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乡镇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XXX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劳务输转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务工作办公室的具体业务指导下,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一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00000人,其中组织输出00000人,自谋输出0000人,就地转移0000人,劳务收入累计达0000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000。现将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镇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劳务站站长、劳务专干为成员的XXX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王磨、樊庄等19村成立了劳务产业协会。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因我镇处在南部山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两级干
部和广大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
和成功经验,使村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
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
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三是及时总
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劳务带头人、打工挣到钱的农民工的经验,引
导他们身边的群众积极加入到外出务工的队伍中。四是利用逢集日,重点散发劳务就业信息,及时引导农民工就业。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为了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
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是关键。有组织的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瓦工、焊工、木工、餐饮业等的培训,并参加了县劳务工作办公室组织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
四、市场引导,拓展范围
劳务收入为全镇经济注入了活力。我镇在巩固原有老的务工点的基础上,积极与县劳务工作办公室和县妇联等单位联系,向山东、北
京、江苏、内蒙等地输出了一批劳动力。利用输出人员和亲戚朋友带
来的信息,相互传递,亲托亲,户帮户,带动输出,使今年的输出比
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在劳务收入上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实现了双丰收。
在劳务输转的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经过几年的劳务输出,许多
人在实践中学会了新的技能,如瓦工、驾驶员、厨师等等,由原来的苦力型转向了技术型,个别人在外面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买了房子,带走了家属,在城市中站住了脚跟。
随着劳务输转工作的不断发展,劳务经济的不断增强,劳务输转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二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来源;三是市场经济中各种信息在农村传播的畅通渠道;四是劳务收入也成为发展农村,带动产业的主要来源。总之,劳务输转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五、强化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劳务输出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转移,涉及领域繁杂,但农民工由于自身观念、认识及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苦力型、零散、游击型,出力不挣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11年,我镇把劳务培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并提出“增收抓劳务、劳务抓培训”的总的指导思想,并从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六、明年的工作打算
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不断地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同时,要更加积极引导赴疆拾花人员,多方联系拾花经纪人,力争使滩歌劳务成为一项大产业,一个知名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二篇:XXX乡镇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XXX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劳务输转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务工作办公室的具体业务指导下,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一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00000人,其中组织输出00000人,自谋输出0000人,就地转移0000人,劳务收入累计达0000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000。现将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镇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劳务站站长、劳务专干为成员的XXX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王磨、樊庄等19村成立了劳务产业协会。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因我镇处在南部山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使村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劳务带头人、打工挣到钱的农民工的经验,引导他们身边的群众积极加入到外出务工的队伍中。四是利用逢集日,重点散发劳务就业信息,及时引导农民工就业。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为了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有组织的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瓦工、焊工、木工、餐饮业等的培训,并参加了县劳务工作办公室组织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
四、市场引导,拓展范围
劳务收入为全镇经济注入了活力。我镇在巩固原有老的务工点的基础上,积极与县劳务工作办公室和县妇联等单位联系,向山东、北京、江苏、内蒙等地输出了一批劳动力。利用输出人员和亲戚朋友带来的信息,相互传递,亲托亲,户帮户,带动输出,使今年的输出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在劳务收入上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实现了双丰收。在劳务输转的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经过几年的劳务输出,许多人在实践中学会了新的技能,如瓦工、驾驶员、厨师等等,由原来的苦力型转向了技术型,个别人在外面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买了房子,带走了家属,在城市中站住了脚跟。随着劳务输转工作的不断发展,劳务经济的不断增强,劳务输转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二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来源;三是市场经济中各种信息在农村传播的畅通渠道;四是劳务收入也成为发展农村,带动产业的主要来源。总之,劳务输转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五、强化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劳务输出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转移,涉及领域繁杂,但农民工由于自身观念、认识及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苦力型、零散、游击型,出力不挣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11年,我镇把劳务培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并提出“增收抓劳务、劳务抓培训”的总的指导思想,并从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六、明年的工作打算
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不断地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同时,要更加积极引导赴疆拾花人员,多方联系拾花经纪人,力争使滩歌劳务成为一项大产业,一个知名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篇: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徽大政发[2009]69号
关于上报大河乡劳务输转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劳务办:
我乡劳务输转工作在你们的精心指导下,圆满完成各项
工作任务,现对2009年劳务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主要工作
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请审核:
特此报告
附:2009年大河乡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二OO九年十二月五日
抄报:县劳务办存档
(二)2009年大河乡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2009年我乡劳务输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
绕我县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为目标,将输出工作作为农业
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
措施来抓,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务办的精心指
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乡劳动工作始
终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务输出
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充分发挥我乡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
掌握全乡劳动力资源现状,努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劳动资
本,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乡农民收入问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将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2009,县劳务办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229
