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的通知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的通知(云劳
社发[2008324号)
2008-11-06
各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夯实基层劳动保障基础,进一步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现就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是劳动保障部门重要的基层工作平台,是开展劳动保障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台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劳动保障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省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提高劳动保障基层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的在统筹城乡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我省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目标。
以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扩大服务为突破口,把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成设施完备、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运行正常、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的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达到“2113116”的标准。即:配备2名以上专职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有1套办公室、1间档案室、3台办公
设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1个服务窗口、1辆执法监察车,履行6项工作职责。
(二)任务。
2008年,50%的乡镇(街道)要完成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工作;2009年,90%的乡镇(街道)要完成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工作;2010年,全部乡镇(街道)要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场地、工作“六到位”,建设完成乡镇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使城乡居民获得全面、及时、便捷、高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标准
(一)机构设置。
在乡镇(街道)统一设立劳动保障所(站),负责辖区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指导社区、村委会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二)工作职责。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法制宣传。认真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职业介绍。开展城镇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求职登记、创业指导、就业援助,咨询服务等工作。
3.劳务输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促进就业和返乡创业的劳动者提供服务,引导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
4.社会保险。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农村社会保险的咨询、登记、管理等服务工作,督促和指导辖区内各类企业、个体劳动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按有关政策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接收和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5.执法监察。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组织好日常巡查和年审工作,督促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6.争议调解。对本级受理及仲裁委员会委托的劳动争议案件组织调解,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建立和完善调解工作制度。
(三)人员配备。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兼任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各州市可根据乡镇(街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劳动保障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年度进行业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予调换。
(四)工作制度。
建立完善《工作职责》《服务项目》《服务规范》《工作流程》《工作台帐》《工作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实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办公场地。
有1套办公室、1间档案室、1个具备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台化管理服务功能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窗口有服务柜台,有政策宣传栏、信息公告栏
(六)设施设备。
办公设备有l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1部传真机,并与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联网工作,有1辆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车,有基本的执法取证工具。
四、建设资金安排
(一)建设资金按照“省级补助、分级负担、重点扶持”的原则筹措安排。具体是: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车由省、州市、县三级共同负责;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由省、州市两级共同负责;工作场地、办公桌椅,服务柜台、执法取证工具由县、乡两级共同负责。
(二)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各地承担,专款专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积极协调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支持。应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协调解决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与工作运转中的有关问题,按照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
(二)制定工作方案。
各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各地实际,及时拟定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工作方案,并报省厅备案。
(三)认真组织实施。
按照建设目标及标准,组织实施好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工作,每季度上报一次建设实施情况。
(四)组织检查验收。
2008年底,省厅将对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的建设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及考核。2009年将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全省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二篇: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
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
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
乡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
过去的一年,在墨江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我乡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把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认真开展非法用工的专项执法检查
乡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成立了以副乡长黄鹃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进行了专项检查。
首先是加大依法用工的宣传力度,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劳动合同法》、《务工手册》等相关材料进行宣传和发放。其次给企业负责人下发开展整治打击非法用工专项执法检查通知书,对专项检查活动作了文件精神的传达,并下发违法通知,要求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最后由乡国土所和劳保所工作人员在进行非法用工检查,凡涉及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将坚决制止,对情节严重的移交当地公安部门处理。通过以上工作,我乡境内的企业目前没有发现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非法用工行为。
积极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
《劳动合同法》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颁布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他对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业主的用工行为提出了法律依据。为了让这部法律及时宣传到《劳动合同法》业主和打工人员
中,我们通过安全检查把送资料到业主手中,通过和农民工的交流以及发放传单等不同方式及时宣传到位。通过宣传,让农民工和业主都认识到了《劳动合同法》以及签定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努力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和办理。
《普洱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于1月9日在普洱市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1月18日公布实施。我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县社保局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三季度,我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人。
严肃纪律,加强考勤管理。在干部职工的协助下狠抓按时上下班时间,规范考勤制度,严格考勤责任的落实。另外还加强了对请假制度管理,对不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者,坚决予以查实并作出处理。这样既维护了考勤制度的严肃性,又从另一方面激励了在岗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大大改善了乡政府的工
作作风和精神面貌。
其他工作
完成了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职业资格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四项制度服务承诺书、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等考试,取得了较好成绩,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组织了代课教师辞退座谈会,听了代课教师们的心声、意见和建议,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代课教师们的想法。
二、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首先,因我是今年才接的人事监察工作,在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均不成熟,影响了工作效率,业务能力水平还比较低。
其次,因本人不是专职人员,身兼数职,有时候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人事监察工作上,导致有些工作作得不够具体和深入。
