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小章镇初级中学
彬县小章镇初级中学建校于1946年,是一所典型的农村镇办初级中学,位于小章镇政府斜对面。学校占地面积为1999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8765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合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环境育人的激励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益智功能作用齐全。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717人,有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8名,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年来,为了适应农村劳动技术课的教学需求,我校在劳动技术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这给农村学校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劳动技术课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加强实践,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因此,我校加强劳动技术课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彬县农林牧综合发展试验站与我校相邻的优越条件,积极联系,多方协商,技术合作,既自主又联合,使得产权属于自己的10亩小麦育种基地,小灵台村30余亩大棚西瓜种植基地、卧龙村沼气池建设项目都成为我校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基地,不仅为我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场所,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为了加强和协调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杨少彬为组长,副校长陈政锋、教导处主任巩光勇、团委书记陈小虎、学生处主任郑建强,劳技课教师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陈政锋副校长担任基地负责人。基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确保了基地的正常运行工作。
三、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2009年,结合基地实际,我校聘请专业人员编写了劳动技术实践校本教材,对小麦育种、大棚种植、沼气使用技术做了全面的理论阐述,使得课本理论贴近了生活实践;同时,我们还出台了《小章中学劳动技术课常规要求》、《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基地实践要点》、《小章中学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基本要求》、《小章中学劳动技术实践基地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配备了专业的劳动技术课教师,有效地保障了劳技课实践的实效性。
四、学劳结合,彰显特色。
学劳结合,是我校办学的主要特色。08年开始,我校走与彬县农林牧综合发展试验站技术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每学期,在课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校适时组织学生以年级组为单位,轮换实践小麦育种、大棚西瓜的种植、沼气池的使用与维护技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既开拓了学生眼界,使得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达到了有机结合,又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三农”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运行良好,效益显著。
自08年以来,我校学生参与基地实践活动的累计已达2000多人次,共撰写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000余份,观察日记1000余份,有1700余名学生基本掌握了小麦育种、大棚栽培、沼气使用的一般技能。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持续投入,保障经费。
为了不断加强基地建设,适应我校劳技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几年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校采取劳动效益反哺基地的方式,把劳动基地每年的收入持续投入到基地的维护和建设当中去,保障了基地的持续发展。
七、科学考核,注重实践。
学生劳动技术课的考核与评定以平时的实践参与和技能为主,占考核分60%左右,课本理论考试占40%左右。理论考试也不单纯看学生是否答得全不全,完整不完整、更不照书本去评定学生,我们注重的是以实践过程作为评定的标准、突出劳动技术课的“实践”特色,只要是会实践的,都给予肯定。这样使师生从以前劳动技术课的照本宣科走进全真的实践考核环境,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我校按照服务学生、服务当地、服务“三农”,突出实践和应用的理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了劳动技术课实践基地。基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效益明显,做到了教育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在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我校学生与当地群众的“双赢”。现申请评定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望上级组织审核批准为盼!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小章镇初级中学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结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兴隆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为了带动兴隆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挖掘兴隆县文化产业的创意与活力,兴隆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推荐兴隆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水泉乡,国家自然保护区雾灵山脚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与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接壤,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距四市只需1—2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
该公司2005年组建成立,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
兴隆溶洞、燕山地质文化展馆、根雕馆、溶洞管理处、千华大
酒店、游客中心、景区超市、跑马场、大型生态停车场等综
合配套设施。是集旅游景区、度假、餐饮、娱乐、会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公司。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市场营销部、导游部、餐饮部、客房部、厨房部、保安部、维
修部、绿化部、财务部、办公室10个部门,各部门人员均通过培训上岗,各部门主管均为高中以上学历,25岁以上55岁以下,年龄结构合理,管理工作经验非富。其中财务部和办公室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管理上采用以人为本,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兴隆溶洞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文化底蕴为依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企业文化环境,提高文化质量和品味,本着“诚信经营、打造品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带动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经营宗旨促进了兴隆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
公司上接待游客量为10万人次,营业收入600万元,利润总额24万元,上缴税费34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和待业下岗人员就业100余人,解决了部分应届毕业生、待业青年及下岗职工的求职问题。
