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荆州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2012年荆州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局):
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和《荆州市2012年畜牧兽医工作意见》(荆牧医﹝2012﹞1号),2012年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要以“促发展、保安全”为目标,坚持“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监管、全面履责”的原则要求,努力在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条件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监管模式创新、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风险分级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关键环节,全面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一)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突出抓好产地检疫,继续推进动物检疫申报体系规范化建设,完善县级动物检疫申报中心,延伸设立与畜禽养殖规模、地理交通特点相适应的乡镇或区域性动物检疫申报点,每个县市区要建立5个以上达到部、省规范要求的检疫申报点。要统一设立公示牌,公布全县(市区)和区域性检疫申报电话,畅通传真、网络等其他动物检疫申报渠道,构建高效的动物检疫申报网络,实现产地检疫监管覆盖面达到100%。严格产地检疫程序,推行《动物检疫申报单》制度。官方兽医凭《动物检疫申报单》受理开展检疫,认真查验畜禽养殖档案记录、畜产品安全检测报告等农业部规定的有关资料,到现场或者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到现场检查强制免疫、耳标佩带、健康状况,填写《动物产地检疫现场检查情况表》,做好检疫记录,规范出证行为,杜绝坐堂开证、隔山开证,确保产地检疫率达90%以上。强化养殖行为监管,继续推行“分区包片、签约到场、责任到人、定期巡查”监管模式,进一步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登记备案。对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要实行签约式检疫管理,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建立统一规范的畜禽养殖档案,督促指导完善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增强养殖场综合防控能力。监督畜禽规模养殖场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各项措施,重点加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实行生猪发病死亡报告制度和现场监督无害化处理制度,按日常执法检查记载、养殖档案信息、发病死
亡报告、现场监督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认真做好规模养殖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数量的核查登记,填写《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登记表》,并由养殖场(小区)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双方签字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强化养殖场“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自检责任意识,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二)规范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室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中心城区和屠宰量较大的乡镇定点屠宰场设立检疫检测化验室,添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屠宰检疫科技含量。加强生猪屠宰检疫管理,严把生猪入场关。所有的中心城区屠宰场、具备条件的乡镇定点屠宰场都要建立规范的生猪入场查验制度,认真核查进场生猪检疫合格证明、生猪标识、生猪贩运记录,做好溯源登记管理。严格屠宰同步检疫,做到有宰必检,依法监管,确保检疫合格出场上市持证率达100%。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严格监督屠宰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1﹞18号)文件精神,全面督促指导屠宰企业做好 “瘦肉精”自检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抽检,抽检比例不小于4%,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流通环节动物卫生监管。继续探索建立活畜禽、未定点屠宰畜禽、冷冻产品“定点交易、集中检疫、分散经营”的检疫监管模式,对大型冷库、畜禽交易市场要派驻官方兽医,做好流通环节的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工作,督促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购销台帐。加强大型宾馆饭店、学校食堂等使用动物产品的监管,督促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进货记录,实施溯源管理,确保消费安全。加强动物经纪人的备案管理,严格按照省所的相关要求,对所有动物经纪人统一备案,制作电子档案并制发备案卡,在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公示动物经纪人的备案相关信息,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规范动物经纪行为。加大对重点市场、冷库等场所的监督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贩运、屠宰加工、经营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秩序。
二、加强投入品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全程监管。开展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召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培训会议,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建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档案制度,做好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记录。督促规范建立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自配料中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的购进使用记录,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加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产品质量日常监管,规范饲料标签使用。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摸底登记排查,督促建立完善饲料购销台帐,杜绝饲料拆包销售行为,规范饲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三无”饲料产品和非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及超标使用微量元素等违法行为。
(五)规范兽药经营行为。督促指导兽药经营企业实施GSP改造创建,对到期仍未达到兽药GSP经营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经营。坚持实施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台帐制,对建立台帐不完善和仍未建立台帐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经营使用禁用兽药、假冒兽药、人用药品、原料药等行为。紧紧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推行自行采购国家强制免疫生物制品申报备案制度,重点查处非法经营强制免疫生物疫苗、非法制售兽用生物制品、超范围经营使用区域性实验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
(六)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力度。认真完成部级、省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兽药监督抽检任务和国家例行监测采样送检任务,扎实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自行检测工作。针对性地做好投诉举报、检查发现可疑兽药、饲料产品的监督采样送检工作。充分做好检测结果的运用,对检测合格的要及时送达公布,对监督检测不合格及国家例行监测通报的假劣兽药、饲料产品全力进行追踪查处和清剿,并逐级上报查处情况。
三、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保障能力
(七)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1]28号)精神,梳理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各项职能和职责,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状况评估和动物卫生
