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

时间:2019-05-12 21: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

第一篇: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

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

关于这个课题的背景:

人们经过了从图形向象形文字然后到抽象文字符号的进化,如今仿佛厌倦了,又回到了读图的时代。

这的确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也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现代科技手段造就了这个花花世界,让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们的眼睛逐渐

由新奇变得麻木。这又给那些靠抢人家眼球发财的人出了难题。

于是,当美女这个法宝被用滥的时候,人们找到了“创意”这个万花筒。的确,人们渴望新奇,拒绝平凡,这是人类的欲望。

这篇文章暂时撇开广告创意的整体目的性等其他东西,主要从思维、训练方法上作出初步探讨。由于是从我个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

以难免片面。

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个课题的现状:

一:平面广告创作设计能力构成一个广告创意人的素质:

广告创意人必须是知识、智能、人格在一定水平上的综合体。

相互关系:

¨ 知识结构为创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触发点,同时也影响着创作的深度、档次、品位和潜力。

¨ 智能结构是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是创作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因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广告教学常常忽视了学生

智能结构建造,而偏重于知识灌输。)

¨ 人格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创造力的深度开掘和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意志力、敬业精神、人生态度(协作、处事、爱心、幽默感)

在构一个广告创意人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包括了平面广告创意设计能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分布在人格、智能结构、知识结构个层面当中的(上图中红色字体部分是与广告平面设计密切相关的因素)。

综合起来,我认为构成一个人平面广告创作设计能力的因素有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思想观念、文化知识、见识经验的储备,即通常所说的世界观、文化底蕴和眼界;

第二个层次是思维能力和方式,如想象、联想能力,图形思维能力以及对比、类比、逆向等思维方式的运用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广告专业知识,如了解广告的目的性,传播方式等等;

第四个层次是文学、美术的艺术欣赏及创作,主要是文学、平面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文案创作,构图布局排版能力和风格;

第五个层次是技术层面,包括文字写作技巧,绘画,电脑的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这些层面是相互渗透交叉的,并无明显界垠,但在这里把它分别列举出来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以防片面或本末倒置。

对于第一个层次,在于平时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经验阅历,它是随年龄增长不断完善成熟的。当然它也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条件以及学习

接受能力有关。

对于第二个层次,除了一定天赋外,更重要的是平时的思维训练。

对于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专业理论学习。

对于第四个层次,需要欣赏大量文艺作品,并不断投入到创作实践。

对于第五个层次,关键是熟能生巧。

要明白平面广告创作设计是整个广告运作的一个环节,它要服从整个广告计划的全局性目的和要求,所以它是“命题作文”,而且多数情

况下它的“主题”即诉求点是事先确定了的。但即便在这样不自由的情况下,让一千个人完成它也有一千种模样,其中必然风格迥异,有好

有坏。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上面所述的能力层次有差别。在这里只对第二个层次进行探讨。二:平面广告创意训练

我们可以从大量优秀作品中看出,许多创意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那么,什么样的旧元素组合才能产生所谓“创意”呢?这就要求我们

善于挖掘创意元素之间的联系。联系可分为: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具体如下分类:外部联系 外形相似 整体相似

局部相似

外形相补

内在联系 属性相似 作用相似、寓意相似……

属性相对(反)作用相反、寓意相反、社会地位相反……

相关 材质相关、利益相关……

这些联系需要我们对日常事物细心观察,作出比较,找出关联。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找出加事物和乙事物的化学成分有多少相同

。不仅如此,而且还应该鼓励超理性、超时空、天真的联想,因为作为创意,更多的是艺术的、感性的思维。

常常作一些归纳是有好处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归纳:

外形相似:

整体相似

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铅球等)星球(太阳、地球、月亮、行星、恒星)眼球 球形果实(椰子、葡萄、桔子……)毛线

球 气球 气泡 ……饼 盘 “0”硬币 棋子 圆镜 钟表 轮 方向盘 磨子 救生圈 树桩 鼓 车轮 佛垫 八卦 井……

圆鸡蛋 橄榄 鹅卵石 头颅 龟壳 面包……

斑马线 条形码 栅栏 面条 筷子 粉笔 吸管 “1” 香烟 棍子 树干 一排牙……

绳 线 蛇 蚯蚓 黄鳝 头发 藤 丝 毛毛虫 龙 山脉 心电图 女性胸部曲线 地图上的江河 河流 裂痕 蚂蚁排队 波浪 血管……

光盘 碟子 飞碟 轮胎 靶子 年轮 锯 光带 齿轮 帽子 ……

手 手枪 酒瓶前部分……

蚊香 e时代 无线电波 飞虫轨迹 旋涡 回型针 ……

盒子 书 砖头 房子 快餐盒 冰糕 冰箱 ……

墨水瓶 奶瓶 酒瓶 点滴瓶 汽水瓶 手榴弹 农药瓶 火箭

显示屏 荧光屏 溜冰场 游泳池 眼镜睛 手机屏 反光镜 张大的嘴 窗口

老鼠 鼠标 桥洞 山洞 初升的太阳 隧道口 头顶 嘴

骨头 油条 竹节 电池 枯枝

电灯泡 头 云 蘑菇云

部分相似(略)