今后,我们将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或
不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觉悟素质高”为目标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干部和广大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构造和谐劳动关系环境、构造和谐社会尽我们应有的力量。
工作要点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充实自身理论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大对本乡区域内劳动用工的监察,监督每个用工单位进行用工登记和缴纳社会保险。抓好法规宣传,切实加大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普及工作力度,努力创新形式,改进方法,增强宣传实效,努力创造良好的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氛围,引导用人单位自觉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矛盾的发生。
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制度的宣传,扩大征收范围,增加参合率。
认真贯彻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有关政策,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认真作好每一件上级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让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三篇: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湖
南
省
民
政
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8〕20号)精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切实落实劳动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要求,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社区、企业及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省共援助1.5万名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我省4.46万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逐步实现就业,并力争建立起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三、援助对象
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以下简称退役人员),即具有城镇常住户口,退役后尚
未就业或从原安置单位下岗失业后尚未再就业的,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
四、工作程序
1、申报认定。退役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退役证、以及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相片,到户口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社区服务中心在申请人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公示程序,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审查后,签署初审意见,经街道劳动保障站核实,报区、县(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后,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明。持证可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各区、县(市)每季末5日内将《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专项工作情况调度表》(附件2)逐级上报市、省汇总备案。
2、建立援助档案。各街道社区负责为已登记审核的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建立援助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基本信息和享受的援助政策等相关内容。以实名制在劳动保障数据信息系统中进行登录,逐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
3、实施动态管理。对退役人员异动情况及时跟踪记录,辖区内人户分离的退役人员,以户口所在街道、社区管理为主。已经实现就业的,则在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并将安置台帐逐级上报省就业服务局汇总。凡经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或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3次以上(含3次)就业机会,本人拒绝应聘,或因本人原因导致所辖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连续2个月无法与其取得联络的退役人员,由所属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销。
五、援助措施
1、强化就业服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专门窗口、采取一站式办公和绿色通道等方式,为退役人员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事务代理等服务。引导退役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应聘技能,增强市场就业和创业意识。协助相关部门,为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人员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调解决经营场地、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2、提供小额信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退役人员可以优先得到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扶持,退役人员合伙经营的实体可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最高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贷款据实全额贴息,可以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3、推进培训促就业。对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助,使其学会一技之长,并实现就业。
4、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援助。对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按规定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5、提供岗位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援助力度,调整、增加的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和社区组织开发的保安、保绿、保洁以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等岗位要优先录用退役人员。鼓励企业单位和私营业主招用退役人员。
6、落实社保待遇。对已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退役人员,要按相关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并做好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暂处于失业状态的退役人员,要及时发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通知,并保留社保关系和个人帐户。及时做好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退役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7、提供生活援助。会同民政、教育、卫生、工会等部门,把退役残疾军人、以及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参战参核退役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和困难救济、社会捐赠的主要对象,给予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援助。
8、实施结对帮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牵手”帮扶行动,与退役人员结成帮扶对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和援助。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就业促进法》强化了政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法定职责。帮扶退役人员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长期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扎实做好城镇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2、做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和各军分区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职责分工,进一步做好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资源共享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民政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统筹做好退役人员资料核实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援助资金。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力求不留死角。
3、营造援助氛围。要结合《就业促进法》宣传,认真做好退役人员就业援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广大退役人员熟悉政策、了解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鼓励退役人员自强自立,倡导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政府促、单位扶、个人帮” 关心关爱退役人员家庭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帮助退役人员就业。
4、强化督促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手段,采取逐月报告、按季调度、半年检查、年终验收考核的办法,即各地每月10日之前将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上报,省厅按季通报全省就业援助工作情况,年终对市州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大奖惩力度,将就业援助工作实绩与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任务完成好、援助实效高的市州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市州给予通报批评。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8〕20号)精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切实落实劳动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要求,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社区、企业及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省共援助1.5万名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我省4.46万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逐步实现就业,并力争建立起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三、援助对象
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以下简称退役人员),即具有城镇常住户口,退役后尚
未就业或从原安置单位下岗失业后尚未再就业的,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
四、工作程序
