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一、注重理解深化提高,全面认识劳动竞赛
一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
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创共享共赢。
二、把握原则重点途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
(一)把握劳动竞赛活动的五个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
三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原则。
四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原则。
五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原则。
(二)把握劳动竞赛内容的五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动员广大职工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
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这个重点,动员职工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三是要突出节约资源和生态建设这个重点,组织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建功立业。
四是要突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这个重点,开展立志岗位成才、争做技术能手建功立业竞赛。
(三)把握劳动竞赛形式的五个转变。
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
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
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社会化新格局转变。
(四)把握劳动竞赛途径的四个结合。
一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二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
三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四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三、加强组织协调创新,确保劳动竞赛实效
一是要注重协力推进。
二是要注重务实创新。
三是要注重营造氛围。
四是要注重全员参与。
六是注重制度机制建设。
五是要注重常态运作。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刘新民http://2011/2/4 02: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如何理解、开展、丰富、落实劳动竞赛,使劳动竞赛呈现出新的青春与活力,是当前必须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理解深化提高,全面认识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是工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优势。尽管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等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劳动竞赛以其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目标的指向性、活动的竞争性、成果的效益性、机制的激励性等特色,仍然彰显出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性。
一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腾飞期和发展方式转变期。开展劳动竞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比武等活动,已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助推器”、“优质催化剂”、“创新原动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创新品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劳动竞赛是培养职工学习能力的重要课堂,是提高职工操作技能的练兵赛场,是发挥职工能力才华的广阔舞台,是实现“既建精品又出人才”的有效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扎实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大军。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源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锻造了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的成批涌现,生动诠释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形成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引导职工群众崇尚劳模、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保持工人阶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创共享共赢。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长远目标来说,企业主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两者利益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传统的以“比、学、赶、帮、超”为标志的劳动竞赛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共赢机制、诚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
有利于增进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
二、把握原则重点途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求实创新,努力使劳动竞赛活动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把握劳动竞赛活动的五个原则。开展劳动竞赛必须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贴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开展劳动竞赛。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要坚持与时俱进,拓宽竞赛领域,深化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真正使之体现时代特征,充满时代气息,努力实现劳动竞赛常盛不衰、常赛常新。三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原则。广大职工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人本性特色,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着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的内在动力。四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原则。劳动竞赛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其群众性。要坚持处理好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参与面与奖励面的关系,使广大职工人人能参与、人人愿参与,参与就能受益,参与就能进步,参与就能提高劳动技能。五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原则。企业的类型千差万别,竞赛的内容各不相同。要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动静结合、纵横结合,做到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出新招。
(二)把握劳动竞赛内容的五个重点。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竞赛内容上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动员广大职工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要围绕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劳动竞赛,通过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等职工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这个重点,动员职工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进展的要求,大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开展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比投资控制、比科技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三是要突出节约资源和生态建设这个重点,组织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建功立业。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为创建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教育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帮助职工掌握节约技能,引导职工改进工艺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要突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这个重点,开展立志岗位成才、争做技术能手建功立业竞赛。通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
运动会、技能大赛、名师带高徒、职业技能带头人等活动,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使技能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五是要突出建设“平安河南”和安全生产这个重点,继续深化“安康杯”建功立业竞赛。要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目标,以“增强意识、建章立制、整改隐患、确保安全”为内容,将“安康杯”竞赛活动向重点建设领域延伸。
