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5篇)

时间:2019-05-12 23: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

读《中国现代化学史略》(郭宝章著)有感

陈德强***电子商务6B303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从20世纪初开始到 90年代中国现代化学的建立、发展的历史,着重对中国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状况作出了系统的介绍和客观的评价,对中国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作出了较深入的评述,特别是对中国化学家在各学科的发展、各时期的研究工作及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作了细致的描述。

该书材料丰富,内容新颖,史传结合,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附有珍贵照片近200 幅。其叙述了现代化学如何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化学家所创造的不平凡业绩,以及现代化学各分支学科和中国化学会等的发展概况。书中所介绍的化学家,都是一些造诣精深、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学者,如我国早期化学的启蒙者——徐寿;从清末秀才到现代化学家的赵承嘏、丁绪贤、张子高和任鸿隽;中国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吴宪、庄长恭、杨石先、刘树杞;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南吴北范”范旭东和吴蕴初等等。他们为振兴中华,为科教兴国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他们每个人虽然经历迥然,对化学的贡献不同,但都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爱祖国、爱人民。书中对化学家在科学园地上的探索与创造、挫折与成功、烦恼与欢乐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描述,尤其对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建树更是详加论述。

我觉得该书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以中国现代化学发展历程为主线,引出对为中国现代化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各位科学家的介绍,这一点在别的书上很难看到,也给了我一个以后写文章的新思路。从时间的早晚顺序上,文章首先讲述了欧洲化学何时和以何种方式传入中国,从而引出对早期化学的启蒙者和启蒙书刊等的描述。然后,随着大工业时期的到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术团体相继产生并不断发展,中国化学界的先驱们一致认为,眼下国家和

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爱国的化学工作者应立即组织起来,共同为发展我国化学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作为科学团体、学会组织的中国化学会也应运而生。同时期的还有俞同奎、吴匡时等筹建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美国留学的庄长恭、李宝庆等 33人发起成立的中华化学会。30年代中国的化学研究事业获得了相当发展,如陈克恢关于麻黄碱的研究,吴宪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研究,庄长恭关于甾族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成果卓著。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和中国的大、中学化学教育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尽管中国化学会这些团体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但为中国化学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必要准备,《中国化学会会志》在国际学术界也获得了一定声誉。中国化学会老一辈化学家对办刊高度重视的态度和认真办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化学家有的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拿起枪杆同敌人作战,他们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化学工作者,以前认为化学工作者就只会成天板着块脸呆在实验室做各种常人看不懂的实验,但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化学工作者对生活还是充满激情的,他们也有一颗热忱的心。虽然我这辈子不可能再深入学习化学或着从事化学有关的工作,但我对化学的兴趣却进一步增强,化学其实并不像高中学习的那样枯燥,成天背公式,化学也是很有趣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化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并好好运用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化学史略》-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化学史略》读后感

郭保章(1926~),安徽阜南人,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通报》和《化学教育》编委。郭保章先生经努力教学耕耘,奋力撰写,终于铸就了这本难能可贵的化学史专著《中国近现代化学史略》。中国近现代的化学发展之快、范围之广、涉及问题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要把如此浩繁复杂而绚丽多彩的中国化学编写成一本适合教学和研究的史书,真是谈何容易。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学科之一,且不说别的,化学在社会上就是一种基础,比如石油、化肥、发电等等的很多,这是必不可少的,关系我们生活。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现代化学史略》叙述了现代化学如何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化学家所创造的不平凡业绩,以及现代化学各分支学科和中国化学会等的发展概况。

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能深深地体会出中国古代化学的光辉,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China一词的由来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陶瓷,一个中国的象征,古代的陶瓷精美仍然是现代人陶醉其中,有著名的唐三彩,有享誉全球的宋代五窑,明青花瓷依旧吸引世人的目光。炼丹术和炼金术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拥有最显著的炼丹技术。作为封建社会通知阶级的皇帝、贵族和地主等权贵,他们不仅渴望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希望掌握长生不老的秘密以永远享用得到的财富和权力。这种情况下。炼金士和炼丹家正式走上了历史五代。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典籍。造纸、火药、瓷器等伟大发明创造,举世称颂。中国虽然早已有了高度发达的经验化学,但近代化学知识却是从欧洲传来的。通过学习,明白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化学最早起源地之一,然而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中西方对比,不难发现原因。首先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国民难有可支配的资金去从事研究。第二点,出现在人文方面,中国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而西方的科学崇尚自由,西方的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三点,精神上出了问题,对比西方,中国古代缺乏专业从事化学事业的先驱,人们研究化学往往追求长生不老。第四点,教育问题。这一点很有戏剧性,古代因缺乏理论而阻碍了科学发展,古代的教育严重倾斜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近乎空白,现代的应试教育让实践动手变成国人难以跨越的沟壑。

