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信访机制 促进和谐稳定
创新信访机制 促进和谐稳定
信访工作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切实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环境信访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一、将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信访工作的最高目标。在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对12369电话进行24小时值班登记制度,成立了一支随时准备现场处置信访问题的应急工作小组,全天候待命。建立归口管理,整体联动制度,对环境信访实行统一受理,分散调处,集中回复的机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同时将每周信访及其处理情况以周报的形式进行内部通报,便于督办,有效地杜绝了信访受理后无结果、不回复等情况的发生,几年来,该局环境信访处理率、回复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将创新信访机制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法宝。规范了《环境信访处理工作程序》,明确了行为规范、处置措施和处理要求。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信访接待窗口,在电台公布投诉热线电话和重点政务信息,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方便投诉的格局,实行“全天候”服务。通过经常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共同剖析案例,研究化解矛盾方法,提高环境信访水平。周密制定《环境信访处理考核办法》,将环境信访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岗双责,使人人身上有担子,形成信访工作全盘有协调,面上有人管,线上有人抓,点上有人干的局面。
三、将提前化解信访矛盾作为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根据各时期环境信访举报的数量和可能出现的污染类型、行业,该局积极开展环境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将信访执法变被动为主动,对有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苗头和倾向的主动迎上,及时疏导,认真化解。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查办每一件环境信访案件,对重点信访件实行领导包案、限期化解。对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的环境信访,建立部门联合协调处理机制,跳出信访抓信访,综合施治,多管齐下,拓宽思路解决问题,切实为企业、群众排扰解难办实事,几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赴省和进京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
四、将化解网络舆情矛盾作为信访工作的创新点。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一个重要载体,该局重点关注网络平台上广大网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建立了网络舆情巡查制度,安排专人每天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登记,第一时间反馈分管领导,并严格按照“接收-批示-落实-回复”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将网友留言以书面形式报告分管局长,然后交由承办科室进行落实,落实结果经局主要领导审定后,及时回复网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与靠前性,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做好信访稳定 促进和谐教育
做好信访稳定 促进和谐教育
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是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今年,教育系统的稳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群工部和信访局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关于稳定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全市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师生稳定,从而使xx教育系统的稳定工作出现一个良好局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畅通渠道,有访必接
我局将信访稳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每个工作日副科级以上领导轮流接访制度,公示领导具体分工和接访时间,便于群众有针对的来咨询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长期以来信访队伍薄弱的现状,新一届领导班子一方面对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局纪委书记专门负责信访稳定工作;一方面对信访股人员进行充实,工作人员也由过去的x名增加到现在的x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信访稳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局设信访股接待群众来访,还对外公布局热线电话68xx3,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接待来访,诚恳热情,有访必接,接而必办,办而必果的工作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该答复的事项如实答复,该回访的回访,该说明的说明,防止了重信重访的发生。
二、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1、深入治理乱收费,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今年春季开学初,即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在xx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现场签订治理教育乱收费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要求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3月中旬,由局纪委监察室牵头,组织计财股、普教股、职教股等相关股室共同参与,组成检查组,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保持查处乱收费案件高压态势。
2、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今年暑假,教体局切实严肃招生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普通高中招生限班数、限人数、限钱数,并进行张榜公示。今年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由去年的30%降到20%。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教体局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坚决按照免试、划片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坚持“两为主”原则,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安全xx创建为载体,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演练。2012年,相继开展了“安全月”活动、校车安全整治活动和中小学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规范整顿学前教育。针对我市学前教育无证办园多、办园硬件设施差、保教理念落后、特别是校车安全隐患大等发展现状,通过为期半年的规范整顿,对全市x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提升改造新申请办证的x所,从而使全市幼儿园办园条件显著提升,校车安全管理机制得到健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乘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5、均衡发展义务教育。2012上半年,全市共投入义务教育阶段经费x万元用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教育农村贫困寄宿生和生均公用经费;共投入资金x万元,对全市x所中小学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今年暑期,又投资x万元,对全市x所中小学进行了修缮;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和对口支教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从而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6、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2012年,全市高招本科上线xx人,较上年增长x%,其中本一上线xx人,较上年增长xx%。
