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的思考
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的思考
王勇张艳国
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党的若干规章制度对此已有原则规范,是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的原则和准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正确处理党内正副关系问题上,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理论结合实践,正确处理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永葆青春活力、胜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的党。
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值得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既是一种协作关系,又是一个矛盾的对子。从理论上讲,必须存在相反相成的一面;从实践上讲,合作、协调是主流,是质的规定性,但也确实存在一个值得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从正职角度考察。
(1)专横跋扈,党同伐异的腐败作风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存在,值得警惕。
一些正职、一把手歪曲、曲解邓小平同志的“不争论”指示精神,把一把手负责变成一把手说了算,把班子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看成是“唱反调”、不配合、搞不团结,尤其对自己推荐提拔过的干部视为受施舍者,认为后者应以人身依附来感恩,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不尊重领导。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就利用干部职务晋升和调整受贿60余万元,并公然宣称:“在泰安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书记与委员的关系,就是主仆关系”;在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审批等实际工作中一人说了算,结果给泰安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败坏了党风,自己也被判处死缓。
(2)借口改革,越俎代庖,高度集权。
一个班子内部或负责同志是有分工的。有的正职,一把手只要有油水可捞,就把集体讨论决定的分工弃之不顾,以“加强领导”为名,叠设机构,把不是自
己具体分管的资金审批、土地基建审批等权力强行独揽到手中,大肆进行钱权交易。原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苏凤娟在任广东徐闻县委书记期间,不顾湛江市委领导的反对,擅自在徐闻县海安开民区管委会以上又成立海安开发区总指挥部(临时机构),并亲任总指挥,把土地审批权强行揽过来。在开发区有偿出让的3000多亩地中,苏凤娟过手批的有2100多亩,受贿40万元,苏还瞒着其他领导,动用几十万元为自己购房。他们为满足扭曲的权力欲望,甚至不择手段地以损害、牺牲副职的政治清白为代价。
(3)疏于自律,逃避监督。
有些一把手自律意识差,也讨厌他律,逃避监督,压制不同意见甚至打击报复。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欧阳德在任广东东莞市委书记期间,在市委换届选举中,差几票连市委委员都没选上,他不反思自己随意巨额发包工程、非法炒卖外汇、让包工头为自己免费装修住宅等错误,反而无端猜疑有人连手整他。在当选后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他迫不及待地叫嚣:“以后不再需要你们选我了,而是我‘选’你们了。”不久,被他猜忌的十几名干部就不明不白地遭到撤免、调离。
2、从副职考查。
一些副职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不足或失误,影响班子建设与本单位工作。其情况有:
(1)识位不准,定位不当,工作不到位。
一些副职干部由于对自己的位置认识不准、确定不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越位或虚位的情况,或该管的不敢管,怕人说越权;或不该管的又去管,以致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被人视为越权、争权,或不干事、旁观,影响班子的团结与工作效率。
(2)对正职不敢监督,对同职不愿监督。
党内正职、一把手所负的责任决定了他们相应具有较大的权力,副职与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直接领导、管理或选聘自己的一把手往往不敢或难以对其进行监督,尤其在现行体制下,纪委书记或纪委委员往往是党内副职兼任,更意味着对一把手监督难度大。在一些地方,当正职有错误言行时,副职不敢展开批评,或是认为提也白提,不如不说;或是担心被人看作有野心,想往上爬;或是畏惧正职与上面的关系,怕多提了批评意见会被上面看作闹不团结的人,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途。而一些党组织主要领导也会片面、盲目地强调团结、协调、“不争论”,不提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视同级或下级班子中的副职中敢提批评意见的同志为不安定分子、不团结因素,听到批评意见就反感,见爱提意见的副职就厌恶,或冷淡、歧视、疏远他们,或听从下面一把手的意见将他们调离,致使“上级对下级护着哄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的现象逐渐蔓延,一些班子中的副职或明哲保身,或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乃至出现腐败案件中“窝案”、“串案”增多的现象。如1995年1月,山东泰安市委书记、市委秘书长、市公安局长、副局长等一伙因触犯刑法、受到严惩。
3、体制方面的原因。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3页。)现在的地方与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内副职兼任同级纪委正职,由于纪委由同级党委领导,组织调动、人事任免、工作部署也都由其决定,故实质上很难对正职、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一个党员干部(包括副职)的“升降去留”尤其是“去留”常常是上级某个领导(包括同级正职)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拍板算数或产生主要影响,一般同志的意见则“人微言轻”,这就迫使一些党员干部或心领神会或无可奈何或身不由己地走“上层路线”,只求对上负责,乃至不惜牺牲工作、牺牲群众利益来迎合奉承上级。
二、自觉强化自律,有效加强监督,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要搞好领导班子建设,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必须解决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1、选好班长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认为,解决好领导班子问题的关键是配备好一、二把手;江泽民同志1996年6月21 日也强调:“建设好领导班子关键是要选好‘班长’。”这是因为一、二把手尤其是一把手“班长”(党内正职)在领导班子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把握方向、贯彻中央路线和上级指示、搞好班子内部的团结、协调同级组织各部门的关系,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保持同群众的联系上,都起着主导与表率作用。因此,一定要把一、二把手选准。应该把那些政治上坚定、党性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同志选拔到一、二把手的重要岗位上来。选得不准,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广东省江门市建设银行北部支行原行长冼治平由副行长升任行长不久就宣布:“我是党支部书记和行长,信贷方面,全部我负责。”把自己置于“特殊党员”、“特殊行长”的位置,利用职权受贿340万元,被依法逮捕并判刑。
一把手处于正副职关系的主要方面,主要决定正、副职关系的好坏,故一把手要“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
(1)要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不但要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负责,而且要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负责。” 一把手、正职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面工作,承担主要责任,是领导班子中的“主角”、“班长”,他与副职的关系,既是主角与配角、上下级的关系,在党的委员会内决定问题时
又是平等的,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包括其他委员也如此)。他应该时刻谨记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9页。)应该坚持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等民主集中制原则,表决时正职与副职、其他委员都是平等的一票。
