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笔记 (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鉴定学笔记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鉴定学笔记 》。

第一篇:中药鉴定学笔记

中药鉴定学笔记

1、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2、有罗盘纹的:商陆;

3、加间苯三酚显红色或紫红色的细胞壁性质是木质化细胞壁;

4、大黄刮去外皮忌用铁器

5、甘草镇痉,抗溃疡的成分:黄酮类

6、龙胆含有裂环环烯醚萜;穿心莲为二萜

7、晒至六七成干,锤扁,切长段晒干的是巴戟天

9、粉性物质多含有淀粉

10、软紫草的产地:新疆

11、木通入药部位:干燥藤茎

12、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和播娘蒿的种子:葶苈子

13、规定含量的麻黄碱

14、具一个分支:二杠

15、秦皮水浸碧蓝色荧光;

16、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金钱白花蛇

17、表面黑褐色:乌梢蛇

18、含有乳管和菊糖:桔梗;

19、油细胞和淀粉粒的:石菖蒲20、体丝状,似蜈蚣足:长松萝

21、海金沙点燃产生爆鸣声及闪光;

22、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23、脏器类:蛤-蟆油;

24、黄褐色或棕褐色浓郁香气,味甘:当归

25、以下矿物药的条痕色:

朱砂:红色褐红色

雄黄:浅橘红色

赭石:棕红色或灰黑色

自然铜:绿黑色或棕红色炉甘石:白色

偶带膜质托叶鞘,蓝绿或蓝黑色:廖大青叶

测定重金属及砷元素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黄连属于生物碱,黄芩属于黄酮

黄连异喹啉类生物碱;

洋金花莨菪碱类

苦参:吡啶类

麻黄:有机氨类

除了品种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种质,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中药鉴定学笔记。

产地加工的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保证药材质量;降低消除毒性及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包装,运输,贮藏。

具有油室的有苍术、羌活、木香。重金属元素有铅、镉、汞、铜

毛茛科植物有:乌头、白芍、黄连

水蛭的性状鉴别:扁平纺锤形,多数结节;黑褐色;质脆,断面胶质样;味腥(除仅有后吸盘),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笔记》。

1、适用于有效成分含有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提取方法是:浸渍法。

2、鉴定单一化合物纯度:高效液相色谱;

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碱性,络合成盐沉淀。

4、雷氏铵盐的反应条件:酸水。

5、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

6、更易溶于水的糖是加了羧基的糖。

7、水提取过:鞣质,氨基酸,蛋白质对照.霍香--百秋里醇。

荆芥-胡薄荷酮。

益母草-水苏碱。

花粉.网状雕纹--蒲黄。

雕纹放射--洋金花。

含方晶--栀子。

三七主产云南。

五味子--联苯XXXX。

含钟乳体--穿心莲、大大青叶。

水解--酯值中和--酸值。

盐酸镁粉阴性--查耳酮、橙酮(多选)。

正系--胆酸。

别系--别胆酸。

27碳--粪甾XX。中药鉴定学笔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笔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中药鉴定学内部重点权威笔记,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中药鉴定学的多本重点笔记查缺补漏整理而成,手写版,考点全面,重点突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中药鉴定学为本专业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最权威的导师授课。包括考研重点分析,知识体系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都会很重视这份笔记的,都会用来参考。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中药鉴定学笔记复习,可帮助考生迅速准确把握考试重点,查缺补漏,高效复习,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很好的把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的考研专业课复习方向。所以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考生要非常重视这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二篇:中药鉴定随记总结笔记

