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时间:2019-05-12 21: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第一篇: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关于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111523090217

庾雷

摘要: 需要明确的问题是,所谓信息制造业已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范畴,它是知识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与服务贸易的组合体。而在这样的范畴下,我国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的支撑体系都是非常不足的。本文以近几年该行业的发展为依据,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的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信息制造业、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IT等高技术领域的战略投入,产业竞争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争。由于我国现存的政策是将高技术产业、高技术贸易分开规划的,而对于知识经济的内涵也存在大量模糊的概念。由此,导致信息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单地分解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或分解为IT产业、通信传输产业、互联网产业、媒体产业等。而自从ICT被列为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后,对于通信信息技术的理解也仍缺少统一的标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发挥其功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上调配。

一.影响信息制造业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1.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经济增速下滑,中国人民银行自6月以来已经两次降息,幅度达0.56个百分点近期,央行以价格(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亿元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7周持平于3.4982%。有分析人士认为,货币紧缩政策已经进入尾声,提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将逐渐淡出。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说,决定国内政策走向的主要是经济基本面,通胀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三季度通胀压力仍较大,但总体上紧缩货币政策已进入尾声,未来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操作力度、密度都将放缓。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偏紧,导致货币市场在季末、月末出现阶段性暴涨,下半年,从维持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考虑,货币市场总体流动性将会有所放松,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加息手段将淡出,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温和方式将成为下半年货币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连平认为,国内负利率状况持续恶化,似乎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广大出口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继续升息将会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1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节能惠民工程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旨在推进节能减排的战略,指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进行推广应用,包括已经实施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2年9月9日财政部表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将高效节能台式计算机、风机、变压器等6类节能产品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

3.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行业应用。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细化电子信息领域资金使用方案;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增强标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军民标准资源共享建设,推动技术和标准的双向应用。我们认为,相关标准的制定为领域内相关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二.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开始趋向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过去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带来较大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国内市场、内资企业、中西部地区在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攀升,电子元器件行业从前两年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变成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

特征出现新变化。具体表现为:

1.全行业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

近几年,全行业指标增速逐步与工业持平,部分指标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下滑,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受冲击十分明显,导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利润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过去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一方面反映了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对外依赖度高、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2.内外销比例出现变化,国内市场拉动效应明显

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3G与TD、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270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入二季度以后,每月内销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9月份以来每月增速均达20%以上。出口受外需影响下滑明显,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市场格局的调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上年的1:1.71变为当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

3.整机调整回升较快,元器件下滑明显

整机行业中,视听产品行业发展较快,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全年行业销售产值增长7.3%;通信设备行业和终端行业呈现不同走向,前者保持10%以上增速,后者则下降10%以上;计算机行业受价格下降影响,增量不增收现象突出,销售产值下降0.6%。整机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平板电视对CRT的替代加快,液晶电视占彩电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0.5%上升到68.3%;笔记本电脑增势迅猛(38.2%),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82.4%)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滑明显,尽管产能恢复较快,但投资、效益仍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11个月电子元件、器件行业利润分别下降9%、39.4%,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

额的一半以上;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9%、2.8%,远低于全行业17.5%的平均水平。

3另外就2012年来说,国内经济环境有望趋好。虽然微观层面从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企业仍旧面临着成本高、利润低、贷款难的经营难题;但就宏观层面而言,银根有望继续放松、节能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陆续上马,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得以在投资、消费、生产等重要领域全面注入活力。这些措施也许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产业发展态势,但至少为产业在下半年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内生保障。

三.影响信息制造业的主要宏观政策绩效评价

1.首先我收集整理了近5年来信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制成图1如下:

-------------------图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5年来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2009年以后,因为在09年后,我国开始逐渐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缓解通货膨胀。在IS-LM模型中,当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利率下降。当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财政支出增加拉动投资和消费时,IS曲线向右移动,也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如图2)而在总需求曲线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价格水平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民众的购买力加强,从而促进了消费和投资。

