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

第一篇: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

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

看了那么几场比赛,私下里觉得今年的大赛最突出的亮点是:群文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舞题材丰富、群舞技艺高超。

比如说中央民大选送的独舞的《金色的贝罗》无论从主题选择到表达方式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审美理念。通过动作链接处理强化了“神”的圆润的韵律美,保留了民间舞的动作性质形态,在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道理时,既教育了目前的一代人,又迎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使形式与主题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融合。群舞《花儿与少年》(编导金晖、高军)主要运用了民间舞蹈地秧歌动作为素材,围绕塑造痴者形象进行发展变化。河北地秧歌特点之一就是以“丑”角为核心,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闹秧歌,不上丑,就同吃饭没肉一样不上口”。“丑”的动作特点是“应变快,招数多,浑身是戏最灵活,翻、转、钻、闪满场飞,逗得小姐无处躲”。从抓住河北地秧歌的灵活多变、气息松弛等动作性质特点看,运用于“书痴”狂草时,动态、韵律、性格等方面的搭配是合乎情理的。以上这两个独舞作品通过对古典舞、民间舞素材的发展运用,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达到了独舞语言所需要的个性化目的。但由于编导各自的创作初衷不同,所以《金色的贝罗》基本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风格,而《花儿与少年》在强化人物形象的同时弱化了民间舞蹈风格,两者在这里所表现的只是创作手法不同而已,却可成为今后在独舞创作中可借鉴的经验。

当前,在舞蹈创作空前繁荣兴旺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创作上的问题,即不同的舞种动作常因使用相同的编排手段,而出现成批量生产同类产品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舞蹈种类性质模糊,这是形成动作语言雷同现象的关键所在。既要保留丰富的中国传统舞蹈本质规律,又不被现有动作语言模式所束缚,运用现代编舞技法,创作出既符合主题思想又照顾观众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性舞蹈语言的作品,是每一位编导的追求和理想。

张继钢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局限中出现的。人人都在一定的框框中,问题是看谁有所发现。” 也许发现点什么比创作更朴素,更现实。但在受局限又司空见惯中去发现独特并非易事。独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编导田露)能在局限中发现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大好空间。编导将民族音乐、服饰、情感及带有典型特征的动作与人物形象做了一个很好的整合,从朴素的动作出发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将“旋转”这个在新疆民间舞蹈中常见的动作语汇,贯穿在紧紧围绕花的言说、花的开放、花的情愫展开,即“转”开之中。既展现了民族典型的动作语汇,保留了该民族舞蹈的审美特点,又介入了合情合理的情感交待,在限制中游刃有余地展示出编导的理想。编导动作思维的缜密和延续体现在将独舞的主题、人物、动作紧紧缠绕在一起,通过一个简单的旋转动作完成了表述功能,而未添加远离形象的技术、技巧及超出动作风格范围之外的动作罗列,凸现出“发现”属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据有个性的语言方式。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上注入了新的手段,这就是一种发现,一种超出了常规思维的创造发现,它既朴实又华丽,是一种高级的创作境界。

将古典舞、民间舞蹈动作中的典型动作形态提取、运用在作品当中,是一条发展中国舞蹈的可行之路。但在操作过程中切记必须关注民族习俗及动作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可把民间舞蹈动作当成没有生命的机器零件随意安装、拆组而丧失其民族性格。当我们面对现代舞的强烈撞击,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只有自身强硬起来,把个性鲜明起来,才不会被击垮和吞没。个性化的独特语言叙述应是独舞的本质。只有把所表达情感态度的“味儿”和“劲儿拿捏得准确、独到,方能显现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达到作品具有个性的目的。

舞蹈组:陈 晴

2013年11月21日

第二篇:第九届艺术节舞蹈大赛方案

第九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化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凸显大学生张扬的个性,培养校园舞蹈的新势力。根据第九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总体安排,特举办本次舞蹈大赛,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青春梦飞扬

二、主办单位:共青团XXXXXXX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XX学院学生会团总支

四、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五、比赛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六、比赛形式:街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均可

七、比赛时间及要求:

各教学学院组织2-3个舞蹈节目参加选拔赛,每个节目演员不少于8人,不超过20人,时间不少于4分钟,不超过5分钟。11月20日前将参赛作品报至XX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

