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深化党的执政效率的历史性和必然性的产物。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一、目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的几个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监督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党内监督的未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既漠不关心又缺乏信心而忽视监督或不愿监督。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领导工作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三是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党员干部怕监督会出乱子,会得罪人,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从而不敢监督。
2、监督渠道不畅,“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够通畅,有些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中,流于形式,保持一团和气,党内批评难以开展,失去党内民主生活的应有之义;二是党员监督难到位,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公开化程度低,党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难以监督;三是监督措施不够健全,本位主义、特权思想作崇,对权力的监督约束不力,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3、监督制度不刚,监督尺度难于把握。《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一些监督制度和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处理办法也不明确,使监督机关难于把握尺度。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制度,纸上有,墙上有,嘴上有,但却缺乏实际落实,使制度成了装璜摆设和应付检查的东西。
4、监督权威不高,职能部门监督权力受制约。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各级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日常工作以及个人切身利益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实际上只有同级党委对党内监督机构具有真正的领导权,上级纪委的领导事实上变成了工作指导。这就导致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不足以制约被监督者,监督机构依附于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并受其意志的制约和左右,必然受到很大局限,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一是强化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监督意识。党内监督意识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坚强有力,关系到党内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内监督建立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党的性质教育、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监督权利,勇于善于对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二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任何一级党组织,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也必须接受他人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都必然产生腐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热情欢迎,真诚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正确行使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三是强化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监督被监督者没有从属关系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内称同志”就是对平等监督关系的最好解释。平等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监督意见,切实保护广大党员的监督权利,增强他们参与监督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完善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党内监督的一个根本性环节,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给党内监督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要实现高水准的有效的党内监督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充实和完善。完善党的监督制度应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确定行为规范,以及建立使监督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建立与各地实际相符合的监督配套制度,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制定若干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包括加强对任用干部、重大决策程序的监督办法,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和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方式,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的实施办法,以及对领导干部实行定期的考廉机制,对领导干部职务行为过程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监督,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和实行监督组织和个人分离的制度等,以进一步制约、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
3、畅通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是否畅通,是党内监督机制运作是否灵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党内监督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监督。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党内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
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党内监督条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一把手”进行有力的监督。必须严格执行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度和党员干部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一把手”要树立只有“一票”的意识,集权而不专权,防止产生“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没有真理”和 “一把手”对大小事都有绝对否决权的不正常现象。三是拓宽党外民主监督渠道,实行党内外监督有机结合。实行党内外监督的结合是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党内监督机制健全的外在体现。通过建立健全决策、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发扬民主,使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还必须注重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欢迎参政议政,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
4、发挥党内监督机构的作用。《党内监督条例》明文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党内监督的效果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双重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级党委的态度。监督必须以权力、权威作为后盾,否则对权力进行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党内监督要在高质量上运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主导作用。首先,各级党委要提高对党内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正确估计党内监督的现状,立足于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加强党内监督、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与防范腐败、保护干部、维护大局的关系,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在人事任免、调动、待遇等方面对纪检干部形成保护机制,激励他们理直气壮开展工作,增强监督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其次,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大胆行使监督权,主动参与决策和各项重点工作,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第三,要适应党内监督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调整工作布局,加大治本力度,防止重惩处轻监督、只办案不监督。要树立以监督为中心职能的意识,以惩处确立监督的权威、强化监督工作力度,以教育增强监督意识,将保护寓于监督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后监督转为加强事前、事中监督为主的全方位监督,重点放在领导干部及其权力所涉及的重点领域,对“人权、财权、物权”相对集中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加大监督力度,做到其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深化党的执政效率的历史性和必然性的产物。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一、目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的几个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监督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党内监督的未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既漠不关心又缺乏信心而忽视监督或不愿监督。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领导工作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三是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党员干部怕监督会出乱子,会得罪人,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从而不敢监督。
2、监督渠道不畅,“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够通畅,有些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中,流于形式,保持一团和气,党内批评难以开展,失去党内民主生活的应有之义;二是党员监督难到位,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公开化程度低,党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难以监督;三是监督措施不够健全,本位主义、特权思想作崇,对权力的监督约束不力,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3、监督制度不刚,监督尺度难于把握。《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一些监督制度和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处理办法也不明确,使监督机关难于把握尺度。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制度,纸上有,墙上有,嘴上有,但却缺乏实际落实,使制度成了装璜摆设和应付检查的东西。