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树立“抓教育发展就是抓xx未来”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和完善教育质量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使我市教育整体工作在平顶山市进入先进位次,在全省十个省直管县中达到中游偏上水平,建设一支能教善教、团结向上的教育队伍,真正让人民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学子成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篇: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促进和谐建设
文章标题: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促进和谐建设
信访稳定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对构建和谐**意义重大
在区委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成长期”,伴随这一成绩而来的也有许多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问题,并通过大量的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协调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仅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而且还会导致党群关系的恶化。
从一个地区信访工作的形势,就可以判断这个地区社会和谐的程度。应该承认,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和遗憾。这些失误和遗憾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导致大量的矛盾积累,形成各式各样的信访问题,引发作为利益受到侵害的个人或群体,走进信访部门诉说自身困境、求得问题解决、寻找公平正义乃至争取正常的生存权利。如果一个地区信访问题多,群众利益矛盾突出,有大量的群众不断信访,那只能说明该地区群众情绪不顺,而群众的情绪不顺则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由此可见,信访稳定问题是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对构建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区信访稳定形势及主要问题和原因
根据有关信访信息分析,当前全区信访形势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压力很大”。总体稳定,主要体现在“四个下降”,即群众信访总量下降、群众到区集访下降、到市非正常上访下降、到北京上访下降;压力很大,主要表现为“一个突出”即因信访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上访群众时有围堵冲击党政机关、聚众阻碍交通等行为,组织性、对抗性、群体性、激烈性的倾向明显。
目前我区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破产与重组、环境保护及涉法涉诉,另外还有涉军群体、乡镇原解聘人员要求解决待遇问题,原企业大集体等职工群体要求享受有关生活补贴等问题。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中的矛盾。**与全国一样,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的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二是政策的因素积累了矛盾。有些信访事项是受政策层面的影响而造成的,如我区历年农转非人员要求解决16岁以下小孩安置费、生活困难的问题、涉军群体、乡镇原解聘人员要求解决待遇问题等,将可能成为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三是人为因素加剧了矛盾。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不到位、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一些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使信访问题进一步凸显,信访稳定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建设
及时化解矛盾,就是要积极妥善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理顺群众情绪,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营造团结和睦的社会氛围。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从稳定大局和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第一,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信访问题多种多样,群众诉求千差万别。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的原则,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利益的协调一致,筑牢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一是制定政策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解决信访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决策参谋助手作用,认真研究信访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要依法按政策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群众信访反映合理合法的问题,要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或因客观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向群众说明解释清楚;对群众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
三是要高度重视解决突出信访问题。把解决信访突出
第四篇:创新普法机制促进边界和谐
从江县司法局“普法沿边行” 创新普法机制促进边界和谐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与广西的三江、融水、环江和本省黎平、榕江、荔波接壤,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居多的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接边地区矛盾纠纷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土地、山林纠纷方面,由为凸显(例如:2012年黎平县皮林村与我县佰五村“
3、15”事件、榕江县宰麻村与我县往洞乡的归柳村等事件),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冲突械斗时有发生,卷入冲突的人员少时数百人,多时数千人,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当地人民群众蒙受巨大损失。
针对这一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接边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构建接边地区群众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有效预防和及时排查调处接边地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增进接边地区干群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接边地区社会稳定,从江县司法局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与周边县建立《“普法沿边行”接边地区和谐长效机制》和《接边地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工作思路。这一思路于2012年5月分别与广西三江县、融水县司法局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结合双方接边地区的客观实际,11月制定并签订了《“普法沿边行”接边地区和谐长效机制协议》和《接边地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协议》等法律文件,为共同处置接边地区的矛盾纠纷提供了有效依据。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积极探索深化“普法沿边行”普法机制,在开展接边地区常规的普法工作的同时,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接边地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有效预防和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增进了人民群众民族团结,实现临界接边地区社会稳定。
