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工业大学劳动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劳动力的含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2、劳动: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5、边际产品价值:VMP=dTR(L)/dL=MPL ·P表示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劳动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6、边际要素成本MFC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7、劳动力供给:(1)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2)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8、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9、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0、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1、收入约束线: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12、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点的轨迹。
13、准固定成本:人们受雇于某企业工作,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成本,14、劳动时间的“帕金森定律” :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
15、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16、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薪酬、劳动成本等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表达。
17、狭义工资(basic pay):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即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
18、工资刚性: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19、社会劳动生产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人均创造价值量的多少。
20、收入政策: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21、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额。
22、最低工资标准:亦称最低工资率,是由最低工资制度所规定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额,或曰工资标准的下限。
23、最低工资制度:有关最低工资的确立与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的总称。包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范围、水平调控及监督手段等内容。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
24、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25、收入不良指数: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之比。
26、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7、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28、自然失业率的界定又称均衡失业率: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29、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30、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31、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3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33、隐性失业: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34、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
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农业、旅游业、建筑业;服装业、制鞋业、汽车制造业等)
35、自愿失业: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
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36、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37、一般培训: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即接受一
般培训的员工可以借此去其他企业谋职,并获得一个与其当前技能相称的较高的工资率。
38、特殊培训: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
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
39、劳动力流动: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
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
40、歧视: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家庭背景、民族传统、宗教、身体素质和原有国籍等)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希克斯一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简答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下述情况下,某类劳动力具有很高的需求工资弹性:
1.对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2.可以很容易地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类劳动;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有弹性(无需大幅度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使用量便可增加);
4.该类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很高
2.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
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三)工资水平
(四)个人非劳动收入
(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六)社会保障制度
(七)宏观经济状况
(八)其他因素
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
2、人口的自然结构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
2、经济周期波动
(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5.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结论:经济社会所有行业、部门、地区劳动力市场统一地实现均衡,劳动资源就能得到最优配置并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1、劳动力流动导致地区工资均衡
2、资本流动导致地区工资均衡
三、充分就业
6.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一)劳动时间的特征
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
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二)劳动时间的功能
1.计量功能。
2.指示功能。
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4.人际交往功能。
7.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二)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三)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四)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五)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六)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8.实际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
除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程度和工作兴趣之外,主要有:
1、养老金的影响。
2、再就业机会多寡的影响。
3、健康程度的影响。
9.工资职能
(一)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
(二)激励职能
员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也就必然演变为追求工资最大化,从而也必然促使他们积极劳动,并且努力提高自身劳动力素质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劳动,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三)调节职能
