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2 03:3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第一篇: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 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注: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 50 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第一代市场:

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此后的20多年间,义乌小商品市场数次易址、扩建,逐步转变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贸城,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2005年,义乌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义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2006年10月,由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开始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义乌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 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 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 了义乌。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 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义乌第三代市场:

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使义乌的市场越来越宏大。

刘玉琪

第二篇: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模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班徐仲浩6009201159

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如今的中国不论是在国际地位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何况一直以来,经济都与国家的命脉深深联系在一起,党和人民也一直关注着经济的发展。对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对我的家乡浙江义乌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简单的了解了义乌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义乌成为国际知名批发市场以及获得“小商品王国”美称的原因,简略的观察了义乌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正文:

一、发展背景

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大跃进”和“十年**”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弊端越来越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一边是粮票油票豆腐票的限制,人们买不到东西;另一边在打击 “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谁也不敢把东西拿到市场上来。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方针提出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

197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在各地农村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不得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商品经济在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而义乌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经济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先从鸡毛换糖到地方性集贸市场的成立,再由一个地区性的小市场发展成全球知名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对于义乌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农业小县来说,其间走过的道路漫长而艰辛,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令人感慨赞叹的东西实在不少。

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

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随即,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三、成功美丽的蜕变

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360度转变,中间过程经历了20多年,从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第五代的 “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 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注: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 50 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商品选择余地之大,且多达34万种的商品都进行了周密的划行归市;享有很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而身在其中的大多数商家都像欧美等西方国家一样,所报出的商品价格就是一口价,如产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包换,在运输途中若遗失可以获得全赔。再加上这几年商品的质量上升很快,高中档商品已基本吻合国外一般公民的消费水平。国外商人从义乌采购一元人民币的商品,到欧洲可以卖一欧元,到美洲可以卖一美元,中间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商来此批发。

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开拓出辐射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市场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义乌市场的发展如今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对义乌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市场的发展给义乌企业带来更多新的观念和新的发展机会,而挑战在于如果义乌企业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改变、创新,而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那么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义乌经济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生产要素的紧缺,以及现有区域行政框架的制约和不适应。其次,不少企业主和市场经营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三,义乌企业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比较强,而且以家族制企业居多,并且有群集的特征。这样的一个区块经济,在天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使很多企业盲目生产,造成结构的不合理,相互之间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这是义乌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再者,不少义乌企业是凭借着一种市场变化的随机性来运作,甘愿经营小本生意就是不想走出去,从而给企业带来负效应。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1、优化要素组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形成现代营销观念,有效提高营销素质,努力改善营销环境;

3、加强分工与合作,突出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技术和信息的共享;

4、推进企业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搭建一个高效的内部信息沟通和对外交流的平台;

5、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并不断地创新,加大自己独立研发的能力;

6、提高竞争意识,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促使品牌观念的形成。同时,还需完善竞争机制,避免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

六、结语

经过这次调查,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更加有所了解,相比改革前那是好了多少倍也不知道,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能生活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感受着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温暖,我们是否应该感到骄傲和满足,是否该珍惜眼前美好的一切,是否应该满怀感恩之情,这一切全靠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使我们过上了新的生活。同时,我们还需谨记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浅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浅析

闻名遐迩,誉满神州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如今,当你步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眼前展示的是一幅交易商品种类繁多、质优价廉,管理规范、服务配套,网络庞大、辐射强劲,万商云集、商机无限的宏伟市场场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此高度聚集,产生了无限商机,令世人睹目。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看好并抢滩小商品城,或直接设立市场营销窗口,或寻求商业代理、特约经销。无怪乎,“占领了义乌市场,就掌握了通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已成为众多商家的共识。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辉煌呢?

(一)义乌人独特的经营理念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

1、敢为人先--穷则思变,义乌人拥有经商的传统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而这个问题在义乌表现得更为突出:义乌仅占浙江国土面积的1%,但却拥有占全省1.5%的人口,其人均土地面积仅三分(0.3亩),并且土地的酸性很强,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当地又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的资源。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义乌人一直在与贫困为伍。穷则思变,为了摆脱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义乌人从很早就开始进行简单的小商品经营活动了。远在清乾隆年间,义乌就出现了所谓的“鸡毛换糖”的收破烂行当。到1978年,义乌已经有将近5万的“鸡毛换糖”的“产业大军”。这个以小商品来换取破烂的行当的繁荣,形成了对小商品最原始的需求,为后来小商品市场在义乌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更为可贵的是,义乌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1982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吹拂到国内许多地区的时候,义乌就已经建立起了第一代马路市场。从那以后,20年以来,义乌一直是全国小商品批发的中心。要把握信稍纵即逝的商机,需要开放的思想和敏锐的意识。而在这一方面,义乌人无疑为全国人民做出了表率。他们将自己的经营传统很好地保持并加以发扬,最终获得了在小商品批发领域的“先发优势”。

