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
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
前不久,一位省委书记接受记者采方:正确的论监督也是主旋律;我们欢迎论监督我,:这句话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论监督,理应成为主旋律的内容。主旋律并不狭隘,本也具有多样性,甚至是立体的,动态的。就像乐曲的主旋律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一样,论的主旋律也应兼容歌颂与批评、支持与监督。
正确的论监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论的监督是减震器和解压阀,是衡量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社会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个主旋律要求我们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切,既报道真、善、美,也揭露假、恶丑。
只有哪些不正确的舆论监督,才不是主旋律,甚至是杂音、噪音。为讲新闻真实性,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原,不按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反映真实情况,这样的“舆论”是不正确的,非但起不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反而会混淆是非、蒙蔽视听。
然而,一些人认为,只有那些拥护、歌颂、赞美的舆论才是主旋律,而哪些对社会上某些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的舆论监督中,则不是主旋律。后者
第二篇:正确应对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
正确应对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舆论工具。当前,随着新闻媒体舆论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日益深入,各级职能部门及领导干部成了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舆论监督也成为了干部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执政的一面镜子。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当然,也有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情况掌握不全面,观点偏激,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避让三分。但是不可否认,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有的一被媒体曝光、批评就大为光火,觉得丢了他的脸面,坏了他的政绩;有的对揭露出来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塞责,解决起来更是推诿扯皮、态度消极;还有的对舆论监督采取抵制、对抗态度,封堵媒体记者,压制群众批评。
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是舆论监督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不断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在舆论监督下工作的习惯。
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舆论监督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有很强的震慑力和广泛的警示作用,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些领导干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真心诚意、自觉自愿地接受舆论监督,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善于利用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工作,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反而有利于树立民主、开明、自信的形象。
要重视舆论监督,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如何,实际效果怎样,上级领导的评价只是一个方面,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才是检验我工作业绩和实际效果的根本标准。舆论监督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对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充耳不闻,就很容易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劳民伤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重视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借助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改革创新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真诚欢迎舆论监督,还应该适应时代要求,增强舆论意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运用舆论力量推进工作的能力。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不足和疏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和预见性。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难点问题,利用舆论监督引起人们对难点问题的关注,集聚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舆论力量,变被动为主动,推动“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推动工作改进创新,针对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延伸工作触角,细化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人民监督,党和政府才不会懈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通过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加强沟通交流的桥梁。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正确面对舆论监督
一、正确认识舆论监督;
二、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
