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2: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

百色市总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

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包括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以及赔偿等;劳动工资,包括拖欠、克扣工资以及拒付加班费等;社会保险,如,拖欠社会保险等三大类型上。

一、当前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集体劳动争议大量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涉及人数多、问题复杂,对抗性强,处理难度大,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连锁性的群体性事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一方面是劳动者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有历史积累案件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集体爆发的原因。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表现在以下特点:一是批量多,数量大。二是对抗性强,调解难度大,随着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关系更加多元化,劳动争议趋向复杂化、对抗性强,内容也更广、调解难度加大。三是不稳定因素多、隐患大。四是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一些用人单位实行改革改制,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由于时间长、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容易引起集体劳动争议发生。如:2000年,右江矿务局部分矿井,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萎缩和枯竭,煤炭品质差。生产出的煤价格低,成本高、企业无效益。右江矿务局根据当时国 1

家有关政策及企业内部调整和发展需要提出申请,在2001年10月给984名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报请当时的百色地区行政公署,经过由百色地区专门成立的由劳动、工会、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专家的指导下,对要求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核,最后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复核审批的。审批程序是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关闭破产职工安臵政策规定的。但现在984名提退人员以当时是有被设计、被欺骗、被暗算的情况下办理提前退休的,不是自愿的,要求重新办理退休。再加上当时办理提退时,有些工作没有做到位,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不大,职工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五是分布相对集中,影响大。群体性争议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这类争议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争议案件涉及劳动者人数多、往往是少则3到5人,多则几十人,甚至100多人集体到市委、市政府上访或静坐,有的以不解决问题,就以罢工胁迫政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六是适用法律难、执行难,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既涉及民法、劳动法、又涉及众多的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等,不仅法律规定的空白点多,政策性强,且对同一问题的有些规定不一致,如何适用不好把握。并且这类案件往往涉案人数多,劳动纠纷影响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当前,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规模逐渐扩大,造成较大影响,一些人抱着“法不责众”以及“事情闹得越凶,领导越重视,越容易解决的心态,集体越级上记,重复上访,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行为容易偏激,容易冲动,常常表现为谩骂工作人员,堵门,电话恐吓,阻碍其他职工上班,给处臵工作带来难度。三是有一定的人为操纵和组织倾向,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造谣生事,挑动群众盲目参与。

二、造成集体劳动争议及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1、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田阳汽车配件厂2006年企业改制时,除内退休人员外,按当时改制文件,新企业要安臵80%职工上岗,劳动合同要签订三年,但由于企业没有按协议执行,改制后一直没有安臵294名就业,也未发放生活费,导致职工长年上访。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加上市级所属企业的改制进程大多遵循当地政府主导,甚至“拉郎配”的模式进行,导致在此过程中对职工的安臵及补偿被简略及忽视,由此导致职工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劳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高了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我市多数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及人事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进一步激化了劳资矛盾造成群体性案件的发生。

3、用人单位对劳资纠纷的忽视。一些企业特别是租赁企业出现劳资纠纷时,不注重妥善处理,或自行任意处理,进一步激化了劳资矛盾。如,田阳红岭坡水泥厂,实行租赁承包后,职工以工资低,租赁方未按合同实行为由,进行罢工,要求政府对企业进行改制,市政府成立了田阳红岭坡水泥厂企业改制工作组,工作组进住后企业后,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目前大部分职工还是不愿意复工。给企业及职工生产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

三、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危机衰退的影响,我市一些企业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返乡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就业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为及时了解困难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萌芽状态,消除职工群众上访隐患,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一是改变信访工作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二是积极参与市委组织的信访维稳督查活动,根据市委的安排,市总工会负责对中直、区直各企业、公司、集团的维稳督查工作,接到任务后,我们深入有关单位,通过听汇报,看材料,对影响社会稳定,利用重大节日进行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案件进行排查和督导。并与责任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督查对象思想动向,对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确保他们的思想稳定。三是在信访工作坚持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属于县(区)总工会、市总负责的信访案件,县(区)总工会、市总工会就要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互相推诿,依据法定程序,严格规定办理,严禁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杜绝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切实解决信访问题。