监督机构执法能力检查考核,全面分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风险,大力宣讲动物卫生监督在履行政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定位,积极争取推动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所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建立健全资源整合、职责明确、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并在乡镇设立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确保能够全面履行和落实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法定职责。
(八)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地要综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范围、本地养殖业发展水平和各环节监督执法工作量等因素,科学测算所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数量,及时申报落实人员编制,并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官方兽医身份转换工作。创新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执法能人机制,每个县市区都要着力培养专业水平高、法律条文精、办案能力强的各专项执法带头人。推行建立辅助官方兽医执法人员队伍,采取签约、聘用等有效形式,指定部分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动物检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等执法辅助工作。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业务培训,结合《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执法行为自查整顿和履职情况的检查考核,全面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九)大力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保障。积极参谋建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协调本级财政,争取将人员经费及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人员培训、畜产品安全检测、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等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加强与计划发展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项目投入,强化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工具等仪器设备建设和动物检疫申报点、派出机构、定点屠宰场检疫检验室、公路动物监督检查站、隔离检疫、信息化监管平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等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管理和应对突发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建立畜禽养殖场、动物经纪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等管理相对人相关信息电子档案,规范养殖、贩运、屠宰、加工储藏等环节的各项记录,做好溯源的基础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动物卫生监督网络信息化管理经验,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网络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试点,逐步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
(十一)严格信息报送和证章标志管理。各县市区要设立专职信息报送员对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及时进行网上填报,上报的数据要详实可信、准确及时。各地要建立健全购领、发放、使用、存根回收和专人专库等制度,加强动物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及印章的监督管理,并及时向省动物检疫证明管理系统报送领用信息。全面规范使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志,在执法办公场所、交通工具、证件、证书、执法服装、宣传材料、公示栏、监管重点区域等方面要规范张贴、使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志,宣传展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形象。
(十二)建立风险等级评价机制。对全市范围内的动物养殖、屠宰、经营、运输、加工储藏等相关企业和场所的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等方面,分析风险构成因子,设定风险系数,测算风险类别,确定风险等级。并依据风险等级制定规范的监督检查程序,确定重点监管内容和监督检查频率,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动物疫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十三)推行诚信责任体系建设。依照法规,明确任务、分解目标、自上而下逐级分类签订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书。向社会公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承诺,确保动物监督执法职责到位,任务落实。同时,同管理相对人签订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书,强化其主体责任意识。推动养殖场、动物经纪人、屠宰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签订《守法生产经营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提高守法生产经营意识。
(十四)开展执法办案经验交流。组织召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年会,结合实践案例开展案卷评析、法律解读和执法办案经验交流,努力做到执法人员办案流程清晰、程序规范、证据完备、法理清晰,提倡敢于办案,善于办案,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对本部门法律法规认知水平和执法工作水平。
五、开展法规宣传,努力营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谐环境
(十五)重点学习宣传《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修订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执法人员学习例会制度,不断提高法律法规通晓、应用和执行能力。组织开展管理相对人的宣传培训,使其掌握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最新要求。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和设立宣传咨询点、编写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畜产品安全知识,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第二篇: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职责;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强化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责,以及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等医疗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强化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责,以及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等医疗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重点目标
(一)进一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和卫生防病意识。
(二)强化日常卫生监督,大力开展清洁城乡行动,县城卫生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乡镇卫生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
(三)搞好各项专项整治,重点是食品添加剂、餐饮单位炮制鲜榨饮料、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打击非法行医、重要节日、重大接待活动等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卫生安全。
(四)继续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点带面,促进卫生条件的改善。
(五)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全县卫生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七)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改善全县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条件。
(八)完成驻片区卫生监督执法室建设工作。
(九)继续开展效能建设、作风整顿、信访等工作,即做到严格执法,又做到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卫生执法形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
