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对职工劳动的保护
加强对职工劳动的保护
摘要:现在很多企业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力度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很多职工的劳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没有良好的的劳动保护措施,企业也没有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员工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员工不可能持续的、安心的工作。加强职工劳动保护,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劳动安全卫生是广大职工最关心的热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一 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生、促进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劳动保护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载入我国宪法的神圣规定。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早在1956年国务院发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时就指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2、劳动保护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劳动保护不仅包含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劳动保护又有着深刻的经济意义。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宝贵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探索和认识生产中的自然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生产中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可以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创造舒适的劳动环境,可以激发劳动者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同时,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还可减少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工作日损失和救治伤病人员的各项开支;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和停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这些都与提高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劳动保护意识淡化:
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出现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存在着劳动保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目前很多企业公司等各用人单位经长加班,工作量也随之提高,这使员工精神上的疲劳在所难免,同时职业精神倦怠问题也随之产生。所谓职业精神倦怠,是指员工在从事长期繁重工作下而产生的精神萎靡不振,在工作中很难提起兴趣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这在各公司、企业一线基层单位是很普遍的。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大量工作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员工的精神烦躁、萎靡、身心疲惫,继而就可能出现职业精神倦怠症候,这种倦怠纯属人体出于自身保护而产生的自发反应,不是安全动员,学习会议精神等传统手段可以弥补的。处于职业精神倦怠状态下的员工的表现,就是在工作期间精神不振,饮食失调、注意
力难以保持集中、逻辑出现短暂混乱,不能想像,人在这种状态下的工作效率与准确度。这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单位的安全生产都存在较大的隐患。
2.劳动保护教育不够,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差:
一些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上不重视,图省事,走捷径,有章不循,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3.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不健全:
由于企业改革调整,人员变化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不能保持相对稳定,造成现有人员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知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提意见不到位;整改方案听命行政,监督不力,难以履行监督职责等等。
三、解决的对策
劳动保护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赋予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组织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作为维权的主要任务,增强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1.坚持依法维权: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依法维护。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劳动保护以依靠职工、保护职工为目标;立足依法维护就是工会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工会要组织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其次,要充分行使《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授予的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代表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有关规定明确的各项职责,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监督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条例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向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培训,监督行政解决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参加安全卫生检查等,在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后,做好落实和复查工作。
2.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
工会组织要积极营造重视安全生产氛围,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一是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和企业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二是向广大职工宣传在生产中的劳动保护权利,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以“自己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和反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职工寻找身边安全事故隐患,查堵安全漏洞。
3.加大工会维护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力度:
一是要加强源头参与的力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坚持把企业劳动保护的重点、劳动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劳动保护的措施、制度和整改等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交由大会审议、决定。并组织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劳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在工会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同时,要把劳动保护条款制定好,明确各方职责并监督落实。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三
个条例,严格执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切实做好劳动保护监督的组织工作,确保对职代会通过的有关生产安全制度、措施、提案的落实情况,人身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等监督到位,确保维护好职工群众劳动保护权中的最基本内容。三是要认真抓好《职业病防治法》的落实。开展职业病防治情况的调研和监督检查,积极反映职工对企业劳动卫生工作的意愿和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法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和环境。
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强化基础就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自身建设,夯实安全生产群众基础。创新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维护机制,建立以强化监督为目标的工会劳动保护责任制。同时完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工会劳动保护自身建设,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维护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
总之,安全与健康是广大职工最大的利益,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为实现和谐民航安全发展做贡献。
五 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2、“劳动保护”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8895.htm#
23、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女性职工劳动保护有哪些(精)
女性职工劳动保护有哪些
女性一直被称为弱势群体,为此,国家也对女性加大了保护力度。本文,51社保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女性职工劳动劳动保护有哪些?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男女同工同酬。
(2)男女就业平等,企业招工时不得歧视妇女。(3)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高劳动强度的劳动。
(4)(4)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女职工禁忌范围的劳动。
(5)对妇女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保护,一般是指女职工的“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6)对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的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提出申诉?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女职工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附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中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为:(一矿山井下作业;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三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女职工在月经期间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附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中规定: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为:
(一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水作业;(二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高处作业。女职工在孕期间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附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中规定: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为:
(一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二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三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五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六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
(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八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九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十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者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附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中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为:
(一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第一项、第三项、第九项;
(二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怀孕女职工产前休假有什么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第一款指出:“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怀孕女职工检查和分娩费用有什么规定?
