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
2007年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
按照劳动保障部2007年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和省厅《2007年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07年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和“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以及“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为目标,以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为主线,以扩大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两大核心统一软件应用实施范围为核心,以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市域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条件。
按照上述基本工作思路,2007年劳动保障信息化主要工作任务是:开通一条热线,建好一个网站,解决两个问题,推进四个突破,做好四项工作,简称为“11244”。
一、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完成全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省本级和各市争取在6月底前全部正式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逐步为社会提供拨入、外拨、传真和短信服务,基本实现劳动保障政策发布和咨询、社保账户查询等服务,逐步增加就业信息发布、投诉举报受理等服务,提高劳动保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本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决策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努力扩大12333劳动保障咨询服务热线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步树立全省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品牌形象。研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保障系统的基本正常稳定运行。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推进服务型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设。对河北劳动保障网站进行升级,改进页面设计,调整、优化、丰富主要栏目设置,并将现有网站动态管理、动态发布的维护模式升级为动态管理、静态发布管理的维护模式。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实现网上咨询服务,扩大网上服务的业务和应用范围。积极探索省市两级门户网站信息资源、服务资源整合协同模式。继续加强网站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建设。
具体要求: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衡水、邢台、邯郸市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网上公共服务工作;石家庄、保定、邯郸市要开通符合劳动保障部要求的网站域名;保定市要建立网通网站境像;唐山、沧州市要加强网站维护管理,着重解决信息更新不及时问题。
三、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卡管理和数据中心运行维护问题
(一)关于社会保障卡管理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我省社会保障卡管理体制,购置省发卡中心所需设备。以邯郸市发行市民卡为契机,探讨社会保障卡发卡机制。研究提出我省社会保障卡管理规范和有关标准,印发各市指导工作。指导有条件的市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行管理工作。
(二)关于数据中心运行维护问题。充分调查研究,提出省本级数据中心设备和系统的维护方案。加强沟通协调,努力解决数据中心运行维护费用问题。指导各市做好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稳定正常运行。
四、积极推进部分市的金保工程建设整体工作或单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积极推进部分市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取得整体突破。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唐山、石家庄、衡水等市要进一步加快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市域网建设、两大核心统一软件的开发实施应用和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
(二)积极推进部分市的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市域网建设和统一软件的开发实施应用等单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1、关于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各市要按照劳动保障部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硬件资源集中统一、技术资源集中统一和数据资源集中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与各县区、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街道社区等实现联网,开展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经办、相关数据交换等多种应用,各个业务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逐步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建设目标。
具体要求:在机房建设方面,邢台、邯郸、张家口、秦皇岛市在已建成的数据中心机房基础上,对照国家标准在机房恒温、恒湿、防尘、防雷、防静电、防水、消防、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完善;石家庄、唐山、承德、廊坊市抓紧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统一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保定、沧州、衡水市研究提出数据中心机房整合建设方案,2008年实施建设。在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方面,石家庄、承德、廊坊、唐山、保定、沧州、衡水市以推进市本级数据中心涵盖业务范围为重点,力争实现劳动就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6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覆盖;邢台、张家口、秦皇岛、邯郸市以推进数据中心涵盖辖区范围为重点,逐步取消县区单独设置的数据库,力争覆盖50%以上的县区。
2、关于市域网建设。按照《河北省金保工程市域网建设实施意见》,逐步将市域网覆盖辖区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和街道社区、农村重点乡镇。在市域业务网建设方面,各市要加快业务网络一体化整合,形成统一的业务网络平台,并通过专线与县区相连;同时,通过VPN广域线路与定点医疗机构、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部门连接。在市域交换网建设方面,除业务经办和已确认涉密之外的计算机全部统一纳入市级交换网,交换网内按照实际需要划分虚拟子网。市县交换网及街道社区的信息点分别通过VPN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市级与县区及街道社区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交换。
具体要求:邢台、张家口、秦皇岛、邯郸市市域业务网联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市域交换网联网覆盖率达到100%。石家庄、承德、廊坊、唐山、保定、沧州、衡水市域业务网联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市域交换网联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关于统一软件的开发实施应用。进一步加大统一软件的开发实施工作力度,继续积极推广社会保险核心平台软件和“劳动99”软件,使两个核心统一应用软件的开发实施取得较大进展。在保证新建系统使用两大核心统一应用软件的同时,已建系统中尚未使用统一软件的,要制定向统一软件升级的计划,做好升级的准备工作,未经省厅批准不得开发或购买其他业务应用软件。
具体要求:在我省社会保险核心平台软件方面,邢台、邯郸市要研究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其中邯郸市要于上半年将医疗保险业务纳入新系统;张家口、承德市要加快软件开发实施工作力度,争取在6月底前上线试运行,年底前正式上线运行;唐山、衡水、石家庄市要于上半年启动软件的开发实施工作,争取年底前上线试运行;其他市要做好软件应用实施的准备工作。在劳动保障部“劳动99”软件方面,张家口、邯郸、邢台市要研究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秦皇岛、承德市要加快软件开发实施工作力度,争取在3月底前上线试运行、6月底前正式上线运行;唐山、廊
坊、衡水、石家庄市要加快工作进度,6月底前启动软件的开发实施工作,争取年底前上线试运行;其他市要做好软件开发实施的准备工作。
(三)积极推进各市信息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金保工程建设的组织和人员保障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按照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原则,大力引进和留住金保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要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技术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队伍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服务到位。同时,要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
