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时间:2019-05-15 09:3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第一篇: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熟悉并了解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胜任本学科高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

5.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化学学科是化学和生物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的龙头学科。本学科针对肿瘤、血栓、脑血栓、骨质疏松、重金属中毒、炎症和疼痛等疾病,进行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鉴定、质量分析和活性评价。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品德素质、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优化学术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专业和学缘结构,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

三、学科方向

1.以内源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设计

2.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3.药物构效关系及药物设计

4.药物的载体合成及新剂型设计

四、学习年限及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或临床训练工作。

第一学年末(第二学期)之前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为使博士生确实能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应加强课程学习,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25.0学分。

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2.0学分

学术讲座:至少10.0学分

其中本人作报告至少占4.0学分,包括学位论文中期汇报1.0学分

学术讲座具体规定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术讲座的实施意见》。

研究生凡是参加学术讲座或作学术报告,均应将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及时间填入《论文工作进展表》中的《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中,并由主办单位或主讲人签字或盖章证明,或有相应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在答辩前交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学分。

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1.0学分

科研训练与考核:5.0学分(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学习与考核0.5学分)

六、课程学习

研究生所选修课程,均应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必修课及必选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

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1.0学分

选课表选择课程一门:1.0学时

3.选修课:不要求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18学时

1.0学分

高等药物化学(实验)

54学时

2.0学分

高等药物化学

108学时

4.5学分

多肽药物化学

54学时

2.0学分

现代仪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08学时

4.5学分

药物生物分析

144学时

4.5学分

新药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预防药学

72学时

3.5学分

高等有机合成18学时

1.0学分

药物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

36学时

2.0学分

七、实践培养

1.校本部各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按低年讲师的要求安排一轮教学任务。学时数(10-3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2.各临床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应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安排半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工作。

1、教学实践要求:博士生应参加教学工作,使博士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初步的体会,锻炼表达能力。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试讲、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等等。

2、科研实践要求:科学实践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一般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开始学位论文工作。但第一学年中上课以外的时间应进入实验室接受科学训练,并进行预实验,为选题做准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必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八、学术培养

1.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中必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应能反映作者在相关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2.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前,首先需完成“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课程的学习,并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中期及课题结题报告制度,在论文工作中,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系(教研室)、科室、导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关。

(1)选题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

(2)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后,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于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补充修改。进行开题考核时应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开题考核及开题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考核及加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的实施办法”、“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的通知”。

(3)论文工作的中期汇报检查

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应在课题研究完成某一阶段后,应在学校范围内汇报本阶段课题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等,与会者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此项工作应有详细记录。

(4)论文工作结题报告

课题工作完成,在撰写论文之前,应向所在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汇报本课题完成的基本情况,与会者应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进行评议,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等意见,对论文的撰写等提出建议,以保证论文的质量。所有这些都应有详细记录。

(5)实验记录

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按《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记录》中的要求认真进行填写。

以上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中各阶段报告均应填写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表》中。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经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如果博士生学习阶段的科研工作系本人在硕士学位学习阶段科研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引用,但应在此阶段有创造性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完成后要进行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通过后,再进行论文答辩。论文字数要求5万字左右,中英文摘要1000字(词)左右。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印制的有关规定”。

4.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

5.科研能力考核

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考核小组从学位论文中期汇报、结题报告、实验数据记录、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九、学位评定与授予

医学(理学、工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在完成全部培养要求,即课程考试合格,科研能力考核合格,修满全部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所在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的规定”。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

医学(理学、工学)博士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结合课题需要学习有关课程(见课程学习部分)以提高其基础理论及实验水平。

入学二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四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制定其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或临床实践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学系(教研室)、科室审批后执行。

入学后直接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与专业外语的学习。

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可聘请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3-5名组成。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聘请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成员的暂行规定”。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首都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化学学科是化学和生物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的龙头学科。本学科针对肿瘤、血栓、脑血栓、骨质疏松、重金属中毒、炎症和疼痛等疾病,进行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鉴定、质量分析和活性评价。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品德素质、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优化学术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专业和学缘结构,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

药物分析学主要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和发展化学药物、天然药物以及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规律与方法,对药物从研发、生产、储存、流通到临床应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学科涉及到分析化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多门学科,是药学领域的重点学科。它对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及评价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已成为药学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学科针对内源性物质、天然产物及其代谢产物运用现代的大型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进行先到结构的研究、结构鉴定、质量分析和活性评价。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品德素质、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优化学术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专业和学缘结构,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

三、学科方向

1.以内源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设计

2.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3.药物构效关系及药物设计

4.药物的载体合成及新剂型设计

四、学习年限及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或临床训练工作。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28.0学分。

