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参考格式
附表3: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参考格式
(滑坡、不稳定斜坡)
1前言
1.1 任务由来
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危及人口、单位、建筑物、设施等)
1.3勘查目的、任务
1.4勘查工作评述(勘查依据、勘查时间、勘查范围、勘查工作量、勘查质量等)
2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条件
包括勘查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坐标、交通状况、气象与水文、区域经济状况等。
2.2地质环境
区域地质条件概述
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
3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体特征
3.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调查分析滑坡体的类型、边界范围及分布高程、面积、体积及其平面、空间形态,论述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并分析其变形破坏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3.2 滑体特征
分析滑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及结构、形态参数、岩土力学特性和指标、厚度及分区,地下水活动状态及岩土渗透特性。
3.3 滑床特征
滑床基岩岩性及结构,岩石力学和渗透性指标、地质构造、基岩等高线、风化程度及分区情况。
3.4 滑动带特征
滑动带的物理组成、力学特性与结构、微结构特征,分布形态,埋深、厚度及分段。
3.5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3.6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3.7 滑坡影响因素与变形破坏机制
4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评价
4.1计算模型与工况
4.2 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
4.3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结果评述
4.4 滑坡推力计算与结果评述
4.5 因素敏感性分析
5地质灾害体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1 发展变化趋势
5.2 危害性预测
6地质灾害体防治方案建议
6.1 防治目标原则
6.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6.3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
8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经济、社会、环境、减灾效益分析与评价)
9结论与建议
附图及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钻孔柱状图
(4)井、槽、硐探成果及崩塌危岩体素描图
(5)试验成果报告(岩、土、水室内试验成果和野外试验成果)
(6)滑坡稳定性与推力计算书
(7)物探成果报告(如果作了物探)
(8)照片集册
(9)成果报告电子文档(光盘)
注: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参照本格式及国家有关规范编制
第二篇: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本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本大纲进行编制。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
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须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工作安排
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目标任务、工作量及经费预算,第一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六、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的依据、标准、计算方法。参照地质大调查预算标准和编制方法,结合市场及项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各经费,附相应表格。
七、预期成果
预期勘查成果(矿产地、资源量、储量)及相应的勘查报告、图件、附表等。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及人员组成分工
(二)经费保障措施
(三)质量保障措施
(四)安全保障措施
九、其它
(一)附图与附表要求
附图(或插图):勘查区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物化探异常图、勘查区地形地质图及工程布置图、主要勘探线剖面图(或设计勘探线剖面图)等。
附表(或插表):工作量一览表、经费预算表等。
(二)报送要求
实施方案要求同时报送纸介质和电子文档。电子文档采用Word格式,A4幅面;附表采用Excel格式,附图用MapGis或ArcGis格式,图片用Tif或Jpg格式。
第三篇: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解读
原文:本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本大纲进行编制。解读:
大纲适用范围: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大纲各章组成
一、绪言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四、勘查工作部署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六、经费预算
七、预期成果
八、保障措施
九、其它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原文: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解读:应依次分别说明:
1、探矿权人的基本情况应反映出探矿权申请人满足的基本条件:(1)具备法人资格,但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不得作为探矿权申请人;(2)具备与申请勘查矿种及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3)注册资金不得低于300万元,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实施方案安排的本勘查投入资金;在1年内申请两个以上探矿权的,其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不得低于探矿权申请项目安排的本勘查投入资金总和。
2、勘查项目基本情况:矿权首次设立时间,首登面积,勘查矿种;现有探矿权勘查许可证号、有效期限、面积、列表说明拐点坐标(包括北京54经纬度及直角坐标、西安80经纬度及直角坐标)。
3、矿权的历次转让、延续和变更情况要逐一交待清楚。本次申请是新立?延续?分立?还是变更范围或勘查单位„„。申请面积、勘查矿种、申请期限几年。并列表说明变更面积后的拐点坐标(北京54经纬度及直角坐标、西安80经纬度及直角坐标)。
4、根据“新立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每延续一次时间最长为2年,并应提高符合规范要求的勘查工作阶段。确需延长本勘查阶段时间的,应组织进行专家论证,若可再准予一次在本勘查阶段的延续,应缩减勘查面积,每次缩减的勘查面积不得低于首次勘查许可证载明勘查面积的25%”。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
简要说明勘查单位名称,勘查资质等级(甲级:可做勘探及以下报告;乙级:可做详查及以下报告;丙级:可做普查及以下报告),从事勘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构成,勘查工作经历及主要业绩、承担本项目勘查工作的能力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大纲未提供原文,应按规范充实。
总要求:本部分内容是勘查实施方案编制的基础,应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来写,目的要明确,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具体,针对性要强,表述要规范。针对性方面要与具体的勘查矿种、地质条件和勘查阶段相对应。矿产勘查阶段及工作内容:
分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4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深入,各阶段的勘查工作程度都至少包括地质研究程度、矿石质量研究、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个方面(以各矿种勘查规范为准)。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简要撰写,主要写与矿产勘查实施方案实施有关的内容。附交通图,图件要清晰规范、图件要素要全。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原文: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或变更)的项目,须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及初步成果,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说明开展延续(或变更勘查范围和勘查矿种)的依据和理由。解读:
这部分内容要收集齐全勘查区以往地质资料。
对前人工作情况,只需简要说明本区做了什么工作,有哪些可利用的成果即可。
对自己取得矿权以来的工作情况,则应详细说明:做了什么工作,工作量完成情况,尤其是前一勘查期完成的工作及投入资金情况应与年检报告相吻合。取得的成果要说清是否已发现矿体及矿体的数量、规模大小,矿石品位或品质情况,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等内容。
对新立项目,应反映勘查区是否具备相应的成矿地质条件; 对延续、变更申请项目,要充分反映出探矿权人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应列表表示),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延续、变更提供依据。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原文: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等地质工作成果。解读:
对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可简要说明即可。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原文:
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1、勘查区地质特征(1)地层(2)构造(3)岩浆岩(4)变质岩
(5)物、化、遥异常特征
(6)矿体特征:说明矿体产出状态、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规模大小(长度、厚度、延深情况)、产状、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等,矿体已有工程点控制情况。对于砂矿床还应包括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有关内容。(7)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详查)(8)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详查)