具体要求:邢台、承德、邯郸、张家口市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保定、秦皇岛、廊坊、石家庄市要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充实技术人员,在年底前确保人员到位;唐山、衡水、沧州市要在年底前成立独立的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机构,并确保人员部分到位。
(四)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体制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给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树立把统一贯穿金保工程建设全过程、始终坚持建设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动摇的观念,彻底改变“单一的”信息系统和分散建设的工作方式,及时整合原有业务系统,进一步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一个既适合信息化管理特点,又符合劳动保障业务发展要求的业务模式,切实实现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做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和监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一)圆满完成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任务。继续推进示范城市各项工作,争取5个国家级示范城市全部通过劳动保障部的评估验收。要按照统一安排部署,配合劳动保障部做好评估验收和对验收合格城市的挂牌表彰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城市建设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城市在推进全省金保工程建设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加强对金保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市的调研、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继续推进统一的监测数据库建设。巩固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整理入库成果,完成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整理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失业保险监测数据库建设。
(三)做好“以信息化促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按照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的要求,结合全面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开展以信息化促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创新课题研究,深入调研梳理劳动保障工作对信息化的全面需求,提出借助信息化技术来重新架构我省的劳动保障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的具体方案,以此来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方式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用人单位,服务于广大劳动者。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积极参加劳动保障部举办的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分别举办1-2期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机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和工作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外省市金保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第二篇: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系统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障并重、积极维权”12字工作方针,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年”为抓手,全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初步实现“有岗可上、有岗能上、有岗愿上”的目标。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岗可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新的一年必须紧紧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1、全力办好再就业园区,打造统筹城乡就业平台。再就业园区是我县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及统筹城乡就业的平台,力争园区新增就业岗位个以上。
2、转变就业观念,推进组织就业、灵活就业。全民创业行动为契机,以组织
起来就业为基础,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失业不失志,努力创办小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3、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探索建立就业、求职登记制度,帮助农民逐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4、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突出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5、办好劳动力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平台作用。组织好招聘、交流洽谈会和日常职业介绍。
6、加强社区平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加快社区平台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健全劳动保障联络员制度。落实专职人员,并及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
展。
7、积极招商入园,开发就业岗位。认真开展“招商引资突击年”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面引进各类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平台,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技能是就业之本。“有岗能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新的一年必须以技能鉴定为抓手强力推进职业准入制度。[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
1、统筹培训资源,抓好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社会培训、扶贫培训、syb创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
2、推进技能鉴定,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提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核心,强化就业培训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要求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和就业结合的文章。
3、加强执法检查,严格职业准入。提高对职业准入制度的认识,加强企业用工资格检查,初步形成就业准入的用工氛围。
4、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引进一所新办职业技术学校。争取与上海客商联系,办一所以培养高端家政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技术学校,为职业培训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5、“引凤返巢”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就业。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吸引有能力创业的民工回乡创业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应尽早谋划,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中青年在外打工,老幼弱在家看门”的乡村现状。
三、权益是和谐之本。“有岗愿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新的一年要以劳动合同为抓手,全面推进劳动关系的融合。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力争启动生育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五大保险的全面启动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根本前提,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的征缴是扩面工作的重点。
2、加强劳动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确保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解决职工“当务之急”。工资支付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民工工资拖欠,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焦点问题之一。要加大力度不定期开展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争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
4、加强劳资纠纷调处,力争与相关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在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督促民营企业做好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劳动关系协调机构的组建工
作,同时与工会、司法等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充分发挥就近、就快处理劳动争议作用。