工资引导劳动者向合理的方向流动,从而达到劳动力资源没有浪费,配置于最需要的、最能发挥其效用的地方。
(四)效益职能
从资本所有者来看,工资具有效益职能,是其投资的动力。
10.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要点
从劳动的需求看,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厂商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从劳动的供给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
(1)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工人及家属养活自己与全家的生活费用以及工人所需的培训和教育费用;
(2)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效用。
11.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
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高工资意味着被解雇的代价增大,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高生产率的工人退出低工资企业,向高工资的企业求职。
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提高工资,降低了辞职率,避免准固定成本(如培训和雇用成本)的增加,最终降低总劳动成本
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使员工相信他们自己受到公正的优待,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并努力
12.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四、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五、就业规模
六、人口增长状况
13.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二)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
(三)物价
(四)社会劳动生产率
(五)行业工资水平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劳动差别因素
(二)分配形式
(三)企业经济效益
14.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
实行最低工资制最初的目的旨在消灭“血汗工资制”和保护妇女、童工利益。
1.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通过对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
3.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4.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
15.工资差别的成因
(一)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二)职业间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
(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人力资本)
(四)地区工资差别
(五)年龄间工资差别
(六)性别间工资差别
16.影响就业的因素
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
(一)人口因素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
(三)制度因素
1.经济体制
2.劳动制度
(四)心理因素
17.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18.失业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四、隐性失业
五、其他类型失业
(一)季节性失业
(二)技术性失业: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
(三)自愿失业
19.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各级正规教育;
职业技术培训;
健康保健;
劳动力流动;
对孩子的培养;
寻找工作的活动。
20.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越大,流动越少)
2、家庭(已婚和育有儿童的家庭,流动少)
3、教育(学历越高,流动越多)
4、流动距离(距离越远,流动越少)
5、失业率(失业率高,流动越多)
6、职业许可制度
7、国家和地方政策(税收,公共服务水平等)
8、国际环境
9、工会
10、环境质量和气候状况
第二篇:安徽工业大学简讯
安徽工业大学简讯
第20期
(总第321期)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印2007年6月16日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我校广大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教授来校开展工作 ▲ 我校特聘教授刘雁飞博士来校开展工作 ▲ 我校又有9部教材入选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 ▲ 安徽电视台“奥运江淮行”走进我校
▲ 马鞍山市委组织部与我校联合成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站” ▲ 短讯10则
※ ※※※※※※※※※※※※※※※※※※※※※※※※
我校广大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踊跃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截止6月6日,我校155个基层党支部2424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278963.4元,其中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的达到74人。“特殊党费”已按中组部要求,全部汇入中组部账户。
(党委组织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教授来校开展工作 5月29日至31日,我校双聘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李正邦教授来校开展工作,指导冶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李院士与冶金与资源学院负责人和冶金工程系教授、博士就冶金工业发展中贯彻“低成本、高效、高清洁生产及高品质产品”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广泛交流,他介绍了国内生态工业园建设、合理利用资源战略、新一代高品质高性能钢冶炼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特别对冶金工程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在校期间,校党委书记李辉生、校长岑豫皖、副校长李家新等看望了李正邦院士,李院士还就进一步加快冶金工程学科建设等与校领导深入交换了意见。
(冶金与资源学院)
我校特聘教授刘雁飞博士来校开展工作
根据我校与加拿大皇后大学交流计划, 加拿大皇后大学博士生导师、皇后大学电气工程系研究生部主任、我校特聘教授、安徽省高校“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雁飞博士,于5月12日至5月24日到我校开展工作。
在校期间,刘雁飞博士与我校电气学院及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同行专家们一道,全面总结了上一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逐项讨论了本的工作计划,并就电力变换器研究的前沿问题举办了学术讲座。刘雁飞博士还就重点实验室建设、电力电子学科建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等与我校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电气学院负责人和教授、专家们一起讨论,深入交换意见‚并提供了详实的项目建设方案。
在校期间,校长岑豫皖、副校长林钟高、葛芦生等看望了刘博士,并就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征求意见,同时要求研究生部、外事办等部门全力支持该批项目建设。
在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兼职工作进行述职时,刘博士对学校及学院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对本自己的工作任务、各课题组教师及研究生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刘博士表示,在安工大工作期间,虽然时间比较紧张, 工作比较忙碌,但心情愉快,效率较高, 双方对去年一年来的工作均表示满意, 同时对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外事办、电气信息学院)
我校又有9部教材入选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安徽省高等学校第二批“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名单的通知》(教秘高﹝2008﹞39号),我校林钟高、戴新民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学》、李致平教授主编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洪功翔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汪五一教授主编《国际贸易实务》、王彪副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从宏寿副教授主编的《电子设计自动化——Multisim9在电子电路与单片机中的应用》、胡小兵副教授主编的《环境工程生物学》、李舒连高工主编的《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训练》等9部教材被列入 安徽省“十一五”省级教材规划选题。至此我校已有27种教材入选“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教务处)