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改善卫生监督工作条件,完善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推进卫生监督内设机构规范化。一是推行派驻制度,全力推进派驻制度顺利实施。竹园、青溪、关庄、沙洲等四个中心镇设置派驻机构,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达到强化基层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目的。二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执法监督协管制度,增强基层卫生执法监督巡查力度。
(二)强化培训,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
贯彻落实《XX—2011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制定近三年的人才培训方案,找准薄弱环节,把住实际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借助外力强化培训。要利用浙江援建人员的有利时机,开展专题培训,强化交流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执法理念,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集众家所长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三是学习新知识。逐步丰富卫生监督员相关的基础业务知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严格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加强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照问题找差距,端正工作作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队伍管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推进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
(四)深入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监督员和乡镇协管员要通力配合,大力加强巡查,完善一户一档工作,做到辖区内的家底清、情况明。督促各餐饮业单位改善流程布局,避免食品制作存放过程交叉污染,增设卫生设施,使之具备基本的“三防”设施、“保洁”设施、“消毒”设施,满足食品加工需求;指导督促各餐饮业单位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登记,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登记管理达到100%。二是加强旅游黄金周、节假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强化对旅游景区内的餐饮单位和农家乐的监督检查,为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强化对餐饮业、食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督的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要强化学校新改扩建的预防性卫生审查,从建设选址、设计布局等入手,全程跟踪,确保建设达到卫生标准。二是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建设,提前介入,强化指导服务,规范流程布局,完善设施设备。三是强化人员管理,杜绝无证上岗和带病上岗,不断提高其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食品采购索证登记、食品留样登记、食品试尝等制度,严禁制作销售凉菜、亚硝酸盐制品及伪劣变质原材料加工的不合格食品,健全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责任到位。五是加强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监督与预防工作,重点检查晨检及病因追踪调查工作的落实,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在课程安排内有健康教育课,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
(六)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集中式供水站和学校自备水的监督检查,督促所有供水单位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立严禁事项告示牌,改进供水工艺,增添消毒设施,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工作,督促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进一步落实工作汇报和通报制度,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配合,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
(七)加强医疗执业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业监管。全面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医疗机构内的非法行医,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外包人员联合欺骗群众的欺诈行为。强化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对消毒监测不合格及违法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患者安全。
(八)加强职业卫生监督,防范职业病发生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在2011年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采取新闻媒体报道、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深入企业宣传、培训交流、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看牌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搞好职业健康监护,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继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水泥、采矿等重点行业的劳动者健康监护工作。杜绝职业病病人的发生。
三是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工作。深入中小企业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建立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职业中毒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九)加强公共场所和化妆品卫生监督
对所管片区内的美容美发店,旅馆等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化妆品零售或批发市场、美容美发单位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进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化妆品,规范化妆品市场,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十)加大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推进专项行动,明确职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日常监督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强化办案手段和能力,依法查办大案要案,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曝光力度,起到震慑效果,形成高压态势,树立卫生执法权威,教育和引导医疗机构、涉及健康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法经营、守法经营。
(十一)着力推进预防性卫生审查
为确保灾后重建顺利推进,卫生监督提前介入,积极开展灾后重建预防性卫生审查,消除环境污染、人为因素等带来的对人群健康影响潜在危害,最大程度的保护人群卫生健康。一是制定《预防性卫生审查方案》,并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和通报,明确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在新建、改、扩建时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二是切实开展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依据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对需要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和卫生许可的建设项目进行全程卫生监督和指导。
(十二)严格卫生许可,抓好源头把关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食品卫生法》等各项卫生法律法规,严把卫生许可关。在灾后重建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控制,针对灾后经营户的具体情况,加大卫生监督服务与指导,对经资料审查、现场卫生审查符合许可条件的进行许可办证,及时为广大经营单位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对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指导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将情况给相关部门予以通报。
(十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卫生防疫意识
一是广泛宣传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知识,不断提高灾民卫生防病意识,改变其不良卫生习惯,自觉加强健康防护。二是认真开展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三是撰写卫生执法信息,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了宣传报道。