5、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信访案件。热情接访,主动下访,慎重处理每一件信访,力争使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重复信访案件的发生。
6、加强宣传,办好简报,筹建歙县劳动保障网。宣传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下大力气办好歙县劳动保障简报,并积极筹建劳动保障网,使之成为宣传政策、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的窗口。
四、队伍是事业之本,“高效务实”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新的一年必须着力锤炼一支思想解放、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特别能战斗的劳动保障队伍。
1、思想建设。继续弘扬“奋斗、兼容、敬业、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职工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规范从政行为,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
2、能力建设。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学习,熟悉业务,多比较,多研究,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践行“三个代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篇:××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2007-02-06 12:27:0
3××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年劳动保障系统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障并重、积极维权”字工作方针,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年”为抓手,全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初步实现“有岗可上、有岗能上、有岗愿上”的目标。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岗可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新的一年必须紧紧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⒈全力办好再就业园区,打造统筹城乡就业平台。再就业园区是我县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及统筹城乡就业的平台,力争园区新增就业岗位个以上。
⒉转变就业观念,推进组织就业、灵活就业。全民创业行动为契机,以组织起来就业为基础,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失业不失志,努力创办小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⒊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探索建立就业、求职登记制度,帮助农民逐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⒋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突出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⒌办好劳动力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平台作用。组织好招聘、交流洽谈会和日常职业介绍。
⒍加强社区平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加快社区平台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健全劳动保障联络员制度。落实专职人员,并及时进行业务培
训和指导,确保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⒎积极招商入园,开发就业岗位。认真开展“招商引资突击年”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面引进各类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平台,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技能是就业之本。“有岗能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新的一年必须以技能鉴定为抓手强力推进职业准入制度。本文出自网
⒈统筹培训资源,抓好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社会培训、扶贫培训、创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
⒉推进技能鉴定,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提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核心,强化就业培训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要求培训机构做好培训
和就业结合的文章。
⒊加强执法检查,严格职业准入。提高对职业准入制度的认识,加强企业用工资格检查,初步形成就业准入的用工氛围。
⒋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引进一所新办职业技术学校。争取与上海客商联系,办一所以培养高端家政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技术学校,为职业培训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⒌“引凤返巢”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就业。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吸引有能力创业的民工回乡创业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应尽早谋划,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中青年在外打工,老幼弱在家看门”的乡村现状。
三、权益是和谐之本。“有岗愿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新的一年要以劳动合同为抓手,全面推进劳动关系的融合。
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力争启动生育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五大保险的全面启动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根本前提,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的征缴是扩面工作的重点。
⒉加强劳动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确保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解决职工“当务之急”。工资支付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民工工资拖欠,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焦点问题之一。要加大力度不定期开展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争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
⒋加强劳资纠纷调处,力争与相关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在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督促民营企业做好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
解委员会等劳动关系协调机构的组建工作,同时与工会、司法等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充分发挥就近、就快处理劳动争议作用。
⒌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信访案件。热情接访,主动下访,慎重处理每一件信访,力争使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重复信访案件的发生。
⒍加强宣传,办好简报,筹建歙县劳动保障网。宣传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下大力气办好歙县劳动保障简报,并积极筹建劳动保障网,使之成为宣传政策、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的窗口。
四、队伍是事业之本,“高效务实”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新的一年必须着力锤炼一支思想解放、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特别能战斗的劳动保障队伍。
⒈思想建设。继续弘扬“奋斗、兼容、敬业、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职工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规范
从政行为,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⒉能力建设。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学习,熟悉业务,多比较,多研究,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⒊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践行“三个代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四篇:2011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
2011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
2011年,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厅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部署。不断探索劳动监察新手段、新措施,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执法检查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个体系、四个机制”引导用人单位自觉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树立诚实守信社会形象;加大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力度,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能。