四、对策建议

当前,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及强化劳动关系预警制建设,应当尽快提上各级工会的工作日程。工会应进一步强化维权职能积极作为,在预防劳动争议发生、调解劳动争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注重源头参与,关注制度建设,为劳动争议调解提供强有

力的制度保障,2、坚持依法调解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作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立足点和出发点。

3、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以上协调会议。在协调解决职工的合理要求和有关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应急反应与协调机制,对有可能引发重大劳动争议的问题,及时与有关各方会商,快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协调处理,防止矛盾升级。

4、健全预防及调处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机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调结合”的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制度等。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发现争议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做到超前防范,防止形成争议,力争把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5、加强对企业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6、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劳动争议调解的新机制。

2010年5月24日

第二篇: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个私企业劳动用工的日益普遍等等,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调和的一面,有些矛盾甚至表现得异常激烈,如果不能妥善加以解决,随时会导致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又破坏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因此,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巩固党和政府执政地位的需要。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则反映出我们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较弱,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较低,地方干群关系对立较为严重等方面存在的事实。从近年来了解到的我市和外地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看,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腐败问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导火线。从多起群体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腐败问题是其导火线。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职工群众有关待遇不能兑现而企业领导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公款的问题;企业干部以权谋私,用国有集体财产经商办私人公司为自己寻找发财之路的问题等等。应该说,职工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在不同改制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如果企业在厂务公开上做得不够,解释不及时,更增强了群众的猜疑,再加上职工群众突然面临着下岗失业,对未来生存缺乏信心。如果少数人趁机以反腐败为借口,造谣煽动,进行组织串连,很容易挑起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形成群体性事件。

决策失误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定时炸弹。当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有经济发展成就是干部政绩的片面认识,或个别领导干部求功心切,在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工作决策中,事前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没有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没有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座谈会,认真征求意见,而是盲目决策,仓促决策。这种决策缺乏民主性,缺乏科学性,必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严重地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在工作不断推进中还会矛盾迭出,并不断积聚,但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地化解时,就必然会产生群体性事件。

执法水平不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爆器。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缺乏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相反特权意识却相当严重,说话办事唯我独尊,甚至为所欲为。这种意识的存在,在机关往往表现为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执法中表现为态度粗暴,徇私枉法,自以为是,肆意用法律作为自己谋私的工具;不依法办事,随心所欲使用处罚权;知法犯法,使用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执法手段执法等等,这就必然会引起被执法对象的不满,造成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对立。执法不公往往会因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群体性事件,既严重地损害执法部门形象,又破坏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肥沃土壤。应该说,当前在基层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但忽视了对发展中产生矛盾的解决,忽视或放弃了做细致认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金钱,而不去疏导、化解群众的心里埋怨不满情绪。同时普法宣传、法律知识教育仅仅流于形式,如上报纸,上电视等。这不仅淡化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导致群众缺少理想信念,缺少理解宽容,缺少友情关爱,因此很多人都显得心浮气躁。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政府及有关部门稍微认识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都能迅速引起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带来的危害

一是严重地干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正常工作。由于群体性事件中各类矛盾相互交错,有些问题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有些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是群众对政策不理解,提出超越政策规定的要求,根本就不可能解决的。正是因为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互相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在政府未能及时有效处理问题时,有些人为了实现个人目的,鼓动群众集体到党委政府机关静坐,纠缠领导,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严重地干扰了地方党委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