(十四)继续开展效能建设、作风整顿、信访等工作,即做到严格执法,又做到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卫生执法形象。
(十五)抓好党务工作。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保持“市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荣誉称号。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十六)抓好方针目标管理工作。在办公室内部严格按照“年目标、月计划、周安排、日必做”的要求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各科室方针目标的动态监控和考核,确保全大队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十七)抓好综合工作管理。做好收发、文印等各项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单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办公自动化工作。抓好办公车辆管理。以安全为重点,严格执行单位车辆管理有关制度,严格控制维修费、耗油费等各项支出,确保费用支出降低。加强考勤制度管理,严格上下班纪律,并将此纳入人员考核的依据。加大信访事件的督办力度,积极探讨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积极实施网上办公,畅通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完成,全年做到无安全生产事故、上访、刑事治安案件和违反计划生育事件发生。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形成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努力拼搏的良好局面,推进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职责;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强化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责,以及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等医疗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强化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责,以及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等医疗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重点目标
(一)进一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和卫生防病意识。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强化日常卫生监督,大力开展清洁城乡行动,县城卫生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乡镇卫生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
(三)搞好各项专项整治,重点是食品添加剂、餐饮单位炮制鲜榨饮料、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打击非法行医、重要节日、重大接待活动等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卫生安全。
(四)继续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点带面,促进卫生条件的改善。
(五)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全县卫生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七)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改善全县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条件。
(八)完成驻片区卫生监督执法室建设工作。
(九)继续开展效能建设、作风整顿、信访等工作,即做到严格执法,又做到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卫生执法形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
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改善卫生监督工作条件,完善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推进卫生监督内设机构规范化。一是推行派驻制度,全力推进派驻制度顺利实施。竹园、青溪、关庄、沙洲等四个中心镇设置派驻机构,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达到强化基层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目的。二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执法监督协管制度,增强基层卫生执法监督巡查力度。
(二)强化培训,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
贯彻落实《xx—2011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制定近三年的人才培训方案,找准薄弱环节,把住实际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借助外力强化培训。要利用浙江援建人员的有利时机,开展专题培训,强化交流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执法理念,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集众家所长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三是学习新知识。逐步丰富卫生监督员相关的基础业务知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严格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加强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照问题找差距,端正工作作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队伍管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推进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
(四)深入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监督员和乡镇协管员要通力配合,大力加强巡查,完善一户一档工作,做到辖区内的家底清、情况明。督促各餐饮业单位改善流程布局,避免食品制作存放过程交叉污染,增设卫生设施,使之具备基本的“三防”设施、“保洁”设施、“消毒”设施,满足食品加工需求;指导督促各餐饮业单位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登记,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登记管理达到100%。二是加强旅游黄金周、节假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强化对旅游景区内的餐饮单位和农家乐的监督检查,为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强化对餐饮业、食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督的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要强化学校新改扩建的预防性卫生审查,从建设选址、设计布局等入手,全程跟踪,确保建设达到卫生标准。二是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建设,提前介入,强化指导服务,规范流程布局,完善设施设备。三是强化人员管理,杜绝无证上岗和带病上岗,不断提高其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食品采购索证登记、食品留样登记、食品试尝等制度,严禁制作销售凉菜、亚硝酸盐制品及伪劣变质原材料加工的不合格食品,健全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责任到位。五是加强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监督与预防工作,重点检查晨检及病因追踪调查工作的落实,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在课程安排内有健康教育课,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
<1> <2>
小编推荐与 【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关联的文章:【返回 卫生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第四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自查报告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自查报告
为切实履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职责,强化动物卫生监管社会服务职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现结合我X实际,将情况汇报如下:
1、疫病防控绩效管理指标完成情况
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X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以站、股、室自评为主,省州统一下达指标体系、统一组织查验核实和评估的原则进行,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各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评估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1)产地检疫