一、坚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服务企业并重,认真履行监察职责。
(一)继续做好金融危机形势下执法维权与服务企业的工作。完善落实执法维权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的各项举措,把帮扶企业、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有效结合,提高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将宣传教育贯穿执法全过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制度,对在执法中发现的用工不规范行为,以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的形式提示用
人单位及时整改;加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依法指导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
(二)进一步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审查覆盖面。日常巡视检查要以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为重点检查内容,严厉查处使用童工、恶意欠薪逃匿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确定的重点监控企业要加强巡视跟踪,全年每个监察员主动检查用人单位60户。进一步完善书面审查制度,扩大书面审查覆盖面,对在书面审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要进行实地调查检查,依法责令改正,并录入劳动保障诚信档案。
(三)深入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整治行动。要继续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突出违法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全市范围的专项整治活动。春季开展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欺诈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夏季开展整治非法用工、劳动合同全覆盖、工伤保险强制扩面行动,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违法犯罪,依法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工伤保险;秋冬季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劳动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工资报酬等权益保护问题。
(四)进一步做好重大违法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查处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对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做
好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重大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排查工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市领导同志批示的重大劳动保障维权案件,要及时、认真开展调查,依法严肃查处。对媒体尤其是网络反映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要迅速组织力量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通过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防止事态被恶意炒作或放大。要明确工作责任,全面落实重大案件要情报告制度、劳动监察统计报表制度、专项检查情况报告制度、重大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布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受理投诉举报工作服务质量,做到有诉必理、热心耐心,避免小问题变大事件、小纠纷引起大冲突。
二、健全执法体制和机制,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
(五)认真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个体系、四个机制”,特别是着力抓好“劳动保障维权预警机制”及“劳动保障权益评价机制”的落实,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问题引发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化解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可能引发的劳动纠纷,同时通过开展劳动权益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培育一批劳动权益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推动全市用人单位守法意识普遍增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到较好落实,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工作。加大组织实施和推进力度,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在2009年《关于全面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岩劳社[2009]044号)的基础上,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加大“网格化”工作的实施力度,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基本标准,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水平。
(七)进一步完善预防查处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发挥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作用,建立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牵头协调、督促建设、交通、铁路指挥部等行业主管部门,有效防范和处理拖欠工资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形成合力;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有效打击欠薪逃匿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分类监管,及时将企业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完善案件协查机制,建立不同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之间的案件协查机制,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三、积极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三化”建设
(八)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以各县(市、区)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建立名称规范、职能明确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不足、执法条件差的问题,改善办案条件;继续推广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聘请兼职监察员,在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聘请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实现监察触角向基层延伸。
(九)完善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建设标准。按照省厅要求,进一步修订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建设标准,加大考核评价力度,加快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化进程。规范监察员资格、考核和任用办法,完善监察员培训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案例分析和执法难点研讨工作,进一步提高监察员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健全统计分析制度,规范监察基础台帐和案卷管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篇: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综述
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综述
山东曲阜的孔庙留存着古老中华文明的精髓,那里散发的思想至今仍渗透在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山东人更多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东临海洋、西接内陆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山东人锐意创新而不失稳健务实的精神内涵。
“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一是认识问题,二是领导问题,三是体制问题,四是队伍问题,最后才是资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认识问题,思想认识统一,领导重视起来,体制理顺,有人干活,资金就不是问题。”谈到劳动保障信息化最核心的问题时,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主任曹体和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有人认为,信息化工作只是经济发达地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其观点认为资金筹措困难是制约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只要有资金,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山东省劳动保障部门却提供了一种与此不同的思路。山东省劳动保障部门是如何从统一认识、领导重视入手,逐步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的?