三、关键在于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
四、适应在媒体注视下开展工作;
五、建立舆论监督合作机制;
六、积极对待舆论监督;
七、正面纠正失实的报道;
八、正确面对舆论监督的根本。
行政监督面临的难题及其对策
从行政监督领域中存在的难题看,我们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还有相当艰难的路要走。
1、抽象行政行为的产生过程和产生结果是司法监督的死角。
依法行政指的是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依法行政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要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二是政府一旦作出违法的行政行为能依法予以纠正;三是应该由政府负责做而政府不做的失职行为,法律能及时的制裁并给予责任追究。依法行政,强调的是法律在约束行政行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法的严肃性和法的权威性既体现在政府的行为依据上,又体现在纠正偏差行政行为的能力上。政府做出的行政行为要有法律依据,要受到法律的监督,政府违法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既然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的行政行为,那么,其产生的过程和结果都有个法律认定的问题。比如,是否遵守了法定的权限和办事程序,是否经过了论证、规划、起草、协商、讨论、协调、审查、审批、备案、公布等等,都应该受到法律监督。
2、司法权和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滞后。
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由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所形成的全社会都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值得研究的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规范,自己执行规范,自己裁决因执行规范而发生的争议,这种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方式,决定了权力拥有者可以以国家名义强制被管理者服从,政府官员所从事的行政管理行为拥有对社会财富的支配权。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3、公众监督权力没有被置于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
公众监督权力是民间的个体的监督政府行为的权力,这种权力不具备国家强制力,在监督效果上无法直接对监督对象的违法后果实行惩治。由于政府的行政权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制性,以及司法和执法部门受利益驱使容易产生腐败,使公众的监督权力非常容易流于形式。另外,公众监督权力在行使的时间上,都是在公共权行使违规后对其追惩性的事后监督,在权力行使前的预防阶段,行使中的控制阶段,公共权力的拥有者不愿受到监督,公民个人不知道情况不能监督,知情者看到监督风险太大不敢监督,社会其它监督机构形不成合力无法监督。
4、行政权力过分集中给政府官员腐败埋下祸根。
行政权的运行采取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机制,在权力运行中“家长制”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权力运行的异化问题出在权力运用的过程之中:一是在权力的授予环节上,存在着暗箱政务;二是在权力的使用环节上,信息错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权积极介入社会资源分配的做法,导致了企业行为的扭曲。当政府掌握着资源配置生杀大权时,试图谋取某种私利或特权的企业或者个人,其首要任务就不再是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到市场上争取,而是以各种手段去拉拢收买控制资源的政府官员和部门,通过走捷径去获取利益。
5、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力行为不受人民司法的监督。
我国的行政监察机关设在政府系统内部,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行使行政监察权,其监督的功能是:保障功能,从权力运行机制内部去规范和制约被监督者的行为;防范功能,防止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发生;控制功能,对偏离正轨的行为给予及时制止;揭露惩戒功能,对违法行为按法律规定予以制裁;威慑护善功能,维护、保护、弘扬廉洁奉公行为。但是,监察权的行使不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却弱化了这些功能,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4项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
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行政监察法》第41条和《行政诉讼法》
第12条第3项规定,即使由此引起了行政纠纷,也只能由上一级监察机关或者监察部以复核决定的方式予以最终解决,而不能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监督的方式解决。这就是说,行政监察机关永远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权的相对人即使不服行政机关做出的“最终裁决”,也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行政权运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行政监察法》虽然对监察机关的职责权限、监察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但是,其规定并没有解决一级政府组织权力的主要行使者受到监督的问题。《行政监察法》对监察机关的职能规定是只能对本级政府任命的公务员实施监督,本级政府的领导成员由上级政府的监察机关实施监察,这就形成了权力行使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本级监察机关眼里是垂直上级,对其无权行使监察权,他们只能由上级监察部门对其监察。而他们的上级对其知情的程度和监察的力度却没有硬性规定,这种监督的后果是给行政权滥用留下了空间。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有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内部有群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这些监督打折扣的原因:一是专门监督机构受制于监督客体,缺乏相对独立的权力和能够与同级或上级组织抗衡的权威;二是监督权处于事后行使,没有进入到权力行使的过程之中;三是监督主体自身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对下级行政监督机关缺少工作政绩的评价机制,一级行政机关发生非法行政的现象,该级的行政监督机关应该受到何种失职追究不明确。