2、双赢原则--“让你赚钱然后我赚钱”,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义乌人在经营中把握的首要一点就是要首先从客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即商品交易能否为为客户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这是因为,义乌人认为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是批发经营的重中之重。只有来进货的零售商感到商品批零价差足够大,能带来可观的利润,才会不断来提货,这样义乌的商品才会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义乌的许多商品价格低得惊人,这一方面有低成本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经营户的价格也是基于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制订的,以保证来进货的客户能获得合理的批零差价。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的零售商都认为到义乌进货能赚钱的原因。由于义乌人想客户之所想,很容易与客户达成共识,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这为其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让利原则--“让你赚大钱我赚小钱”,薄利多销,批量化经营

义乌人在经营中总是力争做到大批量,薄利润。这种经营思想初看起来可能有些不太合常理,有谁不想在每一件商品得到足够高的利润呢?然而义乌人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首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不可能既做到单件高利润率又会有大的订货量。这是因为如果要价过高,虽然有可能在单笔生意上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顾客在长期的试错过程中,最终会找到价格最低的厂家,从而使这种赢利方式不能长久,另外还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 1 于今后进一步扩大交易;其次,义乌当地拥有小商品生产的巨大能量,据调查,小商品城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家族式企业自产自销的,他们追求的是资金迅速流转,即使利润率稍低也可以接受,比如义乌一天的衬衫产量为100万件,单单一个大陈镇就能达到50万件的生产规模,通过尽可能快将产品输出,一方面可以加快资金回收,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全国市场的占领;最后,自己要价越低,利润越薄,来进货的客户就越有机会赚大钱。只有客户感到有利可图,他们的产品才有市场,才能不断赢得全国零售商的青睐,义乌人希望客户能通过批零差价赚大钱,而自己宁可赚小钱,这其中其实包含着的是精妙的经营哲学。

4、诚信原则--不欺骗顾客,与客户结成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十分重视商誉的建立,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总是力争做到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此外,市场的管理者还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规范措施,对于假冒伪劣、欺骗顾客的现象一旦发现,严惩不怠。因而,在义乌进货的往来客商都会有一种安全感。这种无形资产的形成,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在如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义乌人对诚信的重视是难能可贵的,更是明智而远瞩的。

(二)强大的工业支撑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必要条件

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和河北白沟小商品市场是中国三大小商品市场,2000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93亿元,武汉汉正街为180亿元,河北白沟为72亿元。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义乌市场的优势比较明显。原本在国内市场占第一位的汉正街主要依靠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以商品代销为主,自产商品仅占市场交易总额的20%-30%。白沟市场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也主要以小商品中转流通为主,原本是与义乌并驾齐驱的,现在市场衰落较快。究其原因,与生产本地化没有普及不无关系。而回顾中国小商品城近二十年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推进市场持续发展中,坚持了产地化、专业化的发展策略,通过市场孵化中小企业,强化培育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本地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的机制。

1、本地产业的形成

义乌市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乡镇企业的兴起相应而生的。义乌市场发展初期,本地工业基础薄弱,只是一个纯销售型市场,基本上是从全国各地调集商品。其所销售的商品一般都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花色品种变化大、劳动力用工多等特点,大多数是中低档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样的产品结构在商品短缺的市场条件下,迎合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这种商品的生产,资金投入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生产过程简单,可以大规模普及。

义乌中小企业主一般是由销售商演变而来,销售商在市场上积累了资金与技术,然后投入到原来所销售商品的生产中。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销售商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需要有稳定和低廉的货源,由此引发自己控制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自己在市场上能经常接触到大量的消费信息,易于把握市场需求动向。而销售商之间本来就有同村或同乡这样一种天然亲近关系,地理上的接近可以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的转移费用,加上小商品生产易于模仿的特性,在赢利示范效应的引导下,不断有新的民间资本投入,逐渐形成了一个生产群。义乌市场也转变为一个销售型与产地型相结合的市场,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延伸了市场辐射半径。