领导重视 推动体制创新
山东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真正发展起来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2003年4月,全省第一次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淄博市召开,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把手都亲自参加。
会议期间,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代表考察了淄博市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淄博市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投资少(100多万),却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数据集中到市,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看到了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希望。这次会议对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会议后,山东省每年都召开一次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且每次会议都是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把手亲自参加。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窦进科表示:“在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中,领导重视第一位。没有领导重视,资金问题、业务问题、相互之间交叉网络的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老大难的问题老大去抓,就容易抓出成绩。”
思想上的重视必然会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体现。2004年之前,除济南市以外其他地市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2004年,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了整合,在原来社保、医保、就业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成立了综合化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将原来的机房、人员,包括设备资源、数据资源统一纳入信息中心管理。与此同时,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都按照省的统一要求,由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把手牵头,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协调各区域内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0个市建立起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
曹体和认为:“信息中心应当是四个中心的综合,即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指导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宏观决策支持中心。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从单一的、不完善的数据中心向真正的、功能具备的信息中心过渡。” 信息中心真正内涵应该是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宏观决策的支持系统,通过数据的开发、挖掘为各项业务提供支持和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在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山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着手大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曹体和介绍道:“目前,省信息中心15个编制, 共13个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的7名,都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平均年龄在全厅各处室、直属单位中最低,平均学历最高。厅里统一制定标准,统一招考。平时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技术学习,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组织全省进行统一认证。目前省一级信息中心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队伍稳定问题还不太突出。但是在中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人才请不来、留不住的状况。”
此外,金保工程建设也绝不是简单的机构建设、人才建设,而要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从分散到统一,从独立到整合已经成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征。但在统一建设过程中,来自现行体制层面的矛盾逐渐显露。曹体和认为:“实现信息化首先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强调统一。但是由于养老、医疗、保险、就业等各项业务分割为不同经办部门管理,各部门政策不统一,各市县同种业务也存在差异。所以,制度上带来的一些问题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不少同志长期习惯手工操作,突然的变更对统一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金保工程建设要求统一,但各项业务却是分部门办
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标准化,但管理和服务流程却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些历史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难点。
在体制创新方面,山东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德州市把信息中心单独拉出来,同时通过内部优化配置设立专门的征缴中心、发放中心等。这样就调整了相应政策,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各项业务,提升了管理水平。
基础建设 一个都不能少
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以及系统软件统一是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三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各地劳动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全国网络的节点,是信息系统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山东省从2003年开始加强省市两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其中特别是2005年的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省统一规划投资1.32亿元,省里投资8870万元,各市投资4330万元。通过招标,全省实际投入1.1亿元。根据各个市现有资源的状况,按照部里和省里的统一规划、各个市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和人口状况,统一进行设备采购,共为全省配备小型机38台,PC服务器74台,网络设备200多台,网络安全设备50多台。同时,按照省厅统一规划,各市通过资源和系统整合,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资源,集中在一个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使用。通过这项工作,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基本达到金保工程的一期建设要求,实现了建设目标,为实现四级联网奠定了基础。