2.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一出台,便起到了扩大消费、振兴产业。中国是家电生产和出口大国,家电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家电产品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急需扩大国内需求,促进产业振兴。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可以有效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公布并开始实施,将给通信设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电子产业发达省份纷纷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助于推动区域优势通信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国家应对金融危机而全面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将直接和间接惠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将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虽在政策、市场等方面具备一定有利因素,但国际国内众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参考文献李大伦.银根有望继续松动【N】.光明日报,2011-12-27.《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点评【J】.齐鲁证券,2012-02-27.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R】.2010-02-03.Y(图2)

第二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2.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

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 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财政收入的大户。——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产业规模快速增加。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些主要产品的总量已位居全球前茅。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中的造船业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 其次,在新能源装备方面多项获得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等;  最后,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高铁建设。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 升级后的“天河一1A"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位居首位;

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次试飞成功,填补了研发大型民用直升机空白;

 全球最大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即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由清华大学等联合科研院校研制成功;  全球最大单柱容量1000kV1OOOMVA特高压(双柱)自祸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研发中心问世。第四,集聚及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现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  珠江三角洲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基地

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 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 西南西北国防装备制造基地。 中部各大装备优势省区。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圈,东北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支撑,中部和西部地区为重要补充的大装备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量大质弱(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企业开工不足,约一半能力闲置,国有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1)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

—— 重大成套设备和高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

(09年装备进口总额1800亿美元):

 9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95%的高档数控系统

 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装备均来自国外。“芯”脏完全受制于人,对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危险的。 70%汽车制造关键设备。2)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 全行业增加值率只有24.5%(2007年),工业发达国家在37-48%之间

3)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

全行业57%的主要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依靠进口;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仅为13.8% 4)能源和材料消耗过大

火电发电设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19.1% 5)产业基础薄弱

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功能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高级功能部件70%进口、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核电泵阀主要依赖进口)

二、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特点 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2115家、产值(现价)6107.4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比重3.62%);主营收入5873.74亿元(同比增长46%);利税674.51亿元(同比增长39.28%),2011年进入全国机械行业前十强省份(第9位)2 创新能力增强: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60%)、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家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衡变750Kv并联电抗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高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核电设备、环保及市政工程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全国总量的3.62%),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不强;

2.自主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基础零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

4.人才资源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两创”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

5.高端装备领域的产品不多: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

三、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1、经济环境变化:

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期;

技术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密集时代(新理论、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

2、社会环境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期

社会责任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

3、产业环境变化:结构调整任务重(1)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任务(产业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3)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任务 A.大型企业集团培育

B.“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挑战

1、技术高端化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

2、产品个性化的挑战:市场响应能力

3、市场国际化的挑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源和环境的挑战 :社会责任能力

(二)机遇

1、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机遇 :

2、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机遇:

3、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恢复机遇

1、高新技术化:先进装备是高新技术载体(数字信息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

2、制造绿色化: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可回收、可重用(绿色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等)

3、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

4、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规模经济优势)

5、制造服务一体化: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 1.产品高新技术化(1)产品数字信息化:

设备在线控制技术.故障远程诊断技术(如混凝土泵车).远程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技术

(2)产品智能化:设备故障模拟、自我诊断、自动调节(如智能仪表、智能型汽车起重机等)

(3)产品轻量化:纳米材料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碳纤维材料、合金铝车体等)

(4)产品高可靠性:可靠性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 2.产品制造绿色化

(1)绿色制造(GM):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系统→资源利用率Max、废弃资源Min→环境污染Min A.绿色设计技术:轻量化.节能性.资源循环.低碳.无害化.B.绿色工艺技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保(废气.废液.废渣.噪声)C.绿色包装:轻量化.重复使用.可降解.天然生物包装材料技术

绿色产品要求:符合特定环境保护要求.产品结构简单而不降低功能.使用寿命终结能翻新.回收.重用。

(2)再制造工程:废旧机电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恢复型、升级型、改造型、应急型)。追求(资源、环保、经济、社会)效益