安徽电视台“奥运江淮行”走进我校
6月13日下午,我校东校区教学楼广场欢呼声连连,掌声不断,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迎奥运大型公益活动“奥运江淮行”栏目组来到我校,正在这里现场录制“奥运江淮行,五环转转转”节目。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我校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了节目的录制。
活动以“增强奥运理念〃了解奥运知识〃释放奥运激情”为主题,分答题和转呼拉圈两个环节,赛题主要涉及与奥运有关的常识,选手只要正确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就可进入下一环节——“五环转转转”呼拉圈比赛。活动中,参赛选手还通过电视荧屏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福!最后,全场同学将象征奥运五环的呼啦圈举过头顶,活动在“五环转转转,福娃到你家”的嘹亮口号中圆满结束。整场活动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此次“奥运江淮行”走进我校,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奥运精神和奥运知识,为我校营造了全民奥运的祥和气氛,释放了我校学子参与奥运、关心奥运的激情。(校团委)马鞍山市委组织部与我校联合成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站”近日,由马鞍山市委组织部与我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联合建立的,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站”,于6月6日上午在花山区桃源街道举行签约暨授牌仪式。市委组织部,我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领导代表三方签订了《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协议》,并共同为社区服务站授牌。
根据协议,首批服务站将建立在花山区四园社区、南湖社区,雨山区湖西社区、西苑社区,金家庄杨桥社区、新风社区等6个社区,分别派驻我校材料、机械、冶金、数理、化工、文法等6个学院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对一的志愿服务活动。
仪式上,我校党委组织部长阚永明发表讲话,他希望各服务站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领导,组织好广大党员学生积极开展社区挂职锻炼、扶贫助弱、社区教育、科技服务,文化共建等活动,努力创新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党委组织部)
短讯:
△6月13日下午,冶金与资源学院在东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学院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暨“迎奥运、讲文明、讲诚信、树新风”主题教育总结表彰大会。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评选出包括获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各类先进集体43个,先进个人112名,最高奖金1000元。(冶金学院)
△近日,在马鞍山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建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绿色驿站学生社团在东校区举行了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建工学院)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与马鞍山市湖东路街道启动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为全面提高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质量和党员发展工作质量,自今年3月份以来,学院在全体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中推行《党员培养手册》制度,强化了组织发展中的细化量化管理,加大了对大学生入党的后续教育管理力度。
△6月3日下午,计算机学院举行上海达内科技公司实训二期班开班仪式,2005级58名同学将赴上海达内科技公司实训。(计算机学院)
△6月1日,我校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创造学学者、民盟中央委员李嘉曾教授应邀来我校,就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共同推动创造学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交流平台,促进创造教育工作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等问题与我校校领导、相关学院负责人进行探讨和交流。(外事办、管工学院)
△马鞍山市首届大运会排球比赛于6月10日至12日在我校体育馆举行,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我校男女代表队均获冠军。
△为期2个月的校2008年学生球类运动会从4月14日开始,于6月14日落下帷幕,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运动会设男、女篮球,男、女排球,男、女乒乓球(团体、单打)等比赛项目,全校共15支代表队参赛。(体育部)
△6月4日下午,校长办公室召开务虚会,开展办公室工作实务研讨,戴玉纯同志做《办公室工作实务的认识与体会》专题讲座。(校办)
△6月10日至7月9日,图书馆将开展2008年优质服务月活动。优质服务月期间除提供传统的书评、征文、评选优秀工作人员及文明读者等服务外,还将面向全校读者公开征集如“文明借阅、勤奋学习”等温馨提示语,营造安静有序、温馨优雅的学习氛围,并面向全校学生读者公开招聘志愿服务者,以此增进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沟通,满足读者对更深层次信息的需求。(图书馆)
发:机关党委,各党总支,各院(部),机关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抄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办公室、社政处、高教处、政
策法规处,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各信息交流院校编校:胡卫东、余义月编审:戴玉纯印数:170份
第三篇:安徽工业大学简讯
安徽工业大学简讯
第22期
(总第285期)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印2007年6月22日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校党委中心组开展作风教育专题学习▲省委政策研究室来我校调研 ▲我校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可喜成绩 ▲党委宣传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宣传工作调研 ▲2007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我校选拔赛落幕 ▲短讯7则
※※※※※※※※※※※※※※※※※※※※※※※※※※
校党委中心组开展作风教育专题学习
2007年6月15日上午,党委中心组举行干部作风教育专题学习会,学习会由党委书记李辉生同志主持,纪委书记李明同志作了中心发言。李明同志在中心发言中,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阐述了当前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李明同志认为,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和促进学校阶段性重大任务顺利完成的要求,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需要,是结合自身实际、解决自身问题、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李明同志强调干部作风建设决不是仅指廉洁守纪问题,而是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种作风建设的有机整体。李明同志还就我校干部作风教育月活动的安排和目前开展的情况作了通报。
随后大家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李家新、林钟高两位副校长发言认为,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一定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和自身实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把活动效果体现在全年的工作目标上,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岑豫皖校长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到,一定要把开展作风教育活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在全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师
德师风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岑豫皖同志强调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思想,从学校发展的大局思考问题,进一步强化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坚持按制度办事,树立开放意识,加强责任意识,增强讲和谐、干事业、求效益意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李辉生书记在最后发言中指出,在全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的意义,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李辉生同志强调要通过认真开展“八个一活动”和“学、看、写、改”四个过程,结合学校的实际,重视广大教职工的反映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公仆、节俭”三个意识,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举,做到有认识、有措施、有整改,要把作风建设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做几件改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好事、实事,从而真正达到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工作创新有新突破,推动落实有新举措,工作效能有新提高,发展环境有新气象的要求,保证和推动我(党委宣传部)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开创我校工作新局面。