再重点说一下思想方面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追求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达到与自然地完美结合。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施行愚民政策,利用儒家思想舒服人民的思维,读书人念四书五经只为了升官发财。儒家的思想缺乏思辨,讲究的是感性认识,很少用演绎的逻辑思考问题。西方人所谓科学的那些东西,在中国被认为是奇技淫巧,是读书人所不齿的。我们承认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但它也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在儒家还未占正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的墨家、阴阳家、农家等等,对各种自然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论解释,如果可以假设,像墨家、阴阳家、农家这样的学派,是很有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只是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中国人变得只讲究修生养性,不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化学只是主要来自于炼丹术,近代化学的发展则得益于工业革命,欧洲的化学起源大体与中国类似,也是靠炼金术发展起来的,然而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得益时间和应用,这就使得化学这门学科得到了众人的关注和认可。然而此时的中国正闭关锁国,化学跟数学一样都是属于旁门歪道,不入正统之流,自然要落后于欧洲。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世界领先的。自明朝倭乱之后,施行海禁,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最后一次与世界的科学只是交流活动,从此中国施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曾在写给英国女王的信中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关锁国”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组织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妨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输入,使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遭受列强的欺辱。

欧洲化学传入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从明朝末年到鸦片战争,为第一阶段,传入的是欧洲的旧化学;鸦片战争以后为第二阶段,传入的是新化学,即科学的化学。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翻译和教育两个方面。在翻译方面,最早且成绩卓著的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突出的人物是中国化学启蒙者徐寿。中国在 19 世纪后期出版的化学书籍,绝大多数出自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其中徐寿实际上是西方化学知识传入中国初期阶段的一位十分重要的启蒙人物。关于徐寿,《清史稿·艺术传》和《上海县续志》都有记载,近人袁翰青、杨根也有过很详细的介绍。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与感激那些为了中国,为了科学,为了人类事业不断付出的科学家们,有了他们才使我们不被外国人欺负,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发展,才能有了如今这和平幸福的安定日子。特别是近代中国那段艰苦的日子,那些血与泪的时光。的确,现在的我们不曾经历那些苦难,那些差的条件,但是我们又怎能忘记?不能忘记!

“俯首为牛莫笑,昂首跃马皆惊。为了国家天下事,怎管生前身后名?凭它白发生!”化学史不光要学化学的发展过程,更要学的是那一种精神!那些不为生前身后名,而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为了科学而科学的精神!

第三篇:《云梦史略》读后感

我是江西人,云梦是我第二故乡,《云梦史略》读后感。我热爱、关心、宣传云梦,必须了解和学习云梦历史。最近,我喜读《云梦史略》和《云梦旅游》,两书同一主编,2009年9月9日同一出版社同一天出版。我对主编不了解也不认识,编者们写作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他们使用的是快功,也许是写作的文学功底和天赋太强大了,这就叫做快功成快书:在《云梦简史》的基础上充实增加成《云梦史略》,再写《云梦旅游》就容易多了。后者暂且不说,先说前者,谈一下《云梦史略》的读后感。

快功成快书在现代很风行,有真本事的人的确会创作,包括得文学奖的湖北就有好几个名人。《云梦史略》书中没有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云梦的旧志和新志,各辑《云梦县文史资料》等我也看过不少,他们都搜查了或引用了。出快书的人与个人的做事风格,也就是价值观有关,得文学奖的也许没有考虑名利;编书者也许考虑到名利,这种人是沉静不了心,坐不住冷板凳,生怕“天气变化”对自己不利。两书的主编好像带着使命和任务,想快一点出成果。但限于眼界、学识、时间、资料,尽管也作了一些考证和辨别,仍有不足之处,甚至有疏漏和错误,读后感《《云梦史略》读后感》。详情不作评论,吴禄贞和许兆椿的画像、内容没有必要重复,前面的可以写明见后面两人的专述。黄香的画像不符,属张冠李载。

