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处职场要有点主人翁的精神
身处职场要有点主人翁的精神
----《做自己的主人》读后感我才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时,曾经这样的认为,企业真正的主人是老板,我就是个打工者,凭什么能做主人翁?可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的想法慢慢的有所改变,在读完屈写的《做自己的主人》这篇文章后,我更是有了这样的观点:身处职场要有点主人翁的精神。
从传统意义上,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其实这种心态除了对公司发展不利,而且会直接影响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我们只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我们人力资本的积累。
我们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实际上,知识、经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劳动,一个是用来投资。
我们之所以有打工心态那是因为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定位为“劳动”。因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表现为工资、奖金。从另一方面理解,其实,知识、经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在工作中,我关注的是我们的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而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这样我们要把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
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我们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主人翁的心态。这样我们在打工心态下认为是吃亏而不愿意做的事,变为不怕吃亏而积极做,甚至是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吃亏”事。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从事岗位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
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基本都能得到。
第二篇:主人翁精神
主人翁精神.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
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
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与别人有
所不同。他们的问题富有启发性。他们找到的答案则影响他们的态度与行为,这又反过来决
定了公司的业绩。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人常常问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是我的公司,那么我将如
何处理这个顾客的关切呢?我是否会买这台机器或者进行这项投资?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老
板,我将怎样对待员工呢?我是否会建立这个委员会,参加某次会议,或者去某个地方旅行?”主人翁精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动力,它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对公司的忠诚
当这些具有进取精神并且充满干劲的员工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自然寻找机会发扬主人翁精
神。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公司的角色只是创造一种适合发挥创业精神的环境。
岗位主人翁是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针对企业主人翁的传统概念,于2001年创新性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基本符合某一个岗位任职资格的前提下,进入到该岗位中,按
照该岗位的要求,履行和完成岗位所赋予的全部工作,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主人翁意识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都把公司内部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的话,公司无形当中会形成很大的竞争力。因为大家会
把所有可能的成本降低,包括讯息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都可以
大幅度地下降;还可以把一个人的潜能大幅度地提高。只要你有主人翁意识,你就会认为自
己在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它意味着诚信、团队、务实、积极、专业和创新。
我们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尺”的气魄和信心,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向更高目标攀登。
于是,岗位主人翁理论,也即“新”主人翁精神,被一些研究学者提了出来:把岗位看作是
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因此便成为岗位的股东和主人;既然自己是岗位的主人,因此就应该像真正的主人一样以主人的心态从事岗位工作;退一步讲,即便是打工的,也首先是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不断积累生命分值。
岗位主人翁理论,不仅继承了传统主人翁理论的集体主义哲学传统,还结合了西方人本主义
中自我实现等个人价值的哲学思想,基于集体主义的主人翁精神要求员工首先要干好本职工
作,基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也首先要求员工优异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既为集体主义找
到了着力点,也为个人价值找到了实现的平台,因此可以是双赢的局面。
这,就是主人翁精神之所以“新”的一些含义。
第三篇:主人翁精神
主人翁精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主人翁精神”。那么什么是主人翁精神呢?主人翁精神的精髓就是责任、忠诚、奉献!什么是责任?何谓忠诚?何谓奉献?责任:职责、任务,每个人做人做事要尽的义务,对自己、对生活、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忠诚;忠于诚实,做人诚实可信,忠于自己的企业,忠于自己的事业。说到底与其说是对企业有责任和忠诚的态度,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责任与忠诚,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时,才可能有所作为!那何谓奉献呢?中国十大忠诚卫士——丁晓兵这样说:“待遇诚可贵,奉献价更高,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公司的事业和建设,才能在追求中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奉献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是啊,把自己融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将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与公司的进步和腾飞紧密相连,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这就是奉献!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强大的XXX公司赋予了我们所有一切感激和奋进的源泉,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恳切的情怀去感恩回报呢?历史已经铸就了XXX公司的成就,使命正激励着我们阔步前进。感恩就要有责任,让我们立足本质,践行“ 诚信、创新、让生命与自然更和谐 ”的核心价值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常怀感恩之心,为全力实现XXX公司和谐发展发一份光、散一份热,肝胆相献、奋斗不止、青春无悔,我始终坚信:青春会因你而绚丽多彩!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主人翁精神
董明珠的主人翁精神是一种具备超级感染力的精神。的确,她在安徽的时候,选择了一件一般人不会去做的事情——讨债。这个过程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苦心。在40天的时间里她一直咬紧牙关,拼到最后一刻。但是,听到这件事情的人,在为之动容的同时,难免会生出很多疑窦:“堂堂大公司会在乎这几十万元钱吗?为了公司花这么大精力去自讨苦吃,值得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在过去相当漫长的年代里,“主人翁精神”被严重曲解,被完全等同于“无私奉献精神”,甚至有浓厚的“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的意味在里面。说白了,人们的疑问其实就是:“为了公司牺牲个人,值得吗?”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做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判,先来看一看,董明珠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牺牲”掉时间、精力,到底有没有收获什么东西。