4、监督权威不高,职能部门监督权力受制约。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各级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日常工作以及个人切身利益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实际上只有同级党委对党内监督机构具有真正的领导权,上级纪委的领导事实上变成了工作指导。这就导致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不足以制约被监督者,监督机构依附于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并受其意志的制约和左右,必然受到很大局限,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一是强化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监督意识。党内监督意识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坚强有力,关系到党内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内监督建立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党的性质教育、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监督权利,勇于善于对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二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任何一级党组织,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也必须接受他人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都必然产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热情欢迎,真诚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正确行使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三是强化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监督被监督者没有从属关系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内称同志”就是对平等监督关系的最好解释。平等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监督意见,切实保护广大党员的监督权利,增强他们参与监督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完善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党内监督的一个根本性环节,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给党内监督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要实现高水准的有效的党内监督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充实和完善。完善党的监督制度应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确定行为规范,以及建立使监督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建立与各地实际相符合的监督配套制度,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制定若干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包括加强对任用干部、重大决策程序的监督办法,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和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方式,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的实施办法,以及对领导干部实行定期的考廉机制,对领导干部职务行为过程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监督,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和实行监督组织和个人分离的制度等,以进一步制约、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
3、畅通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是否畅通,是党内监督机制运作是否灵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党内监督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监督。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党内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党内监督条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一把手”进行有力的监督。必须严格执行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度和党员干部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一把手”要树立只有“一票”的意识,集权而不专权,防止产生“一
第三篇: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思考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最近,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个《条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党关于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武器。《条例》的颁布,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严峻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特别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为此,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必然会触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改革中切身利益受到暂时影响的那些党员和干部来说,是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还是背离共产党员的原则立场去为个人利益而奋斗?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产生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导致权力商品化。在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会不会丧失党性原则,抛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一味地追逐个人利益?会不会去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这些,对于我们的党,对于我们的党员和干部,无疑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同时,对外开放的个断扩大,对于我们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必须肯定,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人的推进作用,但国外资本主义腐朽东西对我们的党员和干部的侵蚀作用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我们的党内、政府机关内部以及企业干部中,出现了大量的腐败现象,有些还相当严重,目前仍在不断发展蔓延。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于党员干部侵蚀的严重性,不能低估。
这种新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监督。我们党是执政党,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果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不少国家的政权和执政党都有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而造成“人亡政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应当看到,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的严重腐败,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党的肌体和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危害。党内特别定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颁布这个《条例》,正是基于对党的现状的全面分析,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内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二、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子主要负责人。”这是因为:
第一,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是党内监督的重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是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指挥系统,而领导干部则是党的领导机关的主持者和决策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贯彻执行,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否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否发挥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影响极大。因此,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二,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关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还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都要把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大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私利。领导干部的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对他们运用权力的行为就越应当严格监督。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软弱无力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是高级领导干部,监督难度越大。许多大案要案一再发生,证明了这一点。有些领导干部职位上升、权力增大以后,不习惯、不愿意受到监督和约束。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廉洁自律,对监督有反感和抵触情绪,腐化变质分于更是害怕和阻挠监督,甚至对监督者实施打击报复。有的地方和单位的领导人搞家长制、一言堂,党内民主生活不能正常开展,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使同级党组织无法进行党内监督。有些党组织往往放松甚至放弃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有的领导干部,正是从自我放纵到为所欲为,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以至沦为犯罪分子的。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监督工作抓得比较好,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比较有力,哪里的个人专断、滥用职权就比较少,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受到抑制,出了问题一般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反之,就比较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
