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晴隆建设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晴隆建设
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李 微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为此,笔者认为,晴隆应在树立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和社会治理理念这“三大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和谐晴隆建设。
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是保障晴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重在加强法律机制,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文化层面上配套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维护诚信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最终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利益公平公正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机制,是晴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把“社会公正”作为晴隆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重要旗帜,为推进晴隆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社会凝聚功能。
建立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保障机制是促进晴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服务体系为核心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晴隆的“三农”问题,为统筹城乡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重点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完善补偿方案,加强医疗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安全监管和整治,进一步抓好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防止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矿区”建设,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切实化解矛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扎实推进“平安晴隆”建设。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社会各界的参与面,构筑民主化、制度化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是晴隆适应新形势、搞好政府自身建设和提高行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决策公开和依法决策,在决策领域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行政决策权,确立完善的内部决策规则。坚持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和决策评估、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障碍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文化科技创新机制。构筑先进的科技与文化创新体系,是晴隆实现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要求做到,努力营造创新文化;着力推进科技文化体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集群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原则,加大科技文化组织的创新。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继续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建立伦理道德完善机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际上就是营造一种符合道德伦理的健康的经济运行状态和社会秩序,构筑符合晴隆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过程。全面完善伦理道德体系、培育人文精神,在社会心理、规章制度、日常生活、物质技术等层面,塑造符合晴隆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
积极探索协调发展机制有效路径:
当前,要着重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入手,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晴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程度。具体而言,就是指政府部门应从经济、社会、政治转型的高度出发,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以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政府的第一职能,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
其次,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要从“重经济、轻社会”的发展战略转变为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发展战略,依靠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能力,反哺社会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快从传统的“经济管理为主”向“社会管理为主”转变,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将政府塑造成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定者”、“社会发展资金的重要投入者”、“社会调控政策和手段的制定者和使用者”以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再次,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改革传统投资型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晴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后,财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重点是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率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长远发展与当前发展的关系;转变财政政策导向,在继续支持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城镇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最后,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新体制;从行政控制体制向依法行政体制转变,真正建立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实现跨越行政边界和政府部门边界的区域资源整合,有力地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进和谐晴隆建设。
第二篇: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模版]
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和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妥善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近年来,河北省定州市在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
利益调整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明显增强。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定州市坚持抓了三项制度:一是舆情收集制度。开展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乱村、进难村、进穷村,到农民家、到下岗职工家、到特困户家,既体察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又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二是阳光行政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机制;对公益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听证制度,实行公开招投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民意反映制度。将市级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办公电话向社会公开,拓宽信访工作和民意反映的渠道。
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定州市努力建立健全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系列为民、爱民、利民的措施,包括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并提高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制定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的援助力度;做好老龄工作,筹资近千万元组建老干部服务车队,对农村困难老人实行特殊津贴保障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教育事业,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人民教师奖,奖励一线执教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等等。
建立健全利益调整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形成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定州市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战略,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依靠城镇化带动农村,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全市农村道路,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交通框架,为农民进城、进厂、进市场打开通道。筹措近亿元资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针对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乡村办医条件,建立覆盖城乡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难病不出市、得病有钱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护体系。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重点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蔬菜、特色养殖和苗木花卉基地,积极建设京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三篇: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我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关键在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质量。《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意见》再次强调了工会维权机制中的五项制度,即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律监督制度。