中药鉴定随记总结笔记一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2 金井玉栏:黄芪,板兰根,桔梗 解离组织片的三种方法:销铬酸法,氯酸钾法和氰氧化钾法,具体到每一个的适应对像 4 饮片的规格:如极薄片是0.5mm以下,薄片是1-2mm,厚片是2-4,斜片也是2-4mm,块为8-12mm,皮类药材宽为2-3mm;叶类药材宽为5-10mm,段长为5-10mm等等 5 膨胀度测定的药材有:南(北)葶苈子,蛤蟆油 我国共发行了8部药典,为53 63 77 85 90 95 2000 2005,其中53只有一部,而05有三部分别是什么重点记第三部?其它的只有两部 白术:是执业考试书中唯一一个可以用色度检查的药材。(联系记含有针晶,白和医生打会联系记)。重金属检查:甘草,黄芪,白芍,西洋参,金银花,分别是要检查砷,铅,铜,汞,镉,分别是百万分之二,之五,之二十,千万分之二,千万分之五,有那些药材要记,但后面的注体检查什么和含量可以不记 中药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蒲层色谱法 挥发油测定方法分甲法和乙法,甲法相对密度在1.0以下,乙法相对密度在1.0以上(如丁香)草酸钙方晶和含有鞘纤维的:苦参,甘草,黄柏 细辛:以前用的全草,现在改用地下部分,也就是根及根茎 含有蒽醌类及游离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茜草,巴戟天,大血藤,番泻叶,决明子,注意既然有蒽醌就一般都有蒽醌类的反应 川乌:具有后生皮层,来源记住是毛茛科乌头的母根,附子为它的侧根的加工品,而草乌是北乌头的块根 北豆根:防已科本物蝙蝠葛干燥根茎 山豆根:豆科越南槐的根茎西洋参含有:拟人参F11,而人参无 三七:又称铜皮铁骨,主产云南纹山,含止血成份主要为田七氨酸,又名三七素 18 含有香豆素:白芷,前胡,北沙参,南沙参,防风,秦皮,羌活,肉桂,补骨脂,小茴香,茵陈,青蒿,甘草,桑白皮,连翘,含有这类万分的药基本都有香豆素类的反应,如加盐酸和三氯化铁显紫红色。注主成分含量较高反应才明显(yuan)鸢尾科的药就只两个,一个是西红花(柱头)记住主产地是西班牙而不是xizang,一个是射干。所以把只有一到两个科属的建议大家一定要记住 20 银材胡有珍珠盘;商陆有罗盘纹,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 21 防风有油头,注意川木香也有油头 22 朱砂点:羌活中的竹节羌,苍术中的苍术等 知母有金包头,玄参有羊角,松贝怀中抱月,杜仲银白色胶丝,可以适当记一下他的松脂醇二B-D葡萄糖甘为降压有效成分,联系在记盐炒的降压作用强,而生用偏于补益肝肾,因为我经常听到有的人说生的降压作用强,所以多补充了一下。24 白鲜皮是所学过中药中唯一具有羊腥气味的药材 25 同心环状纹:牛膝,川牛膝,商陆 26 狗脊:木质部有一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 27 大黄:髓部有星点 柴胡:有皂甘,含有芦丁,联系记芦丁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基本母核对3苯基色原酮注意芦丁在学习化学时怎么提取是重点,在联系记黄酮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等等。29 含环烯醚萜甘:龙胆,地黄,玄参,胡黄连,栀子,杜仲 徐长卿:萝摩科,联系记功效和需要后下,这个药执药中常考,功效以执业的标准,以前的课本上的不完全。

丹参:从飞人乔丹中记到含菲醌类化合物,别名有一个是紫丹参,因为它的花有黄色,但请记住,紫参是拳参而不是丹参。

来源得最少要记住四大怀药,浙八味,从中联系记二母是知母和浙贝母,在记浙贝母芯芽在3.5cm以上并去芯芽加工的是大贝,而在3.5cm以下不去芯芽者为珠贝,不要认为珠贝就是川贝,还在记一些常用药的主产地,如东北三宝,云南产的木香,茯苓,三七等 33 贵州主产:天麻,天冬,杜仲,朱砂,黄精等,呵呵,是贵州的就记两个了。34 广药:砂仁,霍香,金钱草,地龙,蛤蚧,肉桂 35 巴戟天:茜草科,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质部形似连珠 36 玄参和瓜萎具有特殊的焦糖味 37 莪术,姜黄,郁金的来源区别与联系