二是严重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于有些人的鼓动,再加上群众心中有埋怨情绪,以及心里失衡等原因,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如冲击机关,围攻殴打劝解人员;在重要交通干线上设置障碍,阻塞交通;甚至于酿成打 砸抢,既破坏了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严重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严重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客观地造成党和政府与部分群众的对立态势,如果解决的好,会让矛盾迅速得到化解;如果解决得不好,会引起更大的社会稳定问题。但即使是处理好了,有些问题的解决容易使人认为是政府在某些方面给予让步,容易让人误解不采取过激行为就难以促成问题的解决,因而会给人们心里留下闹而有理、闹则有效的错觉,但最根本的是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解决的对策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各级组织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本着“有理推定”的原则,开展答复办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进行“有理推定”,特别是在群众上访的时候,我们认为群众上访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事出有因,就会认真倾听,热情接待,这样有利于稳定群众的情绪,有利于群众宣泄心中郁闷;同时,有这样态度就会积极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妥善化解矛盾,避免激化事态。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会让群众看到问题能够解决的希望,群众就会耐心配合有关部门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使问题在有理、有节、有序中获得解决,即使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也会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因此,每个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要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人民群众所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二,要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才有信心面对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要把发展和改革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要求。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与法律意识,使人民群众逐步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就会避免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遭受损害,真正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前进、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多谋福利,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最好体现。各级政府要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关注的人多,解决好了,就会减少对立面;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就会对政府感到失望,就会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力求引起上级的重视,这样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采取包案制、联系点等多种方式努力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同时,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着力研究解决办法,努力使矛盾得到迅速化解,从萌芽状态将群体性事件苗头坚决予以铲除。

第四,要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疾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基层组织,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方式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弱势群众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将其纳入体系中,要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真正让穷困无助的弱势群体有所依靠。要特别重视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要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动党政群机关、效益好的企业开展帮扶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发展,逐步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访贫问苦,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坚决反对一阵风、形式主义的错误行为。切切实实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纪检监察部门要在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要坚持依照政策和法律办理群众信访问题。要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法律和政策有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或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信访举报工作部门不能让群众的信访件转来转去,使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把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又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的办法;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讲清道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不能随意开口子,坚决防止出现“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现象。

第二,要加大查信办案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惩治腐败。要依照法律和政策,敢于及时处置违法乱纪的案件,特别是对群众举报的腐败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及时移送案件审理部门、司法部门审理尽快给予严肃处理,使群众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得到认真解决。积极审查群众多次申诉的案件,对行政执法部门,基层干部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养奸。要围绕城市改造、征地拆迁、教育乱收费、拖欠农民工工资、医疗药品等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制度,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第三,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协助政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坚决同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对群众的事情久拖不办、互相推诿的部门和个人要敢于曝光,严肃处理;对“吃拿卡要报”的行政执法人员该调出的调出,该辞退的辞退。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校、医)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高效、务实、廉洁、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要强化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综治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各级组织要认真落实《信访条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排查可能发生的信访苗头,对重点信访案件的当事人、上访户派专人做好帮教工作,随时掌握信访人动向,及时依法办理信访遗留案件,防止出现新的信访过急事端。根据“依法受理,负责到底”的指导原则,坚持并完善控申首办责任制,力争把群众的控告、申诉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避免重复、越级上访,久诉不息的情况发生。要加大涉法信访案件的处置力度,定期召开检查机关与其他综治、信访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涉法案件办理情况,研究分析疑难复杂案件,逐案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加大问题的解决力度,让群众满意。

第三篇:XXX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防范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在***和当地镇委、镇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己任,努力调处矛盾纠纷、尽力化解群体性事件,以维护社会稳定。现结合我辖区实际,就如何防范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作分析如下:

一、形势分析

(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类型

1、因宅基地、责任田引起的家族纠纷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村庄规划不够科学规范,村民建房随意性大,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其次是一些村民建新房却不拆旧房,构成事实上的“多点抢占”,从而导致家族纠纷,发展成群体性事件。

2、因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引起的诉讼纠纷

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不断增多,但有些人因自身利益得不到解决,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从而出现激化的矛盾,致使一些上访及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的现象出现。

3、山林土地矛盾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山林土地矛盾纠纷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这些矛盾一般是发生在村与村之间的,故易发展成群体性事件。

4、劳资纠纷

在***的典型个案是鼎龙商品房承建工程承包商与外来工欠薪纠纷。这些案件调解处理不及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越级上访。

5、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意外死亡赔偿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会造成死者家属方情绪激动,从而引起群体械斗和上访事件。

6、征地拆迁纠纷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拆迁的涉及范围一般很大,有时候甚至是以村为单位进行拆迁的,但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处于弱势,而政府和开发商是居于强势地位,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被拆迁人为了共同的利益,会结成一个临时的利益团体,一旦觉得不公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基本特征

