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深入,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下降,失业人数增加,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部门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并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化危为机,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用人单位应采取的措施对策
在金融危机下,受影响最大的是用人单位,订单减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劳资矛盾也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用人单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1.完善用工制度,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2008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对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很多用人单位并没有随着这些法律的实施而完善自己的用工制度,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很多问题更是暴露无遗。举例来说,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要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有些用人单位连这个意识都没有树立起来,在金融危机下进行裁员时,劳动者马上提出要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如劳动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用人单位必然败诉。一个案子败诉必然产生示范效应。如果这个单位都没有签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都主张双倍工资,在金融危机的情形下,本来就比较困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劳资关系更加不和谐。再如加班问题,如果有些用人单位没有完善的考勤制度、加班管理制度,劳动者在离职时就主张加班工资,而加班案件在很多程度上由用人单位来负责举证,如用人单位管理不到位,就很难举证到位,用人单位就不得不吞下败诉的苦果。这不仅仅是一个案件的败诉,而且影响的是整个劳动者队伍对单位的看法,一个违法而败诉的用人单位是不会受到劳动者尊重的。
在金融危机下,用人单位管理上的问题暴露后,应不断的总结,完善管理制度,依法用工、依法管理,通过法律树立起信用,劳资关系就容易和谐、稳定。
2.建立与劳动者的正常沟通机制,完善集体协商制度。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用人单位不仅要靠资本,也要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里劳动不仅能获得养家糊口所需的工资,而且通过劳动不断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劳动者不是用人单位的工具,他有自己的思想,不仅 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他也需要自己被理解、被尊重,更希望被重视。而用人单位在金融危机下,尤其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因此,用人单位仅有法律制度上的完善还不够,还应建立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沟通机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沟通,可以采取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的形式,如劳动者直接向用人单位书面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但用人单位应予以确实地重视,不是走过场,对意见和建议可以书面回复,也可以直接面对面沟通。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正常沟通机制建立起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机制,劳动关系也必将大为和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沟通机制是必要的,但还不够,还应建立和完善集体协商与谈判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既有利益共同的一面,也有利益冲突的一面,用人单位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劳动者追求的是工资收入的最大化。在金融危机下,用人单位的利润大幅下降,那么金融危机下的风险是不是全部要用人单位来承担呢?用人单位在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裁员或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当然希望不要被裁员,工资也不要被降低,两者的利益出现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我们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建立一种集体协商、谈判的机制,把双方的诉求、意愿都通过集体协商、谈判的过程体现出来,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一个集体协议,从而达到和谐共赢。
二、劳动者采取的措施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劳动者的影响很大,轻则降薪,重则失业。在此背景下,劳动者应如何处理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我们认为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1.认识到劳资关系在利益上的一致性,与用人单位共度难关。
如果用人单位都不存在了,劳动者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讲,在金融危机下,首要的是就要保住用人单位不倒闭,这也是劳动者的利益所在。劳动者不仅要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生存。因此,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提出适当降低劳动者工资等要求,劳动者也应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困难,采取合作的态度与用人单位共度难关。而不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永远是对立的,用人单位是千方百计的在压榨劳动者,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不仅不协助用人单位度过难关,反而看用人单位的笑话。这样的话,最终损害的也是劳动者自己的利益。用人单位倒闭了,在金融危机下,寻找一个新饭碗,又何尝容易。
2.在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合法利益时,劳动者应理性合法维权。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难免有用人单位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劳动者的利益,甚 至采取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也有极个别劳动者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不诚信的手段来获得不当利益。
劳动合同法、劳动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大大加强,在此情况下劳动者更应采取理性,合法的手段来维权。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也碰到过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数亿人民币的极端案件,因为现在仲裁不收费,法院诉讼才收10元人民币,有些劳动者提出高额索赔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要败坏用人单位的信用,出自己的一口恶气。更有甚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后,隔了几个月,劳动者突然申请仲裁,说在职时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所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当用人单位在庭审中拿出劳动者签过字的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居然说:“啊,没想到你劳动合同还保存着啊。”就撤诉了。我们认为劳动者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也不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者不仅应通过仲裁与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通过工会用集体协商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既存在利益一致的一面,也存在利益冲突的一面。用人单位在考虑问题有可能少考虑甚至忽视劳动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应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协商或谈判,来争取劳动者自己的利益。通过集体协商、谈判来达到利益分配的相对平衡,从而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三、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对策
在金融危机下,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方面采取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讲政府应对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从而使国家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从制度的层面我们认为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就业减少,失业增加。由于劳动者有随时失去工作的危险,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里强调的是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应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稳定。由于我国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劳动者有后顾之忧,失业后缺乏领取失业保险金这样一个缓冲期。
美国在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之后,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障法》,构造了劳动者生活的“生活安全网络”,极大地稳定了劳动关系,在这方面我们值得借鉴。
2.建立快速有效公平的劳资纠纷解决机制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快速有效公平的解决机制。如 果劳资纠纷能得到快速、有效、公平的解决,不仅能产生纠纷解决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大大化解了社会矛盾。
