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

时间:2019-05-12 22:1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

第一篇: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

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2010年12月26日06:58新京报我要评论(239)

字号:T|T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仍为0.36%。

相比11月份5.1%的CPI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11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增速情况,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其中10月份,居民储蓄减少7003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在上周召开的央行年度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加息是否会加剧热钱涌入?有专家认为,加息之后,中美利差继续扩大,会对热钱产生引导效应,但影响相对较弱。

动用加息手段次数至今较少

统计显示,今年央行利用加息手段调整只有两次:10月20日和12月26日,而距上次加息最近的利率调整则是2008年12月22日的利率下调。

此外,今年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较多。仅10月份以来,央行已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余同期的加息次数。

提醒

百万房贷月供增一百多元

“原来期望明年1月1日之后再加息,这样就可以在2012年开始执行新的利率,也能省一年的钱,现在泡汤了。”今年刚买了房的王女士表示。

北京目前执行房产贷款银行不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都是按“次年调整”的,“次年调整”即从加息后第二年的1月1日起,按上一年末12月31日当天的新利率执行。因此,以前贷款客户将在2011年1月1日起全部执行新利率,也就是将累计接受2次加息的影响。

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20年期限为例,在此次加息前月供为7245.31元,此次加息后为7396.98元,相差151.67元,而如果跟10月20日今年第一次加息前相比,月供则多出了267.24元。而100万贷款的总利息在累计两次加息后则增加了64137.55元。

释疑

为何此时加息?

紧缩政策时间提前

虽然各方机构对央行进一步加息均表示认同,但在年内推出政策仍然超出了多方的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时加息比在年后加息有四大好处:第一,利率政策的通行特点就是一般时滞较长,考虑到明年通胀形势严峻,与明年初加息相比,年内加息的政策时滞会大大缩短,能够在2011年元旦后迅速起效。

第二,预计明年CPI肯定会比今年高,此时加息表明政策当局坚定的反通胀的态度,稳定和引导通胀预期。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流动性管理的困境。目前央票已经持续低量的发行,公开市场

操作完全丧失了在管理流动性上的能力,而加息可以改善这一困境。

第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偏低的利率造成的对廉价信贷的过度需求、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楼市之火久攻不下等问题。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超前性地在2011年上半年物价高点到来之前进行紧缩,有利于抑制通胀预期。

未来还将继续?

进入加息周期 或将继续调整

专家预计,加息时点提前意味着加息周期提前到来,明年仍有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和空间。

经济学家华生(微博)认为,这次加息虽然比较突然,但也证明了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将用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拳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微博)分析认为,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仅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收紧整体数量的调控工具并不够,还需价格型工具与之配合。预计明年上半年会继续加息1至2次,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增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表示,目前央行单次利率小幅调整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需多次调整效果累加方能看出效果。她认为,明年1月份存在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

春节前提前还贷?

业内人士建议不必提前

“在此次加息之后,已经累计加息50个基点,况且还有再次加息的预期,因此提前还款将会明显增加。”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称,由于年终奖一般在春节前发放,因此往年提前还贷最高峰是在春节前,因此明年1月份很可能出现还贷高峰。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建议,不一定所有贷款客户都最合适提前还贷。已经签约的7折利率贷款客户,相比目前的CPI,现在的7折利率可以说非常低,这部分购房者的资金利用成本可以说非常低,所以不建议提前还贷。

此外,如果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还款期超过三分之一时,借款人已经还了一半利息,此

时再选择提前还贷,偿还的更多是本金,不能节省利息支出,更应该利用好资金。

同时张大伟提醒,客户如果结清贷款的话,一定不要忘记携带房产证,去各区住建委办理解抵押,这样房产才可以说完全属于自己。

提前还贷规定

工商银行: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

建设银行:提前还款额须是1万整数倍

农业银行:提前一个月申请

中国银行:到营业网点申请等待审批,时间约为1个月

交通银行:贷款满一年后才可提前还款,提前20天预约,还款额须大于月供5倍 影响

【房市】

旺盛需求或将继续

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表示,房地产业对信贷依赖度很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及未来出台房产税等多重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经验表明,加息对楼市尤其是房价的影响,滞后效应明显。