目前,产地检疫工作已覆盖全XX个乡镇和两个办事处、X个行政村,根据(XXX[2012]5号)文件要求,设立了X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在各乡镇畜牧站及宏达肉联屠宰场各设置一个检疫申报点,在人员居住相对集中及有集贸市场的村寨各设置一个协检点,共X个协检点,但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等原因,工作没有到位,产地检疫工作没有得到正常开展,为弥补产地检疫工作的不足,各XX都展开市场检疫工作来代替产地检疫工作。
(2)屠宰检疫
我X仅有的XX屠宰场自开始运营以来,动物卫生监督所始终派驻X名官方兽医和X名协检员驻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检疫程序,自XXXX年XX月起,共检疫生猪XXXX头,检出不合格肉XX案,无害化处理XX案,无害化处理100%,同时做到案案必检,检疫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执证率100%;而其余各XX都没有屠宰点,上市肉尸基本都是自养自宰上市出售,开展屠宰检疫工作难度很大,都以市检为主。
3、动物检疫记录规范和证章标志管理情况
(1)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操作,统一动物检疫记录格式,加强痕迹化管理,我所部分人员于XXX年XX月XX日参加州所举办全州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师资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是屠宰场表格填写规范、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畜禽养殖档案填写规范等。
(二)按照证章标志管理制度要求,我动物卫生监督所证章标志均逐级申请订购,然后逐级发放,实行专人管理,对证章标志订购、入库、发放、使用、回收和销毁实行登记制度,并做详细的台账登记,使证章标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规模场(小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和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一)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2]12号)文件要求,我们始终依法落实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扎实做好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私宰病死猪行为,加大对从事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宣传培训,普及健康养殖和防疫常识,提高科学防疫、安全用药的能力和主动防控意识,改善防疫条件,完善防疫制度,从源头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消费者对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识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切实维护肉食品安全。
(二)由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与规模养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X各规模养殖场必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欠缺、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及散养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制约,监管工作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
5、执法主体资格情况
根据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机编制[XXXX]XX号文件及《XXX农业局定方案下设事业、宗旨和业务范围、机构规格、人员编制方案》等精神,我XX按照国发[XXXX]XXX号文件要求,对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机构和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并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取得了机构代码,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拨款。目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X人,在岗X人.6、提素质、强能力行动情况
按照X农委《关于开展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提素质、强能力行动的通知》(XXX[XXXX]XXX号)精神,我局领导班子研究部署,制定方案,并将此次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目前,动员部署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组织实施阶段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7、规模养殖场监督管理情况
我县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一,管理水平高低不一,部分养殖户由其他行业转入养殖业,养殖经验少,养殖技术差,防疫意识淡薄,盲目跟风较为严重,个别养殖户对监管有抵触情绪,没有正确认识到养殖行业的风险,没有做好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及规范建立养殖档案,针对以上问题,第一是落实动物卫生监督定期检查,做到监管全覆盖,重点在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畜禽规模养殖场;第二是加大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让养殖户明白防疫的重要性、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优惠政策和不按规定进行防疫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三是强制免疫监管,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XXX年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XXX[XXX]XXX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督查组;第四是完善疫情预警预测机制,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检测网络,健全预报预警体系,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疫情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逐级上报制度,即养殖场在发生动物疫病后,无论疫病大小都向镇(乡)畜牧兽医站上报,镇(乡)畜牧兽医站在收到情况后便会到场进行记录、指导,如若发现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则第一时间上报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8、案件查办、案卷评查和培训情况
(一)案件查办方面
我X动物卫生监督所虽然具备了执法主体资格,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证和组织机构代码,但我所在岗人员只有X人取得执法证,给开展工作环节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只查处案件X起。
(二)案卷评查方面
目前,我们没有开展此项活动。
(三)培训情况
动物卫生监督所培训我们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XXXX年春秋两防共培训XX期,共XXXX人次,主要包括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及动物常见疫病预防知识、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规程、畜禽养殖的相关规定及畜禽养殖档案的规范性填写、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动物疫病溯源操作等内容进行培训。
第五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检疫监督及存在问题
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一)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
全州设立了128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对出栏的动物进行产地检疫,屠宰畜实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疫工作的到位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
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西部地区,每个乡镇要建设2-3个动物报检点。我州目前乡镇数量为86个,应建设动物报检点为172-258个动物检疫报检点。
(二)定点屠宰检疫相对规范,农村散宰检疫有待改善。
我州43个动物定点屠宰达到了集中屠宰、同步检疫等农业部相关屠宰程序要求。
农村个别偏僻村落存在无定点屠宰场所,离城镇距离远,存在不规范屠宰情况(极少数)。
我州个别定点屠宰场设立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达标,应加强监督监管,促使定点屠宰场负责人建设标准化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动物产地检疫率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达到了90﹪左右。