如该探矿权工作程度很低,无已知矿体,则应说明本区异常分布情况、矿化蚀变情况等找矿线索。
2、成矿条件分析
应重点分析与勘查矿种相对应的成矿地质作用,总结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勘查矿种的确定和勘查工程布置进一步提供地质依据。特别要注意多矿种的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以指导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
例如:若是地层控矿,应重点对相应的层位及岩相作勘查部署;若是构造控矿,应重点对相应的容矿构造作勘查部署,兼顾导矿构造和破矿构造等。有了找矿标志,到有找矿标志或找矿标志组合的地方去找矿。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原文: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涉及多矿种的,须进行综合勘查。解读:
主要包括四层意思: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技术路线(施工原则);矿床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的确定;综合勘查。
1、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
普查项目只需简要说明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工程布置原则即可。详查项目应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5项判别指标,确定勘查类型。对详查区勘查类型进行论述,以确定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线距、点距)。同一矿区,工程间距应取一确定值。且地表(槽探)工程间距应比深部(钻探)工程间距加密一倍。
2、技术路线(施工原则):
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各阶段工程布置应考虑后续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衔接。每一类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
3、矿床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的确定:
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应以一个或几个主矿体为主,对于巨大矿体也可根据不同地段勘查的难易程度,分段确定勘查类型。
工程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4、综合勘查。
原文:涉及多矿种的,须进行综合勘查:
解读: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共生矿产或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对同体共生矿,应综合考虑,整体勘查,运用综合指标圈定矿体;对异体共生矿,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进行控制,其控制程度,视具体情况确定。
应据地质条件、产出特征、共伴生关系、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发利用的可能性等条件,对市场适销对路、经济价值较大、并能同时开采的共生矿,尤其是位于首采地段或露采境界内的共生矿,应加强综合评价。对伴生矿产,据经济价值确定其评价程度。
(二)工作安排
原文: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目标任务、工作量及经费预算,第一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解读:将总体工作部署中确定的勘查工程,依据确定的目标任务所需的工作量,安排到相应的中,并依据规范做好经费预算,附相应的表格。第一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要注意具体的数量应与探矿权类型相匹配,如新立的3年,延续的2年。
应列表说明设计的地质测量、物化探、槽探、坑探、钻探等的工作量、编号、施工顺序等。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原文: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槽探、井探、坑探、钻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解读: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勘查阶段同一勘查手段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勘查手段各自的技术要求。具体的技术质量要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中的勘查技术要求和勘查工作质量。
(一)、勘查各阶段的技术要求不同:
1、预查
全面收集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探矿工程等各种信息,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有希望的地区,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辅以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异常进行Ⅱ-Ⅲ级查证,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对发现的矿(化)点或经类比认定为矿化引起的异常及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研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从基本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类比、预测,必要时可投人极少量工程进行追索、验证,采集测试样品。
寻找的矿产与地表(下)水关系密切时,应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为开展下步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应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可以估算预测的资源量334?。
2、普查
普查工作中无需进行地形测量。地质测量可以是正测、简测或草测。通过 1: 25000-1:5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地质特征的查明程度应达到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方法手段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对已发现的矿产,应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从矿石物质组成、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有害组分及影响选冶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333+334?。
3、详查 详查工作中,地质测量及地形测量均应是正测。金矿详查的地质测量及地形测量比例尺不小于1/2000。其他矿种不小于1/5000。
详查工作中水文地质测量面积应为矿区水文地质单元面积;工程地质以工程岩组为评价单元。以办采矿证为目的的详查,其水工环测量工作程度要达到矿山设计的要求。
样品分析项目的确定应参照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7月颁布实行的《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中的要求,金属矿基本分析样一般分析主矿种和共生矿种,伴生矿种在组合样中分析即可。组合样应分矿层组合,样品组合数应不大于5—8个。内外检样不少于30件,样多时可分别按不少于10%、5%计。小体重样不少于30件,且应有代表性,其样品平均品位应与矿山全区平均品位基本一致,品位相差较大的样应剔除。氧化矿、松散矿、非金属矿应采大体重样。
(二)、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1、地形及工程测量
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对于边远地区小矿,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测图。但必须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位仪器的型号、定位的时间、程序、精度。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不同比例尺的勘探线剖面应当是实测剖面。
2、地质填图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应按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范要求。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比例尺的选择应以矿床的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用仪器法展绘到图上。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要求和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及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测试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可靠性。
4、物探、化探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的质量,都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各项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
5、探矿工程
对覆盖层小于3m的浅部矿体可使用探槽、浅坑,大于3m应采用浅井。钻探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钻探规程的要求,矿芯及顶、底板3--5 m范围内的岩石及标志层和全孔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规程规定或勘查设计的要求。当厚大矿体连续5m低于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钻孔实际出矿点偏离设计出矿点的垂直勘探线距离,应视矿床具体情况而定。砂钻严禁超套管采样,开孔、穿矿、终孔应测钻头内径。坑探工程应按坑探规程或设计要求进行。
6、采样及测试(含加工选冶试验样品)必须严格执行采样规范的要求,不得混样、错号,严禁选择性采样。难以识别的矿石或可能矿化地段,应连续取样。
样品分析、测试,应由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化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具体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取,要考虑矿石类型、特征及代表性,能分采的应分类型采集。加工选冶试验的各环节都必须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
7、地质编录、综合整理
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原始地质编录要在现场进行,应及时、准确、客观、齐全,综合整理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深人的分析研究。鼓励使用计算机辅助野外采集系统,凡能用计算机成图、成表的资料,都应按标准化表格内容的要求填写。工程、采样、测试、编录的质量问题及矿体、矿石质量的异常变化,应如实在报告中一一反映。
六、经费预算 原文:
经费预算的依据、标准、计算方法。参照地质大调查预算标准和编制方法,结合市场及项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各经费,附相应表格。解读:
经费预算反映的是勘查工作经费投入,要注意是否与相应的勘查阶段和勘查工程相吻合,是否达到最低勘查投入要求。(①第一个勘查,每平方公里2000元;②第二个勘查,每平方公里5000元;③从第三个勘查起,每个勘查每平方公里10000元。)
探矿权人当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的勘查投入。
七、预期成果 原文:
预期勘查成果(矿产地、资源量、储量)及相应的勘查报告、图件、附表等。解读:
注意与相应的勘查阶段相对应,特别是新增的资源储量级别。常见的图件有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矿化异常图、勘查工程布置图、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实测)等;常见的表格有勘查工作量一览表、矿种品位表、储量计算表等。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及人员组成分工
组织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专业、年龄、职称)是否合理。要注意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应与相应勘查阶段的勘查手段方法选择和勘查技术要求相适应。
(二)经费保障措施
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必须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勘查面积和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以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为依据,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第一勘查资金投入额,同时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总资金的1/3。
(三)质量保障措施
质量保障措施是否完善。主要从有关技术规范上针对相应的勘查质量要求提出质量保障措施。
(四)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
九、其它
(一)、附图与附表要求
附图(或插图):勘查区交通位置图、实际材料图、地形地质图及工程布置图、(区域地质图、物化探异常图、主要勘探线剖面图(或设计勘探线剖面图))等。
附表(或插表):工作量一览表、经费预算表、品位表等。
(二)报送要求
实施方案要求同时报送纸介质8份和电子文档1份。电子文档采用Word格式,A4幅面;附表采用Excel格式,附图用MapGIS或ArcGIS格式,图片用Tif或Jpg格式。
第二部分 常见问题与指正
一、方案编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三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探矿权人出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圈地,不以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为依据,也不从自身所具有的资金实力及勘查能力出发,“占山为王”据为己有,许多探矿权登记后未及时开展实质性的勘查工作,只象征性地做些工作以维持探矿权。
二是部分探矿权人登记探矿权后,不按规范要求开展工作,而是以采代探实行掠夺性开采,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扰乱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
三是不按地质勘查规律盲目探矿,有的普查未做,矿(化)体分布、规模、产状不清,就直接上坑探、钻探,碰运气。
应按从预查到普查、详查的顺序,一般先做面上工作如:物化探、填图、地质测量等工作,圈出异常,并对异常进行查证,针对异常布设槽探、浅井等工程取样化验,圈出矿(化)体,再用钻探、坑探等工程对矿体进行系统控制,估算资源储量。要由浅入深,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提高找矿效果。
目前规定探矿权登记时须提交勘查实施方案并组织评审备案后方予以办理,主管部门的缩减面积政策;在勘查工作期间严格依据勘查实施方案对勘查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在项目续登或升级勘查时,对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按方案进行对照检查等政策,对于改善上述不良现象十分有效。
另外,详查方案审查要求至少副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以上来参会,因地勘单位不夠重视。普查、详查等阶段的方案审查探矿权人要参会。
对探矿权升级分立的一般应先审详查方案再审分割后的普查方案。
(二)勘查实施方案名称不规范
问题:有的名称中出现:乡、镇名,„„ 规范命名:江西省××县××(地名)铜矿普查
矿点为市辖区时:江西省××市××区××(地名)铜矿普查 矿权区范围较大时:江西省××县××地区铜矿普查 如:江西省德兴市梅花坪萤石矿普查;
修水县辉煌地热水可行性勘查(相当于详查)。不同勘查阶段的方案不能混淆。勘查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不够具体
绪言部分对勘查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作了具体的要求,在审查中常发现方案对此介绍不符要求,尤其是延续、变更探矿权项目,不能够将历次延续情况叙述清楚;探矿权范围变更在图上表达不清等。
(三)勘查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不够具体
勘查资质情况常见问题三种:一是有的探矿权人不聘请签有合同的勘查单位做工作,而是私自请人做工作;二是有的勘查单位因忙不过来或其它原因转包承担的勘查工作或让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从事勘查工作;三是不按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类别或等级从事勘查工作。这些都是违反《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的行为,可以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对详查工作,勘查资质水工环丙级的不能做,可请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做;如果要达办采矿证要求的话,水工环要达勘探程度,要甲级资质的单位才能做。
(四)以往工作情况叙述不完整
对以往工作程度叙述重点是本区曾开展的工作,所取得的地质成果;特别是延续或勘查工作升级的矿区,须将前一阶段开展的各项工作情况交代清楚。具体说明前一次探矿权登记时部署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并在实际材料图和工作布置图上明确表示,如未完成当时布置的工程量,须说明未完成的原因,同时对前阶段工作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述。
(五)勘查区地质情况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介绍过于简单
(2)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研究不够深入
(六)勘查工作部署
1、总体部署不能点面结合
方案中工作部署是对探矿权整个区域而言,大多数的方案均采用从地表地质、物化探测量,对区内赋存的矿化带地表揭露和局部深部验证的工作思路。但部分方案往往只偏重区内已知矿化带地段的勘查工作,而对整个面上的勘查工作不能全面顾及,尤其是勘查区面积较大,且区内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矿化时,应采用相应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测量,以进一步圈定找矿有利地段开展评价工作,否则就达不到评价全区的要求。
根据部办公厅 [2011]51号文规定,对缩小面积放弃掉的区域要汇交地质资料,如未开展工作的需提交放弃勘查区块无需汇交地质资料的意见表,弃勘表由市局盖章编号。
2、工作量布置不符要求
部分勘查实施方案中工程量的布设不从勘查区找矿工作需要出发,从而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不合理现象:
一是部署太简单,迁就探矿权人不愿较多投入而又能保矿权延续的心态,使工程布设达不到相应勘查任务的要求;
二是部署尽量多的探矿工程,编制者出于勘查单位的利益,工程量愈多,实施者所获利润愈大。势必造成许多工程量的浪费。
三是工作量部署不当,地质依据不足或未根据工作阶段、矿种勘查规范要求,违反地质勘查规律盲目布设坑道或钻探工程,甚至普查时就开展1:2000地质测量,使布设的工程超前、无效,造成浪费。
200号文和29号文规定:探矿权人应按照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勘查施工,需要对勘查实施方案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调整工作量缩减l/3以上的,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
3、比例尺不尽合理
部分勘查实施方案中化探工作、地质测量和剖面测量以及工程布置图的比例尺不尽合理,有的勘查区预查化探一下上1:10000的比例尺,应从1:25000做起;前阶段工作已作1∶5000地质简测,本次工作仍作1∶2000地质简测,在本次要开展评价工作的已知矿化带地段也未作相应比例尺的地质测量。个别较小
2面积勘查区,地质测量的比例尺过小,如有一面积为2km的勘查区,却布置了1∶2.5万的地质简测,有限的观察点不能满足成图要求。有的工程布置图的比例尺太小,图面工程和质量点看不清。
4、勘探线布置不合理
勘探线一般垂直矿体走向布设,普查时应为详查时加密勘探线考虑预留相应勘探线及编号。而有的方案勘探线布设却不顾及这些。
5、工程进展的时间节点不明确
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依据总体部署,方案应提出分目标任务,第一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从方案评审的情况反映,许多方案对工作进展安排过于粗糙,特别是投入工作较多、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对各种方法、手段的实物工作量完成的时间节点未加以说明。应在方案中以横道图表示或说明。
(七)关于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1、地物化综合找矿体现不够
矿产资源勘查尤其是金属矿勘查的普查阶段,根据勘查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地物化多种技术综合找矿,圈定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判别深部矿化情况,已是普遍的作法。特别是近几年来物探技术的发展,更高的分辨率和抗干扰性对于区分不同地质体的敏感度更高,勘探深度可达千米以上。数据处理及反演技术的提高更能快速圈定异常并作出评价,为探矿工程布设提供依据及目标。但相当一部分方案中只用传统的地质测量,地表揭露与深部钻孔探索的工作方法,物、化探技术不作为。
2、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不符规范要求
从审查情况看,方案中普遍对于地质测量,槽、井、钻探施工及开采、加工、化验这方面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交代较全面。但是对于勘查区内布置的物化探工作的要求则大多不够具体:物探工作往往只明确方法种类(如电法、测试等)不具体表明测量的参数及所用仪器设备、测试装置的相关参数;未布置相应的物性参数测试研究工作;化探工作只交代工作方法及比例尺,但不明确指示元素,取样的层位、粒度、分析测试的要求均未具体规定。
对详查区应全面开展详查工作,如:不能圈出1平方公里详查面积,但只做0.1平方公里的详查工作,否则详查方案与报告审查通不过。详查工作地形、工程要测量,水工环等开采技术条件也要基本查明。