形状相补:如右图:

属性相似:

如:作用相似

防御、保护:盾 城墙 盔甲 栅栏 口罩 堡垒 金属网 甲壳 防弹衣 窗罩 条形码

起沟通联系作用的:桥梁 路 网络 蜘蛛网 电讯 信件 语言 媒体 通讯设备 信鸽 卫星 飘瓶 鹊桥 天线 雷达……

象征动力:马达 心脏 犀牛 公牛 手臂 火箭 螺旋桨 火车头 动力伞 鱼尾 子弹 腿 弹弓 发射器……

快速度:豹 火箭 金枪鱼 弓箭 飞行子弹 马 鹰 ……

慢:蜗牛 乌龟 ……

爱心:心型 双手 母亲与幼儿 强褓 摇篮 被窝 红十字 怀抱

爱情: 鸳鸯 双蝶 比目鱼 比翼鸟 红心 玫瑰 风筝 千纸鹤 双飞燕 钻石 红鸡蛋绣球 手帕

纯洁:冰 玉 清水 白纸 雪莲 白裙 雪 女孩 月

权力:官帽 印章 宝座 战斧 龙袍 徽章 宝座 龙头闸 虎 龙 凤

生命力:小草 不死草 蚯蚓 骆驼 绿色 树 石缝中的苗 太阳花

危险性:毒药 毒蛇 炸弹 骷髅 刀 针 毒品 毒虫 狼 野兽

相关性元素 :

材质相关:狗--狗皮--皮衣、皮袋 树木--方便筷--卫生纸 利益相关: 鸟--枪--人--笼--生态 雨--伞--人警察--

小偷--黄鼠狼--鸡

下面是我做的一些同构练习:

方向盘与钟盘的组合 钟表盘与蜗牛组合胸衣与手铐的同构 足球、眼球、地球的同构

竹排与酒瓶 音频与酒瓶

绳子与酒瓶 蒸笼与酒瓶

“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但“组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元素的相加,他还包括各种变化,有时会出现隐含元素。

创意的思维方式可概括为:

加一加 减一减 变一变(如改变比率的大小)比一比 换一换(局部置换)缩一缩 增一增 扩一扩 改一改 转一转 反一反(如反透

视规律)…… 具体一点--抽象一点 简单一点--丰满一点 含蓄一点--直观一点 亮一点--暗一点……

有个问题是:回型针有多少种用途?

有的人能说出3、5种,而有名学数学的年轻人却说有成千上万种。他的思维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建立一个坐标轴,x轴似应用的领域,y轴是某种物品,如日常生活,工业,艺术,娱乐……那么,他的用途就等于每个领域用

途之和,所以答`案有成千上万也不足为怪。

这实质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在创意中十分有用。因为创意人在面对一个命题时,思路不能太窄,更多的情况是提供多种创

意让大家挑选。我们要表达产品特性或者某种主张、概念,我们就要借助于其他元素,如果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元素库,您就不会把自

己思路封闭起来。如下图:如果产品与每一个领域的元素结合平均能产生一个idiea的话,那么有多少领域就有多少个创意。实际上随着

训练的加强,您会发现每个领域有关联性的的元素往往不止一个。

产品

或概念

idiea idiea idiea idiea idiea idiea idiea idiea

元素库

自然 动物 人 文化 艺术 科技 娱乐 军事……

与之相反的过程应该称为收敛思维,它是创意产生最后阶段常常用的。因为广告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他受到广告目标,消费者习性,媒体特性,资金等等因素的限制,收敛是一个满足上述要求,寻求创意与之最好的结合点的过程。

这是我做的一个以“反对毒品”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的训练,能够体现元素的重组和发散性思维以及收敛思维的应用,步骤如下:

第一式:相关信息大罗列:

(这部分内容要靠平时的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当然临时抱佛脚--上网查查资料也是很管用的)

常见毒品:海洛因heroin(俗称“白粉”)可卡因cocain 冰毒、大麻、摇头丸

危害:社会、家庭、事业、身心、前程、梦想……

根源:消极人生观、精神空虚、受诱导、欺骗、强迫,贩毒犯罪、法制行政问题反毒品日:6月26日

关于毒品问题深刻的认识:

第二式:相关元素大罗列:

(这部分内容要靠平时多观察、比较、思考,所以说创意人要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是很有道理的)

“粉”--食用的:面粉(淀粉)、米粉、奶粉、壮骨粉、藕粉、苕粉、玉米粉

洗涤用的:爽身粉、洗衣粉、工业用:漂白粉

“注射器”--牛奶瓶

“毒”--电脑病毒、毒蛇、毒药、“品”--食品、日用品、毒品、精品、赝品、替代品

第三式:乾坤大挪移(元素组合)

