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墨利斯的情人》:影评(共)
《墨利斯的情人》:影评
第一次瞧见这片,竟然是在剑桥的纪念品商店。泱泱腐国对于这档子事儿从来不会藏着掖着,往往是欣欣然地把这些异色的小浪漫作为醒目的标签贴在身上。真是可爱的国家。
无需赘言,这部片子取景地之一便是这所圣校——剑桥。前三分之一的剧情都发生在这里——瞬间让人想到另一部以名校为背景的同志片《故园风雨后》(2008)。同作为英伦出品,两部片子的格调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名著改编,风景秀丽,节奏舒缓,断背之情,绅士的作风、纯正的英伦腔和暗涌的情愫,当然还有典型的英国卡司。两部片子拍摄时间相隔将近二十年。《墨利斯的情人》(1987)讲述二十世纪初的一段剑桥往事,而《故园风雨后》(2008)则是一段二战前的牛津回忆。两个故事的背景设定相差四十年左右,但影片中营造出的压抑和忧伤气氛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有所改变。换言之,这份惺惺相惜的隐秘爱恋,总是爱在心亦口难开。
看惯了休·格兰特一副无能大叔的样子,再回头看他年轻时饰演的克里夫真是瞬间惊为天人。懦弱而深情的克里夫在这个英伦帅哥身上还了魂:黑发蓝眸,雪肌红唇,年轻的休·格兰特领口微敞,躺在剑桥的碧草中间,简直是个天使。还有那拦住爱人唐突表白的不羁学子,真是同志片史上经典的形象。虽然之后的影路磕磕绊绊浮浮沉沉,个人演技的局限和人品的问题也确实有目共睹,但这个经典的形象让我在瞬间原谅了他。
故事其实还算简单又俗气:两个贵族男青年墨利斯(詹姆斯·维尔拜 饰)和克里夫(休·格兰特 饰),在剑桥时心心相印,互诉衷肠,但社会的禁忌让这份爱只能在黑暗中行走。出了校园的墨利斯和克里夫最初还坚守着这段爱情,但越来越多的外界压力让克里夫张口提出结束这段感情,希望两人恢复正常的生活。不久,克里夫结了婚。对爱抱着怀疑的墨利斯结识了克里夫家里的一名佣人艾里克(鲁帕特·格雷夫斯 饰,格雷夫斯从此走上了腐国同志片的康庄大道......)。这名年轻而真诚的阿根廷青年用热情重新点燃了墨利斯尘封的心,最终,他决定对爱义无返顾。而维持着表面幸福婚姻的克里夫却被永远禁锢在这华丽的枷锁中,永无自由。www.xiexiebang.com
有趣的一点,本片英文片名为《Maurice》(墨利斯),而中译名很多地方是《墨利斯的情人》。其实想来,两个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着重在男主角,而后者则在于男
主角先后的两个情人克里夫和艾里克。其实我本人还是觉得维持原名会比较好,毕竟故事展示了一个男人从学会爱到怀疑爱再到坚定初心的心路历程。
影片改编简直对原著亦步亦趋,非常细腻,甚至都非常有英国小说三段式的风骨。克里夫和墨利斯的感情开始于一次拥吻:墨利斯深夜翻窗而来,抱起床上的克里夫,一吻定情;墨利斯和艾里克的恋情也开始于一次拥吻——只是这次是艾里克深夜翻窗而来,带着满腔难以抑制的激情,深深一吻如燎原之火。仿佛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与他的恋情只能在夜幕之中,悄悄地进行。翻窗成为了一种伟大的反叛之举。
而那个年代的断袖之恋总是令人扼腕唏嘘。克里夫第一次把爱说出口,墨利斯却佯装惊诧躲避。而当墨利斯认定了一生唯一真爱是眼前之人时,克里夫却退缩了。两个人的爱总是躲躲闪闪偷偷摸摸。我多喜欢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小说,比如《简·爱》,两个人即使爱意浓浓,芳心互属,仍旧不能过于奔放和公开地表达。在一种含蓄并克制的情感中,我们更能体会那种铭心刻骨的深切情意,特别美好。更何况《墨利斯的情人》表现的是一段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禁忌之恋,这种压抑的氛围必然从头贯穿至尾,是整个故事悲剧格调的重要原因。
我想我喜欢同志电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迷恋那种先天的悲剧色彩吧,有情人很难终成眷属,更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第二篇:影评《墨攻》
《墨攻》影评
上周住校,我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来观看了《墨攻》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看国产电影,因为我觉得国产电影没有国外大片那般精彩,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国外大片更能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观看了《墨攻》之后,我的心情复杂,让我为此而震撼。
这是一部值得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的经典电影。《墨攻》讲述的是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拥有十万军队的的赵国,对仅有四千民众的梁国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危难之际,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然而,革离却出奇制胜,以一己之力率四千妇孺平民与赵国十万精兵对峙周旋,最后令其折损五千。在此过程中革离也受到梁王的猜忌,后被逐出,最后在梁城危难之际不顾别人猜忌又一次拯救梁城。