张大伟表示,购房者主要有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快速上涨主因是后面三种需求共同推动,而目前这几类需求依然旺盛,因此房价不会有太大跌幅。

【股市】

利空出尽?观点不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A股市场投资者提前消化了加息影响,加上加息幅度不大,因此预计A股市场只会出现短期反应,不会改变大的运行趋势。

不过,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此有不同意见。李迅雷认为,央行此次加息超出市场预期,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此次加息幅度不大,不会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市场将非常尴尬。这次加息味同鸡肋。加息未到位意味着市场利空并未出尽,对央行未来加息有所预期,因此即使市场下跌,空间也有限。在过去十次加息后的首个交易日里,3个交易日沪指下跌,其余7个交易日沪指均上涨

第二篇:申论材料:稳定物价 抑制通胀 稳定民生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一:稳定物价 抑制通胀 稳定民生

一、时政背景

2011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针对该问题,温总理给出四点指示。

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控物价 稳民生》的文章,再次就百姓牵肠挂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提出期望。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了2011年政府重点要做的工作。

因此,物价上涨已是民众切肤之痛,已是社会无法回避的热点,已是申论不得不全面透视的社会问题。

二、综合分析

持续走高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操控的因素,既有供给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还有供求混合因素。

(一)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由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加上靠天吃饭的“弱质农业”,无力承载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消费需求,进而供给不足是根本原因。而去冬今春大面积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预期,也必然驱动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是由于全球性的食品和能源资源短缺导致粮食和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必然产生输入性成本影响,进而推动中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涨。

其三是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推动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近年来,“用工荒”从东南沿海向部分中西部地区蔓延,特别是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长期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内需求扩大和诱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二)主观原因

主要归结为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而采取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各地政府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追求GDP竞赛而过分上项目、铺摊子等因素。4万亿“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积极作用是率先把中国经济从低谷拉起,实现了这两年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消极作用则是埋下了造成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流动性过剩”的隐患。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目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前两年过量的货币供给,以及由此诱致的游资和“热钱”流入所致。再加上各级政府都想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有一个好彩头,不仅定了较高增长目标,而且都选择了上项目、铺摊子的这种轻车熟路的发展方式。由此带来能源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供不应求,进而使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三、提出对策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针对解决物价问题给出了如下对策,即: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二:收入分配改革

一、时政背景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5、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三、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促公平?

1、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完善和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2、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引入竞争。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垄断行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

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款项实行全额税前列支或抵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民间自愿捐赠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帮助困难群体,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见,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见,而主要是对通过违规、违法行为获得巨额财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强烈不满,对这些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和打击。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城镇化。制约我国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收入长期偏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渠道。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时间越长,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人通过攀登“知识的阶梯”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3%,且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三、怎样促进社会保障?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加快扩大覆盖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第三篇: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

浅议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文提纲]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通货膨胀率在近几年不断增长,而未来的几年内也可能会继续加大。此时,央行们的决策对银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加息短期是利空,因为加息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都有所上升,导致社会资金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变小,虽然利差变化不大,但计息基数变小,必然利润要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的价格(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会造成股市等资本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而下降。据此,影响偏空。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信贷规模的压缩,使银行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高收益行业,使低利润行业尽快淘汰,从而使信贷投放更合理,有效化解风险,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好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银行如何利用央行加息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在总体上分析了央行加息的原因,以及加息对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影响,能够发现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加快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和产品与业务创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发现我们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政府和央行应该如何引导银行业调节国民经济向着正确、稳健的方向发展。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 主要内容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二、央行加息的前提条件