目前,禽类分散饲养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分布过散,出栏时间不统一,报检率普遍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产地检疫。
我州上市及流通领域的猪、牛、羊、马等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9.9%,散养鸽、鸡等禽类的产地检疫率一直影响着动物产地检疫的总体水准。
(四)逐步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联合执法。
根据州食安办文件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节假日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开展了联合大检查。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目的:
一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二是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
三是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实施检疫的法定主体:
《动物防疫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这两条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此规定确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唯一的检疫执法主体。动物实施检疫的法定范围: 《动物防疫法》第三条明确了动物的种类和动物产品的类别。
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动物产品包括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一)检疫申报
国家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臵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和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检疫申报点产地检疫程序
①货主申报----②审查申报材料----③受理----④检疫人员到场、户、点实施检疫----⑤查验临床健康、耳标、免疫档案等----⑥实施现场检疫----⑦合 格---⑧监督消毒,出证。在这程序中不受理则说明原因。检疫不合格则无害化处理。
(二)产地检疫 动物产地检疫的概念
—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所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
2014年1月至截至目前,全州共产地检疫畜禽 172.7 万头(只),其中生猪11.5万头、牛2.4万头、羊44.5 万只、禽114.3万只,其它动物0.0682万只。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产地检疫程序:
(1)报检:动物产地检疫实行报检制,动物在出售或调出产地前,畜主须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供屠宰或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种用、乳用或役用动物提前15天,因特殊需要出售、调运或携带的动物可随报随检。官方兽医接到报检,对动物实施临栏检疫。
(2)查验相关证明进行疫情调查
了解当地疫情,确定动物饲养地是否非疫区。查看免疫档案,查验畜禽标识。检查按国家或地方规定必须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动物必须在免疫有效期内。
(3)临床检查
对动物实施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
(4)检疫后处理
经检疫不合格的不予出证,发现动物传染病时,隔离动物,并立即县畜牧兽医局报告。按照国标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对患病动物实施生物安全处理。对污染场地、用具实行严格消毒。
检疫合格即被检动物来自非疫区、临床检疫健康、免疫在有效期内、规定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的,由官方兽医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三)屠宰检疫 动物屠宰检疫的概念:
动物屠宰检疫是指对被宰动物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其中,宰前检疫是对待宰动物进行活体检查;屠宰的同步检疫是在屠宰过程中,对其胴体、头、蹄、脏器、淋巴结、油脂及其他应检疫部位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实施的检疫。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向屠宰场(厂、点)派驻(出)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屠宰场(厂、点)应当提供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室和检疫操作台等设施。出场(厂、点)的动物产品应当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加施检疫标志,并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014年1月至截止目前共屠宰检疫畜禽232.1万头(只),其中生猪 11.3万头、牛羊30.04万头(只)、禽 190.8万只,其它动物0.0052万只。
屠宰检疫程序:
一、宰前检疫
屠宰畜禽由产地运到屠宰厂(场)后的宰前检疫,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入场检查。畜禽到达屠宰点后,在卸车前,由官方兽医实施检查和监督。
(1)查验收缴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核对畜禽种类、数量,检疫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出证机关是否合法、是否有官方兽医签字。
(2)核对猪、牛、羊等动物是否佩带畜禽标识。
(3)向户主询问运输过程,了解运输途中病畜禽健康情况。(4)对运载的畜禽作群体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初步检验,确认无重要传染病的前提下卸车,发现可疑畜禽及时做好标识并赶入隔离圈,进行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认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5)对运载工具清洗、消毒后准予出厂。
2、待宰检查。对不同货主、不同产地畜禽要分圈存放,在留养待宰期间尚需随时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可疑,转送隔离圈,进一步检查。
3、宰前复检。在正式屠宰前再做一次以群体检查为主的健康检查,经过检查,认为健康合格者,准予屠宰。
二、宰后检疫程序
1、动物屠宰后应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同步检疫。
2、内脏检疫。重点检疫有无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口蹄疫、炭疽、结核、弓形虫等疫病的典型病变。开膛后,立即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进行检查,内脏摘除后,依次检查肺脏、心脏、肝脏、胃肠等。
3、胴体检疫。重点检查有无猪瘟、猪肺商、炭疽病、猪丹毒、链球菌、胸膜肺炎、结核、旋毛虫、囊尾蚴、住肉孢子虫、钩端螺旋体等疫病。
4、摘除畜禽标识。读取畜禽标识信息,摘除畜禽标识并回收,检疫不合格的凭畜禽标识编码追溯疫源。
5、复检。上述检疫流程结束后,官方兽医对检疫情况进行复检,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并监督检查甲状腺、肾上腺和异常淋巴结的摘除情况,填写宰后检疫记录,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四)运输检疫
跨省、自治区、自治州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自治州引进非乳用、种用动物,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非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州、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符合下列条件的,准许引进:
(一)输出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存栏的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三)输出的乳用、种用动物养殖档案相关记录符合农业部规定;
(四)输出的精液、胚胎、种蛋的供体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跨省引进乳用种用(非乳用种用)动物应当在《跨省引进乳用种用(非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有效期内运输。逾期引进的,货主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014年1月至截至目前,全州疆外引进非种用备案羊5.6万只、牛6970头、猪1725口,动物产品803吨。处理动物卫生案件375件,总计罚没款84.7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设备不全,手段落后是制约检疫工作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目前基层检疫人员基本上是靠着“一支体温计、一把检疫刀”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准确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
(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不足,执法人员数量少,责任重,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经费缺乏,工作量大,严重影响动物检疫等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