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析近几年的办案实践,我们认为影响当前查办基层案件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违纪违法人员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和高智能化。一些违纪违法行为并不表现为直接贪占,而是利用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谋取利益。还有一些违纪违法人员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与法纪打“擦边球”;有的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通过暗示、代收、出具“借条”等,明借暗受、假退真收。
2、违纪违法人员反调查、反侦查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当前违纪违法人员的层次向知识化转变,大多具有一定学历、一定知识水平,层次越来越高。即使是一些普通案件,其作案的手段也非常高明,更加狡猾和复杂。如案前精心策划,案中不留痕迹,案后销毁证据,调查期间“零口供问题”日益突出。
3、有部分涉案单位的领导过分强调部门利益,对查案心存顾虑,甚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对查案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特别是在查处大要案时,有对立情绪,干扰更大,怕影响本单位形象、声誉及利益。
4、办案人员专业匮乏。一方面,由于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办案力量相对不足,不能保证办案需要。另一方面,专业办案人员严重匮乏,现在有不少案件涉及金融证券、网络、房地产、期货市场、工程发包等领域,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真正懂行的办案人员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工作的开展。
针对办案中遇到的这些难点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创新办案观念。要强化初核审查,从依赖“两规”、“两指”谈话的正面接触为主向重视前期秘密初查转变;要强化办案谋略,从偏重强攻硬取向智勇结合,以智谋取胜为主转变。二是创新办案思路。要拓宽案源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收集案源线索,不能光局限于群众的信访举报,要善于在纠风、执法等工作中发现案件线索,要敢于参与到一些工作中去,在参与中发现线索;要拓宽办案领域,加大对新领域案件的查办,要主动深入市场经济的新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创造性,实现由被动性工作向主动性工作的转变。三是创新办案方法。要善于把近几年形成的办案经验,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为创新办案方式方法提供多种思路,如针对当前违纪违法人员反调查、防调查能力日趋增强,“零口供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要在注重口供获取的同时,更要注重人证物证的延伸,不断强化“零口供定案”意识,把工作做到离开当事人口供也能定案的程度;要立足利用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和策略在突破案件方面的作用,如针对“两规”“两指”措施使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在“两规”管理上,采用对调查对象“全封闭式”看护方式的同时,注意向体现组织温暖的“宽松式”看护方式延伸,注意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政策教育在更大范围延伸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手段,向非“两规”“两指”对象调查取证;要立足装备建设,提高办案方法和手段中的科技含量,如针对违法违纪人员作案日趋智能化、团伙化的情况,注意解决偏重使用“一张纸、一枝笔”等传统方法调查取证,办案手段单一的问题,学会运用录音、录像、微机做笔录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增强案件查办工作的科技含金量,使案件查办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四是创新办案机制。要加强横向协调,形成协同办案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纵向协调,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横向、纵向协调,整合办案力量,形成查案合力,克服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力量、手段和效率等方面的局限,体现优势互补,变纪检部门单独分散作战为整体作战。五是创新队伍建设。要不断更新办案知识,注意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特别是针对知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学习网络、法律、经济、金融、财会、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增强工作的应对性,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要不断优化办案人员结构,吸纳一批懂经济、懂管理、懂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以及具有律师、会计师、审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任职资格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组成办案人材库,打破办案力量封闭管理状态,实行统一调动办案人力资源。
第二篇:违纪案件查办的难点及对策
违纪案件查办的难点及对策
对违纪案件的查办是《党章》赋予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六次全会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件查办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析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违纪案件显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对于我们提高办案水平,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这次培训班学习了解的一些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们认为影响当前查办基层案件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案主体多元化。从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看,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单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却干着腐败的勾当,这些都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作案手段智能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他们利用信用卡、电脑、网 络等科技工具作案,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洞不钻。现在即使是一些普通案件,其作案的手段也非常高明,更加狡猾和复杂,用老办法查案将难以应付。
三是办案阻力人情化。现在纪检监察干部几乎每查处一起案件,都有人说情干扰。有的是老同学、老朋友、老乡讲情;有的是自己的亲属为别人求情;有的是上级领导打招呼,这些纷至沓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往往会使查办的案件“夭折”、“搁浅”、“流产”,严重影响了正常办案。
四是办案专业人员匮乏。一方面,由于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办案力量相对不足,不能保证办案需要。另一方面,专业办案人员严重匮乏,现在有不少案件涉及金融证券、网络、房地产、期货市场、工程发包等领域,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真正懂行的办案人员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工作的开展。
针对办案中遇到的这些难点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讲究方法策略,提高办案成效。要成功地突破案件,必须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讲究策略。否则,因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件查办工作。因此,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面性。对于大案要案,纪委书记要做到亲自安排、调度和协调,副书记要亲自带队组织办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一包到底。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在掌握了案件的线索之后,如何组织案件的具体查处工作,必须有一个明晰而周密的方案。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拟好调查提纲,并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突发情况的需要。配备办案人员,应根据案件的类型、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复杂与简单的程序来配备。要找准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对需要查清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一个案件能否最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查办工作的方法策略。只有方法策略对路,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三个“突出”。一要突出一个“快”字。确定案件线索后,为避免违法违纪者串供、订立攻守同盟、转移赃款赃物,就必须加快办案进度。二要突出一个“巧”字。在具体工作中,要因人因案而异,巧妙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抓住关键人和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在取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突审作案人,用确凿的证据摧毁其侥幸心理,最终促使整个案件的有效查办。三要突出一个“用”字。要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等赋予的权限办案。首先要准确地用好“两规” 措施,提高成案率。对一些重要案件的涉案人员,一旦掌握确凿证据,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要迅速采取“两规”措施,防止串供、毁证。其次要用好封帐权。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采取先封后查的措施,从财务帐目中寻找线索,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务人员作弊以及毁账等事情的发生,又为深入调查案件打下基础。再次要用好建议停职检查权。一些担任领导职务和掌握实权的涉案人员,他们利用关系对抗查处的手段很多,致使调查工作难以进行。
