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自考劳动经济学历年大题(精选)
30、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31、劳动力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32、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
33、就业弹性: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变动率,自变量可以是国民收入指标、消费指标、投资指标等等。
34、统计性歧视: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简述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
答: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障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36、简述二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
答:(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3)失业保险的影响。
(4)结构性失业增加。
37、简述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
答:(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
(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
(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
38、简述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
答:(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
(2)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
(3)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
39、论述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凯恩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
(2)认为有非自愿失业。
(3)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4)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5)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扩大就业。
(6)放弃节约,鼓励消费。
(7)增加投资,提高消费者刺激需求。
(8)增加政府开支,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当展开论述。
40、论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人力政策的新内容。
答:(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人力资本投资所追求的不再是持久性就业而是适应经济结构持续变动、增强劳动者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桥梁。为此,政府都在加强职业指导,改进职业介绍方法,提高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等,以达到减少失业的目的。
(3)激励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失业者尽快实现再就业;二是鼓励企业雇用失业人员。
(4)实施创业就业计划。
(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31、自愿失业: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32、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因其控制的重点是工资和利润水平,故称之。
33、集体协商:是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主群体的代表(一般是工会),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和过程。
34、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给定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分以下三类:
(1)希克斯技术进步(或中性技术进步)。在劳动、资本比率既定条件下,劳动的边际产出与资本的边际产出同比例上升;
(2)资本密集型(或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劳动、资本比率既定条件下,资本的边际产出相对提升,从而资本装备率上升;
(3)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劳动、资本比率既定条件下,劳动的边际产出相对提升,从而劳动被相对更多地使用。
35、劳动力参与的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的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但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36、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
答:(1)同一个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6)主题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37、相对于物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有何特点?
答:人力资本投资不同于物力资本投资,其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注:以上各点,应略有展开论述)
38、什么是垄断歧视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垄断歧视理论是一种从劳动力买方垄断角度解释歧视现象的经济理论,其主要观点和结论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歧视,结果:
(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水平都低;
(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的情况下必然增加;
(4)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情况下,若对手使用歧视政策而自己不这么做,有可能使自己处于成本较高的不利地位;
(5)市场竞争减弱歧视的说法不一定成立。
16、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17、准固定成本: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补贴、福利保健费等。
18、帕金森定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
19、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20、简述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答: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21、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答:(1)劳动力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22、纵观各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全日制就业模式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
(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
23、简述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基本要点。
答:(1)投入什么要素,取得什么报酬。
(2)投入多少,取得多少报酬。
(3)实现各项要素的合理报酬主要通过各要素市场进行。
(4)各项要素投入之间的报酬关系,由各项要素投入所创收入在总收入中占份额确定,即由各项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确定。
24、简述工资差别的种类。
答:(1)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2)职业间工资差别。
(3)劳动力个人间工资差别。
(4)地区工资差别。
(5)年龄间工资差别。
(6)性别间工资差别。
25、简述实现就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
答:(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
26、试述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理论。
答:(1)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2)垄断歧视理论。
(3)就业隔离或排挤理论。
(4)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5)统计性歧视理论。
(6)搜寻成本歧视理论。
27、试述工会的职能。
答: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了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还兼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具体包括:
(1)经济性功能。改善与维护会员的劳动条件以改善劳工的生活;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以增强谈判力量。
(2)政治性功能。影响立法活动,影响劳工立法内容,以通过对劳工有利的法案。
(3)社会性功能。如办理各项福利事业,推行社会教育、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
(4)心理性功能。工会作为劳工利益的保障性团队,能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以健康发展。
28、试分析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具体如下: ①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如果工资上升,受产出效应的影响,企业在短期内的雇工数量会减少;从长期看,企业还会以资本或其他投入要素来替代劳动,从而使得劳
动力需求量进一步减少。因此,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会越大。
②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上涨会迅速导致产品成本升高,因而企业会提高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在这种情况下,若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减少,因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③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以资本和劳动为例,若工资水平上涨,企业将乐于以资本替代劳动,从而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以资本替代劳动从而使得劳动力需求量趋于降低的程度,取决于资本要素供给弹性的大小。
④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在劳动力密集行业中,由于劳动力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所以工资的变动会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篇:广东自考社会保障学历年大题
三、名词解释题
36.生育保险
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7.社会福利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8.社会优抚
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39.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4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2)法定性(3)互济性(4)福利性(5)普遍性
42.简述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2)失业者必须是非志愿性的失业
(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43.简述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
(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2)相对自愿性(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4)保障性
44..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
(3)失业保险期满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
(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他居民
五、论述题
45..试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出的特点
(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46.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
