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课程编号:1152200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学 时 数:44学分:2

执 笔 人:陈勇编写日期:2010年1月审批人:李朝晖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生物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属于专业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动物的功能及其原理和活动规律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人体及动物的相关特征及变化加以合理的解释。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动物学。本课程是在动物学的基础上,以人体及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各部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人体及动物生理功能及其原理和活动规律。在解剖方面与动物学联系十分紧密,而解剖学是生理学研究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

第六节 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调节

第八章 尿的形成及排出

第一节 肾的构造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 尿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

第六节 清除率

第七节 排尿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位听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第五节 其它感受器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第六节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第八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第三节 甲状腺

第四节 甲状旁腺

第五节 肾上腺

第六节 胰岛

第七节 其他内分泌腺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睾丸的功能和调节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和调节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第四节 性生理学

(2)教学基本要求

(一)绪论

(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2)基本掌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动物功能的调节机制及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了解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基本掌握兴奋性的概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肌细胞收缩的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3)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三)血液

(1)了解血浆酸碱度;各种血细胞的生成、破坏;抗凝与纤溶;Rh血型系统;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血沉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

(2)基本掌握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特性。

(3)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概念;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四)血液循环

(1)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肺、脑循环的特点。

(2)基本掌握心音的组成及意义;心电图各波的意义;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冠脉循环的特点。

(3)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调节;心

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呼吸

(1)了解呼吸道和肺泡的功能特征以及肺的非呼吸功能。

(2)基本掌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3)掌握肺通气、呼吸气体的交换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了解口腔和大肠内的消化过程。

(2)基本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深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

(3)掌握食物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及其调节。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1)了解体热的来源;体温的正常变动。

(2)理解基础代谢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3)掌握人体体温正常值;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八)尿的生成与排放

(1)了解肾脏在排泄及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意义;排尿活动。

(2)基本掌握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其调节。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1)了解前庭的器官功能。

(2)理解视觉功能的检测。

(3)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了解脑的高级功能。

(2)理解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形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和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痛觉生理;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3)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功能的特征;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感觉投射系统;肌牵张反射及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十一)内分泌生理

(1)了解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机制。

(2)理解各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月经周期中,女性激素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3)掌握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十二)生殖

(1)了解睾丸的结构、功能和调节。

(2)了解卵巢的结构、功能和调节。

(3)基本掌握性兴奋与性行为的有关特征。

作 业:6次

(3)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4学时

第三章 血液4学时

第四章 血液循环4学时

第五章 呼吸4学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4学时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2学时

第八章 尿的形成及排出4学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4学时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4学时

第十一章 内分泌6学时

第十二章 生殖2学时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

1、拟用教材:

朱大年 主编.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2、拟用教学参考书:

[1]欧阳五庆主编.动物生理学.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年8月.

[2]蒋正尧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第二篇: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最终版]

课程简介

动物学

Animal Biology

预修课程:初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

内容简介:动物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一类生物,它包含了全部的动物界和一部分原生生物界的生物,分布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本课程以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内容,以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为线索,讲解动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类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特征。

使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刘凌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动物学》,周正西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无脊椎动物学》,堵南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脊椎动物学》,杨安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动物学实验》,王爱勤、李国忠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植物学

Plant Biology

预修课程:初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

内容简介:植物学是生物学系的基本课程,它的任务是在高中生物学基础上进一步传授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基本分类知识,绿色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点及代表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种子植物的分类及植物界的演化规律等。

使用教材:

《植物学》,王全喜,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参考书目:

《植物学》,上册 陆时万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第二版 《植物学》,下册 吴国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第二版 《植物学》 徐汉卿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8.第二版

《植物学》 高信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孢子植物实验及实习》,周云龙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

预修课程:高中《数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讨论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应用),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偏导数、微分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格林公式)。

使用教材:《高等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目:略

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以讲授化学原理知识为主,主要介绍物质状态、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等基本化学原理以及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和沉淀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作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对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也进行较详细的讨论。