就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而言,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大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数据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曹体和表示:“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监测方面,山东省的数据量、网络贯通率、统计上报状况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应该看到数据的整体质量还不是很高,尚存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系统当中,而在系统整合的过程当中,数据优化和确认还需要时间。对这项工作,从省厅到各经办机构都非常重视。例如淄博市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手常年从事数据整理和维护工作,大大提高了入库数据的质量。许多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已经认识到真实、客观、正确的数据不仅有利于提高各项经办工作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科学决策体系的建设。”
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前提。2003年10月,山东省成为首批12个实现部省联网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联网。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12个市实现了市县联网。为了促进市县联网工作的开展,按照各市的要求,全省统一进行招标,大大降低了市县联网的成本。与此同时,通过与通讯运营商的协商与合作,各市县局、经办机构与机关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都是免费的。通讯运营商还为各市县劳动保障局免费提供宽带上网。据初步估计,仅此项工作,每年可为各市节约资金400多万。今年6月底之前,所有的市县联网线路将全面贯通,系统升级全面完成。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城市部分社区也实现了互联。全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标准规范、规划科学、运行安全的网络体系。今年下半年,网络平台将逐步向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和乡镇延伸。社区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将为街道、社区居民了解就业信息、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提供方便。
数据中心的建立、网络平台的搭建是社保信息化工作的硬件工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统一的软件予以支持。“统一软件可以规范业务,优化流程以及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在软件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业务做一个完整的规划。通过业务规划把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原来联系不是很紧凑的地方可以使它更紧密,原来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窦进科这样表述软件统一的作用。统一不仅是为了集中使用资金,避免分散建设的浪费,更重要的是避免系统“割裂”,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软件的统一就意味着标准的统一,从而促成业务流程的统一和规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一版和二版)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三版)两个核心应用软件。山东省在这两个核心软件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全省的本地化实施。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开始大力整合各种业务软件。规定凡属系统升级必须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软件,以此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一项纪律,要求各市必须遵守。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山东省规定所有社会保险项目都要使用核心平台一版或者二版。目前,省直和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临沂、莱芜、日照、滨州共10个单位的信息中心已基本完成核心平台的实施工作。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全省统一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山东省“劳动99”三版本地化实施工作于去年8月1日正式开始进行,经统一部署,全省18个实施单
位分为试点城市和推广城市两个批次开展实施。到目前为止,除个别市外,升级任务已基本结束。
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山东省所有市都将完成两大系统平台的更新和升级工作。
创新服务 便民利民
劳动保障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一面镜子,它全方位展示山东省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进展状况,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劳动保障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同时推动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目前,山东省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由劳动保障政府网站、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和社区平台三大块组成。
山东省劳动保障政府网站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已有10个市开通了劳动保障政府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政策查询和网上服务。以宣传就业政策、提供网上职业介绍为主要功能的“山东省人力资源网”已组织开发完毕,近日将正式启动。
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是山东省劳动保障社会公共信息服务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2006年3月17日,山东省全省“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中心采用全省集中模式,以省级为中心,17市为分中心,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位、实时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和办事程序指南查询服务。该系统是目前全国第一个采用全省集中模式建设的省级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曹体和认为,目前山东省建立的集中模式的电话咨询服务系统,较之目前社会上分散建设的咨询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统一规划,节省资源。全省咨询服务中心统一规划,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共享程度。全省只建设一个中心,资金投入大大减少,且全部由省中心统一投资,各市只需提供人员和办公场所,避免了重复投资,也解决了因部分市资金不足不能按时开通的问题,从而树立了全省电话咨询服务能力。二是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全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系统遵循全国统一的系统建设规范,实现了系统建设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整个系统由省厅统一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设备和统一培训,从各方面保证了系统建设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