(2)要主动正确处理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一把手作为“班长”,要带好整个“一班人”,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如果带不好‘一班人’,那就不称职”。而带好“一班人”,很关键的就是正确处理与副职的关系。正职要总揽全局,又要分工明确,既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帮助,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让步、枝节问题不计较,明确每个人的事、责、权,通过用好人去管好事,充分发挥副职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允许副职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比较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使整个班子的工作高效有序,切忌避开分管的同志去包揽具体事务,使副职无所适从乃至积极性受到挫伤。这里还应特别指出的是:严格要求并非蓄意整人,更不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当副职的工作出现缺点时,不应肆意渲染夸大,而要及时提醒,必要时批评教育。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朱róng@①基总理学习。他一向以严格要求属下著称,但都是从工作出发,他坦言:我经常批评别人,但我有一个大的优点,就是决不整人。正职对副职也应尊重,“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1页。)
(3)正职要严于自律,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江泽民同志指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存在这类问题的领导班子,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觉悟和能力,主要领导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利于清除不团结的因素。”正职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塑造好的形象,通过非权力因素即自身的人格魅力树立威信。正职在实际工作中用权行为的独立性较大,如果自己不注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回避甚至压制批评意见,那这种独立性就很容易演变成家长制。此外,要摒弃“对下级哄着”、“当老好人”的作法,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批评,善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既指出缺点而又讲清道理;努力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搞好班子建设。总之,要关心人、了解人、团结人,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2、副职要正确识位、正确定位、工作到位,必要时要劝谏正职。
党内副职是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的配角、副手,与正职是辅与主、将与帅的关系,在分管的工作中是主角、主管,班子讨论问题时是集体领导的一员,副职首
先要想到自己是集体领导班子中的一员,之后才是分管、主管,故其不能充当分管处室的代表。副职在正职领导下,负责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好工作,要对正职负责,要尊重正职,自觉维护正职的核心地位。
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分工负责是以集体领导为前提的,离开这个前提,分工就会变成“分家”;而没有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就会陷入无人负责的混乱状态,集体领导就会落空。因此必须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协调。但正副职搞好团结、整个班子搞好团结不是目的,不能光“团结”不“战斗”,光注意协调关系而不出战斗力,不出工作实绩。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与协作要努力做到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配合不推诿,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团结、战斗、高效”的整体。
3、健全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强化纪律。
(1)强化监督意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党章中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规定,接受监督是每个党员应有的自觉行动,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强化监督意识。上级组织的监督当然很重要、很必要,主要干部尤其是要重视来自同级与下级的监督。同级监督的作用前面已述及,下级监督能帮助我们端正作风,勤政廉政,因为领导人工作面对下级,其作风、工作成效如何,下级最清楚。例如,武汉长江动力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92年以个人名义与菲律宾国电公司签合同时,子公司一名经理明知他把投资放在个人名下,还是参加了副签。于志安6月初“失踪、潜逃”,其子8月份还办了出国手续,可见监督不力到了何等程度。我们应谨记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诲:“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作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地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
(2)改革和健全监督体制。
党的地方与基层组织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有一个问题:许多地方、部门、单位的正职违法乱纪行为不是同级纪委发现并查办的。如原江西省长倪献策、哈尔滨国贸城原总经理的案件(牵涉到当地的常务副市长朱胜文),都是由中纪委查办或过问干预下才胜利结案的。实际上,作为监督主体的纪委同作为监督对象的党委共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并直接受其领导,这种隶属关系,使纪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作用。必须改革和健全监督体制,在党内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监督体制。可以考虑将纪委与检察机关的反贪局合并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委员会”,实行人、财、物独立,直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垂直领导,在宪法、《党章》范围内赋予其极大的权威和特殊的手段,并给予其成员较高待遇,为其创造严格执法的外在条件。也可以考虑规定副职或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对正职错误的决定既不反对、又不向上级组织汇报,应负相应的责
任并受相应的处分。
(3)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坚持“群众公认”的选任干部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群众公认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是新时期选任干部的新标准和新原则;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和特征。要把它付诸实践,必须做到:
第一,要处理好党管干部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第二,要处理好“群众公认”与个别议论的关系。
第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众公认”的氛围。
领导干部要一心为公,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要像小平同志所提倡的那样:“相互容忍,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缺点和错误”。正职和副职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正职既要有魄力,敢于负责,又要有全局观念和民主作风,要尊重副职和班子其他成员,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副职既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关心全局工作,以大局为重
第二篇:政府法制工作关系思考探讨
国务院《关于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市县政府今后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决定》的各项内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处理好政府法制工作各个方面的关系,也就显得十分重
要。