大血藤:木通科,横切面皮部呈现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 39 鸡血藤:3-8个偏心性半圆环,髓部偏向一侧 40 沉香:以沉水者为好,但并不表示必须沉入水 41 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味辛而凉 42 香加皮特殊香气,地骨皮味苦有刺激感 43 桑白皮:撕裂时粉尘飞扬

蓼大青叶为异面叶,基部渐狭,全缘

大青叶基部渐狭至基柄成翼状

紫花地丁:分果瓣船形

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基部下延成柄状 45 番泻叶为等面叶,叶类少有,气孔平轴式,46 花蕾入药:丁香,金银花,辛夷花,槐米 47 玉米须花柱入药,莲须雄蕊入药

蒲黄:花粉粒网状雕纹,周边轮廓光滑,呈现凸波状或齿轮状,具有单萌发孔

丁香: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赤道面观呈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角端各一个萌发孔,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

洋金花:花粉粒表面观点状条形条纹,自两极向四向呈现放射状排列

金银花:花粉粒细刺状突起,具萌发孔3个

红花:花粉粒有齿状寄信起,具3个萌发孔

款冬花:有三连朵,记住不是枇杷花,有的人认为是,只要知道科属就知道不是,款冬是菊科,而枇杷叶属于蔷薇科

黄酮类:葛根,黄芪,金银花,罗布麻叶,地榆,菊花,淫羊霍,虎杖,太子参,苦参,甘草,三七,柴胡,麦冬,桑白皮,槐花,款冬花,黄芩,儿茶,青蒿,穿心连,金钱草,紫花地丁,枳壳,小茴香,菟丝了,砂仁,槲寄生,红花,蒲黄,木瓜,山楂等具有黄酮一般有它的反应,但要含量高的成分明显

生物碱:川乌,草乌,益母草,元胡,附子,牵牛子,黄连{异喹啉类结构含有特征性成分,黄连碱和表小壁碱),防已,菊花,吴芋,马钱子(吲哚类结构),淫羊霍,石斛,虫草,灵芝,蛤蚧,甘草,北沙参,灵芝,苦参,党参,黄柏,秦皮,地骨皮,天南星,半夏,百部,川贝,浙贝,钩藤,厚朴,辛夷花,菊花

皂甘:牛膝,沙菀子,木通,山楂,商陆,太子参,威灵仙,白芍,赤芍,地榆,黄芪,木瓜,金樱子,枣仁,枣皮,连召,栀子,瓜萎,砂仁,白豆蔻,槲寄生,紫花地丁,板兰根,葛根,西洋参,三七,柴胡,南沙参,麦冬,知母,具有皂甘类化合物反应

含鞣质:地榆,五倍子,木瓜,山楂,枣皮,金钱草,绵马贯众,大黄,虎杖,白芍,赤芍,大血藤,鸡血藤,厚朴,秦皮,金樱子,儿茶

含挥发油:川(木香),细辛,前胡,防风,柴胡,补骨脂,吴芋,小茴香,砂仁,白豆蔻,仙灵脾,金钱草,广霍香,荆芥,薄荷,茵陈,青蒿,乳香,没药,蜂蜜,绵马贯众,甘草,人参,三七,白芷,当归,羌活,肉桂,厚朴,郁金,姜黄,莪术,石昌蒲,半夏(微量),泽泻,丹参,白术,苍术,香附

