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_化学论文
谈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_化学论文
黄将平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抛匀豢蒲В旧砭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
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裳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牛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于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市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故。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牛,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谈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第二篇: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盛华鹏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实验在这方面更有巨大的优势。下面就我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时,如何通过氯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载体,挖掘其科学素质教育因素,有效的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1、科学观察品质的形成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这个实验有:“反应速度慢,信息呈现多”的特点,学生初步观察这个实验,觉得好奇、有趣,甚至有学生说:这样就能制氧气吗?他们怀着这样的心态观察此实验,一般很难一次收集到全面的信息,或招架不住,顾此失彼,或把“观察”等同于“看”,突出视觉刺激,忽略其他感官的感知。教学中,我改以往“一次实验、交流补充信息”为“二次实验、自我完善信息”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分组实验,自主观察、自我发现。当多数小组信息记录不完整,就及时安排他们再做一遍,并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提醒他们不能只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观察既要有序全面、又要敏捷,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实验现象,及时唤醒各种器官,眼观色形态,手感冷和热,鼻嗅其味,耳听声音,全方位收集信息,以获取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通过第二次试验,不仅观察兴趣得到满足,收集到的信息更多更全,更重要的是“悟”出了观察的窍门,掌握了观察的要领。
2、科学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处理信息比收集信息更重要。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筛选、整合、重组,得出科学判断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全面进行信息积累,更要指导他们合理取舍,正确判断。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有白色烟雾,并伴有刺激性气味这一信息,会影响他们做出正确判断,我肯定学生观察仔细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是由于催化剂二氧化锰也参加了反应所致。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看似是一个化学反应,实际上伴随着多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物理性质也表现出来了,如:
2KClO3 + 2MnO2 加热
2KMnO4 + O2↑+ Cl2↑
4KMnO4 加热
2K2MnO4 + MnO2 + 2O2 ↑
2K2MnO4+Cl
2总反应式:2KClO3 加热,二氧化锰
2KCl + 3O2 ↑
这是氯酸钾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制氧气的反应机理。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引导学生整合所有信息,学会筛选,合理取舍。根据学科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加热2KCl+2KMnO抽取关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信息,把交织在一起的实验现象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科学探究习惯的养成
学生观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后,得出这就是氧气的结论,面对这一结论,以往为节约时间,顺水推舟,不多做解释,很快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实际上学生形成这一判断的思维过程存在偏差,我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发现,他们观察到产生的气体中有白色烟雾时低声议论,我以此为切入点,追问“标准状况下,氧气是白色的吗?”再问“你真的看到了氧气吗?”学生这才恍然大悟,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那为什么收集到的气体中会有白色烟雾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引领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我们收集到的气体中会有白色烟雾呢?并且还有刺激性气味?经分析学生真正明白此反应有白色烟雾和刺激性气味生成的信息源,也深深体会到善于思考,刨根问底的习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4、科学精神的培养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这一教学素材蕴含着诸多科学精神教育因素。实验时,由于催化剂二氧化锰也参加了反应,会导致异常现象,所以才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中有白色烟雾,并伴有刺激性气味。为此,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改进,克服了上述弊端,用事实教育学生,形成不盲目迷信、敢于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我在教学中引进科学史:“1807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通过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首次制得金属钠,在实验时因反应剧烈发生爆炸,致使右眼受伤,他没有退缩,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又用类似方法得到了几种活泼金属,在化学元素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鼓励学生在科学上要有勇于进取、勇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敢于超越前人的远大志向。
5、科学创新思想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的灵魂。传统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去模仿、去继承,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机械、僵化的,很难创造新价值。教学中我注重从思想上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求新求异,批判的继承,辩证的扬弃,从行为上重视启发创新思维:为什么改?怎样改?改进后效果如何?有无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和必要?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有白色烟雾,除去白烟的方法一般是静止除去,这样实验仅仅起了一个呈现的作用,有的学生提出若在集气瓶口放一小团棉花,也可除去。这正是创新思维迸发的火花,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给学生介绍产生的白色烟雾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以及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当然这个反应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所以才伴随了这些异常现象,能不能用其他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呢?这个问题,学生们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将思路通过语言或实验的方法展示出来,我也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并从多种资料中收集了可以用于该实验的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物质,介绍给学生,极大的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他们很受启发,意犹未尽,把创新的激情迁移辐射到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6、科学价值观的确立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伴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这一反应的,还有能量变化、物理变化,我引导学生思考:除认知功能外可否产生更大的实用价值呢?并把从网上获取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同时也向学生警示:我们很多的化学反应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古有科学家戴维做实验时被炸伤眼睛,今有同学做实验时因操作错误被烫伤皮肤,正如有人说的“科学是把双刃剑”,事物都有双重性,关键是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把隐含的化学实验与变化中的价值因素挖掘出来,从经济价值与人文因素角度加以分析,促成学生树立价值意识,促进学以致用科学观的形成,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科学技术的人文化。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看似一个简单的实验,其中很可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因素,关键是要我们善于发现,肯于挖掘,精于引导,贵在坚持。
第三篇: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应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方面充分提高。
一、在教学中要强化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型、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型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例如在介绍细菌与病毒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对爱滋病病毒和炭疽杆菌产生质疑,这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病毒和细菌的种类、形状、结构、来源、感染渠道、传播速度、防治方法等。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同学,再引导他们在遗传、繁殖、代谢等机理方面进一步深入。
2、课堂中穿插研究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体验”“感悟”。使之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逻辑、多学科间穿插的理论来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合作学习、集体决策、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体验成功后的欢乐和喜悦。再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
二、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态度 和人格品质。