2008年5月1日实施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法律上的规定是缩短了劳动争议解决的期限,但由于该法实行后,劳动争议案件井喷式增长,比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07年冲裁的案件为2616件,而2008年高达8060件,增长了208%.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幅增长,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时间不仅没有缩短,在实践中反而更长了。劳动争议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又引发了很多新的矛盾,同时由于在实践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这也大大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
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现在也主要限于权利争议,而对于利益争议没有比较完整的规定,这也是一大缺憾。在实践中由于集体协商谈判不成,发生争议该如何处理,我国法律上也缺乏明确的规定,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完善。
3.建立重大突发劳资事件的处理机制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由于劳资关系存在利益冲突的一方,在劳资关系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公平的解决的情况下,极易引起突发事件,影响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重庆出租车罢运等事件,这是劳资矛盾长期得不到处理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金融危机下,极容易发生突发劳资事件,有必要建立重大突发劳资事件的处理机制。
综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面对。(朱慧 陈慧颖)
出处:北大法律信息网
第二篇:专题1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
专题1: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背景资料】
1.在9月6日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今后中国将在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完善促进体系等三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2.2010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亚欧会议成立于1996年,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政府间跨区域对话论坛。亚欧首脑会议是亚欧会议最高级别会议。本届会议主题为“改善民生:提高公民福利和尊严”,将分别讨论改善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性问题、国际形势和地区热点问题、亚欧社会文化交往和亚欧会议未来发展等议题,还将正式接纳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亚欧会议成员,使亚欧会议成员增至48个。
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为期5天的月30日落下帷幕。年会期间,全球政商界精英围绕“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政经格局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政治动荡和资源紧缺等全球性风险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5.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将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600多人参加开幕式。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2008开始的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是本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
原因: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
表现: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升级,房价猛烈下跌、股市大幅下挫、银行接二连三地破产,华尔街濒临崩溃。
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政府:①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各国要加强合作④加强宏观调控⑤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
青少年:
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 ③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①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有所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③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
【知识链接】:
1.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5.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7.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8.我们中学生要时刻关心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社会进步承担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型题例】:
材料一: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发展都面临困难和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对策,中国也不例外。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人民网和人民论坛联合就“信心有几何”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70.34%的中国人对战胜危机有信心
材料三:温总理说:“我记得在去年9月24日,我在纽约就讲过一句话,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那时,世界还是一片迷茫,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发展前景也看不清楚。现在,时间过去不到半年,我们已经提出了一揽子应对计划。实现这个计划,我依然认为,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
(2)调查显示70.34%的中国人对战胜危机有信心,请问他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答案:
(3)危机让世界、国家、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4)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案:
【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这体现了:①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列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这表明: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③维护社会稳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的全部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我国之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是因为:
A.我国面高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B.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C.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D.我国已是发达国家
4.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是:①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③发展循环经济④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
A.2009年6月17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
B.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C.中国各地精心组织“双百人物”投票评选工作
D.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6.2009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进10年来,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去年达到创纪录的586亿美元,相互投资、合作生产加工等方面合作呈现新的良好发展态势,地方合作方兴未艾。这表明
A.要坚持以对外开放为中心不动摇 B.对外开放是立国之本
C.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坚持改革开放是走向富强的唯一因素
7.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发展,并将在信贷危机减缓时,帮助恢复全球经济。他强调,中国在重建全球经济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正如其在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②中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④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8.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09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以“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促进鄂台经贸合作”为主题,探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和措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材料分析
1.回望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空前勃发。我们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由境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勾连策动的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09年,我们胜利了!
