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时间:2019-05-12 03: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篇: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1.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义和团运动的悲惨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弱点。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对清朝封建统治更没有本质的认识,它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这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三十余年之后,但它的斗争却有许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如:它没有提出政权的要求,更没有建立政权;它进行武装斗争,但没有建立正规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它进行了英勇的规模巨大的斗争,但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它始终坚决反帝,但又笼统、盲目排外。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证明: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但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这种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篇:浅析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浅析义和团运动与启迪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起义之初,得到了各界民众的响应,声势浩大,成果喜人。但是,没过多久,义和团运动像一个婴儿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运动已经发生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思考义和团运动带来了的价值和影响,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运动概述

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由义和团发动,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因清廷与外国侵略军的联合绞杀,义和团最后失败。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又把这次事件称为“庚子国变”或“八国联军之役”,也有人贬称其为“拳乱”。部分西方国家也使用“拳乱”的名称(Boxer Rebellion)。日本则有人称为“北清事变”。

二 浅析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来,既不是如近年来某些研究者所说,“是落后的中国封建文化反对进步的西方文化而造成的”;也不是如另一些研究者所说,是由于封建顽固派为了“拯救濒于败亡的专制制度”,对农民群众进行煽动并把他们“引入了政治纷争的中心”的结果。事实上,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特定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根据自己所构思的救亡方案进行的一次自发而又英勇无畏的救亡实践。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加紧和加深,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曾经先后提出过各式各样的救亡方案,力求抵御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形势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已经进入帝国主义的列强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造成了瓜分中国的态势,如康有为当时所描写的:“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论议,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另一方面,北洋海军的覆灭,马关条约的屈辱,也剌激了人们的觉醒,促进了爱国主义的昂扬,如梁启超所形容的:“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紧要关头,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上,基本同时而略有先后地出现了三个救亡方案。这就是: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改革的方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反清革命的方案;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为主体的下层群众武装反帝的方案。三个方案,无不带有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印痕,也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三个方案的主张甚至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但无论如何,这些方案的出发点都在于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则是一致的;这些方案实践的结果,都曾在不同的侧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前进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它们都是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高形式斗争的一个必经的阶梯。有人批评说,一味地指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正义性质,是“停留在”“感情宣泄上”而“淡化了”“研究的理性色彩”。我们倒以为恰恰相反,只有把义和团的活动实事求是地看作是救亡方案与救亡实践之一种,才能摆脱那种视群众为“愚氓”的“感情”偏见,比较“理性”地即比较客观地去分析研究这个运动的主流和支流,优点与弱点,从而得出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义和团运动的发动者和参加者,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缺乏先进的武器。指导他们行动的是掺杂着浓厚迷信色彩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而手中执持着用来对抗洋枪大炮的不过是原始的大刀长矛。这样的运动无法避免悲惨失败的命运。

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敢于拿起原始武器去对抗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野蛮侵略,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中外历史上一切被压迫和被损害的群众,从来不是在已经完全具备了压倒反动势力的实力和必胜的把握后才开始抗争的,他们只能在经历不断的失败中提高自己的觉悟,扩大自己的队伍,增强自己的力量,从而最终战胜反动势力。

当义和团运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就相当普遍地肯定了它的起因正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一个上谕谈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民人,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这正是义和团兴起的由来。有的封建官僚也说,“外洋欺侮中国,据我土地,夺我利权,干预我政事,且或 1

借传教为名,纵教民以欺压平民。民间积怒既深,日思报复而无术,于是山东起有义和团,畿辅一带应之。”即使像袁世凯这样始终主张对义和团必须坚决剿灭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义和团是由于“良民郁极思逞,乃起而与教士教民为难”,“积怨成仇,有由然也”。总之,是侵略引起了激愤,压迫引起了反抗,这一点,不论对义和团的行动赞同与否,却是一致承认的事实。这是义和团兴起的时代大背景。僻处在荒村野寨、劳作于田间山林的贫苦大众,以及接近于他们的一些下层知识分子,用缺乏文采的质直粗俗的语言,通过大量的揭帖传单、歌谣口诀,表达了他们对于近代社会一个最为严肃、最为重大的政治课题的认识: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根源,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他们公开宣称,“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外国侵略者“上欺中华君臣,下压中华黎民”,“祸乱中华”,“横施强暴,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从自己切身体察感受到的直觉出发,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的种种侵华政策和手段。他们反对教会的渗透和干涉政治,反对瓜分割据,抨击不平等条约,要求禁止鸦片贸易等等。在京津地区,流传着“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的著名揭帖。在湖南和浙江,老百姓自己拟制和刊印了各种对外“条约”,要求列强归还租借地,废除势力范围,取消战争赔款,交还海关管理权。在厦门,有人以义和团的名义张贴收复台湾的传单:“台湾割据,神人所怒,恢复把握,在此刹那。”义和团这类反映民族危机和要求抗击侵略的爱国主张,较之康有为在保国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的宣言,可以说毫不逊色。不仅如此,义和团还进一步把抨击的矛头,无情地指向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投降卖国势力,指斥他们“割地赔款”,“羽翼洋人”;“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趋炎附势,肆虐同群”。并且指名道姓地责骂奕劻、李鸿章、袁世凯等一批“吃了中国俸禄,反与外洋助力”的朝廷重臣。有的揭帖甚至“抨击懿亲,指为庇洋”,直接揭露慈禧太后在甲午战争时大搞“六十万寿”,“朝廷骄纵至甚”,弄得“文嬉于内,武弛于外”,因而应该对甲午战争的“一败涂地”负责。国主义当然不能容许他们心目中的“奴隶”和“贱民”们如此肆无忌惮的“悖逆”行为。为了捍卫他们的殖民利益,是不惜再一次把中国人民推到血与火中来维护神圣的统治秩序的。于是从强占天津的大沽炮台开始,进而发动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在这危急关头,义和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爱国传统,同封建营垒中的一部分抵抗力量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使八国联军遇到了六十年来殖民主义侵华战争中最顽强的抵抗。

