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治腐败要按照三个更加注重要求
防治腐败要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三个更加注重”,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认识规律的深化,表明了党中央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坚强决心。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惩治和预防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增强按照“三个更加注重”要求防治腐败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增强按照“三个更加注重”要求防治腐败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把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治腐败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按照“三个更加注重”要求防治腐败的政治责任感。
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了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腐败现象却依然存在。因此,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创新,才能逐步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一是以改革为统揽,消除体制机制上引发权力“寻租”的因素。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带病提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探索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积极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推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遏制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健全权力制约机制。针对目前权力运行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三是突出对重点部位的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将巡视范围向县(市、区)延伸,开展对国有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巡视工作;加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措施。既要管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又要管好要害部门、重点部位、关键岗位的实权人物。
二、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市场机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完善的市场机制对于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至关重要。因此,预防腐败必须健全市场机制,凡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要尽量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凡能引入竞争机制的,就不要垄断;凡能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就不要政府直接管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四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二是不断完善防治措施。针对工程建设、土地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应对办法,完善“四项制度”配套性规定。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防止围标串标、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行为;建立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公示制度,规范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行为;健全企业国有产权信息监测系统,推进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监管体系。三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执业资格退出机制。
三、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共权力的运作走向公开化、民主化,腐败问题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把公共权力和事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防止“暗箱操作”。进一步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和许可工作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政府有关文件、政务资料、重要公共事务会议向公众和舆论开放,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审批、收费项目、人事任免等行为实行质询、听证、报告等制度。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规范政务公开栏,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开形式,让群众发表意见、反映情况、进行咨询。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村务公开,促进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公用事业单位要逐步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办事公开,统一管理。
四、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防治腐败的科技含量。抓好现代科技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更多地把制度通过程序具体化、固定化,增强制度落实的刚性。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审批和网上举报,进行网上跟踪监督检查,有效限制人为因素对公共事务处理的影响。现在有的部门采取网上评审项目,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关系项目”、“人情项目”问题,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建立包括廉政档案、个人财产申报在内的领导干部廉政诚信信息系统、企业和公民诚信信息系统等数据库;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限制或取消“黑名单”上行贿者的入市资格。
五、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为源头防治腐败创造必要条件。坚决惩治腐败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基础。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必须严厉惩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重点查办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办以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案件。加大对违纪违法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真正让腐败分子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感谢原作者]
第二篇:落实三个“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坚决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切实把三个“更加注重”落到实处,为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源头治腐,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抓好治本工作,重在抓好源头。解决好源头治腐问题,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化、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做起,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着眼于改革与防范,突出深化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措施,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这一主题,避免行政权力运行失控、失落、失序。
其次,要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防止和避免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证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公众评议机制和行政问责制,从而推进依法行政,从严行政。加强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制度,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和社会监控机制,实现对权力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要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的监督,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作、行政权力审批运行方面的监督,严格按党纪条规办事,有效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再次,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要全面实行公开咨询、公开听证、公开决策、公开告示、公开监督等制度,努力做到能公开的要全面公开,不能公开内容的,也要公开工作程序,尽可能多的让人民群众知情,在人民群众监督下进行政务活动。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预防腐败工作,切实加快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关键的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努力形成能够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切实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实践证明,在深化改革中,只有抓住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才能在预防腐败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继续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权力重点部门的制约和监督。