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应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劳动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定时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应推动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产业工会与相应产业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参加有关职工权益问题的政府部门协调会议与机构;使协商成果通过健全的组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得到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促进劳动关系的规范建立。帮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督促用人单位逐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二是切实提高依法调节劳动关系机制的工作实效。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调节、维护的工作质量;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完善现代企业劳动者民主参与机制的工作实效。三是切实加强劳动法律监督体系建设。各级工会要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形成群众性的监督网络和监督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四是切实加强劳资矛盾的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各级工会要在劳动争议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制度,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社会不稳定现象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在提高工会组建率的同时,督促各类企业依法同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工会在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工作中,要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各项制度间的有机衔接,要注意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工作重心问题,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在加强民主管理上下功夫,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通过民主管理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非公企业要重在协商,通过要约协商,签订工资协议和集体合同,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已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劳动合同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注意发挥劳动合同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中的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工会要善于借势用力,善于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化的维权格局,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与政府劳动部门、司法部门共同形成劳动争议调处、法律监督工作的联动机制
第四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省委专题学习会发言摘要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经济呈现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态势,但形势好不等于没有陷忧,必须看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的关口。因此,既要牢牢抉择战略机遇期,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要面对结构转换、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课题。
当前,从市场需求和现实基础看,我省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的挑战,面对城乡、区域差别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挑战中抓机遇,从浙江实际出发,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不失时机地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海上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根据省委的总体部署,我们要在强化支撑、推进集约、统筹兼顾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支撑,就是完善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方面,努力缓解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要素供应紧张矛盾。加快完善电力发展规划,抓紧抢建催批电力项目,积极促进电源结构优化,千方百计让广大居民和企业用上“放心电”。进一步搞好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实施跨区域引供水工程。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海涂、丘陵坡地等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交通“六大工程”。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建设重大大宗物资储备基地。另一方面,切实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当务之急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集约,就是加快走集约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一是积极优化经济布局,大力抓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切实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搞好同城镇体系、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协调推进。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统一起来,进一步优化增量、提升存量。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赶超世界一流的战备,发展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着力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三是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接轨上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加快的机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省区在能源、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突破我省资源约束。适应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国际贸易磨擦加剧的新情况,采取确保外贸健康发展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四是推进节约高效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抓手,通过法律、经济手段和舆论引导,推动全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完善考绩制度和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统筹兼顾,就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在“五个统筹”中,重点和难点是城乡统筹,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利益。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保障。确保每一个农民子女能念书,而且尽可能念好书。对低保家庭和其他符合条件和贫困家庭子女,必须按规定全免学杂费,并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制度。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创新。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脱贫工作。省里主要对贫困面较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扶持,面上由当地政府负全责。下山移民的核心是脱贫,并非简单的搬迁,要积极推动移民落实“生计”,尤其是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在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同时,对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和处于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通过职业培训、岗位创造、免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手段,推动就业再就业。四是抓好困难群众和长效帮助机制建设。要在城乡居民低保、孤寡老人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保障、困难家庭住房救助等方面继续抓实施、抓深化、抓完善。深入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五是合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对事故隐患综合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和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我省作为东部沿海的一个发达省份,既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业绩,推动全省再创发展的新辉煌;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省在现代化进程上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八八战略”,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增强二三产业对统筹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城市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进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机制和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经促、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全,要把握好以下六方面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不利于“三农”发展的缺陷。坚持以社会公平为准则,加大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坚持以深化宏观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健全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特别是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坚持以县域为主要平台,以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动力,以县域经济为支撑,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坚持以整合各方力量为保障,强化综合管理,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统筹氛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近年来听实践,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应继续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明确以下“六个统筹”的任务: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顺应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三次产业的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主攻方向,围绕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的优化,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市化的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作为推动农村劳动力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加快农民分工分业进程。