电影中作为墨家思想实践者的革离的到来和存在有着非凡的意义,他的“非攻”“兼爱”思想让年青的梁适太子明白仁爱的意义;他让铁血嗜斗的巷中淹懂得了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是由杀戮和侵略他国所取得的胜利;他让被围的赵兵得以安全的回家;他让战火中的孩子懂得了战争残酷,从而跟随他一同继续制止战争。革离自始至终都是被无尽的苦恼纠缠着的,他一方面在迫不得已的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积极运用墨家理论思想“以战止战”,同时他又深深陷入对战争本质、战争合理性的更为深刻的质疑中。革离在这种理想与严酷现实的巨大反差和不谐和中痛苦地思索着、追问着什么是“非攻”什么是“兼爱”。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帮助弱者,结果却导致了更多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死亡。他把思想的实践寄托在统治阶级的身上,在那种弱肉强食的阶级社会中,“非攻”“兼爱”成了一种苍白的美好理念。
战争之中,没有一人不是无奈,没有一人不是无辜。我觉得人心才是真正残酷的,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纠纷的根源。就拿现在备受关注的“克里米亚事件”来说,从公投的赞成加入俄罗斯的票数来看,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是众多民众的意愿,大多数克里米亚公民选择俄罗斯而放弃乌克兰,正所谓“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人心对于一个国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尽管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称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但是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可以说,此次克里米亚事件,是东西方个力量角逐的结果,最后以俄罗斯这一东方力量的胜利而告终。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就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我想,电影里国家被灭是必然。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有资本战争中胜利,统治国家长久。
第三篇:《墨攻》-影评分析
《墨攻》∶虽九死心未悔,历百世爱不衰
如果错过《墨攻》,将是2006的最大遗憾。
一.博奕:故事与史诗
张之亮是一个细腻的人,当《墨攻》的字幕出现,多年来,我第一次看见紧随而来的导演名字感觉到那是一种“骄傲与坦诚”,而非“权势与炫耀”。当张艺谋还在颜色的海洋里苦苦堆积;当陈凯歌还在神话般的虚无里包容天下;当冯小刚还在情节与权谋,人心与阴险里左右周旋,张之亮已经成功的做到了一点∶在众多明星与大笔金钱的堆砌下,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并将这个故事将得不失精彩。兼为宏大。
故事的题材选择了战国时期墨家革离为守梁城而演绎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与众多的国产大片一样,《墨攻》中有着很司空见惯的宫廷斗争,而战争场面,也尽显出张之亮所独有的场景调度能力。
故事开头,简单的双线叙事∶梁王派降,其兵离城,革离独来,一箭退敌。镜头在二者之间切换。革离亦在出手见章显其智计与胆识。这种在开场以独自神计一举制敌的方式,与在《特洛伊》开头,阿卡流斯对巨人的穿身一剑,有着异曲同功之妙。场景不多,却将几个人物的个性清晰的刻画了出来∶梁王的阴险与失节,王子多疑与擅信,牛将军不智与反抗,于是,除了尚未现身的赵巷将军与未多着墨的梁女将逸悦。各色人等尽皆粉墨登场,比之开头即为大战或剥茧抽丝的递进。这个开头都对影片相对为“守与攻”梁城这一较为单一的叙事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金庸曾说过,既然某些人物有了性格基础,如果象张无忌般难以左右,则会被环境所推动。而如果角色有了智慧,就会像革离一样改变周遭,城在是一种气势,但是守城不能只靠气势,智慧先行的革离在得到梁王的兵权之后,在数次守城中改变了一切。这个时候,革离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革离的行为与民心的所向,恰恰是一个神的行为。
这样的革离与梁城的一切,是一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下,平实与生活之上的故事,通过董纬大巧若拙的动作设计,人物并没有超越一切。而显得成就了非凡的亲切,这样的故事中想传扬思想,也就更加能够获得观者的认同。