有机酸:金樱子,山楂,木瓜,枣皮,栀子,大黄,黄芪,人参,当归,羌活,五味子,胡黄连,石韦,金银花,菊花,一般抗菌消炎的药中药及酸味的药和收敛都具有有机酸 56 多糖:金樱子,枸杞子,瓜萎,苡米,灵芝,茯苓,猪苓,银耳,虫草,牛膝,商陆,板兰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当归,羌活,柴胡,北沙参,地黄,天花粉,党参,泽泻,半夏,天南星,麦冬,知母,五味子,山楂

萜类:穿心莲,青蒿,灵芝,茯苓,猪苓,地榆,葛根,甘草,远志,南沙参,党参,鸡血藤,枣仁,泽泻,杜仲,款冬花 58 西红花入水,水染成黄色

红花入水,水染成金黄色

秦皮入水在紫外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丁香入水萼管垂直下沉

乳香与水研成白色或者黄白色乳状液,联想到母乳喂养

没药与水研成黄棕色乳状液

蟾酥与水即成乳白色隆起 59 假种皮入药:肉豆蔻衣,龙眼肉

错入组织:槟榔(大理石样花纹),肉豆蔻

五叶子起白霜,联想到化学成分,联苯环辛烯类,分南北五味子,如果考专一时记一下各自的作用

葶苈子:十字花科,独行菜的是北葶苈子,从中医的独白,喃喃自语记,另外一个南葶苈子就是播娘蒿的来源,他们遇水黏发性非常强

苦杏仁:分解后产生氯氰酸,苯甲醛,属于氧甘中的氰甘,一般考时会只问到属于什么甘,作为出题者来说对这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前面两个只会出现一个答案。不会同时出现上述两个

补骨脂:多孔平轴式气孔

金钱草: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

广霍香;直轴式气孔

益母草:气孔多数直轴式,少数不定式

青蒿:气孔不定式

大青叶:气孔不定式 这个要求有点高,一般可以不掌握

木脂素:补骨脂,五味子,连召,秦皮,仙灵脾,杜仲,辛夷花,对于含什么成分了解就行了,只要记住主要的几个就行了 66 麻黄:草麻黄,裂2稀3,叶先端反曲

中麻黄,裂3稀2,微反曲,可以和孙中山联系,3在前,因为他们几个都是3和2的数字

木贼麻黄,裂2稀3,叶先端不反曲,记住这个和草区别点是叶先端不反曲 67 广金钱草:豆科广金钱草的地上部分

金钱草:是报春花科聚花过路花的全草 68 枳壳:翻口似盆状

小茴香:背面有5条微隆起的纵棱线

巴豆:表面有6条纵线

蛇床子:分果冯面有小而明显突起的果树棱5条 70 连召:有2条纵沟,两面条有一条

菟丝了: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所以可以记成吐丝子,谐音。

槲寄生:切面髓部常偏向一边

金钱草:叶片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74 肉苁蓉:密被覆瓦状排列,列当科

具腺毛与非腺毛:金银花,薄何,金钱草,广霍香

青蒿:含有的蒿属香豆素需要成熟的药材才有,而幼时采摘的商品(绵茵陈)就无,而秋季茵陈蒿有,注意多项时 77 石斛:分类,和以耳环石斛为佳 78 子实体:马勃,灵芝

菌核:猪苓,茯苓,雷丸(冲服)可以联想记琥珀,如果考专一联想在记琥珀在粉碎时过多少目

海藻:马尾菌科;海蒿子的来源的称为大叶海藻,联想记一首歌名叫大海

而羊栖菜来源的称为小叶海藻,联想记小样,谐音

虫草的来源和元胡的来源要重点记下,虫草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含有的成分

茯苓:只在次聚糖才有抗肿瘤活性,而茯苓聚糖则无 主产地云南,湖北,安微,而猪苓是陕西和云南

香树脂类:苏合香,安息香

油树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

油胶树脂:乳香,没药,阿魏

蒲黄的颜色是鲜黄色,而海金沙则是黄棕色,记住不要混了

血竭:来源,血红色,火燃呛鼻,苯甲醛样香气,及简单鉴别要点。85 海金沙:火试爆明声及明亮火焰

青黛:火试紫红色烟雾产生

儿茶:火试深红色

麝香:火试初则迸裂起泡似珠,香气深裂四溢,溶融成红紫色液体,火焰为蓝色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列蒜臭味