写史书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当代时风已变,创作历史朝代和人物的编剧、制作、出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改编,甚至有几个版本。所以然《云梦史略》不但引用了人家的作品,而且还可以改编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现代社会历史创作模式--真实性加文学性。由此可见,编著与原创不同,编著主要是把原来有的史料进行编辑和加工;原创是原先没有的,史无前例的作品。史略与史考也不同,史略是大概地综合性的速成品;史考是科学真实地长期认真的反复考证的结晶。一字之差显本色,各有各的本色,但写史就怕有误。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中常有“.醉如泥”,中文常识问“烂醉如泥”的“泥”指什么?你不能凭想象是泥巴,即土、沙、水的结合物。实际上,古代各种推论分辨得出结论,它是一种无骨的虫子,是一种软体、腔肠类动物。往往看到的事物,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理解,只要用心观察才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出乎意料。生活如此,史书写作亦如此。就是上述“泥”的误解延误至今也有千年之久。为了教育下一代,教好云梦的青少年,云梦县各中小学,如要向他们讲历史,应以史证方面的书为教材,带有文学性的史书不要向青少年介绍。否则,有些云梦历史的误解将会延误子孙万代。

黄香的画像、内容也没有必要重复,前面的可以写明见后面人物篇的专述。

第四篇:中国小说史略读后感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

《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它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本书在资料上搜罗丰富,采辑审慎,分析了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据相关资料,《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

在此书序言中作者提到中国的小说自来无史。有的,那么一定也是先在外国人所作的中国文学史中看到的,然后才在中国人所作书中看到,外国人所作的中国文学史最早有1901年英国出版的翟理斯的,1902年莱比锡出版的德国葛鲁贝的,而中国人最早却是1904年出版的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同一年还有黄摩西撰同名的书,明显都在外国人之后。然而数量都不及全书的十分之一,因此小说史仍然不详细。我想,这也许便是鲁迅先生作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吧!

而鲁迅先生的这本《中国小说史略》成书过程极其艰辛,其书在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对从事小说史的中外研究者而言,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五四”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

从目录看来,整本书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从史家对于小说的著录及论述,到神话与传说,到六朝、唐、宋元明清,最后便是清末的谴责小说。

第二篇讲的是神话与传说,其中提到“街谈巷语”来自于民间,本来就不是某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探究它的根本,还是在于神话与传说。接着又说到神话不特别是宗教的萌芽,但确实是文章的渊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筒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蛟龙而孕季、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全部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与传说在第二篇中一一被提到。文中一带而过的鲁迅先生在注解中都有详细解释,而讲得稍稍精细点的更是令我入了迷,欲罢不能。唯一觉得可惜的地方便是中国的神话仅存零星,文中有提到两个原因:一是华土之民重实际而黜玄想,不能搜集古传以成大作;二是孔子提倡实用为教,不信鬼神,后神话便没有发扬光大,实为可惜。而我觉得,虽然神话与传说不一定都是真的,但他们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神话与传说作为代代相传的故事,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充满生机。

一提到明之神魔小说,大家首先想起的一定是《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根据鲁迅先生所述内容我们大致可以认为神魔小说的作品风格是想象力丰富,多言怪力乱神,更深的是影射世情之意,而恰恰“神魔小说”这一概念就是鲁迅先生首次提出的。明代后期荒诞离奇的神魔小说十分离奇,因为历来三教之争都未解决,所以其思想内容也相当混杂,既有世俗欲念乃至某种反传统精神在幻想形态中的表现,也包含着许多夸饰宗教、宣扬因果报应的成分。所以我觉得每个时代出现的新的小说题材及内容都是应运而生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在这样的社会性质中,它们出现得理所当然,这时你再去体味这些小说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我还深深记得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这四本书在内容上的共同点就是都暴露和讽刺了清代官场的腐败,到处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而正是因为这种丑恶现象,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才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而“谴责小说”这个名称也由此而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了这四本书,并且每讲到一本书都会引用这本书中的一个例子,像《官场现形记》中,贾大少爷连问三个官员关于门生见了上头要碰头不要碰头,他们都表达了多碰头少说话之意,直到最后一位小军机才把仪注说清。说也有趣儿,第一位华中堂没有听见上文,只听得“碰头”二字便连连回答“多碰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而第二位黄大军机也只说华中堂阅历深,老成人之见是一点儿不错的。到第三位徐大军机更有趣儿,他两耳重听,有时候听得两句也装作不知。所以,官场上尽是这些官员,又如何能够政治清明,廉洁清正?鲁迅先生在文中引用的简单例子却是整本书内涵的缩影,高,实在是高!