(三)把握劳动竞赛形式的五个转变。要按照新时期劳动竞赛规律的新要求,适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在竞赛形式上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劳动竞赛要围绕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约化增长方式来展开,促进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要求,使得生产不仅对职工体能上有要求,而且对职工的智力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赛中,要实现科技带头人与工人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劳动热情和劳动技术结合,全面提高智力技能素质。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既要注重对急难重的任务采取突击式的方法去攻坚克难,更要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劳动竞赛所创造的财富应当让职工分享,这不仅是指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包括使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获得职务晋升、学习深造机会等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社会化新格局转变。
(四)把握劳动竞赛途径的四个结合。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劳动竞赛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劳动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是劳动竞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做到与企业发展在目标上同向、决策上同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二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竞赛造就劳动模范,劳动模范促进劳动竞赛。要注重发现和积极推荐劳模典型,注重弘扬劳模的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三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竞赛中,要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争做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职工。四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者通过劳动竞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应该
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来分享,做到共创共享共赢。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组织协调创新,确保劳动竞赛实效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各级工会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掀起开展建功“十二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热潮。
一是要注重协力推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关键在于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工会要切实承担起竞赛活动具体组织者的职责。
二是要注重务实创新。要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竞赛形式,努力创新竞赛载体,真正使劳动竞赛实在、管用、有效,产生企业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应。
三是要注重营造氛围。要着力营造舆论宣传的氛围,善于发现、总结、培养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竞赛活动的水平和效果,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竞赛活动的实践中,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四是要注重全员参与。劳动竞赛不仅要在国有企业开展,还要在非公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开展,不仅要在一线职工中开展,还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都组织到竞赛中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交叉性的劳动竞赛,使竞赛活动让职工群众全员参与,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
五是要注重常态运作。劳动竞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更加注重长效性,把劳动竞赛作为一个常态;更加注重习惯性,使劳动竞赛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更加注重科学性,使劳动竞赛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一体;更加注重规律性,使劳动竞赛更加富有活力、富有成效。
六是注重制度机制建设。要注意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变成制度,好的制度变成政策。要坚持制度机制创新,着力建立健全劳动竞赛活动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使劳动竞赛始终旺盛生命力。
第二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本报评论员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深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岁月更迭,人们记住的无数教师,往往在于他们为人、为师的品格,坚守了自己,更赢得了学生无尽的尊重。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为人更显重要,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加强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时代发展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为师能力。应试型教师培养不出素质型学生,教师要变传统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方式,才能造就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时代发展还要求教师“为学广博”。新时代的教师要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为此,我们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树立长远眼光,胸怀国家大局,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进入21世纪,不少国家和地方通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师教育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师资格制度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当前我省教师队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难题,我们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好条件。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
要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关心教师、支持和理解教师,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努力为广大教师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师的使命责任、基本素质、实践路径、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深刻阐述,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院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使命责任上,坚持成为“四个引路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人生的神圣使命。广大教师必须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四个引路人”的责任。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倾心教学,潜心问道,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使学生长知识、明道理、强本领。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主动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强化素质能力养成,使学生愿创新、能创新、善创新。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强化思想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在基本素质上,坚持做“四有”好教师。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就必须坚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心怀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信。有道德情操,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坚守精神家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有扎实学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知识和丰富的通用知识,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智慧,能够主动开拓创新,掌握科学发展动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仁爱之心,热爱教育,努力担当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热爱岗位,履职尽责、勤于工作、甘于奉献;热爱学生,对学生严爱相济、有教无类、精心引导,给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