二.辅线:人心与爱情
《墨攻》的辅线有两条:民众的反映与逸悦的深情。在这两条线上,都有值得书写的笔墨所在。
首先说民众:在影片的开端,第一次大战在南门修建瓮城时,几个饱受战火战火摧残流离失所的流民在对革离和守城的态度怀疑,并因此议论不休,之后的出逃,引出了赵军的十万精锐,这个出逃的片段另一个作用,即是在他们的妻儿
被赵军扣押之时,他们面对着刺杀革离的胁迫,所表现的出来的人性的一切:即战争的真正伤害
对革离,民众是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受之感染众志成城,到权术干扰产生动摇,再到面对生死的反戈一击,都是一个凡人的正常体现,而作为命令的授权者即真正的权谋者,隐藏在背后的“梁王”,则是一切的左右者,民心谓之所向,也就不能发现直至“防民之口”的五年后的灭顶之灾。
这条线索作用一是反映了简单的道理:权术左右民众,二也昭示了一点:即战争对普通人的迫害,当看见左右摇摆对革离的杀与不杀,在面对妻儿的惨死城下之时,直至为了生路的东郭之行,都昭示了在战争下扭曲的人性和行为。几个普通的乡民,作为赵军的细作出现,通篇下来,比之靠某一时刻百姓的振臂高呼或者是街头小儿的童谣之声更来得贴切传神,他能使你我自然的相信也感受战争的残酷。并深味这一悲凉。
再说说逸悦的爱情,范冰冰终于奉献了一个能够精心演绎的角色,当然,剧本本身的角色设置功不可没。礼物在影片中,是一个隐寓,那双鞋子和阿甘的羽毛,太极旗的钢笔,一样,承载着革离作为墨者,在思想上的转变过程,也为二者牵起了一条有机的线索。找到生的希望,明了所爱真谛,都是由此引起,礼物的施与舍,爱情的退与进,都在期间通过二者的几次对话和情感上的交流,变得令人信服。
可以说,面对逸悦,革离一直以来的思想第一次有了动摇,兼爱天下,却不知吾爱之何在,是一种悲哀,也是革离作为墨者的个人悲哀,而逸悦解开了心结,也了然了此生。
在情节上,逸悦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梁城中,牛将军是王之亲信,革离乃外来势力,子团是有声无势,唯有逸悦自己,与官民之间都是最近的。在与梁王的对峙中,逸悦的话语,恰恰是梁城人中除了民众的普遍因为惧怕的“恶”,所对立的真正的“善”,可以想见,如若没有这种精神,五年后的民众**,也只是一纸空谈。
三.思想:说教与亲历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影片开始热衷于说教。
于是,在影片中,我们信仰的英雄常常回避着暴力与权势,或是是舍身取仪的壮烈无比。可是,到了思想性在几部国产大片中最为强烈的《墨攻》,这种说教开始潜移默化的出现。而非大面积的令人难以接受。
对墨家思想的兼容并包,止战博爱,影片中的革离在第一次发动囚犯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台词和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发问,直达人心:“在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
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因为很简单的一点,之前通过对攻城场景的惨烈描述和普通小民的恐慌失常,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此时此刻的发问达到了一个效果:使观影者因为感同身受去接受这种思想。
这样的亲历,远比说教来得紧。
在影片中段,面对赵国的细作,和挖通道的奴隶,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那个在钟声后懵懂的少女被众人乱拳相加的场景,和奴隶抢夺小孩的招致横祸,两次救赎中:第一次无能为力失败的革离,第二次设身处地的成功的革离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和《世界大战》中疯狂抢车的暴民一样,让人有很大的触动。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着绝望。
影片的最后结尾,革离救了孩子们离开,周游列国,传扬墨家思想。可谓是一种传承的体现。影片借梁城一战,真正的向世间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在这样的惨绝人寰与尔虞我诈中,在这样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中,你是否会对战争和周遭的暴虐世间,真的无动于衷? 在观者看来。这样的结尾有一种希望的注入,而对影片的精神内核,则是抛弃了说教自我的完全主动的接受。
四.反思:传达与希望
《墨攻》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却是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作品。
纵观《墨攻》,人物众多,叙事清晰,战争场面宏大,至少,令人感觉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战争影片,足够值回票价和世间。可见通过对比之前四部《英雄》《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的四大皆空,《墨攻》令我们看到了希望。