2、形成专业化协作

义乌围绕中国小商品市场发展了各种专业村和专业镇150多个,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乡百厂、百厂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布局。如义乌支柱产业之一的服装工业,所用的拉链、衬布、托肩、纽扣、线带、面料等辅料,具有量大面广种类多的特点,过去都是由各服装厂分别向外地采购的,这既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又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空间的接近,周边协作型企业大量兴起。一批拉链厂、线带厂、丝线厂、钮扣厂、电脑锈花厂等服装辅料厂出现,分别进行专业化的铺料生产,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协作衔接的专业化企业群落。

这种企业群落的形成在浙江其他地方也表现得很明显。如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诸暨大唐的袜业、嵊州的领带、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城、余姚的中国塑料城等,不仅区域内产业结构相似,而且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集聚在一个个专业化产业区内,形成了明显的群体规模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比较充分的专业化分工使中小企业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每个区块内企业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使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了小而专、小而联的发展格局。由于分工细化,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市场周围,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也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另一方面是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小规模投资也能形成正常的生产能力,而在后序整理、总装等需要投资较大的环节,能够实现企业共享。

二是相对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在产业带比较完善的地方,产品销售、原辅料供应、科技、人才、信息以及交通、通讯、金融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较全面的社会服务。不少市场开始从单一的商品交换场所向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专业市场已逐步成为中小企业销售产品和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三)政府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调查表明,义乌市政府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对其成功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1、软件建设

如果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既有经济个体的自发行动,又有政府在制度规范和服务方面的推动,不仅市场化的方向会得到坚持,其进程也会大大加速。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义乌市政府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力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完善服务市场的功能。可以说,这些软环境是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

(1)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之初,从中央到地方绝大多数领导人的思想还受到文革遗留思想的禁锢。流通领域仍是私有和个体经济的禁区。但是义乌自古就有重商的传统,1982年,义乌人开始在县城、集镇摆起小商品摊位。义乌市政府面对农民不能弃农经商、集贸市场不准经销工业品、个体户不允许从事批发经营的“三不政策”,从实际出发,实行了“四个允许”的政策,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这四个条件确立了农民的经济自由权利,承认农民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解除了政府对个人正当经济行为的干预,让人们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2)市场规范。1992年,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市政府对市场摊点的发展格局进行了规划,实行了按商品类别划行归市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持照经营、凭(信誉)卡交易(卡内有商品质量、文明经商、重合同守信用等三项内容)、监督处罚和税收征管等多项制度。义乌市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加速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3)资金支持。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扩张,个体工商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这表现为他们对银行融通资金服务要求的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义乌农行率先打破了原先不能向个体工商户贷款的限制,发放了第一笔个体工商户贷款1万元,从而推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在各专业银行在小商品市场设置的金融网点达20个。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服务的扩展,促进了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兴旺。

(4)政企分开。在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义乌市政府跟随个人的寻利行为,兴商建市,承担了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责任,造成了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随着小商品批发市场逐渐走上正轨,市场壮大起来并显示了其效率优势以后,义乌市政府也逐渐从市场中脱身,减少自己的企业职能,专事政府公务,建立了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从市场参与者变为市场服务者和监管者,探寻政企分开的路子。

2、硬件建设

(1)改善交通条件。为了方便人员的往来和商品的流通,义乌市政府经过多方联络,建立了义乌航空站(全国第二个县级站),筹资扩建义乌机场,开通了与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定期航班。作为人员主要进出义乌的铁路运输也不断提升运力,满足义乌每天十多万的客流量。

(2)完善物流体系。义乌市政府为满足市场对于物流服务的高要求,不断完善物流体系,现在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物流营运体系从总体上来说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承担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的是市场经营户和义乌联托运市场。经营户主要负责商品的储运和从仓库到联托运市场的室内运输;义乌联托运市场内的运输户主要负责商品从义乌市内到目的地的运输。联托运市场每天投入1200辆汽车运输,货车直达哈尔滨、北京、广州等130多个城市和30个省、市、自治区,并直达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凭祥等边境口岸,从义乌发运北京的货物仅需2天时间。

(3)升级通讯体系。信息对于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通信体系的水平如果不能够满足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的需要,则必将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的一大束缚。为此,义乌市政府不断发展电信事业,安装了万门程控交换机,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业务,最近建立小商品网上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已开通。

