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
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1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第二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第三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7月15到18日,三天时间,我们化学学科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在柳州进行新课改学习。这次来进行培训的是来自课改区辽宁省的一些学校、教育局教研室,他们进行课改时间长,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次新课改培训,重点是学习如何在新课标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聆听了来自教学第一线老师讲解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和关注的知识点,同时还就如何进行有效复习进行了指导。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网络,重视主干知识,加强训练。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理顺各知识点。
总之,这一次集中培训,我们体会到外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他们以校为家,乐于施教,关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第四篇: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针对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三年后的高考。因此,高中化学教育要追求效率最优,在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双重理念下,更强调高中化学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等实现新课改理念。
关键词: 学习兴趣、探究学习、实验技能、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高中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其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化学教育针对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三年后的高考,而现实生活又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现在学生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缺乏实践,对于化学而言,是一门及其重视实验教育的科学,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新课改以提高化学教学法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兴趣化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又是一知半解,看待分析问题会有一些偏向或感性认识。但是,他们对周围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愿意抽时间去研究、了解。因此,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分析问题,达到事 1
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第一节课要上的生动、有趣,即绪言课不要太注重课本内容的小结和框架问题,而把重点定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树立信心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是主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勾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其次: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要以现实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变化联系化学理论,增加他们对化学的理性认识,让他们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实验,如:黑馒头实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丁达尔效应等,感官上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让他们走进实验室,走进实验,自己动手感受实验带来的知识与乐趣,更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
二、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其实这也是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应用,同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让他们体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因而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必须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中彻底转变过来,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学会倾听,欣
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讨;
其次:给学生适当的课外作业,让他们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不足,同时缓解枯燥的理论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学习带来的乐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实验教学
“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练习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些知识单凭理论讲解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只有结合实验才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例如:钠的性质里,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准确的把握钠的密度比水的小,质软到可以用小刀切割,易被空气氧化而表面变暗失去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与水反应剧烈,同时深刻记忆现象及产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课本中化学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多处涉及,不管学生实验还是概念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都会出现化学实验。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有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化学知识,提供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接近老师,老师了解学生,创造一个
轻松、舒畅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增加学生集体观念。“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在新教材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没有明确标明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特别是增加了“科学探究”,关于这些就我个人认为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简单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演示实验过程中无法比拟的。如:设计铁粉和水蒸气反应,自制简易原电池,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相互交流讨论,比较实验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不但可以加深记忆,而且能真正掌握反应原理和条件,领略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和自豪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及学生设计、探索实验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四、多媒体教学
自从接触新教材之后第一感觉便是,内容多,杂,精;主要是教材设计的知识点多,按给定的课时很难完成;况且知识点之间貌视杂乱无章,无规可循;其次,知识点精炼,蜻蜓点水式,很难把握重点、难点,针对以上问题及教学需求,多媒体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了,并且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
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化学知识,还要充分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多媒体不仅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兴趣,而且FLASH动画、视频展台等能增加可视性,使课堂生动、精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胶体中的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化学键的形成,原子构成等等。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化学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实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求异创新能力,追求高中化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第五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
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
通过这次高一化学的新课改培训,感受很多,接下来我对这几天的培训内容逐一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介绍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选修分为六个模块。选修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2.树立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以往在教学上我们注重的是“教”,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注重学生自我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启迪。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二、教师应不断地自我学习 1.重新定位
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指引者,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主去学习。2.提高专业水平
通过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后,反思得与失,如何处理知识点会更好,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经常听课,向老教师学习
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除了自己要勤奋研究之外,要经常去听课,再与自己进行对比,加以改进。
对于这次培训,感受颇多,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对于教学方面也应该去透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