一直以来的大片叙事基础和风格,都在不停的左右着作为主流的美国影视界的影像,这样的《墨攻》,宣扬的不是人心比之毒药的险恶,不是飞檐走壁的神人,也不是出人意表的畸恋。而是中华民族的正气,如在城楼中熊熊烈火因败受死的巷将军,使我想到了巨轮上不愿离开驾驶室的船长。他们的身上,或者说角色的身上都在传达着统一的信念,表达了人类对于美好正气的赞颂与追求,所以可以被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人民接受。文明就是传达。而对民族文化的传达,电影作为主流艺术应该承担的是一种艰巨的责任,有必要使自己和异乡都为之骄傲。而且《墨攻》还弥补了国语电影一直以来没有表现大型战争场面的遗憾,当年《神话》秦兵的杂乱布阵还历历在目,但是,今次绵延数里的赵国十万雄师,攻城的箭阵与铁骑,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显示了张之亮不凡的场景调度能力,在城楼惨烈厮杀的画面突然转为漫画,即是对原著的一种致敬,也是张之亮的神来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国产大片常常出现的笑场或者出其不意的台词等等瑕疵,在影片中并不多见,几可绝迹。
这样的《墨攻》,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到几个出逃的民众,在赵军围城,不得擅离的情况下,怎会轻易逃出梁城。而又在城边歇息?还有结尾的突入其来的毒水,呼应前文,应是毒水,并且还有水池震动士兵面部血肉模糊的特写,那在结尾寻找逸悦的革离二人又怎能在水中相安无事?并且在梁王劝说牛将军缉拿革离时,革离有一句对话,只见字幕,未闻其声。
未来的希望与承载的命运,在《墨攻》拉开了票房之战的时刻,变得意味深重,而随着影片传扬的思想,为和平和天下九死一生的革离,都在满天嘶喊中化为永世的传颂。
究竟《墨攻》与此,世间会否安宁?你我,想来都深明其理,并深醉其中。《墨攻》∶虽九死心未悔,历百世爱不衰
作者:慕容天涯(转载)
总文体类型:赏析型
第四篇:《罗丹的情人》:影评
《罗丹的情人》:影评
这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若不是阿佳妮精湛的演技和惊艳的容貌,我估计是没有什么耐心了。阿佳妮继《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之后,又演绎了一个为爱执着到癫狂然后就此沉沦的故事,最后的命运与归宿与阿黛尔不尽相同,让人惋惜和感叹。
阿佳妮所饰演的卡蜜儿,应当是使所有女人都羡慕的,有一个优秀的出身,良好的教育,还能做得一手形神兼备的雕塑;有一个偏爱她的父亲,一个疼爱她的弟弟,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的姐姐。她是这样出色,让人惊艳,这一切在遇到罗丹这位雕塑大师之前都是近乎完美的,然而相遇之后,她的人生从此改写。出于崇拜,然后深深地爱慕,她的才华也被罗丹赏识,他们是心心相惜的,理所当然地在一起了。罗丹在卡蜜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模样,也在她的身上再一次找回了灵感,而卡蜜儿则是百分百真心地爱着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为他日夜雕塑,献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身体、才华、时间、精力,几乎是将整个自己都献给了罗丹。这种美好而宁静的生活持续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因为一次怀孕,卡蜜儿逼婚不成,最后和罗丹分道扬镳,开始了自己的作品,此后的数十年,她也仅仅是沉浸在失去爱情的痛苦中,所有的雕塑都是带着痛苦和悲伤。在这之间,卡蜜儿企图和罗丹和好,两人在作品上的意见不同,再次决裂,而这一次则是更为彻底,卡蜜儿的痴情换来的仅仅是罗丹的一句辱骂,她受不起这样的侮辱,再也无法承受罗丹的误解,最终她完全沉沦,精神恍惚,还被遣送到了疯人院,终日疯疯癫癫,年华老去,才华消逝,一段不被理解的爱情,在她心里则是成为了一座牢笼,严严实实地将她锁住、困住。www.xiexiebang.com
作为罗丹的学生兼情人,卡蜜儿是如此优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本应该可以要求更多的,也许是一车的财富,也许是一辈子的忠诚,然而她所要求的仅仅是罗丹的一份承诺和保障她肚子里孩子的一份誓言,这样简单的要求,她也得不到回应,面对罗丹无法给与自己一份安定的生活,卡蜜儿愤然离去,她是无比伤心和难过的,她是这样全然地爱着罗丹,甘愿为他奉献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也甘愿付出一切,这些都得不到罗丹完全的爱,她的黯然神伤和默默落泪以及打胎,这些都是罗丹所不了解的。
在罗丹的眼里,卡蜜儿是他心爱的女人,但一定不是可以共处一生的女子,她也仅仅是他灵感的源泉,而这个来源,他也许可以轻易地在另一个女人身上找到。罗丹所追求的只是艺术品,对他而言,雕塑便是一切,而失去了卡蜜儿的爱,还是可以拥有无数少女的仰慕和爱意。也许他的心里,从此空荡荡的,好像缺了一块,但是这些比起卡蜜儿的伤心欲绝和万分痛苦,则是皮毛罢了。我很理解卡蜜儿的伤心和愤怒,也能懂她的黯然神伤,当一个女子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都献给了一个男人,最后竟然是被这个男的变相地抛弃,连一份承诺都给不了的男人,如何能够全心全意爱她呢?卡蜜儿就算是懂得了这个道理,仍然是痴心不悔,为他雕刻出杰出的作品,做他的模特,成为他的情人,就是这样的彻底的付出,后来连一条退路都没有,正是卡蜜儿无所顾忌、全心全意的爱将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沦陷在这段感情中,最终被伤害。