三、央行加息的政策运用

四、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五、面对央行加息,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六、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通货膨胀率在近几年不断增长,而未来的几年内也可能会继续加大。各国央行不愿意正面处理它,而是似乎想说服市场相信通货膨胀将随着增长放缓而消失,并暗中期望事实也能如此发展。此时,央行们的决策对银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加息短期是利空,因为加息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都有所上升,导致社会资金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变小,虽然利差变化不大,但计息基数变小,必然利润要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的价格(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会造成股市等资本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而下降。据此,影响偏空。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信贷规模的压缩,使银行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高收益行业,使低利润行业尽快淘汰,从而使信贷投放更合理,有效化解风险,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好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银行如何利用央行加息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通过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在总体上分析了央行加息的原因,以及加息对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影响,能够发现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加快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和产品与业务创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发现我们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政府和央行应该如何引导银行业调节国民经济向着正确、稳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加息;商业银行影响;

近期,央行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连续多次调整,进行加息,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盈利能力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存款加息,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总量,从而增加银行的可用资金量。负面影响是也增加了银行的成本支出。贷款加息,可以增加银行的收益,从而提高银行的实力。负面影响是增加银行贷款营销的难度。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决定,从2007年6月5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近几个月来,央行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进行加息,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为了指导、影响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由国家制定、通过中央银行付诸实施的有关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的总称。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与中央银行业务相联系的措施和手段来完成,这些措施或手段称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的调控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将带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规模的变化,从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是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通过加息,可调控资产价格,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自2006年7月5日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多种调控措施。特别是2007年5月18日,央行同时推出三项政策措施,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升息、扩大汇率波幅。政策组合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大调控的力度,综合治理经济偏快。上调准备金率旨在降低货币乘数与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抑制货币信贷增速;贷款利率上调以及降低银行存贷利差意在抑制信贷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为信贷减速;存款利率上调有助于修正过低的实际利率,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超过短期以及活期存款利率不变有助于减缓存款活期化和储蓄分流的趋势;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弹性,为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平衡人民币有效汇率创造条件。

二、央行加息的前提条件

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控制了高通胀后,长期的低利率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在今年CPI连续数月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适度加息,不仅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有利于经济转型。在低利率下,企业普遍有强烈的扩大生产规模冲动,建立自主品牌与提升技术水平的动力却不足,这导致很多企业大而不强。中国除了少数垄断国企之外,很少有企业拥有世界级品牌,在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中国企业也普遍缺乏世界领先技术。这其中,低利率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适度加息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成本压力,却是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近10年来,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始终存在。相关部委一再推出抑制政策,媒体与有识之士也反复地警告、批评,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针对性地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提高贷款利率,或许比以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更好。

三、央行加息的政策运用 央行加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加这样会增加银行的存息成本,如果这是贷款的总量不变银行的存贷利差就会减少,但是如果贷款的总量增加也可能对银行是利润减少或持平

2、只加贷款利率而不加存款利率,这样做法就会使得社会的贷款成本增加,如果贷款总量不变对银行来说银行肯定就是利好的啦,但是如果加息太高贷款企业就很可能会通过直接融资的手段如发行债券,利用货币市场等工具代替银行贷款这样银行就算加息的单笔贷款业务收入增加了但是总量的减少也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减少

3、存贷同时加息,一般加息都是两个同时加,这样就要看他们各自的加息比例了和幅度了,一般来说会导致存款增加贷款减少所以银行的利润一般会减少,这要看银行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如果银行能力强的话也是有可能对银行是利好的。

四、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7年在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促使中央银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并由此导致通货膨胀。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偏快、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既凸现了央行加大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其政策工具运用的难度。

当前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及商业银行经营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看:

一是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

2007年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每次调整50个基点,每次收回货币1500亿元,虽然相对于银行十几万亿元的流动性,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连续调整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就将逐渐显现出来。成熟的市场经济一般都会出现利率调整的周期性。近5个月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就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5个月内的第5次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两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除了在银行信贷发放与市场利率基准上将产生实质影响外,更表达了央行在流动性治理上从紧把握的强烈决心,也彻底打消了部分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严肃性所抱有的侥幸心理。