使用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三版。

《无机及分析实验》,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三版。

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第四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四版。

有机化学

Organnic 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内容简介:烷烃、卤代烃、醇和醚、炔烃、芳香烃、醛和酮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及一些重要反应的历程。

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1997年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数目:

《有机化学》汪巩编1985年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有机化学》曾昭琼主编2004年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要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新陈代谢,在阐述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介绍一些生物化学的新进展。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张丽萍、杨建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教程》(第一版),沈仁权、顾其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郑集、陈钧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王希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预修课程:动物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以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生命周期的特征为主要内容,阐述结构与功能、整合与协调、卫生与健康等关系,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使用教材:

《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人体解剖生理学影印版)Fourth Edition, Sylvia S.Made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参考书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王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编写,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微生物学是研究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本课程内容包括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非细胞型结构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和免疫、微生物的分类等。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微生物学》,沈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微生物学》, 黄秀梨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微生物学》(第5版),沈萍等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预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植物生理学是阐述绿色植物生命规律和生理学知识的一门科学。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高等植物的细胞生命活动,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植物水分代谢、矿质营养、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植物个体发育的一般规律和植物对环境感应作用等。

使用教材:

《植物生理学》王宝山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张志良主编1994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植物生理学》潘瑞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遗传学

Genetics

预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遗传三大基本规律为主体的经典遗传学和遗传物质基础;基因的结构、功能,基因的突变,遗传重组的机制,基因的表达、调控,遗传工程等近代遗传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数量性状遗传和

核外遗传规律;遗传与个体发育等方面的内容。

使用教材:

《遗传学》,高等学校教材,复旦大学刘祖洞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2版 《遗传学实验讲义》(自编讲义),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阮家超等编

参考书目:

《遗传学》,褚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

《医学遗传学》,杜传书刘祖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4月第l版

《微生物遗传学》,盛祖嘉编著,科学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预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从细胞的不同层次 ——生物大分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细胞整体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及其生物大分子;最关心的是细胞的时间、空间变化;任务是在细胞这个生物体最基本结构单位里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并通过细胞来认识生命的共同本质。分子细胞生物学要涉及到生物学中许多分支学科的内容,例如:遗传、发育、生理、代谢等,但它不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累加,它具有自己的独立体系。把各种生命活动与结构相联系,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统一起来,则是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任务。使用教材: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杨汉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参考书目:

《分子细胞生物学》韩碧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普通生态学

General Ecology

预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

内容简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本课程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为顺序,也简要介绍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

使用教材

《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生态学》,孙儒泳、李博等,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生物速览教材,孙儒泳等翻译,2001,科学出版社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

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是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等的一类分析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仪器分析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技术,介绍近代仪器分析的进展情况。

使用教材

《现代生物化学分析原理》 张贤名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二版

自编教材《仪器分析》 上海师大

参考书目

《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林永昌 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 1994第四版

现代生物技术

Modern Biotechnology

预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

内容简介:《现代生物技术》是研究怎样利用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来制造产品和造福人类社会的—门新兴技术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五个方面。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所包含的所有基本概念和内容,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工业、农牧业、医学、环保等领域中已取得的成就;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使用教材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何忠效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程》,盛小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参考书目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翟中和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生物技术》,刘大均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王关林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第三篇: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00001

课程中文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

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通向服务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着重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适当介绍一些新进展,启发学生智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细胞。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熟悉肌肉收缩功能、产生原理。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机理。

第二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熟悉血细胞生理、止血与凝血机制;掌握血型、输血原则。

第三章血液循环。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了解血管生理,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第四章呼吸。了解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调节。熟悉气体的运输形式。

第五章消化。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第六章泌尿。了解肾脏功能。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熟悉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感觉。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原理,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八章神经。了解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掌握大脑的高级和脑功能研究方法。

第九章内分泌。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3学时)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2细胞膜的结构功能

3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二章血液(3学时)

1血液的组成、特性

2血细胞及功能

3生理止血与凝血

4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血液循环(4学时)