在实践路径上,坚持实现“四个相统一”。高校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注重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专业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要既会当“经师”,又善当“人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坚定信念、高尚品格、优良作风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既要有学术理想,又要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自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不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区分一般的学术问题和严肃的政治问题,做到研究有规范、言论守规矩、讲授有纪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信口开河,不混淆误导。
在建设成效上,坚持学生“四个具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重师德、强改革、优管理,广大教师要身体力行、自我提升,大学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成效高不高,最终还是要看培养的学生是否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执着的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明辨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律,求真理、悟道理、名事理。要具有过硬的本领,积极实践、扎实工作,专攻博览、开拓创新,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第四篇:主题教育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主题教育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本报郑州4月13电(记者肖培清)“以郑西高铁投入运营为标志,我局阔步跨入高铁时代。为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管好用好新设备,我们决定广泛深入开展 ‘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主题教育。”4月11日,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杨建祥的讲话,拉开了这个局党政工团联合开展的为期一年的“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主题教育的序幕。
“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主题教育是贯穿2010年郑州局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分宣讲教育、学技练兵、评选表彰等步骤推进实施。
这个局将采取“教授送课到一线”“专家送课到一线”“成长·共享”对话访谈等形式,组织不同层面的宣讲报告会,讲清职工队伍在高铁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阐述“岗位成才、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全员大讨论和组织职工亲身体验高铁、感受铁路发展新成果,增强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坚定职工岗位成才的信心,增添职工实现价值的动力。
活动期间,这个局将组织评选出“安全功臣”“服务明星”和“业务状元”,并举办“2010·郑州铁路局安全功臣、服务明星、业务状元”颁奖盛典,同时以职工的名字命名发明项目和先进工作法。
第五篇: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和文明生态连队的思考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兵团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党委提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是适应兵团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兵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兵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业战略决策,农场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的主要载体,职工是建设屯垦戍边的新型农场的重要力量,培养与造就一支和新型农场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兵团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要求,也是兵团党委提出在西部率先实现小康的具体要求,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关键词】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和文明生态连队的思考 【正文】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意义
(一)职工队伍是推动农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基础。而职工是农场生产的主体,只有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农场“四个文明”建设是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因为在“四个文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开展任何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才能更好的在各项新形势下完成各项任务。
(二)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前提。兵团是承担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组织,成立50多年来,始终对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要求农场的职工队伍,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战斗力、必须具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
(三)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的需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新型农场建设的需要出发,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远长远,都是需要一支高素质队伍。因为要建设好屯垦戍边新型农场,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直接决定着新型农场建设的兴衰,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成败,没有高素质职工队伍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型农场。
一、当前农场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现状
(一)科学文化和农业知识技能水平低。根据某团统计数字显示,全团在册职工3284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73人,占8.8%,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在生产一线从事土地承包,不能适应农场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尤其是面对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农业全程机械化、农业技术信息现代化的推广应用,这些职工的科技能力、技术水平明显跟不上农场的发展形势。
(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偏低。根据劳动部门对全团一线职式党员人员统计情况显示,一线党员只占一线职工人数的9.4%,而且在农场的建设过程中,在当前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这些内地来疆人员并没有长期扎边疆的意识,普遍是抱着挣钱的目的来到农场,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当中在农场承包土地,但不愿招工、落户、参加房改的大有人在。
(三)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农业承包人员总数3284人,86年以前固定职工976人,86年以后签订合同工2000人,无户口临时工人308人,这组数据反映农业承包队伍以临时农民工为主体,这些临时工哪里能 挣钱、挣钱多就往哪里去,在农场经过几年的培训,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种养殖技能后又离开农场,新补充时工又需要重新培训,即影响了农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又增加了培训的成本,使农场始终处于培养初级工、重复建设的尴尬境地,不利于农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
(三)如何提高农场职工文明生态的策略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它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高度一致。在农场,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那么应该如何建设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如何发挥职工在建设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作用呢。
一、营造人人参与创建文明生态建设的氛围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家家住进了新砖房,彩电、冰箱、摩托车、小汽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大部分连队的整体环境却不尽人意。有的单位按规划建起了新房,但有的连队内柴草乱放,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倒。
如何在推动连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建设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呢?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改变观念要先行,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那些在创建文明生态社区的好典型,加大对典型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大家感受文明生态建设带来的好处。在人们心中,唤起对文明生态建设的向往,进而使人们自觉参与到文明生态社会的创建中去,形成较强的舆论氛围。