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找准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腐败堕落,有的人廉洁从政,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存在着想贪和不想贪的思想道德差异。因此,预防腐败,就要以德教为先,把修身立德作为党员干部的第一要求,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通过采取勤廉典型示范、反面典型警示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教育真正做到震撼心灵、触及灵魂的效果,使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腐败的耻辱和危害。从而厌恶腐败、远离腐败,摒弃侥幸之心。要加大监督的力度,找准监督的薄弱环节,不断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监督是防治腐败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做到权力集中到哪里,监督就关注到哪里,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要特别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事,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集体决策,严防个人说了算。同时,要加大“一把手”的轮岗交流力度,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加强监督和制约。还要对权力集中部门,以及掌管人、财、物等“热点”岗位,对其权力作出明确界定,使一些主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到约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就是最好的监督和制约,要着力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只有这样,创新才能更好地预防腐败,也才能把预防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制度建设,切实有效地实行制度防腐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做保证。
一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制度创新和发展上,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继续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完善“四项制度”,深化“四个公开”,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通过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二是要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缺陷,增强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前瞻性。一
第三篇:建好“三个中心”源头防治腐败
建好“三个中心”源头防治腐败
——泰宁县朱口镇“三个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泰宁县朱口镇在上级纪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开展“办事透明,群众心明”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招投标监管、经济合同审核服务“三个中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源头防范,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线。群众关注的焦点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着力点。针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这一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朱口镇把它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对“三资”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2007年初,朱口镇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村财务管理入手,在总结兄弟乡镇“三资”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从农村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建立了招投标监管服务中心。从农村集体“三资”不清、产权不明、处置不当等问题入手,建立了经济合同审核服务中心。“三个中心”这一平台的建立,让“三资”管理使用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确保了权力的正确行使,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1
和公信力,较好地从源头上防堵了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许多村干部表示“三个中心”使村务有序公开,增加了透明度,群众参与监管,心中有了数、心里更明白,还了村干一个清白。
二、公开公正,“三资”监管规范有序
朱口镇在建立“三个中心”这一阳光理财平台时,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贯穿于“三资”使用管理的过程,对资金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村务活动实行“阳光作业”。“三个中心”督促各村按季度将村财收支及工程招投标等情况编成入户公开单印发到各户,让群众知道了村财有多少,怎么花,资产资源怎样招投标,“三资”管理公开、透明了,给了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1、建立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严格镇、村两级审核,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使村集体资金管理统一规范,公开有序,群众一目了然,有效防范乱支滥用、白条抵库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减少了不合理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退回不合理报销票据17张,减少不合理开支3千余元。
2、建立招投标监管服务中心。规定涉及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集体资产处置、资源承包开发等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后进入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各村不得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招投标中心严格“九道程序”:村委提方案、听证、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中心公告、征集招标人、中心组织招标、确定中标人、规范合同、公示。使过程更加透明,变资产处置、资源承包“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促进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7月我镇源色村2处集体林以30万元的价格公开对外招标,经镇招投标监管服务中心组织招投标,以43万元中标,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3万元。
3、建立经济合同审核服务中心。对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签订工作进行指导、审核和监督,严把“六关”:项目申请、合同审核、合同见证、合同公开、整理归档、监督履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我镇先后制定了山场、道路施工、耕地、转包等4种承包合同参考样本,加强和规范合同管理,方便合同审核,防止合同纠纷。
三、增收节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据统计,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全镇共减少不合理开支3.8万元。招投标监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实行公开招投标项目11个,其中,集体资产处理、资源承包、租赁项目9个,通过招投标增加收入25万余元;工程建设项目2个,通过招投标节约资金支出13万余元。经济合同审核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帮助审核经济合同7份,纠正不规范合同5份,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
“三个中心”的建立,让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到位,财务收支规范,资产、资源处置得当,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也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许多村集体在财务收支、资产承包拍卖、工程发包时,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公开不到位,监督乏力的问题,消除了群众对镇村干部的不信
任,避免发生因“三资”问题而引发村民上访、越级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06年,镇纪委共收到群众反映镇村干部来信来访18件,2007年为8件,同比减少55.56%。我镇“三个中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各村新农村建设补助款、物等的监管,镇、村干部办事公平、公开、公正,群众理解支持,各村拆旧建新工作顺利开展,2年来,没有出现一例因新农村建设集体上访、信访现象。通过建立“三个中心”,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筑了农村源头治腐的新平台,农村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中共朱口镇纪委
二〇〇八年九月
第四篇:浅谈如何按照“三个贴近”的要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
浅谈如何按照“三个贴近”的要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
-------鼓楼区牌楼街道办事处李雪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世界大变动和中国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其内容极其广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要求。如何落实新要求、解决新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下面,笔者就如何按照“三个贴近”要求创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粗浅地谈谈看法。