二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办案合力。随着改革的发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作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广,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优势,加大部门协同办案力度,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办案人员在突破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请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审理行为前移到调查环节,这对于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快速审结案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明显触犯刑律的案件时,要及时通报司法机关,并在案件基本查清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司法机关要及时地把查办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及不够追究刑事责任但已构成违法的案件移交过来,追究党纪、政纪处分。在查办一些重大案件时,纪委一定要搞好组织协调,将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监督部门 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克服在查办案件中存在的“条块分离”倾向,而且有利于一些案件的快查快结。
第三篇: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近几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我认为影响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多元化。从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看,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多发性、交叉性和团伙性等特点。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
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却干着腐败的勾当,这些都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手段智能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他们利用信用卡、电脑、网络等科技工具作案,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洞不钻。现在即使是一些普通案件,其作案的手段也非常高明,更加狡猾和复杂,用老办法查案将难以应付。
三、阻力人情化。现在,纪检监察干部几乎每查处一起案件,都有人说情干扰。有的是老同学、老朋友、老乡讲情;有的是自己的亲属为别人求情;有的是上级领导打招呼,这些纷至沓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往往会使查办的案件“搁浅”或“流产”,影响了正常办案。
四、专业办案人员少。一方面,由于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办案力量相对不足,不能保证办案需要。另一方面,专业办案人员不够,现在有不少案件涉及金融证券、网络、房地产、期货市场、工程发包等领域,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真正懂行的办案人员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办案工作的开展。
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一、讲究策略,提高办案成效
要成功地突破案件,必须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讲究策略。否则,因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件查办工作。因此,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局性。对于大案要案,纪委书记要做到亲自安排、调度和协调,副书记要亲自带队组织办案,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一包到底。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在掌握了案件的线索之后,如何组织案件的具体查处工作,必须有一个清晰而周密的方案。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拟好调查提纲,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突发情况的需要。配备办案人员,应根据案件的类型、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复杂与简单的程序来配备。要找准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对需要查清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一个案件能否最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查办工作的方法策略。只有方法策略对路,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 突出三个字。一是“快”。确定案件线索后,为避免违法违纪者串供、订立攻守周盟、转移赃款赃物,就必须加快办案进度。二是“活”。在具体工作中,要因人因案而异,巧妙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抓住关键人和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在取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突击审问作案人,用确凿的证据摧毁其侥幸心理,最终促使整个案件的有效查办。三是“用”。要充分运用《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条例》等赋予的权限办案。首先要严格用好“两规”措施,提高成案率。对一些重要案件的涉案人员,一旦掌握确凿证据,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要迅速采取“两规”措施,防止串供、毁证。其次要用好封账权。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采取先封后查的措施,从财务账目中寻找线索,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务人员作弊甚至毁账等事情的发生,又为深入调查案件打下基础。再次要用好建议停职检查权。一些担任领导职务和掌握实权的涉案人员,他们利用关系对抗查处的手段很多,致使调查工作难以进行。在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调查组应当即提出建议,以减少办案阻力。
二、加强协调,形成办案合力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作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广,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优势,加大部门协同办案的职能优势,加大部门协同办案力度,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办案人员在突破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请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审理行为前移到调查环节,这对于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快速审结案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明显触犯刑律的案件时,要及时通报司法机关,并在案件基本查清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司法机关要及时把查办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及不够追究刑事责任但已构成违纪的案件移交过来,追究其党纪、政纪处分。在查办一些重大案件时,纪委一定要搞好组织协调,将纪检监察机关、经济监督部门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克服在查案件中存在的“条块分离”倾向,而且有利于一些复杂案件的快查快结。
第四篇:关于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调研报告
从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实践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查办案件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办案环境不顺。一是有的党政主要领导认识上有偏差,对办案工作不够重视、支持;二是社会上的关系网、人情风已逐渐渗透到办案工作中,利用各种关系为涉案人员说情开脱;三是有关执纪执法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各自为战。
