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调研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建设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度执行则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差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处于十分活跃时期,制度建设步伐加快,质量与数量、制订与执行存在一定的矛盾。通过问调查,当前影响执行力的五大因素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宣传教育、监督检查、问责惩处、队伍素质;80%以上干部群众认为制度建设设的重点在抓落实与执行,80以上%认为:现在许多制度基本没用,1、制度设计不实际、不严密。调查表明,现在各地很多制度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最后沦为摆设。一些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制度执行力差的重要原因。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配套性,造成操作障碍;有的把制度当作“花衣”和“作秀”,脱离实际、变简为繁、制度的执行变繁琐,制度的效力打折扣;有的制度存在漏洞,严密性不强、存有盲区和死角;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制度空白,有的制度政出多门,甚至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容易给投机取巧之人钻“空子”和打“擦边球”;有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措施,只规定“不准”和“严禁”,但没明确违反“不准”和“严禁”如何处理,即使处理,也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制度依据;有的制度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致使部门横向之间、干部上下之间互推责任、推诿扯皮,问题得不到处理,责任得不到落实,“板子”打不到具体人身上,制度最终丧失威信。制度设臵盲目,脱离实际,没有认真研究反腐倡廉的形势和趋势,对制度的供求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空洞、要求笼统、主体不明、监督缺失、难于操作,看似制度健全,实质无从执行,从而使制度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受到怀疑。制度设计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忽略了供给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参与及其责任,不能让那些好看但不管用的制度被及时淘汰,让那些“摆设”性制度不得出台。
2、制度落实不执行、乱执行。当前,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执行反
腐倡廉制度不严格。有的把制度当“摆设”,满足于照转、照抄、照搬,简单理解,被动执行,把印发规定、开会布臵等同于落实,停留于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未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有的搞“弹性”操作,对易循的执行得紧、对难循的执行得松,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得紧、对自己无利的则执行得松,合“口味”的执行得紧、不合“口味”的则执行得松,要求下级执行得紧、上级却执行得松,要求基层执行得紧、机关却执行得松,上级强调时、领导检查时、出了问题时执行得紧,平时执行得松;有的搞“变通”,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以强调单位特殊、人员特别为由,把制度变个“法子”执行,遇到“棘手”问题,就绕开制度,搞专题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实则乱了制度、坏了制度、废了制度。
3、制度监督不到位、不自觉。制度执行得怎样,制度落实得如何,监督检查十分重要。从监督主体看,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强,工作业务不熟,不会监督;有的自身建设不够过硬,过分注重自我保护,不敢监督;有的“老好人”思想作崇,加之对监督者保护措施不力,不愿监督。从监督客体看,有的干部自我监督缺位,认为自己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不会出差错,不需要监督;有的权力观错位,怕监督失去权力“吃不开”,不愿意接受监督;有的干部认识模糊,认为监督是组织上对他不信任,甚至认为是某某人和他过不去,不让监督;有的干部为政不廉,甚至本身就存在以权谋私现象,因而害怕监督。
4、制度查处不追究、不公正。有时对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从严查处。有的睁只眼闭只眼,对不违反大原则、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的“小毛病”,认为是人之常情,“小节无害”,部分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能瞒则瞒,能捂则捂,瞒不住、捂不了,就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有的因人而异,不一视同仁,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当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当惩不惩、该严不严,有亲有疏、时严时松,制度已然荡然无存,形同虚设。制度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责任的追究不到位。现行的很多制度的内容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对违反者的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对与制度有关系的制度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连坐责任追究更是无从谈起,制度的威信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不能不受到怀疑。
二、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对策与思考
1、制度设计力求科学,增强执行制度的规范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可偏废。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坚持“严”与“实”的要求,讲求实用、管用、好用、可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延展性。绝不能照抄照搬,只讲形式不求效果。特别强化监督关口前移的各项制度,开展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检查年”、“推进年”、“巩固年”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要增强制度的可行性。要周密思考,不留空白和死角。科学、严密、操作性强,尽可能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将制度中的弹性降至最低,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要在建章立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全面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项制度,力求覆盖反腐倡廉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绝执行者打制度的“擦边球”的现象。二是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呼声最高、最为关切的地方抓起,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环节突破,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风险。三是可操作性。杜绝软话、活话,尽量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严防制度之间相互掣肘;不仅健全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不仅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而且明确规定违反了怎么处理;不仅做到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相配套,而且做到反腐倡廉制制度就是防范腐败的堤坝、栏杆。要通过筑牢堤坝,防止干部失足落水;通过搭起栏杆,防止干部违规越界。要强化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着眼于让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统筹谋划、整体把握、周密设计、系统完善。要强化制度建设的创新性,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反腐机制,以创新的思路寻求治本招法。要强化制度建设的针对性,抓住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要靠主动的意识、务实的作风、严格的监督执行制度,确保制度有人执行、执行有人监督、违反有人追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管用、可行的原则,加大创新力度,把制度创新融于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针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部位和环节存在的漏洞,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具有规范性和前瞻性的制度,切实解决一些现有制度“过时不适用、操作不具体、主体不明确”,缺乏惩处条款或惩处规定、弹性过大或惩处手段单一等问题,避免在源头上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是与非、对与错,必须清清楚楚;什么可行、什么不行,必须明明白白。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体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弹性”是制度执行的大敌。制订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制度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及奖惩措施,重在考核落实上下功夫。针对那些过于原则化的制度,要制订实施细则,细化具体操作;对那些过于复杂繁琐的制度,删繁就简,着力简明易行。
