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学员中影响深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学员中影响深刻
为积极响应、贯彻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创业教育教师对国家推行创业教育的认识,提升我校教师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学生就业指导处组织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课程培训”,创业教育教研室和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历时三天,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创业基地副主任陈高生博士来我校讲学,讲学的内容以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主,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评估技术创新方法、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评阅、YBC创业教育概况及创业课程内容解析几个方面对大家进行系统培训。学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张旭东就职业规划课程如何进行体验性教学进行了指导,大学生职业技能养成与创业培训中心主任涂德虎对YBC教育提出的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代洪峰讲师为西安工程学院做“创业商业机会发掘及评估”讲座,讲座宗旨促使创业大学生和社会创业青年更好的了解商业机会,把握商业机会,评估商业机会价值。以减少选择项目机会的时间周期。
培训最后,大家就所学内容及下一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此次培训使参训教师在创业教育理论层面和实践指导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活动收到了实效。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心得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心得
面临毕业,对就业的一切新奇很茫然,每个人都想在应聘的时候有很的表现,能在众多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被自己所愿意去的公司聘用,可是一切都需要有公司认可的地方,怎能得到肯定呢?就业指导课就在此时发挥了作用。通过几次的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给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老师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学到了东西。
作为全国高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整个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就业形势,今年将有630万应届大学生毕业亟需就业,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并未完全复苏,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低,使得我们不得不好好的去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的学习就是来给我们的未来有一个好的基础,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生活上,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要好好的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去适应这样的竞争。
第二,面对当前的就业难、社会需求、毕业时的相关手续等多项,毕业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我认为现在应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进行,就像老师讲的“就业不只一条路,不只就业一条路”的新理念,要拓宽自己观测人生道路的眼界,公务员、考研也不是为应对就业问题的一条出路,有这方面打算的同学要再最
后的一学年里要抓紧时间学习,可以找老师多了解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应届大学生,政府也设有专门的“优惠”政策:当村官,社区工作者,农村支教,都是不错的职业,大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安排自己的发展路线。
第三,大学生求职,实际就是求职信息传播,就是大学生通过书信、上网、登门或引荐等渠道,向可能的聘用单位,表达欲求任职的意愿。我们大学生怎样才能成功求职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自己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也就是,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是否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3.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心得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对就业的一切新奇很茫然,每个人都想在应聘的时候有很的表现,能在众多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被自己所愿意去的公司聘用,可是一切都需要有公司认可的地方,怎能得到肯定呢?就业指导课就在此时发挥了作用。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不能从客观现实出发设计自己的职业定位,存在相当的盲目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正好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整个课程学习下来,我收获了很多,受益匪浅。
学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我了解到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到2014年,也就是我毕业那年全国大学生就业人数高达720万,其中广东省就业人数为47万。同时全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毕业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现在企业更看重的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们刚刚出来实习的大学生,工作经验几乎为零,这无疑是一大要害。作为广东这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是因为内地学生涌入广东,加大了就业难度和大量民工南下,影响毕业生就业。使得我们不得不好好的去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的学习就是来给我们的未来有一个好的基础,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生活上,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要好好的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去适应这样的竞争。同时,我们要注意心理调适,要振作精神,要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面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我认为大学生成功求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三是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二、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共同之处。要认
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第三、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是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改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生正常求职的因素,目前还不少。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于某个行业或某个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只有做好择业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增强就业心理承受能力;择业前的思想准备,高度重视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好毕业推荐材料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就业竞争。
另外,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我认为现在应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就像老师讲的“就业不只一条路,不只就业一条路”的新理念,要拓宽自己观测人生道路的眼界。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很多大学生就业定位出现了盲区,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就导致了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挤破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说,“要走出‘大学生毕业就得当白领’的观念误区,所以正确地就业定位很重要。
总之,2014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乐观。虽然形势严峻,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出路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端正就业思想,认真分析和评价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勇敢地参与就业竞争,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特征、信息采集能力、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专业技能,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开课时间:大三第二学期(本科);大二第二学期(专科)。