三、启迪与教育

中国军民在著名的廊坊阻击战、天津和北京的保卫战以及东北的抗俄战斗中,都曾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整个义和团运动中,中华民族的儿女付出了几十万、也许是上百万,宝贵生命的代价。但这些鲜血并没有白流。如果说鸦片战争促使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那末,义和团运动则迫使侵略者“重新认识中国”,使他们懂得,一个拥有几亿民众的“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尚有无穷希望”的中国,是不能轻易被征服的。他们终于无可奈何地作出了“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虎视鹰瞵、蚕食鲸吞之下而终于避免了灭亡的命运,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坚持了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反侵略斗争的结果。义和团的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和阶级的双重局限。历史的局限,是指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总体上说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还不能认清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及其本质。阶级的局限,是指作为义和团主体的农民,是与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相联系的阶级,它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在意识上的狭隘性和保守性。由于这些原因,义和团围绕着爱国和救亡的问题,不能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谬误。

义和团把抵抗侵略同学习外国先进事物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既然帝国主义列强用尽了各种手段欺侮我们,那末,就应该摒弃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他们笼统地提出“芟除洋人,歼灭洋教”的排外主义口号,号召人们“仇洋灭教”,甚至只要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有关的东西,包括铁路电报等在内,都要毁之而后快。这样一种认识,其实是背离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好的传统,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人逐步认识到,要抵抗外国的侵略,必须要学习外国的长处。愈是把外国的长处学到手,就愈能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欺侮。

义和团虽然对封建统治阶级中某些投降卖国势力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但是并不能分清国家和朝廷的区别,皇权主义思想仍然紧紧地束缚着他们的头脑,以致到后来竟把封建朝廷作为祖国的象征来加以保卫。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其中的“清”,有时是指大清国,即“中国”、“中华”,有时又是指清王朝、清政府。这种政治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导致了斗争方向上反帝与反封建两重任务的割裂,也种下了这场运动被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利用的祸根。

义和团的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讲,还是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的直观反映。他们的爱国激情是高昂的,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但农民群众依靠自身的力量却无法将这种爱国激情进行理性的升华。由于缺乏科学的信

仰,农民斗争势必向宗教式的信仰滑动,走向神秘主义。我们说义和团的爱国主义是与浓厚的迷信思想掺杂在一起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义和团运动作为民间组织起来的反帝爱国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义和团以反清灭洋为口号,既体现了爱国的思想,又反映了其局限性。普通的人民群众看不到这个社会之所以暗无天日的根本原因。他们只能看见大街上横行霸道的洋鬼子,因而把矛头直指外来侵略者。清朝政府风雨飘摇的统治存在一天,老百姓就要多受一天苦,这个社会就看不到曙光。作为一个组织,义和团的确有许许多多的硬伤。组织松散,纪律不严明,这样的组织即使是做一件普通的事也难以保障完成,何况是搞起义这件大事。义和团的破坏性太大,所到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慢慢地失了民心,渐渐地失去了力量的源泉。义和团的指导思想有所偏离,思想意识并不先进。爱国、排外、迷信、忠君,这并不成熟的思想遮住了每一个义和团成员的眼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本不成熟的义和团的确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我们在肯定义和团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指出它的局限,这并非苛求于前人,不过是坚持如实地描绘这段已经逝去的历史而已。但是无论如何,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义和团的英勇行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同时还间接打击了反动卖国的清政府;最后,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今天来说,不论是它的长处和局限,都足以成为我们值得借鉴的历史遗产.

