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22: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第一篇: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漳浦一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 二(文 科)地 理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分。)

1-5DDBDB6-10 CBCBC11-15 BABCD16-20 BBCBC21-25 DACDC26-30 CCDBC31-35 BDADA36-40CAADA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41.(13分)

(1)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1分)

(2)A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分);人口增加,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耕地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1分)。

(3)B> C(1分)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2分)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4分)

(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年冻土,下渗困难;纬度高,蒸发少;河流汇聚,有凌汛。(3分,取其中三点,每点1分)

42.(12分)

(1)大秦神骅焦—兖—日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5分)

(2)还在当地利用煤炭发电,向外输送电能。这样可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2分)

(3)生态脆弱,水资源不足。(2分)

(4)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能源需求量日益扩大;③能源消费多元化的需要。(3分)

43.(11分)

(1)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分)

(2)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采矿、公路建设等。(3分)

(3)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森林的减少将使亚马孙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减少、沙漠化进程加剧、土地干涸以至不适于耕作。(3分)

(4)因为气温上升将导致森林蒸发活动加快,从而导致树木水量不足。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大量树木死亡。(3分)

44.(12分)

(1)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数量丰富、素质较高;原有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水陆交通便利。(4分)

(2)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等。(4分)

(3)6.71% 加剧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加剧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增多。(4分)

45.(12分)

(1)发源地山地水量水质(4分)(2)河谷平原比较集中(2分)

(3)合理分配水质的保护(2分)(4)AB(2分)

(5)山地丰富(2分)

高二调研考试(文科)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总1页

第二篇:平顶山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答案

2011~2012学年

第三篇: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河南宏力学校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C

4.乱花渐欲迷人眼思而不学则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C

6.④①③②

7.⑴《童年》 高尔基外祖母⑵《二十四孝图》《朝花夕拾》

8.(1)二三月份,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冰冷的物

体表面遇暖湿气流,产生水珠。(2分)

(2)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或:到处湿漉漉),能见度低(或:浓雾弥漫)。

9.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当你遭遇挫折时,朋友会告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10.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11.“她”原来成绩差,有自闭症(是个闷葫芦,孤单离群)、自卑(悲观、伤感)(2分),后来(由于徐老师的表扬、鼓励和关爱),“她”变得专心听课了,成绩上去了,还做了班长(2分)。(意思对即可)

12.景物描写,烘托主人公黯淡(悲凉、悲伤、忧伤)的心理。

13.因为是静蕾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使“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崇高(伟大),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向往热爱之情,所以“她”义无反顾的选择当老师。

14.示例:我想对“她”的同学说:我们不应该疏远“她”,排挤“她”。我们应该理解“她”,接近“她”,主动与“她”交流,让“她”感受到集体在家庭的温暖,努力帮助“她”走出自卑自闭的阴影。

15.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1分);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1分)。

16.(1)不能。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1分),体现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1分)。(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

(2)读书要读经典(1分);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1分,答出前一分句也可得分)。

17.B

18.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

第⑤段:运用比喻论证法(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1分)。

19.交错相通通“邀”邀请

20.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1.因为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22.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第四篇:新乡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答案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2.C13.B14.B15.C16.D17.A18.A19.B20.A21.B22.A23.D

38.(25分)(1)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是,从2007年到201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和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但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3分)

解决上述问题:①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充分发挥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平衡发展。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10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④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分)

39.(27分)(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但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种观点看到了文化交流借鉴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过多地引进外国文化企业,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看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作用,但认为对外国文化企业应坚决抵制的观点是错误,否认了文化的交流和借鉴,在实践中是有害的。(14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创作设计人员在调研中国文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功夫熊猫2》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是创作人员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功夫熊猫2》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创新。(9分)

(3)①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事物之间的联系。②必须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的观点等角度回答亦可)(4分)

第五篇: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宋保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

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

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特点

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

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

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

7、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A.①②③

B.①③④1 C.②③④D.①②④

8、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

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11、《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

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

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1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16、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

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

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

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21、“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 的畜牲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 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

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 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4、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25、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

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6、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7、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2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29、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

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 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3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

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

A.完成工业化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题目,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

十六、卷三

材料

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

三、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你认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下载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