(1)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基本特征?
答案:
(2)材料能否说明我国已经为世界发达国家?为什么?
答案:
(3)请你分析“2009年,我们胜利了”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2.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浪中,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
面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组合拳快速持续出击,使得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1)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说明了什么?
答案:
(2)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试点在“十一”前启动。闻此消息,三位农民兴高采烈地议论着:
甲: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乙:有了新农保做保障,我再也不用为养老犯愁了。
丙:可不,这让咱和城里人的待遇一样了,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对话体现的教材中的观点。
答案:
(4)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国家还加强和完善了哪些保障制度以解百姓的后顾之忧 ?
答案:
(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案:
(6)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
3.2009,金融危机严重挑战之年,全球携手同舟共济之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之年。这一年,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增多:“正月外交”、“秋季外交”、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金砖四国”峰会、达沃斯论坛年会、中非合作论坛会议、赴欧采购团、法兰克福书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形象日渐凸显。2009,可谓国际峰会之年,而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年以来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自年初上任以来曾多次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反恐、核不扩散、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很多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2009年,金融“地震”撼动全球,中国以全球共同福祉为重,携手世界力挽狂澜,“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十分清晰——
(1)看了上述材料,请你对祖**亲说句肺腑之言!
答案:
(2)综合材料,你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答案:
(3)为了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你打算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
答案:
4.材料:2008年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上,一些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消费下降,经济发展成了“自由落体”。而国内经济也未能幸免,出口订单要么取消,要么下降,投资减少,股市下滑。我国GDP增速也从2008年一季度的10.6%下降到2009 年一季度的6.1%。然而,时隔一年,我国经济又企稳向好,2009年实现了全年增长8%的目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灯塔”。
中国现象已引起国际政治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请你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我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5.材料一: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关于201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必烦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失衡的经济结构,从源头上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材料三: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正确、及时、有效的,中国经济航船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惊涛骇浪,正在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l)材料一中的“五个更加”目标的提出符合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答案: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实现2010年经济工作“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需要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答案:
(3)材料三中,“中国经济航船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惊涛骇浪,驶向更光明的未来”的信心来自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案:
(4)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材料1: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但人均外汇储备并不高,我国每创造一美元C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l1.5倍。
(l)为解决材料1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哪些国策和战略?
