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浅谈新疆经济
浅谈新疆经济
------乌苏啤酒
摘要: 回顾新疆50年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和国际化战略的纵深进程中,在稳定与发展的博弈下,一块充满潜力的经济区,正在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孕育、隆升。而新疆经济品牌发展战略定位、战略体系如何确立?新疆的发展又将会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主要就乌苏啤酒这一品牌,谈其发展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品牌新疆经济
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除东南联接甘肃、青海,南部联接西藏外,其余与8个国家为邻,即东北部与蒙古毗邻,北部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这使新疆对外开放具有得天厚的地缘优势。
拥有如此优势,国家就要善加利用。在此地,发展品牌化战略。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和产品品牌,产品品牌与区域整体品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宣传方式和力度制约,新疆制造的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给人的印象是简单、粗放、原始,而真正新疆所独有的生态特性、资源优势、文化特性等尚未完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国内国际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向新疆聚集。同时,新疆的制造业产品品牌寥寥无几,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拉动,以资源初加工和输出为主,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新疆独有的生态区域、无污染的环境条件、神秘的西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新疆应明确提出并着力打造“绿色新疆、文化新疆、魅力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应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能发挥新疆独特优势,并能直接影响市场的产品品牌,才能支撑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9年11月6日,新疆十大骄傲品牌揭晓。其中,就有乌苏品牌。此次评选反映的是普通市民的心声,而企业彰显出的则是真正来自民间的社会影响力。除此之外,还可借媒体之势,助推新疆经济,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让普通市民参与在内,可使他们更加了解新疆的品牌。且媒体的造势,可跨越地区的障碍,使之加快从区域品牌逐渐壮大为全国品牌的步伐。
那何为区域品牌呢? 区域品牌就是特指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它象征着该产业集群的历史与现状,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代表;同时,区域品牌也是一个识别系统,这个识别系统是由区域(地名)和产业(产品)名称为核心构成的;它在法律上表现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作为产业集群的品牌,区域品牌在性质上既具有产业集群的属性,又具有品牌的属性。其中,产业集群属性表明区域品牌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区域自然与人文特征、产业集群内部的结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等都成为 1
区域品牌的构成要素,都对区域品牌营销产生影响。而品牌属性则表明区域品牌具有品牌的一切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的识别性、资产性、竞争性和目标客户与消费者特征等。
说到区域品牌,我们就来谈谈新疆的乌苏啤酒。1984年5月,乌苏啤酒厂破土动工。啤酒厂当时为国营企业,隶属于县经委,投资为1100万元,其中贷款1053万元。原计划1987年建成投产的乌苏啤酒厂,1986年7月就将产品打入市场。乌苏啤酒一上市,就以其醇美、清爽、劲儿足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上市仅半年时间就生产销售啤酒2400多吨,实现利润47.2万元。就在一些人认为乌苏啤酒已经修成正果的时候,新疆啤酒市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疆啤酒行业到80年代末,各地州的啤酒厂纷纷上马,最多时啤酒生产工厂有近20家,生产规模参差不齐,市场运作简单,纷争四起,1995年后进入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到90年代末,形成了乌啤、新啤、卢云堡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青岛、燕京、西凉等国内知名啤酒品牌挺进新疆。
面对众多敌手,当时时的乌苏啤酒仅是一个制造啤酒产品的工厂,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更缺乏竞争意识。因而,当企业突然从垄断市场进入竞争市场时,乌苏啤酒无疑不为今后的出路而发愁。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为了今后的发展,采用品牌激活休克鱼的营销战略。
为了改变因市场竞争乌苏啤酒停产滞销的局面,乌苏啤酒着力改变过去不平等的购销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营销措施,并划片区配备业务员,建立客户关系,从坐着等人提货到上门推销服务。乌苏啤酒最早的简单的营销模式让乌啤暂时走出了困境。乌苏啤酒厂1997年产销量大幅增长,当年产销量增加1万吨,这一成绩也让沉寂了两年的企业及员工信心倍增。
而后,企业也把目光瞄向了庞大的乌鲁木齐市场,抢占新疆啤酒行业发展制高点,改变了乌啤“小地方、小品牌”的形象。能发展至今日,乌苏啤酒能够进入乌市,并非是1998年战略高明而成功的,而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从营销通路上来讲,乌苏啤酒进乌鲁木齐打中了对手新啤的要害七寸。从品牌形象来讲:乌啤还是摆托不了农民气息,品牌厚度并不理想,对今后发展,长劲不足。
2002年以来,在乌鲁木齐市甚至新疆大多数地区,乌苏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新疆啤酒集团公司这个曾经是新疆啤酒业老大的企业,到2004年初,乌苏啤酒在整个新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5%。虽然乌啤销量大幅增长,却并没使他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得到认可,在2003年和2004年的二次市场调查都表明,“美誉度高”“小地方,小企业”和“品牌形象模糊和低档”是消费者对乌苏啤酒的主要评价。再加上后来新疆啤酒推出的“new”系列,对乌苏啤酒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遂进行了一场以资本带动的整合运动,乌苏啤酒与蓝剑啤酒就此结盟。有了帮助,这就使得乌苏啤酒的综合实力更上了一个台阶。
一座城市,一定可以找到一种把大家连在一起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到一种让外地人一听就知道非你莫属的东西。那这个品牌对人们的生活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对乌苏啤酒,乌苏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渗透在乌苏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乌苏啤酒的根在乌苏,乌苏人以乌苏啤酒为荣。乌苏人甚至不愿意去考证“乌苏啤酒”因何得名,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乌苏市诞生的啤酒,不叫“乌苏啤酒”还能叫什么名字?在乌苏,人们对啤酒更是钟爱:夏季的夜晚,大街小巷中大大小小的啤酒桶随处可见;乌苏人招待外地朋友或在外地出差,乌苏啤酒就是席间必不可少的。乌苏人痛饮着乌苏啤酒,更享受着乌苏啤酒带来的自豪、骄傲——乌苏啤酒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最早的地方名牌之一,如今,更是人人皆知的新疆名牌。
乌苏啤酒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畅饮”二字,更是乌苏人民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区域文明。走在乌苏的街头,走在啤酒的酒香中,走在人们的笑谈中,一种幸福感自然会漫上乌苏人的心头。这种酒香中的幸福,不是封闭中的自足,而是经过了风雨洗礼之后,把心门打开,敞亮中的从容。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能充盈人们的幸福之感。参考文献:《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新型工业化之路》,新疆日报
《乌苏啤酒问鼎之路——乌啤借力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大发展启示录》
《冷眼看新疆啤酒业》,马文良,中国营销传播网
《新疆十大骄傲品牌揭晓》,都市消费晨报
《乌苏新一代啤酒上市案例分析》,求学快递网
第二篇:经济大作业
经济学基础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我粗略的了解了《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它是对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系统概括总结的一门课程。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这样的大环境,“低碳经济”也随之诞生。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煤炭 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 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我国城市总数已达661个,城镇人口5.4亿人。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9亿。城市的环境状况,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福利和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从全国来说,“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COD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仍在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改善。