3、综合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所提交的方案中普遍对勘查区的综合研究工作不够重视,实际上在勘查工作中这是一个不可缺失且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取得成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有必要在方案中针对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主攻矿化类型,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等开展相应的综合研究工作,以指导各阶段的勘查工作。
(八)经费预算:
常出现部署的工作量与经费预算不吻合的现象。
(九)预期成果
方案中对预期成果必须单独列支,并对勘查工作成果的预期目标(矿产地、资源量、储量)以及相应的勘查报告、图件、附表等均需具体地注明。对勘查方案中布置较多的物化探工作方法时,应规定按规范要求提交物化探专项工作报告及附图、表。
(十)保障措施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介绍过于简单(2)质量保障措施不齐全(3)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十一)关于附图、附表
审查中方案附图、附表主要有三类问题:
一是实际材料图反映以往工作成果和民窿等要素不全;
二是本次开展勘查工作的工作布置图上缺少方案中设计的工作内容,如面积性地质和物化探工作区,勘探线及有关钻孔位置,坑道平面位置等。
三是普遍缺少品位表。
(十二)勘查单位对方案未作认真审核
在方案审查中常发现许多由于粗心大意所形成的低级错误,如勘查区地名不符,图幅名不正确与地理坐标不相符,工作量前后不对应,引用资料盲目,甚至将外省地层名称照搬至勘查区,以及用词不当,文理不通等现象。相关图件中缺失最基本的内容等等。
此类现象说明勘查单位对编制人提交的方案未作认真审查,草率上交,也反映出勘查单位对编制勘查实施方案这一环节不够重视。请各地勘查单位对上报的方案先进行内部审查。
二、严格执行大纲要求,提高方案编制水平
上述勘查实施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对勘查实施方案认识不足,偏面地认为只是探矿权办理过程中所要履行的一个手续而已。本人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方案编制水平。
(一)详尽收集以往工作成果资料
勘查区大多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地物化工作,尤其是探矿权延续、变更或勘查工作升级的项目。因而本次勘查工作实质上是以往工作的延续,勘查实施方案必须充分反映本次工作以前由何人完成了何种找矿工作,投入了多少工作量及经费,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查明的资源量或成果报告),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等。对已开展评价的矿(化)体除说明初步查明的资源量及平面展布特征,应以相关文字与图件基本反映其空间展布特征。对区内以往物化探工作的成果资料也必须充分反映在方案中。
(二)认真研究区域及勘查区地物化特征
一般而言,申请探矿权的地段往往是位于区域成矿带中找矿有利部位,并在局部已有较好的矿化显示。为此须对区域及勘查区的成矿作用及主要矿化类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作全面的总结分析,并反映在方案相应章节中,使方案确定的主攻矿种及找矿类型目的明确,依据充分。同时勘查区也往往是经以往小比例尺物化探测量所圈定的各类异常区,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必须充分把握区内主要地质体和矿化蚀变的物性参数与电磁场特征,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特别是勘查区主要的异常特征(目前提交的方案中这方面反映不足)。区内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介绍不能仅限于异常面积与成矿元素峰值,尚需研究异常形态,成矿及主要指示元素含量梯度变化,元素组合、分带特征及与所处地质背景之关系等,为勘查实施方案中物化探工作方法选择和工作量布设提供依据,也为应用物化探成果布置验证工程打下基础。
(三)有效选择勘查工作方法手段
与以往地质工作设计书的要求相同,方案编制必须在总结以往地质物化探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勘查区地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运用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与手段,评价区内矿化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含矿性,为下一步继续评价提供靶区和基础资料;或进一步控制矿体的形态与规模、品位变化情况,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等。
如果布置的工作量较大或重点矿区,有必要作不同方法、不同装置的试验,以求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四)合理布置勘查工作,提高勘查工作成效
方案编制本身就是一个深化认识综合研究的过程。经专家评审,更使得方案勘查工作依据充分,方法技术可行,工程布置合理。并通过主管部门依据方案对勘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在勘查工作结束时核查验收,保证了勘查经费有效投入,勘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实施,并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勘查工作量布设是根据勘查区找矿工作具体情况所确定的勘查目的和任务为依据,并遵行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地质勘查规律,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均应遵从这个规律,而非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随意布置工作量。
“勘查实施方案调整工作量缩减三分之一以上的,探矿权人应重新提交经评审通过的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由此可见方案布设的工作量不可随意调整。但对于级别较低的普查区而言,探矿工程开展具有不确定性,需视前阶段工程见矿情况而定,需要对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实施方案中可设定部分机动工程量,并说明是否实施的原则与实施顺序。
(五)严格执行勘查工作规范标准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规定:“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在实施方案中的方法技术介绍,质量技术要求设定均必须参照规范要求执行,凡在实施方案中采用的各种方法手段都必须参照规范标准,包括开展的各项物化探工作也应参照相关规范作具体要求。
(六)着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矿产勘查而言,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并非很难,而真正要做到地物化结合,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谈何容易,需要在勘查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艰辛而有效的努力。其中勘查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与业务技术)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此处仅提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随着找矿工作难度增大,找矿深度增加,功深找盲需要各种技术方法结合进行,这就给我们勘查技术人员的地物化综合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人员需要学习物化探方法技术,物化探人员需要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二者皆不可缺。
第四篇: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 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
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
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
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 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 1﹕1000—1﹕2000 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 1﹕500 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 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 1﹕200 或更大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 1:200 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具体位置、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划分危岩区范围;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其它勘探工作应明确相应的目的、任务。
7、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⑴平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 ④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 ⑤拟布置的长短剖面及其编号;
⑥拟布置的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
⑦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
⑧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谈)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
③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视规模大小用(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⑶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应清楚的表示出危岩块体大小,相关位置,角点坐标或中心坐标。
8、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9、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设计书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名称一致。
目 录
前言
一、任务由来
二、工作任务
三、前人研究程度
四、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五、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第一章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 第二节 气象、水文 第二章 勘查区工程地质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貌 第二节 地层岩性 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 一 地质构造 三 地 震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五节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危岩体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 第一节 危岩体基本形态