第三篇:论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摘要: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19世纪末的中国火热展开,但由于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纪律不好,思想愚昧,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打压下,最终失败。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清朝政府失败原因

论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所有在华西方人(也包括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所进行大规模暴力排外事件。

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的发展如此迅猛,但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呢?据我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2,后期纪律不好

义和团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如“毋贪财、毋好色、毋违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赃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顾,遇同道则合十”等。这些戒规在初期得到了较好的遵守,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庚子记事》)。

但是,在义和团运动后期,由于成员日益复杂,出现了许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城中焚劫,火光蔽天,日夜不息。车夫小工,弃业从之。近邑无赖,纷趋都下,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杀人刀矛并下,肢体分裂。被害之家,婴儿未匝月,亦毙之。”——陈独秀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5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死亡(根据基督教会方面的统计);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未有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死亡的义和团拳民、义和团支持者以及其他中国人也不计其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据

北京时都有奸淫据掠的劣迹

3,思想愚昧,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1)一部分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笼统排外,基于仇外对西方器物的大规

模毁坏,如“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见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佚名:《天津一月记》)李大钊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日)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2)义和团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这是由于构成义和团员主体的中国农

民在当时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当时的义和团普遍认为中国的灾难是遇上了“劫运”。称“劫运到时天地愁,恶人不免善人留”(《庚子大事记》)。而灾难的源头就是洋人:“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遮住天”,这种认识对义和团的迅猛发 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初期,共同的迷信思想成为联结各个义和团组织的纽带,使义和团在组织松散的状况下仍能坚持斗争。义和团的迷信思想成为维持纪律的工具。但是在义和团运动后期,迷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部分义和团员曾经高涨的士气衰落,天津六月八日义和团冒雨出战,练军以三炮相助,“洋人果出,仅三人。各执枪向团,团即反奔,途中自相语曰,天雨矣,可以回家种地矣,似此吃苦何益,次日即散去大半”(《天津一月记》)。

(3)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许多群众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尚抱有对清

朝政府的幻想。在警告国闻报的揭帖中,义和团明确宣告“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神团是忠臣”。许多义和团员受到顽固派官僚的操纵,有的甚至形同团练。

4,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北方与八国联军激烈交战而南方“东南互保”,南方代表李鸿章等人认为清廷对“十一国宣战”是不切实际的而拒绝执行朝廷命令改与外国修好。清廷也只想利用义和团与列强对抗,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认清了清廷的本质,不再对其抱有幻想,转而提出新的“扫清灭洋”口号。但是,为时已晚,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义和团已无力再与之对抗,失败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弱点。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对清朝封建统治更没有本质的认识,它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这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三十余年之后,但它的斗争却有许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如:它没有提出政权的要求,更没有建立政权;它进行武装斗争,但没有建立正规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它进行了英勇的规模巨大的斗争,但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它始终坚决反帝,但又笼统、盲目排外。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证明: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但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这种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失败证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这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愚昧不能救国。

参考书目:

1,佚名:《天津一月记》)

2,(《庚子记事》)

3,李大钊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

日)

第四篇: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在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本时,我对于太平天国的那块产生了兴趣,作为一个近代最激烈的农民起义,它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它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建立的政权。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包括女兵10余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其的始作俑者,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太平天国的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这个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在当时许多人民受其压迫。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其倡导的社会改革,对日后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持续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歭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使清廷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早年由南王冯云山制订),愈来愈脱离民众。加上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1855年起放宽),凡此种种皆不得民心。

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1856年秋,正当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挑战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诏诛杨,触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后来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和有意迫害,带领大军出走,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乱,生活糜烂,军心更加涣散。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后期清军却得到洋人支援,形势此消彼长。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相差甚远,实为异端。太平天国又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入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李秀成进攻上海失败,导致战局更为不利。

天王洪秀全后期不肯放弃天京,不肯转移至外国列强不能深入的内陆地区发展。

太平天国连年战争及其内部的统治,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得到人民支持。

太平天囯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愈来愈脱离民众。最突出的是大纳嫔妃,大搞礼仪。建都南京以后,更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他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还有宫女1000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所以他只能用数字来编号,如第30妻、第81妻等等。

第五篇: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将自发性的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对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沉重地打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八旗绿营的溃败,大大削弱了封建统治势力,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和崩溃。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五,太平天国起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积累了经验。

原因:第一,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存在的狭隘性、保守性、

下载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于拔高农民起义的作用,认定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不符合史实。近年来,有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特洛伊失败原因

    1.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 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

    ppp失败原因

    “鸟巢”是28届奥运会上,利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建造奥运场馆的典型,由中信集团、城建集团、金州控股集团三家组成的中信联合体与北京市国有......

    创业失败原因

    创业过程中导致失败的九大原因在茫茫商海中,常常有许多创业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如流星般地陨落。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向心力和战......

    浅谈义和团运动

    浅谈义和团运动摘要:中国古代近代有无数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古有陈胜、吴广反秦暴政,东 汉末年黄巾起义;近代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它们全都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