 传统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报废  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再生 3.市场需求个性化

(1)市场特点:动态多变和难以预见;“满足需求”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2)对企业的要求:能提供适应特定目标、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使用的有形产品(内涵是从单一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A.市场响应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第一要素;

B.生产方式从系列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 C.大批量标准化低成本产品转变为符合用户要求的富有个性的产品

4.产业发展集群化

(1)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精密的企业以及 相关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如:德国海得堡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电信设备产业群

(2)产业集群四大特征:空间积聚性、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植根性。

(3)产业集群作用:经济学-带来外部经济性(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和配套成本);社会学-降低交易费用;提供创新动力

5.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转型)(1)、企业转型:

(单台)产品供应商→成套设备、集成系统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用户服务供应商。

意义:

A.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机械全行业增加值24.8%(湖南25%左右;工业发达国家37~48%)

B.产业链延伸: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服务、产品在制造、融资租赁等)(2)产业转型:

A.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B.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产业同质化)

新路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机械设备供应中的附加值。

五、机械工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技术:

产品设计绿色化: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材料绿色化:取代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材料制造工艺绿色化:精密成型技术;

处理回收绿色化:再制造技术 2.智能制造技术(全新制造模式特征):

(1)自律能力:具有获取与识别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2)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3)建模与仿真能力:融信息处理、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

(4)可重构与自组织能力:制造资源的可重构和自行组织(5)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故障自诊断、故障自排除、自行维护

3.超常制造技术:(1)(2)(3)

巨系统制造:极为复杂系统和功能极强设备制造 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量级零件和系统制造

超常环境下制造: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强能束制造(4)超精密制造: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亚微米级、粗糙度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5)超高性能产品制造:高温合金(1300℃航空燃气发动机叶片)单晶制造技术;高压低温和强腐蚀的海工装备(6)超常成型工艺:增量制造新工艺

4.融合集成技术

(1)工艺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加工中心(车铣镗模复合加工)(2)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设备、数控设备(3)新材料的融合与集成: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4)生物技术融合:模仿生物组织、结构、功能和性能的生物制造

5.服务性制造技术

(1)服务由局域扩展到全球:远程监控与诊断(2)服务由离线扩展到在线:远程信息传输和控制(3)服务由被动扩展到主动:事后故障变为事前预测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未来能够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产业(特点:技术路线选择不确定性和技术产业化不成熟性)1)战略:未来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产业(未来经济要解决应对新挑战、攀升产业链、拓展新空间)2)新兴:新技术(基于科学发现或发明、核心技术待突破、技术路线不清晰)、新需求(市场待开发)、新模式(商业模式待创造)

3)先导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形成期或成长期(产业经济学原理)

4)“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的“航海”目标,正式于2012年5月30日确定。产业竞争力:

(1)内涵: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产业竞争力衡量标准:市场占有率、赢利率、创造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3)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差异化(买方主观感受)

低成本:生产成本—专业化分工

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七、“十二五”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14221战略

1、坚持一条主线: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2、建设4大体系:创新、配套、服务、人才培育

3、瞄准两个领域: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和改造提升(传统产品)

4、产业两大转型:

(1)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2)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5、产业规模总量过 1万亿元(规模增加值3000亿元)把湖南建设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核心平台技术)2.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体系 4.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5.实现三个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需要新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准入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侧激励)“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产业领域: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天然气管道施工装备.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等

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 新能源装备 :光热发电设备.第四代核电设备(高温气冷堆)智能电网设备: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智能配网备高档数控装备

大型冶金、矿山设备:大型煤炭及露天矿综采设备.大型洗煤设备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14~17万立米)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设备:脱硫脱硝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

(二)重点提升和改造的传统机械产品领域: 节能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电动机 环保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主要设备

制造是创造的重要基石:美国创造空心化现象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缺失)

第三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2.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产业规模快速增加。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些主要产品的总量已位居全球前茅。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中的造船业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 其次,在新能源装备方面多项获得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等;  最后,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高铁建设。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 升级后的“天河一1A"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位居首位;

