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

时间:2019-05-12 22: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

第一篇:《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

《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

今日《广州市募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广州将有效防御“郭美美事件”发生。《条例》按照“宽进严管”以及“阳光募捐”的思路,将有效解决“募捐工作成本高、多头超募、诺而不捐、剩余财产处理难”等广州募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设定了6类社会募捐主体

《条例》将民办非企业单位扩大为募捐主体,是一项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改革措施。《条例》第五条设定了6类社会募捐主体,除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外,还扩大到慈善公益类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其中,将民办非企业单位扩大为募捐主体,是一项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改革措施。

2011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暴露出对慈善组织监管力度不够、募捐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条例》规定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3类社会组织向市民政局备案后才可募捐,以规范这类组织募捐的程序,增强其透明度和公信力。

《条例》第五条规定,慈善公益类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必须取得市民政局的许可后方可募捐,并列举了许可募捐需具备的8项条件。

强制公开募捐信息,所有募捐信息保留3年以上

《条例》着力实现募捐信息公开透明,为实行“阳光募捐”提供制度保障。《条例》中涉及募捐信息公开内容的条文就有6条,适用于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所有6类社会募捐主体,要求募捐组织在募捐前,将募捐公告、方案、组织登记证书、许可证等信息向社会公布;募捐组织在募捐时,在活动现场或者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组织名称、方案、许可证、联络资料以及信息查询方法;募捐组织在每次募捐活动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募捐的具体情况;募捐组织在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或者期限每满一个年度后,向社会公布财产的使用情况;募捐组织在本组织网站上公布募捐相关信息;市民政局在其网站上为募捐组织免费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并将所有募捐信息保留3年以上,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严格控制工作成本,不高于实际募捐财产的10%

募捐工作成本列支一直是社会公众诟病颇多的话题。针对这些问题,《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募捐工作成本应当控制在已经公布的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工作成本列支项目和标准之内,一般不得高于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10%。对义演、义赛、义卖等募捐活动,考虑到其工作成本明显高于一般募捐活动以及为防止借募捐之名搞假义演、义赛、义卖之实,故同时规定其工作成本列支不得高于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20%。

第二篇:广州市募捐条例(DOC)

广州市募捐条例

(2011年10月26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2年2月2日公布 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鼓励捐赠,规范募捐行为,保护捐赠人、受益人和募捐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募捐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财产用于公益事业及相关的管理活动。为了帮助特定对象,面向本单位或者本社区特定人群开展的募捐活动,不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的募捐组织是指红十字会、慈善会、公募基金会以及根据本条例取得募捐许可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市民政部门主管本市募捐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区、县级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募捐管理工作。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募捐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募捐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募捐组织依法开展募捐活动,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募捐组织捐赠财产。对在募捐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五条 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可以开展募捐活动,但应当在其章程规定的宗旨、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内开展,并向市民政部门备案。前款规定以外的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或者赈灾目的而设立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经申请取得募捐许可后,在许可的范围和期限内开展募捐活动。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组织不得开展募捐活动。

第六条 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开展募捐活动的,应当向市民政部门申请募捐许可。

申请募捐许可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募捐申请书;

(二)组织登记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四)本条例第七条第(二)、(三)、(五)、(六)、(七)、(八)项规定的相关证明资料;

(五)募捐方案。

第七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募捐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申请募捐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作出许可决定;因不符合条件不予许可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一)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或者赈灾的目的而募捐;

(二)符合组织章程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规定;

(三)具有公益事业捐赠票据领取资格;

(四)有符合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募捐方案;

(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财务制度;

(六)有健全、规范的决策、执行和信息公开制度;

(七)有开展募捐的人员和场地;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市民政部门核发的募捐许可证应当载明募捐组织名称、募捐目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募捐方式、募捐期限、募捐地域等内容。许可募捐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被许可人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五日前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募捐许可最多可以延期一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许可募捐的期限届满后,募捐组织不得进行募捐。

第八条 募捐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募捐目的;

(二)募捐财产数额目标;

(三)募捐方式;

(四)募捐期限和地域;

(五)募捐财产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计划;

(六)剩余募捐财产的处理办法;

(七)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工作成本预算和列支项目、标准。

第九条 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募捐活动开始之日的三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市民政部门备案。募捐方案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督促募捐组织修改完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募捐组织就同一项目或者同一受益人分别制定募捐方案,且各募捐组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之和明显超出实际需要的,市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告知相关募捐组织修改募捐方案。

第十条 募捐组织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市民政部门应当自作出募捐许可决定或者接受备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募捐方案抄送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应当监督募捐组织依法开展募捐活动。