1、申报认定。退役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退役证、以及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相片,到户口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社区服务中心在申请人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公示程序,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审查后,签署初审意见,经街道劳动保障站核实,报区、县(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后,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明。持证可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各区、县(市)每季末5日内将《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专项工作情况调度表》(附件2)逐级上报市、省汇总备案。
2、建立援助档案。各街道社区负责为已登记审核的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建立援助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基本信息和享受的援助政策等相关内容。以实名制在劳动保障数据信息系统中进行登录,逐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
3、实施动态管理。对退役人员异动情况及时跟踪记录,辖区内人户分离的退役人员,以户口所在街道、社区管理为主。已经实现就业的,则在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并将安置台帐逐级上报省就业服务局汇总。凡经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或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3次以上(含3次)就业机会,本人拒绝应聘,或因本人原因导致所辖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连续2个月无法与其取得联络的退役人员,由所属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销。
五、援助措施
1、强化就业服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专门窗口、采取一站式办公和绿色通道等方式,为退役人员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事务代理等服务。引导退役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应聘技能,增强市场就业和创业意识。协助相关部门,为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人员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调解决经营场地、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2、提供小额信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退役人员可以优先得到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扶持,退役人员合伙经营的实体可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最高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贷款据实全额贴息,可以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3、推进培训促就业。对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助,使其学会一技之长,并实现就业。
4、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援助。对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按规定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5、提供岗位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援助力度,调整、增加的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和社区组织开发的保安、保绿、保洁以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等岗位要优先录用退役人员。鼓励企业单位和私营业主招用退役人员。
6、落实社保待遇。对已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退役人员,要按相关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并做好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暂处于失业状态的退役人员,要及时发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通知,并保留社保关系和个人帐户。及时做好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退役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7、提供生活援助。会同民政、教育、卫生、工会等部门,把退役残疾军人、以及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参战参核退役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和困难救济、社会捐赠的主要对象,给予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援助。
8、实施结对帮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牵手”帮扶行动,与退役人员结成帮扶对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和援助。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就业促进法》强化了政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法定职责。帮扶退役人员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长期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扎实做好城镇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2、做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和各军分区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职责分工,进一步做好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资源共享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民政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统筹做好退役人员资料核实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援助资金。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力求不留死角。
3、营造援助氛围。要结合《就业促进法》宣传,认真做好退役人员就业援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广大退役人员熟悉政策、了解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鼓励退役人员自强自立,倡导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政府促、单位扶、个人帮” 关心关爱退役人员家庭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帮助退役人员就业。
4、强化督促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手段,采取逐月报告、按季调度、半年检查、年终验收考核的办法,即各地每月10日之前将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上报,省厅按季通报全省就业援助工作情况,年终对市州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大奖惩力度,将就业援助工作实绩与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任务完成好、援助实效高的市州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市州给予通报批评。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保险金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冀劳社办【2009】19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冀劳社【2009】3号文件)”已下发各单位,为做好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现对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做进一步说明,并就操作程序提出意见,请在调待工作中与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一并贯彻执行。
一、艰苦边远地区用人单位退休(退职)人员范围
(一)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是指河北省艰苦边远地区28个县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包括省、市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驻28个县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分支机构。
(二)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参保,驻省外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是指驻地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并参加我省企业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包括原驻地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后由艰苦边远地区整体搬迁出来并参加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
原驻地在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后由艰苦边远地区整体搬迁出来并参加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参照省外整体搬迁用人单位政策执行。
(三)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参保,驻省外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退休人员(包括退职人员)或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包括退职人员)”,是指本文第一条第(二)款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在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期间办理退休(退职)的人员或这部分用人单位中曾在驻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
省、市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驻28个县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分支机构在驻地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参照本文第一条第(二)款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中曾在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政策执行。
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退职)人员的认定。省外艰苦边远地区范围与类别依据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级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确认。驻地以单位出具的营业执照、机构证明等相关材料等确认。本人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经历以其人事档案等相关原始资料确认。
三、退休(退职)人员年龄的认定。退休(退职)人员年龄依据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退休审批表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原行业、企业批准的退休(退职)人员以原行业、企业批准的退休(退职)审批表中的记载的出生年月为准。
四、退休军队专业干部身份认定。退休军队转业干部身份依据军队干部转业审批表或复员军人改转业审批表确定。劳动保障部门已经认定过的不再重新认定。
五、审核程序。企业要严格按照冀劳社【2009】3号文件要求填报附表,并按照本意见要求附相关资料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