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生活考前回扣教材知识
考前回扣经济生活教材知识
经济生活
基础知识必备
一、货币财富所有者
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发行量:纸币发行量必须已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甚至带来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理智消费者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正相关)和物价水平(负相关)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消费类型
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分为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劳务资料消费;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
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三)、新型劳动者
1、劳动就业
(1)就业意义:A、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C、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D、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解决就业的措施:A、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C、从党和政府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D、从劳动者看: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立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有创业精神。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2)劳动者权益的维护:A、从劳动者看,要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权。
B、从国家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用人行为;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理性投资者(收益与投资风险,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理性投资)
1、(1)、储蓄存款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3)、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2、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安全性低于储蓄{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3.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能获得股息或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且安全性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低。、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五)、诚信纳税人
1、意义: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3、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六)、市场主体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二、从企业角度掌握
(一)商品生产者
1、商品生产者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要注意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二)、生产经营者
1、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2)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企业兼并和破产。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2、企业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承担社会责任。
(三)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四)、涉外生产经营者
1、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企业要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诚信经营、以质取胜、提升国际竞争力。
3、在对外贸易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知晓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从国家角度掌握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坚持原因: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注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
2、怎么增强:①深化国有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
(二)、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主要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收入分配公平
(1)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他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途径: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请背课本61页的具体措施)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热点:农产品价格、楼市、通胀)
1、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因此,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秩序的治本之策,企业及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热点:政府调控政策)
(1)必要性: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缺陷。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财政和税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财政政策,财政和税收其实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原因)和分配政策注意:请认真读背教材66页最后一行到67页第二段,这部分知识与热点“藏富于民”“民富国强”有关
(2)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注意:与财政支出相结合思考以上作用分别在什么情况用。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较大的两个税种。
(4)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事实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生活的“万金油”)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意这一知识点经常细化考以下内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E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五)、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际经济)
1、为什么(1)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与开放性)的必然要求;(3)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怎么样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策略;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第二篇:2014版经济生活教材新变化
2014版经济生活教材新变化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增加到宋体正文中 p42、大力发展生产力 删除了三个“只有,才能” p30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变化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增加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p31
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作用不再单独阐述,而同一表述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p34
混合所有制经济 放在了非公有制经济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交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加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p34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不再提注册资本 对比图有所变化
“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删除了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改革 p38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增加了“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变化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p446、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增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p557、两个比重“增加居民收入” 后增加了“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p61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增加了“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p62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变化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p79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变化为“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变化为“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p809、“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变化为“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p83
标题“加强宏观调控” 变化为“科学的宏观调控”
删除了“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
10、“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变化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p901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增加了“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第三篇:经济生活 知识要点
争分夺秒15天 1经济生活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1.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工具:信用卡(功能)、支票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二)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其他间接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以及消费心理等。
消费类型
(1)按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正确的消费观
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理智消费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联系当前的热门话题“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2)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公司的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的意义: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最光荣。
(2)就业的意义:是民生之本,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就业对策: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有哪些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原因: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做法: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六)银行与投资
1.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也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存款利息及其计算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投资
股票
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
于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商业保险
是规避风险的投资,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此为新增知识点)
(1)制度保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指经济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八)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
(2)财政的作用
①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能促进资源合理配。如“舟山跨海大桥建设”“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等。
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教事业。
④保障人民生活
财政巩固国家政权;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渠道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4)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
2.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的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市场秩序
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第一、遵守市场规则。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第三、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①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调控;②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间接调控;③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控。④三种手段各有所长,要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十)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基本实现工业化,③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社会保障体系健全,⑥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⑦生态环境更加良好。
2.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其他还有市场、技术等全球化。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利影响(挑战):(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2)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或者浙江省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E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等等)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1)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2)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3)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④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⑤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不利影响: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目的:在更大范围、广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的对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第四篇:考前强化训练2答案(经济生活)
考前强化训练3答案(经济生活)
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
01—05 BDCAC06—10 ABCCD11—15 CCADD16—20 BBDCD21—25 ABACB 26—30 CABAB31—35 AACCB36—40 BCDBD41—45 CDAAB46—50 CCAAA
二.非选择题(51题10分,52题30分,共40分)
51.(1)图表反映出自2005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快速增长,(2分)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
入不断增加,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增强。(2分)
(2)①由银行根据企业的纳税证明发放贷款可以看出,依法纳税不仅是企业的法定义务,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企业应该自觉诚信纳税。(3分)
②由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的举措可以看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3分)
52.(1)①水制改革必须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3分)
②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3分)③水制改革中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单位能源消费量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4分)
(3)建议: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②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⑤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答出其中四条即可得满分,如答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满分不超过8分)。(8分)
(4)①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和各国之间加强协作。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分)
②全球金融危机是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是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4分)
第五篇:《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知识要点有:
.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的知识要点有:
.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知识要点有:
.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的知识要点有: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
第二框“依法纳税”的知识要点有: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要点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要点有: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要点有: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