1、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命科学最新的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在讲解遗传和变异时,可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孟德尔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功的经验,并向大家及时指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其他诸如生物芯片、生物的入侵和防治、垃圾分类、温室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与根治都可以在相关章节插入并引申,这些内容的引入,足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奉献甚至冒险基础之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头顶烈日,作水稻去雄和授粉实验,为寻找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稻,可谓踏破了铁鞋,最终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别于其它。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达尔文他是天主教教徒,却敢于和“神创论”挑战,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张教师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1、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表达和处理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逐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实验、测定实验和验证实验。尤其是,对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结合信息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对比、加工处理,得出较完整的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检索,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网上咨询、展开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让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请进来,走出去”
“实践证明,有了科学环境,就可以超前发展,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能够跳跃”。我校在引导同学们和科学家面对面接触方面作得非常好,“根与芽”的发起者“猩猩妈妈” 珍妮古道尔在格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古道尔的演讲,让同学们知道了她的传奇经历,当珍妮古道尔还只是个26岁的姑娘时,她却走进了森林,一呆就是22年,在那里,珍妮。古道尔利用电影胶片细致地记录了3代黑猩猩的生活,发现黑猩猩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有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等与人相似之处,这是有生史以来关于动物群落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其价值足以被载入史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更是以耐人寻味的报告深深的打动了格致的年轻学子,他重点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和“人类基因天书”,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命科学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激发兴趣,启发质疑,探究奥秘,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物学教学可借助于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通过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同学们在“悟”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合作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第四篇: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
福建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13层电话:0591-87832562-2021
关于组织、参加“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
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大面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防止和克服目前化学教学中重视讲授、轻视实验;重视习题练习、轻视操作训练;重视理论、轻视联系实际等不良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科学视野,提高实验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会特组织我省初三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请各设区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做好组织、发动、报名工作,活动具体事宜见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的通知(我省只组织参加决赛)。
福建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年12月1日
第五篇: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剖析:
1、酸
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过程。
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种类: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注:HCl只能表明氯化氢这种气体或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而不能表示盐酸溶液。
2、碱
定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种类:强碱:KOH、NaOH,中强碱:Ca(OH)2,弱碱:NH3·H2O3、盐
定义: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酸根离子: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
种类:正盐:NaCl酸式盐:NH4HSO4碱式盐:Cu2(OH)2CO34、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即:
AB+CD=AD+CB
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四大类物质之间
特例: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同向拓展: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转化率最高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价一定发生变
化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CuO+COCu+CO2------“四不像” -
关系图:
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辨析
酸性氧化物:指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除NO、CO等不成盐的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
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碱性氧化物:指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6、使产生的热量迅速
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浓硫酸的吸水性
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
液。如: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潮解。
化学变化:浓硫酸的脱水性
风化:常温时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
如:CuSO4·5H2O====== CuSO4+5H2O(若加热的情况除外)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归类(常作为实验题中的隐藏条件)
1、放热反应
(1)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aO + H2O =Ca(OH)2;
(2)酸碱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
(3)活泼金属置换水或者酸中的氢的反应2Na+ 2H2O=2 NaOH+ H
2(4)一些物质的溶解: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
(5)含碳燃料的燃烧:
CO+O2CO22、吸热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3 CaO+ H2O ;
(2)一些物质的溶解:硝酸铵的溶解;
(3)几个常见的反应
C+H2OCO+H2(水煤气);
三、需熟记的口诀:
化合价口诀:(正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化学式书写的口诀:
一排序,二标价,绝对值角标来交叉,能约约成最简比,化学式规则来检查。
注:排序:正前负后,特例:NH3,CH4;不能约简的特例:N2O4,Na2O
2四、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4)气体的水溶性
O21:0.03CO21:1SO21:40HCl1:500NH31:700
理解:O21L:0.03L(即30mL)
五、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生成的是二价铁而非三价铁)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
2(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KCaNa
能置换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相隔的越远先反应)。
4、依据四个反应方程式:
Mg+ 2HCl==MgCl2+H2↑Zn+ 2HCl==ZnCl2+ H2↑
24732657
32Fe+ 2HCl ═ FeCl2+ H2↑2Al+ 6HCl== 2AlCl3+ 3H2↑
56732542196
可知只有Al失去电子数与其他金属失去的不同,若也让Al失去两个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变形为2/3Al+ 2HCl== 2/3AlCl3+ H2↑(即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18732
此时,进行比较可知,(1)去等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 >Mg> Fe> Zn(即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H2越多)
(2)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等质量H2,则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 (3)四种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金属均有剩余时,产生的H2一定相等(因为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后产生的H2相等);同时可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剩余的质量越多,即金属剩余量Al >Mg> Fe> Zn。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4、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熟石灰——Ca(OH) 2石灰石、大理石—— 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纯碱、苏打——Na2CO 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 3赤铁矿—— Fe3O4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蓝矾 —— CuSO4·5H2O 绿矾——Fe SO4·7H2O明矾 ——KAl(SO4)2·12H2O 铜绿——Cu2(OH)2CO3氨水——NH3·H2O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铁粉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铁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 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 3、Fe(NO3)3等含Fe3溶液 +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 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 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 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 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 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 + 2HCl = CuCl2 + 2H2O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Na2SO4 2 ↓ 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2131 4中性 ←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