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由于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
| 评论
分享到:
第二篇: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
(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半径网络的关系2.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试评价市场机制?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第一,市场的垄断。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怎样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适当展开论述):(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恩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3)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4)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试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答:(1)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大致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是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机构和办事机构。第二种,是在社区建设中推行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第三种,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2)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首先,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其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
(3)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首先,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不是说居委会工作的专业化。其次,社区工作专业化可以借鉴西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程序及技巧,现在我们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有专门教授社区工作方法课程的老师,另外也有国外的基金会组织在中国做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
再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制度,也应进一步修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背景要求,不能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当专职社区工作者,应该限制在与社会工作和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4)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议。开展社区经济活动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支持、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业;第二,区分不同社区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社区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第三,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试述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给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村级党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4)完善法律和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间的关系。
试论述我们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再次是推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论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以下适当展开论述)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第三,志愿者的保护;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思路:(1)主要矛盾是:第一,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2)解决思路 :第一,要厘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接受物业管理方面拥有自主权,在选用何种物业管理模式方面拥有自主权等。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优势。第四,探索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组织路径。
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照顾的异同相同点: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不同点: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
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
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
一、约定阶段。约定阶段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阶段,如果能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显以后阶段、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奠定基础。这时期要做的工作有许多,主要有:
(一)了解受肋者的来源。
(二)初步评估
(三)建立专业关系
(四)促使爱肋者进入角色
(五)与受肋者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阶段。评估问题关系是清楚而又具体地了解受肋者问题和需要的时期,它的工作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行动的依据。
(一)评估及其目的(二)评估的特点
(三)评估的步骤。
三、计划、合约会阶段。是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受肋者取得
共识,明明工作者和受肋者同意的目标和责任。
(一)计划内容
(二)制定计划的原则
(三)合约。
四、工作介入阶段,也称行动阶段、执行阶段或改变阶段。是社会工作者旨在恢复和加强受肋者整体的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特点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五、评估总结、结束阶段。被看做是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一)评估总结的目的与内容
(二)巩固受肋者已有的改变努力
(三)终止、解除工作关系。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
(一)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末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还受到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时代,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彼此分割,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观念还没有进入生产者的视野,生产者凭借的是主观性很强的个人经验,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尚没有产生。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组织管理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末的100年间,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相继出现的管理理论。新管理主义源自于新泰勒主义。新管理主义思潮正从西方国家走向全球,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在福利服务供给上,强调福利多元主义的供给模式逐渐抬关,同过去单一的政府模式,转变为同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共同提供。
(二)新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政府改革。自1980年前后,由于经济衰退,财下危机以及公民对政府服务普遍不满,许多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寻求更好的治理是“政府再造”运动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的是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1。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分权、放权的管理休制转变。2。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3,公共事务从“官营”、“公营”变为“民营”、“私营”4。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5,由重视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6,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目标7,规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公众享有的权利。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
一、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早是从士地改革开始的。通地过土地改革,一方面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另一方面借机将农民组织起来,普遍建立“农会”组织。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及扩乡撤村后,继续鼓励并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并逐步引导农民由临时或者常年性的互助转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又转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家农生产合作社的决定》,以互助组为中心的互助合作,开始转化为以初级合作社为中心的农业合作运动。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问题的决议》此后各地发展合作社的速度不断加快,到1956年初全国农村基本建成初级社。
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195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升级为大规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这是通过“一平二调”实现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组织结构方面实行“政治合一”;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实行集体所有,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集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在“大跃进”背景下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灾难,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人发生活常驻到严重影响。