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文化亮点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地质文化宣传的品牌战略,依托兴隆的地质文化资源,建成了在京津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河北兴隆省级地质公园,主要亮点是公园的核心----兴隆溶洞,其次还有燕山地质文化展馆和千华酒店。
兴隆溶洞是非常罕见的地质遗迹景观,发育年龄达10至14亿年,是我国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与美学价值,是国内外难觅的风景旅游溶洞。溶洞内目前已发现的洞厅三个,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同时还发现有
支洞8处。根据专家论证,溶洞有世
界级景观玉石景观、石吊管、巨石盾、管柱等8处;国家级景观8处,地方
级景观若干处,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
美学价值。这里的鹅管有4.35米,长
度居世界第四位。兴隆溶洞内还有洞
穴神蛙池中的青蛙之迷、崩塌物无水
搬运之谜等多种尚没有科学解释的景观。
兴隆溶洞的景观生态环境良好,洞穴温度、湿度和CO2 含量低,四围山体上已退耕还林、植树,现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科学、美学、生态环境价值均很高。
“中国燕山地质博物
馆”共分七个单元若干子系。
在馆中可以了解地球知识、燕山的地理、地貌、地质遗
迹以及燕山地区的自然风
光及历史人文情况。认知燕
山,熟悉兴隆的历史与现状。
千华酒店是旅游及商务型酒店,四星级标准。内设有79个标准间、6个商务套房、2个总统套房、可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并设有不同规格的就餐包房,其中有能容纳26
桌的宴会大厅、雅间14间。
娱乐部包括KTV、洗浴、棋牌室、桌球室、乒乓球室、休闲厅等。可进行篝火晚会。
有能容纳400人的演艺大厅
(大会议室),还有中会议室、小会议室,可以同时承办不同
规模的会议。有目前一流的设
备设施,确保千华酒店的服务
水平和服务档次。
三、企业在当地文化产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兴隆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兴隆近几年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升级,提升了旅游文化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丰富了当地和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兴隆本土的特色文化,在千华旅游开发公司的带动下,又有一批企业和商家准备投资兴隆的文化产业,推动了兴隆从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
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兴隆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将兴隆溶洞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提高景区文化品
位,拓宽客源市场,纳入旅游环线,提高知名度。计划建设水上
游乐园、射击狩猎场、滑雪场、员工宿舍楼、红梅寺古庙、溶洞二期开发、燕山生态植物园、燕山地质文化展馆扩建、创建4星级宾馆等几个项目。实施大规划、大旅游、大发展,力争在5年内,将景区建成一个在京津地区具有竞争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
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千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旅游接待规模和接待档次上已逐步提高完善。为了将景区纳入旅游环线,提高知名度,公司正在申办国家4A级景区,硬件设施及软件均需要提高,目前需要投入资金95万元人民币,由于公司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目前资金紧缺,贷款困难,在资金方面需要领导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材料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材料 济宁市县市区科普示范基地 二〇〇九年七月 2 目 录
1、“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表………
2、“科普惠农示范工程”专项资金预算表…………………
3、批准基地成立文件复印件………………………………
4、基地遵纪守法证明材料…………………………………
7、基地获奖及荣誉证书材料………………………………
8、产品质量证明……………………………………………
9、基地科普惠农活动图片资料…………………………… 3 “科普惠农示范工程”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表 被推荐基地盖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区号号码 所在地区 县市区 乡镇 村 济宁市科协 济宁市财政局 印制 二○○九年七月 4 填 表 说 明
1、本表要求纸质材料一式二份统一使用4号楷体填写。
2、“获得县级以上科普工作奖励”指获得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单位颁发的农村科普工作方面的奖励应提交载有单位或个人名称的奖励证书或奖励文件的复印件1份。
一、基地基本情况 5 基地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区号号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区号号码 通讯地址 县市、区 乡 村 邮政编码 传真区号号码 E-mail 基地网页 主要创办单位 可多选 □农业局 □科技局 □乡政府 □科协 □农技协 □企业 □个人 □其他 资金筹集方式 □独资 □合作制 □股份制 □其他 基地形态 □基地群 □单独基地 占地面积亩 科普活动面积平方米 固定职工人 固定资产万元 主要功能 □科普教育培训 □科普教育培训为主兼现代农业示范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示范为主兼办科普教育 二、科技教育示范情况 主要服务地区 个省 个地区 个县 个乡 个村 带动农户户 主要服务对象 可多选 □农业从业人员 □转移就业农民 □农村青少年 □农村妇女 □少数民族农民 6 主要服务方式 可多选 □科技培训 □科普展览 □科普宣传 □科普活动 □提供科普资料 □提供种苗 □提供农资 □参观考察 □技术服务 □统一销售 □其他 主要推广品种 数量个 名称 其中自主开发个 名称 主要推广技术 数量个 名称 其中自主开发个 名称 产品注册商标 数量个 名称 示范现代农业 可多选 □节水 □环保 □生态 □观光 □循环 获得产品质量认证附有关部门认证证书复印件 □国家级 □无公害 □绿色 □有机 □省级 □无公害 □绿色 □有机
三、基地科普工作情况 项 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工作人员 聘请专家顾问人 基地科教骨干人 基础条件 科普培训室平方米 科普宣传栏个 科普宣传栏展示面积平方米 科普图书种 科普图书册 7 电脑台 投影仪台 科普工作支出元 培育科技示范户户 开展技术培训 培训次数次 受训人次人次 开展科普讲座 讲座次数次 听讲人次人次 更新宣传栏内容 更新次数次 受益人次人次 发放图书资料 发放种类种 发放册数册 参与组织大型科普活动 全国科技周是否 全国科普日是否 科普之春夏、秋、冬、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等次 常年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年内承担的县级以上科技项目 次 名称 获得县级以上科普工作奖励 只填最近一项请附复印件 8
四、基地科普工作概况2006-2008年2000字以内可另纸说明
五、基地科普工作规划2009-2011年2000字以内可另纸说明 9
六、推荐意见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填写 一县级科协、财政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二市科协、市财政局评审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关于申报2010宝鸡市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的通知
宝市团发[2010 ] 68号
关于申报2010宝鸡市农村青年
科技示范基地的通知
各团县(区)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整体推进共青团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培育和抓建一批共青团组织易参与、好服务、能推广,示范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进行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促进农村青年增收增效、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建设和谐奋进的新宝鸡做贡献。现就申报2010宝鸡市农村青