1、选拔赛时间:20XX年 11月23日

选拔赛以抽签的顺序进行比赛,现场公布晋级名单。此项比赛,晋级12支舞蹈队。

2、决赛时间:20XX年11 月 28 日

12支舞蹈队以抽签形式依次进行比赛,现场公布分数,按分数的高低,排名在前的6支舞蹈队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二轮以现场艺术题作答和团体即兴表演两部分组成,评委打分的形式。决出一、二、三等奖(需准备排练历程纪录片和解说词,现场以幻灯片模式播放,时间不超过1分钟),淘汰的6支舞蹈队荣获优秀奖(需准备比赛感言)。

八、评分标准:

(第一轮)比赛为10分制,评委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1、舞蹈内容健康向上,能够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采。(2分)

2、整体编排连贯、完整。(2分)

3、表演过程中动作流畅协调,表现力和技巧性强。(2分)

4、对音乐理解准确,舞蹈动作与旋律吻合,富有节奏感。(2分)

5、服装造型出良好的舞台效果。(2分)

(第二轮)比赛为1分制,评委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进入前6名参赛队的队长,首先抽取6个问题答题现场作答,分数为0.4分;然后从6段音乐中分别抽取一段音乐,并根据音乐情绪即兴舞蹈表演,表演人数不少于4人,具体要求:

1、舞蹈动作符合舞蹈表演形式,展现

与音乐旋律吻合,富有节奏感(0.3分);

2、有创意,表现力强(0.3分)。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六名,最佳创编奖一名。

XX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二0XX年十月十日

第三篇: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大赛观后感

5月25日晚,我与同学一同前往本部观看了各大高校首场舞蹈

大赛。本未对舞蹈本身有多大兴趣,可直至真正看到比赛,当舞台灯

光及时亮起,参赛者换好服装化好妆惊艳亮相时,我不得不承认,是

舞蹈自身的独特魅力将我深深吸引了!

由于赶赴本部的时间原因,我们看到的只是周三晚后半场的比赛

了。参赛节目有:《崛起之路》、《绽放》、《情韵》、《女儿花》、《红扇》、《扇》、《迷彩英雄》、《翻身农奴把歌唱》和《鼓舞东方》。下面我主

要针对这几个节目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想。

比赛过程中,舞台中央是“你方‘舞’罢我登场”:参赛者仿佛道道亮

丽的风景线,层出不穷着;鼓、扇、花篮……一件件道具“争奇斗艳”。

每位参赛者此刻都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舞者,忘却比赛的初衷,一

旦登上舞台,闪光灯打起,便尽情忘我地专注于钟情的舞蹈,只想把

每一个动作表现的恰到好处,每一个表情绽放的浑然天成,每一个舞

姿出落的亭亭玉立……

《崛起之路》是带有革命爱国主义性质的作品。开场时,大片的舞者身着简单飘动的白衣,与这个斑斓艳丽的舞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安静地面向世人阐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崛起》给人的总体感觉就

是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又不乏大气,它的本意就是想以灵动的舞姿唤

起人们的爱国意识。而主角——红衣男子的出现,仿佛将整出舞蹈推

向了高潮,白中一点红,显得尤其突出,也谙合了舞蹈的主题:中国的崛起,正如彤彤红日蒸蒸日上!舞者身形飘逸,举手投足间皆充满力量,最终以展开一面五星红旗结束,实属豹尾,预示着崛起之路虽坎坷,却终于迎来希望的明天。

同类型的作品《鼓舞东方》,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声势浩大的鼓声和强大的人数气势展现主题:鼓舞东方、唤醒中国!同样发人深思。而《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出了获得自由的农民的欢快心声,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翻身”前后的变化:舞者的长袖起舞。记得老师说过,舞台上看似凌乱飘摆的长袖,其实是需要演员舞出很大力量的。所以看着此多舞者“轻松”摆动着白色飘逸的长袖,心里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再看《绽放》,可以见名思义,令人联想到花儿的绽放。事实的确如此,一群身穿朴素淡绿色翩翩衣袂的妙龄女子,头上配以红而不显招摇的花儿,只差提着精致的花篮,像每一个江南女子一般,将精致乃至细腻演绎地淋漓尽致。而在我看来,舞台上一大片的绿色仿佛水中含苞待放的绿荷:一开始静悄悄地入场,舞者们安静柔美地舞动着灵动的玉臂,轻展腰肢。让人想起静谧的夏夜,荷塘里星星点点的荷叶蓄势摇摆着,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华丽绽放。