2、宣传教育力求内化,增强执行制度的影响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制度执行。从深层次上讲,制度是一种文化现象,即内在的道德说服力。我们不能把制度简单地看成是条条框框的机械组合,而要看成是一种文化。要经常性地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和法规教育,做到入心入脑,提高贯彻执行法规制度的自觉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道反腐倡廉制度,采取专题辅导、讲座和考试等手段推动制度深入人心,增强全党制度意识;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把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一要夯实思想基础。广泛宣传制度,深入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增强制度意识,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其次,夯实群众基础。切实提高执行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把制度宣传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普及率,营造人知晓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3、监督检查力求严格,增强执行制度约束力。将权力运行公开在公众视线中,监督才会有的放矢,潜规则才会难以奏效,而制度就会在阳光下腰杆挺拔起来,得以被敬畏、被维护、被执行。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可能有执行力。开展监督检查是落实制度的保证。要强化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执行制度成效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严格遵守制度,主动维护制度,自觉按制度办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尤其要承担好责任,始终走在最前沿,开展多种形式的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制度贯彻责任的落实。特别是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实时监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使执行过程能得到有效监督。要不断拓宽、创新监督渠道,特别是新型监督平
台网络的作用,将制度的贯彻、权力的运行公开,发挥不同监督平台和手段的合力;同时强调制度执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反馈作用,这样的好处就是将制度执行的细节变为可操作性,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给与惩处,真正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依靠监督的作用提升执行力,是现阶段亟待创新和重视的关键环节。就要加强监督检查,就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就要问责追究执行制度不力的人和事,决不能“下不为例”。对拒不执行的,必须严查快处,公开曝光,做到令行禁止。要求别人遵守制度,自己却无法无天;对普通群众严格以制度约束,对关系户却放任不管;不涉及自己利益时遵守制度,一旦涉及自己利益就撇开制度或变通执行等这些行为,必须坚决纠正和整治。发挥纪检监察职能部门作用,加大违规违纪案件查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主体。加大违规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把监督查处与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健全公务员考核档案,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依据、结果有通报,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把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检查结合起来,与开展效能监察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集中检查,更要注重经常督查;既要注重静态督查,更要注重动态督查。通过过程督查,使大家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的良好习惯。通过督查考评与问责问效,提高制度执行的效果。对不执行制度、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严肃查处,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以监督合力增强制度的执行力。靠官员反腐,尺度有限,靠群众反腐才能大刀阔斧。
4、查办案件力求严厉,增强执行制度的震慑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对于各地方各单位部门不研究、不布臵、不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等行为,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对调查认定的问题,提交党委研究作出处理决定。要认真分析案件查处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制度缺陷,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更有效地查处腐败案件。要完善违法违纪责任追究
制度,加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要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环节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对发生违反反腐倡廉制度的重大案件和对重大案件不及时查处,或者对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措施不得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做到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绝不放过,形成“正气存内,邪不压正”的良好局面。
5、队伍建设力求严谨,增强执行制度的保障力。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提高制度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按照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分解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分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为制度的执行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二要增强制度意识,领导率先垂范。牢固树立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的意识,不能因为级别高、权力大就可以践踏制度、漠视制度、肆意违反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为广大房管干部职工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树立榜样,仅是对制度权威性的最好维护,也有利于营造一种人人维护制度良好氛围。三要夯实作风基础。求真务实,敢于碰硬,勇于较真,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以及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的好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文件代替贯彻、以会议代替落实、把制度停留在纸上嘴上的形式主义。发挥好制度的刚性作用,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打破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的习惯,杜绝制度是约束别人的、自己却做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关于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当前,日益严峻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性问题,处理不好,将危及政府公信力,影响我党执政基础,因此我党积极应对腐败现象,从制度上着手,不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有效地预防和遏止了腐败现象,明显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但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也十分突出。
一、目前面临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
当下,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下列情形,对我党的反腐倡廉机制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一)只注重表面功夫,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个别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领导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不严格的现象,对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或措施视若岡闻,束之高阁。通常只用来装潢门面,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或汇编成册,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不去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有些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无利的就不执行。
(二)明知必须执行而故意变通以规避执行。对上级颁布的一些界限明确、措施强硬的制度规定,有些单位的领导者明知不能不执行,却为本单位或个人利益,借口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想方设法 “灵活变通”进行规避,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某些领导干部甚至以“约定俗成”或“潜规则”代替显规则。
(三)制度监督乏力,监督不到位、不自觉。制度执行得怎样,制度落实得如何,监督检查十分重要。一方面,监督主体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认为监督流于形式,作用不大,从而不主动监督或把监督当作走过场。另一方面,监督客体自我监督觉悟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认为监督是组织上对他不信任的错误观念。
