信访工作和民意反映的渠道。

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定州市努力建立健全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系列为民、爱民、利民的措施,包括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并提高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制定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的援助力度;做好老龄工作,筹资近千万元组建老干部服务车队,对农村困难老人实行特殊津贴保障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教育事业,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人民教师奖,奖励一线执教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等等。

建立健全利益调整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形成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定州市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战略,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依靠城镇化带动农村,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全市农村道路,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交通框架,为农民进城、进厂、进市场打开通道。筹措近亿元资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针对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乡村办医条件,建立覆盖城乡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难病不出市、得病有钱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护体系。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重点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蔬菜、特色养殖和苗木花卉基地,积极建设京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四篇:建构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论利益均衡机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陈 蔚

摘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我们党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对利益问题的认识逐渐清晰,利益均衡机制的建构成为一个实践中的课题。20多年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打破原有利益关系均衡状态,但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导致利益矛盾和冲突加剧。而构建制度化的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利益矛盾:首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其次调整再分配政策,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三,构建市场中的利益均衡机制,形成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而落实这些利益协调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为此:一要强化工会的作用,使工会能够真正成为工人表达和争取利益的组织;二要提高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三要从选举制度创新和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入手,进一步拓宽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

关键词:和谐社会 利益均衡、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工会、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问题是本原性的问题,“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一卷第82页。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进入多重转型时期,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协调和谐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并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决策、举措的中心”;十六届四中全会更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科学发展观由理念变为实践,强调指出,要实现以人为本和“十一五”时期和谐社会的重要 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项目号05AZZ002 陈 蔚,女,1970年12月,江苏省行政学院讲师,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地址:南京建邺路186号,江苏省委党校,210036;

电话:02586201484,***;

E-mail :weiran1006@yahoo.com 目标,就必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前从没有这样清晰表达过),并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因此,从理论上说,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人们的利益追求,认识到人们一切活动的核心是利益,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从现实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实际是利益的驱动问题;一个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政治学者们发现经济利益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洪远朋,当前中国十大经济利益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5-4-14(1)。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利益协调机制的建构问题日显迫切。

一、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利益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第一,原有经济利益关系均衡状态被打破,经济利益日趋分化,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经济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经济利益的分化则必然要打破旧体制下各种利益结合十分紧密、相互关联而形成的旧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以形成新的经济利益关系均衡。但20多年的改革旧的经济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经济利益格局却未形成。这样非均衡的旧的经济利益关系与新的经济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往往使经济利益格局失衡,突出表现为国家、企业、家庭利益与个人利益混合。第二,利益群体的出现和发展,利益需求和获得途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改革打破了旧的全国人民的利益高度凝结、利益主体简单化的利益格局,一方面利益单元向个体化和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各不相同有着各自共同利益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出现,不仅使不同利益群体由于收入渠道的不同而出现很大差异,还带来了人们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但这种利益的多样化需求却与我国现阶段有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相矛盾,这种供需求矛盾在社会分配领域、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甚至社会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如不及时调整则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还使不同利益群体及同一利益群体内部各成员利益获得的途径多样化和复杂化,造成在同一利益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第三, 利益差距和矛盾日益明朗化,利益冲突加剧。改革开放前,在旧 2 体制下,平均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除工农差别较大以外,其他各个领域的人们的收入差距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配的逐渐市场化,众多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市场机制成为利益分配的基本手段,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追求的内容和目标方面竞争激烈。人们由于职业分工、能力、机会等因素的差别所带来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利益矛盾也逐渐由暗变明,由小变大。按照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在当前中国存在五大等级十大阶层,而传统的工人、农民群体则已经处于等级的最后,即中下层和底层,列十大阶层的最后3-4层。(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社会上开始出现高收入阶层,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部分体育文娱届人士和部分国家垄断行业的大企业管理人员。据分析,我国目前的亿万富翁超过1000人,百万富翁超过300万。同时占总人口10%以上的贫困入口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不到,弱势群体规模达1.4-1.8亿,占总人口的11%-14%何卓文,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利益关系矛盾——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