1心脏泵血功能

2心脏电生理

3血管生理

4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第四章呼吸(3学时)

1肺通气

2呼吸气体的交换

3气体的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消化(3学时)

1概述

2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

3食物的吸收

第六章尿的生成和排出(3学时)

1了解肾脏功能解剖及肾血流量

2肾小球的滤过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5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6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7尿的排出

第七章感觉器官的功能(3学时)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视觉器官

3听觉器官

4前庭器官

5嗅觉与味觉

6皮肤感觉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8学时)

1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大脑的高级功能

5脑功能研究方法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1概述

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教学录像,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结合临床案例,使同学们能对生理学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肌电图的测定。学习肌电图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情况下肌电图的变化。实验二:视野测定及声音传导途径检测。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采用音叉振动法检查声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特点。

实验三:家兔血压的调节。以动脉血压为指标,在整体条件下,施加某些因素,观察神

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选做实验)

实验四:肺通气量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了解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和正常通气

量。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选做实验)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分别为人体解剖学、生理系统仿真建模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8月第2版.

第四篇: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不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理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内容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将理论课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大纲中用横线标记的,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内容。大纲中规定的熟悉和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概括性认识。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二版为基准制定的。

生理学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分配表

目次 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 第三章 血液 2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0 第五章 呼吸 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4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2 第八章

排泄 6 第九章 感觉器官 2 第十章 神经系统 6 第十一章 内分泌 6

第十二章 生殖 2

总学时 52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生理学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效刺激的三个条件;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阈强度或阈值、兴奋性概念及其关系;反射、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其意义。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水平。[学习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人体与环境:人体体液与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反馈的概念(正反馈与负反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物质转运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特点、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学习内容]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由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的概念。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终板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与肌小节,肌管系统(横管和纵管)。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粗肌丝,细肌丝,滑行学说,钙离子在细肌丝滑行中的作用。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三章 血液

[学习目标]

掌握: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以及血液分型、临床输血原则。熟悉: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常见贫血原因。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液的颜色,血液的密度,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学浆的PH值。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各类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抗凝与促凝,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溶解。

血量和血型:血量,ABO血型系统,凝集原,凝集素。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学习目标]

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肌自律性的产生及正常起博点;心肌兴奋性周期性的变化与心肌收缩性的关系;心传导的途径和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反射。

熟悉: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原理和不同点;心音的形成、特点和意义;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了解:影响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的因素;重要器官血液循环的特点。[学习内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泵血过程及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出功与每分功。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力储备。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类型,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兴奋性,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心肌的传导性,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的收缩性。心音和心音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血管功能: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迂回通路,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淋巴液循环。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第五章呼吸

[学习目标]

掌握:外呼吸、内呼吸、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无效腔、每分肺泡通气量等概念;呼吸的三个过程;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氧的运输;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

熟悉:肺通气阻力和动力来源;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及意义。

了解:呼吸运动;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二氧化碳的运输;肺牵张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学习内容]

呼吸的意义。

呼吸过程: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类型,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胸式呼吸和式呼吸,呼吸运动时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和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贮量百分比,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分压差,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肺换气,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的运输,氧与血红蛋白(Hb)的结合,氧容量,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氯转移。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中枢调控,呼吸神经元,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反射性调节,机械感受器反射,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O2、H+和低O2对呼吸的影响。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作用;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形式及途径;胃、小肠的运动形式及意义;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胃液的成分及作用,影响胃排空的因素;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的生理作用。

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小肠液的性质、成分、生理作用及意义;大肠液的作用及排便反射过程;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调节。[学习内容]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电活动,基本电节律。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液的功能。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咀嚼和吞咽。

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盐酸分泌的机制。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紧张性收缩,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呕吐。

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囊的功能。小肠液及其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意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大肠的功能:大肠液及其作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壁内神经丛及其作用。非条件反射性调节,条件反射性调节。体液调节,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值;散热方式。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体温调节;能量代谢的测定。