2006 年 9 月 4 日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享受什么待遇?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
女职工流产休假有什么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第二款指出:“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看完之后,心里还是暖暖的呢,原来有这么多针对女性职工的保护措施。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咨询51社保网。
第三篇:职工劳动保护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女职工劳动保护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根据酒钢集团公司工会关于组织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碳钢薄板厂实际情况,于2013年5月7日至10日组织我厂全体女职工开展了《特别规定》的学习宣传和知识竞赛活动。为开展好本次活动,我厂积极按照公司工会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厂内女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她们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权利得到深入掌握。经过我厂女职工的共同努力,于5月10日举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2013年5月7日星期二,在我厂会议室对全厂女工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印发法律条文的方式做到人手一份培训资料,使之明确了解学习内容。通过联系个人的工作实际,以集中学习、集中辅导、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一些与女工工作密切联系的法律条文。
2、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下午3点,在厂会议室举办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活动。此次竞赛活动共有72名女工参加,收到有效答卷共计72份。
3、此次知识竞赛活动充实了广大女工同志们的法律知识,使她们全方位地了解到国家法律对女性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所拥有的特殊权利。通过法律条文的学习,提高了她们自身权益的的法律保护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女工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热情。
4、法律知识的学习若能与女职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做到透彻分析问题。对于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对枯燥的法律条文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密切联系职工的实际工作、生活,从而使职工们能够更感兴趣、更愿意主动自发地学习,才能达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
第四篇:做好劳动保护,保护职工安全
做好劳动保护,保障职工安全
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劳动保护的工作内容包括: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
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创新完善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依法维护机制,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
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是,采取积极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技术。采取各种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劳动者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减少和杜绝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地从事生产劳动。
(二)劳动卫生。采取各种保证劳动卫生的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环境,防止和消灭职业病及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条件。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劳动者创造舒适、良好的作业环境。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的重要性
劳动保护工作直接涉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职工根本利益所在。当前工会劳动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部分企业劳动保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广大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劳动者家庭的幸福和稳定,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首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首先,工会劳动保护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广泛开展群众监督,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健康不受侵害,是在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其次,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发挥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抓住了劳动者这一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和中心环节,就是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第三,强化企业工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参与,推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有利于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一些企业工会安全生产监督参与机制不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网络尚需完善,发挥作用不理想,很难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劳动保护需要。因此,只有牢牢把握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给工会劳动保护带来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勤于完善提高才能在推进安全发展中开创工会劳动保护新局面
三、劳动保护工作的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在劳动保护工作中普遍推行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这三个对策被公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通过这三根支柱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我国现在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方法是: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劳动保护工作的体制。一是坚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任务落实到生产中去。二是在劳动行政部门建立健全保护监察制度,加强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家劳动保护监察作用。三是加强群众监督,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为,工会要提出批评和建议,督促有关方面及时改进。
(二)健全劳动保护法制,完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劳动保护法制,是指国家用立法形式,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各种措施加以规范化、条文化,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全社会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了法规,一方面可使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明确自己在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上应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可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有法律保障,更有利于为实行劳动保护监察提供法律依据。
(三)不坏断采用新技术,改善劳动条件。随着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对原有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提高劳动安全卫生装置与设施的可靠性,可以减少以至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
(四)广泛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劳动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刻认识造成事故和职业病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生动活泼,以提高实际效果。
(五)积极开展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也必须走在其他各项工作的前头。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必然会不断产生新的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课题。因此,必须把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作为永恒的任务,不断予以加强。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为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制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开展技术监察提供科学的数据与手段。
四、存在的问题多年来
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生产作业环境不断变化,劳动保护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等与新时期企业生产发展和保护职工劳动健康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人员对新时期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保护的观念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还存在着必须要监督的被动局面。首先,没有形成职工在生产劳动工作中主动维护自身安全与健康的自觉行为。其次,没有形成全员劳动保护的观念。认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是现场作业人员的事情,安全生产由安监部监督,没有树立起全体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职工劳动保护的认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的职工劳动保护,还仅仅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更深层次的劳动保护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如劳动保护工作标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工作规范、生产劳动环境对生产劳动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以及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等。
(三)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水平。但是,当前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业务水平低,且人员极不稳定;(2)岗位不能保证,特别是各企业大力压缩定员,劳动保护专责岗位只能兼职而且是三、四个岗位职责一人兼,穷于应付,严重影响职工劳动保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3)一些工会在企业中还存在安置型倾向,年轻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严重缺乏。