农村医疗保障由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两方面构成(1)建立外部性很强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着重解决预防保障问题,特别是计划免疫问题
(2)建立针对特困阶层的医疗救济制度。至于特困的标准,在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定义。它可以由当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标准
(3)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富裕地区考虑建立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尤其做好大病统筹工作
社会保险的基本形式有:
(1)老年社会保险。(1分)
(2)疾病和生育社会保险。(1分)
(3)失业社会保险。(1分)
(4)工伤社会保险。(包括残障社会保险)(1分)
(5)死亡社全保险。(1分)
47.社会保障管理,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过程。(2分)
它包括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过程;(1分)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过程(1分)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一系列具体服务的过程。(1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8.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有:
(1)安全性原则。(2分)
(2)可流动性原则。
(3)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9.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具体包括如下四类:
一是“三无”对象,既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2分)
二是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而生活困难的居民;(1分)
三是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的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1分)
四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50.世界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趋势是:
(1)社会保障机制多重化。(1分)
(2)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2分)
(3)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1分)
(4)从对少数人的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2分)
(5)从少数人参与向全体居民参与发展。(2分)
(6)从非专业工作方法向专业工作方法发展。(2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具体的阐述,只给6—7分。)
51.老年社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在不同的国家,实施这一原则的具体形式不同。(1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享受老年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1分)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和投保期限(投保额)对等的原则。(1分)
(3)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只与国籍或居住年限有关。(1分)
第二,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在物价上涨的形势下,养老金标准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调整:
(1)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自动提高。(1分)
(2)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作不定期调整。(1分)
第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分)
这是因为:
(1)公平原则的实施。(1分)
(2)老年人已尽了劳动义务,在业期间为社会作过贡献。(1分)
36、住房保障制度
答: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1分)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
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的总和。(1分)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住房
供给方式。(1分)
3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1分)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2分)
38、生育保险
答:是指女职工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2分)中断正常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
社会保险制度。
39、工伤保险
答: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1分)为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
动者以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2分)
40、补充医疗保险
答;从社会保险的原理出发,可以说补充医疗是一种自愿性的辅助医疗保险。(1分)它产生的需
求基础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因其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了抵御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而自愿投资的行为。(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
答:(1)DB型现收现付制;(1分)(2)DC型完全积累制
(3)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模式,如半积累制和名义帐户制。(2分)
42、简述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2分)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2分)
43、简述当前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基金筹措方式的几种方要类型和代表性国家。
答:(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属此筹集方法,但具体三方负担比例又不相同,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已。(2)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这一筹资办法被法国、希腊等国家所采用。(1分)(3)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冰岛等国规定,失业保险费个人不须交纳。(1分)(4)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均采取征收保险税的方法,全部由雇主负担。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实行的是这种方式。(1分)(5)由政府全部负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家规定,失业保险费由政府全部负担,企业和个人无须缴费。(1分)
44、简述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必要性。
答:(1)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而战略的实质和关键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1分)
(2)可以缓解WTO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挑战。(1分)
(3)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1分)
(4)能够缓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提供安全保护。(1分)
(5)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1分)
45、试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答:(1)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二是药价虚高。三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四是由于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某些规定存在漏洞。五是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六是医疗资源结构设计不科学。(3分)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市场失灵。在医疗保险领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逆向选择。(2)道德损害。二是目的和手段的矛盾。三是利益的驱动。四是市场主体单一,缺乏平等的竞争。五是农村卫生财政体制的束缚。(3分)
(3)改革方向。一是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机能,纠正市场失灵。二是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改革,促进私营医疗机构发展。三是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付费,让老百姓免费享受。四是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五是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6、试述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1)我国是一个工伤事故发生频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国家。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每年都花费较大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工伤保险事业,然而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习惯的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伤保险无论覆盖范围、费率机制、补偿水平、资金筹资、管理制度、职业康复、工伤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5分)
(2)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二是加强工伤保险的制度管理;三是重视职业康复工作;四是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5分)
第三篇: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
(领会)(课后3)劳动力的特点:(不可分割性、生理性)答: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2 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3 劳动力不能存储。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3 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领会)互惠包括三种情况: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领会)互惠交换的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课后4)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2.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4.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5.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6.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7.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8.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9.劳动经济关系:与劳动和劳动力相关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10.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 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11.实证分析: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12.劳动力生产费用: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3.机制:指事物运动的目标指向、动力来源、传导系统、动作方向、运动力度等成套的规定性。14.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5.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16.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17.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18.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9.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20.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21.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22.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23.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24.磨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25.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6.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二.判断题