答案:
第三篇: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省区的大力帮助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49年新疆的和平解放,使各族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经济上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三股势力”,这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提高加强民族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搞好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
1点和长处,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从历史看,“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凡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时候,社会就安定,各民族人民就安居乐业,凡是民族之间闹纷争的时候,社会就动荡,各民族人民就遭受苦难。新疆解放以来的实践也说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得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团结出问题,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新疆各族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新疆的振兴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尤其要切实把握好各方面机遇,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抓紧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更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通力合作,要搞好新疆的开发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这是新疆的第一位大事,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宏伟目标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多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级党组织正确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收到了一定效果,保持了大局的稳定。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还存在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国际反动势力加紧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把新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公开支持境内外的民族分裂活动。境外民族分裂组织加紧对新疆进行渗透,他们利用出版报刊、办经文学校,收买出国朝觐人员等各种手段,大肆进行分裂活动。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与国际反动势力相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采取隐蔽或公开的形式,进行反动宣传,建立反动组织,网罗反动骨干,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矛盾,甚至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和**。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使我区的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严峻的 挑战。历史的经验证明,团结是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使分裂分子无机可乘,无空可钻,才能真正保证社会政治的稳定。可以说,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密团结的铜 墙铁壁面前,一切敌人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他们的罪恶目的是永远不会得逞的。
三、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从古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在祖国这块广大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共同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许多方面有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特别是近100多年来,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外国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疆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就是新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斗的民族关系发展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共同的理想每个同的事业,共同的利益,把各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情同手足,唇齿相依,形成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今天,进一步发扬这个优良传统,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
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认同)教育,这是我们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而开展的一项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教育活动。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要使各族干部群众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是我们新疆长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团结的大敌,是分裂**破坏的根源。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保持新疆稳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
民族分裂分子,才能取得反分裂斗争的伟大胜利。对破坏民族团结、破坏新疆社会稳定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严密防范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粉碎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破坏图谋,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大胜利。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尉犁县交通局妇委会
二0一0年九月十二日
第四篇: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摘要: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一定要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也是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一些民营企业 的劳资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方可妥善缓解。
关键词:企业、劳资关系、和谐
一、劳动关系含义
劳资关系,是指劳方和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透过劳资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契约和团体协约而成立。一方面是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致工资者,另一方面是雇用劳工的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彼此间的关系即属劳雇关系。
二、引起企业不和谐劳资关系的原因
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中层到高层的收入高于员工数倍到数十倍。许多企业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收入讳莫如深。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收入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更多关注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对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奖励,而对广大员工如何共享发展成果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一些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水平也上去了,但广大职工的收入却与发展不同步,引起职工的不满。
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评价体系确定后,一般以规章制度、通知决定的形式下发文件作为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执行。员工对有些薪酬分配体系不理解,一些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在有些情况下得不到及时调整,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沟通方式往往使员工只有接受的份,而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不做过多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就很难达到制度与员工的统一,使员工对各种制度的认识和认可度很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薪酬分配制度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应起的作用。