显然,正是因为她有了这段讨债的经历,觉得讨债之“苦”已经受够了,才感觉到未来要做生意,必须选择比较诚信的经销商,所以后来才一步一个脚印,非常仔细地把一些诚信、踏实的经销商引进来,用她的服务和热忱帮他们做生意。由此她也更加确信这一点,唯有价值观一致的厂商和经销商凑在一起,以诚信为基础,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无疑成为她后来做经营决策的重要思想依据。另外,在挫折当中的很多行为和意志的磨炼,也使得她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过后才发现,这段“令人难过”的经历,正是历练她成为一个营销主管的很重要的基础。
如此看来,主人翁精神固然有“奉献”的一面,但其实在“奉献”的同时,不仅对公司有正面的帮助,而且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她是在实实在在地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
深入一步看,从主人翁精神中可以培养出一种创业精神。创业的精神、创业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表现,因为创业就是“无中生有”,创业就是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价值,就是培养你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一个在职场上的人而言弥足珍贵,会永远伴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而不会拘泥于他在什么公司。比起在工作上公司所给的头衔、职称来,这种能力显得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你自身的财富,谁也无法拿走。
如何树立主人翁精神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公司的员工树立起主人翁精神?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气氛活跃,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强烈;而有些企业氛围却死气沉沉,员工一味地回避风险、好逸恶劳。
我想,在一家企业里面,你如果想让所有的员工都跟自己一样有主人翁精神,首先,公司必须要有一个很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让所有的人都有“自己是这家公司的主人”的感觉。换句话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种“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意识,然后让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这种大家都是在集体工作、集体创业、人人平等的感觉。这点很重要。
而这样的一个平台,其实就是破除了本位主义(或者说官僚主义)的平台,以通常讲的扁平式组织(包括水平方向的扁平和垂直方向的扁平)为基础,就比较容易建立起这样的平台。大家设想,如果阶级观那么浓厚,本位主义那么浓厚,怎么能培养出主人翁精神?怎么会培养出创业精神?所以,在一个扁平式的组织下,先搭建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然后,在这个组织里,大家平等地学习和交流,“人人都是学生”(其实就是将公司演变为学习性组织),就容易培植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其次,要鼓励员工有冒险的精神。在东方社会里,犯错往往意味着“愚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考试制度下长大,考得好才可以升学,一直到进入高校、进入硕士班;考不好、做错了,等于是愚笨,就要被淘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容易养成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没有人愿意尝试,因为大家太在乎错误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丧失了可贵的冒险精神。
在西方社会,人人普遍有“犯错与进步成正比”的观念。做错的人只要改进,就会得到一个经验、一个教训,而这种经验、教训越多的人,他的能力就越强,进步也就越快。所以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鼓励犯错,人们也勇于犯错,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
一家公司要鼓励人们有主人翁精神,就必须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尝试的时候,即使失败了甚至犯了错误也没关系,因为每一次的尝试代表每一次的创新,每一次的创新所带来的是创新的价值。每一次创新不可能
都是必胜的、一定成功的,即使失败了,也会让你学到东西,你离下一次的成功就会更近一步。如果失败了就要受到很大的处罚,那员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就会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
第五篇:职场要善于倾听
职场要善于倾听
做领导的,往往希望多多听到下属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是给公司带来丰厚效益的建议。但这类建议确实太少了,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平台不一样,下属往往会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范畴的事情。如果有一些创造性的意见,此员工肯定心怀较大目标。
在职场,员工们对领导多是一些溢美之辞,我这里并非贬义。这往往是员工对公司的一些计划、措施和产生的效益的肯定,也有对领导个人魅力的追捧。当然,希望通过几句好话打动领导,使自己获得一些好处的也不乏其人。领导做长了,特别是一些有作为的领导人,慢慢地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下属素质太差,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几年下来,我们发现,越是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不是公司业绩下降,就是出现了重大经济问题。何也,就是领导在某一阶段,做了点成绩,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目空一切,渐渐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学习进步了。现代社会几乎可以这样形容——日新月异,没有了合理化意见,加之自己是固步自封,公司举足不前,便在所难免了。
所以,精明强干的领导,不仅善于倾听合理化的意见,更善于倾听下属的牢骚之词。善于倾听,其实是领导胸怀的表现。俗话说,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这个人就可以做多大的事情。从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发现,古代的一些有作为的帝王不仅善于倾听,而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说,楚文王活捉了蔡侯,要烹煮蔡侯以祀祖庙,谁的话也听不见去。有一位勇士,执宝剑宁可和他同归于尽,也不愿意看楚王失去诸侯。在现在人看来,楚王大失面子,但他还是收回了成命,表彰了这个剑谏勇士。楚庄王乃是一代雄主,围绕他这方面的故事很多。优孟哭马就是其中一例,楚庄王要用大夫之礼来葬爱马。滑稽戏剧家在宫廷里大哭说,应该以人君之待遇葬马,这样好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贵马而贱人,一句话说得他茅塞顿开,赶紧改正错误。
这多是一些进谏之词,使我们有了借鉴之处。但我们现代人,出入职场,面对的只是领导而非君王,再说,现在社会也没有了进谏的氛围。我们高明的领导,其实在自己的范围里,可以听到下属真实的声音,这真实的声音,往往是以牢骚作为载体的。
有一个与我十分亲近的下属,因为聪明能干悟性强,在其他人看来,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也以为这小子的确很幸运,短短时间内,取得了别人几年也达不到的好成绩。他却在一次酒后,向我大发牢骚,且句句在理,使我颇为惊讶。我一向以为自己很有亲和力,也以为本人善于与员工打成一片,其实,我才发现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我的亲近是难以深入员工内心之中的。我这样的作风如此,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更加难以接近下属了,使之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
怎样使员工能发出自己的牢骚呢,我想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发了牢骚,即使在精神层面也使员工轻松多了。何况,通过这些牢骚,你发现了公司必须改进的方面,你自己必须改进的方面,甚至还可以从真实的声音里,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
只要放下架子,有一点耐心,让员工了解,言者无罪,何愁收获不到真实的声音呢?
所以,在职场中,只要善于倾听下属的牢骚,你就能得到很多的合理化建议,也就更利于自己,更利于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