1.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长期劳动力需求弹性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要小。错误 5.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6.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将比服务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雇用更多的公务人员。正确 7.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8.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9.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 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10.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11.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2.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3.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4.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正确
15.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平均素质之和。错误 16.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7.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8.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19.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错误 20.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错误
21.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错误
22.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正确
23.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错误 24.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劳动力。错误
25.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然后由市场引导企业。正确 26.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 部价格性的关系。正确 27.劳动力的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正确
28.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不同于产品边际生产力曲线。错误
29.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与给定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那条等成本曲线为最大总成本。错误 30.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是指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正确
31.政府就业政策的限制会降低企业总成本。错误
3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适度增长目标下企业劳动力需求高于利润最大化企业水平。正确 33.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劳动力供给变化而影响劳动力需求。错误
34.劳动经济学中的一级劳动力是指主要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是指辅助劳动力。错误 35.不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状态叫做供给无弹性。正确
36.如果工资固定不变,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小于零的状态叫做供给有无限弹性。错误
37.收入约束式是劳动主体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的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错误
38.非劳动收入是一种不劳动而获的收入。错误
39.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正确 40.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大于初始供给的情形。错误
41.劳动者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主观预期判断叫劳动者的个人期望值。正确 42.所谓收入均等化理论就是劳动收入实行平均主义的理论。错误
43.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又称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错误
44.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大大提高我国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指标。正确 45.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正确 46.工资职能是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工资的作用。正确 47.基本工资是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实际工资。错误 48.维持生存工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剑桥学派的马歇尔。错误
49.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抗衡的结果。正确 50.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外部再分配。错误 51.年薪制是对企业职工实行的一种按年发放工资的报酬形式。错误 52.工资水平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总额/劳动者平均人数。正确
53.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的关系。正确 54.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主要表现为个体劳动差别。错误
55.最低工资是指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的最低等级工资标准。错误 56.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正确 57.非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因为劳动者职业岗位的原因而形成的工资差别。错误
58.我国的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城乡劳动者中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错误 59.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正确 60.普遍在职培训即企业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本企业实际有用。错误 三.单选题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是相对过剩的。B A.土 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3.劳动经济学是---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A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B 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C A.有价值的;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C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B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的连辍轨迹。A A.最低点;B.最高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A A.资本;B.土地;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B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A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三大方面。C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关系。B A.反向;B.正向;C.平行。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B 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A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C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20.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关系。A A.此消彼长;B.同消同长;C.正相关。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C A.不劳而获的收入;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B A.上调最低工资;B.下调最低工资;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A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决定。C A.均衡供给量;B.均衡需求量;C.均衡就业量。25.在U—V分析中,U表示---。B A.就业;B.失业;C.效用。26.在U—V分析中,V表示---。A A.职业空缺;B.就业;C.失业。
2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B A.隐性失业;B.显性失业;C.劳动力滞存。2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C A.中间成本;B.间接成本;C.直接成本。
2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C A.内部成本;B.私人成本;C.社会成本。
3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指标。C A.土地垦殖面积;B.土地复种面积;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3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之商。B A.股价指数;B.物价指数;C.比价指数。3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转化形式;B.实物支付形式;C.延期支付形式。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所决定的.C A.计时性;B.计件性;C.本质属性。34.---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A A.股权薪酬帛;B.劳动股权制;C.借贷购股制。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C A.按资产分配原则;B.按资金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B A.税前利润;B.税后利润;C.利润总额。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C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39.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B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A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B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四.问答题
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U—V分析?
