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就是建立联系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学习,就是建立联系
---------“小数乘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熊雪梅电话:1389676139
5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反思类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摘要:学习凡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和经验。关键字:知识经验建立联系 学好新知
“小数乘法”是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方法上比较简单,在许多教师看来,只要告知学生“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行了,然而,令人尴尬的事实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小数点对齐的错误观念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却依然存在。看来,即便是再简单的数学内容,仅仅将算法语言化,缺少了已有经验的唤醒对接,缺失了体悟的过程,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学习凡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和经验。
一、例子选择:便于知识的纵向建构
[片断一]
1、复习铺垫
师:17×6 等于多少?7与6相乘的积应与谁对齐,为什么?
2、改题导入
师:给17这个因数添上小数点(1.7×6),就成一道小数乘法,结果是多少?
师:你说,你说,有不同意见吗?干脆,同意10.2的请举手!同意6.7的请举手!师:1.7×6究意等于10.2还是等于6.7?有理不在声高,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除非你能拿出充分的理由,让对方心服口服!有这个本事吗?
3、探究算理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略)
4、沟通算法
(1)横式和竖式沟通
师: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列?6该与谁对齐?
得出: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一样,是末位对齐。
(2)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沟通
师:观察这两个竖式,这里是6和7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而这里呢?是6和1对齐, 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时1.7十分位上的7要不要和6相乘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例子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经历了四年整数乘法学习的学生,对“末位对齐”这一外显计算技巧的运用已相当娴熟,对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缄默性知识也有了一定认识.如何摆脱“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技巧的负迁移,让学生的认知与“末位对齐才便于两个因数相乘”进行对接呢?笔者选取了“1.7×6”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聚焦数学“6”,进行集中打靶式的比较辨析。从“17×6”这一整数乘法算式改题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形式规则,转移到关注数字”6”表示的意义,聚焦到算理层面上来:为什么“17×6”中的“6”要与“7”对齐相乘,而“1.7×6”中的“6”也应与”7”对齐相乘而不与“1”对齐相乘?在举例、思辨、推理中学生明晰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但是笔者并没有就此止步,紧接着又组织学生对整数乘法,小数加法,小数乘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现象背后计算原理的一致性,即“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保证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而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因数上的每一位都要与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因此要末位对齐便于计算”,在促进认知建构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迁移力与再生力。
二、算理诠释:注重知识的多元表征
[片断二]
师:1.7× 6究竟等于10.2,还是等于6.7,你有办法证明吗?
方法一:换算单位给1.7这个数添上单位“元”,整数部分上的数代表的是元,十分位上的数代表的是角,1.7元等于17角,17角×6就表示有6个17角所以是102角,102角就是10.2元。
方法二:小数的基本性质把1.7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7,再算17×6等于102,因此积要还原需缩小10倍就是10.2。
方法三:竖式计算因为是乘法就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在心里把1.7想成17进行计算,最后积再缩小10倍点上小数点就行了。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从小数意义上分析,还是利用小数基本性质来说明,甚至结合具体数量思考,阐明的者是同一个道理:只有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再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在积的末尾点上小数点)。看来“1.7×6”的结果的确应该是“10.2”。
设计意图: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许多学生基于对整数乘法中“末位对齐”的经验虽然依葫芦画瓢能得出“10.2”这一正确答案,但未必知晓算法的数学原理。探究“怎么做”背后的“为什么”,能让学生一步步接近数学核心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充分、鲜明地理角算理呢?笔者让学生展开多元表征,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1.7×6”,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添上单位“元”或“米”等单位进行思考;数形结全的思想――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借助正方形图进行直观表征;演泽推理的思想――1.7里有17个0.1,17个0.1乘6就是102个0.1,也就是10.2.多元表征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达成了对“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个点上小数点。”这一算理融会贯通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当一个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时,问题成了连接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的纽带,展示了学生在不同数学领域的能力和偏好,让学生欣赏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得到了生长。
三、实际应用:促进知识的本质理解
[片断三]
师:看这三题,没有竖式,你会口算吗?
8×2=0.8×2=0.08×2=
明理:这三道题挺像的,都有8和2,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得出:8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第一个算式中的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乘2就是16个一,第二个算式中的8在十分位上表示8个0.1,乘2就是16个0.1,也就是1.6,第三个算式中的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0.01,乘2就是16个0.01,也就是0.16。也让学生发现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还让学生明白先把小数转化整数进行口算,再看一个因数缩小了几倍,把积也缩小相应的倍数就行了。
师:正是因为8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
[片断四]
1、举例。
学了小数乘法有什么用?