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2.0学分

学术讲座:至少4.0学分

包括学位论文中期汇报1.0学分

学术讲座具体规定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术讲座的实施意见》。

研究生凡是参加学术讲座或作学术报告,均应将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及时间填入《论文工作进展表》中的《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中,并由主办单位或主讲人签字或盖章证明,或有相应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在答辩前交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学分。

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1.0学分

科研训练与考核:3.0学分(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学习与考核0.5学分)

六、课程学习

研究生所选修课程,均应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必修课及必选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取长补短,有些学科可派研究生到教育部所属院校学习部分课程,成绩合格,所获学分我校予以承认。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暂行规定》。

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4.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研型):36学时,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1.0学分

选课表选择课程一门:1.0学时

(此课程适合医学、生物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3.选修课: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

超分子药物化学方法 学时:36 学分2.0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18学时

1.0学分

高等有机化学与实验

108学时

4.5学分

高等药物分析

36学时

2.0学分

高等药物化学(实验)

54学时

2.0学分

高等有机化学(实验)

54学时

2.0学分

波谱解析中的新技术

54学时

2.5学分

高等药物化学

108学时

4.5学分

多肽药物化学

54学时

2.0学分

现代仪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08学时

4.5学分

药物生物分析

144学时

4.5学分

新药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预防药学

72学时

3.5学分

高等有机合成18学时

1.0学分

药物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

36学时

2.0学分

七、实践培养

1.校本部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按同年资助教要求安排一轮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或带领本科生的实习课等等,学时数(10-3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凡参加教学工作均应填写教学工作情况表。

2.临床学科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安排半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工作。参加门诊和病房工作。

1.教学实践要求:硕士生应参加教学工作,使硕士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初步的体会,锻炼表达能力。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试讲、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等等。参见教学实践的时间为一个学期。凡参加教学工作应填写教学情况表。2.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的科学训练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生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科学实践工作,时间一般为1.5至2年。

八、学术培养

1.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前,首先需完成“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课程的学习,并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1)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从某一科学领域提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应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导师的专长相结合,可适当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个人志趣。

(2)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经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审核批准后,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于第三学期末之前在学院内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补充修改。

进行开题考核时应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开题考核及开题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考核及加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的实施办法”、“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的通知”。

(3)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严格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并在课题研究到一个阶段时在学院报告论文中期课题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并有详细记录。

(4)论文工作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已经完成,撰写论文前在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汇报研究结果及有关情况,与会者就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完整性进行评议,并是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提出建议。

(5)实验记录

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按《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记录》中的要求认真进行填写。

以上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中各阶段报告均应填写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表》中。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经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的科研实践及科研资料的整理,论文中应对本人研究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

论文字数要求3万字左右,中英文摘要700-1000字(词)左右。

3.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

4.科研能力考核

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考核小组从学位论文中期汇报、结题报告、实验数据记录、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九、学位评定与授予

医学(理学、工学等)硕士科学学位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科研训练并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所在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的规定”。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入学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入学八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学系(教研室)、科室审批后执行。

指导方法: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指导小组可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讲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2-3人组成。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聘请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成员的暂行规定”。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适应新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完成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学习。

第二篇:神经生物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神经生物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本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的复杂结构、功能、病变和修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问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及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遗传、病理和诊治的基础研究;脑的缺氧和抗缺氧机制;有关药物(特别是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技术和理论;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运动控制机制的神经环路结构、功能及病变等。

三、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 2.神经损伤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修复; 3.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和干预; 4.脑卒中机制与药物干预靶分子研究; 5.慢性疼痛机制与干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⒈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

⒉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高级神经科学试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28学时1.5学分

1.0学分1.0学分1.0学分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

高级神经生物学54学时2.5学分

情绪与心智/认知脑科学50学时2.5学分

六、实践培养

1.教学实践要求:

要求参加本学科的本科生教学实践,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技能;并承担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锻炼教学实验能力,累计学时不少于10学时。

2.科研实践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2.5年,结合课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培养以及动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英文科研论文的写作等能力,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神经生物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本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

2.神经损伤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修复;

3.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和干预;

4.脑卒中机制与药物干预靶分子研究;

5.慢性疼痛机制与干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高级神经科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28学时1.0学分

高级神经生物学54学时2.5学分

情绪与心智/认知脑科学50学时2.5学分

⒊ 选修课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

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实践培养

1.教学实践要求:

要求参加本学科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技能;并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锻炼教学实验能力,累计学时不少于10学时。

2.科研实践要求:

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2年,结合课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培养以及动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第三篇:《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科学学位

《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科学学位)指导教师遴选办法》

(山医大校学位字[2010]8号)

为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号文件)和《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对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博士生指导教师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工作岗位,而不是教授系列中的一个固定层次和荣誉称号。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学位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二、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博士生导师遴选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2、自愿申请,多次评审,严格程序,公正合理,择优遴选。

3、以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其平台和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相邻、相近、相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