第十一条 募捐组织应当在募捐活动开始之日前的五个工作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上公布募捐公告、募捐方案、组织登记证书或者募捐许可证。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还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公布的募捐方案开展募捐活动。

第十二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严重灾害时,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发动募捐组织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市民政部门应当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或者备案办理时间,保证募捐财产及时、安全、有效地用于救灾活动。

第十三条 募捐组织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开展募捐活动:

(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募捐;

(二)在公共场所摆放募捐箱;

(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持募捐组织颁发的有效证件募捐;

(四)寄发募捐函件或者募捐信息;

(五)义演、义赛、义卖;

(六)募捐许可证载明的其他方式。

募捐组织采用募捐箱方式募集钱款的,在使用募捐箱前应当在箱门处贴上封条,开箱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启、清点数额并签字确认。禁止通过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方式募捐。

第十四条 捐赠人可以采取现场付款、邮政汇款、银行转账、提供金融票据、电子支付等方式支付捐赠款项,募捐组织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方便捐赠人捐赠。

第十五条 募捐组织开展募捐活动时,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募捐方案、联络资料以及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经许可募捐的,还应当公布募捐许可证。

第十六条 募捐组织应当对募捐物资的权属来源和质量进行审查。募捐财产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募捐组织应当审查其权属来源以及证明其价值的相关材料。募捐物资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第十七条 募捐物资的价值需要评估的,由募捐组织和捐赠人协商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对超过募捐实际需要或者不易储存、运输的募捐物资,募捐组织可以依法采取变卖、拍卖等方式处理。评估费用、拍卖佣金和其他处理费用可以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在其所捐赠的财产中冲减或者由其另行支付。

第十八条 募捐组织接受募捐财产,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或者省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捐赠人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募捐组织应当做好记录,并经捐赠人签字确认后,将开具的捐赠票据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募捐组织对经许可或者备案募集的全部资金应当设立专用账户进行专账管理,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募集的物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表册和进出仓管理制度,进行妥善保管。

第二十条 募捐组织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对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还应当进行审计。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募捐组织应当将审计报告报市民政部门和市审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捐赠财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但捐赠人明确表示不愿意签订的除外。捐赠人不愿意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募捐组织应当做好记录,并经捐赠人签字确认。书面捐赠协议应当包括捐赠财产使用计划、实施项目和剩余财产处理等内容,不得违反募捐方案关于募捐目的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捐赠人不能当场履行捐赠承诺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就捐赠财产种类、质量、数量、用途和履行时间等内容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并可以公证。捐赠人到期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捐赠协议约定义务的,募捐组织可以催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

第二十三条 捐赠人对捐赠行为、捐赠财产和其他有关事项要求保密的,募捐组织和受益人应当保密。

第二十四条 募捐组织应当在募捐方案确定的期限内终止募捐,并自终止募捐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上公布募捐的情况。实际募捐财产数额或者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还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

公布募捐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际募捐的起止时间;

(二)实际募捐财产数额;

(三)实际募捐财产种类和具体数量;

(四)未履行捐赠承诺以及催告、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的情况;

(五)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的开支情况;

(六)其他应当公布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 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募捐方案规定的期限使用募捐财产,不得擅自改变募捐财产的使用计划,禁止滞留、私分、挪用、贪污和侵占募捐财产。捐赠人与募捐组织对捐赠财产的计划用途、实施项目和受益人有特别约定的,募捐组织应当按照约定执行;需要改变约定事项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六条 募捐组织应当就募捐财产的使用向受益人提出书面要求或者与受益人签订书面协议,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书面要求或者书面协议不得违反募捐方案关于募捐目的的规定。受益人不按照要求或者约定使用募捐财产的,募捐组织可以依据相关要求或者协议终止资助,并要求受益人退还募捐财产。资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因受益人死亡等特殊情况无法实现时,募捐组织应当终止资助。退还或者终止资助后剩余的募捐财产应当纳入剩余募捐财产处理。

第二十七条 募捐财产按照募捐方案或者与捐赠人的约定使用后有剩余的,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募捐方案的规定使用剩余募捐财产,其用途应当与原募捐目的性质相同。与捐赠人有特殊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募捐组织应当厉行节约,降低工作成本,除组织募捐活动必不可少的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外,募捐财产及其增值应当用于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公益事业。开展募捐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本,国家有规定的,募捐组织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列支项目和标准;国家没有规定的,应当控制在已经公布的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工作成本列支项目和标准之内。除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工作成本列支最高不得超过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百分之十,义演、义赛、义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列支最高不得超过本次募捐活动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百分之二十。在财政拨款经费中已经列支募捐工作成本的,不得在募捐财产中重复列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募捐组织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编制预算的详细方案,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其中,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的预算方案还应当由市民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民政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在审批时应当从严审核和控制:

(一)义演、义赛、义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经测算超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百分之二十的;

(二)其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经测算超过一百万元或者超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百分之十的。捐赠人与募捐组织对工作成本列支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但约定的工作成本不得超出本条规定的列支项目和标准。

第二十九条 募捐组织应当自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公布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募捐组织还应当自上一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公布上一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实际募捐财产数额以及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

公布募捐财产使用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募捐财产数额;

(二)募捐财产使用数额;

(三)募捐财产使用详细情况;

(四)工作成本列支详细情况;

(五)剩余募捐财产使用计划;

(六)专项审计报告和审计报告;

(七)其他应当公布的事项。

剩余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募捐组织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公布使用情况。

第三十条 募捐组织建有网站的,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信息除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公布外,还应当同时在本组织网站上公布。募捐组织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应当自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开展募捐活动和募捐财产使用的情况,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募捐组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捐赠人向募捐组织的捐赠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享受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税务部门应当简化办事程序,依法及时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三十二条 捐赠人有权向募捐组织查询其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募捐组织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答复。捐赠人要求书面答复的,应当书面答复。捐赠人有权按照与募捐组织的约定,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对其捐赠财产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募捐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捐赠人或者受益人对募捐财产及其使用情况有异议的,可以向募捐组织核实,经核实仍有异议的,捐赠人或者受益人可以向募捐活动开展地的民政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四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募捐组织的守法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市民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为募捐组织免费提供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并督促募捐组织按时公布募捐信息。募捐信息在市民政部门网站公布的,市民政部门应当保留三年以上,方便公众查询。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募捐组织建立、健全、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对募捐组织开展募捐活动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审计机关可以对募捐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灾害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发动募捐组织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所得的财产,由同级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财政部门依法对募捐组织会计事务和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募捐组织的募捐活动和募捐财产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募捐活动或者募捐财产管理使用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民政部门应当设置并且公开全市统一的举报和投诉电话,接到单位或者个人的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应当在收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擅自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活动的,由市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返还募捐财产,并可以处违法募捐财产价值一倍以下的罚款;募捐财产不能返还捐赠人的,由市民政部门将该财产交由合法募捐组织管理使用。假借募捐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募捐组织弄虚作假、骗取募捐许可的,由市民政部门撤销募捐许可证,并可以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募捐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募捐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一)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募捐方案报送备案的;

(三)未按照规定修改完善募捐方案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信息公布义务的;

(五)未按照规定答复查询捐赠财产使用情况的捐赠人的;

(六)泄露捐赠人、受益人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出现前款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当事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追究侵权责任人的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募捐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责令暂停募捐活动、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募捐许可证,或者责令停止募捐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募捐名义进行营利活动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募捐许可证的;

(三)公布虚假信息的;

(四)未按照募捐方案规定的方式、期限、地域进行募捐的;

(五)未经批准高于规定的工作成本或者高于批准的工作成本进行募捐的;

(六)违反规定在募捐财产中重复列支募捐工作成本的;

(七)未按照募捐方案使用募捐财产的;

(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的;

(九)未按照规定设立募捐专用账号进行专帐管理的;

(十)未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募捐物资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对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

(十二)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滞留、私分、挪用、贪污或者侵占募捐财产的,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退还,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前款规定追回或者追缴的募捐财产,应当用于原募捐目的和用途。

第四十二条 民政、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募捐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作出募捐许可的;

(二)不履行对募捐活动的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非法干涉募捐组织内部事务,严重妨碍募捐组织正常活动的;

(四)未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的;

(五)索贿、受贿的;

(六)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

5月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今天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对条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强调对于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或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规定,对于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高度危险活动区域,运营单位有权制止,违法治安管理的,有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延昆表示,今年一季度,北京轨道交通内共发生46件突发事件,同比增涨了142%。

他表示,轨道新线规划时,要充分预测客流发展,留足车站的空间和规模;接驳要同步规划,避免老百姓出行不便。

他还指出,站前广场最好不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经营,因为设点摆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市民,但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影响人员疏散。

在地铁车站和车厢乞讨、卖艺等将受罚

从5月1日起,在地铁车站和车厢乞讨、卖艺、派发小广告等物品将受到罚款处罚。其中,对于乞讨和卖艺的,地铁运营单位有权制止,并可以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派发小广告的,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派发的广告等物品,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此前考虑“地铁里禁食”的问题,此次并未纳入到《条例》,张延昆称是因为“考虑到没法执法”。不过,他称,仍要倡议市民不在乘车过程中饮食。