统筹城乡社区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把城乡的居民社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居民社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幼有所学。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互惠互利的区域协作,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让发达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力量,让欠发达地区成为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的空间。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体制一体化。深化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宏观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消除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推动乡镇管理资源的优化,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服务延伸,强化城乡一体化领导管理体系。
省委事书记乔传秀: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真正搞清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谁来评价和监督政绩等问题,既要靠领导干部严以律已、高度自觉,靠组织上教育引导,还要靠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促使广大干部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导向。
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着
科学观的落实。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有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奋发有为、踏实苦干、干净干事,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转化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成效。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干部考核工作中,牢牢把握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实践中要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政治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实践性;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综合性;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民主性;坚持依法遵规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严肃性;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可操作性。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着力研究解决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体制的改革、思想观念的更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许多领域和方面。当前,要着力研究解决六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功能定位问题,切实把它作为干部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如何考核干部德才素质这个重点,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更好地为干部工作的知人善任提供重要依据。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内容设置问题,力求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在政绩考核中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率;既要看成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盾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的亮点,又要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难点;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成效。要积极探索、逐步推进用经济GDP考核干部的物质发展业绩,用绿色GDP考核干部的生态业绩,用人文GDP考核干部的社会责任感。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方式方法问题,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定期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班子整体考核与干部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扩大参与考核评价的主体,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衔接配套问题,更好地与其他各种专项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突出政绩考核这一重点,又要注意与考核、届中和届末考核、干部考察等专项考核相衔接,探索和构建开放式、经常化的政绩考核工作机制。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问题,进一步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对政绩突出的,要委以重任;对政绩一般的,要予以教育引导;对政绩较差的,要进行调整。真正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追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正确的导向,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绩。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实施主体问题,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进行。坚持在常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人事、信访、发改委、财政、统计、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线负责,联合考核,增强政绩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国行:把握“三个关系”,提供“三大保障”
科学发展观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的是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切实把握好“三个关系”。
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是抓好经济建设。经济是基础,政治建设有赖于经济建设为之提供物质保障和发展条件,同时政治建设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省委副书记梁平波:注重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八八战略”之一,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对浙江实践经验的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全面进步,形成了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浙江现象”。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来自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来自于具有时代特征和浙江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浙江的人文优势,没有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
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定人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人的信知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创造性;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省委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兴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之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生动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用科学改观解读浙江的结果,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重视并深入实施加强精神文明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把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要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推进“八八战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当前,必须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注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区别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推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发挥先进人文精神的巨大能动作用,不断形成强大的软实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我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要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在加大力度、拓展广度、加快进度上下功夫,重点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取得突破、在改革的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在全面推进改革上取得突破。
注重城乡及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向、文化生活安排、文化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当前,要重点抓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服务,不断推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探索建立推进精神文化产品向基层传播、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把统筹区域文化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倡导地区间的对口文化支援,大力推动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彼此开放文化市场,相互提供文化商机,实现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注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坚持意识开矿属性与产业属性的统一,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的一致。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重点培育一批文化事业主体,加快塑造一批文化产业主体,以管理出效益,切实提高“管文化”的水平,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五篇:健全关系协调机制 促进和谐企业创建