第四篇: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本报讯11月23日,记者从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获悉,目前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年底能够顺利结顶,并将于明年10月义博会期间开业。与此同时,我市一手抓工程进度,一手抓招商引资,近日出台了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招商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入驻市场。据了解,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工程规划占地525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市场行业及楼层布局为:一楼是商业物流设备、塑料粒子、印刷包装原材料、其他新材料;二楼是印刷包装机械及配件、食品加工机械及配件(含厨具设备)、动力和发电设备及配件、工量刃具、其他机械及配件;三楼是安防产品、LED产品、灯具及配件、工业电气设备及配件等;

四、五楼是皮革原材料及辅料等。当然,各楼层行业布局根据市场的招商情况可予以调整。

新出台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招商政策分为一般招商对象、条件和“一事一议”对象、优惠政策。其中,一般对象,其一为生产企业:依法正常经营,且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企业,根据预招商情况,按规模、品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确定招商的先后顺序;其二为代理商:依法正常经营,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具有相应明确代理区域范围的代理商,根据预招商情况,按规模、品牌等方面确定招商的先后顺序。对于租金价格,各楼层设立租金基准价格,不同楼层、同一楼层不同位置租金实行差异化计收。对于租金收取,为促进市场繁荣,设立市场培育期,期限为五年。培育期期间租金收取为:前三年按租金基准价格的四分之一收取,后两年按租金基准价格的二分之一收取。五年后租金收取方案根据市场经营情况另行确定。

对于“一事一议”对象、优惠政策,规定为: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的品牌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家级协会副会长(含)以上单位企业。根据招商进展情况,对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国家级品牌企业、全国专业性协会副会长以上单位企业、产业基地联合进驻企业等再另行予以确定。符合“一事一议”条件的招商对象,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商位;根据经营需要经申请可增加商位面积;租金在原优惠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减免直至全免;优先享有配套支持政策。

对于商位管理,规定为:市场商位实行一年一租,不得转租转让。商城集团将出台《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商位考核办法》,并按照考核办法对商位正常经营情况、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动态考核,留优汰劣。同时,根据行业招商及经营的实际情况对经营区域进行优化调整。

第五篇:义乌市场的新发展

电商换市:义乌的出路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赵磊 实习生 朱传婕 | 上海、义乌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第47期)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围绕市场做生意,在过去30多年里逐步成为义乌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如今,曾经红火的商贸城日渐门庭冷落,红极一时的“义乌模式”正在经受时代考验。拯救市场,寻找一条保持发展的新路,是摆在义乌人当前最大的历史任务。大商城会死吗?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出路吗?

客户去哪儿了?

改革开放初期,外出经商的义乌人带回各种小商品在街头自发摆卖。1982年,义乌制定“兴商建县”的优惠政策,正式开发露天市场,并陆续投入资金扩大营业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商贸城等市场带动外贸、制造,形成集群效益的“义乌模式”。

这一模式曾经数度创造辉煌,使得义乌的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内地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下称“义乌商贸城”),正是从草根经济中崛起的“义乌模式”的标志性符号。

但近年来,义乌这座城市的环境和“义乌模式”本身,越来越难以让人满意。10月底的一个周末,《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义乌商贸城的5个区,与马路上拥挤的车辆相比,商场里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开张的店铺,真正的老板大多不在,很多店铺大门紧锁。“不光是星期天,平时也这样。”某店铺的一位售货员向记者介绍。

除了义乌商贸城,城区还遍布各类专业市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10月以来,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有些烦恼,当地最大的圣诞用品市场的商户经常向他反映,迟迟没有接到大单,而房东们却吵着要涨租金。往年与陈金林多有往来的几个埃及采购商,今年也没有消息。

圣诞小商品,虽然平均毛利只有3%~5%,但也曾一度让商户们赚得盆满钵满。陈金林所做的调研显示:“今年有30%的商户业绩比去年略好,剩余70%的商户和去年打平或者出现下滑。”他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更因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商户增多,竞争更激烈,摊薄了商户们的利润。

圣诞小商品市场的变化,正是义乌商品市场变化的一个侧面。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在早期,义乌市场发展的三大要素主要是客流、物流,以及衍生出的信息流。但如今,这三大要素都发生了改变。”

“义乌市场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息流,全球客商都来了解义乌、与义务人联系——这是目前义乌市场最核心、最不能忽视的优势。物流依然处于第二位,它是支撑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而延伸出产业配套,如果没有产业配套义乌市场就缺乏了根。义乌市场如今不会看到很多客流,客流并不是繁荣与否的关键要素。” 除了这些变化外,义乌市场低门槛的模式在国内也不断涌现出跟随者和模仿者,并给义乌市场带来持续冲击:江苏南京、河南郑州、广东东莞、辽宁沈阳、山东临沂等城市纷纷打造大型小商品批发集散市场,他们在低端集聚、物流覆盖等方面,已有赶超或取代义乌市场的趋势。