就当人们将要因这反复不变的舞蹈方式视觉疲惫时,舞曲高潮及时来临!是夜幕中兀然划过的一颗流星,扰破了这一池的宁静。于是花与叶都醒了,明白自身的使命,竞相绽放起来:领舞者在舞台中央连续好几个转圈后平静安稳地落地,而后一个高跳,更加急速飘逸地舞了起来,扭腰、旋转、踢腿……将一朵最先开始的花儿的动态绽放

之姿详细灵动地展现出来,赢得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阵阵掌声。接着,领舞者屈手同邀好姐妹——舞台周围的舞者,而后便是整体的起舞,整个池塘荷叶绽放的声音响亮地划破平寂,不再掩饰,不再低调,因为这是生命怒放的声音:姑娘们三五成群肩对肩,俏皮灵活的伸手投足,互相绽放着青春最美的笑颜,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更显唯美,令人心驰神往。

旋转、奔跑、后退……绽放的过程妙不可言,沉浸在生气盎然的舞蹈之中,直至某个角落的灯光悄然泯灭,高举双手的女子轻柔地缓缓落下双臂,颔首低眉,随着灯光一齐落下帷幕,才明白,绽放过后,一切又趋于宁静……前后呼应,我想这便是《绽放》的精髓所在,收放自如之中翩翩不留痕迹。

而后的作品中,《情韵》与《女儿花》与此类似,都是女子群舞,让我想到:女子天生是最有魅力的舞蹈家,不需要过多装饰与雕琢,只是一个眼波流转,纤腰轻摆,便足以表现出柔美之姿,也不需言传,真正会赏舞者自然意会其中真意。

接下来,我想对比的便是《红扇》与《扇》。看着类似的名称,可舞者却是男女两个群体!《红扇》中,也确实是由姑娘们手持红扇,身着黄色靓丽衣衫翩翩入场。简单高束的马尾和舞者本身俏皮的面部表情,将姑娘们的精神灵气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与先前女儿们迥然不同的活泼轻松。而《扇》中是更加干净简单的几名男子,不加过分修饰,以平淡之姿安然入场。

当然,要说的重点自然是“扇”了!两队舞者都在刻意表现“扇”的主题:姑娘们红色的团扇,快速利索地一翕一合,加上自身的灵动之姿,欲将人与扇融为一体;男子则少了几分柔美,平添几分刚阳,普通的扇子,同样不甘示弱地强烈张合着。这两队有一共同特点:努力在音乐间隙时用力地展开或合上扇子,因为那样的一声就更显掷地有声,于整齐之中彰显征服气势!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姑娘们具有天生柔美的资质,舞扇之时颇有几分古典美女的味道,然而她们似乎刻意以一些华丽的动作来表现扇,这样就显得有些累赘了;这一点我更欣赏后者,简单大气,配合默契,但最重要的是其有亮点,他们排成一列,将双手持有的短扇合上连接,从上往下看便是一个圆了!独特的形状又赢得了一大片掌声。总体来说,表演扇子的两组队员,都能将主题展现出来,且方式各异,各待斟酌。

其后是《迷彩英雄》,来自警官学院的男生们,在观众即将于“乱花丛中”视觉疲惫时,及时一展雄健之姿,令人眼前一亮!他们较之前面的队伍,没有过多华丽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对打、跳跃、过肩摔等有力的特色动作,留给观众整齐嘹亮的气势印象。真正符合了男儿“英雄本色”这一主题,何尝不是一大亮点!警官学校的同学都能如此善舞,可想舞蹈是有多深入人心啊!

以上只是我观看到的少部分作品,针对它们我表达了一些肤浅的想法。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学习,我自认确实学到了一些鉴赏知识,提升了自身的鉴赏眼光。现在的我,一遇舞蹈,会本能地静下心,凝神观看,仿佛品着一杯意蕴深远的香茗,在安静的鉴赏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升华……2011-5-26

第四篇:舞蹈大赛观后感

舞蹈大赛观后感

5月25日晚,我与同学一同前往本部观看了各大高校首场舞蹈大赛。本未对舞蹈本身有多大兴趣,可直至真正看到比赛,当舞台灯光及时亮起,参赛者换好服装化好妆惊艳亮相时,我不得不承认,是舞蹈自身的独特魅力将我深深吸引了!