虽然我很佩服罗丹的创作精神,也为他的作品倾倒,但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是不负责任的,他企图在年轻貌美又才华横溢的卡蜜儿身上找回灵感和创作的感觉,也渴望自己能够和卡蜜儿热情洋溢一回,甚至是能够重新体会青春的美好,他是自私的。作为一个天才的雕塑家,因为过于倾注作品和艺术,甚至不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灵感,当他发现这个年轻又有天分的女子身上有很多感染他的东西,他一往无前将魔爪伸向了她,让她乖乖地为他创作,并且还不知廉耻地占有她。他所谓的爱,也许只是利益熏心的结果,也仅仅是因为卡蜜儿身上的一种灵气吸引着她,而非真心地爱这个美丽的女子。因为老男人总是会喜欢一些嫩嫩的女子,而卡蜜儿的自动上门,罗丹岂有不收之理?
这段忘年之恋,卡蜜儿的神魂颠倒和最终的沉沦,罗丹的信誓旦旦却最终背叛,卡蜜儿应当看轻这段爱情的,只是她的执迷不悟,最终也将自己送进了情感的囚笼,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才华,失去了最美好的一切。
爱,有时候就是不理智的,就是一往无前,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因为理智的就不是爱了。卡蜜儿需要的仅仅是一份完全的爱,而非罗丹的随意亲近和戏弄,她需要安全感和安定的生活。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然而需要选对人。y蓝色的梦境 发布于: 2012-09-15 21:06
第五篇:赫耳墨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仔细品味,理解寓意。
3.学习不同的描写手法,体会其中的妙处。
4.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构思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重点:仔细品味,理解寓意。教学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构思
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改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三.问题交流
四.布置作业 导语
同学们,相信你们对《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这样的故事一定非常熟悉,那么你知道他们属于什么体裁吗?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形式中的一篇:对!《赫尔莫
斯和雕像者》。
(教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文章,叙述故事。(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总体叙述练习及分角色复述训练。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
确,做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查找资料,厚读文章,丰富知识。
(一)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
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知道古希腊神话中宙斯、赫拉以及赫尔墨斯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大概情
况。
(三)知道《伊索寓言》的大概情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
(四)揣摩文中赫尔莫斯的心理,体会寓意。
试根据赫尔墨斯的性格特点,在下面两个空格上填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四.品读文章,完成目标。
(一)品味赫耳墨斯三次问话,引入描写方法的问题予以解决。
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分析三问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着问,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语气急切。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
不起了。从这个故事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