三:创意要注意沟通和引导

创意无极限,就像万花筒,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花样。评价一个平面广告好坏一般三个标准:原创性、关联性、震撼力。成功广告的五要素:概念(idea)立即印象(immediateimpact)兴趣(interst)信息(information)推动力(impulsion)。

但我觉得应该强调沟通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广告是基于传播目标

上的。曲高和寡不是广告人所追求的。这是

我的同学老莫的作品,虽然原创性差了点,但构图简洁,立意深刻,我是非常称赞的。可是拿去参赛,人家说许多人看不懂,要求改

动,有望拿奖。究其原因,是下图中的左边的符号(佛教用的标志)许多人说不知道,只知道右边是法西斯的标志。视觉传达的对象

不是符号专家,也不是评委,而是受众。

既然不能曲高和寡,那么是不是一味投其所好。这里存在一个顺应与引导的问题。现在,大陆的许多广告,由于现实的原因,随波

逐流得太多,所以其生命力是短暂的。我认为如果你不甘于顺应潮流,你就创造潮流吧,虽然这需要胆量和魄力。

做得成功的莫过于绝对伏特加。“当1978年美国Carillon公司为进口代理1879年产于瑞典的绝对牌(Absolut)伏特加投资6.5万美元,进行一项专门的市场调查时,得出的结论是:绝对失败。人们甚至指出,品牌名称太过噱头,瓶的形状也太丑陋,酒吧伙计认为它难

以倒取,瓶颈太短,还批评这酒没有贴上类似其它品牌色彩丰富、花俏的贴纸。绝对牌透明的清玻璃酒瓶,像个隐形瓶一样,摆在酒

柜上,人们一眼就看穿它,感觉不出它的存在等等”。

面对这样的情形,大多数决策者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然后调查,设计出最能满足消费者眼睛的瓶型,然后不断调查,不断迎

合,最后被蜂拥而至的追随者吞没。调查既帮助人,也害人。可口可了也有过如此教训。“然而,Carillon公司总裁Michel Roux却无法拒绝自己的直觉,他认为这种产品与消费者印象中的伏特加形象是如此的不同,也正

是如此,以致于市场调研无法完整了解它。他果断地决定,放弃调查结果。他认为现在需要做的是用强劲的广告赋予品牌个性!于是,一场持久的关于”绝对“的创意诞生了。”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策略广告经营,这种伏特加瓶子由丑陋的形状变成了一种符号,又由符号变

成了一种时尚。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符号文字创意

森 林 木 十

唯吾知足

图形与文字的关系

借的技巧

创意运用的异质心理(违背人们的一般感知经验)--奇

依据不同的平面媒体特点进行的创意。

报纸

杂志

车身

各种设施

现代平面广告创意设计的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广告是新时代的兴奋剂

广告是世界的摇滚乐

广告增强了人的选择性

广告促动着人的创造性

广告刺激了人的叛逆感

一个成功广告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创意

仅从艺术效果上看:

好创意有三个特征:

(1)从发生学上看,表现为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2)从外在属性看:表现为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进而提高注意力。

(3)从内在特质看,要有让认为之心动的力量。

创意在广告中的位置

1.创意能使广告达到超值关注。

2.创意能使广告产生文化增值

3.创造世人类精神劳动的本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广告创意的原则:

独特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沟通的文化背景

第二篇:思维训练

让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傅云龙在论述了“毁树容易”和“种树难”之后,又简要论述了“毁树未必容易”和“种树未必难”,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他的作文被判为满分。田老介绍,他的作文无非是运用了辩证思维。我听了深受鼓舞,(我还曾经)立刻写信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彭漪涟教授请教(辩证逻辑),彭教授与我素不相识,却很快回信,鼓励有加,并以自己的著作《辩证逻辑概要》、《哲学大辞典》相赠。

前辈的指点令我感奋,前辈的智慧在我脑中融会贯通,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其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其实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症结还是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于是,对于高一论说文写作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抓住了这条训练的主线,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形成训练的序列,从而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方案已定,成竹在胸,我心里似乎时刻涌动着创作的冲动,时刻都在急切地期盼着开学、上课,把我的设想付诸实施,与同学们分享。终于开学了,我想以一堂课作为整个思维系列训练课的开场白、总动员,让学生对训练的总体设想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按照阅读课堂教学 “预习——讨论——归纳——迁移”的基本模式,我课前布置学生以“谈成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为预习。作文收上来,大多是两个论点:或者说“逆境可以成材”或者说“顺境可以成材”,少数同学说“顺境逆境都可以成材,关键看自己”。论证自然也无法深入。

于是我问同学:为什么我们只想到“逆境可以成材”或者“顺境可以成材”呢?因为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谈到的就是这些观点,但是耳熟能详的观点决不是富有新意的观点,也未必是我们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富有新意的、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一般是经过了自己的分析、思考,最后综合概括出来的观点。“谈成材”这个话题并没有限定我们非得谈论“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成材”,我们为什么作茧自缚,思路为什么不能放开一点呢?一来是我们习惯于偷懒,习惯于借用现成的观点;二来我们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思考。我们今天就教同学们几“招”。说白了,这几招没有什么深文大意:无非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无意识地采用的一些分析、思考的方法。比如,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多少总得想想:这个班级的特点如何?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这些特点会引发、产生哪些结果、影响?这个班级和我们原来的班级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等等。这