“五一起”带证导盲犬可随主人进站

《条例》规定,行动不便人士在无人陪同情况下进出站上下车,可以联系车站工作人员获得帮助。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和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

对此,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已经下发《关于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的通知(试行)》,建议视力残障者尽量避免在客流高分时段携带导盲犬进站。另外,规定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时,车站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服务,帮助其刷卡,开启安全疏散门进站,护送乘客乘车。

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将正式上岗

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将在318个轨道交通站点正式上岗,职责包括对危害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和运营安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指出,今后轨道交通相关法律法规会越来越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检、执法人员都要依法进行,乘客也要依法乘车。地铁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给今后地铁安全运营就提供了法律保障。”

周正宇透露,今年将对18条地铁线路实行千分制,“每条线路1000分,每年年底都会依照分值进行评分。对于不合格的地铁线路,如果是运营单位管理问题将进行处罚,如果是硬件问题要进行整改。”

第四篇: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管理制度(正式下发)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培训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保证各项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结合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在职干部素质和实现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分类、培训科目、培训管理等三部分,其中培训分类是前提,培训科目是基础,培训管理是保障。

第三条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工作由市局教育处负责开展并统筹安排,有关专项业务培训由市局机关对口处室负责,局属各单位培训工作由人教科(处)负责开展。

第四条各单位根据工作的需要,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结合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并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条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的培训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培训与能级管理

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传统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所有公务员,其他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培训分类

第七条公务员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四类。其中,针对各类公务员培训的特点,结合我局能级管理制度,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以外的培训纳入能级培训管理。能级培训针对不同能级、不同系列人员分级分类开展,采用学分制,累计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参加能级培训的学分,并将其作为干部能级评定和晋升的依据之一。

第八条初任培训是指对经考试录用进入税务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在任职前进行的培训。培训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15天。

初任培训公共知识部分由广东省国家税务局或广州市人事局统一安排,税收业务知识部分及入职教育由市局教育处统一安排。局属各单位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相应的入职教育。

第九条任职培训是指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进行的培训。任职培训在任职前或任职见习期内进行,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0天。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副处级(含)以上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由国

家税务总局统一安排,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由广东省国家税务局或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统一安排。

晋升为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原则上参加同级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第十条专门业务培训是指根据专项工作的需要,对税务系统国家公务员进行的专门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根据税收工作需要进行,依据不同职位工作的性质,区别对象,因材施教。

专门业务培训的培训内容、时间、形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更新知识培训是指根据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税收改革的需要,对国税系统国家公务员进行的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培训。

更新知识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税务系统国家公务员在一个周期内接受更新知识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5天。

第三章培训科目

第十二条公务员培训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

(一)公共必修课科目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

(二)专业必修课科目包括:税收理论、税收法规与政策、税务管理与检查、财务会计知识和税务公文写作知识等。

(三)选修课科目一般由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确定。市局和局属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增设部分选修科目。

第十三条能级培训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能级培训各类课程参照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按照能级不同系列确定课程类别,按照能级不同级次确定课程内容。

第四章培训管理

第一节 培训流程管理

第十四条为保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工作要按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实施培训、培训评估等四个环节分步进行。

第十五条 各单位在拟定培训规划、具体培训项目计划时,必须先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和临时性工作需求,形成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培训资源现有条件,制定相应培训规划(计划),并确保培训计划的可行性。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以“谁负责,谁实施”的原则,落实好相应培训计划的实施工作。培训实施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改计划

内容。

第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培训评估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和发现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要积极研究和应用现代培训评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评估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指导性,不断拓展培训评估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节 培训资源管理

第十九条培训资源包括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及培训课件等,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

第二十条培训经费要专款专用,保证使用效率,严禁铺张浪费。

第二十一条培训师资采用内部兼职师资和外部专业师资相结合的形式。内部兼职师资由市局通过一定方式在系统干部中选拔产生,外部专业师资面向社会择优聘请。市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内部兼职师资的授课水平,采取必要措施,激励师资成员为系统培训工作多做贡献。

第二十二条培训教材和培训课件的选用,要有针对性,保证时效性。

第三节 网上培训系统管理

第二十三条网上培训管理系统是面向全体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平台,是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

设网上培训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集合局内外优秀的培训资源,为全体人员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为组织培训与实施管理提供高效载体,逐步实现全系统培训工作的信息化。