省委政策研究室来我校调研
根据省委负责同志意见,安徽省委政研室二处殷宝平副处长一行3人于6月18日来我校开展调研。
岑豫皖校长首先向调研组介绍了我校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林钟高副校长就学校投入建设发展情况、财务状况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有关方面的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围绕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科科技产业发展情况等调研内容作了专题汇报。调研组一行在林钟高同志陪同下,还实地考察了我校东校区及新区建设工程、校科技产业园。
校办、科研处、财务处、高教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校
办)
我校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可喜成绩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决赛于5月13日在安徽大学新校区举行,我校经初赛选拔的2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目前,阅卷工作已顺利结束,接决赛组
委会通知,我校国贸专业05级2班曹晨同学获特等奖,其余23名学生获一等奖。
该项竞赛是经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批准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活动。目的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历年来,学校领导对此项赛事高度重视,在外国语学院及各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我校已连续九年在这项竞赛中均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竞赛对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外国语学院)
党委宣传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宣传工作调研
6月13日至20日,党委宣传部用四天时间深入各学院,逐一走访学院党总支书记,调研各学院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宣传工作等情况。
宣传部部长赵保平先后来到冶金、化工、建工、计算机、经济、管工、管理、数理、机械、电气、外国语、文法、材料等学院,向学院党总支书记详细了解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中心组学习的有关情况,就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走访中,赵保平部长认真听取了学院对宣传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支书记们积极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献计献策,他们对学院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及形式、党总支书记工作平台建设、教学科研中典型人物的宣传尤其是普通岗位上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通讯员队伍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等工作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建议和看法。
此次走访正值全校上下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党委宣传部在转变作风上积极行动。此次调研的意见和建议,宣传部表示将认真梳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并拟于近期制定实施教职工通讯员管理及优秀通讯员评选办法,重申哲学、社会科学讲座的审批制度并加强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校园环境管理,从制度入手,(党委宣传部)明确职责,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我校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
2007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我校选拔赛落幕
6月17日,由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校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我校2007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选拔赛在东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由各学院初赛选拔的31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定题演讲3分钟和回答问题2分钟,二是即兴演讲3分钟。定题演讲主题
紧紧围绕“The Global Citizenship Begins at Home”(世界公民从我开始),选手须自定小标题,回答问题阶段由两名外国专家负责就定题演讲内容分别提一个问题。
此次大赛主题深刻,涵义丰富,涉及面广。参赛选手们流利的口语,生动的演绎,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勤奋进取的风貌,不时地赢得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最终,孟燕妮等12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外籍教师Tony,外国语学院朱瑜副院长对大赛分别做了点评。近期,评委会将从前六名获奖选手中选拔3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
(外国语学院)9月下旬安徽省赛区复赛选拔赛。
短讯:
△ 6月14日,我校召开2007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协调会,校党委副书记邢琅到会并讲话,会议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黄勇同志主持,黄勇对毕业生离校工作的总体安排作了详细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数理学院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展了“2007年学术月”活动,着力打造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日前,学术月活动圆满结束。(数理学院)
△2007年高考之际,电气信息学院开展“忆高考、促学风”主题教育,激励各年级学分绩短缺同学迎头赶上,顺利完成学业。(电气信息学院)
△6月14日下午,冶金与资源学院举行了04级大学生就业模拟双选会,为即将到来的求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促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准备更为努力和自我定位更为清晰。(冶金与资源学院)
△2007年6月15日晚,建工学院学生艺术团在大华国际广场开展大型艺术演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暨香港回归10周年,服务马鞍山市民。(建工学院)
△2007年6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教授应邀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作了主题为“法治社会的建立”的学术报告。(文法学院)
△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经济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的“我行我SHOW”礼仪模
发:机关党委,各党总支,各院(部),机关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特大赛于6月12日举办决赛(团委)。
抄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办公
室、社政处、高教处、政策法规处,马鞍山市委、市政
府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中国冶金
教育学会,各信息交流院校编校:胡卫东、汪旭东审稿:戴玉纯印数:170份
第四篇:劳动经济学
1、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2、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3、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4、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5、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他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于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家庭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力供给变化。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给量也减少。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