5人,现已输出2295人,占任务的100%,其中有组织输出
1100人,已输出1230人。2009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
收入达1396.7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6.58%。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做好2009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2009
年4月1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2009劳务
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我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
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
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
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
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
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
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
劳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务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
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务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利用乡区各生
产企业和灾后重建等用工需求积极组织就地转移。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
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
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
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
权益得到保障。
7、充分发挥境外务工优势,加大境外务工工作力度,打造新亮点。
8、努力完成县劳务办下达给我乡的各项任务。尽心尽
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与时俱
进,真抓实干,扎实抓好劳务输转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
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及县劳务办的正确领
导和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始
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劳
务输出活动为契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动力,为全乡的“打工经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而努力工作。
总之,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虽取得一点成绩,但离上
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把下
年的工作做得更好,圆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
任务,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大河乡劳务站
二OO九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焦家庄乡劳务输转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继续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输转思路,坚定不移地培训和输转农民。针对30岁以下的初高中、中专毕业生,通过金川公司技校、新华技校等社会培训机构,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有组织地输往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成为离土离乡的产业工人;对31—45岁的农民,动员他们就近输转,针对46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2011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其中有组织输出 人,实现劳务收入 万元。
一、劳动力摸底调查情况
为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状况,乡上组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全乡的农村劳动力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摸排调查,通过走村入户,逐一核对,对我乡的劳动力情况有了全面掌握。调查数据显示,我乡现有农村劳动力14235人,占总人口的65%,其中男劳动力7411人,占52%;小学文化及以下占34%以上,初中文化占5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35岁及以下的劳动力占51.8%,35-45岁的劳动力占28.2%,45岁以上的劳动力占20%。同时,乡上还成立了以乡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经联委主任为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为成员的劳务输转信息领导小组,并指定各村文书为专职信息员,对有组织输出的务工人员,建档立卡,设立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并以电话询问、家庭了解和实地调查等形式,掌握务工者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维权现状及劳务收入等基本情况,并规定对信息报送实行月报制,及时掌握存量农民的务工信息,摸清增量农民的就业方向。
二、劳动力培训情况
在农村劳动力输转中围绕增强农民的择业竞争力,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把扩大职业技术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一项长远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首先,加强对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由乡政府经联委、农技中心牵头,邀请专家或技术员授课,对采矿、选矿、塑编及农产品运输、保鲜、加工、包装等专业技能进行了实地培训。其次,依托金川公司技校对近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从源头上减少新生农民。今年,向金川公司、中科、新华等技校输送培训人员102人。第三,对长三角、珠三角有组织输出的务工人员进行进城前就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他们提高择业能力,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好输转前的心理准备。第四,抓好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本领,提高劳务输转的经济效益。尤其注重帮助贫困农民学习技能,增强其就业本领,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加快转移,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今年,全乡已举办装载机、挖掘机、电焊工、特色种养业等各类培训班 场次,共培训农民 多人,其中技能培训 人。
三、劳务基地建设情况
自2005年开始,我们就着手域外劳务输出联络基地的建设,先后建立了青岛双星集团、北京天釜服装有限公司、北京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和广州肇庆中杰鞋业公司等4个劳务输出基地,并与镇江市振华职业学校达成意向性意见。目前,在劳务基地的务工人员已达43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左右。我们在已输出的务工人员中选择了4-5名联络人员作为信息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给予经费保障,及时、准确地为乡政府提供基地劳务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基地联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多年来,乡政府对其家庭成员及其家属在上学、工作和发展家庭副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相关的资金扶 持,让他们在他乡异地安心工作,为我乡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劳务工作呈现的新特点
一是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用工需求急剧增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乡党委、乡政府抢抓机遇,积极主动与用工单位、培训学校签订合同,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步实现了有序转移。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或自发输出,一部分人在劳务带头人的带动下,常年外出或者季节性外出,主要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如:南沿沟村劳务带头人,每年带动全乡450多人到全国各地打隧道,创劳务收入600多万元。2011年,全乡有组织输出 人,占输出劳动力的 %。
二是形成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体。近几年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有一部分人通过在发达地区对先进的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了回乡创业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目前,全乡资产累积达20万元以上的有79人,其中:20-50万元25人、50-100万元28人、100-500万元20人、500万元以上6人。乡政府将在今后五年内再建3-5个工业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三是输转人员从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全乡现有富余劳动力7266人,其中常年外出(季节性转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达5281人,占转移劳动力的80.9%,是真正实现转移的劳动力;男劳动力占72%,占到了多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6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务工者仅占8%;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27%,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68%,到外地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5%,转移到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高达84%;输出到外省市的占75.93%,外出人员多流入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新疆等地区,尤其是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居多,占输出人员的63%。