要好的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改变。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但我们这一代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而且以后的千秋万代都有同样美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
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顺应发展的方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推行以下政策措施。
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生产:
低碳生产是一种持续生产的模式。要实现低碳的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即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而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广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和典型经验,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
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能,主要是小水电;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要充分发挥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该中心是一个推进中国清洁生产的研究和咨询实体,是国家清洁生产战略引进和推广的技术领头机构,1994年12月由国家环保局批准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重点从事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领域前沿性理论和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清洁生产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以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的培训工作。
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我们要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目前,发达国家中占世界人口20%的人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5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首先应当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2007年4月末统计数据,北京私人汽车达187.8万辆。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如果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个世界将会出现环境灾难。我想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用普通自来水浇绿地,到处建温泉、汤泉和水城;饭馆中大量的剩饭剩菜被丢弃;城市中各种装饰灯、霓虹灯彻夜通明。
现在该是实行低碳消费的时候了。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最近,英国驻华使馆联合北京青年报和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在中国公众中开展了“体验小变化,持续好生活”的环保活动。活动提出了10种绿色生活方式,号召公众参与体验这些生活方式并在北青网上建立体验博客。推荐的绿色生活方式包括尽量不用塑料袋、做个回收专家、购物先算碳排放、提倡一水多用、电器关闭不待机、拒绝一次性用品、不必要时不开车等。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例如电器设备待机问题,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下耗电量的1 0%左右。一般家庭里的电视、空调、电脑、饮水机和电热水器等常用家电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着一只30~60瓦的长明灯,一般1天待机16小时左右,1~3天即浪费1度电,平均每个家庭一年多交电费100多元。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电量高达180亿度,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又例如,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发光效率大约是普通白炽灯的3.5~4倍。如果每个家庭都使用节能灯,就能节省大量电力。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出贡献。
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3-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10.4%。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是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我国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取得的。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发展速度,就是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排污收费制度要改进,罚款只有超过采取防治措施的代价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才会有效。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对4个行政区域和4个电力集团实行了“限批”。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为止。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是一种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要使我国环境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必须将这一措施的范围扩大,即在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停止批准新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项目,包括能达标排放的污染项目,直到这一地区有了环境容量为止。如果这些措施而降低DGP的发展速度,也在所不惜。
中国科学院《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来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属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政府已制订了从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指标。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确保这一指标的实现。
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的调整。我国目前每年出口大量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例如数千万吨的钢铁。在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大约23%的污染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产品卖给了外国人,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我们自己,这不是低碳经济,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的调整,限制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的出口,大力发展低碳产品的出口。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城市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发展和使用氫能等新能源来实现。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拥有了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时候,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一个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转让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及其他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平衡。
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的行为,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与我们息息相关,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颁布的政策,更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
第三篇:经济作业2011
3.后危机时代企业“用工荒”加剧的原因何在?