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次试飞成功,填补了研发大型民用直升机空白;

 全球最大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即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由清华大学等联合科研院校研制成功;  全球最大单柱容量1000kV1OOOMVA特高压(双柱)自祸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研发中心问世。第四,集聚及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现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  珠江三角洲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基地

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 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 西南西北国防装备制造基地。 中部各大装备优势省区。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圈,东北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支撑,中部和西部地区为重要补充的大装备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量大质弱(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企业开工不足,约一半能力闲置,国有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

—— 重大成套设备和高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

(09年装备进口总额1800亿美元):

 9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95%的高档数控系统

 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装备均来自国外。“芯”脏完全受制于人,对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危险的。 70%汽车制造关键设备。2)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

全行业增加值率只有24.5%(2007年),工业发达国家在 37-48%之间

3)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

全行业57%的主要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依靠进口;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仅为13.8% 4)能源和材料消耗过大

火电发电设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19.1% 5)产业基础薄弱

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功能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高级功能部件70%进口、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核电泵阀主要依赖进口)

二、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特点 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2115家、产值(现价)6107.4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比重3.62%);主营收入5873.74亿元(同比增长46%);利税674.51亿元(同比增长39.28%),2011年进入全国机械行业前十强省份(第9位)2 创新能力增强: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60%)、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家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衡变750Kv并联电抗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核电设备、环保及市政工程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全国总量的3.62%),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不强;

2.自主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基础零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

4.人才资源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两创”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

5.高端装备领域的产品不多: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

三、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1、经济环境变化:

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期;

技术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密集时代(新理论、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

2、社会环境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期

社会责任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

3、产业环境变化:结构调整任务重

(1)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任务(产业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3)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任务

A.大型企业集团培育

B.“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挑战

1、技术高端化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

2、产品个性化的挑战:市场响应能力

3、市场国际化的挑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源和环境的挑战 :社会责任能力

(二)机遇

1、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机遇 :

2、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机遇:

3、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恢复机遇

1、高新技术化:先进装备是高新技术载体(数字信息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

2、制造绿色化: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可回收、可重用(绿色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等)

3、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

4、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规模经济优势)

5、制造服务一体化: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 1.产品高新技术化(1)产品数字信息化:

设备在线控制技术.故障远程诊断技术(如混凝土泵车).远程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技术

(2)产品智能化:设备故障模拟、自我诊断、自动调节(如智能仪表、智能型汽车起重机等)

(3)产品轻量化:纳米材料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碳纤维材料、合金铝车体等)

(4)产品高可靠性:可靠性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 2.产品制造绿色化

(1)绿色制造(GM):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系统→资源利用率Max、废弃资源Min→环境污染Min

A.绿色设计技术:轻量化.节能性.资源循环.低碳.无害化.B.绿色工艺技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保(废气.废液.废渣.噪声)

C.绿色包装:轻量化.重复使用.可降解.天然生物包装材料技 术

绿色产品要求:符合特定环境保护要求.产品结构简单而不降低功能.使用寿命终结能翻新.回收.重用。

(2)再制造工程:废旧机电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恢复型、升级型、改造型、应急型)。追求(资源、环保、经济、社会)效益

 传统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报废  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再生 3.市场需求个性化

(1)市场特点:动态多变和难以预见;“满足需求”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2)对企业的要求:能提供适应特定目标、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使用的有形产品(内涵是从单一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A.市场响应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第一要素;

B.生产方式从系列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 C.大批量标准化低成本产品转变为符合用户要求的富有个性的产品

4.产业发展集群化

(1)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精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如:德国海得堡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电信设备产业群

(2)产业集群四大特征:空间积聚性、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植根性。

(3)产业集群作用:经济学-带来外部经济性(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和配套成本);社会学-降低交易费用;提供创新动力 5.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转型)(1)、企业转型:

(单台)产品供应商→成套设备、集成系统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用户服务供应商。

意义:

A.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机械全行业增加值24.8%(湖南25%左右;工业发达国家37~48%)

B.产业链延伸: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服务、产品在制造、融资租赁等)(2)产业转型:

A.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B.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产业同质化)新路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机械设备供应中的附加值。

五、机械工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技术:

产品设计绿色化: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材料绿色化:取代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材料制造工艺绿色化:精密成型技术;

处理回收绿色化:再制造技术 2.智能制造技术(全新制造模式特征):

(1)自律能力:具有获取与识别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2)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3)建模与仿真能力:融信息处理、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

(4)可重构与自组织能力:制造资源的可重构和自行组织(5)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故障自诊断、故障自排除、自行维护

3.超常制造技术:

(1)巨系统制造:极为复杂系统和功能极强设备制造(2)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量级零件和系统制造

(3)超常环境下制造: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强能束制造(4)超精密制造: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亚微米级、粗糙度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5)超高性能产品制造:高温合金(1300℃航空燃气发动机叶片)单晶制造技术;高压低温和强腐蚀的海工装备(6)超常成型工艺:增量制造新工艺 4.融合集成技术

(1)工艺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加工中心(车铣镗模复合加工)(2)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设备、数控设备(3)新材料的融合与集成: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4)生物技术融合:模仿生物组织、结构、功能和性能的生物制造

5.服务性制造技术

(1)服务由局域扩展到全球:远程监控与诊断(2)服务由离线扩展到在线:远程信息传输和控制(3)服务由被动扩展到主动:事后故障变为事前预测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未来能够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产业(特点:技术路线选择不确定性和技术产业化不成熟性)

1)战略:未来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产业(未来经济要解决应对新挑战、攀升产业链、拓展新空间)

2)新兴:新技术(基于科学发现或发明、核心技术待突破、技术路线不清晰)、新需求(市场待开发)、新模式(商业模式待 创造)

3)先导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形成期或成长期(产业经济学原理)

4)“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的“航海”目标,正式于2012年5月30日确定。产业竞争力:

(1)内涵: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产业竞争力衡量标准:市场占有率、赢利率、创造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3)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差异化(买方主观感受)

低成本:生产成本—专业化分工

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七、“十二五”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14221战略

1、坚持一条主线: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2、建设4大体系:创新、配套、服务、人才培育

3、瞄准两个领域: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和改造提升(传统产品)

4、产业两大转型:

(1)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2)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5、产业规模总量过 1万亿元(规模增加值3000亿元)把湖南建设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核心平台技术)2.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体系 4.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5.实现三个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需要新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准入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侧激励)“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产业领域: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天然气管道施工装备.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等

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

新能源装备 :光热发电设备.第四代核电设备(高温气冷堆)智能电网设备: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智能配网备高档数控 装备

大型冶金、矿山设备:大型煤炭及露天矿综采设备.大型洗煤设备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14~17万立米)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设备:脱硫脱硝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

(二)重点提升和改造的传统机械产品领域: 节能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电动机 环保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主要设备

制造是创造的重要基石:美国创造空心化现象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缺失)

第四篇:钟岩--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房地产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家经济政策分析

主讲:钟岩

第一讲当前宏观形势分析

一、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1、中国面临复杂国际政治环境

2、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3、全球政治格局出现了大变动、大调整

1)多极化趋势进一T***步发展。美国与他国分享国际政治事务的领导权成为大趋势;

2)多国和国家集团共治成为趋势;

3)全球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更为突出;

4)能源、资源安全挑战依然严峻,全球市场体系不确定性增强;

5)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6)中国军事全面崛起挑战现有政治秩序

4、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转变期

1)中国经济实力Q605556860显著提高,成为世界共治的核心国家;

2)我国科技实力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3)政治影响力显著上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并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4)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逐渐恢复历史传统地位

5、中国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1)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崩塌导致的社会失序

2)社会公平公正的执政基础正在丧失

3)环境危机

4)国际贸易矛盾突出

6、小心谨慎坚决避免国家失败

二、当前的国内背景

1、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2、中国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3、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