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食物的能量指标;体温的生理变动。[学习内容]

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三磷酸腺苷,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环境温度。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及生理变动。临床常用的测定体温的方法和部位。人体的产热过程,主要产热器官。人体的散热过程,皮肤的散热方式,辐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不感蒸发和发汗)。散热过程的调控,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皮肤血流量改变。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机制,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的整合作用,调定点的概念。

第八章排泄

[学习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主要调节机制;肾小球滤过率。

熟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尿量及常见的排尿异常。

了解: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理化性质;排尿反射。[学习内容]

机体排泄的概念及途径: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肤,肾脏。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征:肾单位和集合管,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球旁器。肾血液应及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Na+、Cl–、水、HCO3–、K+、葡萄糖等物质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H+、NH3、K+的分泌。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小管液的渗透压,球-管平衡。抗利尿激素的来源及作用,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的调节。醛固酮的来源及作用,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K+和血Na+的浓度。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测定方法,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及应用。

尿液及其排放:尿量,尿的理化性质。排尿,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第九章感觉器官

[学习目标]

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眼的调节、两种感光细胞的功能、中耳的传音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熟悉:明适应、暗适应以及视野等基本概念。了解:内耳的感音功能、前庭器官的功能。[学习内容]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折光与成像,简化眼。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两眼会聚,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眼的感光功能,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网膜的信息传递。暗适应,明适应,色觉,视敏度。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鼓膜和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声波传入内耳的途经,气导和骨导。内耳的感音功能,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理论,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蜗神经动作电位。听阈和听域。

前庭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半规管的功能,前庭反应和眼震颤。嗅觉和味觉器官

第十章神经系统

[学习目标]

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概念和突触传递过程;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内脏痛的特征;牵张反射的概念及类型;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熟悉: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异同;去大脑僵直;小脑的功能;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及相应受体的功能;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了解:帕金森病与舞蹈病;脑电图与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学习内容]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调节: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神经纤维的分类与传导速度。突触的概念,突触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脊髓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区(第一感觉区),内脏感觉区,本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痛觉,内脏痛与牵涉痛。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动物与脊休克,屈肌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及类型。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小脑调节躯体运动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的运动区,锥体系及其功能,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分化及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学习与记忆:简单学习和联合型学习,记忆的过程,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细胞的电活动,正常脑电图,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

第十一章内分泌 [学习目标]

掌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熟悉:激素的概念及特点;下丘脑、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了解:激素的分类及作用原理;肾上腺各部位分泌的激素种类及作用;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学习内容]

激素的概念,激素的运输途径,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生长素(躯体刺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胰岛: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及其生成的调节。

第十二章生殖

[学习目标]

熟悉:男性睾丸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

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输精管道以及乳房和会阴。[学习内容]

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功能。睾丸的内分泌功能,雄激素的生理 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功能。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妊娠,受精与着床,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分娩与授乳。

二、实验部分 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

学时数

实验一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4 目的要求:1.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熟悉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熟悉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包括多媒体)。

实验二 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计、动脉血压和肺活量的测定。4 目的要求 :掌握各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 目的要求:1.掌握直接测定血压的方法。

2.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某些影响因素。

实验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4 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插管方法。

2.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五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4 目的要求:1.了解本项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

第五篇: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专题

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共同的病理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根据临床医学口腔专业教学的目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面向临床。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学科所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能力,加深对患病机体的认知。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加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时间安排:

内容 理论课时数 讨论课时数 绪论、疾病概论 1 水、钠代谢紊乱 2 水肿 1.5 发热 1.5 钾代谢紊乱 2 酸碱平衡紊乱 4 缺氧 3 应激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休克 3-12

2.因果交替(形成疾病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康复、死亡(临床死亡过程的三期和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2.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3.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 4.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二、熟悉: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水平衡紊乱

一、脱 水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低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

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2.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水中毒

水中毒: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

一、低钠血症

1.低渗性低钠血症

摄入过多、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至细胞外。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轻度高钾血症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

加;