综合分析我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从众性、效仿性。

近年来,当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镇政府都尽力并尽快解决了一些问题,这对缓和矛盾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客观上却助长了一些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造成一些群众效仿,在遇到问题时,以聚众的方式要求解决。

二是反复性、对抗性。

如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不满政府对该事件的处理方式,信访和申诉会重复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容易形成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对抗。

三是预谋性、组织性。

结合实际可知,当前发生在我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向有预谋和有组织的方向发展,事件的发生一般有首要人物和活跃分子在其中酝酿、策划、串联、鼓动、组织和操纵。

四是时间特定性、性质可变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特定性和规律性,经常发生在“国庆“、“五一“等重大节假日、“两会

“以及政府举办重大活动时。在敏感时间里,群体性事件会形成某种强大的政治压力,产生特殊的社会影响,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也常常容易满足当事人的要求,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致使一些人利用“敏感时间“来制造事端。

二、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一)深入开展普法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规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深度。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减少干群间的不信任感。通过普法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深入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好超前理顺工作,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出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避免“小事托大,大事拖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防止矛盾激化。

(三)认真破解土地,领地纠纷

联合国土所、规划办、农业办等有关部门,对有争议的领地、土地、林地、宅基地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矛盾突然爆发。

(四)着重解决劳资纠纷

每年的春节前,都是劳资纠纷发生的高险时刻,我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好劳资关系,制定相关措施,保护好农民工的应得权利,从而化解群体性事件。

(五)及时、慎重调解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及时、慎重调解意外死亡赔偿纠纷,为死者家属取得合理赔偿,从而避免群体械斗和上访事件。

通过以上措施,全镇的矛盾纠纷调解处理率达到98%,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达到98%以上,从而有效地防范化解了群体性事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高,化解困难。

过去,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是自发的,松散的,现在,有的群体性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组织,由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和操纵。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处置难度较大,难以迅速处置。

多数群体性事件参与者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常常采取不合法的行为方式,这使得我们难以采取措施迅速予以处置。一旦应对不当,就会激化矛盾,造成事态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对策

(一)及时发现防范到位,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每月对已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

重点对本辖区的各种信访问题、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等社情动态,尤其是进京赴省到市上访隐患、已进京赴省到市集体上访未息诉罢访问题、进京赴省到市未息访或滞留在外的老上访户、可能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或异常上访事件、扬言滋事或联名反映问题的来信等,进行全方位排查,做到全面掌握并记录,不留死角死面。

(二)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扩大升级

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或当天解决的问题,要立即妥善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摸清实情,提出建议。对于重点矛盾纠纷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力求不出现爆发点,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预防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积极调解处理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尤其是涉及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特别是加大对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隐患和新的利益群体因各种因素可能引发矛盾纠纷苗头的预防、调解力度。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与信访工作机制

要积极加强与信访部门协调联系,重点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易发生越级访、进京访等信息动态,积极参与信访部门对重大疑难复杂、群体性信访案件和信访积案的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防引发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当前许多农村公民的法制观念淡薄,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到热点问题比较多,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和单位,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严防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后果。