(八)〔J〕科学社会主义,2005〃2。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已高达0.45以上,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引发不同阶层社会心理上的对立情绪,普通民众对改革中“先富起来”的 特殊受益阶层往往持不认同感。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价值观念倾斜等等,最突出的是社会群体性上访事件自1993年以来的10里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且规模也逐年扩大,参与人员涉及多个行业、多系统、多地区和多群体,组织化程度也在抬高。而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利益矛盾和差距没有缩小的明显趋势。

利益关系的变动引发的更多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问题虽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单纯的市场经济是以“能者多得”作为自己的基本运作原则的,“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是它的必然结果,由此导致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剧烈变动和利益矛盾及冲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当社会生产力还不是很高、财富总量还不是很多的时候,这种贫富差距和利益冲突还不会很突出。但是当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社会的财富总量大大增加的时候,这种差距 3 变得十分悬殊的时候,就必须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人均1000美元这个阶段,社会矛盾处理得好,国家就可能较顺利地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反之,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甚至使社会陷入倒退。我国当前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虽然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得以确立,但为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导致“利益矛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何卓文,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利益关系矛盾——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

(八)〔J〕科学社会主义,2005〃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意味着社会发展取向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即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谋求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弥补单纯市场经济机制所存在的利益协调上的缺陷,以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由此说建设和谐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面临的课题和任务,用从社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来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二、构建均衡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的关键和制度保证

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必须找准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影响利益内容和实现手段的社会条件中, 从社会公正这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来看,制度是最关键的。因为“制度,是指那些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规则的总和,是人们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有机总体。它包括法律、规章以及政府政策等等。一种制度作为一整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可以视为特定利益关系的凝固化。”(吴家庆 李风华,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也就是说,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对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的规定。有学者指出,制度对于利益关系的影响的一个根本的表现在于制度所包含的这一特征,即制度非中性。“所谓制度非中性是指,同一制度对不同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在同一制度下不同的人或人群所获得的往往是各异的东西,而那些已经从既定制度中、或可能从未来某种制度安排中获益的个人或集团,无疑会竭力去维护或争取之。” 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J],改革,1994,(2):98。相同的制度对不同的人们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具有不同的利益; 4 不同的制度对相同的人们来说,同样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具有不同的利益。可以说,对于利益来说,一种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它能驱动或协调不同的利益,并从而影响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与方式。同时,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作用。

当前许多社会利益问题的解决如农民增收、拖欠民工工资、城市贫困人口的保障、贫富差距等,往往由于政府的直接介入,而制度化的解决途径并没有形成。但当前中国利益关系的变化,从改革的历史进程来看,决不是一种偶然性的现象,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要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我们决不能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应付,而应构建具有根本性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利益关系,从而保障改革稳步推进。此外,如果说,利益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具有必然性,是改革的内在逻辑的发展结果,那么,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利益关系,也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既是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实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制度,从它对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的影响来看,大致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益驱动,二是利益协调。相应的制度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利益驱动机制针对的是人们的逐利行为。而利益协调机制就是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逐利行为作出调整的规则的总和。利益协调机制对人说:你们应该这样做。利益驱动往往针对追求利益的主体,而利益协调则更多地针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吴家庆 李风华,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但现实的制度往往既具有利益驱动又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只是侧重点不同。如果说我们20多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靠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那么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主要靠社会主义公共权力的利益协调。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应该做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即在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两者如何兼得的问题上,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分开。社会公平决不是也不应该牺牲市场中的效率原则,但同时,政府过多承担经济职能的现象则应 5 当发生根本的改变,要建立一个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将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在扩展社会公共利益过程中,必须形成一套科学、民主、有序、高效的决策体系,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可能多地惠及广大民众,尽可能少地损害民众的利益特别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以身作则,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公正廉明、办事公道、勤政为民、公正民主、高效运作的政府机构,以便在全社会树立起政府的更高威信和更佳形象。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公检法、税务、工商、城管、环保等,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扶正祛邪,严厉打击各种妨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二、调整再分配政策,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拉开差距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严重的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拉美国家的教训告诉人们,社会分化是拉美化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一个主要因素。确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秩序才有稳固的基础。再分配政策直接影响社会公平,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首先是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在我国财政收入总盘子扩大的态势下,需要更关注公平的再分配问题。一是,完善国家对企业的税收政策,调整各类企业的税率,提高税收效率,用制度化途径解决企业偷税逃税现象;二是,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完善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的征缴制度,形成调节贫富差别的有效机制。我国调节过高收入,主要依靠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现行的税制却大有空子可钻,实行起来也有许多难于操作之处。据统计,新的个人所得税实施以来,虽然纳税额增长率达到50%以上,但90%税款来自于工薪阶层的代缴,对那些真正的高收入者,在征管上几乎束手无策。针对这些问题,要强化个人所得税的收缴,特别是要加强征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类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收入调查,掌握税源。要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建立和完善个人财产自行申报制度,同时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度。还要严厉惩处逃税者,加大打击力度,把启发觉悟、制度约束和对违规的惩处结合起来。对各种高消费,如高档餐饮、高档娱乐休闲度假活动等,课以重税,也能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三是,扩大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 6 资金比重。社会保障体系是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安全阀”,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道安全网。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