6、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
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从两方面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劳动力短缺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置。
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要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主要利用强制代替。劳动力短缺还具有积累、溢散的效应。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一)组织的结构。企业组织有一定的结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活动的技术所规定的。横向联系建立在生产、销售、营业、财务、人力资源计划、总务、研究与开发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的体制之上。纵向联系是从现场的一般工作员工开始,经过现场监督人员或管理人员、中间管理人员直至最高经营者的层级序列。
(二)组织的原理。
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即可以把市场成为将价格信号作为媒介的经济主体自由进入或退出的社会性系统。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1)存在高昂的替换成本是导致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2)现实经济中,分工进一步深化,企业中各岗位上的人力资本金额知识的专用性得以提高,很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3)有关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难以避开公会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
9、何谓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
本书所说的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能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
10、家庭生产函数与婚姻、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家庭生产函数能够说明由于技术创新和工资率的变化,家务劳动与市场性劳动的分工是如何变化的,即该函数能够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的变化。在自然经济的大家族主义时代,家庭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
婚姻的经济型决策: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这种下降源自于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婚姻所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养育子女的经济型政策:在经济不发达时期,孩子作为消费主体的同时,更易被当作未来承担生产活动的主体而受到强调,当作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投资的对象而被认同,或者被期望为家业的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如果把子女作为投资品加以考虑,那么应该期望将来能够从子女处行到满意的收入;而作为消费品去认识,拥有子女能够提高父母的满足度。拥有子女的费用则是养育子女所需费用和养育子女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之和。
11、集体谈判是怎样影响工资生成与变动的?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集体谈判决定工资,表面上看似乎是谈判结果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实际上其背后仍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各方都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12、论述工资的四大职能,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企业制定工资的原则
(一)工资的四大职能:1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劳动者在劳动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偿,劳动力才能恢复。2激励职能---工资最大化促进劳动者积极工作,提高劳动质量,3调节职能----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4效益职能---工资能够增值给资本所有者带来效益。
(二)我国企业制定工资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薪酬标准时,首先要根据该岗位对本单位的贡献程度大小来确定该岗位的薪酬高低,即该岗位对本单位如果非常重要,则其薪酬标准相应较高。反之,则不然。
2、稀缺性原则:稀缺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薪酬标准时,除了首先要考虑该岗位的重要性程度外,其次还必须考虑该岗位任职资格的可替代性,即该岗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是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或稀缺性,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是否需要具备一般人不可能具备的特殊能力。如果该岗位虽然很重要,但是一般人都能胜任,则不应该给予较高的薪酬标准。
3、复杂性原则:复杂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薪酬标准时,最后还必须考虑该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程序是否比较复杂、繁琐,或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较大。如果某项工作虽然重要性和稀缺性都不是很突出,但是显的特别复杂,则应该相应的给予较高的岗位薪酬。
13、试述工资指导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
(一)经济形势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分析;本地区上一经济增长、企业工资增长分析;本经济增长预测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
(二)工资指导线意见
工资指导线有三条:上线、基准线、下线。
上线也称预警线,是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基准线是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是对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
下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这类企业的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在工资指导线适用的内允许零增长或负增长,但向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意义:
1)指导工资集体协商
企业与职工双方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均应围绕工资指导线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指导和协调。
2)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形成 通过试行工资指导线制度,设置工资增长预警线,减缓垄断性企业或行业工资水平偏高、增长过快现象,以缓解行业或企业间职工工资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平均工资率逐步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衔接,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3)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政府通过实施工资指导线,监测工资总量、工资水平的增长情况,使工资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促进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14、工资指数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①从工资角度看,通常把全部工资随价格指数浮动称为完全指数化,部分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称为部分指数化,在部分指数化中又把工资超过某个规定值的部分不随物价指数浮动的作法称为下限指数化;②从价格角度看,通常把工资浮动幅度等于价格变动幅度称为完全指数化,工资浮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称为部分指数化,在部分指数化中,又把价格变化超过某个规定的临界值时工资才能进行调整的作法称为极限指数化(或称上限指数化)。有些国家又将工资指数化进一步发展为收入指数化,即指数化范围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等。
15、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哪些?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
2、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健康保健。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16、劳动力流动的条件是什么?