如今,靠商铺、店铺和摊位租金过日子的义乌人越来越多,靠出租民房过日子的经营户越来越多,靠出租厂房过日子的义乌企业也越来越多„„

“要不是近年一大批‘新义乌人’创业群体补充进入参与竞争,义乌说不定会变成‘第二个鄂尔多斯’。”楼仲平说,“如果义乌制造业不能振兴,义乌市场不能持续繁荣,义乌房租必然下降,服务业必然衰退,资产必然贬值,届时商城将变为‘空城’。”

纯中介市场蜕变为产地市场?

社会各界的反省早已开始。

10月中旬,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翁荣弟从德国考察回来后表示,义乌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教育、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挽留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义乌继续发展的瓶颈。

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义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没跟上经济发展水平,但这仅仅是表象。“义乌已不再是建几个市场的问题了,已经到了应该全面提升的时候。”

“义乌市场和商品交易特点是:小商品、廉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工、环保、税收等方面逐步规范,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这种以廉价为核心优势的交易中心将面临有着更为低廉制造成本地区的竞争,比如越南等地会逐步替代义乌的优势。”财经作家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

对此,义乌一直在想办法应对,希望逐步由纯中介市场向产地市场蜕变。目前,义乌商贸城中,本地生产的产品逐渐占到了40%以上,其目的是逐步使小商品城具有产业依托。

但产业配套也一直面临各种发展瓶颈。长期粗放型的低端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产业成本低廉、专业化程度低,在海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作为义乌制造的代表人物,翁荣弟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了义乌外贸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上升等等。“比如墨西哥到美国是免关税的,土耳其到欧盟是免关税的,在这些地区的竞争中,我们有压力。

同时,越南、印度、印尼的制造业也在崛起,这给我们造成冲击。”

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与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等主要领导有过一次深度的交流。潘云鹤给义乌的执政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想一想20年后的义乌将会以什么产业为主?二是20年后的义乌将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记录上述对话内容的材料中显示,潘云鹤当时向李一飞建议:义乌要做好两个规划:第一是贸易体制规划;第二是做好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如何建设国际贸易城的规划。潘云鹤认为,义乌现在的物理市场已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并可能在新的专业化市场模式的竞争中被淘汰掉。“而替代市场的则是互联网,通过网上交易,把你们的产品,绕过现在从世界各地跑到你们这里来订购的中间批发商,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将来,要在上述两个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世界级商品信息和知识中心。“直接获得用户的信息,最终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提取对产品创新的要求,通过这些用户需求,提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义乌的转型就成功了。”

政府推进“电商换市”

与潘云鹤的建议不谋而合,楼仲平也认为,义乌能否实现二次转型成功,需要看是否能从客流为重心转移到以信息流为重心,让商贸通过网络以及信息交汇完成。未来义乌市场的物理空间不会越来越大,但信息流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心是别的地方难以复制和超越的。

对于潘云鹤提出的第二问,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向《中国经济周刊》描述说:“20年后,义乌将是一个以全球服务业为主的、安静的城市。”王树彤认为,义乌应该抓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打造外贸电商之都,不仅可以使商人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可以加快产品创新,还意味着义乌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愿景。

义乌市委市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且迅速付诸行动。近年,义乌一直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据义乌市外宣办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义乌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在经费保障上,财政每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电子商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发展平台上,规划建设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发展虚拟电子商务园,搭建市镇两级电子商务园区等等。

王树彤介绍,今年7月,敦煌网与义乌市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敦煌网负责建设的名为“义乌全球网货中心”的交易型B2B平台正式启动。未来,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将可以直接下单,通过线上线下整合的仓储物流系统,使义乌商品以在线批发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的网络直销。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政府体系自上而下式电子商务做的东西,与市场自下而上的东西各自为战,会带来许多具体的“难点”,这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解决。各种“正能量”是否能有效地整合起来,是考验这种机制是否成功的战略性“根本问题”。