就分别是在作特性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当然,我们还会经常运用概念分析、数量分析、辩证分析等。经常地练习分析思考,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就会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会提高,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自然也就形成了。那么对于“成材”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如何作上述分析呢? 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七嘴八舌道:可以对“成材”作特性分析,我们要“成”什么样的“材”;可以把成材和发财、和“考上大学”作比较;可以分析怎样才能够“成材”。关键时刻,我稍加点拨:这里说“怎样才能成材”,其实涉及外因、内因,同学们作文里谈的顺境、逆境其实都是外因,但是可惜的是对于“外因”,我们把它看成了囫囵的整体,其实“外因”包括很多方面,“顺境”、“逆境”也是具体的,各不相同的呀。于是话匣子打开了,外因可以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别的不说,班级环境中的某科老师,他的道德、文章、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同学的成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啊!这时我简单做了一个小结:学习、练习分析思考,我们在“初级阶段”的要求是做到“目无全牛”。熟能生巧,到那时候,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在我们眼中,都是“无限可分”的,这样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就会觉得“思如泉涌”。

当时同学们欢欣雀跃,我乘热打铁,又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形成的认识,题目是“说谦虚”,要求同学提炼论点、编写提纲。当场收上来,看到学生的提纲中,涉及各种分析方法。我真的想喊出声来:好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的提纲整理如下(第七组提纲是我加上的):

一、谦虚是一种美德。

1、谦虚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2、谦虚就是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虚心接受;

二、人所以能够谦虚的原因

1、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

2、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3、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

4、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胸怀远大志向。

三、谦虚的好处——谦虚使人进步

1、谦虚让你永不自满,永远保持进取精神;

2、谦虚让你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改进;

3、谦虚让你与同学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谦虚和骄傲的对比

1、表现的不同;

2、本质的不同;

3、结果的不同。

五、谦虚和自卑、虚伪不是一回事

(提纲与“三”大致相同。)

六、如何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胸怀大志方能虚怀若谷(提纲与“二”大致相同,最后指出,胸怀大志是各个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七、谦虚未必使人进步

1、简述“谦虚能够使人进步”;

2、指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取得进步还需要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进步的环境,等等。

这七组提纲,分别采用了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比较分析、决策分析、辩证分析。我打了个比方,同学们作分析,相当于做“白案师傅”,把各种原料切碎了;接下来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顾客的胃口,把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当一把“红案师傅”,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烧成口味各异、风格不同的美味佳肴啦!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是一堂平常的课,但是它体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和思考,也凝聚了许多前辈的智慧和他们对晚辈的期盼帮助。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只是开场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给学生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民主氛围。当时无锡市实施的“班级集体建设研究”给了我启发:我决定在班上实行“操行等第自我评价”,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制订操行等第评分标准,每个月一次民主生活,对照标准,对自己的操行等第自我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再进行总体评价,这样,“操行等第自我评价”就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同时在班上设立“班级日记”,每天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日记,但是其他同学可以在上面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为学生、老师的多方面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同学的民主意识和班级的民主氛围。这个“班级日记”的内容日益丰富,从学习到生活,从班级到学校到社会,各类热门话题都成为谈论、交流、争辩的内容;“班级日记”也就成了“课外练笔”发表的园地。三年下来,同学们各自的“课外练笔”和“班级日记”放满了一箱子,重达四十余公斤,学生们全部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成为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项飞同学以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撰写《危机,存在于中国农村的土地——给农业部长的一封信》获得89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博得广泛赞誉;我们班同学在各类作文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五十余篇;高考中本科到线率比同等条件班级高出31%。1989年7月30日,同学们“挤挤一堂”,挥汗如雨,聚集在我二十平米的小屋里,直至半夜三更,不时提到的就是我们的思维训练、班级日记;直到现在,学生每年看望我时,还会提到我们班的思维训练和班级日记。

1989年,学生毕业后两个月,我把思维训练的总结报告寄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朱智贤教授,朱教授卧病在床,请他的学生林崇德教授给我回信,总结以《给学生以解剖刀》为题,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1991年,经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会长顾黄初教授推介,《高中论说文写作和思维训练》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写作学会裴显生教授撰写书评,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以半版篇幅、以《教海扬帆一轻舟》为题,报道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和审美教育的经验;多年来,我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为高三学生开讲座,在江苏教育学院为全省骨干教师开讲座,在扬州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讲座,1999年以后连续五年,我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开设讲座-----我都会想起我上过的那堂思维训练的起始课。因为那堂课我包含了前辈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三年来,我们教学相长,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那是我“实现自我”的起始。我跟年轻的同行、朋友们也经常讲起那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未必有当老师的极好的天赋,但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仍然可以成为有成就、有特色的语文老师。