第四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周巷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一直是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我镇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事故、生产安全、医患纠纷,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0年7月,我镇共发生非正常死亡57起,死亡60人,本市人数19人,外市人数41人,其中:2007年15起,死亡15人,2008年11起,死亡11人,2009年20起,死亡22人2010年1-7月共发生11起,死亡12人。按事件诱发原因归类,57起非正常死亡中,交通事故7起,死亡8人;安全生产事故22起,死亡23人;医患纠纷7起,死亡人,猝死10 起,死亡10人;溺水7起,死亡8人;刑事案件3起,死亡3人;自杀1起,死亡1人。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2009年12月24号下午5时左右,在周巷镇老周西公路与登州街村交接的岔路口,一辆牌照为浙BJ0268的公交车(系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在往南行驶途中,一辆自行车突然横向撞到公交车的车厢上,骑自行车的正是回家的杭州湾初级中学14岁学生施挺(周巷镇建五村人),肇事司机马上送伤者往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6时死亡。由此关于如何赔偿的纠纷产生。交通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堵住周潭公路,中断了交通,为化解事情,镇领导决定动用司法所力量进行调解。死者家属聚集了近50人前往司法所与肇事一方进行理论,要求肇事者所属公司高额赔偿,提出了高达8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是肇事一方认为主要责任在于死者方,按保险公司规定最多也只能赔偿10万 1 元,如今他们已经将赔偿额提高到30万元,已经仁至义尽,由于双方关于赔偿金额相差较大,矛盾不断激化。为化解矛盾,司法所介入调解,12月24日调解工作全面展开,司法所全所干部投入工作,并进行了职责分解。从12月24日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由于双方就赔偿数额一直达不成一致,死者方又由于人多嘴杂,没有人能做决定,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各方都已经疲劳不堪,鉴于此,司法所干部建议暂时休息,调解第二天继续进行,并要求死者一方在第二天派3-5人能做决定的代表来参加调解。第二天是星期六,司法所干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持续做战,将工作进行到底,调解工作以背对背的方式开展,司法所干部分成两条线各自做一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从社会公德、换位思考、法律界限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劝导,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双方的差距不断的减少,到中午12点多,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决定肇事者所属公司由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赔偿给施挺家属313000元,纠纷妥善解决。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例如:2010年4月25日17时45分左右,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朱欢去凯波集团上晚班,在凯波集团南大门东侧马路上碰到谢朋飞和谢燕维,前几天曾因琐事发生争执,谢朋飞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用所骑自行车撞到朱欢,并拿出水果刀连捅被害人数刀,致被害人脾脏等多处受伤,且伤势严重,犯罪嫌疑人谢朋飞作案后逃离现场,途中被追来的群众抓获,谢朋飞的朋友谢燕维帮助谢朋飞扔掉水果刀以毁灭犯罪证据,谢朋飞于当晚被刑事拘留,谢燕维因帮助毁灭证据罪也被刑事拘留。被害人朱欢因伤势过重于5月21日下午在慈溪市人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此事发生后,朱欢的家属认为朱欢与凯波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又在上班途中遭遇不幸,凯波集团要负相应的责任,提出50万元的赔偿要求,遭到凯波集团的拒绝,双方由此发生了矛盾。家属情绪比较激动,他们认为是工伤,凯波要付相应的责任,聚集了300人在凯波集团闹事,经过司法所工作 2 人员多次耐心的讲解有关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此次事件的定性为刑事案件,凯波集团无连带责任,其家属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态度缓和,朱欢家属承认了这是一起刑事案件,与凯波集团无关,但他们实在是因为亲属的突然丧生而导致这样的不理智。最后家属真心感谢凯波集团,为其垫付的9万元抢救费用。鉴于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镇和谐促进会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27300元的救助,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在住院期间,凯波集团为其垫付9万元医疗费,作为人道主义救助,不予追索。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只要大家一起闹,受害方不敢追究,政府拿我们没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上访“经验”,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如果走法律诉讼途径不但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达不到实际诉求,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

2、政府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进而使群众对司法、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政府能否公正处置持怀疑态度。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怕群众闹事,为了防止死者家属闹事,往往偏重于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制的权威性。此外,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群众第一时间不是去 3 寻找合法途径,向有关村、镇、单位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3、补偿标准不统一。当前,法律法规对非正常死亡赔偿规定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赔偿金额有高有低,致使死者家属互相攀比,从而引发群体性闹事事件。另一方面,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对死亡赔偿的额度往往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特别是当肇事方有一定经济实力时,死者家属往往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特别是在交通死亡的赔偿额度上,在实际处置中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此外,肇事方的赔偿能力不一,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为息事宁人,实际赔偿金额过高,也会造成类似事故死者家属的极度不平衡。

四、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的对策措施

1、法制宣传要注重经常性。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要求,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讲座,法律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道怎么做合法,怎么做违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