冰片:火试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五倍子形成的三要素:寄主盐肤木类植物,五倍子蚜虫,过冬寄主提灯藓类植物 87 水蛭素是现今世界是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88 动物的入药部位一定要记,89 地龙:只有广地龙才有白颈,受精孔2对,另外三种称为沪地龙无白颈受精孔3对 90 水蛭:来源的两种,两端条有一吸盘,前小后大

珍珠:结构特征,珍珠虹光环和珍珠结构环是其特有,并可以不被丙酮洗脱

在紫外光下,天然珍珠显浅蓝紫色,而养殖珍珠显亮黄以色 92 海螵蛸:乌贼骨,干燥内壳

全蝎有毒刺,蜈蚣全体有22个环节,土鳖虫药用的是雌虫的干燥体 94 斑蝥:芫青科,半合成品羟基斑蝥胺用于治疗疾病比斑蝥素毒性小500倍 95 升华:丹皮,斑蝥,大黄(微量升华)大青叶(微量升华)冰片可以挥发

蜂蜜放冷吸出的结晶管为:葡萄糖,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用滴定法侧定,还原糖不得少于百分之64,淀粉酶值为8以上

海马:分类中有马头蛇尾瓦椤身的是线纹海马

刺海马:有刺

三斑海马:1.4.7节有黑斑

大海马:黑褐色,不好记的话记上面三个就行了,剩下这个就是大海马的 98 靛玉红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白花蛇:眼镜蛇科,记住粉末特征鉴别和乌梢蛇区分的是什么?

乌梢蛇,游蛇科,有形状术语,剑脊

白花蛇粉末鉴别:鳞片无色或呈黄白色具众从纵直条纹间距1.1-1.7um沿鳞片基部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而乌梢蛇的是和上面大致相同,只是皮鳞片是黄棕色,间距为13.7-27.4um 100 蕲蛇:蝰科,龙头,虎口,尖吻上翘,方胜纹,连珠斑,指甲尾或称为佛指甲也行

粉末鉴别:鳞片呈现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头呈类三角形,类卵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料状色素

麝香:雄体香囊中干燥分泌物,其中含有的术语有:冒槽,当门子,云皮,银皮,记住可手试,火试等

牛黄:牛科,干燥胆结石,有穿金衣,挂甲的描述,主含胆汁素72-76%,不是主含胆汁酸

羚羊角:牛科赛加羚羊,主产于俄罗斯,描述:血丝,骨塞,通天眼 104 鹿茸:鹿科分二类:梅花鹿又称花鹿茸,黄鹿茸 记成黄花丫头爱戴梅花

马鹿茸又称青毛茸,其中又分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以东马为佳

花鹿茸:有1分枝称为二杠,2个分枝称为三岔,描述的术语有:门庄,大挺,虎牙

马鹿茸;有1个分枝称为单门,2个分枝为莲花,三个为三岔,四个为四岔,述语中有一个捻头

饮片中均含有血征,蜡片,角片,但花鹿茸中还含蛋黄片,而马鹿茸中则是老角片 105 矿物的厚度标准为0.03mm,记一下条痕色,解理,断口

矿物类药基本上用偏光显微镜研究透明矿物,而蛇类鉴别是一般用的方法是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

硫化类矿物:朱砂,自然酮,雄黄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石膏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