第三篇: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第四讲: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群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从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色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权威思维定势

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权威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如:成语“纸上谈兵”。

E、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象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

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削弱惯常定势的强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3、自我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个人的思考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团体的思考也习惯性地以本团体为中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则习惯以本国本民族为中心,而整个人类同样也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小圈子。

4、思维障碍(或思维封闭)

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

如:“霍布森选择 ”。

(1)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缺钱并不是问题,缺乏想法才是真正的问题。【名言】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叫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迷信。迷信会让人耳目失聪,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第四个原因是知识贫乏没有批判性的学习。迷信。固执与偏见。

第五个原因是习惯性思维。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

(2)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知识浅薄,不是搞创新的材料。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栽跟头、怕别人看笑话,因而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创新。

疲倦感。创新的过程,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意志薄弱者,常常会不胜其烦,产生厌倦情绪,很快就因精疲力竭而半途而废。胆怯感。有些人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他们既怕知识不够,又怕条件不备,还怕难度太大。只能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

懒惰散漫。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消极、懒惰、散漫皆可能动摇人的创新决心和开拓意志,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逐渐低落、创新进度逐渐减慢,并使工作杂乱无章、事业一无所成。

好高骛远。有的人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贪大求全,心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整天把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指望有惊人的创新奇迹产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胡思乱想。

(6)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5、思维的误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

6、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

北大教授费孝通讲过四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做人方面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的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2)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缺点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缺点,一是崇圣性,二是狭私性。

崇圣性:“崇圣”就是崇拜圣人。总在子曰君言,谁怎么说过,哪本书有什么观点,历史是怎样的……,似乎只有拿着圣(别)人的观点,找着过去的东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脚跟,才理直气壮,才可能找到真理。

“崇圣”思维经常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当然是对陷入窠臼者),其错误是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游离在过往知识的苦海,不能与时俱进。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却视若无睹。

狭私性:狭私性是中国文化及由之造成中国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追求,总是纠缠着维护人际间的等级道德关系,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主要关系上,就有“忠、孝、仁、义、尊”等单方面苛刻要求的道德观。进而赋予了很多“利诱”的内容。如为长生活命,道教则行修身养性炼丹;为晋升现世的等级,正统文化则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引导。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狭私”的价值指向,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崇圣”与“狭私”是中国人非理性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治者崇圣,为着稳固自己正统江山的狭私;一般人崇圣,也有意于拉大旗作虎皮,目的还是狭私。反之亦然,中国人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又必须崇圣。

崇圣与狭私,都是深藏中国人头脑中的“既定路径”,习惯成自然,这一切都会是那么的见怪不怪,冥冥之中,是带给中国人无尽的愚昧和落后。譬如“造假”……

第四篇: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办公室 刘德斌

作者曾经指出,语言、语感和思维是语文和作文教学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缺失一个,语文和作文教学都只能走进僵死的胡同。写作活动是一种紧张的、严密的思维活动,是把思维活动的轨迹,用语言文字进行周密表达的活动。作文训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推动作文水平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作文是运用主体所积累的语言(字词句等)进行符合语法规范(语感)的表达。在这个运用语言,符合语感地表达的过程中,思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发动机”作用。

一、关于学生作文思维过程的典型理论:

㈠、关于学生作文心理模型的研究

1、作文心理模型研究的进程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与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面貌,我们必须首先设法认真探讨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国内外作文心理模型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

A、波里特(Bereiter)等人,根据作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这一事实,把作文看作是“知识表达过程(knowledge telling process)”,强调知识在作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具有写作知识是作文的先决条件,而掌握一般知识则是作文的必要基础。该模型把“写作构思”看成是作者根据主题和体裁的要求从自己的长期记忆中提取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或信息),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组织,用以有条理地、合乎语法地表达主题思想的过程。这种模型的缺点是:只看重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以及自然和社会知识在作文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作者的观察事物能力和内部心理加工能力对写作过程的决定性影响。

B、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朱京曦同志于1997年初建构的“表象操作型作文心理模型”,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进行的较深入探索“表象操作型作文心理模型”。其特点是强调表象操作在作文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波里特模型的缺陷,这是它的主要优点。其不足之处是把作文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完全归结为“一次同构”与“二次同构”的“表象操作”(即表象的分解与组合操作),这未免过于简单化。表象操作一般不涉及思维,或者只是涉及具体形象思维而绝不涉及抽象逻辑思维。

C、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四位学者在《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一种新的、综合考虑知识、能力与情操等三方面因素影响的命题作文心理过程模型。由于这种模型强调“思维”在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而且还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可以称之为“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他们认为作文过程涉及知识(日常生活知识、自然和社会知识、写作知识)、能力(观察事物能力、表象操作能力、思维加工能力、以及包括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语词表达能力)与情操(情绪、情感以及包括道德、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三个方面。知识主要决定“写什么”,能力决定“如何写”(写作知识也与如何写有关),情操决定“为什么写”。因此对作文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可以用如图所示的三维模型来表示。

2、“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简介:

作者认为作文教学包括六要素:审题定中、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语训练和协作学习。思维加工型命题作文心理模型如下图:

㈡、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

上海市特级教师陆继椿提出一种“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如图:

陆老师认为:现代情感和现代认识是现代思维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是雄厚,越是交叉,越有利于发挥思维的作用。现代认识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切知识、信息、观念的总和。现代认识的积累主要是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进行的。现代情感是指现代社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现代情感的丰富主要是非逻辑作用的结果。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过程,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因素始终交织在其中,这种交织在作文时的思维活动中更加明显,所谓“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就是古人从写作实践中体会出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经济改革的发展,使社会的情感和认识都在起着深刻的变化,爱憎和是非已经有许多新的内容了,没有新的情和新的理,就不能构成现代思维去发现和表现现实,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陆老师还指出:现代情感和现代认识都是从现代生活的土壤里产生的。因此,作文训练的广阔背景是现代生活,高考作文的命题背景也是现代生活,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经历和环境,所具有的信息和知识,所能理解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的作文训练内容如果也从这个大背景出发去提炼,同学们的作文也就会渗透出现代气息了。

在前文中,我确立了作文教学改革研究的总目标体系“开放写作——真实写作——个性写作——创新写作”,其中讲求创新一点与陆继椿老师的“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触发事物——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的过程有不谋而合之处,即都把创新作为了作文的最终目的,求新的关键在于思维。刘锡庆教授曾经指出,作文的本质在于求新。

㈢、我对学生作文思维过程的认识

刘锡庆教授把写作过程分为“物→意→文”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其思维在”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过程之间的重要作用如图:

我以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为“发散——收束——线性”的过程。即从“物”到“意”的过程是一个发散过程(有人认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即从文章的写作目标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但这些写作内容并不是全可以写进文章中去的,所以还要进行筛选,即所谓选材,从这里就开始了“收束”的阶段;从选出的材料中再进行炼意、构思、谋篇是一个连续不断地“收束”的过程;经过发散和收束两个过程之后,作者心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变成文字了,学过语言学的人都知道,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线性”(字要一个一个地说出来,而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出来,不可能同时表达),也就是说,从“意”到“文”是一个发散性的思维素材不断收束,最终变为线性。

上面的论述可以用图表示为:

|

|

|

|

|

| 选

|

|

修 |

|发散性(脑图)|

收束性

|

线性(外化文字)

|

这种“发散——收束——线性”的思维过程特点在前面所述的“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与“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有所体现。“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中,分解、组合、想象——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收束。而在陆老师的“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这种特点更加明显:触发事物、多向思维——发散;求异思维、独创思维——收束。

90年代兴起的电脑作文与网络作文与能很形象地说明。在作文之前确定作文的主题,特别是要确定关键词,然后通过这个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发散),搜索引擎会将一大堆相干与不相干的材料(图、文、音乐……)放到作者的面前,这时需要作者进行认真筛选(收束),最后通过粘贴与过渡写作成文(线性)。在笔者提出的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发散——收束——线性”的观点也得到了体现:想的阶段是扩展脑图,拓展题材,集合资料,这是发散的过程(以中心词画脑图,类似在自己的生活记忆网络中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而选的阶段则要进行选材、定序与详略,属于收束的过程。所以,在这里的“想”与“选”的过程是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中所谓选材的表现,但强调了选材前把以前积聚在脑海中的材料从写作目的出发进行搜索的过程。

㈣、通过联想的展开与联想的选择来作实例:

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历史迈出的一大步。--联想集团广告语。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联想在实质上成为了发散思维的工具: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再如,《路》这个题目,由它的本义挖掘其深刻的内涵:人生之路,学习之路,改革之路,奋斗之路,成材之路,成功之路,堕落之路,毁灭之路,失败之路……进而想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联想的展开与选择来写作。

1、联想的展开。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辟,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它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许国泰),作文也是这样,新颖的立意,就是从这四面八方的碰撞中产生的。当然,也不能说任何这种碰撞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成功的,但毫无疑问,没有这种碰撞,就不会有新的、有意义的新立意。

2、联想的选择,也叫联想的定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产生多种立意,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

3、“联想的展开与定位”示例:

物象世界—特征①———特征②———特征③

心灵背景—心灵共振①—心灵共振②—心灵共振③……感情纽结——形成文章

这个图说明了任何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一般说来,都拥有“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块天地。“物象世界”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心灵背景”则是长期积累的、融汇贯通的作者本人所具有的知识、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物象”一旦进入作者的构思,就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淘洗和筛选,捕捉到符合自己的感情和情趣的物象;另一方面又经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作者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加工,“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道电流就会相互接通,从而引发新的感情火花(也就是灵感之花)。

在谈到童诗教学时,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就是:“物象+心象+表达=诗”,在这里谈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记叙文的写作理论:

物象①

意象①

物象②——感受(感悟点)——意象②

物象

意象③——主旨提炼

把众多物象点归拢起来,找出其中共同的东西,形成作者的总体感受。物象点的统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点,此时,你已捕捉到意象,并渗入自己的感情、观点,得到感悟,再在此基础上,把感悟点的方方面面都分散,扩展为几条线索,使感悟点具体化、明晰化、丰富化。这是丰富文章内容,但分散之后还要从提炼主旨这个方面来集中。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有一个主题。感情之波不管怎样翻腾激荡,都必须受到主题制约。

例: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作文的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收束——线性”的特点。

二、写作教学实践要求注重思维训练。

1、《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5日报道:

语文阅卷老师谈作文写作:善于联想学会思辨

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虽然仍坚持开放型的话题形式,但同时也加强了对话题理解的限制,因而今年“不知所云”和宿构的考场作文比往年大为减少。今年高考阅卷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侧重,因为语言的流畅实际反映出的正是考生思维的清晰,这也符合高考考查的要求。因为从掌握知识来看,只有凭借清晰的思维才可能准确地记忆,而从表达能力方面看,清晰的思维更是笔随心到、文从字顺、行云流水的前提。

今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反映良好,但在阅卷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许多考生思辨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弱。所谓思辨能力就是能否准确地、多方面地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而在这次高考作文试卷中,有些考生将“诚信”理解成了“真诚、信任”或“坦诚、信心”,这与“诚信”(诚实、守信)本身的含义是有一定出入的。另外,相当一部分考生只会从正面重复阐述,而不会换一个角度来说“诚信”,更不会前瞻性地、假设性分析有关”诚信“的现象。

我们知道,在日常的语文表达中,对同一个问题,同向的重复不如一正一反的相互弥补增色。试卷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实际上也体现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中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法。

所谓联想能力包括同类联想能力和相关联想能力。考场作文反映出一部分考生的联想是跳跃式的,内在的联系根本不紧密,这就使得文章很散。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考生同类联想和相关联想的能力不足。所谓同类联想,就是联想之物是性质相同的。比如,说到男人就想到女人,说到孩童就想到老叟,说到人的个体就想到人的集合。而相关联想是指联想物之间存在彼此影响的内在的联系。例如,说到船就想到载之覆之的水,说到千里马就想到养之驯之的伯乐。

心理学家郭卜乐认为:思维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刻意求知的努力,和基于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知和推断的总结和利用。所以不一定深刻,不一定深入,不一定合理,不一定完整,有时仅仅是一种想象和臆断。由此看来,报道中的思辩与联想都可归入思维里面。因此,高考的考生答卷情况提醒着人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

2、轻松写作七词法

美国作文教学专家保尔·金塞拉(Paul Kinsella)专著《写作技巧》(THE TECHNIQUES OF WRITING)介绍了一种“轻松写作七词法”。他以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甚至以为是一种折磨,原因在于作文难写,难于落笔开篇和限制话题。Paul Kinsella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运用日常语言中的7个重点思维词来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平时我们只用少数几个重点词来组织思维和提问题,这是一个在无意识当中进行的思维过程,不妨有意让学生意识到这一过程。这种方法被称为“七词法”。

7个重点思维词是:如何(HOW),如果(IF),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谁(WHO),为什么(WHY)。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作文题目,用这七个重点词当中的一个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作出归纳性的回答。这个归纳性的回答就可以作为整篇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放在文章的开头,起着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了中心句,余下的文章就好写了,围绕着中心句展开讨论,通过举例、正反比较等手段充分论证中心句,最后作出总结。一篇作文即可大功告成了。而且因为有了中心句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他这篇文章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不容易跑题,这也就起到了限制话题的作用。在这种方法中,要注意尽可能只用一个重点词来提问题,用重点词提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得出中心句,所提的问题一般不写进文章里,因此中心句必须是独立的、完整的,即使是不看问题也能让别人读得懂,也就是说中心句清楚地回答所提的问题。

(“七词”与新闻写作要素之间有接近之处,那么新闻引路是否也可以这样解释,值得思考。)

3、有人认为,知识、思维和自我意识构成了创造力的基本要素。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绘画教学的中差异:中人儿童画完后问:“像不像?”,而美国儿童问:“好不好?”。他指出这种差别实际上是模仿与创造的思维差别。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教”混同于“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老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学生思考出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我们应该交给学生思维的工具。

承《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一文所说,现行作文教学盛行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主要弊端是“限制学生思维”那么寻求教育策略时,一方面缘于限制的策略是开放,另一方面缘于学生思维的重要性,需要交给学生思维的工具。图示如下:

在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我们引入了一种思维工具——脑图。详见关于4X的专文论述。

三、关于开放——“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引发的思考

1、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斯大林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那们作文是语言的高度综合运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一种直接实现”。或者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作文是语言的高度综合运用,可以推导:“作文是思维的工具之一”。因此,广义的写作是一种语言运用,理论上,通过思维训练就会提高作文水平,作文水平得到提高,那么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是思维的演练。通过这层分析,生活处处须思维,生活处处可作文。还是那句老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水平的外延相等。”

2、转变观念教作文

前文所论述的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先放后收”的“放”之课题上来:

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教学学生写广告(参见另文),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写作小论文,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作文教学可以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我校在生物考试命题时,就要求学校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一事意见。

作文教学可以向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变习题为习作,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多了。

就作文课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开放:如诗歌教学(参见另文)、通过对联教学引导学生炼词煅意……

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以开放:我们以往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只要达到目标即可,进一步开放之后,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进一步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附带牵涉到的一个问题是,这样转变观念教作文后,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停的锻炼中自然提高,这也正是多作多改的传统优秀经验的落实。此外,我们要摆脱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不要企图学生在一个短期的时间内作文水平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对学生的评价要灵活,作者私下认为:“在思考,在写作就是正常;求精品,求发表就是尖子;有个性,有创新就是优秀。”

3、在具体的作文训练过程中,要放手学生思考。先练后导的做法符合这一精神。

4、以上谈了开放的意义,下面是作者的一些零碎的思考片断:程序上,先练后导比先导后练要开放,形式上,目前流行的分类法包括命题开放、作文开放、批改开放、选材开放、主题开放等。社团活动是一种狭义的开放。“放”是基础、“收”是关键。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是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第五篇:沟通训练

 案例七:沟通训练

某管理咨询公司在一次管理培训课程上做了如下练习:

培训师首先将学员分成多个小组,每组6-8人。要求各小组选出一名“董事

长”,董事长任命一名经理。游戏规则是:

 第一,不能越级指挥和汇报;第二,只允许使用文字沟通。

培训师给每个小组发了厚厚一叠类似便签的空白纸,供大家沟通时使用。同

时把每个小组的董事长请到了事先在门口放好的椅子前坐下,让其远离他们的经理和员工,经理和员工坐在一起。培训师规定: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有董事长有权举手示意并低声向我询问,此外的所有事情只能在你们组织内部通过文字沟通的方式解决。规定在30分钟内完成。

培训师给每位董事长发了一张上面画了五种图案的纸。画的下面有几行文字

说明,接着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了一张类似的纸,并规定不能交换。经理和员工拿到的纸是一样的,上面也画了五种图案,有的图案是一支鸟,有的图案是交通标志,等等,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内容。董事长拿到的纸

 有所不同,除了其他成员掌握的信息外,还多了这样的内容:你的小组成员都拿到

了这样一张纸,上面也有五种不同的图

 案,只有一种图案在你们每个人拿到的纸上都有,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下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个共同的图案找出来。

宽敞的房间内没有讲话的声音,有的是焦急、询问的目光,一张张询问、请

示和下达命令的纸条传来传去。其中有两个小组的表现最具代表性:

小组A,所有成员拿着纸不知所措,互相观望和等待足有5分钟。董事长误

以为大家明确任务,其实除他自己以外,小组所有成员拿到的纸上并无任务。此时,一位员工不耐烦了,他写了一张纸条给经理,上面有六个字“我们要干什么”?经理接过纸条后作了批示:“请传阅,并回答这一问题“。纸条在员工手中转了一圈后又回到经理手中,上面写的全是“不知道”。此时,经理才意识到该向董事长询问了,而时间已经过去了10分钟。

小组B,经理快速阅读纸条上的信息,然后立即抽出一张纸条,写上询问任

务的字交给董事长。董事长马上将任务从他拿到的纸上抄录下来,向经理下达。经理明确了任务之后,开始依靠文字沟通的方式与下属讨论解决方案。突然, 董事长要求经理过去接受命令。原来,董事长经过思考后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

法:他找出一张较大的纸条,在上面画了一个矩阵,左侧纵向列出五种图案的名称,上方横向列出他的经理和员工的姓名,纸的最下方写上一句话;“经理,请你并通过你让大家认真看自己的图案,对照这个矩阵,将相同的图案在对应的位置打钩,完成之后立即给我”,经理马上行动,董事长很快得到了反馈并找到了相同的图案。B组赢得了比赛。

下载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面广告思维训练与沟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沟通训练

    《沟通训练》复习及训练指导 沟通训练》第一部分 考核说明 沟通训练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一门实践类课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沟 通理论,熟悉有效沟通的技巧、步......

    金字塔结构思维训练

    附录:以“两周的工作总结”为案例,对比使用金字塔结构前后的差别 两周工作总结 我们都知道,排版成本是所有新版书籍的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约占精装本成本的40%和简装本的50%~55%,......

    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教案 黄永东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江泽民爷爷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朋友,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 什么是创新思维 1 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

    创新思维训练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2、掌握相应的思维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

    “时评”思维训练

    “时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1] 时评,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这种作文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思想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

    思维训练练习题

    思维训练练习题 一个纸盒子中有6个梨,要把它们分给6名同学,使每人得到一个梨,同时纸盒中仍留一个梨,请问如何分? 答:最后一个梨放在盒子里最后一个人拿着。 一些同学去野......

    思维训练教案(定稿)

    《思维训练之排除法一》教学设计课时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思维方法的过程,掌握排除法,能应用于数学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