一、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是本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府工作的一个局部,做好政府法制的各项工作,对于推进本级政府的依法行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开展工作时还必须有全局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的大局,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统筹规划职能,结合本地区政府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任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面对当前因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省政府提出2009年为企业服务年,要求各级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从本职工作出发,推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从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等方面入手,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虚与实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应当把务虚和务实结合起来。就务虚而言,一是应当加强对政府法制工作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扩大政府法制机构和政府法制工作的影响力,树立政府法制机构的良好形象;二是发挥政策研究、情况交流职能作用,通过研讨会、培训班、内部刊物等形式,加强政府法制机构之间的交流,提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就务实而言,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做真抓实干的典范,认真做好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管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评议考核、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应诉、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履行好《决定》明确政府法制机构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职能,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当好参谋、助手和顾问。
三、正与奇关系
所谓正,是指已经形成的政府法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且行之有效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加快,政府法制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资格管理工作,还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都为今后开展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政府法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奇”字上下功夫,开拓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法治政府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其他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处理好正与奇的关系,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出“奇”制胜。
四、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考虑到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的现状,四面出击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必须处理好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先后进行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贯彻《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等重要工作,省政府今年又部署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每项重点工作开展后又都成了法制机构的日常性工作,这就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抓住工作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同时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完成好规范性文件、行政复议、执法证件管理、政府重大法律事务等日常性工作,全面完成政府法制工作的各项任务。
五、动与静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应当坚持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从静的觉度看,政府法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应当坚持其中的好的制度和做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从动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政府法制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政府法制工作的水平。以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为例,市县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但是,随着部门内部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细化,新法的颁
布,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和考核项目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应当结合本级政府和部门执法工作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考核指标,实现对被考核对象的科学合理评价。同时,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的梳理结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应当及时清理和更新,使其与法律法规的变化相一致,保证公开的信息真实准确。
六、内与外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是整个国家机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开展好政府法制工作,法制机构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首先要处理好与本级政府的关系,为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和顾问,为政府的制度建设、重大决策从法律上把好关,规划、推动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其次,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处理好与上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本级政府部门法制机构的关系,接受上级政府法制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做好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部门法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加强与同级其他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地的法制工作。最后,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还应当处理好与同级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单位的关系,处理好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接受监督,争取支持。
就政府法制机构内部而言,各个科室都应当认真完成好规范性文件、执法证件管理、行政复议、执法责任制等各项日常工作,在工作交叉部位或重大事项需要协同工作时,各科室人员都应该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完成好相关工作。只有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扩大政府法制工作的影响力,树立法制机构的良好形象。
七、指导与监督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在依法行政工作上,既有指导关系又有监督关系。就指导而言,一是通过制定制度、工作会议、发文等形式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指导;二是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印发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各种执法文书格式文本和案卷规范,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结合工作实际予以完善,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质量。就监督而言,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抓手,被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通过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案件评查、规范性文件备案检查等集中考核和对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管理、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举报投诉处理等事项的平时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另外,政府法制机构还可以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等途径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