二、大胆创新
社会主义新型农场中的“新”,应该包含“新的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具有新观念的干部职工、新的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
“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俱全、让农场职工群众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是新型农场的重要硬件。现在一些连队安装了原来只有城里人享受的健身器材,老年人每天可以在活动中心看书读报、休闲娱乐。年轻人经常在工会职工之家开展活动动,减少了赌博、酗酒闹事的现象。
“新环境”就是要体现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居民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圈舍等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现在‘大部分连队规划了养殖小区,使居民生活区与养殖区分开确保环境的整洁。“新的职工”就是要着力培养具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现代化素质的新型职工。建设文明生态连队,最关键的是人,农场也开始重视对普通职工的培养,经常性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知识培训,但培养力度不大,授课人素质低,培训手段不科学,职工群众积极性不高,走过场现象严重。
“新的道德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目前,农场的职工大部分是内地来支边的农村人,把农村许多旧的习俗及不良风气带到农场,影响到农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道德风尚需要倡导。
以上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新型农场建设的有机统一体,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型农场的美好前景。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五化”为突破口,促进文明生态发展。
以改善环境;塑造文明为切人点,全力实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香化的“五化”工程。绿化显生态。“连队建在林中、住房建在树中、人们生活在绿中”的目标会把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吸引到文明生态建设中来。净化塑文明,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求净化实效。一是推广垃圾入袋、垃圾清运专人负责、推行门前三包、推行畜禽圈养的办法,并制订各种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卫生长效机制。二是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在连队中小学生中开展争当“生态环境小卫士”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开辟文明生态评比专栏,每个月必须检查一次卫生,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作为半年和年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的一个重要依据。近年来的“户均2盆花、门前两棵树”为职工群众美化家园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在实施之初,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职工群众认为是花架子,对门前种两棵以上的葡萄很是支持,但对家庭养花,少数职工群众不参与,认为达不到那种生活品味,连队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召职工群众,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不失时机采取鼓励引导的办法,先行投资一些钱,购买花盆分发给职工群众,以此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四、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退离休人员天天在营区活动,营区的文明生态的发展都是在他们的关注下,在营区有不文明的行为、破坏环境卫生的现象,连队可以合理的利用退离休党员维护连队文明生态环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看家护院过程中监督环境卫生,现场教育那些不文明的年轻人。
五、建立长效机制为使环境卫生整治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积极探索文明生态整治长效机制,必须制定《职工文明卫生守则》和《“五化”达标细则》等连规民约。除了发到职工群众手中,还张贴在醒目的地方,单位要经常性地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定时清理垃圾池、厕所,运送到指定地点填埋处理,按时消毒。
在办公娱乐场开辟卫生评比专栏,对单位住户按优、良、差三档评比,督促职工群众搞好环境卫生。目前,和谐家庭、诚信职工的评比工作对建设文明生态连队起到积极作用,实行一票复决,提高人们积极的参与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热情。
(三)提高农场职工文明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业高新技术稳定基本职工队伍。当前兵团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近几年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精准播种、精准滴灌、农业信息化、机采棉等高新技术,职工的承包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职均承包面积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显著提高。
(二)、创新职工培训体制,为职工再教育提供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团业余党校和职工文化培训中心、“绿色证书”培训基地和各单位电教室等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农场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利用每年田管和农闲时间进行授课,职工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修感兴趣的课程。
(三)是重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以团业余党校为龙头,吸收机关各部门优秀的专业的技术人才担任各类培训班讲师,与各个科研究院所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团讲课,定期对职工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三是职工按照要求达到必修课时后,由兵团或师劳动部门统一组织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由兵团劳动管理部门办法认证后,颁发农业承包职工上岗资格证书。
(四)学历与能力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绿色证书”资格与其在农场承包土地的资格相挂钩,与年薪收入相挂钩,逐步减少直至最终取消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差承包人员的承包权力;对不能按照农场要求达到相应文化程度的人员,不予招工、落户,不能成为农场的正式职工,不享受农场的房改以及社保障服务和各项福利待遇,促使职工变“要我学”,以积极心态参加学习培训,自觉主动地想办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创新职工教育方法,全方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以创新活动入手培养新职工。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职工素质养成教育,近几年一团开展的“和谐小康家庭”,五化建设,“五好连队”创新,诚信精神,从不同的方面培养了职工良好文明行为、文明意识、文明素质,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引领作用。从法制教育入手打造新职工。按照“五五普法”要求,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加大法律,提高职工群众依法办事和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六)从基础设施入手提升新职工的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兴办连通兵、师、团、连的培训教育局域网、电子政务网和网站,对职工进行远程教育,开拓干部职工眼界;二是加大文化活动场所、生活环境的建设,创建优美的环境,为职工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七)从强化管理入手,培育新型职工,按照《劳动合同法》、《职工管理办法》、《团规民约》的要求,在生产生活中,规范其各种行为,使其自觉按兵团职工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职工各方面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兵团各级党的组织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总而言之,团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职工理论学习,增强职工素质建设,要长期坚持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团场的目标,采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等多种方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遵守学习制度,注重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做好职工素质教育工作,稳定职工思想政治队伍,应该根据新形势对素质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针对职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工队伍建设的新经验、新办法,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职工思想素质工作。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职工理论学习,把职工思想统一到了单位的中心工作上来,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明确了单位发展思路,促进思想解放,在团场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