三、农村乡村管理体制的重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家庭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动摇了人民公社存在的经济基础,冲击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对新时期新建的乡村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可见,这一体制有两个最突出特征:一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的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协助关系,面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第三篇:社区社会组织及其社会功能探微
社区社会组织及其社会功能探微
社区社会组织及其社会功能探微
——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角、以银川市正茂社区为个案
曲
正
(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750002)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银川市正茂社区的15个社会组织在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角、以银川市正茂社区为个案深入分析、研究正茂社区的15个社会组织,探讨正茂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居民自治领域的社会功能,对进一步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社区社会组织;正茂社区;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曲正,女,宁夏社会学学会会员,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就业结构、就业形式的变化,在大量 “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社区能有效承接政府、社会的各种职能和消化、处理各种矛盾,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地反映社会诉求,尤其是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诉求,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此,社区建设势在必行,而在社区建设中,社会组织则有其独特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各方面的建设、增进社区团结、疏导舆情、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在我国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类基层社会组织,使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功能,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社会组织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也逐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2007年底,民政部用“社会组织”的概念取代了“民间组织”的概念,这就从地位上确定了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区发展或者社区发展模式,即表示一种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区工作方法。美国学者罗斯曼(J.Rothman)在总结美国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了社区组织的三大实用操作模式,地区发展模式是其中运用非常广泛的模式。
根据罗斯曼的定义,地区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的整合。着重于推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居民广泛地参与,界定本身的需要,并采取自助及互助的行动去改善社区关系,解决社区问题,进而改变社区。这一模式的过程目标强调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邻里关系的改善、居民及团体间重建紧密的联系、居民觉悟到参与的重要并愿意承担责任、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这一模式尤其强调过程目标的重要地位,将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自助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该模式比较适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这类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单一,社区不同群体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且居民对政府比较信任[1]。
银川市正茂巷社区位于西夏区贺兰山路,该小区建设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银川市较老的小区。辖区面积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原自治区党委、宁夏财经技术学院、贺兰山宾馆等16家单位,40幢居民楼,辖区现有常住居民2466户,人口6994人,低保户84户,人口212人。60岁以上老年人667人,占总人口的10%,其中60岁~69岁的老年人376人,70岁~79岁的老年人242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9人,空巢老人146人,独居老人79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同时,小区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总体来看,小区居民大多收入不高,生活不富裕。
近年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以社区支部为核心,抓党建,取信于民;以社区建设为抓手,抓组织,共建家园;以文化凝聚人心,以平安促进和谐,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正茂社区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残疾人协会、群众演员协会、驾驶员协会、志愿者协会、群众艺术团、法律援助服务站、巾帼建功服务站、爱心互助站、党员服务站、青少年活动站、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等15个社区组织,会员人数达800多人。在正茂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这15个社区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对正茂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地区发展模式理论为视角,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社会服务创新方面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培育民主价值观念,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
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意,民主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民主化的文化基础是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价值观,而社会组织的发展、成长则是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正茂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社、自我管理,为共同的目标组织在一起,在组织活动中,人们学习了如何平等相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用民主的方式处理分歧及其他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成员学习了如何以民主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样就有可能逐步培养出民主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我们对正茂社区群众演员协会、驾驶员协会、群众艺术团进行了考察,在这些社区组织中,成员从开始的彼此防备、怀疑,到逐步的增加互动与交往、关系的改善、自觉的参与、主动的表达并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直到达成一致。在驾驶员协会里,大家不论收入、职业、民族、身份,一律平等议事,民主决策,成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普遍提高了,社区居民遇到困难,驾驶员协会的成员都是志愿者,主动出车,伸出援手。有了民主的价值观,才能建立强有力的公民社会,才能有善治。“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2]
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社会福利 应该说,近几年我国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它强大的、多元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从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为历史上致力于自由结社和慈善事业的传统,在现代社会,公民社会组织则明显表现为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种力量,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日益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地位。正茂社区15个社区组织几乎都表现出其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区服务领域中,15个社区组织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在居民委员会的倡导下,合力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如前所述,正茂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切实解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在居民委员会主任孙仙梅的大力倡导、积极努力下,老年人协会、群众演员协会、驾驶员协会、志愿者协会、群众艺术团、法律援助服务站、巾帼建功服务站、爱心互助站、党员服务站等社区组织热情响应,2009年5月,正茂社区“老饭桌”开张,不但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需要,而且是老年人又多了一个好去处,得到了老年人的好评。社区对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饭菜,对6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实行半价收费,60岁以上有收入的老人有偿就餐,只收取饭菜的成本费,一日三餐只要8元钱,就能吃饱吃好。个别老年人有身体不适等特殊情况的,社区还会准备专门的饭菜或送餐上门。