第二节 危岩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一 危岩体特征
二 危岩体变形类型及规模 三 危岩体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四 危岩破坏后(落石)运动特征 五 危岩危害性及变形趋势性分析 第三节 崩塌堆积体特征
第四节 既有防护工程及施工条件调查 一 既有防护工程 二 施工条件
第四章 勘查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第一节 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第二节 工作内容、方法和勘查手段 一 地形图测量 二 工程测量 三 工程地质测绘 四 勘探工程 五 室内试验 第三节 工作量
第五章 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 勘查工作方法 第二节 勘查技术要求 一 地质测绘技术要求 二 剖面测量技术要求 三 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四 点位测量技术要求 五 槽探技术要求 六 钻探技术要求
第六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 第一节 人员组织 第二节 设备组织第 三节 工期及进度计划 第七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质量保证措施 第二节 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 预期成果 第九章 经费预算 第一节 经费预算依据 第二节 经费预算 附图:
1.(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平面图 2(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剖面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 ;除了干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危岩块体(单体)碎带(危岩带)外。一般情况下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
1、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顶底宽、高、厚、体积、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9、治理措施建议、照片、剖面图、立面图、赤平投影图。每一块危岩形成。一张描述评价表格(见附表)
三、各单体危岩评价完以后应用表格汇总进行综合评价
危岩单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览表
四、注意控制危岩结构面特征的调查
1、位置、产状、延申长度、切割深度、张开度、裂隙间距、充填物及胶结状态、裂面形态及粗糙度、地下水或充水情况
以上描述的准确性与计算参数的取值密切相关。
五、注意破坏模式的确定:
需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破坏模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是不一样的。
六、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可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DB50/143—2003)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范》勘察技术要求‖等规范及要求执行。
七、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应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八、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可参照滑坡稳定性评价进行。
九、治理方案与比选部分: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十、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十一、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危岩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㈠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1、平面图
⑴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
⑵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⑶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
⑷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
⑸长短剖面及其编号; ⑹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
⑺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
⑻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剖面图
⑴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⑵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
⑶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视规模大小用(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
4、各种图件比例尺按照测图要求使用
5、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6、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一底‖连接出图。
㈡附件及要求
1、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
2、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
3、应附有代表性的与崩塌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危岩照片等;
4、各种计算成果。
十一、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十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本)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附表:Ⅱ-W2 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目 录
0 前言 0.1 任务由来 0.2 工作任务 0.3 前人研究程度 0.4 勘察工作情况 0.4.1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0.4.2 勘察设计情况 0.4.3 勘察手段及方法 0.4.4 勘察完成工作量 0.5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1.1 位置与交通 1.2 气象、水文 1.2.1 气象 1.2.2 水文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地质构造 2.3.2 新构造运动 2.3.3 地 震 2.4 水文地质条件 2.5 人类工程活动 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3.2 地层岩性 3.3 地质构造 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4.1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4.1.1 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 4.1.2 危岩破坏方式
4.2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4.2.1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5.1 危岩变形现状 5.2 定性分析评价 5.3 定量计算及评价
5.3.1 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5.3.2 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5.3.3 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 5.4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5.4.1 运动形式 5.4.2 运动计算 5.5 危岩危害性评价 6 危岩防治方案及建议 6.1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6.2 防治方案建议 7 结 语7.1 结 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图:
(1)危岩探槽记录表
(2)危岩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3)危岩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4)危岩工程地质立面图1:200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滑坡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滑坡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地灾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根据不同坡体的大小、规模,用纵、横勘探线控制,一般斜长 200m±、下宽(或平面宽度)200m±,原则上用三纵三横勘探线控制,主勘探线上至少 3 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其它两条勘探线至少 2 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对边界及裂缝部位辅以适当的坑槽探控制,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工作量控制,勘探线之间可用实测剖面控制。
2、岩土水样采取:原则上滑体土 6 件、滑带(面)土 6 件、滑床(岩、土)6 件;滑坡规模较大且坡体土体结构较复杂,可适当增加岩土样,反之,滑坡规模较小且坡体土体结构较简单,可适当减少岩土样;有地下水的地方一般情况均考虑 1 组(2 件)水样。
3、其它规模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可参照以上勘查工作的布置,根据规模大小作相应的增减。
4、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⑴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 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⑵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 的全域用比例尺1﹕1000—1﹕2000 测图,拟设工程部位用 1﹕500 比例尺测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 的全域用比例尺 1﹕500 测图;平面图测图范围一般情况下原则上上下左右各延长 50m 为宜,若需要作截排水工程的项目,可用小比例尺图把与该区域有关的汇水面积表示清楚。
②剖面图:拟设工程部位用 1﹕200 比例尺实测,其它剖面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匹配,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实测剖面图。⑶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等,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对钻探工作的要求:
① 对每一个钻孔应明确孔位、孔深、工作目的及工作内容。
②土层原则上要求干钻,特别是推测的―滑带‖附近必须干 ―滑体土‖ 回次进尺宜控制在 1m 以内,钻,并应控制回次进尺,―滑带‖附近应控制在 0.5m 以内。
③钻孔深度要求:滑坡规模较小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小及土层较薄的,原则上钻孔进入基岩 1—3m;滑坡规模较大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大及土层较厚的,原则上钻孔进入中风化基岩 3—5m,应注意强风化基岩与中风化基岩的区分,不要把较破碎的岩心都划分成强风化带。
④孔内地下水的观测,应在终孔后提干孔内钻探循环水,至少 24 小时以后观测地下水位。
5、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 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 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 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
④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
⑤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置等;
⑥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置;
⑦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
③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
④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
⑤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致; ⑥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
6、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7、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纲要(参考)设计书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名称一致
目 录
前言 勘查设计书编制依据、勘查目的和任务
1.1 编制依据
1.2 勘查依据主要技术标准
1.3 勘查目的和任务
1.4 前人研究程度
1.5 危害对象等级
1.6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2 勘查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及交通
2.2 地层岩性
2.3 水文地质 2.4 区域地质环境滑坡概况
3.1 滑坡发育史
3.2 基本特征
3.3 滑坡变形特征
3.4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3.5 滑坡稳定性分析
3.6 危害对象治理方案设想勘查工作部署
5.1 勘查范围、内容
5.2 勘查工作布臵原则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6.1 工程测量
6.2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的测制
6.3 钻探技术要求
6.4 土、水采样与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6.5 大重度试验
6.6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6.7 滑坡稳定性预测与评价
6.8 变形区预警系统建设
6.9 资料收集 6.10 内业资料整理勘查工作的计划进度
7.1 进度计划 7.2 施工进度控制勘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8.1 人员组织及分工
8.2 设备、仪器
8.3 施工组织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9.1 安全目标
9.2 安全施工措施预期成果
10.1 勘查报告及附图、附件
10.2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比选方案工程概算
10.3 治理工程施工图初步设计(可研阶段)及工程预算服务承诺
附图
1、“项目名称”滑坡勘探点平面布臵图
2、“项目名称”滑坡典型剖面图
附件
“项目名称”滑坡勘查及设计费用预算书
滑坡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滑坡的基本要素:坡高、坡长、坡宽、坡向、坡度角、面积、体积(规模)要描述清楚
二、滑坡的变形情况及边界的确定:后缘、前缘(剪出口)、边线(界)、坡体变形(地面裂缝、建筑物变形、树木变形等)
三、滑坡体的几大要素:物质结构(组成):滑体土及物质组 成;滑带(面)土及物质组成;滑床土(岩)及物质组成。
四、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㈠C、Φ值取值
1.室内试验值:快剪:天然剪→残余剪,饱和剪→残余剪
2.反演 :反演应注意的问题:采用反演分析确定滑坡力学参数应 注意适用条件,对已滑动位移的滑坡应恢复滑前地形进行反演分析。用软件收索的最危险的面及稳定性系数取值一定要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即
3.工程类比:应注意要有可比性
4.综合取值:一定要说明取值的依据或理由
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1.软件的使用:理正软件,成都理工大学软件
2.计算模型的确定:
⑴土体滑坡:
①滑面为折线型: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詹布法等进行校核
②滑面为平面或圆弧形:用瑞典条分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 力计算,用毕肖普法等进行校核
⑵岩质滑坡: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
3、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要用表格汇总后,在报告中用专门的 章节反映出来,包括参数取值、各种工况下各条剖面的稳定性计 算结果,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宏观判断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 价,再结合保护对象取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滑坡推力计算。注意: 不要随意提高防治工程等级及安全系数取值。
4、几种不同工况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两种工况:自重 工况,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进行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其余工况作 为校核工况,均不采用地震+暴雨工况。
五、滑坡的发展趋势分析与评价
㈠在不同状况下的发展趋势:如人类工程活动(采矿、前缘切 坡、后缘堆载等)、雨季等,应结合不同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 况进行分析评价;
㈡注意滑坡整体不稳定与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分析评价
六、滑坡治理方案与比选: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七、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 条,如滑坡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八、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㈠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 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 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
④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
⑤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臵等;
⑥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臵;
⑦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 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 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 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
③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
④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
⑤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 致;
⑥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
⑶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⑷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 一底”连接出图。
㈡附件要求
1、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
2、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
3、应附有代表性的与滑坡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变形 照片、岩心照片等;
4、各种计算成果。
九、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十、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目第一部分 前言
一、任务由来
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三、工作目的与任务
四、城镇国民经济概况
五、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六、勘查工作的依据
七、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臵及交通
二、气象与水文
第二节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
第三节 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
一、地质构造
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三、地震效应
第四节 水文地质概况
一、孔隙水
二、基岩裂隙水
录
第五节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一、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第二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第一节 滑坡基本特征
一、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二、滑坡体变形特征
三、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四、滑带土基本特征