碳酸酸盐类矿物:炉甘石

氧化物类:代赫石

条痕白色:炉甘石,滑石,芒硝(璃样光泽)石膏(遇水变为黏性的固体特有的反应),石膏还具有绢丝样光泽

朱砂:镜面砂,朱宝砂,豆瓣砂,加盐酸和在铜片上可以产生银白色,加热后消失。含HgS不少于98% 110 雄黄: 二硫化二砷不得少于90% 111 自然铜:FeS2 二硫化铁 112 代赭石:Fe2O3 不得少于45% 113 信石:AS2O3 白的毒性比红的大,因为白的表示比较纯 114 炉甘石:主含ZnCa3分解后为ZnO

滑石:含水硅酸镁,含的是一种结构水,可能联想一下细胞中正常还有什么水已什么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

石膏:CaSO4.2H2O含水硫酸钙

芒硝:Na2SO4 不得少于99%这个在所有矿物中含量最高 118 朱砂:条痕色红色至褐红色

雄黄:条痕色橘红色,还具有金刚样光泽

自然铜:绿黑色或棕红色,还肯具有相领面上条纹相互垂直的特点

代赫石:条痕色樱红色或红棕色,具有钉角,碎后断面层叠状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15

中药鉴定学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一、概述

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常用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

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等。③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④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

4.动物的生理产物: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

此外,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试法,如毛壳麝

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l5倍。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地龙:来源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等。

采收加工: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受精囊孔2对。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受精囊孔3对。

化学成分:①主含蛋白质。②次黄嘌呤,具平喘、降压作用;蚯蚓退热碱,有解热作用。③琥珀酸,有平喘和利尿作用。

检查: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十。

2.水蛭:来源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

采收加工: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蚂蟥”为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背部稍隆起,黑褐色或黑棕色,有许多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腹面平坦,棕黄色。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样。气微腥。

“水蛭”呈扁长圆柱形。

“柳叶蚂蝗”体狭长而扁。

中药鉴定学

化学成分:①肝素。②抗凝血酶。③活水蛭唾液腺中含有水蛭素,干燥药材中水蛭素已被破坏等。

水蛭素、肝素、抗凝血酶均有抗凝血作用。据报道,水蛭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水蛭素不但可以抗凝血,而且对各种血栓病都有效。

含量测定:每1g含抗凝血酶活性应不低于16.0U。

3.石决明:来源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状鉴别:“杂色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皱纹盘鲍”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羊鲍”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表面砖红色,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狭长,呈耳状。疣状突起的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壳薄。

“白鲍”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化学成分:①均主含碳酸钙。②内层珍珠层含角蛋白,水解得多种氨基酸。

4.珍珠: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产地: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珍珠”。

性状鉴别: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无味。

显微鉴别:磨片:①可见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②在暗视野中可见珍珠特有的同心环状的如虹彩般的光环——“珍珠虹光环”。以上二者是珍珠独具特征可以与伪品区分。

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多种氨基酸。

理化鉴别:(1)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浅蓝紫色(天然珍珠)和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

(2)粉末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的气泡。

5.牡蛎: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状鉴别:“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内面瓷白色。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气微,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 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

6.海螵蛸:来源为软体动物门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状鉴别:“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边缘薄,中间厚。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隐约可见细小疣点状突起;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尾部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内壳较前者大,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7.全蝎:来源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

采收加工:捕捉,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

性状鉴别: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前腹部由7个节组成,中药鉴定学

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棕黄色,6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化学成分:含蝎毒素,为一类毒性蛋白,对神经系统有广泛生物活性。

8.蜈蚣: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又称尾足。质脆。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化学成分:含毒性蛋白。

9.土鳖虫:来源为节肢动物门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性状鉴别:“地鳖”呈扁平卵形。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腹面红棕色。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呈长椭圆形。背部黑棕色,在边缘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化学成分:①含鲨肝醇,具解毒作用。②尿囊素,具镇静作用。

10.桑螵蛸: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性状鉴别:“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1细小椭圆形的卵。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长螵蛸” 略呈长条形,质硬而脆。