由于赶赴本部的时间原因,我们看到的只是周三晚后半场的比赛了。参赛节目有:《崛起之路》、《绽放》、《情韵》、《女儿花》、《红扇》、《扇》、《迷彩英雄》、《翻身农奴把歌唱》和《鼓舞东方》。下面我主要针对这几个节目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想。

比赛过程中,舞台中央是“你方‘舞’罢我登场”:参赛者仿佛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层出不穷着;鼓、扇、花篮……一件件道具“争奇斗艳”。每位参赛者此刻都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舞者,忘却比赛的初衷,一旦登上舞台,闪光灯打起,便尽情忘我地专注于钟情的舞蹈,只想把每一个动作表现的恰到好处,每一个表情绽放的浑然天成,每一个舞姿出落的亭亭玉立……

《崛起之路》是带有革命爱国主义性质的作品。开场时,大片的舞者身着简单飘动的白衣,与这个斑斓艳丽的舞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安静地面向世人阐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崛起》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又不乏大气,它的本意就是想以灵动的舞姿唤起人们的爱国意识。而主角——红衣男子的出现,仿佛将整出舞蹈推向了高潮,白中一点红,显得尤其突出,也谙合了舞蹈的主题:中国的崛起,正如彤彤红日蒸蒸日上!舞者身形飘逸,举手投足间皆充满力量,最终以展开一面五星红旗结束,实属豹尾,预示着崛起之路虽坎坷,却终于迎来希望的明天。

同类型的作品《鼓舞东方》,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声势浩大的鼓声和强大的人数气势展现主题:鼓舞东方、唤醒中国!同样发人深思。而《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出了获得自由的农民的欢快心声,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翻身”前后的变化:舞者的长袖起舞。记得老师说过,舞台上看似凌乱飘摆的长袖,其实是需要演员舞出很大力量的。所以看着此多舞者“轻松”摆动着白色飘逸的长袖,心里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再看《绽放》,可以见名思义,令人联想到花儿的绽放。事实的确如此,一群身穿朴素淡绿色翩翩衣袂的妙龄女子,头上配以红而不显招摇的花儿,只差提着精致的花篮,像每一个江南女子一般,将精致乃至细腻演绎地淋漓尽致。而在我看来,舞台上一大片的绿色仿佛水中含苞待放的绿荷:一开始静悄悄地入场,舞者们安静柔美地舞动着灵动的玉臂,轻展腰肢。让人想起静谧的夏夜,荷塘里星星点点的荷叶蓄势摇摆着,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华丽绽放。

就当人们将要因这反复不变的舞蹈方式视觉疲惫时,舞曲高潮及时来临!是夜幕中兀然划过的一颗流星,扰破了这一池的宁静。于是花与叶都醒了,明白自身的使命,竞相绽放起来:领舞者在舞台中央连续好几个转圈后平静安稳地落地,而后一个高跳,更加急速飘逸地舞了起来,扭腰、旋转、踢腿……将一朵最先开始的花儿的动态绽放

之姿详细灵动地展现出来,赢得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阵阵掌声。接着,领舞者屈手同邀好姐妹——舞台周围的舞者,而后便是整体的起舞,整个池塘荷叶绽放的声音响亮地划破平寂,不再掩饰,不再低调,因为这是生命怒放的声音:姑娘们三五成群肩对肩,俏皮灵活的伸手投足,互相绽放着青春最美的笑颜,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更显唯美,令人心驰神往。

旋转、奔跑、后退……绽放的过程妙不可言,沉浸在生气盎然的舞蹈之中,直至某个角落的灯光悄然泯灭,高举双手的女子轻柔地缓缓落下双臂,颔首低眉,随着灯光一齐落下帷幕,才明白,绽放过后,一切又趋于宁静……前后呼应,我想这便是《绽放》的精髓所在,收放自如之中翩翩不留痕迹。

而后的作品中,《情韵》与《女儿花》与此类似,都是女子群舞,让我想到:女子天生是最有魅力的舞蹈家,不需要过多装饰与雕琢,只是一个眼波流转,纤腰轻摆,便足以表现出柔美之姿,也不需言传,真正会赏舞者自然意会其中真意。

接下来,我想对比的便是《红扇》与《扇》。看着类似的名称,可舞者却是男女两个群体!《红扇》中,也确实是由姑娘们手持红扇,身着黄色靓丽衣衫翩翩入场。简单高束的马尾和舞者本身俏皮的面部表情,将姑娘们的精神灵气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与先前女儿们迥然不同的活泼轻松。而《扇》中是更加干净简单的几名男子,不加过分修饰,以平淡之姿安然入场。