一、在坚持“三个贴近”中凝聚合力,塑造精神文明建设之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提高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人创造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亦塑造人;精神文明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体现,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坚持“三个贴近”就是坚持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用人民群众认同的精神文明来影响人、塑造人,用高尚的情操、优良的道德来引导人、规范人;创造性运用现代化媒体、网络阵地宣传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义利观,继承和发扬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道德文化,形成爱国守纪、明礼诚信、扶正怯邪的社会风气。
其次,立足工作实际,服务现代化建设。
当前全社会的中心工作仍然是发展经济,现代化就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生态、科教和文化因素在内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社会进步过程。这样,在社会的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发展物质文明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外,还必须通过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就是更
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把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精神文明建设贴近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重点解决好如何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实际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结合起来。
第三,坚持服务群众,树立共同精神支柱。
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的事情上,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这样才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也有利于密切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另一方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必须放在树立精神支柱、塑造灵魂、形成强大凝聚力上。社会的发展如果离开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贴近人民群众、树立共同精神支柱。
二、在坚持“三个贴近”中大胆创新,筑牢精神文明建设之基。第一,在贴近实际中创新,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新任务。
做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必须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同心同德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理论,推动人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把经济建设新任务化作精神文明建设新任务。
第二,在贴近群众中创新,寻求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
在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调动人们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深入挖掘特色优势项目,精心设计一些易于被群众接受、行之有效的项目,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方面的问题。
第三,在贴近生活中创新,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新典型。
树立先进典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一个先进典型往往胜过无数次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口号,精神文明建设要接轨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新风。要贴近生活中的各种先进人物,树立包括优秀党员干部、优秀科技人物、优秀国企管理者以及成功民营企业家等各条战线上的新典型,如发扬“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弘扬新时期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新的焦点人物,让社会有新的学习目标和效仿对象,教育和带动普通群众,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在坚持“三个贴近”中统筹协调,激活精神文明创建之力。第一,统一领导,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建、形成合力。在“三个贴近”要求下,党政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社会各方面都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承担起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互相配合,协调运作,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增强工作的整体效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极其广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党的部门的责任,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负起责任,必须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职责明确的领导制度,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和政策支
持;二是建立各个方面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合作的责任制度,切实解决条块之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任不清、分工不明以及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问题。三是建立检查监督制度,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方方面面都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人人都自觉关心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第二,整合资源,树立协调发展思想。
在贯彻“三个贴近”要求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统筹发展的思想,整合好各种资源,不能“单打一”,要善于整合、挖掘和协调好各方面、各层次的力量,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处理好单位领导积极创建于群众广泛参与的关系;处理好文明单位创建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关系;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协调好这些以后,还要善于采取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运用打总体战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达到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效果。
第三,交流总结,凝聚集体智慧之力。
在“三个贴近”要求下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联系生活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还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集合群众的智慧,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工作传统,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只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而应该先问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文明,社会呼唤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在高举旗帜,引领正确方向的大前提下开门纳谏,博采众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改革创新,源于我们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深入思考,有深度和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既可以给实践以有力的理论支持,又能引导实践探索前进。我们要重视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基层做法以及基层创造的一些新鲜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最实际最容易提高整体水平的做法。以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凝聚集体智慧,激发精神文明建设之力。
第五篇:如何防治腐败(最终版)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其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加强法制监督,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问题呢?
首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加大预防力度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我们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做到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其次,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再次,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要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法规制度的实施。现在有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法规制度,而是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使这些法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要依靠法制反腐败,就必须保证各项法规、制度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最后,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教育这个基础抓好抓实。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搞好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