三、学科范围

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四、遴选对象 我校正式注册的教授,直属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以及非隶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的兼职教授。

五、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能团结协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并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指导和培养博士生。

2、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目前在博士点所属二级学科内从事教学、科研和/或临床工作,年龄不超过57周岁,身体健康,能担负起实际指导责任。

3、承担并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

4、具有丰富的科研或临床工作经验,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研究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具体条件如下:

(1)从事基础研究的,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论著3篇及以上;或在国内本专业核心期刊(CSCD,CSTPCD,CSSCI)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论著8篇及以上。

②近5年主持有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指提交的科研立项任务书上第一负责人,核定的计划时间内、任务书上标明的上级下达经费数额,不包括配套经费,本校申请人以校科技处备案材料为准,校外申请人以提供的科研立项任务书并经核查为准)15万元以上。

(2)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论著2篇及以上;或在国内本专业核心期刊(CSCD,CSTPCD,CSSCI)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论著6篇及以上,同时以第一完成人获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

②近5年主持有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指提交的科研立项任务书上第一负责人,核定的计划时间内、任务书上标明的上级下达经费数额,不包括配套经费,本校申请人以校科研处备案材料为准,校外申请人以提供的科研立项任务书并经核查为准)10万元以上。

5、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至少独立、完整地培养过三届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好。

6、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

六、破格条件

对我校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强且成果突出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至少独立、完整地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无博士学位的教授,或虽超过57周岁但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延(返)聘的教授,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二项,可破格申请博导资格。

1、正在主持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面上),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或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30万元以上;不含配套经费。

2、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刊物(影响因子在本学科Ⅰ区之内)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论著2篇及以上;

3、近5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

七、遴选程序

1、本人申请并填写《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表》一式五份和相关旁证材料一份(原件及复印件)。

2、由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培养博士生的能力及科研方向等进行认定,并向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

3、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对每位申请者进行初评(投票表决,同意票达到与会委员人数三分之二方可推荐)。

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校内专家组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学术评审(投票表决,同意票须达到与会专家人数三分之二)。

5、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聘请校外专家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学术复审(聘请三位同行专家,同意票须在两票以上)。

6、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就申请者是否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进行学术终评(投票表决,同意票须达到与会委员人数三分之二)并做出决议。

7、提交学校党政会议研究通过。

八、非隶属附属医院人员及教学基地人员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须首先取得我校兼职教授资格,并由教务处对其教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审定,其它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

九、博士生导师遴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

十、本办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一、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山医大校学位字[2004]1号)中有关规定和《山西医科大学关于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实施细则》(山医大校学位字[2000]12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四篇: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博士入学考题2002-2004

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博士入学考题2002-2004

药物化学(2002)

1.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解释并举例 2.酸碱性及溶解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电子等排体、生物电子等排体 4.解释现象

1)

阿司匹林缓解感冒及副作用 2)

硫喷妥短效

3)

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 4)

卡莫氟→乙酰卡莫氟 5.名词解释

1)

CADD

2)

受体拮抗剂

3)

胆碱酯酶抑制剂

4)

对映体效应指数

5)

环氧合酶抑制剂

药物化学(2003)

1.解释电子等排和生物等排及其应用

2.问答

1)为什么交感神经药物能降压

2)甲地孕酮较乙地孕酮长效

3)组合化学促进新药开发的应用

3.名词解释

1)三环抗抑郁药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磷酸二酯酶强心药

4)钙通道拮抗剂

5)糖皮质激素

6)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物化学(2004)

1.电子等排、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从天然产物中开发成的几个抗肿瘤药

3.解释名词

CAMP(环磷酸腺苷)喹若酮类抗菌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类固醇激素

生物利用度

4.阿司匹林类非甾体抗炎药产生药效其副作用的原因

5.代谢转化反应产物、用化学式表示:(结构式略)

保泰松

地西泮

氯胺酮

苯丙氨

司来吉兰 6.下列拟胆碱药的作用原理和特色

氯醋甲胆碱 卡巴胆碱 溴化新斯的明 敌百虫

7.利多卡因只能注射应用而妥卡胺口服也有效(结构式略)8.解释:硫喷妥比戊巴比妥短效作用快(结构式略)

第五篇: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 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 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 天然药物化学 2. 药物合成化学 3.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 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

(2学分)

英语

(4学分)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3学分)

有机化学

(3学分)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

(3学分)

药物动力学

(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

(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

(2学分)D类:

天然产物化学

(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

(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

(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

(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考核小组综合打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公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相关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导师指导下拟定。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院备案。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至少请2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议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下载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物化学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5篇)

    内容由石家庄尖锐湿疣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感谢您的阅读 广东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培养目标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附件: 西南政法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2010年10月13日第16次校长办公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药物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药物化学》考试大纲 (代码:2819)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药物化学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药学院命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培养要求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盛华鹏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实验在这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专业研究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