(2)重度高钾血症常使肌细胞出现去极化阻滞状态)、心脏的影响(高钾血

症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室纤维颤动;

(3)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停搏)、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3.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2.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 1.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性物质的来源、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

硷(BB)、硷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 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1.原因和机制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中毒的基本特点 4.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5.不同类型酸、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二、熟悉: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 水 肿 [教学内容]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淋巴回流受阻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1.GFR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滤过分数增高、心房利钠肽减少、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和ADH增多。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皮下水肿的表现特征

二、全身性水肿表现特征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

一、心性水肿

二、肾性水肿

三、肝性水肿

[目的要求]-78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四、组织性缺氧

1.原因

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三、循环性缺氧

1.原因

2.血氧变化特点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第三节

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代偿性变化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

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1)代偿性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

(2)呼吸功能障碍

3.血液系统的变化

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六节 氧疗与氧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 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 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910 2.内生致热原和中枢性发热介质生成、种类及其作用 3.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

二、熟悉: 1.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了解热限及其成因 3.了解热型及意义 4.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第九章 应 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 1.应激原、躯体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第二节

基本表现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

应激时LC-NE的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变。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应激时糖皮质 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应激时GC分泌增多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激时CRH

分泌的中枢效应。

3.其他激素反应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β-内啡肽。

二、细胞反应

1.急性期反应

(1)急性期反应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凝血与纤溶相关蛋白、补体成分、转运蛋白、其他蛋白质。

(2)急性期反应的发生机制:APP的诱导生成、神经内分泌的调理作用、其它因素。-1112

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酶体酶释放。

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

动脉血压的维持、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

4.临床表现

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改变

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休克期属可逆性失代偿期

4.临床表现

三、休克晚期(衰竭期 DIC期)

1.微循环灌流变化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血流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他促凝物 质释放、TXA-PGI平衡失调。22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4.临床表现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3.心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 2.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3.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3-141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2.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2+(1)肌浆网摄取、储存和释放Ca障碍

2+2+2+肌浆网摄取Ca能力下降、肌浆网对Ca的储存量下降、肌浆网对Ca的 释放减少。

2+(2)胞外的Ca内流障碍 2+(3)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4.心肌重构的失代偿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迟缓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心室顺应性下降

三、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

2.肺水肿

二、体循环淤血

三、心排出量减少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2.心衰发病过程中心脏代偿和心外代偿的环节、机制及其意义 3.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4.心衰时肺脏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617

三、心血管系统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血液系统变化

六、肾功能变化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2.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4.肺性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熟悉: 1.呼吸衰竭的分类 2.单纯性肺通气降低、弥散障碍、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CNS和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 4.呼吸衰竭时对呼吸系统的变化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6.呼吸衰竭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展过程和分类

1.发展过程

2.分类

819

2.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与机制 第十七章 肾脏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与分类

二、发病机制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血流量急剧减少、肾内血流重分布。

2.肾小管损伤

形态学变化、功能受损。

三、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与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少尿期

少尿、无尿及尿成分变化;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 毒。(2)多尿期

(3)恢复期

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1.发病过程

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

2.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管-间质损害、矫枉失衡学。

三、功能代谢变化

1.泌尿功能障碍

021

下载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系2005年招生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一、专业适用范围:生物科学是21世纪带头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从事日益发展的生物科学......

    生理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生理学Ⅱ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小班教学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016年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生理学 Ⅱ 课 程 号: 5......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02082 课程学分:学分 总学时数:64学时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 SPORTS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对象 体育学院社体13级......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课程总学时:153 其中讲课学时:81 实验:72 开课学期:双 主讲教师 韩玉珍 张军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

    动物生理学 第十章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DA0110A01 telecrine(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DA0110A02 paracrine(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

    动物生理学-题库

    动物生理学-题库1、动物实验分为 实验和 实验。答案:急性;慢性;解析:2、急性实验分为 实验和 实验。答案:在体;离体;解析: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 和 。答案:新陈代谢......

    动物生理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2、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