如果劳动力要流动,就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构成了劳动力流动选择的必要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导致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经济上的原因。
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17、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歧视理论?
一、个人偏见歧视理论:这种理论是把歧视看成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或“爱好”,它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作了一个类推。
(一)雇主的个人偏见。根据该理论,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他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二)雇员的偏见。来自雇员的偏见是产生歧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除了有工作职位上的竞争因素之外,也可能具有要与有色人种在工作中发生接触的恐惧和厌恶。
(三)消费者歧视。工资和职业歧视也可能由于消费者的缘故而产生的。
二、垄断歧视理论。
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
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然增加。
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竞争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
5、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三、就业隔离或排挤理论。性别把劳动力划分为非竞争性集团,形成和维持了某种性别垄断的职业或职位范围。所谓排挤理论是根据简单的供求概念,分析将妇女或黑人限制在十分有限的就业范围内的后果的理论。
四、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的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这种歧视的态度会进一步导致妇女和农村进城的劳动力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更加频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加大工作经历的不稳定性。
五、统计性歧视理论。所谓统计性歧视,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六、搜寻成本歧视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不是所有的雇主都具有歧视偏好或具有歧视行为。
18、失业,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在中国,一方面大批人员没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企业出现用工荒?
主要原因有两条,一个是劳动者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纪律问题,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税负问题。
众所周知,人并不等于劳动力,只有那些有足够的体力和智力、遵守劳动纪律、有劳动意愿的人,才能成为劳动力。中国也好,世界也好,都有一批这样的人,力气活干不动,智力活干不了,干轻活杂活又嫌工资低,从而导致自己找不到工作。还有一些人,倒是能干活,但劳动纪律散漫,工作掉以轻心,导致工作不断出现事故,这样的人也会找不到工作。以上两种人在国外被称作消极劳动力,不计入失业率统计。比如美国登记失业人数是1千万,除了这一千万正式失业者外,还有900万美国健康的劳动年龄的无业人员,因为种种原因被划入消极劳动力,这些人就不算失业者,美国政府也不给他们发放失业救济金。
中国同样也有消极劳动力,技术活干不了,重活干不动,轻活杂活嫌工资低,从而导致自身找不到工作。
第二种情况,中国的企业背负了沉重的税收和社保负担,不得不压低工人的工资,年轻工人工资过低,干活太吃亏,导致大批年轻人抵制就业,回家啃老。
中国的税制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企业背负的税负太重,而有产者背负的税负又太轻。比如欧美国家的企业不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也比中国低很多。
欧美国家普遍开征财产税、赠与税、遗产税、消费税,所得税就更不用说了,欧美的税负直接针对个人。欧美的税负针对个人,那些不从事生产的人,也要交纳赋税,相应的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中国的税负针对企业,不从事生产的人,比如房东、股东、离退休人员(尤其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军队退转干部)、炒房者,就不用交税。另一方面,从事生产的企业则要交纳重税。这样就使企业负担过重,打工者工资过低。打工者工资低,使打工者劳动意愿低下,导致了劳动力出现相对过剩。试述失业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一、摩擦性失业。主要原因:
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是否完善。
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二、结构性失业。主要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
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
三、周期性失业。主要原因:
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2、人力资本投资额非均衡性。
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四、隐性失业。主要原因:
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
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五、其他类型的做作业。
(一)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二)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有,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机器、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改变生产过程、使用新材料和改善经营管理。
(三)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这部分自愿失业者通常被认为是丧失信心者,需要给予帮助。
借鉴西方国家失业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现阶段失业的特殊性。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的,此外,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隐性失业等类型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
(二)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
(四)隐性失业显性化。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2、失业期限较短。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2、失业周期较长。隐性失业的特征:
1、表面上就业。
2、无法准确识别
名解:劳动参与决策: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即市场生产率(工资)与家务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为了获得比较收益的最大化,如果条件允许(例如,假定劳动力市场随时可以容纳愿意就业的人),人们在其生活的不同时期提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时间的数量是不同的。
洛伦茨曲线: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
人力资本(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从价值的角度看,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投入,如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并由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产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那么这种投入所形成的价值便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的形成,特别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素质结构,如知识存量、技能状况、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构成人力资本的实体,凡是有利于形成与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此外,凡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行为、费用与时间也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第五篇:劳动经济学
就业:指到达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失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年失业率(该有失业经历的人/占劳动者总数的比例)*(失业者的平均失业周数/52)*%
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失业率: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中失业状况最基本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自然失业率: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消除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不正常,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3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需求不足)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消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策: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放弃节约,鼓励消费;增加投资需求和提高消费来刺激需求;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政策和温和的通货膨胀,增加有效需求,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基本观点:需求决定供给;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收益递减;流动偏好。