“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表面黑褐色、紫褐色或灰褐色,质硬而韧。

11.斑蝥: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

中药鉴定学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黄黑小斑蝥”较小。

化学成分:均含斑蝥素、羟基斑蝥素。

斑蝥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鼻炎等均有显著效果,但毒性大。斑蝥素也是芫菁科昆虫特有的防御攻击物质。

理化鉴别:粉末,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棱柱、菱形结晶。

12.僵蚕: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足8对。质硬而脆,断面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13.蜂蜜: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

性状鉴别: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黄褐色(黄蜜),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一般以春蜜中的洋槐花蜜、紫云花蜜、枣花蜜、油菜花蜜等色浅,粘度大,气芳香、味甜,质量较佳。

化学成分:糖类;酶类;挥发油。

检查:淀粉和糊精。

相对密度:1.349以上

酸度:显粉红色,10秒钟内部褪色。

14.海马:来源为脊索动物门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线纹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前方有1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头顶有冠状突起。尾部四棱形;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并具短棘。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刺海马”头部及体上节纹间的棘细而尖。

“大海马”黑褐色。

“三斑海马”体背部第1、4、7节两侧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

“小海马(海蛆)”体形小,黑褐色。

15.蟾酥:为脊索动物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两季捕捉蟾蜍,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采收加工过程中忌用铁器。

性状鉴别:呈扁圆形团块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断面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鉴别: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中药鉴定学

化学成分:强心甾类化合物: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吲哚类生物碱。

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具有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蟾毒灵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

16.龟甲: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性状鉴别: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脊棱3条。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17.鳖甲: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状鉴别: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网状细皱纹,并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18.蛤蚧:来源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

采收加工:捕捉,剖开腹部,取出内脏,再以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将大小相近的两只合成1对,扎好。

性状鉴别: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而结实,几与体长相等,有不甚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附注伪品:

(1)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或壁虎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吻鳞切鼻孔。

(2)鬣蜥科动物蜡皮蜥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红点蛤蚧。有眼睑。无蹼及吸盘。(3)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有眼睑。无蹼及吸盘。(4)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无蹼,无爪,无吸盘。

19.金钱白花蛇: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采收加工: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以头为中心,盘成圆盘状,用竹签横穿固定,干燥。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20.蕲蛇:来源为为脊索动物门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

采收加工:剖开蛇腹,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腹部灰白色,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观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

化学成分:从蛇毒中提纯的精氨酸酯酶具有去纤、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作用。

中药鉴定学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21.乌梢蛇:来源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构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观鳞片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附注 伪品:区别点:伪品蛇背部行列都是奇数。

22.鸡内金: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肌胃内壁。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状卷片。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波浪形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酶类。

23.麝香:来源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香、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以四川、西藏的产量大,质量优。

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季猎捕,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家养麝香多在10月份直接用挖勺从或麝香囊中挖取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状鉴别:“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有特异香气。

“野生品麝香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多早紫黑色,油润光亮,断面黄棕色或深棕色;粉末状者多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或微带紫色。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以当门子多、颗粒色紫黑、粉末色棕褐、质柔润、香气浓烈者质佳。

中药鉴定学

显微鉴别:粉末为许多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成分:①含大环酮、醇类化合物:主要为麝香酮,具特异强烈香气,为主要活性成分,少量降麝香酮等。②含蛋白质和多肽、多种氨基酸,高分子量的肽类是抗炎的主要成分。

【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摄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检查】

杂质:本品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它掺伪物。不得有霉变。

干燥失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35.0%。

总灰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总灰分不得过6.5%。

【附注】

掺伪品:在商品毛壳麝香和麝香仁中均发现有掺伪品,如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蛋黄粉、奶渣等;植物性的儿茶粉、淀粉、锁阳粉、桂皮粉、大豆粉、丁香粉、地黄粉、海金沙等;矿物雄黄、赤石脂、铅粉、铁末、砂石等。以上掺伪品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均能与真品麝香区分。