2、沟通
“面包25角钱一个,小明想买5个多少钱?”这是一道小涉及整数乘的实际问题,熟悉吗?但你们有见过商店里这样表示面包的价格的吗?(没有)通常都是怎样表示的?“2.5元”摇身一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道涉及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3、练习
小数乘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一起走进生活去看一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奶奶去买白菜,白菜0.8元一千克,奶奶买了12千克应付多少钱?如果买了10.2千克又应付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的口算由于少了直观感知算法的竖式支撑,往往容易出错。片断三的设计将小数乘法的口算与笔算进行了沟通,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本单元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从问题的结构或思维难度上看,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换言之,倘若长们做这样的一种变换,即将本单元实际问题中的小数替换成整数,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人似曾相识的实际问题。在片断四的设计中,笔者先将涉及整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替换成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进一步沟通小数与整数实际问题间的联系。紧接自,把各种类型的小数乘法问题搜集起来呈现,让学生感悟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设计的问题还有铺垫的作用好引入下节课将探索的新知。
第二篇:建立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丹麻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试行)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新要求,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联系服务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群众对重大社会事件和党委重要决策的态度和反映,做好正面引导、宣传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
2、了解掌握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向所在支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3、加强党建工作的宣传,吸纳群众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帮助联系群众提高对党的认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二、联系服务方式
1、固定联系对象。根据支部党员数和各村人数,合理确定每位党员的固定联系服务对象,确保每名党员联系5—10名群众。如遇党员或联系服务对象工作变化,党支部应及时进行调整,指导做好衔接和联系服务工作。
2、定期沟通。每季度至少要与联系群众谈心一次,通过联系对象谈心交心,密切党群关系。
3、征求意见建议。每季度至少收集并反映一次联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开展主题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服务,积极参与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踊跃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三、联系服务要求
1、规范工作台帐。配发统一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记录本,党员应规范记录联系服务情况,党支部每年至少检查1次。
2、组织专题研究。党支部每年至少专题听取1次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绩效考核。党支部每年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依据。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员提出存在我能提,明确整改时限。
第三篇:宁陕县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联系机制
宁陕县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联系机制
联手巩固搬迁脱贫成果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宁陕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五强化五覆盖”的基础上,出台《宁陕县搬迁后续扶持迁入地和迁出地工作联系机制》,在40个安置点逐次召开联席会议,落实迁入地和迁出地责任,联手解决2.2万名搬迁群众的户籍管理、信息转接、产业就业、权益保障、便民服务等现实困难,确保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一、建立联席机制,服务群众“零距离”
按照“明确一个目标、夯实两方职责、贯通三个渠道、落实四维包联”的要求,由搬迁群众所在安置区党组织负责人牵头,县级联点领导或镇级包点领导参加,召开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网格长(楼院长)和迁出村两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推进迁入地迁出地对接精准化、联系常态化,及时解决搬迁家庭生产生活困难,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各项合法权益,避免“两头跑、两不靠、两不管”,确保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实现稳定增收。
二、夯实两方职责,联手根治“两头跑”
一是迁入地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村(居)委会负责规范搬迁党员组织关系,引导搬迁党员参与安置地组织生活;构建党小组(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院长)、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服务体系;精准建立搬迁户基础信息和产业、就业台账、健康档案,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困难,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排查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点,落实保障政策,坚决守住不返贫底线;做实做细以“安心菜园”为主的“五小服务”,深入开展新民风建设,加强搬迁群众教育,积极组织群众文体活动;开展群众感恩教育,评选“勤劳致富”示范户、“邻里和睦”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和“自强标兵”、“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二是迁出地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村(居)委会负责迁出群众土地、林地、集体资产及分红等各项权益保障工作,坚决维护迁出群众土地承包权、林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政策权益;协助迁入地所在村(社区)支部委员会做好迁出群众的社会救助、民政救济、健康服务等保障性政策落实,合力解决迁出户生产生活困难;负责做好防返贫防致贫监测,及时主动向安置点所在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提供信息线索,按要求移交相关资料。三是落实搬迁群众权益保障首问责任制,第一位接受搬迁群众求助的镇、村(社区)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首责办理。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及时沟通联系,跟踪落实有关承办单位。
三、贯通三个渠道,解决群众“急难盼”
一是建立微信服务群。由各镇包点领导负责建立管好“搬迁安置工作联系群”,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建立管好“安置点管理服务群”,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建立管好“安置点搬迁户代表群”,搭建起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络桥梁,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便民服务、工作部署、舆论引导、情况收集、疑问反馈、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二是召开两地联系会。建立跨镇、跨村安置区安置地与迁出地工作联席机制,根据各自职责做出服务承诺并建立相互监督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系会议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对接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工作对接常态化。由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党支部常态化组织搬迁户召开群众会,重点关注留守老人、特殊群体的困难诉求,面对面听取意见、释疑解惑。迁入地、迁出地针对搬迁群众个性问题及时“点对点”交办,“点对点”反馈销号。7月23日,幸福安置社区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安防监控、充电桩、健身器材、减速带等“急难盼”问题。
四、落实四维包联,齐抓共管“责任田”
一是县级领导联点协调。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县级领导联点协调机制,对镇村无法解决的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由联点县级领导牵头协调解决。二是镇班子成员抓点指导。每个安置点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联点包抓,针对线上微信群、线下群众会收集的需要集体研究解决的,牵头召开沟通协商会议,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网格员、楼院长和迁出地村委会负责人讨论解决。三是后扶办(搬迁办)干部联点督办。后扶办(搬迁办)干部包片联点,对迁入地、迁出地需要办理事项或联系会议确定事项,由包片干部建立台账、督办销号。对包而不督的要追究包片干部责任,督而不动的包片干部应及时向包联的镇班子成员或后扶办报告。四是帮扶干部连心包户。每个安置点建立帮扶干部连心包户台账,每个搬迁户落实一名包户干部包帮,压实帮扶干部包政策知晓、包政策落实、包困难帮扶、包矛盾调解、包群众满意的“五包”责任制,定期开展连心走访,密切掌握搬迁户生活生产状态及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和思想困惑。
第四篇:沁源县建立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沁源县推行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沁源县建立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坚持“小型、简便、灵活、实效”的原则,采取日常联系服务、组织恳谈联系服务、专题跟踪联系服务、接待日联系服务等方式,党代表每年联系服务5名以上党员群众,调查研究不少于2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2个,联系服务内容包括:收集党员群众对县党代表大会决议和县委重要工作部署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党员群众对全县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涉及个人、集体利益的困难和诉求;向党员群众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精神,引导党员、群众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组织科)
