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时间:2019-05-12 05:4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第一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

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某公司主持开发的北京某农业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二篇: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三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本文总结了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以笔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总结出了“四新”,“五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

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

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华汉旅主持开发的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华汉旅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四篇:中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诸如民俗旅游、“农家乐、特色村寨、观光农园、农业主题乐园、郊野田园度假村、度假区”等乡村旅游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它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一)阐释乡村旅游综合体

乡村综合体有别于城市综合体,它是基于乡村土地资源,以乡村产业为导向对乡村土地进行综合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一种集约的乡村聚合空间。

乡村旅游综合体则是基于乡村综合体,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综合体外向联系的突破口,合理的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乡村配套商业项目、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休闲聚集区。

(二)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特征

乡村旅游综合体,是在总结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将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完美嫁接,其主要特征包含功能复合性,效益综合性,要素系统性,产业规模性等旅游方式。其中乡村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成功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乡村旅游综合体运作思路

首先以乡村和乡村土地为资源点,乡村不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以乡村景观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建筑、文化、民族等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以人与人交往、乡村生活方式为代表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本底资源;其次主要以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为吸引点,打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引爆乡村旅游综合体目标市场;再次以乡村休闲商业项目为支撑点,为乡村旅游者和居民提供配套商业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最后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赢利点,取得相应回报。

经过这三方面思路的调整之后,再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说,它正不断地形成一些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和重要动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如精品示范、以点带面、一村(区)一品、沟域旅游、沿河沿山滨海旅游发展带等。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输出乡村价值的重要媒介,是推进城乡统筹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五篇: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开发,类型多样,其中关联到的因素很多,涉及到主要依托资源及开发主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开发主体、不同的资源类型,其开发模式也不尽相同,远见主要从资源利用角度将乡村旅游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传统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一种乡村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

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

2)休闲农庄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

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

3)景区依托模式

景区依托模式是指依托旅游景区(点)开展乡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4)民俗风情模式

民族风情模式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5)品牌餐饮模式

品牌餐饮模式是指某一特定乡村旅游地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层体验,“从味蕾开始”。特色餐饮,是乡村基于饮食传统文化,投入最少,最易于经营的旅游服务。比如:生态渔村。

6)乡村酒店模式

乡村酒店是指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乡村酒店的档次介乎于城市酒店和农家住宿之间,让游客能在农村享受到酒店级的服务。

乡村酒店模式是以乡村酒店作为主要旅游接待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模式。7)古村聚落模式

古村聚落主要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历经年代久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古村聚落模式是指以浓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8)创意产业模式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创意产业模式是指依托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所形成的氛围,开发艺术家社区等具有鲜明创意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2、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科学性、规范化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大都基于业主自己的想法,没有按照科学的规范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致使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等布局不合理,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开发者没有对科学规划足够的重视引起的。

2)盲目开发,重复建设

有不少的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由于没有经过对资源条件、市场诉求、周边竞合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致使开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开发主导者只是基于自己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的发展,甚至都没有思考开发与周边资源的协调与竞合,重复建设也在所难免。

3)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服务水平偏低,并且观念比较落后,没有统筹安排,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致使管理比较混乱。

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形式逐渐成为游客日常休闲的选择,以往较为混乱的服务不在能够满足游客的需要。服务“短腿现象”日渐凸现。

4)缺乏商品意识,产品单一

乡村旅游仍然处在“吃农家、住农家”这样一个基础的接待服务阶段,真正农村的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已经在开发乡村文化,但也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使

莲山课件 乡村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旅游产业链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实现旅游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

5)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不少旅游者比较在进行乡村旅游时,比较热衷于现场宰杀、烹饪还在饲养的羊、鸡、鸭等畜禽。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

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乡村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1)乡村旅游分布的变化与新格局的形成

随着旅游消费意识的成熟,乡村旅游的格局也由观光、餐饮为主的旅游圈向休闲、体验为主的旅游圈转变。

观光、餐饮为主的旅游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25公里,小型城市周边15公里范围区域。

休闲、体验为主的旅游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250公里,中型城市150公里,小型城市周边80公里范围区域。

2)乡村旅游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发展

乡村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再以出游距离作为第一选择,而更多考虑的是旅游过程中的得到的服务和体验。

乡村发展旅游要么依托自身资源的吸引力,自身没有资源的只有依靠附近的景区进行联合品牌,打造特有的服务接待。借助景区的客源。

3)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采摘农业型向休闲、度假、体验乡村型发展

乡村旅游有待产业的升级,随着大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单一的观光采摘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旅游者到乡村希望得到乡村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安宁,那么乡村旅游必定也应该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型。

4)乡村旅游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自发发展是初期市场主导下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被动反映,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自发的旅游状态将不再适应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必须以规范化的姿态主动出击,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这是市场化的必然。

5)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农村经济的一种转型,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拉动农村建设,三产带一产,一产三产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势必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下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

    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特大型城市,有巨大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目前每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在4000亿元以上,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

    中国美丽乡村发展十大模式

    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试论中国乡村摘 要:对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

    发展乡村旅游[范文大全]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 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

    乡村振兴专题(七) 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专题(七) 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然而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未来农村农业的发......

    2010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2010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