麝香的资源研究:麝香的资源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迄今具有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有灵猫香和麝鼠香两种。

(1)灵猫香: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及小灵猫香囊中的分泌物。雌雄动物均产香,雄性产香量比雌性高,含香猫酮、香猫醇及降麝香酮(环十五烷酮)等。

(2)麝鼠香:为田鼠科动物麝鼠雄性香囊中的分泌物。具有类似麝香的特殊香气。含有与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降麝香酮、5-顺式环十五烯酮等大环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应激、耐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减慢心率、促进生长及同化类固醇与雄激素等作用,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

(3)人工麝香:系根据天然麝香的组成人工合成,成分以麝香酮为主,与其他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

24.鹿茸: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

中药鉴定学

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产的“东马鹿茸”,品质较优,西北产的“西马鹿茸”,品质较次。

性状鉴别: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外皮红棕色或棕色,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较疏;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纵棱筋及突起的小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门外围多已骨化;体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和头茬茸近似,但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

砍茸:亦分二杠或三岔等规格。注意“虎牙”。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

东马鹿茸: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大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质量较差。

均以茸形粗壮、饱满、皮毛完整、质嫩、体轻、油润、无骨棱、无骨钉、锯口外面无骨质者为佳。

花鹿茸片: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切面浅棕色或浅黄

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或浅白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脆。

化学成分:其中溶血磷脂酰胆碱有降血压作用;次黄嘌呤、尿嘧啶和磷脂类物质有较强的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功能;多胺类化合物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在鹿茸尖部多胺含量较高;肽类物质有抗炎活性;多糖有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25.牛黄: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

采收加工:阴干。

性状鉴别:根据形状可分蛋黄及管黄二种。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管黄”呈管状,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红棕色或棕褐色。质酥脆,断面有较少的层纹较深。

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显微鉴别:

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红棕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化学成分:主含胆汁色素;胆汁酸;胆固醇等。

【附注】

中药鉴定学

(1)人工牛黄

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黄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制成。为黄色疏松粉末。味昔,微甘。

(2)体外培育牛黄

本品以牛科动物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药材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

伪品:用黄连、黄柏、大黄、姜黄、鸡蛋黄或植物黄色素等的粉末与动物胆汁混合制成。

A型题:

药材表面有乌金衣,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的药材是()

A.蛋黄

B.管黄

C.姜黄

D.大黄

E.雄黄

【答案】A

26.羚羊角: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产地:主产于俄罗斯。

性状鉴别: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嫩枝全体光润如玉,无裂纹,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除顶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基部横截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化学成分:含角蛋白;含磷脂类成分;胆固醇。

【附注】

伪品:羚羊角主要靠进口,因价格昂贵,药材常见伪品。①同科动物鹅喉羚羊(长尾黄羊)、藏羚羊、黄羊等的角,它们均不呈类白色、半透明,均无“通天眼”,应注意鉴别。②用聚酯等材料用模具压制而成,类白色、半透明,均无“通天眼”,火烧有塑料焦臭气。

下载中药鉴定学笔记 (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鉴定学笔记 (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中药鉴......

    中药鉴定学习题

    中药鉴定学习题1.具“狮子盘头”特征的药材是a.防风 b.银柴胡 c.太子参 d.羌活 e.党参答案:e解析:根及根茎类: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砂眼(银柴胡)、......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 一、总论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2、中药采收的原则: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

    2012中药鉴定学 (5篇模版)

    2012中药鉴定学2012年新大纲与以往大纲相比,中药鉴定学变动较小,2012年新大纲中虽删减了部分单元,但要求掌握的内容与以往大纲要求相差别不大,2012中药鉴定学。1.单元内容删减情......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中药鉴定学口诀。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天麻:......

    中药鉴定师

    中药鉴定师实习是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时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的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中药鉴定师。这次在.......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期的实习生活......

    2014年中药鉴定学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汇总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一)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一) A型题 1中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