五、解决的对策 工会组织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作为维权的主要任务,增强做好劳动保护的自觉性。切实做好以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于立足企业自身特性,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管理体制,落实各项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依法维权。工会劳动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依法维护。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劳动保护以依靠职工保护职工为目标;立足依法维护就是地方工会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基层工会要组织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其次,要充分行使《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授予的在劳动保护中的代表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察员条例》明确的各项职责,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监督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向职工进行安全宣传,监督行政解决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参加安全卫生检查等。
(二)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工会组织要积极营造重视安全生产氛围,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一是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和企业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二是向广大职工宣传在生产中的劳动保护权利,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以“自己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和反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职工寻找身边安全事故隐患,查堵安全漏洞。
(三)协调与处理好工会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同安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目标相一致的,只是职责和运作方式方法不同。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处理好与安监部门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得到党、政的支持,职能部门的配合,才有人力物力的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才能较为顺畅,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要处理好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在管理的机构、职责、制度、规章等方面,工会同安监部门各有侧重,要共同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工作思路、内容、方式和途径。
(四)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的培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层次,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对持证的劳动保护专职监督检查员要定期集训,在“专”字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发展;对基层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要做到有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和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理论、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工会劳动保护骨干队伍。努力提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安全生产人员与工会劳动保护专责人员相互交流,提高全局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解决工会劳动保护干部与所要监督检查的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
(五)坚持开展企业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活动。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方式,确定职工享有的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待遇。依托职代会行使对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予以审查同意或否决的权力,依托职代会生产安全专委会检查、监督职代会关于劳动保护方案的决议和有关提案的执行与处理。
六、突出工会维权职能,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工会要注重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围绕企业发展突出工会维护职能
(一)、要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重点放在源头参与和维护上
(二)、要强化现场监督,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要加强舆论监督,表扬好人好事,揭露重大问题,宣传劳动保护法规
(四)、要加强劳动保护与企业安全工作接轨,保证群众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要把群众性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融为—体,为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搭好平台。
七、明确工作职责,共同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在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中,工会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
(一)、是开展群众性活动和劳动保护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检查力度
(二)、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代表广大职工人身安全健康的眼前和长远利益,保障广大职工利益不受伤害
(三)、是工会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群众监督检查活动中,坚持生产保安全、安全促生产的原则,行政承担本企业的劳动保护直接后果责任
(四)、是工会以宣传教育为主,以法律手段为辅,行政部门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中采取经济奖罚的行政手段,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的生产目的
(五)、是工会依靠职工,走群众路线,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行政部门积极贯彻实施和认真执行。
综上所述,工会利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强化劳动保护工作,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为企业真正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摘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和其它部门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相关的保护制度和措施。然而,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及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的不断产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用人单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随意处置劳动的法律关系导致劳动者各种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也不断出现,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当前劳动保护现状,思考对策。
关键词:劳动保护 劳动者
一、当前劳动保护的现状
(一)、劳动保护成效
1、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出台了《劳动法》,并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争议等内容都作了明确要求。例如,《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第3条不仅将休息权作为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而且通过第四章的专门规定,建立了劳动者该项基本原则保证实现的具体法律制度。为了使劳动者能够恢复体力和脑力,《劳动法》还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通过严格限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规定,保证该项权利的实现。在劳动保护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安装安全卫生设施,使劳动工具、劳动场所和劳动环境保持安全和卫生的状态。在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方面,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它包括争议处理方式选择权,请求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依法受理争议权和控告权。《劳动法》第78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动者在行使该项权利时,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自己的意愿选择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或处理途径。可以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劳动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各级人民政府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近几年各级人民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不断加大劳动保护和监察力度,在落实劳动者各项待遇,尤其是落实农民工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职业教育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方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的职业培训网络。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劳动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定与执行各行其事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一法律规定完全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然而,订立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均停留在简单的口头约定劳动关系的状态,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作为真凭实据,劳动者有口难言。即使是在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中,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是合同签订率低,即职工有合同保障而打工者恕不订立合同。二是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悖,重点反映在节假日加班报酬不到位,试用期及周工时超标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时