(四)制度设计奖惩不明,有问题没有从严追究。一些制度仅提出“不准”或“禁止”目标要求,而没有硬性规定执行标准或监督检查措施,因而对思想上不重视、执行上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无法从严查处,致使奖罚不分,出了问题也无人可追究责任。制度执行的效果没有客观评价标准,全依赖执行者对制度的主观认同及个人自觉性,主观意念明显。对其监督检查因缺乏明确标准而显得乏力,以致执行力度大小、效果好坏基本一个样,发生问题没有从严追究,平常情况也少有追究。
二、创新思路,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必须被执行,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因此,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刻不容缓。要提升反腐倡廉机制的执行力度,需要开拓工作思路,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健全反腐倡廉机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从源头上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腐败、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的基础,因此,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制度上的改革,狠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范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的出现和蔓延,真正用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从政行为。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腐倡廉制度重在落实、贵在执行,因此,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反腐倡廉机制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思想前提。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方针,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树立“重制度建设,更重制度落实”的思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遵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增强反
腐倡廉制度刚性,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真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切实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提高制度的透明度,知晓率,影响力,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个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同时,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在短时间内经过一两次教育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遵守和执行制度的反复教育,常抓不懈,使他们熟悉制度内容,领悟制度实质,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自觉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不断增强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升。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在深化反腐倡廉
工作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通过把握正确的文化舆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积极向上的追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来促进构筑抵御腐朽文化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执行必须依靠人来落实。开展监督检查是落实制度的保证。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把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检查和效能督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的作用,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多渠道监督。要创新和丰富监督方式,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监督电话、网上投诉栏,畅通诉求渠道,使制度在阳光下得到公开透明执行,杜绝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
(五)着力深化问责追究机制。“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一个好的制度,其本身应包括制度执行中的责任追究内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是形成良好制度执行环境的重要基础。要健全完善督导机制、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对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的问责力度,严肃查
处在制度落实过程中顶风违纪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六)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力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完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那就失去了执行的基础。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制度自身必须科学,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体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既不能复杂繁琐,又不能过于简单。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认真执行;对不够严密、存在缺陷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对已经过时的制度,要及时废止。
第三篇:调研报告——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近年来,我乡反腐倡廉工作在乡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围绕“村勤廉一建三管”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突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乡镇机关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县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做法和成效
1、建立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年初,结合我乡实际,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站所办(乡直单位)、村具体的工作任务,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纪委委员联系点制度,落实“一岗双责”。乡领导班子成员对主管的工作做到年初承诺、中间反馈、年终述职,并接受乡村干部的测评,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站所办负责人结合“四满意站所”评比进行述职,接受一定比例的乡镇干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六种类型人员的测评,评议结果作为“四满意站所”评比的依据;村两委负责人结合年终考核进行述职、座谈、测评,此结果作为“党风政风”先进集体评比依据。真正做到各项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县直部门出台的有关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每年组织两次考核,有的工作每季度考核一次。在机关制度执行中,严把车辆使用关、公务接待关等制度,避免铺张浪费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树立乡村干部形象。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干部、乡机关干部年龄偏大,受编制和职位的影响,少数乡村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开展了满意站所评比、优秀乡村干部评选等各项工作评比,对于先进单位(村)和优秀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行计生、治安“一票否决”。这样一改少数人过去被动应付,变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我乡根据不同制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办法:对村级财务执行情况采取定期审计;对党员发展、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惠民政策等实行公示制度;对行风、政风组织人员进行评议;对机关效能开展突击检查;对党风廉政、基层组织、计生、综治等开展定期检查等,通过监督检查,有力地保证了制度的执行,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了制度的约束性。
5、建立人力物保障机制。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我乡制作公示牌,公开资料的宣传等,从而为两项工作的顺利执行奠定基础。同时,从乡干部中抽调理论水平相对高、政治素质比较好的同志担任领导组成员,负责制度的制定、完善、监督工作。建立便于操作的长效制度,保证了制度在执行中不流于形式。当然,在制度执行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仍然感到一些不足。