答:(1)从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效的方法;(2)目的是说明均衡失业率;
(3)划定U=V的分界线。2.简答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本是主要资源;(2)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效益;(3)人力资本以教育投盗为主体;
(4)人力资本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3.什么是集体谈判工资的海克斯模式?
答:(1)雇主和工会双方都不愿为长期停产付出代价,同意让步;(2)雇主让步曲线为正斜率,工会抵制曲线为负斜率;
(3)两曲线相交点为双方谈判的妥协点,形成双方都接受的工资率。4.实际储蓄利率与劳动就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1)Sl = f[(1+r)Wt/(Wt+1)];
(2)储蓄利率高,现在就业增加,将来就业减少;(3)储蓄利率低,现在就业减少,将来就业增加。5.效率工资理论及其应用是什么?
答:(1)工作绩效优劣与工资水平高低成正比;(2)高工资高激励高失业成本;(3)失业率存在的客观性。
6.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有何影响? 答:(1)增加相关部门的派生劳动力需求;(2)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的连锁反应;(3)改善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条件;(4)对弱质劳动力供给产生政策性保护 7.收入政策实施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1)权威性劝说政策;
(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路标政策;(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8.调控劳动就业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再贴现率;(3)伸缩公开市场业务。9.在物价上涨时,政府对实际工资的保证通常采取哪些主要的方法? 答:(1)工资指数化;(2)工资非指数化;(3)提高工资标准 10.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雇主个人偏好;(2)雇员偏好;(3)消费者偏好 11.简答统计性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统计性歧视的定义;
(2)用群体典型特征取代个体个别特征;(3)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和信息不完全 12.简签在职培训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原因?
答:(1)在职培训的意义;
(2)市场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3)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变化;(4)员工在岗位间的轮换日益普遍。13.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出哪些一般趋势? 答:(1)教育和培训的费用表现为一种高投入;(2)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3)教育投资明显提高了劳动者的比较收益 1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的长效性;(3)投资收益的多样性;
(4)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15.产生磨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磨擦性失业的定义;
(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3)就业信息的不完全性;
(4)现行经济制度的制约性 16.凯恩斯的充分就业非均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政府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的办法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17.菲利浦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永久地改善失业状况;(2)降低失业率必然要以通胀风险为代价;(3)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4)菲利浦斯曲线的描述。18.什么叫就业弹性?如何判别?