当然,要说的重点自然是“扇”了!两队舞者都在刻意表现“扇”的主题:姑娘们红色的团扇,快速利索地一翕一合,加上自身的灵动之姿,欲将人与扇融为一体;男子则少了几分柔美,平添几分刚阳,普通的扇子,同样不甘示弱地强烈张合着。这两队有一共同特点:努力在音乐间隙时用力地展开或合上扇子,因为那样的一声就更显掷地有声,于整齐之中彰显征服气势!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姑娘们具有天生柔美的资质,舞扇之时颇有几分古典美女的味道,然而她们似乎刻意以一些华丽的动作来表现扇,这样就显得有些累赘了;这一点我更欣赏后者,简单大气,配合默契,但最重要的是其有亮点,他们排成一列,将双手持有的短扇合上连接,从上往下看便是一个圆了!独特的形状又赢得了一大片掌声。总体来说,表演扇子的两组队员,都能将主题展现出来,且方式各异,各待斟酌。

其后是《迷彩英雄》,来自警官学院的男生们,在观众即将于“乱花丛中”视觉疲惫时,及时一展雄健之姿,令人眼前一亮!他们较之前面的队伍,没有过多华丽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对打、跳跃、过肩摔等有力的特色动作,留给观众整齐嘹亮的气势印象。真正符合了男儿“英雄本色”这一主题,何尝不是一大亮点!警官学校的同学都能如此善舞,可想舞蹈是有多深入人心啊!

以上只是我观看到的少部分作品,针对它们我表达了一些肤浅的想法。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学习,我自认确实学到了一些鉴赏知识,提升了自身的鉴赏眼光。现在的我,一遇舞蹈,会本能地静下心,凝神观看,仿佛品着一杯意蕴深远的香茗,在安静的鉴赏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升华……

2011-5-26

第五篇: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征稿启事

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征稿启事

在成功举办了八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的基础上,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将举办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此次翻译大赛将扩展到更多的省市,邀请更多的高校,吸引更多的翻译爱好者,将成为2011年全国翻译界中万人瞩目的一大盛事。

一、主办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二、承办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翻译协会

三、协办单位:

重庆市翻译学会、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后勤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等组织和高校

四、供稿单位:重庆市翻译学会

五、赞助单位:语言桥翻译有限公司

六、大赛评委:

评委主席:廖七一教授(重庆市翻译协会会长、四川外语学院硕导、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博导)

评 委(以姓氏字母为序):

陈历明教授(川外)、曹顺发教授(交大)、董洪川教授(川外)、贺 微教授(重师)、侯国金教授(川外)、胡安江教授(川外)、贾志高教授(西南大学)、李芳琴教授(川外)、宋雷教授(西政)、汪顺玉教授(重邮)、王仁强教授(川外)吴 念教授(重师)、徐铁城教授(重大)、杨全红教授(川外)、杨炳钧教授(西南大学)、张爱琳教授(重邮)、特邀评委:朱宪超(语言桥总经理)

七、大赛译稿评审:

1、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律采取盲审的方式

2、评分标准:忠实原文,语意通顺

文体对等,文笔优美 富有创新性,译文有亮点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

二等奖:8名

三等奖:12名

提名奖:20名

入围奖:20名 组织奖:若干名

每名获奖者都将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奖金或奖品

九、参赛细则:

1.参赛原文获取时间和途径: 参赛者可到以下两个网站下载:

四川外语学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2.参赛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学生(专、本、硕、博)及广大翻译爱好者

3.截稿日期:2011年9月15日(以邮戳为准)4.交稿方式:

1)可邮寄至: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李金树老师 收转(邮编:400031,信封上请注明“参赛译文”字样。)

2)也可直接送交至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李金树老师处 5.颁奖时间:2011年10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6.译稿要求:

1)稿件请用A4纸打印,中文字体请用宋体、小四。注意封面与正文分页。请在四川外语学院校网上下载统一封面;正文页只须打印译文(无需附加原文),正文页内不得有任何表明译者身份的文字,违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译文必须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7.咨询电话: ***(王艳)***(黄烁)***(马阳阳)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2011年6月10日

注:后附参赛原文和封面

附:

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原文(英译中)