第三,构建市场中的利益均衡机制,形成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资强劳弱是世界上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我国表现得也很明显。劳动者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可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因此在涉及劳动者利益的时候,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为他们说话,并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和制度化安排——利益表达。

三、建立规范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环节

一个社会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是社会中不同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新的利益结构的形成,则在客观上要求产生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作为“人们向各级公共权力机构霍其组成人员反映、提出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并希望得到有力保护和促进的过程”,(王中汝,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4,(5):39。便于具体利益各异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顺畅的制度化表达,便于党和政府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和摩擦。陆学艺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和提出昭示着,在过去20多年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伴随,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也不断加深,多元利益主体已经开始形成。但我们必须看到,不同利益主体发育的程度是不同的,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也非常不同,差异很大,尤其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和话语形成方面有相当的能力。而弱势群体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上,显然处于无力的状态。这首先表现在,弱势群体在我们的政治构架中缺少利益代表。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弱势群体实际上缺少国际上通行的弱势群体表达自己利益的制度化方式孙立平,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N】,南方周末,2005-1-10,如:个人与相关部门的接触与申诉、对政党组织和代议机构决策的选举和投票、合法的游行示威罢工等抗议活动、通过媒体向政府施压等合法体制框架内的表达。由此导致他们转向非制度化渠道甚至非法渠道的利益表达,如当前的群体性暴力事件等。因此当前利益表达的问题,主要是弱势群体和阶层的利益表达问题。今后遵循党的十六大关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基本精神,努力建构反映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 7 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主要应该考虑:

首先,强化工会的作用,使工会能够真正成为工人表达和争取利益的组织,也有助于形成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在强势资本面前,除了政府对劳动者的责任外,如就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工会组织成为协调劳资双方利益纷争、维护职工利益的最重要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其应有的地位差距依然很大,依然无法代表工人与顾主进行集体谈判、签订劳动合同以及进行违权诉讼,更无法协助政府完成劳资协调。与此对比的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各种私营企业主协会等私营企业主的行业组织蓬勃发展,据2002年的统计,79%的私营企业主加入各级工商联组织,48%的私营企业主加入了各级个体、私营协会(《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中国网2003年2月26日)。

可喜的是2004年底以来,全国总工会采取了几个措施,旨在加强工会的作用,一则是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在三资企业建立工会;二则是下发《关于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及机关的劳务工加入工会的通知》支持来自农村的工人加入工会;三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台系列有操作性的建议。可以相信如果这些措施得到切实的实施,将会大大发挥工会的职能。

其次,提高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是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关键。原子化的个人利益表达无法实现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转。因此在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建构中,必须确定利益表达的主体是社会化的组织而不是原子化的个人。这就需要大力扶持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弱势阶层和群体的组织,从而实现利益表达主体的多元化。