7、行政权缺乏责任追究的法律规定。
就我国权力运行过程而言,一个比较突出的弊端是权力和责任相分离,对于权力界限范围,权力行使主体如何对自己的权力行为承担责任、义务,缺乏明确的规定。邓小平指出:“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所以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缺乏责任制的权力运行机制,极易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化。在廉政建设中,对腐败行为的追究基本上只追究当事人,而几乎从不追究当事人的领导责任,只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身廉洁自律,而忽视对该组织领导者的责任追究。在用人方面,对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行事造成失误的,缺少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对推荐失误,考查失误,任用失误的,难以按法律处罚。在项目投资方面,资金批出去收不回来却难以依法追究
审批者的责任。
8、行政权行使程序违法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行政程序建设的一大特征就是制度化与法治化特色不明朗,随意行政和恣意行政现象严重。”(张正钊,韩大元.比较行政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99-600.)行政程序,指的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开展行政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规则。行政机关和行政权相对人双方对行政程序的认同和遵守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的基本尺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起码要求。违反法定行政程序用权,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其行为给权力滥用留下空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典,办事程序五花八门。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判决撤消或者部分撤消,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这是目前立法形式明确地将违反法定程序作为认定行政程序违法的标准和依据。但是,《行政诉讼法》颁布至今14年来的相关资料表明,司法审判实践中未出现过一起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消行政行为的审判。没有这种案例并不能说明各级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都符合程序规则,相反,行政机关程序违法的现象并不鲜见。既然违法,又得不到纠正,原因就在于对行政程序违法缺乏实质的认定标准,没有法定的标准。
9、透明行政的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获得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宪法的规定,为行政公开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人民把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交给了政府,当然有权了解政府行使权力的质量和过程。现实状况是,人民的这种知情权缺少法律保障,政府侵害公民知情权的法律界定不明确。
行政监督面临的问题很多,决不仅仅表现在这九个方面,要实现依法行政,这九个方面至少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深入思考,并研究相关对策。
第三篇:正确应对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正确应对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舆论工具。当前,随着新闻媒体舆论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日益深入,各级职能部门及领导干部成了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舆论监督也成为了干部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执政的一面镜子。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当然,也有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情况掌握不全面,观点偏激,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避让三分。但是不可否认,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有的一被媒体曝光、批评就大为光火,觉得丢了他的脸面,坏了他的政绩;有的对揭露出来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塞责,解决起来更是推诿扯皮、态度消极;还有的对舆论监督采取抵制、对抗态度,封堵媒体记者,压制群众批评。
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是舆论监督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不断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在舆论监督下工作的习惯。
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舆论监督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有很强的震慑力和广泛的警示作用,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些领导干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真心诚意、自觉自愿地接受舆论监督,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善于利用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工作,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反而有利于树立民主、开明、自信的形象。