John Lennon was born with a gift for music and comedy that would carry him further from his roots than he ever dreamed possible.As a young man, he was lured away from the British Isles by the seemingly boundless glamour and opportunity to be found across the Atlantic.He achieved that rare feat for a British performer of taking American music to the Americans and playing it as convincingly as any homegrown practitioner, or even more so.For several years, his group toured the country, delighting audiences in city after city with their garish suits, funny hair, and contagiously happy grins.This, of course, was not Beatle John Lennon but his namesake paternal grandfather, more commonly known as Jack, born in 1855.Lennon is an Irish surname—from O’Leannain or O’Lonain—and Jack habitually gave his birthplace as Dublin, 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that his family had already crossed the Irish Sea to become part of Liverpool’s extensive Hibernian community some time previously.He began his working life as a clerk, but in the 1880s followed a common impulse among his compatriots and emigrated to New York.Whereas the city turned other immigrant Irishmen into laborers or police officers, Jack wound up as a member of Andrew Roberton’s Colored Operatic Kentucky Minstrels.However brief or casual his involvement, this made him part of the first transatlantic popular music industry.American minstrel troupes, in which white men blackened their faces, put on outsize collars and stripey pantaloons, and sang sentimental choruses about the Swanee River, “coons,” and “darkies,” were hugely popular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both as performers and creators of hit songs.When Roberton’s Colored Operatic Kentucky Minstrels toured Ireland in 1897, the Limerick Chronicle called them “the world’s acknowledged masters of refined minstrelsy,” while the Dublin Chronicle thought them the best it had ever seen.A contemporary handbook records that the troupe was about thirty-strong, that it featured some genuinely black artistes among the cosmetic ones, and that it made a specialty of parad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every town where it was to appear.For this John Lennon, unlike the grandson he would never see, music did not bring worldwide fame but was merely an exotic interlude, most details of which were never known to his descendants.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e came off the road for good, returned to Liverpool, and resumed his old life as a clerk, this time

with the Booth shipping line.With him came his daughter, Mary, only child of a first marriage that had not survived his temporary immersion in burnt-cork makeup, banjo music, and applause.When Mary left him to work in domestic service, a solitary old age seemed in prospect for Jack.His remedy was to marry his housekeeper, a young Liverpool Irishwoman with the happily coincidental name of Mary Maguire.Although twenty years his junior, and illiterate, Mary—better known as Polly—proved an ideal Victorian wife, practical, hardworking, and selfless.Their home was a tiny terrace house in Copperfield Street, Toxteth, a part of the city nicknamed “Dickens Land,” so numerous were the streets named after Dickens characters.Rather like Mr.Micawber in David Copperfield, Jack sometimes talked about returning to his former life as a minstrel and earning fortunes enough for his young wife, as he put it, to be “farting against silk.” But from here on, his music making would be confined to local pubs and his own family circle.四川外语学院第九届“语言桥”杯

翻译大赛(英译汉)

选手姓名:

所在院校:

专业班级: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参赛选手信息表

下载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观后感[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征稿启事

    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征稿启事 在成功举办了八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的基础上,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将举办第九届“语言桥”杯翻译大赛。此次翻译大赛将扩展到更多的......

    追梦杯舞蹈大赛方案

    首届“追梦杯”校园舞蹈大赛方案 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给热爱舞蹈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以此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特举办“追梦杯”激舞飞扬,青春舞动校园舞......

    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观后感本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这门课,以前对舞蹈的很多概念都十分模糊,这门课程让我对舞蹈的分类以及动作等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新的定义。 老师在课......

    “第九届校园舞蹈大赛”总决赛主持串词

    “第九届校园舞蹈大赛”总决赛主持串词 A:舞动青春 B:放飞梦想 A: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B: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 AB:晚上好 A:跳跃的音符演奏着青春活力 B:动感的舞姿展......

    “万达广场”杯少儿舞蹈大赛方案

    渭南“万达广场”杯 2014少儿舞蹈大赛 主办单位: 活 动 策划方 案 渭南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 渭南电视台 渭南“万达广场”杯2014少儿舞蹈大赛 活 动 方 案 【活动背景】......

    第九届课件大赛

    我校第九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圆满结束 2009年12月16日晚七时,徐州师范大学第九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决赛在云龙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宣传部王晓三部长,校现代教技中心王行晖主任,校信息......

    舞蹈大赛

    主办单位:大学生国标舞协会 承办单位: 活动主题:舞蹈大赛 活动地点:搭台(操场) 到场观众: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活......

    舞蹈大赛

    “舞动青春”校园舞蹈大赛策划方案 一、前言 为推动全民健身,弘扬舞蹈文化,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中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同时为我校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特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