第二十四条网上培训管理系统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进行管理。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教育处和信息中心为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网络培训管理部门。各单位人事教育部门、信息部门为基层的网络培训管理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有关培训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及实施细则,在本制度所要求的范围内制定。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6、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080501施行)

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第24号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7年12月7日表决通过的《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8年3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四月八日

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第三条 未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其职工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的街道或者镇总工会申请加入工会组织。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下列方式或者手段,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组建工会:

(一)拒绝为上级工会派员到本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

(二)编造虚假情况误导职工或者以不续签劳动合同、变更或者解除劳动合同、降低工资福利待遇等威胁职工;

(三)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组建工会的其他方式、手段。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与同级工会的联系会议,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工作制度,规范相关的各项工作。

第六条 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的一线职工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职工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五十。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参加、职工大会应当有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方可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决定,应当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过半数通过。

第七条 单位及其部门的经营管理负责人不兼任工会主席、副主席。

第八条 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会,应当配备工会专职工作人员。职工不足二百人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工会工作人员。

企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一般按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千分之三配备,具体人数由上级工会、企业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

街道、镇的总工会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会专职工作人员。

第九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任期届满前一个月内应当完成换届选举。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的,须报上级工会批准。延期换届选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

工会委员会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成员缺位时应当自缺位之日起三个月内补选。

第十条 企业改制、转制的,企业工会应当自企业改制、转制完成之日起三个月内选举产生新的工会委员会。

第十一条 工会有权就职工劳动权益等事项,代表职工与单位进行集体协商。单位收到工会书面提出的集体协商要求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与工会进行协商。

第十二条 工会对单位侵犯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和民主监督权利的行为,应当要求单位纠正。单位不予纠正的,工会应当提请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

第十三条 工会对单位裁减人员实施监督。单位违法裁减人员的,工会应当要求单位改正。单位不予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企业工会应当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并在生产班组中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依法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十五条

工会对单位执行法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规定实施监督。单位违反规定的,工会应当要求单位改正。单位不予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 工会有权就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单位、知情人调查,有权查阅、复制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有关的资料,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七条 职工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代表职工向单位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对职工的合理要求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

(二)依法参加劳动争议调解;

(三)支持和帮助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八条 职工在其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单位工会反映,要求处理。单位工会应当自收到职工要求之日起五日内与单位交涉。单位工会认为单位侵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的,应当要求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单位工会不作处理的,职工可以向单位工会的上级工会反映。上级工会认为单位侵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的,应当责成职工所在单位工会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自行受理。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于每月十五日前,按照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本单位工会拨缴工会经费。

第二十条 单位逾期未缴或少缴工会经费的,应当及时补缴,并交纳所欠缴金额每日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对未缴或者少缴工会经费的单位,单位工会应当及时催缴。

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的,单位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破产企业在清算、处理破产财产时,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对其欠缴的工会经费提出清偿要求。

第二十二条

单位单方面解除工会主席、副主席劳动合同的,应当事先征求单位工会的上一级工会的意见,上一级工会认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单位应当进行研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上一级工会。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 规定,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组建工会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 规定,未征求单位工会的上一级工会的意见或者未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上一级工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依法组织、参加工会而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职工本人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单位给予职工本人上年年收入二倍的赔偿,并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第二十五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 规定,单位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单位工会或者上级工会的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完成调查;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完成调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8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施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对现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陈旧的用工观念,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缓解......

    关于公布施行《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4 【发布文号】穗常发[1993]6号 【发布日期】1993-07-15 【生效日期】1993-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公布施......

    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铁路质量安全红线

    铁总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 为全面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 牢固树 立“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打造精品工 程......

    募捐策划案(样例5)

    韩孚培训活动中募捐策划案 策划人:贾文增 活动目的:1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能用正确的方法打动人。 2能在寒冷的冬天,为一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孩子送去我们的祝福。 3弘扬一种奉......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下发)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能级培训是根据《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管理制度》和《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管理制度》,以组织长远发展的需求为导......

    学雷锋募捐策划书[样例5]

    “学雷锋”募捐活动策划书主办: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研究生部时间:“学雷锋”爱心捐助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救助贫困及需要帮助的人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同时借助于本月......

    关于抗洪救灾募捐倡议书(样例5)

    关于抗洪救灾募捐倡议书精选(一)社会各界人士:*日至*日,**县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导致全县范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其降雨规模、受灾面积、受灾程度近十年罕见。据初步统计,全县受......

    《广州市物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5月1日起实施

    《广州市物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5月1日起实施 ■新快报记者 陈齐 公共收益如何监管、业委会如何成立、物管费调价谁说了算„„这些关乎业主切身利益的事终于有了法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