要重视舆论监督,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如何,实际效果怎样,上级领导的评价只是一个方面,1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才是检验我工作业绩和实际效果的根本标准。舆论监督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对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充耳不闻,就很容易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劳民伤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重视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借助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改革创新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真诚欢迎舆论监督,还应该适应时代要求,增强舆论意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运用舆论力量推进工作的能力。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不足和疏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难点问题,利用舆论监督引起人们对难点问题的关注,集聚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舆论力量,变被动为主动,推动“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推动工作改进创新,针对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延伸工作触角,细化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人民监督,党和政府才不会懈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通过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加强沟通交流的桥梁。
第四篇:舆论监督
首先声明,我的文笔较差,所以一般在论坛中,我只是潜水,很少发表言论的,但这次,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几年辛苦奋斗中走过来,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特别对我,非结构专业的考生。
我本科是学地质的,研究生上的是岩土,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的,至今已快8年了。广州地区从2007年开始,基坑设计就需要同时盖岩土和结构工程师的章了,这个政策使我坚定了要考一级注册结构的决心。我于2007年通过了注册岩土考试,随即2008年就买了一级注册结构的书(基础课以前考过了),准备备战。但2008年、2009年事情太多了,买来的书没怎么看,真正准备是从2010年春节后开始的。
说实话,刚开始看老施的书,我是看不懂。我大学学到的力学知识很少,只学了《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和《物理》,像《结构力学》、《混凝土》都是我工作了之后接触了才自己学的,也只懂了些皮毛,更不用说钢、砌、木、桥和荷载了,所以一开始我看的真的很吃力,第一遍花了6个多月才看完,看完也觉得糊里糊涂的,除了地基基础是自己熟悉的外,只有木结构、砌体和桥梁感觉理解了些,像荷载、混凝土、钢结构、高规觉得只是懂了点皮毛,当时在看的过程中都有点想放弃了,还好老婆在一边安慰和鼓励,说也许第二遍就会好了,这样拖了半年总算坚持看完了第一遍。但那时2010的报名已经开始了,自己觉得没戏,所以就没报,像等准备的充分些再报考。从2010年8月开始,我第二遍看老施的指南,看下来,觉得也没想象中得难了,很多第一遍不理解的东西,看第二遍都能理解了,像影响线、单筋梁、双筋梁、偏心受压、强度折减、压弯、屈曲稳定等等,都能理解了,越看越有信心,有信心看起来就快,跳过第一遍已经理解的部分,第二遍老施的书我前后花了6个多月(但算起来也就300多个小时),这遍的收获很大,树立了信心,觉得只要多花些时间,应该能通过的。
转眼到了2011年,过完春节,我就开始做题了,一开始就是做马老师和张老师的历年真题(09版的),里面有2003~2007的真题,不同章节分开编写的,刚开始不追求速度,只求会做、做对,做完统计结果,往年考题除了我自己熟悉的地基基础得80%以外,其他的一般只对一半,但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复习。随后做老施的《答题指导》,发现错题太多,也觉得不太实用,后面有选择地看了一部分,主要是挑自己不太熟悉的,这样到了5月底。后面上了网易结构、钢结构论坛,下载了08、09和10年的真题,以及赵老师的30天冲刺,先做赵老师的30天冲刺,发现错误也挺多,但不管,这回我就比较注意答题速度了,一般一道题控制在6分钟,做完了之后信心大增,因为我往往都能答对70%以上。紧接着做08~10年的考题,也都能做60来分,做完才到8月初,还有剩一个月,重新将以前的考题做了一遍,巩固了一下,然后信心满满地参加今年的考试了。
9月18日,考试,没觉得特难,就是计算量比较大,上午、下午各完成了36道。上午是时间不够,下午是有4道不会做。上午我是按论坛推荐的先做砌体,然后钢,最后混凝土,看来我的战略是对的,考完听很多人都说混凝土计算量超大,暗自庆幸,但考试战术还是有点不对,主要是平常做题时间都够,但可能那是因为自己觉得是模拟考,所以也就不写得那么详细,真正考试的时候,怕丢分,所以写的详细些,导致最后时间不够。下午调整了战术,尽量简洁,所以时间刚好够。考完跟论坛的前辈对了下,下午连同不会做的可能要丢十分左右(广告牌、偏心、固结度(我带的是合订本,没有条文说明)、补桩的后两道可能算错了、桥梁的盖梁宽度)等等。但总的来讲,只要不出意外(如没把答题卡填错,因为没时间检查),我想通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上是我的一级注册考试复习之路,请非结构专业或者对自己的考试没信心的1.指南在最初基础不好,什么都不怎么明白,规范不了解的时候是有用的,硬着头皮过一遍到两遍可以全面的了解规范。
2.练习题一定要做,不管是答题指导还是30天冲刺或者兰老师的,一定要做一套,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理解及记忆。有能力做两遍更好,至少有疑问的要返回来再做一遍
3.真题一定要做,真题可以更真实的反应考试出题的思路,可以在大量习题前先做一遍真题。最后多几遍把真题做的熟练。一般来说,真题比那些练习题肯定还是好很多的。10年没过和真题做的不透,记得不牢有很大关系
4.规范上一定要注释,不懂的东西、简化计算、思路、条文说明以及参考用到的数据在哪里都可以写,考试时根本不会有时间一道道去找指南。
5.要多写多练,要练习不犯低级错误。我就老犯低级错误,看错数啊,抄错字母啊,计算器按错啊什么的。
6.新改的规范要和老规范对着看,就能知道哪里不一样,肯定要考不一样的么,呵呵
7.学习中要求甚解,不太明白的地方一定多做几遍,问问同事,否则徒劳无功。砼部分对我就是这样。我觉得我花了三年考试复习才明白。
8.争取短时间通过,一年多下功夫。否则心态越来越差,急啊。每年受折磨,太痛苦。我一直是边工作边看书的,也就能保证晚上看会儿书,每年战线都很长,其实加起来时间也不太长,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还是集中精力短时间通过,像我这样脱脱拉拉的,时间也耗过去了,生活也影响了,工作多少也耽误些实在很不值。
9.考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关事宜,看看天气预报,提前一天去看看考场找找住处什么的,计算器一定要带,还要带复习时用的同款,今年简直在考计算器。不过遇到停电就没办法了,难不成带个应急灯?带了也没地方放啊
2012年一注复习提出十点点建议:
1)2010年《抗震规范》修正,因此今年出的考点特别多,至少有10道题左右。前几年《桩基规范》出来,一直成为近几年的长出题,今年更加灵活,所以本人预测明年《抗震规范》仍是重点。今年出的相对浅(大家感觉难,是因为没作为重点,投入时间少),明年可能会更加深入灵活。另外,做设计的大家明白,《抗震规范》就是那么重要。因此,《抗震规范》新增加的点是个重心。