课程性质:第二课堂必修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要求:本课程总计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学时,答疑1学时,集中闭卷考试1学时。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平时出勤成绩和课堂回答问题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根据课上和课下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撰写就业论文,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教学内容:
第一讲 当前就业形势(2学时)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
有业难就、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
二、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增幅连创新高
2.新增岗位对毕业生需求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长
3.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期望值落差较大
4.追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垄断行业
三、认知八个就业误区
四、我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1.区域和户口优势让北京学生选择余地较大
2.家庭和经济优势使得部分学生不急于就业
3.“盆地效应”造成北京高层次人才泛滥
4.考研率较低直接造成就业人数增加
5.研究生在京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掌握求职择业关键点
1.理想的择业时间
2.成功就业的信息渠道
3.熟知毕业生签约基本流程
4.积极参加与就业相关的实习实践
5.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
6.就业心理和心态调整
六、积极的就业政策
七、毕业后你干什么
八、几点建议
第二讲职业生涯规划及案例分析(2学时)
生涯规划档案
一、你如何描述自己
二、职业清单
三、将你的清单上的职业进行分类和进一步探索
四、你的价值观
五、你的技能
六、继续探索职业清单
七、目标设立与行动计划
八、简历
第三讲 求职礼仪与必备职业素养(2学时)
一、求职礼仪
1.举止行为
行业中的举止礼仪
2.言语谈吐
行业中的言谈礼仪
3.服装服饰
职业形象定位,不同行业着装原则
4.见面相识
握手、自我介绍
二、必备职业素养
1.大学生与职业人士的差距
a.工作和学习的目的不同
b.所需技能不一样
c.工作方法不同
2.必备职业素养
a.职业形象
b.职业素养
c.职业人士最重要的三个技能:沟通的技巧、团队合作的技巧、时间管理的技巧
3.企业最想聘用的员工
4.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第四讲 高效简历的制作技巧(2学时)
一、求职信的写法
1.求职信的作用:阐述求职意向、优势
2.求职信的内容:你是谁;个人概述;求职意向;求职意向
二、简历制作
1.概念和类别
2.目的和目标
3.简历前期准备
4.简历格式和要求
5.英文简历
6.一份好的简历什么样
三、电子简历
第五讲 择业心理调节与面试技巧(2学时)
一、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配合案例分析)
1.往届生就业心理调查
2.就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3.择业中常见矛盾心理分析
4.不合理就业观念
5.就业心态及其调整分析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2.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分析(重点分析)
a.认清形势,正视现状
b.认清形势,调整期望
c.树立合理职业价值观
d.转变观念调适心态
e.主动把握机遇
f.敢于面与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g.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h.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3.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倾诉法、转移法、优势比较法、弱化法、目标法
三、企业考试流程
四、企业常见的面试的类型
1.结构化面试
2.非结构化面试
3.面试方式
a.主导式
b.答辩式
c.集体式
d.讨论式
e.案例分析式
五、面试中常见的问题
1.面试的准备
2.面试技巧
3.面试应注意的事项
4.做好面试后的善后工作
六、笔试的方法和技巧
1.笔试的特点
2.笔试的类型
3.笔试的准备
4.笔试的技巧和方法
5.笔试应注意的事项
场景模拟:求职面试的模拟训练
第六讲 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解析(2学时)
一、就业相关政策规定
二、毕业生如何办理毕业手续
1.考研
2.出国
3.就业
三、签约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三方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五、报到证相关问题
六、新劳动合同法解析
最新劳动法关于违约金、试用期、员工辞退等相关规定及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劳动纠纷和争议、应对求职中的侵权行为,树立劳动仲裁申述观念,注重自身权益保护。(结合案例介绍)
七、社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
第七讲 创业启蒙教育(2学时)
一、大学生创业概述
1.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和时代背景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法规与政策
1.创办企业的法律规定
2.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三、大学生创业准备
1.创业可行性分析
2.创业项目的选择
3.创业管理
4.创业融资
5.创业风险
6.大学生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报告
就业指导课程报告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地球化学
姓名:沈兴艳
学号:200906030228
2012-11-1
4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据报道,今年仅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加上历届没找到工作的150万求职者,2011年将创下历史最高求职人数。由于大学扩建扩招等一系列原因,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一项难题,“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而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推及2013年这种就业的窘境仍旧会存在甚至会加重。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学生,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的情况下,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要求我们有扎实的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要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培养和放大个人特色。下面将就今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大学院校所占学校比例偏低、规模偏小。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其次,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
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另外,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其次,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虽然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没
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此外,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就学生来说,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就业需求:认识职业本质、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职业特征、评估职业理想;强化求职动力、确立发展目标;认知就业环境:认知就业制度、把握就业形势;采集市场状况、了解就业环境;分析用人需求、把握岗位空缺;端正就业态度:增强自主意识、抑制依赖情绪;适应职业变动、克服悲观情绪;激发人生责任、消除抱怨情绪;清晰就业步骤:确定就业途径、强化社会联系;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就业信息;了解就业程序、把握就业节奏;分析就业能力:明确职业定位、做到人职匹配;完成个性评估、全面认识自己;发挥就业优势、善于扬长避短;完善就业资料:根据社会需求、制作个人简历;明确主观愿望、撰写求职信件;求助权威部门、获得推荐资料;调整就业心理;调整自身形象、做好面试准备;掌握问答技巧、提升沟通能力;适应职场淘汰、提升受挫能力;跨过就业门槛:转换人生角色、适应职场环境;建立职业关系、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职业安全、促进职业发展。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当然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政府
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并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