四是各类专业社规模和效益逐步突显。近年来,我乡充分依托资 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积极引导发展蔬菜运销、鲜食花菜腌制、客运出租、货运出租、沙石料运销、废旧物品收购、家政服务等各类专业社,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以楼庄子村为主搞废旧回收的农民,分布在金昌、武威和永昌等地,每年有180多人,创劳务收入20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4%;以双磨街村为主开各种车辆搞运输的农民,有150多人,每年创劳务收入26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8%;以北泉村为主的搞砂石贩运的农民,有90多人,每年创劳务收入15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8%。另外,还有以河滩、杏树庄村为主的家政服务专业社、以陈家寨村为主的拆迁搬运专业社、以北泉、双磨街村为主的房屋装修专业社等,都是农民增收的好渠道。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我乡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以上,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7年,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文化以下水平的人占8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务工者仅占8%。显然,这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二是农村劳动力务工的层次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低,加之农民追求的短期利益,专业技能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劳动力转移中体能打工、临时性打工的多,技能打工、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到完全保障。由于外出务工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妇老幼弱群众,全乡“空巢”家庭有738户,占总户数的13%,这部分人除几亩地外,没有其它生活来源,生活非常困难。一部分困难群众已经纳入了低保,但还有部分生活得不到保障。
四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部人员是由公司招工或民间中介组织介绍出去的,缺乏组织管理,就业难度大、务工时间不稳定,部分务工者生活困难,给 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同时违犯计划生育政策、耽误农业生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六、今后的打算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紧紧抓住技能培训、组织服务、基地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依托县内外培训机构,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要针对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上学的学生,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要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在劳务输转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把外输富余劳动力和内安老弱病残工作结合起来两手抓。针对留守老人和贫特困户群众劳动能力差和经济能力差的现实,动员扶持发展以家庭养殖绿色环保为主的“过腹加工”小项目。乡上通过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贫特困户、五保户、二女结扎户和留守老人,试行这个项目。
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务工人员的家属尤其是老弱病残家属,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级其他组织对他们在春耕、苗灌、秋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发动党团员要采取“一对一”或“几对一”的帮助形式积极帮助解决。特别是在苗灌时,村、社干部对外出务工,无法及时赶回灌溉农田的家庭要切实关心,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对待,保证外出务工家庭苗灌正常进行,绝不能出现因缺乏主要劳动力而耽误灌溉的现象。对整户迁入城镇的居民,我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合理”的原则,适当进行土地流转。
第五篇: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p0” style=““>2012年我乡把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针对我乡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搞好劳务工技能培训及向外输转工作是增加群众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将我乡今年劳务输转及技能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p0” style=““>
一、建立健全机构网络,切实转变工作职能。
“p0” style=““>由于全乡整体情况是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今年来,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及时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壮大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及时完善了+++乡劳务工作站各项制度和
及时调整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科级领导专管劳务工作,工作站配备了专职站长1名,专干2名,村级劳务信息员9名,专抓此项工作,积极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务工输送订单和意向性协议,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基地。“p0” style=““>
二、加大劳务工输转及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使全乡劳务输转及技能培训切实取得了一定实效。
“p0” style=““>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总体思路,认真积极贯彻落实县劳务及劳动力就业培训有关会议精神,对全乡劳动力资源和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了全乡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政府抓劳务工作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在掌握了劳动力资源现状的前提下,我们充分认识到全乡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清醒的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有非常大的潜力,因此,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劳务工作计划,大
力发展劳务经济,以政府组织、能人带动为重点,以广泛宣传动员为切入点,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让他们真正的出去一个人,带回一笔钱,养活一家人。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通过实行追赶战略,干部群众对劳务输出及培训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观念也逐步得到了转变,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在劳务输转及技能培训工作中,我们突出了“五个结合”即“政府组织与能人带动相结合”;“典型引路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式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定向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外出务工者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盲目型”向“有组织型”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使群众从原来的不敢出门到现在的我要出门。通过抓好“六个六百”实现户均输出一个人,截止目前,全乡劳务输转2900人,组织输出1990人,自谋输出500人,就地转移410人。举办劳务工培训班3期,参
加人员390人。培训开展以订单培训为主,同时也结合群众意愿开展各种不同形式、多种类型的的培训,培训采取引导式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达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输送一批。目前全乡己向福建等地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三个,意向性劳务基地8个,为今后我乡的劳务工输转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p15” style=““>以上取得的实效,充分证明了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将对推进全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乡群众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p0” style=““>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p0” style=““>一是与市、县劳务办紧密联系,继续抓好劳务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拓宽劳务信息渠道。
“p0” style=““>二是继续加大劳务工输转和技能培训,与县上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协调,切实搞好劳务工的技能和有关
知识培训,真正使我乡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p0” style=““>三是继续抓住政府组织这一关键,为劳务工提供好优质服务和组织保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p0” style=““>四是充分发挥乡劳务工作站的职能作用,积极捕捉用工信息,建立劳务信息库,随时随地向群众发布,为群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劳务信息。
“p0” style=““>五是建立健全劳务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大做强我乡劳务产业,把劳务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p0” style=““>六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劳务市场,争取在北京、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多建立几个稳固的劳务基地,选派一到两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进驻基地,做好劳务工的权益保障等维权工作,为今后的劳务工输转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p0” style=““>
“p0” style=““>+++乡人民政府 “p0” style=““>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