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强制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雇佣无合同无保险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在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中,也存在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至今没有按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用人单位也不和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些问题严重地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签订不平等、不规范、不合法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劳资双方在劳动合同签订时,由于签约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内容往往对劳动者的意志体现得较少。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式化、定型化的条款,而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修改权。劳动者往往只有签约或不签约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是很难作出完全符合本意的表达。劳动合同还分为主合同与合同附件两种形式。用人单位往往简化前一部分的内容,而细化后一部分的内容,使劳动者在签约时,往往是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作出承诺。更有甚者,把一些对劳动者很不利的条款内容强行加入到劳动合同中去,采用欺骗、压迫和其他非法、非自愿的形式强迫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3)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意愿的表达,双方签订后应该是双方劳动关系行为的准则。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要么将劳动合同全部收存起来,不给劳动者应持有的那份合同,要么把劳动合同束之高阁,不执行或不全部执行。一些单位不按法规和劳动合同要求,不执行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履行合同中关于职业安全的内容等,长期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在履行和解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即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控制了劳动过程状态的记载,监督部门往往也偏重对劳动者履行义务的监督,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用人单位在作出不利于劳动者决定时,公正性缺乏可靠的程序保障,往往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不听取劳动者意见,这又助长了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的嚣张气焰。
2、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随意性大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经过一定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后,依法享有的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我国《宪法》
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依据《宪法》的这个规定,我国《劳动法》第3条不仅将休息权作为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而且通过第四章的专门规定,建立了劳动者该项基本原则保证实现的具体法律制度。
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具体包括:(l)享有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2)享有在法定节日休息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对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都规定了特定的休息时间,这些法定的节日休息时间,单位必须保证实现。(3)享有法律规定的年休假时间的权利。(4)享有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时间内休息的权利。如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日休息等,都是休息权的具体内容。对于休息权的具体权利,我国《劳动法》通过严格控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法律规定,保证劳动者休息权的切实实现。根据调查,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例如超市、加工厂等其劳动力每天工作都在十至十二小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四十四小时,工资实行定额,而每月工资数额仅与当地最底工资标准持平或略高,平时加班或法定假日加班
没有工资或少给工资,随意性很大,休息、休假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3、社会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劳动法》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职工的铁饭碗被打破,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已陷入尴尬的局面。从企业职工成为社会失业人员,原有的社保关系因此断裂,而新的社保关系却难以衔接。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是失业人员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而无力独自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二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由于用人单位人为的歧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虽订有劳动合同,但企业却不负担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的份额,而劳动者微薄的经济收入除了支付日常的生活费用,无法全额负担社会保险费用;在私营个体企业或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更是闻所未闻。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一,劳动者的贫困化现象将越演越烈;第二,重复就业的群体日趋膨胀;第三,第三防线面临强烈的冲击。由此可见,如果劳动者在今天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那么明天就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4、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弊端日益显现
(1)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不足。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一是调解程序虚化,劳动争议中,调解的地位相当突出,但目前调解程序在劳动者心目中已不具备可选性。二是仲裁行政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隶属于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体现了仲裁中过强的行政化因素,劳动争议仲裁已经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地位。三是诉讼初始化,当仲裁无法起到息讼的作用时,仲裁程序其实已经成了一道浪费执法成本的多余程序,从而造成诉讼初始化。
(2)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陷。随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上升,当事人各方法律维权意识的加强,现行劳动争议仲载程序的不足逐步暴露。一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没有明确规定,二是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不能合理衔接。
(3)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是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现实中劳动争议仲裁委的“三方组成”只是虚设,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劳动行政部门下属的一个机构。二是劳动争议处理立法严重滞后,缺乏专门的处理程序立法、法律、法规,没有就劳动争议处理具体衔接做出明确规定,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长远要求。
二、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1、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农民工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有一些农民工在《劳动法》保护范围,然而,对于大部分从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来说,《劳动法》似乎并未成为他们权利的保障法,或者是企业主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是进城务工的人员根本不适用《劳动法》。针对农民工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从属于《劳动法》的保护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例如《雇佣劳动法》或农民工保护制度。
2、加快劳动法配套法律的立法进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原则规定,为了使劳动法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应当加快制定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或规定,形成规范的劳动法律体系,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
3、制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法律。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性法律,以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具体程序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劳动争议时有法可依,以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大劳动监察监督执法力度
1993年8月4日由劳动部发布并实施的《劳动监察规定》第四条规定,劳动监察工作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准确、及时地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要对本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及用人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要变劳动者上访举报为下访调查,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劳动用工制度即劳动合同是否签定,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是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各项保险费用是否为劳动者上缴以及劳动保护是否存在隐患等,对所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责令用人单位给以纠正,同时跟踪检查报道。劳动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下大力气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违法必纠。
(三)、多策并举,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
1、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直接体现之一的劳动合同,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相互利益和社会劳动秩序。对当前劳动合同中暴露出来的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予以完善和规定。
2、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二要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弥补大部分劳动者的劣势地位、减少其依附性;三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提高双方的遵纪守法的能力。
3、强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通过工会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将劳动关系的大部分内容确定于集体合同内,是劳动者通过集体的力量抵抗企业借格式化条款滥用权利的有效手段。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三、参考文献:
1、《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2、《劳动法律手册》200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3、《劳动监察规定》1993年8月4日劳动部发布
4、《劳动权与人权问题》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林嘉著
5、《关于劳动社会保障现状与前景》报告,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