3.工会组织不健全,职工有困难找不到工会,或工会调节作用不大。在现实中,工会掌握着员工认为分配不合理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但却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因为工会不参与薪酬分配及各种制度的制定,不参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对相关规定及政策了解不全、理解不深,从而对员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力度很难到位,就很难解开员工心中的困惑和疑问。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工会工作人员已脱离了劳动岗位,被纳入国家行政干部序列,其工作也只是发放福利而已。工会在经济地位上不独立,不是一种独立的中间力量,对于员工的呼声也只能寄予同情、积极呼吁,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据理力争。
4.劳资关系中劳方观念偏差,对劳动法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自己享有哪
些权利,不愿意缴纳自己负担的社会保险等,甚至因为担心自己的去留不方便而不愿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劳动者有理无知。面对企业的不公正待遇,作为个人缺乏维权意识,作为团体缺乏维权机制,注定他们成为受害者。
5.法律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家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和现行的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及执法力度不够。员工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没有诉求渠道,特别是对资方侵犯员工权益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6、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压低成本:员工工作环境差,不愿意更新改进有害工艺、增加劳动保护设施缺乏劳动安全保护;另外劳动保障覆盖率低,福利待遇差;拖欠工资、歧视用工等。
二、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一)企业方面
1、健全和完善用人及薪酬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薪酬激励政策,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这个经济杠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不能让薪酬激励机制反而成为制造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桎梏,这是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核心因素。
2、完善企业内员工内部申诉机制:在出现严重劳资纠纷之前先通过建议箱、员工满意度调查、人力资源部员工面谈表等方式来及时了解员工的不满、抱怨等不良情绪,及时听取申诉,着重协商与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使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若不愿调解的应尽快依法处理。
3、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要建立在重视人才的背景下,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晋升沟通和疏导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来降低内耗提高员工工作热情。
4、完善工会体制:促进工会角色职能的转变,完善工会的独立法人地位。劳资关系以表面上平等的契约关系形式掩盖了劳资双方价值交换不对等的事实,因此要使工会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代表工人的利益。企业在制定、修改薪资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以及职工培训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定时要与工会讨论协商后确定。
5、企业领导不能只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的追求目标,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劳动、安全、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方面,要依法落实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依法参加国家规定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五大保险,列出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危害职工身心健康的生产条件。
6、加强劳动法规宣传和培训。许多企业在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或给予行政处罚时,才知道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法人平时重生产轻管理,对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劳资矛盾,由于处理不当往往变成了重大劳资纠纷。所以,要加强对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定期组织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参加劳动管理业务学习,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
(二)劳方方面 要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政府方面:
1、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提高可操作性。
2、加强社会保障制定建设,督促企业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工伤、医疗、保险等,加大参保面。
3、政府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和劳动监察队伍的建设,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高有力的保障。
4、政府还应加强对劳资双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也要让劳动者学会依法维权。
四、总结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新时期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做好;只有企业领导重视,才能把企业发展和共建目标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发动员工参与,才能使企业管理改革措施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真正帮助员工描绘人生蓝图,才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的心,企业的根,善待员工,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只有员工走的远,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第五篇: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此后,危机愈演愈烈,大量从事次贷业务的机构相继破产,主要金融机构陆续出现巨额亏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市场预计,全球与次贷相关的损失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08年以来,美国已有13家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在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转变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是在美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上少见的。美联储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措施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规模信贷紧缩,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尽管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地调低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再贴现率,将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几乎用到极致,仍然不能阻止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的趋势。为此,美联储不得不选择各种非常规措施,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供给,扩大信贷规模,恢复市场信心。
(一)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
一是调整贴现窗口贷款政策。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多次通过调整贴现政策,鼓励出现财务困难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款。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50个基点,使其与美联邦基金利率之差由此前100个基点缩小为50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30天,并可应请求展期。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贴现率75个基点,使其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缩小至25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90天。二是启用新的融资机制。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推出对合格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创新融资机制(TAF)。在TAF中,美联储通过拍卖提供为期28天的抵押贷款,每月两次,利率由竞标过程决定,每次的TAF有固定金额,抵押品与贴现窗口借款相同。由于TAF事前确定数量并采用市场化的拍卖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又不会导致银行准备金和联邦基金利率管理的复杂化,被视为美联储40年来最伟大的金融创新。2008年7月30日,作为28天TAF的补充,美联储推出84天期TAF,以更好地缓解3个月期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2008年9月29日,美联储又表示计划将于11月推出两次总额为1500亿的远期TAF,时间和期限将在与存款机构协商后确定,以确保年底前市场参与者资金充足。此后,又于2008年10月6日将总规模扩大至3000亿。