菲利浦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说明。他唯一的经济政策市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最终使高于或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市场失业率接近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刺激供给方面,而不是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消费。1税收的作用2保障的作用3立法的作用 试述失业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特点。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就业要求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引起。主要原因:
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是否完善。
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特点: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短。Ps:正常失业,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特征,可以与充分就业状态并存。
结构性失业:劳动者的机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状态。表现为技能结构失业、文化结构等方面。主要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
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特点:明显的群体性;职业周期长。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型):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形成的。原因:
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2、人力资本投资额非均衡性。
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特点:源于经济总量失衡,与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有关,由经济萧条、产品需求下降而派生的;因经济周期深度不同,各个周期失业率有较大差异;有较大普遍性,发生后会波及各个领域。隐性失业。原因:
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
2、不同:政府干预的结果,制度设计。特点:表面上就业;无法准确识别。
五、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六、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
业产生的原因有,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机器、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改变生产过程、使用新材料和改善经营管理。
七、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这部分自愿失业者通常被认为是丧失信心者,需要给予帮助。
研究就业失业的意义: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从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角度讲);与国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有密切关系。影响就业的因素:人口;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心理因素。
菲利普斯的就业理论:实际是对工资变化和就业数量变化的一种关系描述,在假定其他条件给定时,工资增长率就等于物价上涨率。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的替代关系的描述,对应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是自然失业率,此时通胀率为0.非加速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强调在自然失业率为0时,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为0,即自然失业率可以同任何水平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替代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公式中,代表名义工资变化率,u代表失业率,代表通货膨胀率。如上图所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替代关系。
试分析如何看待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动态的市场经济中,保持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及其结构上的持续均衡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充分就业一般说来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充分就业时,并不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尽管人们关注失业问题,但要完全消灭失业是不可能的,即使人们对目前的工作状况基本感到满意,也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得以实现。这是因为,在劳动力的范畴内,有些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意义: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在有效需求原理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之外,还有非自愿失业,即工人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于资本家,却仍然打不到工作。如果有这种状态存在,就说明社会尚未实现充分就业。在凯恩斯看来,只要想办法消除了这种非自愿失业,就意味着充分就业。
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费里德曼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的分析: 所谓预期,就是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
下,人们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指导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弗里德曼根据其提出的预期因素,提出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这是因为,弗里德曼把劳动力供给变化描述为货币工资实际变动和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的函数,即想象的实际工资的函数,加上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工人按照原有的物价总水平来衡量自己的工资,由于缺乏信息,以为价格总水平没有变化,名义工资的增加就代表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弗里德曼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就业政策,因为他的就业理论是从属于其货币理论的。他惟一的经济政策是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他认为,如果依靠“单一规则”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稳定,就业问题将在这个正常的经济环境中逐步得到解决,最终使高于或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市场失业率接近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借鉴西方国家失业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现阶段失业的特殊性: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的,此外,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隐性失业等类型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
(二)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
(四)隐性失业显性化。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2、失业期限较短。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2、失业周期较长。隐性失业的特征:
1、表面上就业。
2、无法准确识别
根据本章内容,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谈谈如何降低失业率。
(一)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特点。
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
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
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
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
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
(二)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就业方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就业方针,使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重新成为可能,也使政府减少了许多不该包办也包办不了的事情。
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
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1)改变了劳动就业工作只是安排劳动力,只是为劳动者找“饭碗”的观念,明确了应该着眼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2)改变了只管城镇就业、不考虑农村就业的倾向,认识到应该重视城乡统筹安排。
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我国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和展望。1998年6月,中央提出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
1、劳动者自主择业。
2、市场调节就业。
3、政府促进就业。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失业问题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而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尤其是劳动体制的改革。实际上,这两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劳动者就业的门路宽广了,整个劳动体制也就活起来,失业问题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