1年科技示范基地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贴近主导产业;
2、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具有良好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
3、青年星火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应用和推广的先进生产技术;
4、能够服务和带动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创新发展;
5、具有一定师资力量和培训场所。
二、申报办法
申报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经过基层精心筛选,严格审核,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对优势基地进行保留,再推荐一批新的科技示范基地,由团市委验收考察论证,进行统一命名挂牌,提供一定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对具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强,列入宝鸡市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项目基地,经过考察论证,支持立项,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投入。
三、具体要求
1、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是共青团农村工作的具体化、有形化的最终体现,对于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走市场牵动、项目带动、领办带动的农村团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共青团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点有面,有声有势,真正带动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2、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严格标准,加强协作,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推荐2—3个科技含量高、示范性强的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于9月20日前报团市委青农部。
共青团宝鸡市委
2010年8月30日
附1:
2010宝鸡市农村青年科技示范
注:此表一式两份,县区意见由团县(区)委统一征集签注。
附2:
宝鸡市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分配名额表
(20个)
第五篇:中小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打造实践新天地 奏响教育新旋律
——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相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2013年1月开始建设的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它位于建宁县里心镇(距县城2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场地规模宏大,活动空间广阔。这儿花红柳绿,满眼葱茏,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它隶属于建宁县教育局,为县财政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总面积21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基地内建有室内综合实践区(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电工等)、设想再与县法院建设少年模拟法庭,与县环保局、交通警察支队、消防大队等共同建设环保、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多个展厅,可以集中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室外农业劳动实践区(包括劳动体验、采摘体验),和综合训练与野外拓展训练区,生活实践区四大功能区相辅相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整合建宁县城教育资源,将红色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农业教育有机融合,如安排学生参观全国百个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的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安排学生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安排学生到职业中学观看3D影片,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安排学生进入建宁县孟宗笋业、莲鑫集团等知名企业,让学生体会建宁农业特色教育等,基地配备管理人员5名,每批次可容纳200名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回眸建设过程,从综合规划、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设施设备、教学师资等诸多问题摆在建设者面前。基地建设从
无到有,从满眼创痍到满目生机,一路走来,满载着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一次次实地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给了基地建设者无穷的动力;满载着社会、学生和家长的殷殷期待,一路走来,基地建设更是一首用汗水与艰辛谱写的奋进之歌。从基地的规划到校园的绿化、美化,从课程的开发到活动项目的设置,自力更生、集体钻研、外出取经、邀请专家指导,基地全体教职员工用汗水与智慧,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立志将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建设成为我县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
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以‘践行’为特色,以‘强能’为目标”的办学宗旨,教学上突出实践性,贯穿教育性,体现综合性,凸显示范性,采用封闭式管理,成本化运行,结合建宁县农业特色,红色经典特色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基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课程设置集中体现“新、特、实”三个鲜明特点:“新”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内容新颖鲜活;“特”即体现“践行”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强能,在操行中升华;“实”即适应中小学生身体心理特征实际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综合实践课设置了国防民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课实践活动、依托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资源开展参观、实践、考察活动三大系列,国防、安全、科普、环境、技能、法制、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7个主题,44项专题教育内容;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采取内容多彩、形式丰富的主题教育,做到提升品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珍爱生命;军事模拟对抗、拓展训练让学生体验人生的挑战,磨练意志品质,发掘成长的潜能;美工制作、野炊、农业实践,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享受劳动的快乐。在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中,让学生在做
中学,学中悟,快乐与成长相伴,知识与智慧共生。在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这里成为青少年求知强能的学园,实践体验的乐园,亲情洋溢的家园。
聚细流为成江河之澎湃,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已敞开它广阔的胸襟,期待莘莘学子扑入她的怀抱,编织梦想,铸就精彩人生;积跬步为铸千里之恢宏,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尽管羽翼未见丰满,但它已抛锚扬帆,蓄势待发,一路向前;尽管征程未见平坦,但它正积极打造打造实践新天地,奏响建宁教育的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