第五篇:建立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
建立家校联系
凝聚教育合力
淮安市流均镇初级中学 王文进
【摘要】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学生的两大基本阵地,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双方必须努力加强两者的联系,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促进教育和谐。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互相脱节或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家校联系策略,其目的是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实现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和谐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着重从家校联系的渠道、注意事项和成效等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 家校联系
渠道
注意事项
成效 [正
文]
一、加强家校联系渠道
1.登门访问家庭。学生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和性格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家访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有着其他联系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问题单靠电话、联系本很难讲清楚,你没有与家长当面沟通,就不可能真正全面了解学生。老师通过家访可当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分析如何使学生进步,当然班主任掌握一些的家访艺术与策略,不仅要普访,还要多访、重点访;不仅要访问一些品德不良、学习困难的“问题学生”,也要访问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实地了解“好学生”成长的环境,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便于积累教育经验。
2.书面联系家庭。它是班主任和家长通过家校联系手册、书信、函、便条等书面方式共同教育学生、沟通双方的一种形式。我们学校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册,老师把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情况如实记录,周末发给学生带回家,要求家长督促自己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如实反映自己孩子在家情况。家校联系册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代言人,是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情况的一周记事本。书面联系家庭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如有时为帮助一些后进生,或有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可以不定期与家长开展书面(信、便条、函、联系卡等)交流。
3.借助信息平台促沟通。现在有些家长由于各种活动频繁,难于定期同学校老师会面,因此给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带来不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快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借助高速的信息沟通平台,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如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有些学校现在普通采用校讯通这个方式,它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语音合成、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先进IT技术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它对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连接,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全方位的沟通,家长可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进入家校联系平台查询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教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如果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无法及时浏览各类信息,可以选择家校联系平台提供的短信通知和语音提醒功能,系统就会自动把教师的各类留言、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历次考试成绩等信息自动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无论家长身在何处都可以掌握孩子的情况。可以说,这种互动式先进信息传输方式,是一种快捷、高效的
孩子,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对孩子在生活上过分溺爱,或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或不会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方式方法不得当,结果孩子不能成“龙”成“凤”,甚至有的成为社会的“蛀虫”,因些家长最需要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老师要通过家校沟通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老师要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老师也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既然上学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班主任要耐心提醒: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告诉家长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不,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联系给我们的惊喜
惊喜之一: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优化了教育合力。
老师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让家长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让其肯定学生的优点,督促学生改正缺点。老师也可通过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生活环境,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地教育方法,并积极听取家长的批评与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也使老师形象可亲可敬可信。这样,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容易收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的效果,更有利于老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惊喜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家长的认同,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在家长访问学校的过程中,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听老师的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同体验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这样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逐步接受学校的教育宗旨。同时家校联系也搭建了老师与家长交流机会,家长可借此平台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改进学校工作、增强学校服务意识、提高学校声誉、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惊喜三:矫正家长教育子女的错误方法。
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家庭教育效果差,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下,促使学生在家庭里健康成长。老师可通过各种方式,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告诉给家长,及时把家长的“盲目溺爱”、“片面追求高分”、“用金钱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等错误教育理念矫正过来,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转变家长的一些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惊喜四:激发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提高了家长教育素养。
有些家长长期工作在外,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的教育停留在敷衍了事上,没有真正用心去关心过自己的小孩,即使偶尔来家一次,他们给孩子带来的也是百般的宠爱,学习不好就不加调查数落一番,使孩子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有些家长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缺乏对自己的应有的教育,老师可通过家校沟通,启发、监督家长关心子女,要让了们知道,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鼓励家长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也可通过沟通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如老师可请家长到网上家长学校浏览,给家长一些启发,老师也可自己发短信给家长普及教育知识,还可组织家长来校听报告、集体听课、介绍成功教学经验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
家校联系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所以学校与家庭必须
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