2)2011年新增加两本规范《高规》和《混凝土规范》,这毋庸置疑,明年一定是个重点,但可能不会考的太难,毕竟是第一年出,和《抗震规范》有区别,但一定是热点,所以大家一定搞清楚,新旧规范的区别,特别是新增加的篇章,新增加的计算概念和构造措施,大家要列出来,可能没有相关的题目,但大家一定要把条纹说明看透出,起码概念上很清楚。
3)明年出题的难度,本人估计为中等,但不会简单的像2010年,因为今年的舆论骂声一片,关于大小年的讨论也很激烈,相比出题人也在关注着这些论点,自己也会作出深思和探讨,这对明年的出题方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预计明年难度为“中等偏上”。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平时模拟的时候,注意这个原则。
4)“难中易新”题的比重预测。由于明年有三本新规范,所以“新题”占比重20%左右,正式这个原因,偏题的出题率要下降。“中等题”占比重40%,由于大小年的反思,但这些题中可能会有所创新,概念成分会加重,计算成分会下降,从今年就可以略见端倪。“难题”15%,其实就是计算量大和非常规题,这类题大家好好思考的题,就是说学会判断和避开的题,究竟该怎么锻炼,以后再说。“简单题”占比重25%,可能还是主要集中在《砌体规范》和《桥梁》,原因是《砌体规范》经验公式很多,创新性不会太强,《桥梁》毕竟大部分是建筑结构,考试的目的只是让大家有个概念,但像2009和2010年的程度不太可能,可能需要一到两部,基本内容也差不多,保持今年的程度。
5)题海战术。考过今年的兄弟姐妹们都会有同感,考过的法宝是什么,多做题,没办法,这是一注考试性质决定的。因为你知道的,没时间和这道题我会,那个重要,考试的时候最清楚。所以大家在看完施兰青或者规范以后,至少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全部用来做题,而且是每题都要在八分钟内做完,做不完就不做了,在平时做题就这样,而且做题就先判断这题我是做还是不做。重要和同类的知识点必须有两到三遍的重复做题,这都是在缩短时间,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道题思路很清晰,123的最后一比较答案就有了,但一做十分钟就过去了,与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是有关的,当然大家都要上班,没那么多时间,但没办法,你必须题海战术,除非你碰到2010年那样,重复个几道,给你省一些时间。
6)熟练规范,标记清楚,脱离资料。复习的基本过程:第一遍看施兰青熟悉规范,第二遍
看规范翻阅施兰青,第三遍专门看规范,还有那些不清楚,最后全部做题。在短短的四个小时,大家必须依据规范就可以做题,除非是稍微有疑问的,翻翻资料以确认,或者恰好有一摸一样的典型例题,可以依葫芦画瓢。
7)学会定位,快速定位。知识点中有很多穿插和关联的地方,比如《砌体规范》中无筋砌体、配筋砖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抗震中又分无筋、砖砌体、砌块砌体,《抗震规范》中也有一些补充,所以大家看到一道题,必须先定位,不要张冠李戴,搞错了公式,同样可以计算出答案,但很别扭,最后发现不对劲,找到了位置,很快出来,这都是浪费时间的根源,打击考试的心理素质,再入《抗震规范》《高规》《混凝土规范》里面都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编排是有区别的,或许你很熟悉《高规》,在上面标记了很多,但考试要求是《抗规》,很熟悉内容,但就是陌生,没有标注点,所以在三门规范中重复的内容也要做出清楚的标记,今年估计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我重点点出来。快速定位,就是你要非常清楚知道每一本规范的脉络,章节分的方式,嗨哟就是有些重点难点分散点你要在规范首页做总结,考试的时候一出这点,立马看首页就能定位,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大家可以多提建议。
8)条纹说明。前几年套个公式答案就出来了,以后这种题会越来越少,概念题会越来越多,条纹说明的重要性也在增强,所以大家一定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熟悉条文说明,当然不必像章节那样,但最起码条文说明的要点和概念的解释上,特别是新增内容的前因后果上要作为重点。
9)时间的安排上,以三个月为好,太短会复习不到位,太长到最后有点麻木,影响状态,当然还要依据自己工作时间的情况。
10)自信心的培养。本人在”一注专业考试后自纠的六点感想”中提到这点,大家都很认同,毕竟咱们都是切实经历过的,是否在平时的训练上,就要增强这点,当然这一点很难,但这一点其实最重要。但有个前提是“不要追求高分,但求48就好”。从这点去培养心态和自信心吧。
2、阅卷流程:
1)首先进行机读,通过48分后进行人工阅卷;
2)人工阅卷分为三审:
第一审:如果一审阅卷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进入下一审; 第二审:如果二审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直接评为不合格,如果二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进入第三审
第三审:由命题组专家审查,如果第三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在48分以下的,那么就不好意思了,咔嚓掉了!
3、特殊情况: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人工阅卷在47分的,且考卷做的很完整的,都会给人情分,进一步复查,尽量提到48分。
4、答题要点:
1)计算题: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计算结果有误差的,但结果选择正确的均得分;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没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就算答案选对也不一定得分,这个看阅卷专家心情;凡参数有选错的,一律不得分。
2)判断选择性的考题:可以四个选项都做答,也可以排除法找到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要符合以上两条方法的,且选择答案正确的,均得分。
第五篇: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 题。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 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舆论监督网的办网宗旨:
传播文化 倡导文明
舆论监督网的受众群体:
网络无国界.舆论监督网将运用网络这一新时代的传播工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传播文化倡导文明.弘扬正气.揭露邪恶.为中国舆论新方向做先锋探索.舆论监督网的合作单位:
舆论监督网与新闻出版署主管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观察杂志社.世界知识产权合作组织等一百余家媒体与社团进行广泛合作协作.舆论监督网的域名:
舆论监督网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网站.中文实名舆论监督网.域名为舆论监督网小写全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