二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将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并对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约在2.55%左右,贷款一年期利率6.39%,存贷款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0.66%和3.84%。那么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调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按此连续调整四次则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84%*1500*4=230.4亿元。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0.66%*1500*4=39.6亿元。因此,据此估算,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商业银行利润达270亿元。

五、面对央行加息,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1.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抵御利率风险。加息预期中,对于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的商业银行相对有利,商业银行应当主动研究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动态管理模式。一是强化主动负债意识,通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特别应注意对公客户存款期限结构的调整,使付息成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二是在一定的贷款期限结构下动态调整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如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中,有意识地提高按季、按半年等短时间重定价贷款的比重。

2.正视金融脱媒的经营挑战,在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寻找业务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要在金融脱媒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效益的稳步提升,就必须在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寻找和把握业务发展的契机。首先,应把握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发展契机。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次,应把握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创新机遇,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3.主动调控贷款投向,谨防信贷风险的增长。在当前的加息周期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应把握三个重点:首先,应研究与投资密切相关、融资需求过于旺盛行业的信贷政策。加息的目的之一是抑制投资过热,因此对与投资密切相关、融资需求过于旺盛的房地产、建筑建材、电力类行业的影响更大。其次,应高度关注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负债率和利润率状况。连续加息增加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特别是将增加资金密集型高负债行业的资金成本,对其盈利预期将形成压力。

4.加快业务战略转型,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大力推动中间业务发展,降低资金依赖型业务的比重是未来盈利模式调整的必然选择。当前,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应树立“三个观念”:首先,应树立收费观念。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品种繁多,但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激活中间业务增长。其次,应树立联动营销观念。在中间业务发展初期,其业务营销必须与资产负债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动营销、“捆绑”营销,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实效。

5.全面推行客户价值管理,扩大客户基础和调整客户结构。客户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一方面应重点做好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针对当前市场上高端客户资源稀缺性及高客户流失率问题,各商业银行市场拓展中不应忽视对存量客户的维护及深度挖掘工作。而应创立一种基于特定客户定制的融智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应建立对大型客户的综合经营服务。对大型客户的金融服务,应逐步从单纯的存、贷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直接融资提供增值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上,为他们进行全面的理财规划,满足其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的需求,帮助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与他们建立“关系客户”和“关系银行”的关系。

六、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2007年5月央行三项调控政策的同步推出,既反映央行货币调控思路的重要转变,也显示央行驾驭货币手段更趋熟练和灵活应变,相信对市场和经济的调控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常规性工具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合理掌握货币政策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准备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将冻结金融机构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业银行来讲,准备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扩张,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筹资成本。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有必要设定一个合理区间,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时兼顾商业银行的利益;如果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利率,希望也能够相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适度弥补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二是进一步加强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在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信贷扩张过快、货币投资反弹压力巨大、物价上行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单项政策的效力日趋弱化。因此,应在加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实现多目标调控,并借助政策组合集中推出的力量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

三是应注意调控政策的协同效应问题。我国宏观调控关注多个经济目标,这使得央行在政策的协同和配套上需要更多的艺术性。比如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均是紧缩性政策,为了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导向,但升息又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比价吸引力,加速国际资金的涌入,加剧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的关联影响预计还将显现和强化,这将对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更多的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协同和配套,谋划取得同向的效应,在我国宏观控制更加注重内在和结构的趋势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四是应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针对目前农村资金存在着一定的“离农”倾向,为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县域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低于城市行金融机构。比如,目前农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0.5个百分点,高于信用社法定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建议今后应区别各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进一步加大县域有效信贷投入,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左晓蕾.加息智斗资产价格泡沫[J].资本市场,2007,(6).[2]黄建锋.准备金率调整成常规化工具 政策效应有待观察[N].中国证券报,2007,4,11.[3] 刘晓琳.论升息周期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管理的策略选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7-41.[4] 李长安.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是股市繁荣的长期动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25日.[5] 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第12期.[6] 姚希.加息周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5年第17期.