八、点与面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在工作中应当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以点带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一是通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推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促进本地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优秀执法案卷评选和案卷评查工作,通过对个别案件的点评,带动行政执法机关整体办案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都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抽查的案卷评出问题、要求整改,对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对做出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依法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对其他机关和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
九、机构与职能的关系
目前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现状与承担的职能相比,大多数地方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在上一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法制机构都得到了加强,但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情况则不容乐观,部分市政府法制机构和大多数的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仍然处于“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境地,甚至有些县政府的法制机构只有一个人,做好政府法制工作只能是望洋兴叹。随着《决定》的实施,依法行政工作对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强化,承担的责任也相应增加,提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规格,增加人员,已经是摆在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开始的市县机构改革中,市县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加强政府法制机构,使其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十、人员素质与工作开展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职能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首先,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不仅掌握依法行政的有关法律知识,还应对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有深入的了解,对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应当精通,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工作涉及的法律领域不断扩大,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还应当熟悉特许经营、企业并购、外商投资、公司上市、证券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这就要求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政府工作发展的需要。第三,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执法人员培训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便无法给执法人员讲好课,在案卷评查、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等工作中,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法律的准确把握,便发现不了他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完成好相应的工作任务。因此,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学习,加强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好政府法制工作。
上述十个方面并不能囊括市县政府法制工作的全部问题,但是却是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的,政府法制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在履行好二十字职能的同时,应当加强自身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指导政府法制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工会经审干部应正确处理好五个工作关系
工会经审干部应正确处理好五个工作关系
当前,工会经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充分整合与审计相关的资源,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各方正能量,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在国家审计机关或上级工会经审组织对本级工会审计、工会经审组织对本级审查审计及对所属事业单位和下级工会开展的各类审计工作中,工会经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上级工会经审组织和本级工会财务部门的工作关系外,还应正确处理好其他五个工作关系:
一、处理好与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关系,应立足在学习和借鉴上下功夫。
在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工会的审计过程中,尽管审计监督的客体不是经审组织,但两者作为整个国家审计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工作和业务联系,两者的工作区别在于审计对象的拓展边界不同、审计问题的认定程序不同、审计结果的公开公示范围不同。在处理与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关系中,特别是国家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工会的审计过程中,工会经审人员既不能当处处插手的“忙人”,又不能做事不关己的闲人,而应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审计理念、工作态度、审计方法、风险意识和工作作风等,寻求其在工作上的悉心指导,并借此提高工会
经审工作整体水平。
二、处理好与社会审计组织或特邀审计员的工作关系,应立足在支持和放权上下功夫。
社会审计组织或特邀审计员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力量,专业性强、经验丰富是其突出的特点,开展委托审计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对工会经审组织力量严重不足的有益补充。在开展委托审计过程中,工会经审人员既不能一蹴而蹴地过于依赖,又不能谨小慎微地过于束缚,而应在做好统一协调、监督检查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支持他们依法审计和严格履职,并在财务收支、资产处置、经济责任、专项资金等监督领域敢于在职权范围内对其放权,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监督的能力。
三、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关系,应立足在宣传和引导上下功夫。
下级工会和工会所属事业单位是工会经审组织审计监督的最大客体,因此应在充分发挥“预防、揭露、抵御”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强化“审、帮、促”三大理念,利用各种会议、媒体或有效工具,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在例行的审计中,经审人员既不能一味地强调“公事公办”,又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蜻蜒点水”,而是积极向单位负责人宣传监督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审计不是为了查处越来
越多的问题,而是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整改,健全完善制度,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真正消除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的戒备和抵触心理,以实现他们主动接受审计和欢迎审计的目的。
四、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关系,应立足在尊重和鼓励上下功夫。