针对当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事件以利益为目的,而极少政治或意识形态因素的现状,政府首先要准确定位冲突的性质,对利益要求甚至冲突做正面的回应,学会围绕冲突双方的利益目的以妥协和谈判作为常规化的化解冲突方式和手段。即用疏通而非堵截的思路考虑利益矛盾的制度化化解机制,达到社会既有活力又不危及稳定。在当前比较有效的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的三方初步协调制度、劳 8 资调解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的基础上,拓展开来,今后应在各领域建立各种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对话制度,作为解决利益冲突的主要途径。这样不仅各级党政组织可以超越具体利益的纷争,履行“公正的裁判”的职责,而且可以把利益矛盾和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利益诉求的实现的同时达到利益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

再次,进一步拓宽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针对我国现行制度框架内选举、信访这两种制度化渠道仍不畅通的事实,当前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和创新选举制度,完善选举机制,增强选举特别是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府选举中的竞争性,以强化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利益代表关系,强化人大与各级政府领导人员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达到畅通人民通过人大代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二是真正落实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政府信息披露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不仅使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得到表达,而且可以推动政府决策时充分尊重各利益群体的声音,引导并监督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五篇:关于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

中共xx乡委员会

关于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

各村党支部、机关各部门:

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央、省、市、县相继召开了统战工作会议,就加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分别制定了具体的意见。根据中央、省、市、县统战工作精神,为进一步用好统战法宝,发挥统战优势,做好统战工作,就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协调机制,提出如下意 见。

一、总体要求

建立健全永胜乡领导、统战部牵头负责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统战工作领导的新举措,是发挥统一战线整体优势,做好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本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统一高效的原则,要建立党工委领导,办事处支持,统战部门协调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统战工作的新机制。乡统战部门要加强对永胜乡统战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和统筹、协调。

二、协调范围

在党工委领导下由乡统战部门对乡统战工作负责,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考核。

1、负责联系乡各村党支部、企业各支部、学校支部。

2、指导乡统战的工作,促进全乡统战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3、协调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

4、检查、督导、考核各党支部的统战工作。

三、协调内容

1、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统战综合性理论调 研的统一协调,统一部署。

2、有关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的协调处理。永胜乡统战部门负责对涉及全乡统战工作全局重点工作、大型会议和重要活动牵头协调,组织谋划。及时协调处理在民族宗教方面的重大问题并参与处理突发事件。

四、协调形式

1、业务工作归口管理。统战部门负责辖区统战工作的业务工作归口管理。并对党工委贯彻对统战工作重要指示情况、重大工作部署、工作总结、重要事件处理情况等要及时向县委统战部报告或沟通。

2、党派、团体工作联系制度。统战部门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工商联等团体联系,坚持和落实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季度座谈会和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会,建立与非公有制人士、党外人士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代表人士重点联系制度。

3、统战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各成员单位参加的统战工作办公例会,就涉及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会议或重要文件的制定实施等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和安排部署。会议由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根据会议议题和具体内容确定。为确保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的顺利实施,各村党支部要站在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做到“四个纳入”:一是把统战工作纳乡党工委、村级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建管理考核和对村级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同志实绩考核的内容,三是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乡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四是把统战宣传纳入党工委宣传工作计划。对“四个纳入”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导。

乡党工委将

下载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 2013年04月01日 09:06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9期 作者:黑龙江省价格协会 绥化市物价 字号......

    建立协调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协调有效的沟通机制,创造和谐融洽的企业环境 有效的沟通可以化解员工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员工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创造出和谐融洽......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近年来,洛阳市以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晴隆建设(合集)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晴隆建设 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李 微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全方位、多棱角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的工业社会的转型;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

    利益联结机制

    (一)农民土地出租模式 以村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社作为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桥梁,统一标准,统一协议,一个口子集中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后,与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公司不面......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全)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助推综合执法上档升级 合川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我委在中共合川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三个机制[范文大全]

    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市常住人口6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1万人,共有街道43个、社区452个,社区党员7.6万名。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