五、滑坡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第二节 滑坡危害对象
第三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一、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二、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三、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第二节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一、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二、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第三节 极限平衡法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一、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二、计算数据准备
三、滑坡滑动模式推力及稳定系数计算成果
四、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五、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六、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七、岩土体力学参数建议
第四章 防治对策及防治建议
第一节 防治目标及原则
一、防治目标
二、防治标准
第二节 防治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三节 防治方案建议
一、应急防治方案建议
二、治理方案建议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评价标准与范围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范围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第一节 社会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三节 环境效益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图:
NO.1-1 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NO.1-2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
NO.2-1 工程地质勘察纵剖面图(1:200)
NO.2-2 工程地质勘察纵剖面图(1:1000)NO.2-3 工程地质勘察纵面图(1:200)
NO.2-4 工程地质勘察横面图(1:200)
NO.2-5 工程地质勘察横面图(1:200)
NO.3-1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2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3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4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5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4-1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NO.4-2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NO.4-3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泥石流的基本描述与评价:主要对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爆 发频率、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调查内容按《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执行,认真填写调查评判表。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 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 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泥石流的危害性针对保护对 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泥石流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⑴气象资料(以水文手册为依据,参考地方气象站资料):查得各相应设计 频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100 年一遇多年平均最大的10 分钟降雨量、1 小时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雨力。
⑵沟域基本资料:流域面积、汇水面积、主沟及支沟的长度、坡降 等。
⑶历史上发生过的泥石流次数、危害性、发生时的降雨量、流速、流量、一次性到达沟口的最大方量及总方量、泥位、泥痕 等。
2、在拟设拦砂坝部位在坝轴线上原则上布设 1—3 个钻孔辅以坑 槽探工作控制,其它的勘查工作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 作,适当采取与工程有关的岩土样。
3、原位测试工作:(重度、颗分等)若流域面积不大,主沟 道不长(原则上指﹤5km)且环境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泥石流沟,原则上以各三组为宜,其它视沟道长短及支沟多少适当增加。
4、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⑴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 个GPS 点(沟道较长或流域面积较大,可适当增加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 准点测放。
⑵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主沟道长﹤2km 全流域用1﹕2000 比例尺测图;沟 道长2km—10km 全流域用1/5000—1/10000 比例尺测图(修测); 沟道长﹥10km 全流域用1/10000—1/50000 比例尺测图(修测); 拟设工程部位用1﹕500—1﹕200 比例尺测图;局部(如物源区(主 要指动储量)、沟道内等)确实需要的可测1﹕500—1﹕2000 比例 尺的图,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剖面图:全沟道纵断面图比例尺应与全流域平面图比例尺 匹配,物源及沟道评价部分可用 1﹕500—1﹕2000 比例尺(规模 小或沟道狭窄可适当放大比例尺),拟设工程部位用 1﹕200 比例 尺或更大比例尺。沟槽横剖面兼作流量计算断面;在堆积扇上反映扇面形 态、沟槽、被保护对象的横剖面不得少于三个,在流通区、形成区、两沟汇 合处、拟设工程部位均应测绘横剖面调查泥位、糙率、坡降计算各级水位流 量并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各处崩滑体均应有纵、横剖面。
⑶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 等,物源及典型(或代表性)沟道要用实测地质剖面,在拟设拦 砂坝、谷坊坝等工程部位在坝轴线要实测地质剖面,其比例尺与平面图匹配;在两坝肩及坝轴线中心部位要实测垂直坝轴线的地 质短剖面,若坝轴线较长,原则上以20 米±或地形变化较明显处 增加相应的短剖面,剖面长度原则上至坝轴线上游坝底宽处,下 游至护坦长(或副坝)处为宜,比例尺1﹕200 为宜;在拟设排导 槽、单边防护堤、导流堤等部位,纵断面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 相匹配,原则上20 米±或地形变化较明显处须实测垂直沟道的横 剖面图,比例尺 1﹕200,剖面长度以沟道形态与保护对象的空间 关系表示清楚为宜。
⑷在已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沟道内、支沟等部位尽可能的 作一些重度配浆试验。
⑸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 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臵、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 适当布臵工作量控制。
⑹治理工程基本思路:
①凡是有排导条件的,首先考虑排导以排为主;
②凡是考虑拦砂坝的地方,首先考虑库容量,所以拦砂坝位 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③需要消能、减速及固源的地方可考虑设臵各坊坝;
④需要设臵单边防护堤的地方,主要针对防护对象设臵:
⑤设臵停游场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首先考虑安全,即使溃 坝其下游无危害对象;二是不大量占用耕地及其它用地;三是不 会产生昂贵的征地费用。
5、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
③地形地貌、沟道特征、物源特征及规模
④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臵
⑤勘查工作布臵,包括钻孔位臵、坑槽探位臵、拟测剖面线 位臵及编号等
⑥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 颜色(颜色要求谈)标志
⑴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图签、剖面编号(应与平面 图编号一致)、地质内容;
②比例尺:比例尺要求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 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
③全流域纵剖面图应标出全流域纵坡降及不同沟域分段纵坡降
④其它剖面要表达的内容应与平面图一致
6、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7、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1 前言
1.1 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
1.1.1 任务来源
1.1.2 目的任务
1.2 位臵交通与社会经济概况
1.2.1 位臵与交通
1.2.2 社会经济概况
1.3 以往工作程度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4.1 地质构造
2.4.1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5 水文地质概况
2.6 工程地质概况
2.7 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
录
目3 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
3.1 泥石流形成条件
3.1.1 地形地貌条件
3.1.2 物源条件
3.1.3 水源条件
3.2 泥石流基本特征
3.2.1 各区段的冲淤特征
3.2.2 堆积物特征
3.2.3 频率和规模
3.2.4 泥石流发展趋势
3.3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主要诱发因素
3.4 泥石流的危险性及危害
3.5 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想勘查设计
4.1 勘查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4.1.1 指导思想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依据
4.2 工作方法和手段
4.3 工作部署
4.3.1 资料收集工作
4.3.2 形成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3.3 流通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3.4 堆积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4 勘查工作具体布臵