工会经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中,按触最多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财会人员,他(她)们不仅是大量基础财会工作的承担者,也是工会经审人员沟通交流的第一受访者。工会经审人员既不能以工作职责为由居高临下,一味指责,又不能对他们的工作成绩熟视无睹,漠然视之,而要首先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及时发现、肯定并鼓励他们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做法。对属于业务规范的问题,应及时答疑解惑,并指导合理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缓解或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应理解他们的为难处境或做法,并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取得真凭实据,以换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有利配合,进而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五、处理好内部经审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应立足在协调和配合上下功夫。
工会经审工作表面上看似单一,但每一项审计任务都必须经过计划、审计部署、下达通知、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意见反馈、撰写审计报告、督查整改及审计回访等多个
环节。在当前工会经审组织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经审人员既不能只讲“责任”,又不能苟求“独立”,而要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一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强化经审工作“一盘棋”和“分工不分家”的理念,以完成各自工作目标为已任,以拾遗补缺为默契,不断强化彼此间的协调配合,真正克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陈旧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各项预定的工作目标。(祝金荣)
第四篇: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深化党的执政效率的历史性和必然性的产物。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一、目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的几个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监督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党内监督的未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既漠不关心又缺乏信心而忽视监督或不愿监督。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领导工作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三是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党员干部怕监督会出乱子,会得罪人,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从而不敢监督。
2、监督渠道不畅,“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够通畅,有些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中,流于形式,保持一团和气,党内批评难以开展,失去党内民主生活的应有之义;二是党员监督难到位,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公开化程度低,党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难以监督;三是监督措施不够健全,本位主义、特权思想作崇,对权力的监督约束不力,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3、监督制度不刚,监督尺度难于把握。《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一些监督制度和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处理办法也不明确,使监督机关难于把握尺度。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制度,纸上有,墙上有,嘴上有,但却缺乏实际落实,使制度成了装璜摆设和应付检查的东西。
4、监督权威不高,职能部门监督权力受制约。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各级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日常工作以及个人切身利益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实际上只有同级党委对党内监督机构具有真正的领导权,上级纪委的领导事实上变成了工作指导。这就导致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不足以制约被监督者,监督机构依附于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并受其意志的制约和左右,必然受到很大局限,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一是强化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监督意识。党内监督意识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坚强有力,关系到党内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内监督建立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党的性质教育、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监督权利,勇于善于对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二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任何一级党组织,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也必须接受他人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都必然产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热情欢迎,真诚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正确行使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三是强化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监督被监督者没有从属关系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内称同志”就是对平等监督关系的最好解释。平等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监督意见,切实保护广大党员的监督权利,增强他们参与监督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完善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党内监督的一个根本性环节,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给党内监督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要实现高水准的有效的党内监督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充实和完善。完善党的监督制度应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确定行为规范,以及建立使监督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建立与各地实际相符合的监督配套制度,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制定若干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包括加强对任用干部、重大决策程序的监督办法,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和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方式,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的实施办法,以及对领导干部实行定期的考廉机制,对领导干部职务行为过程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监督,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和实行监督组织和个人分离的制度等,以进一步制约、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
3、畅通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是否畅通,是党内监督机制运作是否灵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党内监督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监督。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党内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党内监督条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一把手”进行有力的监督。必须严格执行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度和党员干部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一把手”要树立只有“一票”的意识,集权而不专权,防止产生“一