2、情报信息要注重动态性。非正常死亡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在发生群体闹事前,一般都有一定的酝酿时间。因此,及时掌握相关情报信息是关键。要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强基层基础,大力培育治安骨干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相关情报信息。特别是对当事人有可能上访闹事或采取极端手段的,要保持情报信息的灵敏畅通,确保当事人一有动作,就能及时掌握,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准备、早介入、早预防、早化解,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行动性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预防预警要注重机制性。要稳妥有效地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防患于未来,预警预防是基础。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处在应急处理的第一线,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威信,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二是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群 4 体闹事,建立一套预防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的应急预防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三是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要建立应急处置力量,根据事件状况,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在发生群体闹事事件后,应急处置力量马上跟上,确保拉得出、打得赢,控制得住、化解得了。

4、公正处置要注重前瞻性。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公正处置是前提。一是要及时查明死因。弄清死因,查明真相,是分清是非,落实责任的关键。要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弄清事实真相,固定相关证据,让事实讲话,用证据说话,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二是要分清双方责任。在弄清是非的基础上分清责任,要通过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通过调查走访知情人,进一步核实纠纷事实,明确承担责任的主体,并根据责任情况,适时提供法律服务。三是要积极稳妥处置。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政法、公安、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有效控制事态。对死因明确、死亡性质确定、没有必要保留的,要积极动员家属火化,对故意停尸闹事的,要果断实施强制措施。四是要教育疏导为主。非正常死亡的家属,由于突然失去亲人,处在情绪悲痛中,参与处理的人员既要讲事实摆道理,又要顾及亲属的心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站在公正的立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疏导家属情绪,做好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特别是在发生此类群体闹事事件后,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尽量采取温和措施,对事态进行降温处理,避免警民冲突事件的发生。

5、舆论导向要注重引导性。一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群众比较关注,要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披露事实真相,掌握舆论主动权,防止群众听信谣言,坚决制止恶意炒作,防止引发连锁反应。二是及时公开信息要透明。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就是由于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矛盾激化引起的。对有关非正常死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争执的焦点等信息,特别是调查取证情况,要及时向双方当事人公开。三是树立正确的导向。在对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的处置中,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表明政府处置的公正性。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公开处理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法制,震慑犯罪,教育群众,有效遏制非正常死亡引发闹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网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群体聚集、上访闹访事件不断增多,有的甚至演变成为规模性的抬尸闹丧、堵塞交通、聚众上访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防止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政法维稳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

周巷镇司法所

2010年7月21日

第五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09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

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06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7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8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09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只要大家一起闹,受害方不敢追究,政府拿我们没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上访“经验”,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如果走法律诉讼途径不但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达不到实际诉求,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

2、政府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进而使群众对司法、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政府能否公正处置持怀疑态度。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怕群众闹事,为了防止死者家属闹事,往往偏重于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制的权威性。此外,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群众第一时间不是去寻找合法途径,向有关村、镇、单位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3、补偿标准不统一。当前,法律法规对非正常死亡赔偿规定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赔偿金额有高有低,致使死者家属互相攀比,从而引发群体性闹事事件。另一方面,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对死亡赔偿的额度往往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特别是当肇事方有一定经济实力时,死者家属往往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特别是在交通死亡的赔偿额度上,在实际处置中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此外,肇事方的赔偿能力不一,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为息事宁人,实际赔偿金额过高,也会造成类似事故死者家属的极度不平衡。

四、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的对策措施

1、法制宣传要注重经常性。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要求,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讲座,法律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道怎么做合法,怎么做违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

下载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乡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XX乡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XX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法委、县综治办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写写帮推荐)

    陕西省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省总法律部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根据全总部署,2010年4月至6月,陕西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对全省工......

    如何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如何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调研报告——赤水市政法委作者:赤水市政法委副书记 唐从建 来源:赤水市政法委“如何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课题调研组牵头单位市政法委......

    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李厚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以近年为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就有近10起,其中以贵州瓮安“6·28”事件、新疆“7·5”事件......

    关于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处理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禹城市总工会 2010年5月7日 根据德州市总工会法律部的工作安排,为及时了解掌握我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和群体性......

    高安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高安市总工会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掌握我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和群体性事件处理情况,近日,市总工会成立联合调查组深入部分企业,采取座谈、走访形式进行......

    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调研报告

    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调研报告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主力军作用,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有的放矢地组织实施,从6月份起......

    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调研报告

    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调研报告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主力军作用,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有的放矢地组织实施,从6月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