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一是制度执行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就制度论制度,就制度建制度,未能把制度贯穿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造成“制度是块云,飘到哪里下点雨就行”的错误认识;二是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少数党员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三是制度执行缺乏互动性。有些制度在执行中,从部门利益出发,出现多头管理,导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基层无所适从,白白耗费人力物力。
2、措施问题。一是领导带头不够。少数领导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在制度执行中,缺少持久性的表率作用,导致上行下效。二是透明度不高。有些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知晓率低,出现执行过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三是监督检查不力。有些制度碍于情面,导致暗箱操作,存在隐瞒现象。
3、素质问题。一是少数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低,事务多,学习少,对政策了解浅尝辄止,导致制度执行遇到问题绕道走。二是少数党员干部不从大局利益出发,而是看重个人、部门利益,对制度执行合适就执行,不合适就找理由变相破坏。
三、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责任意识不强。一方面,许多制度出台的初衷和设想很好,也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和制订,然而制度出台后,一些同志认为制度建设已经大功告成,没有把制度的贯彻实施摆上重要位臵;另一方面,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差,尤其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表现突出,认为制度是规范别人的,自己不仅没有当好执行制度的表率,而且成为破坏制度的带头人,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导致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脱轨。
2、宣传力度不够。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仅仅是制度的制定人和相关领导了解掌握,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低,有些党员干部因对制度的不了解,被查处了还不服气,不认为自己犯多大错,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3、制度缺少规划。有些制度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交叉,甚至存在矛盾的问题,使我们基层在执行中不知所从,难以有效发挥制度作用。少数部门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定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或是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使制度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大大降低。
4、配套措施不足。当前一些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没有制定相关落实制度的配套制度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落实。这些制度往往是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应急措施多,长效配套少;口号要求多,操作规程少;下不为例多,严厉惩治少;针对下面多,严以律己少,显现出很大的空隙和弹性。
5、利益趋动严重。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单位的利益,给规避制度预留了口子,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有的甚至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不顾制度执行成功与否。
6、监督检查不力。在些制度,从单位内部看,如何有效实施,没有具体的监督机制,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也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从单位外部看,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如何有效行使监督权,既没有直接的制度通道,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其最终结果就是制度有与没有一个样,执行不执行一个样,从而导致这些制度走样变形,甚至被忽视、架空。更为严重的是,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更使得挑战制度者有恃无恐,使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大打折扣。
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建设机制是夯实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一要抓住重点。要围绕重点对象、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建章立制。二要突出创新。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三要增强程序意识。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力求避免重实体、轻程序,重形式、轻操作的倾向,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加强程序建设。四是广泛征求意见。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这样的制度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2、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是抓牢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坚持以现代化传媒为载体,通过观看电教片、网站登载廉洁自律规章制度等形式,创建电化宣传平台;狠抓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创建社会宣传平台。另一方面要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教育。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阵地,抓好领导班子、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坚持以村级活动场所为阵地,抓好“三会一课”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是把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顶风违纪的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使监督主体各方有一个可以有效行使监督权的制度通道,真正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起来,确保制度得以有力执行。
4、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是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保障。要将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把落实情况同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要推行反腐倡廉制度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执行、不认真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各项相关制度,不履行、不认真履行相应职责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严肃对待,并根据违纪责任,及时采取谈话教育、责成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进行追究。通过责任追究制,增强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执行制度的强烈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XXXXXX乡纪检委 XX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调研报告1(本站推荐)
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推进XX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结合XX的工作实际,对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执行力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调研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XX全面落实局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
一是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落实了责任。根据局纪委的工作部署,结合XX具体情况制定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制度》。同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XX为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强化了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定期系统的学习了《党政干部廉洁自律读本》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不断强化班子成员的廉政意识;按照局纪委的部署召开了支部民
1主生活会,为了确保民主生活会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实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班子成员对照廉洁从政的规定,进行自查自纠,从而增强了做好廉政工作的自觉性。