第五篇:关于党内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党内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党89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共产党人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政党都毫不例外地高度重视党内文化建设,都会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文化长廊中镌刻下不朽的画卷,都会满腔热忱地用自己先进的党内文化团结教育人们、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在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不渝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发展党内文化。面对新形势,如何丰富党内文化,增强精神力量,提供发展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新时期赋予党内文化新内涵
党内文化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党员或部分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以及全体党员对政党所具有的情感态度,是一个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标识。党内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执政能力的高低。党员理论素养则是加强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决策水平、执政水平的现实需要。同时,党内文化建设为党员理论素养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理论理论建设时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理论正确和牢固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心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没有先进思想理论武装的党,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必须把党内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的位置,紧密联系党内外形势的新情况、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重点要树立三种意识: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长期执政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力量。二要树立大局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决策、进入工作,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要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认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着眼于新的实际新的发展,以足够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进行新探索,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这是新时期对于党内文化建设赋予的全新内涵。
二、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党内文化建设是党内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拓展,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是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新理念,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党的建设的新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党内文化的新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赋予了党内文化新的活力。党内和谐孕育升华着党内先进文化,党内先进文化促进党内和谐,因而,党内文化建设是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党内文化建设是引领和整合社会文化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党内文化;党内文化的内核:马克思主义。党内文化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群众文化是基础,法治文化是保障,廉政文化是要求,和谐文化是目标。党内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形象与载体功能、整合与导向功能、辐射与传递功能、凝聚于激励功能、兼容与调适功能、约束与教化功能。进一步讲,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队人类实践具有积累和导向功能,对民族复兴具有内核和激励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提升和教化功能,对后进文化具有改造和引导功能,对反动腐朽文化有抵制和批判功能,对异质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具有融合和吸收功能,对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具有突破和超越功能,对多元文化具有扬弃和整合功能,对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具有促进和保障功能。
(三)党内文化建设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应对不良外来文化的必然要求
而今是文化变革剧烈的时代,多元文化已客观存在,在文化渗透无孔不入、文化霸权主义咄咄逼人的状态下,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为是否需要建设党内文化而争论不休,无疑是犯了政治文化建设上的幼稚病。加强党内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需要,是向世人展现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的需要,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加强党内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强劲的在中国社会中居主流地位的党内文化,并通过党内文化来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历史延续和保护中华文化安全、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用党内先进文化来范导引领中华民族的文化取向,从而确保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期开展党内文化建设的方式
党内文化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应该“化西”而不是“西化”。即在全球化过程中,党内文化与传统文化、党内文化与党外文化、党内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关系应该是传承中扬弃、冲突中融合、学习中创新。
第一,培养奋发有为的文化意识。当前要认真学习《党章》,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章的要求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要提高从政人员的道德修养。保证他们的政治忠诚和行为规范,构建每一个从政人员的高尚的政治品格。同时加强政治诚信建设,提高民众对政党、政府的政治信任度,构建一个诚信、高效、廉洁的政府。
第三,要培养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要形成以和共事、以和某事、以和成事的浓厚氛围。在党内文化氛围建设中,多修理解的路、多搭沟通的桥、多拆隔阂的墙、多堵争斗的路,倡导宽容融洽、团结互助、与人为善的基本原则。
第四,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作用。针对目前腐败的高发阶段,要从每一个公民抓起,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普及力、覆盖面,充分让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政治参与权与监督权,构建一个渠道畅通、氛围浓厚的民主参与系统。
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各级领导要提高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自觉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思考、研究、建设党内文化,对提高我们把握大局的能力,对增强党员干部自身的政治修养将会大有裨益。我们期待着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投身到党内文化的研究中来,推动党内先进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