我国进入后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用工荒”其实质是技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实质是对我国传统劳动用工观念提出了挑战。企业产生“用工荒”的原因有多重因素,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一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二是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大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在向这些地区转移;而原来涌到东部打工的那些农民工由于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机会,故土难离,给东部部分企业造成用工缺口。三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四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是否履行好关爱员工的社会责任尤为关键。企业没有认识到“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再加上相关政策及制度的缺失,部分企业抱着“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用人理念,片面强调“劳动力价格成本优势”,未能很好地履行起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住房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都使员工难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客观上造成“用工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4.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由于存在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所采取的财政政策通常是赤字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调控手段。在经济危机发生时,为了增加有效需求,解决危机时货币短缺问题,通常采用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使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在经济危机发生时,那些具有较强调控能力的国家,除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外,还要制定一些产业支持政策和产业替代政策。
产业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在一些国家干预比较强的国家采用。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用来指导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
5.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如何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外贸政策转变的方向,在宏观层面即政策取向上,应确立为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微观层面即政策基础上,则应推进经营主体的企业制度创新。
(一)政策取向:从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看,在货物贸易领域就是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并规范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在服务贸易领域就是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水平,并给予国外厂商以国民待遇;在技术贸易领域就是控制滥用知识产权的措施,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加强相关执法;而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则是规范和逐步取消对贸易有扭曲和限制作用的投资措施。从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方面看,由于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存在进口风险和出口风险,所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适度管理。从推进贸易自由化与实施管理措施的关系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贸易自由化管理措施为保障,而管理措施的目的在于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平衡发展,规避和化解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二)政策基础:经营主体的企业制度创新。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1.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心正从国家层次转向企业层次2.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制度创新
(三)政策趋势:贸易政策中性化的适度保护政策。6.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面临哪些问题?
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制度,是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三方协商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观念问题,三方协商机制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制度,但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很陌生。2.主体问题,在三分协商机制中,主体分别是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政府一方,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企业组织代表企业一方。但目前在我国,三方缺一,即企业组织缺位。3.操作问题,三方协商机制在运作形式,活动内容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如何操作,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
第四篇:新疆历史作业
1.学习新疆地方发展史及民族发展史,新疆多种宗教的演变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有何意义?
新疆各种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等等。我觉得,主要是要帮助大家正确地认识新疆地方发展史及民族发展史、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疆区情,增强“四个认同”意识(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理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历史地阴谋,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通过《教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1.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首先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构成国家的本质属性。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政权组织。政权组织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定居的居民。国家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居民是形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对象。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
第一,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和先进的中原地区为依托所建立的强大国家;第二,在疆域内世代居住着多个民族,并且都在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和治理之下第三,国内各民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的有机整合构成这个统一国家的基础;第四,无论其统治民族是否为汉族,其疆域必然涵括当时汉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
3.简述清代的屯田?