一、领导重视
1、成立调研工作组。为将工作落到实处,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以局长一把手为组长的“普法沿行”工作组,负责对全县范围内的接 1
边地区开展调研工作。2012年5月起,调研组多次深入接边地区的斗里、秀塘、刚边、等乡镇与当地领导、群众开展座谈进行调研,交换意见。
2、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最终提出与周边县司法行政系统建立“普法沿边行接边地区长效和谐机制”和“接边地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工作思路。这一思路分别与广西三江、融水县司法局经过多次研讨,结合双方接边地区的客观实际,11月制定并签订了《“普法沿边行”接边地区和谐长效机制协议》和《接边地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协议》等法律文件,为共同处置接边地区的矛盾纠纷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建立工作机制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 “普法沿边行” 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实行轮流值班制,组长由值班方司法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次值班方司法局长担任,成员为各司法局相关部门和司法所负责人担任。
2、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积极营造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舆论氛围。两地把接边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联合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接边地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3、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根据不同季节和边界矛盾纠纷的变化规律,两地定期共同部署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采取“过筛式”、“拉网式”方法,逐级负责,层层摸排,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4、建立联合调处机制,牢牢把握矛盾纠纷处理解决的主动权。在毗邻乡镇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专门调解跨区域矛盾纠纷。在接边的村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由双方村主任轮流担任主任。乡(镇)、村联合调委会通过联席例会、信息通报、联合调处等方式开展工作。
5、建立重点矛盾纠纷防范控制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春耕、夏种、秋收等农忙时节和其他敏感时期,双方组织工作人员和有
关村调解主任到有争议的地段和纠纷易发地区宣传法律、化解矛盾、处理纠纷。每年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和专项治理活动,发现跨区域的纠纷苗头,立即向对方通报,分头做好宣传教育和调解工作,将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主要做法
1、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值班方主持。主要内容:回顾一
年来联普、联防、联调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通报有关情况,研究矛盾纠纷规律及特点,共同探讨加强“三联”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商讨下步工作。
2、每年开展不少余四次边界联合大型普法活动。通过设立宣传
站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展示宣传图板、散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以案释法、播放警示教育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宣传氛围。
3、加强民间纠纷矛盾排查调处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引发大的治
安刑事案件。双方要积极配合支持,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以发生地为主,相关地积极配合,共同疏导,共同调解,公正处理。妥善化解涉及社会稳定的民间矛盾,协作调处重大群体性案件
4、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协作
单位要及时通报以下各类相关的信息:接边本地地区普法、矛盾纠纷情况、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工作情况、其它有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各单位特色工作情况。
5、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多方面的协作,及时交流工作信息和经
验,促进协作方共同发展。
四、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意识
1、利用民族节日、赶场天群众集聚契机,在接边乡镇集市设立
咨询点,开展交通安全、防盗、防抢、防火、人民防线、反邪、禁毒、扫黄打非、打击传销等安全防范常识宣传,切实提高群众自防意识和群防群治能力;
2、接边地区学校和学生为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
教育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推进“法制进校园”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3、以村组干会议、拉家常及发放明白书等方式,进村入寨,到
组到户开展“送法下村”活动,将普法工作延伸到接边地区村寨;
4、结合帮教工作,有针对性对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重点
管理人员开展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
五、取得成效
“普法沿边行”各项机制的建立,有利推进双边司法行政普法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普法活动,切实增强接边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12年12月14日,我局与融水县司法局联合在斗里乡利用当地“芦笙节”之机,举办了“普法沿边行”法制文艺汇演普法活动,标志着从、融两县接边地区联合普法机制正式启动。演出通过歌舞、说唱、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通俗、生动、易懂的与百姓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传输给广大群众,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制教育。整台演出令人震撼,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赢得了现场上1000名群众的多次热烈的掌声。当天下午,两县司法局的干警一同向群众们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设立法律咨询点、播放警示教育片和利用普法宣传车到接边村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
2013年3月,利用全县“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法制教育专题活动之机分别在洛香、贯洞、秀塘等6个接边乡镇,12个行政村,5所中小学校开展大型普法宣传,分别采取讲座、播放警示教育片、设立宣传台、组织观看案例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接受群众咨询120余人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受教育群众2.5万人。
2013年7月,利用“三项教育”专项活动,对西部地区4个乡镇,6个接边行政村进行了宣传,受教育群众1.5万人。
2013年10月14日,“黔、桂、湘”(贵州从江、广西三江、湖南通道)少数民族接边地区法律联宣工作启动仪式暨联席会在三江县司法局召开。活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创建平安边界为目的;以加
强协作、联合预防和及时排查调处为手段,按照“不护短、不拖延、不推诿”的原则;在行政接边地区建立“联普、联防、联调”的工作新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矛盾纠纷,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加强信息沟通,立足全方位协作,实现整体工作互补和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共同进步、经济共同发展、平安共同享受”的目标。