4.4.1 资料收集工作
4.4.2 泥石流野外调查与测绘
4.4.3 勘探与试验
4.4.4 泥石流计算 4.4.5 堆积区及流通区下段地形测量
4.5 设计工作量
4.6 勘查工作技术要求
4.6.1 泥石流形成背景条件调查
4.6.2 泥石流活动特征调查
4.6.3 泥石流性质与运动特征调查
4.6.4 泥石流堆积特征调查
4.6.5 危险区自然、社会和危害状况调查
4.6.6 勘探和试验
4.6.7 工程测量技术要求施工组织及保障措施
5.1 人员设备安排
5.1.1 人员组织
5.1.2 设备安排
5.2 工作进度安排
5.3 质量保证措施
5.4 安全保证措施预期提交成果经费预算
7.1 工作区基本条件
7.1.1 自然地理概况
7.1.2 地质概况
7.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7.1.4 主要设计工作量
7.2 预算编制依据
7.3 预算编制过程
7.4 预算结果
附图:
1、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工作平面布臵图
2、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纵剖面图
3、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剖面图
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与泥石流有关的全流域沟道的描述与评价,包括流域面 积、主沟道长、支沟分布、全沟域纵坡平均坡降及不同沟段纵坡 降级及不同沟段纵坡降等基本情况的描述与评价。
二、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注意与泥石流沟流域面积有关的20 年一遇、50 年一遇、100 年一遇的10 分钟降雨量、1 小 时强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三、全流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全流域 地表水的分布情况,特别应关注堰塞湖的分析与评价,高寒地区 还应注意冰雪融化的分析与评价,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关 系的分析与评价,还应对泥石流沟进入下一级水系(主河道)的 过流能力、冲砂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历史上已发生过泥石流的系列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如发 生时间、一次性冲出量、危害性、降雨强度、流速、流量、重度 等。
五、泥石流沟区域的划分,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 区,除了清水区以外,其它三个区域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是 互有联系的,但每个区域的主要功能还是可以分出来的。
六、物源:
㈠松散固体物源总量。主要包括:崩塌堆积固体物源,沟道 堆积固体物源,坡面侵蚀固体物源三种。
㈡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是我们比较关心,也是比 较复杂的,物源总量与动储量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与评价:
1、固体物源本身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坡体的坡度角与坡体物质结构及沟道的纵坡降分析与评价
3、暴雨强度与洪水冲刷(或携带)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篇:地质灾害报告
关于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村民组唐凤明等户依法承包耕种的茶山磅房白沙大田责任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未得处理申请复查一案情况反映
报
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我们是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凤明等户,我们依法承包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已经耕种三十多年。上述责任地原靠张家湾水井及老井口两处水源灌溉供养,七十年代初,由于金西矿茶山井采煤影响;导致该耕地无法耕种。后经麦乃村(原大队)与矿方协商。由金西煤矿茶山井修建提水站抽水灌溉。九十年代初,由于该提水站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我们耕种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责任地至今无法耕种。
二OO五年,金西煤矿将茶山井承包给富宏煤矿经营开采。二OO七年麦乃村六、七、八组部分村民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及白沙大田耕地与金西煤矿茶山井签订土地改种《补偿协议》,该《补偿协议》约定:矿方按亩每年500元改种损失支付给农户作为损失 补偿费,协议期限为5年(2012年止)。同年麦乃村一、二、三、四、六、七、八组村民房屋出现开裂,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
二OO七年九月三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委托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技术鉴定。
二OO七年十二月,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成因关系作出了《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源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该《鉴定报告》确认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地质灾害系金西煤矿茶山井、富宏煤矿采煤、金朱采石场放爆采石人工活动引发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认定。
二OO九年六月四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对引发麦乃村地质灾害的直接责任人(金西煤矿、富宏煤矿、金朱采石场)下达了《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该《责任告知书》明确告知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于二O一O年六月一日前完成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三日,由于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按期治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村民堵路与矿方发生群殴的群体事件。案发后,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责令富宏煤矿妥善处理其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经各方协调、富宏煤矿按村民受损房屋按每平方米60元的加固维修费支付村民。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高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法委托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受采矿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二O一二年二月,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编制《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该《地质灾害排查报告》查明受损村民956户,村民房屋956栋,塌陷坑17处,水井枯竭4处,因灾造成改变土地利用水田13处共计673亩(含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观山湖区人大副主任、朱昌镇党委书记徐飚无视法律规定,在有关部门未对麦乃村地质灾害受损区域内房屋进行损坏等级鉴定,并未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批的情况下,擅自允许麦乃村委会与富宏煤矿以1060万元对麦乃村因地质灾害受损房屋,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进行包干赔偿。麦乃村委会分别按每户农房10560元进行赔偿,并对汪家田、小冲、老赵、王家陡坡、坟山、偏岩脚小井田等处塌陷责任稻田给予青苗费十年的赔偿。麦乃村委会作为非法律授权的行政职能部门,无须行使他项行政管理职能,无权处置地质灾害的防治相关事宜。其违反了法律规定,草率地处置麦乃村地质灾害。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其行为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侵犯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风明等户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的耕地系金西煤矿、富宏煤矿机井抽水的人工活动导致。河边塌陷坑(T×01)、白沙大田塌陷坑(T×17)见(《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见第15页表3-1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统计表、第19页表3-2蓄水能力变差的水田基本情况),上述耕地属地质灾害的治理区域范围。麦乃村委会以沟渠、水井、塌陷坑土地属集体部分不予赔偿为由,没有事实证据,其行为侵犯唐凤明等户的合法权益。
根据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唐凤明等户依法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系人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该耕地至今无法恢复耕种。该耕地依法应由责任方富宏煤矿承担治理责任。
本案由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受损耕地未得妥善处理,唐凤明等户依法向朱昌镇人民政府、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反映上述情况,有关职能部门未对本案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 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如实反映上述情况。望有关工作部门对本案依法予以复核审查处理为谢!
此呈 有关工作部门
特此报告
报告人: 年
月
日
后附相关证明材料:
1、《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金西茶山煤矿采煤与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
2、《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3、《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三份;
4、《房屋赔偿协议书》
份;
5、《补偿协议书》
份;
6、《土地承包证》
份;
7、《中国信合存折》
份;
8、《麦乃村与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纠纷协调会专题会议纪要》一份;
9、《朱昌镇人民政府信访答复意见》一份;
10、《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政府信访复查意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