三是启用新的融券机制。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推出了另一项创新流动性支持工具(TSLF)。TSLF是由美联储以拍卖方式用国债置换一级证券交易商抵押资产,到期后换回的一种资产互换协议,有效期为六个月。TSLF的交易对手仅限于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一级证券交易商,交易商可提供的合格抵押资产包括联邦机构债券、联邦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
四是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向一级交易商开放贴现窗口。在贝尔斯登事件发生后,为进一步缓解金融市场短期向下的压力,2008年3月17日,美联储决定利用其紧急贷款权力,启用PDCF,其实质是向符合条件的一级交易商(主要指投资银行)开放传统上只向商业银行开放的贴现窗口,提供隔夜贷款。
五是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即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通过支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支持商业票据市场。2008年9月19日,针对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华尔街震荡、大量投资者纷纷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撤资的形势,美联储宣布推出AMLF,以贴现率向储蓄机构和银行控股公司提供无追索权贷款,供其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购入资产抵押商业票据。同时,美联储还计划直接从一级交易商手中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房屋贷款银行等发行的联邦机构贴现票据,以进一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顺利运行。六是推出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直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2008年10月7日,美联储宣布创建CPFF,运作机制是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直接从符合条件的商业票据发行方购买评级较高且以美元标价的3个月期资产抵押商业票据(ABCP)和无抵押的商业票据,为美国的银行、大企业、地方政府等商业票据发行方提供日常流动性支持。
七是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付息。长期以来,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宣布向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中,向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比准备金交存期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均值低10个基点,向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初定为比准备金交存期的最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75个基点。
(二)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
救助投资银行贝尔斯登。2008年3月14日,美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为了援助贝尔斯登,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贝尔斯登将其流动性最差的300亿美元资产作抵押,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其提供为期28天的等额融资。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贴现窗口。
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在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方案中,纽联储成为美国财政部向“两房”提供信用贷款的财务代理人。
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9月16日,美联
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采取国际联合救助行动。2007年12月12日、2008年3月11日和9月18日、10月8日和10月13日,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冲击,美联储先后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际联合援助行动。主要内容包括:(1)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2)美联储与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建立临时货币互换安排,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互换的期限和规模。从2008年10月13日起,为配合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救市行动,美联储宣布,暂时上调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日本银行的美元互换额度至无上限。(3)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瑞典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等联合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美国财政部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措施
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时,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常规性政策措施进行应对,后来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恶化,美国财政部被迫出台了一系列非常规措施来应对危机的挑战。
(一)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
2008年1月4日,美国国会宣布实施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家庭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返还,商业投资第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税收优惠。另外,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化限额被临时上调,联邦住房委员会的担保额也相应增加。
(二)援助并接管“两房”
2008年7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将联手对深陷困境的“两房”提供援助:一是提高这两家公司能够从财政部获得贷款的额度。二是为了保证“两房”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本,财政部将拥有在必要时收购其中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的权力。三是允许这两家公司直接从纽联储的贴现窗口借款。2008年7月22日,当世界还在议论美国政府是否应该救助“两房”时,美国众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法案,这一法案授予财政部向“两房”提供援助的权力,并可以为陷入困境的房贷户提供帮助。根据这一法案,联邦住房委员会可以向约40万个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风险的房贷户提供上限为3000亿美元的再融资担保,帮助他们将目前利率较高的按揭贷款转换为利率较低的30年固定利率贷款。2008年9月7日,由于“两房”形势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宣布这两家公司的四步走计划:一是联邦住房金融局牵头接管“两房”;二是财政部与“两房”分别签署高级优先股购买计划;三是为“两房”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建立一个新的、有担保的借贷工具;四是推出购买政府资助企业按揭抵押证券的临时计划。
(三)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限制;五是与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合作;六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七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的帮助。
(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的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常规应对措施。在以往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主要是采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来应对。
2007年春天,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呼吁重新检查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以便更好地处理保护投资者与增强市场竞争性的关系。2007年秋天,保尔森宣布美国财政部将设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长达218页的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蓝图。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蓝图包括三个目标:一是短期目标:强化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的使命,并将银行监管者纳入小组;美联储进一步推进拓展贷款渠道;对抵押贷款发起设立全国统一标准;为各州对抵押贷款市场参与者颁发执照设定统一的最低标准。二是中期目标:合并储蓄机构监管署(OTS)和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负责监管支付和结算体系;设立联邦保险监管体系,隶属于财政部的全国保险管理署负责管理联邦保险监管体系;合并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三是长期目标:设立美国三大金融监管体,即美联储担当“市场稳定监管者”的角色,维护美国金融市场稳定;成立“金融诚信监管者”,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成立“商业行为监管者”,负责规范商业活动并保护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