健全关系协调机制 促进和谐企业创建
烁森历经六年的风霜洗礼,成长是日新月异,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转型的磨合时期。结合目前的企业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和谐发展劳动关系这条主线,健全完善的企业结构模式,在创新中求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稳固劳务关系,健全长久的运作机制已迫在眉睫。我们将围绕企业后阶段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响应。
一、构建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道之间的和谐关系
人是企业的主体,把人留住了我们就有了一切。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有着一批忠诚度的员工。烁森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地走来有着创业时的艰辛,也有着成功后的喜悦。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刻的到来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处理好更加和睦的人际关系显得更加迫切。公司秉承圣人之意提出了“民本至上,突破颠覆”的发展方略。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把人文关怀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理想。任何企业的复杂实际上就是人员关系,人心、人性的复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发展依赖与企业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也是越发凸显,导致了人心的浮躁,对工作的专注程度也变的怠慢。在工作中出现了责任推卸,人际关系冷漠等现状,一个人如果对身边的人出现挑剔、抱怨、嗔恨的情绪,实际上是修养不够,心中缺少“爱” 我们人本来同根同祖,无缘也同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允许不同文明,不同见解的存在,但我们一定是和而不同的。公司奉行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义者兼善天下。如果大家都以一颗平常心,以企业的发展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以企业心为心,淡化自己的功利,企业间人员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事情的处理也将变的更加圆融。实际上人淡化功利专注事业时,功名利禄也会随之而来。
企业完成了产品孵化,整合资源的两大步后标志着蓄势、借势的前期准备已经基本完成已经发展到了造势、成势的关键时刻。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展后续工作,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将做出结构模式调整、人员优化配备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下来管理思想与现代革新思想的矛盾都是我们必须要去面临的。对于企业内部还是社会外界各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冲突。但我们始终要坚信公司革新以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市场导向为前提的,我们烁森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得起大的实践变革的。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忠诚的员工,有了他们的企业的发展才能奠定强固的根基。新员工的进入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与后劲,思想上的革新也必将促进企业的思考模式的多元化的建立,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拓展思路与方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提倡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理念,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老员工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思想潮流的核心。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思想保守,固步自封,思考刻板化等问题的出现都给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阻力,很难适应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新员工选择烁森是对企业的高度肯定,他们接受外界事物的理念呈现出多极化,对企业内部保守观念必然会有一些冲击。在新员工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员工应当积极予以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各取所长,增进彼此间和睦友好的同事关系。但在企业内部一些人心胸、格局的狭隘,导致人际关系出现了负面种种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每个烁森员工去积极思考的。
我们在无数企业中,选择了烁森,我们不能说烁森现在很好,但是我们有信心把烁森的将来打造的更好。进入烁森这个大家庭,要给予公司最大的肯定,如果你肯定自己公司的勇气都没有,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藐视。你就是再优秀也是个汉奸。我们每个烁森人相聚烁森是一把火,分散开来每个人却又是一盏灯,在照亮企业的同时,但更要开启我们的心灯。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身边的环境,那倒不如去很好的适应。适应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人格提升的魅力。事业成功的开始往往就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 程。能融入烁森这个大家庭,就是对公司的高度肯定。企业员工发展离不开好的工作环境,但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也需要我们共同去建设。烁森经历多年的市场考验,是有着优秀文明传承企业,精神文化已在逐步深入人心。在工作中已逐步形成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工作环境相互协调,我为人人的利他精神。我们烁森人只有上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企业的发展才能壮大,环境的改善也将成为必然。
烁森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市场调结合自身的优势,已经绘就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大道。道路的方向已经明确,对于烁森人来说任务是艰巨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烁森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在企业即将转型过程中公司员工对管理机制、决策部署认识度上的不够,思想上的偏差我们可以理解,但对于企业的员工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习深刻认识。只有在大道上把握了前进的方向,管理、生产、销售的方法才能更加的明确有目的性。烁森有了光明的大道在公司的决策战略上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作为烁森的一员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针战略方针一定要明晰,只有道与民同上、民心归道,烁森的事业才能干的更加出色。
二、健全组织、规范制度, 夯实调处劳动争议基础
烁森经历多年的发展,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在产品研发孵化上。在企业管理结构运行机制上做的还不够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结合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随着荆门工业园的投产,完善组织结构间架,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上有章可循,有条可依,确保工作质量已经到了整改的关键时刻。组织的健全完善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资源共享,通力协作。企业是个大家庭,个人与企业利益共赢才是目的,组织结构的健全工作有效,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健全的组织结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员工只有在意识上达成共识,把实现企业最高价值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健全的组织结构需要我们每个烁森人去合理构建设想,但更重要的是维护。任何一条政策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效应,我们烁森人追求的是永久效应。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延续好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根基。烁森以《中庸》十字作为企业文化,对人的发展要求是极具创造性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更期待有发展有创造性的人才,更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组织结构的健全实际上也就是人的思考模式方法的完善。
健全的组织是公司有序运行的前提保障。为了工作高效,制度的建设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环节。企业制度的建设也是合乎人情法度的,制度给员工带来的是约束而不是惩罚。我们每个员工应以基本职业素养为标准,以企业规章制度为底线,把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仁义道德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确实亡国亡企的根本。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在治国方略中遵循法治得以秦国强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总结制定出了一套企业规章制度,在企业运行中得以实施是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运作。制度的建设也是为了高标准的要求员工提升职业素养。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一定要换位思考制度的价值和实效性。如果个人没有了基本的生活准则,个人将毫无社会价值;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了生活规划,家庭也将变得杂乱无章,失去家庭的温暖;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制度,人都涣散了,企业怎能发展,个人的价值又怎么能提升。我们全体员工只有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做到大小事有依据,制度下体现人情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企业发展中矛盾的出现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或消除,做到预防为主,关注过程,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的核心是人,企业更关注人的发展,人际关系不融洽,劳动关系紧张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思想,但是实际发展中却阻力很大。我们要做的事从思想上、制度上预防和疏导,减少员工的压力缓和劳务关系。企业劳务关系的建立,要从源头、过程、细节上着手,做到责任到人。在工作中要让员工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企业的发展把人留住了,思想上革新了,行动上践行了,销路拓展开了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建立和谐共荣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共同去营造,只有全体员工在发展中开启心灯博爱于人、和谐奋进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