第三,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班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加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监督。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查而不绝,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干部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乏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原来表现比较好的干部在提拔使用后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的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重提拔、轻监督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特别是干部监督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监督。缺少了监督这个重要环节,就会影响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只有真正把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同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三、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内监督的七项重点内容,这七项重点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监督:
政治纪律的监督。政治纪律的监督,是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活动等的监督。其中最主要的,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着近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要保证党的领导的实现,就必须保证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为此,就必须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最核心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命运和前途。我们党历来把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作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基本要求。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肩负着这样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政治上涣散是十分危险的。全党都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
党内规章制度的监督。党内规章制度包括党章、党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党内规章制度是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按照党的规章制度办事,特别重要的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和维护民主集中制,必须做到:一要摆正自己在党内生活中的位置。在党内,每个党员、干部,不论从事何种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摆正自己在党内生活中的位置,谁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或脱离于组织之外,谁都没有超越法规制度的特权。二要发展党内民主,坚决反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家长制、个人专断、压制党员批评、侵犯党员权利的现象。三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建立健全党内议学规则、表决制度、生活会制度,讨论问题特别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程序作出决定。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选贤任能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履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职能,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任职资格和程序,对下级党委(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思想作风的监督。思想作风的监督,是检查监督党员和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的情况。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头脑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漠了,把党的群众路线丢到脑后。他们有的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有的以权谋私,大搞腐败。这些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因此,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监督,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条例》强调:“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既密不可分,又不能互相替代,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党外监督,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各人民团体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党外监督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如: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公示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监督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应当继续坚持。同时,我们也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创造更加有效的、便捷的党外监督新形式,不断提高党外监督的水平。
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群众监督是指人民群众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种社会行为及活动实施的监督。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工人民,人民选择了我们党来为他们执政,当然最有资格监督党是否正确地行使权力来为他们服务。人民群众的这种监督,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实现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他们国家事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人民群众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有最大的广泛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表现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发挥好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真诚和主动地接受监督,并积极拓宽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对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尊重和发挥他们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充分保障政协委员提出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民主党派可以本党派名义发言,提出议案;尊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政协委员的视察、举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对他们的提案和举报,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及时答复;党政有关部门与政协及其有关专门委员会建立联系,发挥他们在决策咨询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充分重视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借助舆论宣传工具所实施的监督。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舆论监督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舆论监督以其公开性、广泛性、及时性的特点,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舆论监督问题上,必须加强管理和给以上确引导。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对于那些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各级党政机关要支持舆论监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予以揭露曝光。同时,要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舆论监督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克服自发性、随意性。新闻舆论部门要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使舆论阵地真正成为监督的有力武器。
五、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好在党内监督方面应负的职责
《条例》明确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六个重要方面职责和要求。从大的方面讲,各级党委应着重履行好以下主要职责:
要着眼于服务中心和大局,搞好党内监督工作。党内监督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中心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根据中心和大局的要求,来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改革制度,健全机制,提高党内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要坚决按照《条例》的要求,做好党内监督工作。《条例》是我们党党内监督的总的规范、总的依据,是全面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规章。各级党委既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又是组织实施者和实践操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党内监督工作原则不动摇,坚持党内监督工作制度不走样,坚持党内监督工作标准不变通,坚持党内监督工作纪律不放松。要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要努力构建科学的党内监督机制,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做好党内监督工作,各级党委在贯彻执行《条例》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积极推进党内监督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这个较深层次上继续探索。要以观念更新为基本前提,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以严格执纪为重要措施,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以加强监督为根本目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全面履行《条例》赋予的职责提供保证。加强自身建设,是各级党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党内监督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党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条件》的颁布也对各级党委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各级党委必须深刻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条例》为指导,切实提高自身建设的水平。