我觉得《中国小说史略》首先内涵丰富、校正严谨。鲁迅先生从各处搜集资料汇编成《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书,它们为《中国小说史略》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材料。而在搜集过程中,作者逐篇分辨真伪、考证源流,足以见作者用心程度之深。其次,这本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它描画出了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由于作者能够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在当时社会各种条件下进行考察,所以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最后,它分析分析精辟、评断允当,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让人尤为深刻。另外,辨别区分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异同,自鲁迅首创,至今仍沿袭其名。

鲁迅先生的这本《中国小说史略》正文内容并不是很多,有些篇章后面的注释都比正文要多,但这些注解又不让人觉得喧宾夺主,因为它们很多都是对正文中精简语言的具体扩展。所以说正文和注解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是两者的结合才促成了整本中国史的成功。这本学术著作虽然是用文言文写的,但阅读起来却并不困难。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从一开始的有些不耐烦到后来逐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写作的谋篇布局与丰富内涵。

这本著作其实大大地拓宽了我的眼界,本就爱看小说的我在看完这本著作后,对这一类书是充满了兴趣,我想我还会多读一些这类书的。鲁迅先生的写作功底深深地令我折服,他对这本书付出的精力和精神都让我赞叹不已,也值得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去学习!

第五篇: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外国列强进行帝国主义的,逼迫国人觉醒。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从前言到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现今经济的反思。

有几条主线可以整理得出。总的时间线:鸦片战争前(1840以前),两次鸦片战争(1840第一次,《南京条约》;1856第二次《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近代工业的产生),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短暂繁荣,1914-1921黄金时期),国民党掌权(1921-1931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31-1945日军侵华,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1937-1942私人经济的短暂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独占;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并最终破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并最终取得胜利)

关于土地:封建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地主,国家和自耕农;《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绝对平均主义。历史上农民革命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方案。乌托邦,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富农经济,经营地主,农牧垦公司,抗战前,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与农业合作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土地改革风起云涌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再次。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机械决定论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这无法解释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上下五千年,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人口、GDP总量、科技文化一直居世界前列,是天朝大国。为何近代就没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呢?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中国的文化、继而政治制度是封闭式的中央集权,且到后来越来越走向封闭,越来越集中,扼杀了经济活力。而欧洲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欧洲,各个小国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有比较有竞争,从而使最优最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吧)提供了有力保障。什么保障呢?没有政府的霍布斯丛林里大家互相充分竞争,相互厮杀,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暴力的维护,保证竞争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政府权力倾向于扩张,攫取利益。这就陷入了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权力维护同时权力又会挫伤经济发展这一两难的困境。宪政民主的解决办法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限制权力扩张。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也已深入人心。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从来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从根本上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正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但是一直排斥最根本的宪政民主。晚清、国民政府的尝试失败,面临诸多困境。当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资本的膨胀不断需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单纯经济层面的模仿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遭遇瓶颈? 就整体读后感,关于晚清、民国这段历史,作者给出的史料,真的令人感觉非常新鲜,和以前教科书的历史有很大不同。当然作者也毫不避讳这些史料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特定的理论框架;作者梳理众多史料反复印证自己的观点:"成功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宪政秩序和法治来保持个人权利并提供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衡。

下载《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化学史略》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

    最新中国近代的名著读后感[全文5篇]

    最新中国近代的名著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国近代的名著读后感,欢迎阅......

    化学读后感

    化学读后感学习化学有感什么是“化学”呢?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到初中二年级,才让我悄悄地从朦胧中解开,化学读后感。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

    材料化学-读后感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读后感 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 20111130117 周志仙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这篇文章是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在1959......

    《明治日本侵韩史略》读书报告(读后感)[推荐5篇]

    读书报告 东北亚研究院 世界史 王刚 一.本书的概况:作者简介、内容概要;本书在表达、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等; 书名:《明治日本侵韩史略》 作者:李泰镇【韩】 译者:金京子 背景:这......

    中国近代音乐史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

    中国近代建筑师

    1吕彦直,(1894—1929),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个人概况 中文名: 吕彦直 别名: 吕仲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滁县 出生日期: 1894 逝世日期: 1929 个人背景 职业: 建筑师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