财经作家陈根则并不看好这种“由政府主导打造电子商务产业”:“这就是瞎折腾,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完全是市场开放竞争的产物,如果政府介入以行政形式干预市场形式,结果未必会成功。” 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做国际大宗商品批发的电子商务成熟平台已经有很多,零售交易目前已经有淘宝这种成熟的集市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模式也正在发生变革,义乌若能在电子商务产业中有所作为,除非能找到一种根本性变革的新模式。”

“实体市场将长期存在”

虽然对于义乌全面拥抱电子商务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不争的事实是,电子商务在义乌的贸易占比中越来越重。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

据义乌市委外宣办对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交易规模方面,今年上半年义乌电子商务总交易额39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131亿元,外贸网购交易额33亿元,外贸B2B交易额161亿元,内贸B2B交易额66亿元。

电商工商登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义乌全市登记在册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达10064家,同比增长103.3%。

在这股电子商务大潮中,小商品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面临着自身转型升级和推进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义乌商贸城的管理者,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城集团”)从去年10月开始便开始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

“义乌购”为义乌商贸城内所有的商家免费开设线上店铺,市场经营户可以通过平台自动翻译工具,发布英文商品信息,海外买家也可以通过“义乌购”浏览市场7万家商铺的产品和图片,在线直接下单交易。作为“义乌购”平台的延伸服务,商城集团创新提出了“B2R”模式,通过一站式仓储批发网络,跳过中间环节,把义乌市场的商品输送到全国各地。

据“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介绍,目前在“义乌购”上发生的外贸业务占比达65%以上,“义乌购”依托义乌商贸城,在外贸业务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因为在通关及物流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尚主要依赖邮寄小包裹的方式,如果要继续做大,仍然需要多方面的突破。

对于网络平台是否会弱化实体店铺,王建军认为,从长远看,义乌的物理市场还是会长期存在,因为“义乌市场商铺聚集扎推,除了展示功能之外,还起到内部信息沟通的作用,就像很多产业的聚集区一样”。

新模式、新产业和新矛盾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了推动义乌市场转型外,也加快了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义乌电商快速发展中,涌现了一批如真爱网仓、优鲨衬衫、浪莎袜业、汇奇思百货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时,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就把吸管放到网上卖:“通过网络推广,我用吸管把世界都‘吸’进来了。”目前,他的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业务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翁荣弟对电子商务也早有涉及。“昨天我们在网络上就卖了80万双。”10月24日,翁荣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按照目前浪莎日产袜子100多万双的产能,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量,已经占据浪莎袜的大半江山。在2012年,浪莎品牌在电子商务同行业类目中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

翁荣弟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快递、第三方平台、摄影、代运营、创意、推广、培训、第三方仓储等产业不断出现并形成规模,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此外,电商融资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义乌的小商户与大企业、线上和线下、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都将长期共存。义乌所寻之路,正是为了厘清这些关系,并逐步发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正确方式。

汪向东在对义乌向电商转型做出的努力评价是“初见成效”:“这些步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原本线下的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拓展到线上;二是可突破线下实体经济继续发展必然面对的制约(如空间要素);三是为电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等等。”

(本刊实习生郑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载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乌市场发展介绍

    义乌市场发展情况介绍 2013年义乌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亿元,同比增长15.91%;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683.02亿元,同比增长17.76%。 一、义乌市场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义......

    +义乌小商品市场调查报告

    义乌国际商贸城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调查报告 学校: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 班级: 11社会工作(本)1班姓名:曹永康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曹永康......

    浅谈 义乌现在私企现状[五篇范例]

    浅谈义乌现在私企现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义乌的战略眼光的确独树一帜!私企遍地开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从作坊加工成功转型,在企业管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现状来看,还与国际......

    义乌小商品市场学习参观

    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

    义乌LED灯饰市场调查报告

    义乌市场调研报告 一、销售市场 通过近期对义务灯饰城和集中市场的走访,目前LED灯饰销售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LED灯饰产品目前终端销售市场上品种杂乱无章没有统一质量规定......

    义乌市场考察活动总结

    义乌小商品市场总结 新年伊始,为了解小商品市场行情,更好的开拓寻找新产品的渠道和来源,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在XX、XX带领下,XXX、XXX、XXX和我一行人在1月8日至10日去浙江义乌小商......

    雅安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

    雅安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 雅安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连接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空间距 离 128 公里,时间距离 1 个小时,国道 318 线、108 线贯穿全境;雅西高速、乐雅高速也已经通车。......

    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的论文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30多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使得很多义乌人开始离开土地,以“鸡毛换糖”的方式谋生。农闲时,人们便挑着装满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