(二)坚持标本兼治和教育,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在开展XXX工作中,为了杜绝人情案,吃、拿、卡、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在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进一步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切实抓住容易发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源头治理,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提高了全体人员拒腐蚀的能力。
(三)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我们按照《XXX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精神,在市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XXX工作岗位风险点排查,XX全体干部职工签定了《XX岗位人员廉政从政承诺书》。
(四)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抓好XX廉政建设工作。XX领导干部不仅要廉洁从政,带头搞好自身的党风廉政
建设,还要尽职尽责地抓好分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XX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在认真分析、研究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抓深入、抓规范、抓提高”的工作思路,根据市局纪委下达的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XXX对XX廉政责任目标工作负总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将各专项责任目标分解到支队领导干部,明确岗位职责,保证政令畅通,切实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XX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支队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XX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制定实施了一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但是,还存在着影响制度执行力的一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执行制度不够严格。因为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制度,难免会得罪人。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有些同志担心会得罪同事,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致使工作上瞻前顾后,制度执行不坚决、不彻底、不严格。
2、制度本身不够慎密。有些制度本身制定的比较原则,内容笼统,缺乏操作性,给制度执行带来困难,容易出现遇
事互相推卸责任、推诿扯皮的现象。
3、责任追究不够严格。对于没有严格执行制度的行为,往往没有严格问责,追究缺乏力度,使得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执行中人的主观因素,也有制度本身制定不够慎密的客观因素;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是制度本身不完善。有的制度制定缺乏严密性、缺乏保证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带来执行障碍,从而影响了制度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责任追究不严厉。对制度落实往往正面要求多,对执行不力的结果问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老好人”思想在作祟,怕得罪人,在制度执行上不敢动真格,仅限于谈谈话、提提醒,对那些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有时碍于情面睁只眼闭只眼,使得一些干部职工执行制度的意识不强。
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支队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针对制度执行力的薄弱环节,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领导干部要坚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带头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和提高执行力摆在同等重要的位臵,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抓。要坚持做到一手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深化学习教育,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大警示教育力度。要警示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三)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准绳,要有可操作性,要紧密结合实际,明确具体办法,细化操作措施,真正使制度行得通、管得住。
(四)严肃责任追究,树立制度的权威性。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目标,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要把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情况与工作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破坏制度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切实实地增强XX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第五篇: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七台河市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董力强
抓好制度执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执行好制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今年是全省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现结合工作实践,仅就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影响制度执行力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片面性。联系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分析党员干部在落实制度方面存在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究其思想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治思想浓厚。有的领导干部“人治大于法治”的思维定势较强,热衷于以个人的意志制定制度、以个人的权力推行制度、以个人的好恶维护制度,造成与上级制定的有关制度相抵触,形成一种无形阻力,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是非观念不明。由于存在少数党员干部违犯了制度没有受到处理的现象,就使得其他人形成了“谁执行制度谁吃亏”的错误观念,甚至产生效仿心理、趋同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以致有些部门或单位违犯制度的人和事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三是特权思想作怪。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错误地认为遵守制度束缚改革创新,限制个人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手中的权力,甚至认为不用特权搞特殊就难以树立个人的 1 尊严和权威,以致形成不执行制度习以为常、违犯制度心安理得等不良习气,导致实用、管用和好用的制度被异化成了一张白纸。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制度设计缺少规划。一些单位主动抓制度建设的意识淡薄,对现有制度家底不清楚,更没从全局高度去谋划制度建设、去抓制度建设,“制度链”未形成。二是制度建设存在跟风现象。对上级制度研究不够,照搬照抄上级或者其他部门的制度条款,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规章制度;一些基层单位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三是制度实施缺少配套措施。制度要求过于原则,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制定相关落实制度的配套制度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落实。四是制度内容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制定制度的超前思维能力不足,制度频繁修改,缺乏稳定性;制度修订不及时,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处理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三)制度执行落实不力。一是重视不够。领导认为制度出台后就大功告成,组织成员都能照章办事,思想上有松懈的倾向,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轨。二是氛围不浓。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陌生”,主动执行意识差,冷热现象严重,办事效率反差大。三是意志不坚。制度刚出台时威力大、执行效果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淡化,最后放到 “陈列室”成为摆设。四是随意性大。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外,2 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变通执行,主要精力放在“风险规避”研究上,常打擦边球、钻漏洞。