新疆屯田,在垦田规模、屯垦人数、屯田形式、分布地域上都达到了新疆历史之最。就时间而言分为三个阶段:
(一)、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的时期。康熙、雍正两朝,清朝为应对与当时掌控着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的战事,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巴里坤、吐鲁番设立屯田点。
(二)、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的近百年时间。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统一的大背景下,屯田点迅速扩展到天山南北。屯田的形式,也由以往历代以军屯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到兵屯(绿营兵屯田和八旗兵屯田)、民屯、回屯(维吾尔人屯田)和遣屯等多种形式。
(三)、1884年新疆建省以后。当清军收复新疆时,面对因长期内乱和浩罕、沙俄的入侵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及人口大量流失的局面,清朝政府决定以招收流亡、兴办民屯为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民屯为建省后新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中华民族分布特点及改革开放的变化?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 50—60% 的土地上。汉族为人数最多。在1990年,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壮、蒙古、回等18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等15个民族;其他不足10万。中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广阔,主要分布在广西、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等省区。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林、高原、草原等陲边地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第五篇:新疆经济分析报告
新疆资源税改革试点一年地方财力增 民生投入多2010年6月1日,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试点。一年来,新疆资源税改革运行良好、稳步推进,地方财力明显增加,资源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民生投入,同时还积极促进了油气资源的节约开采和使用。这次改革一方面使资源税收入一年增加35.78亿元,可以投入更多到民生;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可承受,资源开采也更节约。因此,这次改革的成功试点可以扩大改革范围,帮助资源大省加快发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综述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198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1%,增长26.4%。2011年实施22个方面80项重点民生工程,投入将超过1400亿元。实现了全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动态清零的目标……
从2010年4月至今,19省市启动了188个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65.3亿元。截至2010年底,项目已完工89个,完成投资29.3亿元。2011年,对口援疆计划投入援助资金134.37亿元,安排项目1159个,截至4月底,已开工建设对口援疆项目535个。2010年11月以来,共有2600名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陆续进疆……
这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貌的体现,也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的体现。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和援疆省市的无私奉献,与自治区持续不断地开展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也密不可分。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忠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改进作风和严明纪律,确保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开展监督检查的保障。横向纵向的协作,形成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合力。提速增效是自治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
贺国强:维护中央政令畅通 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1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在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发言后,贺国强指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中央要求,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把开展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一年来,经过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监督检查体系基本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逐步完善、各项检查活动有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贺国强强调,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进一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具体来讲,要把握以下6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要明确工作任务,突出检查重点。三是要强化督促整改,严格执行纪律。四是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实效。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六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
新疆道路客运与成品油价格联动
近日,新疆发改委及交通厅联合颁布实施新疆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定于6月20日开始执行。
我区公路客运票价从2006年7月起实行政府指导价,允许运输企业在基本运价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当时的0号柴油价格为4.88元/公斤(2006年5月24日调整的价格)。2007年至今,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7次调整(13升4降),至今年4月7日最近一次调整,我区0号柴油价格已达8.38元/公斤,涨幅71.7%。目前,各地公路票价大都已上浮到最高限,仍然消化不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中短途客运更是入不敷出,加之未来国际油价发展趋势仍将处于上涨态势,我区客运企业及承运人已全面处于亏损状态。
为适时疏导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公路客运企业带来的影响,合理补偿成品油价格上涨造成道路客运成本增支的费用,本着“稳定基价、价外加收、有增有减、合理分担”的原则,颁布实施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
油价联动基数价格的确定是以0号柴油为代表品,以2010年12月22日国家公布的我区0号柴油(含税)每公斤7.63元为基数价格。在基数价格以上,油价每公斤上调0.5元,在公路客运票价外加收每人公里0.005元的燃油附加费;反之则同幅下降。当油价降低到基数价格时,不再实行联动。为保持公路客运票价的相对稳定,燃油附加以0.005元的整倍数进行调整;油价调整不足0.5元/公斤的部分,滚动到下一次联动时合并计算。
乌市今年城建投资近200亿 创项目建设投资历年之最
今年,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拟投资199.05亿元,创历年之最。从昨日(6月27日)起,乌鲁木齐市建委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向社会通报首府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1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及建设项目计划安排项目167项,拟投资199.05亿元,项目建设投资创历年之最,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路网完善、BRT快速公交、供热能源结构调整、抗震防灾加固工程、安居富民工程等一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0年我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9.9亿元,是2009年的1.3倍。
新疆失业保险金标准6月起上调
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6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6月起,失业保险金标准也随之进行相应调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失业保险条例〉的通知》(新
政发〔1999〕17号)等文件的规定,失业保险金期限第1至第12个月的,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第13至第24个月的,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领取。
每人每月计发的失业保险金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领取。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相关人员介绍,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其参加失业保险年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