2014年3月,我局创新普法载体,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提出了“法律讲堂”进村寨、进学校和“春风送法行动”进村寨普法宣传活动。3月-6月我局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交警、消防等普法成员单位分别在停洞、谷坪、加勉、光辉、西山、翠里等接边乡镇,11行政村开展宣传,分别与送戏下乡、讲座、播放警示教育片、利用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受教育群众3.5万人。“法律讲堂”、“春风送法”进村寨巡回活动开展,这是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新举措,是政法各部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法制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次尝试,也是解决、联系、服务接边地区群众的体现。
“普法沿边行”活动的开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边界和谐与稳定,增进了接边地区老百姓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自“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开展“普法沿边行”活动又是我局探索创新普法载体又一项重要举措。
从江县司法局
二0一四年七月三日
第五篇: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史南城
教师配备是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均衡必须依赖于教师分布的均衡。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需求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等现状,笔者以为,应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全面提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编制增补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编制控制,增加农村教师数量。由于农村办学相对分散,学校规模小,为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政府可出台一系列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的教师招聘政策,一方面通过奖励政策的引导,鼓励优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另一方面确保在编制范围内每年的教师增补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员数,以此逐年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师资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的矛盾。另外,考虑到农村教学点成班率低,在编制内农村教学点更应适当放宽编制标准。
二是创新待遇补贴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补贴。建立牢固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改革现行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确立贫困县农村教育的投入倾斜地位,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尽快落实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为了让条件相对艰苦学校的教师能安心教育工作,政府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可结合国家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政策,真正打破大锅饭,根据区域的远近、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的快慢等情况,划分不同的等级,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正式在编在职教师每月发放一定的地区性特殊津贴,使其实际收入高于城市同级教师。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骨干教师的优待政策,解决待遇低的问题。按县、市、骨干教师级别和学校边远程度级别,每月分别向农村骨干教师足额发放农村骨干教师等级津贴和交通费用补贴,使农村骨干教师的工资收入比同等的城里的骨干教师高,从而使他们在农村安心工作,不再向往城里学校,确保农村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此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名师工程”,凡被评为“名师”的教师,学校或政府发给一定数额的特殊津贴,具体数额根据各地的财力而定。
三是创新条件改善机制。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反差巨大。一些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学校无宿舍,无食堂,外地教师均寄住在由教室改建成的集体宿舍中,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教师吃饭洗澡十分不便。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师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更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典型表现。因此建议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力倾斜投入,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如兴建教工集体宿舍,同时完善用水、用电和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要改善教学条件,如更换旧课桌椅、更新黑板、添置电脑、建立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等,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教学安心、生活舒心,工作顺心。这将极大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四是创新业绩激励机制。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达到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与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岗位与待遇、工资与实绩、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建立形成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用好农村人才,促进农村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教师节期间应大张旗鼓表彰一批优秀农村教师,并给予奖励。政府可对有重大贡献的并在农村任教一定年限的教师,授予相应级别功勋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级别的特别津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应层次的研修和培训,帮助他们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优秀农村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学校可以从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等五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教师特别是优秀年青骨干教师感到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是创新业务培训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为农村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应启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校长培训的政策倾斜,长期定期开展对教师、校长的培训,优先在农村地区试行带薪脱产培训制度,由县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对在农村任教满5年的教师,实行每期限集中或分段享有为时一学期带薪脱产进修学习的机会,争取在三五年内对所有农村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并使培训机制成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成为更新农村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