贯彻落实好《条例》,首先要学习理解好《条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条例》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与解决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建全科学的党内监督机制结合起来,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条例》,推动党内监督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
贯彻落实好《条例》,进一步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关键在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和法纪观念,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保证《条例》的贯彻执行。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照章办事,坚持公道正派,严格履行职责,坚决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对违反《条例》的人和事,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四篇:党内监督材料
党内监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奈曼旗纪委监察局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实现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是党的先进性和发挥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方面体现在从严要求自己,规范决策行为,自觉接受监督上,每年都将反腐倡廉理论知识、党纪政纪规章制度等作为旗委中心组、各级党校主体班次上学习的必修内容。
另一方面,体现在重视并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常抓不懈。为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加强党内监督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在近年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教活动中,着力强化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二是加强党内监督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结合奈曼实际制定了《奈曼旗深入落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奈党发
[2009]2号),实施“一状一书”落实责任制,保证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三是加强党内监督与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结合起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和撤换、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重点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尤其要把《廉政准则》强调的“八个禁止、五十二个不准”作为监督检查重点,认真解决社会关切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
二、强化意识,主动作为
当前,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不断深入人心。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同级之间相互监督的意识、群众勇于监督的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过去有的同志讲,“防火防盗防纪委”,现在是各级党政班子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都主动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请纪委帮助把关。同时为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我旗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全面推行了“三公开”,既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党务公开,方便了群众监督。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一方面在各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和大镇城区人员聚集地设置信访举报箱,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活动。三是不断加大办案惩处力度,通过强有力的治标推动标本兼治。
三、健全制度,注重成效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
体系的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一是认真执行并建立健全一系列专项监督制度。如严格执行《关于对小汽车购置更换实施审查备案的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继续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执行《诫勉谈话制度》。根据奈曼旗实际制定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奈曼旗重大事项廉政约谈制度》、《嘎查村级重大事项三位一体民主决策制度》,此三项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和实行了干部考察预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任前廉政谈话、讨论干部事前征求纪委意见、会上实行票决等制度,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坚持了民主生活会特别是指定内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并将此制度延伸到苏木镇、旗直部门领导班子,收到较好效果。四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外监督制度也不断完善。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聘请了10名党风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不断探索和完善群众监督的条件和渠道。在财务监督方面,全面实行政府采购,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班子内部监督与群众监督、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党内监督,是源头治腐的根本性措施,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当前党内监督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并积极探索破解问题的对策,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作用和发展
党内监督,就是指党对自身组织与党员的监督,其实质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在惩防体系中,加强监督制约,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的分配格局呈现多样化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经济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国际西化分化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使我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各种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告诉我们,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任务还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内监督,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目前,党的外部监督如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虽然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总体来看,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法律监督是惩腐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我国有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再加上在执行中往往还夹杂着浓厚的人治色彩,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怕会上通报,只怕公开见报”,但因新闻媒体往往受制于行政权力,当地的新闻媒体很难有效揭露当地有腐败行为的领导。群众监督的作用是明显的,许多违纪违法案件都是通过群众举报揭露的,但由于群众对党政部门的权力运作很少知情,其监督往往难以有效实施。所以,唯有党内监督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其基础、核心作用是其它监督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从党内监督的发展来看,现阶段我国党内监督总体呈现出“制度越来越完善,氛围越来越浓厚,作用越来越明显”的特点。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总是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开展党内监督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确立了通过制度建设而不是依靠政治运动来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走向成熟。一是以党内监督为特征的党纪党规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党纪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员权力保障条例》等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二是党内监督的氛围日益浓厚。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全国上下学习热潮不断,对党内监督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监督,在全党营造出了浓厚的党内监督氛围。三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责任制体系在各个阶层已基本得到建立,作用越来越明显。四是党内廉政教育不断加强。积极开展了“三讲”、“双思”、“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廉政电教制度不断规范,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不浓。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接收监督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监督就是与领导过不去,将群众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尊重,把同事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把机制的监督视为履行领导职权的“羁绊”;有的思想过虑多,监督上级怕穿“小鞋”,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下级怕丢“选票”,致使好人主义、庸俗作风盛行;有的认为监督是纪委的事,不愿监督;也有的监督主体对党内监督的外部环境缺乏信心、缺乏研究,造成忽视监督、不善于监督,甚至是不敢监督。
(二)是监督刚性不强。在监督制度上,往往存在着不具体、不系统、不严格的“三不现象”:即习惯于照抄上级原则性规定,未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