第四篇:2013.3.05 新官上任三把火,日央行行长表决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日央行行长表决心

上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提名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一职,本周一早上,黑田东彦出席日本议会听证会,就此事发表证词。黑田东彦表示,“如果能够成为日本央行行长,将不惜一切代价尽早结束通缩。” 谈到日本经济与通货紧缩的对抗,黑田东彦表示,“日本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是不正常的,结束通缩是日本经济的最大任务。日本对抗通货紧缩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要。” 黑田东彦还表示将不遗余力尽快达到安倍晋三政府制定的2%的通胀目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早地达到2%的通胀目标,2%的通胀目标是全球标准;要达到这个目标会很艰难,但是如果缺少挑战,会使事情更糟。” 谈到上任后未来的政策方向,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央行与日本政府之间紧密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中长期看来,日本政府加紧财政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央行没有购买足够的资产来结束通缩、达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将寻求通过货币政策来克服通缩,还需要考虑哪些政策在对抗通缩方面更有效。”

市场普遍最担心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导致日元下跌,从而引发货币战争。黑田东彦表示,“不可否认,宽松政策的实施将会有削弱日元的作用;但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的目的并不全是要削弱日元。东京股票市场受经济复苏预期的影响正在上涨;政府对抗通缩的政策对市场有利好作用。”

此外,黑田东彦还提醒,“目前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都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日本央行和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物价上涨会如何影响日本的经济,如果通胀目标达到2%,日本家庭方面也会发生许多变化;将尽最大力量来保证价格稳定。” 黑田东彦还暗示,未来可能会购买日本长期国债,“如果要平衡地扩大宽松力度,那么日本央行购买长期日本国债也是很正常的事;日本央行以前有过购买股票的经验;然而最自然的加强宽松的方式,就是购买日本国债。” 黑田东彦还表示,“日本央行扩大货币刺激必须从资产购买规模和资产类型两方面入手; 相比当前购买1-3年期日本国债,日本央行应当购买到期时间更长的国债; 乐于见到汇率由市场决定,如果外汇市场严重偏离基本面,有可能会单方面或联手进行外汇干预。作为一个选项,日本央行应当考虑开始提前实施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

汇率战狼烟未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悄然打响,黑田东彦下决心,目的:结束通缩,工具:宽松货币政策,其实何止日本一国如此,目前欧美等大经济体纷纷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来提振其本国经济,增发的货币导致其汇率下跌。一国如此,不足为奇,多国如此,恐怖不仅是复苏本体经济这么简单了,那些仍在坚挺升值的货币是否该小心了?

安泰丰贵金属 2013.03.05

第五篇:7.25光明日报——强力问责彰显从严治党决心

强力问责彰显从严治党决心

作者:罗旭 《光明日报》(2016年07月25日 02版)

【光明论坛】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之后,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创新,为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落实党中央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2015年下半年,中央纪委着手研究起草《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1月14日通过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提出,今年要制定党内问责条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6月上旬,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制定问责条例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6月28日,问责条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7月17日,《条例》全文正式公布。一年时间,问责条例从研究起草到出台,显示出党中央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释放出强烈政治信号——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将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没有离开责任的权力。总书记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我们党95年的历史证明,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革命战争年代,担当就是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为民族复兴伟业奋斗的今天,担当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党和人民负责、为党和人民担责。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责任,做到在党忧党,为党尽职、为民尽责。”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条例》时如是强调。原有党内法规中,有100多部包含问责内容,但是对事故事件的党政问责规定多,对党的建设缺失、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的问责规定少。《条例》是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借鉴了制定廉洁自律准则的好经验,高度凝练、简便易行;实现纪法分开,运用党言党语,突出党内规则特色,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遵循。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强力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担当对应统一起来,强力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中央巡视省区市、中央部委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实践也表明,只有对失职失责问题盯住不放,才能以实际成果立信于干部和百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把政治承诺转化为具体的法规条文,管党治党动真格出实招,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条例》的贯彻执行,势必唤醒全体共产党人的敬畏之心、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进一步焕发党员干部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奋勇前行。

下载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