(四)制度监督问责机制不够健全。制度执行落实得好坏,监督问责是关键。在制度监督问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点:一是内部监督不力。无制度执行督查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督查机构、专职人员,但授权不到位,督查机构及督查人员难以发挥职能。二是外部监督乏力。上级监督、行政监督机构对各级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监督频率不高、密度不大、深入不够;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因为没有直接的制度通道,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缺乏推动力。三是制度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低,有些党员干部因对制度不了解,被查处了还不服气,不认为自己犯了多大错,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四是督查力度不够。一些系统和部门在制度执行督查上采取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督查,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造成督而不查、查而无果的现象,督查成果成了虚谈,对制度执行出现问题的原因没有深入研究,造成制度权威丧失。五是责任追究力度弱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对规避制度和违反制度行为缺乏强有力的追究问责,这使得挑战制度者有恃无恐,更使群众监督制度执行的信心大打折扣,积极性削弱。
二、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综合作用,必须针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约束力。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一是制度必须具备可行性。以上级规章制度为依据,认真研究,吃透精神,在上级规章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制定符合本地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制度。二是制度必须具备严谨性。注重调查研究,特别对涉及群众利益、社会关注的制度,要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各项制度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征求组织成员意见,修改完善,并按照相关程序审定,对外公布执行。加强沟通协调,涉及职能交叉的制度,由牵头单位负责,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吸纳合理的建议并逐条逐款研究,防止制度之间发生冲突和出现空档现象。三是制度必须具备连续性。注重制度建设的前瞻性,超前谋划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制度相对稳定。对确实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抓紧完善那些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入手,抓紧完善那些与群众、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 4 等。四是制度必须具备系统性。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完善,又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协调;既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又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
(二)突出重点,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当前,制度创新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彰显特色。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从源头上切断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纽带。二是规范权力运行。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廉政风险预警分析,全面排查权力运行风险点,探索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制定防范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三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在制度设计上,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多年来一直在抓却始终没有完全解决好甚至出现反复的问题,积极推进司法、财政、税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奠定制度执行的坚实基础。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把制度学习培训纳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内容之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制度,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倡导落实文化。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营造“遵守制度为荣、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氛围,5 着力建设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细节文化,让每位干部职工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勇于负责、诚实守信、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三是选好宣教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如观看警示片、演讲、座谈、专题辅导等形式,帮助受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观,使教育活动更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四是常抓警示教育。以身边的典型案例做教材,对发生的违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找准违规的症结,分析违规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作为反面典型材料教育干部职工,让大家充分认识不执行制度对集体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自觉遵守制度。
(四)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促进制度有效落实。制度的执行,不仅取决于自觉,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是要加强组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各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滋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环节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早挖死角,勤堵漏洞,根除隐患。二是要丰富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的监督,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监督电话,畅通诉求渠道,落实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下评上”活动等途径,依靠群众参与监督。三是要落实长效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每项制度都要明确和落实到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和人 6 员,确保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到位,消除监督空白。四是要创新督查方式。坚持督查工作抓经常、常规督查抓规范、重点督查抓突破、综合督查抓协调、重难督查抓反复,既注重督查结果、又注重督查过程,既注重集中检查、更注重经常督查,既注重静态督查、更注重动态督查。通过督查手段,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其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
(五)完善责任问责机制,维护制度权威。一要坚决查清。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持横向查到边,纵向查到底,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达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职位高而免责,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使有权者不敢以权谋私藐视制度,位高者不敢以身试法无视制度。二要秉公处理。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建敢于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公正处理,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力。三要透明公开。对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评结果,并把责任追究与对干部的考核、提拔、使用等制度结合起来,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的整合功能。
(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执行制度领导带头。首先,应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协作配合机制,要对制度执行各项措施特别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制度执行的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时限和阶段性 7 要求,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阻力,为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另外,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干部本身行为是单位的风向标。在制度执行上,领导干部的典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和推动作用。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学习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制度意识强,制度执行就有力,腐败现象就少;相反,缺乏执行意识,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腐败现象就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