3、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

4、价值判断出现多元化

5、权力扩张和权力腐败的挑战

三、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2、汇率和对外贸易政策

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1)经常项目顺差

2)资本项目顺差

3)西方国家的压力

4)地下金融存在大量外汇流入

4、分配格局严重不公影响长期发展

1)分税制的的利益博弈

2)房地产市场的博弈

3)金融领域的博弈

4)政治权力集权和分权的博弈

第二讲政府经济政策分析一、十八大的经济政策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和法律保护机制

2)企业依赖创新生存,技术研发成为发展关键

3)金融创新营造市场风险投资机制

4)创新的文化传统

5)创新环境优良吸纳创新人才

6)美国教育以人为本重视能力培养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房地产政策分析

1、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主导产业的特征:

1)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2)形成高速增长的增长率

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2、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历程

3、房地产还是好资产吗

1)房地产值多少钱

2)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价格这么高

三、货币金融政策分析

第五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制定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矛盾;对策性;

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产品的在结构形式、涉及范围、商品种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进行了有效调整,在此状态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入了集群型生产阶段。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科学研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网络,并且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保持至今,在2008年以后这种增长速度更是高达每年25%的增长率。在这期间我国的GDP比重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产业的增长值,并且成为了第三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了优化。并且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产品在研发、销售等发面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对全球的行业开发呈现出十分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集中,电子信息企业也出现了一种“扎堆”,的现状,这种现状变现为产业升级、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同步增长,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配套性产业形势。同时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素质整体提高使国民经济增长的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一直采取鼓励进口技术、出口产品的政策。这样不仅缩短了关键技术的研发时间,同时使我国的电子产品能够追赶上国际上的信息产品,使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不断加快。在出口范围上我们将产品定位面向非洲、南美等国家,这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目前我国的电子产业的外贸发展程度超过60%,产品在出口和进口的同时能够具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带动作用。

二.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十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高科技研究人才奇缺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导致很多技术长期依靠进口,虽然提高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率,但是却造成了电子科技人才培养的断档。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高密度型产业,它的核心竞争就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另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很多小型的电子信息产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完成人才的自我培养,这使很多人才外流到了外企,这是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之一。

2.技术进口引发的矛盾

我国的电子信息起步很晚,这与国际上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电子信息产品上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一个中下游的水平。所以为了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性含量,就需要在国家电子和信息技术中使用大量的资金,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含量,但是也使我国的电子信息处于一个长期波动的范围内。同时因为技术引进风险小,极易诱导国家和企业往往只注重“引入”,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则相对较少,从而偏离技术引进的初衷;此外,外资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只可能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不会关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技术进步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技术,他们更是严格控制流出国门,所以国内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无一例外地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靠代加工别人的产品赚取辛苦的劳务费,技术进步则越来越成为了这些电子信息企业的“神话”。

3.企业缺少良好的创新意识

我国的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是相对薄弱的环境,这一点充电子信息产品的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就可以看出,同时很多产品缺少合理的自主品牌和知识性技术产权,使很多科技成果不能被实际性的转换,这使很多核心技术缺少专利性,导致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策略

要想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迎合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占率作为基础,所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中进行加强。

1.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造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溢出效应”最大化。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研究制定有利于造就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通过高等学校、民办机构、企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力度,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力量,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保证科技进步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将自主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素。首先我国要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且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要保证有针对性的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将产品提高速度,和产品附加值同步提高,并且使企业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提高产业优化的同时,使企业最大程度的获取效益。

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在产品制造上逐步细化,并且形成了很多我国特有的电子信息技术,这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电子信息技术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所转变,同时电子信息种类中的界限被逐渐消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组成进行调整,并且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将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和我国实际科学技术能力相互结合。电子信息产品在生产、组装、销售等环节加强整合性,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适合国际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军.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吴江.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宁钟,郭熙保.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J].软科学;.2001年01期

[4]杨礼茂,王玉玲.武汉光电子企业品牌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10期

下载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