答:(1)就业弹性是就业量变动的百分比和GDP变动的百分比之比。(2)就业弹性等于1时,就业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3)就业弹性小于1时,就业量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4)就业弹性等于0时,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就业岗位。19.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最低工资的定义;
(2)最低工资制度的法理依据;(3)最低工资率的确定;
(4)最低工资保障政策。
2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答:(1)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2)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五.论述题
1.试论界定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则。答:(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2)确定歧视的重点是可衡量的市场结果;(3)忽略不计偶然结果的常规随机差异;
(4)主要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后市场和前市场因素;(5)目的是为政府的反歧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6)结合一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运用劳动力参与率理论进行中外比较并提出因应对策。
答:(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分类;(2)外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3)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
(4)形成中外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差异的因素:(5)结合实际提出消除上述差异因素的应然性分析 3.运用均衡失业率理论分析当前大学就业问题及对策。答:(1)均衡失业率理论的内涵;(2)从全局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存在缺口;(3)从局部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过剩;
(4)结论: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结构性失业,或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磨擦性失业等;(5)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实然性分析;(6)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应然性分析。4.浅论工资差别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答:(1)工资差别的一般定义;
(2)工资差别主要分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与竞争性工资差别;(3)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分类;(4)竞争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
(5)工资差别变化随工业化进展而变化的阶段性;
(6)结合一定的实际对上述工资差别理论进行一些应然性分析。5.从配第—克拉克定理论中外城市化进程。答:(1)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涵;(2)城市化进程的内涵;(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4)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特征;
(5)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趋势;(6)结合一定的实例进行应然性分析。6.论中国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答:(1)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4)地区教育投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5)教育体制僵化导致劳动力供求脱节;(6)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言之成理的相应对策。
第四篇:广东高考大题
2012.
36.(18分)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uo,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得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道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013.35图18,两块相同平板P1、P2至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以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
(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
第五篇:历年国际经济学自考简答论述题总结
1.简述绝对技术差异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绝对技术差异论特点和局限性。
3.简述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基本内容。
4.简述出口补贴及其对出口国的影响。
5.简述出口导向战略以及选择这一战略的国家特点。
6.试分析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7.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限制条件。
8.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9.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为什么?
10.简述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1.简述货币贬值对国际收入调整吸收的影响。
12.试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13.简述实行浮动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14.简述浮动汇率制导致国际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15.试论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采取浮动汇率更能应对外部冲击?
17.简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对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18.简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高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政府政策搭配所面临的困境。19.20.21.22.简述在固定汇率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影响效果。试述在固定汇率下维持经济内外平衡的政策选择。简述在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产生的不同影响。简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3.试述国际资本流动是如何冲击一国经济的,并说明应采取怎样的汇率制度才能应对这种
冲击。
24.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25.简述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26.你对反倾销有何认识?它对我国而言有何现实意义?
27.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
28.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及其特点。
29.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的内容。
30.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
31.简述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之间的区别。
32.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非歧视原则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3.试述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影响。
34.简述影响劳动力跨国流动的主要因素。
35.简述关税对一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36.简述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
37.简述一个国家参加关税同盟后,其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的条件。
38.简述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9.简述对外贸易影响一国经济波动的因素。
40.试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41.简述示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42.简述引进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43.试述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积极影响。
44.论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及其对我国贸易战略制定的借鉴意义。
45.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46.生产要素禀赋论是怎样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的?
47.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何特点和局限性?
48.简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基本内涵。
49.简述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的主要内容。
50.简述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
51.简述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52.简述国际收支项目中经常项目的基本内容。
5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和贷方的净差额通常不等于零的原因。
54.简述开放条件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55.简述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平衡内外经济的影响。
56.简述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所起的作用。
57.试述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及其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8.简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59.简述《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60.试述签订《牙买加协定》的原因以及该协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义。
61.简述《牙买加协定》及其对新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意义。
62.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本内容。
63.简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64.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过程及主要内容。
65.简述斯托尔帕—萨谬尔逊定理及其意义。
66.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国民收入变动与本园国民收入变动的相互关系。
67.试述国际投资中的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利用外资的意义。
68.简述一国从打破国内垄断中可以获得的利益。
69.简述机会成本递增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
70.简述世界银行总结的经济发展战略类型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71.简述购买力平价论。
72.什么叫悲惨的增长?它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
73.何谓进口许可证?它有几种分配的方法可供选择?
74.简述夕阳工业论的政策主张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