2、举报件质量不高。由于信访网
络不健全,信访渠道不畅通,举报人存在的主观偏差等原因,造成举报件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成案率。
3、办案手段不多。现在,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而我们却基本上还停留在一页纸、一支笔、一张嘴的办案手段上,就连最具震慑力的“两规”、“两指”办案手段,也由于诸多限制而威力大减。
4、办案力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办案的组织领导力量薄弱,专业办案人员较少,办案财力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少数办案人员素质不高。
针对办案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拓宽案源渠道,提高信访质量。要确保办案工作“有米下锅”,提高成案率,就必须广开门路找线索,除做好接访工作外,要坚持反“客”为主,变坐等接案为主动出击,通过采取定点接访、流动下访、座谈寻访、“网”上走访等多种途径,努力拓宽案源,保证案件线索质量。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办案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优势,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请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审理行为前移到调查环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审计、物价、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将这些部门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
讲究方法策略,提高办案成效。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面性,特别是大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调度,靠前指挥;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制定一个周密的方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要选准突破口,灵活运用党纪条规赋予的权力手段,快查快结,不使有喘息机会。
加强干部培训,强化责任追究。万事人为本,要把提高办案人员的整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固本措施,通过教育、培训、外出考察、跟班办案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办案技能。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对办案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的党政领导要实行责任追究,对为涉案人员说情,甚至阻挠办案的有关领导要严肃处理,为办案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工商部门查办涉网案件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化商业经营的重要模式,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新“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的职能职责,维护电子商务领域经济秩序、保护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各方正当利益成为了工商部门日常监管的一个新课题。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工商部门不仅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行为正常
状态下进行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当交易行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及时查处违法,确保正当利益的取得,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市工商避××区分局今年来查处了多起涉网案件,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处,发现了目前工商部门在查办该类案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难点,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工商部门查办涉网案件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如何查办涉网案件、提高办理涉网案件的案件质量提出了建议。
一、从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的大致成因看违法行为查处的必要性
(一)法律真空领域,监管空白地带——违法行为的外部环境
在目前的涉网案件查处中,违法行为定性的法律依据基本来自《广告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这些均是在电子商务活动出现前出台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中虽然有对某些涉网违法行为的定性及规制,但是随着涉网违法方式的发展、行为类型的丰富,用现有法律法规已无法准确涵盖具体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特征,查处涉网案件出现法律缺失,而这种缺失同时也引起了工商部门监管的不能,这片真空领域、空白地带必然成为滋生违法行为的温床。
(二)从众心理驱使,道德观念淡漠——违法行为人的主观因素
鉴于目前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大部分经营者或多或少都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互联网,或开展网上宣传或进行网上交易。在这种商业大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出于从众心理,在这样一项新兴的、游戏规则不健全的领域,为了迅速起家抢跑道,摒弃循规蹈矩的经营理念,只注重追逐物质利益,忽视了应有的一般道德准则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查处,将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侵害守法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利,必将影响整个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三)违法成本低廉,行为收效良好——违法行为的本身特性
网络媒体的力量在逐渐扩大,不论是收入还是影响力,网络媒体正在超越传统媒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缺乏法律制度制约的虚拟世界中,出于理性经纪人的趋利本质,许多经营者不惜于使用违法手段,况且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行为成本低廉,收益较高,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利用网络进行违法行为多如牛毛亦不足为奇。而这种虚拟世界的商业违法行为对现实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及破坏将越来越大,执法部门严厉查处刻不容缓。
二、目前查办涉网案件存在的三大难点
(一)管辖权限模糊,主体的复杂性引起了能不能查的疑问
一是违法行为发生地难以认定导致管辖权的模糊。《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发布违法信息,受其影响的终端用户遍及世界各地,如何确认违法行为发生地是一大难题。是消费者受害地?网站主办者所在地?还是违法行为人所在地?或者是发布违法信息的服务器所在地?根据对违法行为发生地广义的理解,是否可以说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上述等地的行政机关都可以行使管辖权?这样的话又产生了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管辖权争议,又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管辖的问题。实践中,管辖权限的模糊也确实为工商部门查处涉网案件带来不少麻烦。某省省益阳市工商局对烟台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通过烟台国际经贸信息中心注册了公司的网站上进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就遭某省省工商局在行政复议中予以撤销,理由就是管辖错误。
二是违法行为的实施主体关系复杂难以认定导致无法准确立案。网络经济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从事网络运营的isp(网络接入商)和提供网上内容的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网络主办者、上网用户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使得案件查处中认定违法行为的实施主体更为困难。例如,消费者通过网上交易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要求工商部门查处,而工商部门又无法找到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人,那么将有别于传统市场的虚拟的购物网站确定其为违法责任主体是否合适?再如,网络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这三者的界限是模糊的,从事网络运营的isp(网络接入商)和提供网上内容的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以及广告主都可以成为网络广告的发布者。那么广告主利用网站这一平台,自己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宣传信息,网站对发布的内容未予核实,网站或收取一定的费用或根本免费,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网络接入商是否也应当与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