三、运用团体成员的合作精神,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 正茂社区15个社会组织,通过调动团体成员的协作、互助精神,组织各种团体活动,解决了社区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完成了一定的社会任务。如协助青少年活动站推行服务青少年的计划,开设社区小网站,引导青少年浏览健康网站信息,协助农民工子女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协助社区独居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获得必要的社区照顾,开设“老饭桌”,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协助社区贫困家庭获得必要的经济支持,正茂社区群众演员协会已经帮助社区困难居民获得上百次的演出机会和参与几十个广告的拍摄,协会的群众演员都有了一定的收入,解决他们的生活之需;协助残疾人获得必要的社会福利;协助社区建设和推广社区文化,使党的方针政策在正茂社区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四、疏导舆情、增进社区认同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意、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疏导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开始越来越多地在社区中发挥作用。作为满足居民不同需求的社会组织,它们功能多样,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的舆情疏导功能逐渐显现,成为政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进行沟通的中介。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显著增强,它们植根于社区,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从而促进了社区居民公民观念的形成,使居民增强责任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扶持,使社区居民增强对它们的信任感,这也提升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影响力。这些因素使社区社会组织具备了引导舆情的基础条件[3]。正茂社区建立较早,在银川市的老小区中具有典型性:基础设施陈旧、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老居民多、老年人多、社会问题多,及时了解社区舆情、疏导社区舆情是社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调研中我们经常可以体会到在15个社区组织中化解矛盾、疏导舆情的情形。社区居民对社区、对邻里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五、建设社区和谐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的开展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社区文化的生力军是社区群众,社区文化的依靠也是社区群众,社会文化服务对象更是社区群众,而且社区文化又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所以群众对社区文化都非常热心,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社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就是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也为乐于参与的群众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正好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任务是推动精神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社区公民道德规范,拓宽人们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渠道,丰富社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正茂社区15个社会组织当中,群众艺术团成立于2005年5月,成员有300多人,下面又设有腰鼓队、秧歌队、秦腔队、歌咏队、健身队。成员自由选择参加,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大家普遍感到了精神生活的充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体娱乐团体开展的文娱活动,在满足居民的自娱自乐、体育健身需求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个性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实现了人格的社区化、社会化,这些活动都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集体意识,强化了居民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宁夏是回族自治区,正茂社区回族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在15个社会组织里,回族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成员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六、促进社区社会环境改善、提高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正茂社区是老居民区构成的,过去几乎没有环境规划,居民楼大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设备落后陈旧,居民没有活动的空间,过去的小区“路不平,灯不明,每逢下雨路泥泞。”治安条件差,居民怨声载道。近几年,在正茂社区15个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居民委员会团结一致,带领全体居民为建设良好的社区社会生态环境而奋斗。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寻求政府的大力主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社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软环境方面,正茂社区社会组织为居民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谐互助的人际环境以及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正茂社区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充分肯定,曾先后被自治区授予人民调解工作优秀调委会、全区残疾人工作先进居委会、全区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文明楼栋、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还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文明楼栋、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巾帼文明健身队等全国性荣誉。近几年,随着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的抱怨少了,对政府的信任增加了。
总之,从地区发展模式理论出发,我们总结了正茂社区15个社会组织六个方面的社会功能,虽然我们的结论还显单薄、虽然这些功能还只是初露锋芒、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但这些功能的潜力是巨大的。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最基层民主的表达主体,其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的功能能量会不断释放出来,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将从这里产生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3.[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3]陆明远,于家琦.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与舆情疏导功能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09,(7).
第四篇:标语、口号宣传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标语、口号宣传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宣传为例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广告学
学号:12012240359 姓名:田春野
标语、口号宣传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宣传为例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煽动作用的口号,写什么样的标语,用什么方法书写标语,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从标语口号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时代的变迁。标语、口号,因拥有要言不烦、正确贴切、活泼形象、朗朗上口等特点而倍受国人青眼,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中国人顷刻不可分开。从这个意义上说,标语口号算是正宗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6年,也是“标语、口号文化”嬗变的66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50年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文革“割资本主义尾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等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从“常识越多越反动”到倡导科教兴国,从 “科学发展观”到“一带一路”,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被压迫、关闭、贫穷、落伍和缺少活力到开放、强盛、文化和充斥活气的历史巨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逐步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成为了标语口号的主流。而标语口号的载体也由单一的墙面,向灯箱、横幅等多样化转变。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贸易的繁华,很多过去的标语口号都在屋宇改革和拆迁中成为历史。即使如斯,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状态,标语口号仍将生活在我们的视线当中,持续见证每个时代的变迁。
标语、口号虽小,却承载了历史。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式标语口号,能够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可反思社会发展中那些须要一直完美、精益求精的轨制和观点。综观古今中外,用标语口号到达宣扬目标的做法存在赫然的“中国特色”,将标语口号文化施展得酣畅淋漓而又能笼罩众多范畴并不断与时俱进,也是中国人的创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标语口号以其奇特的情势跟影响力浸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听觉、视觉和记忆的全方位通路中。它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色,表示着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重点。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时期的标语、口号,以供我们回味共和国走过的历程,见证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中国即将宣告成立之际,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它既表达了对先烈们丰功伟绩的追念,又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这个口号以及类似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万岁!”“祖国万岁!”等,一直是国庆及其他国家法定节日规定的而且流行最广的口号。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随后,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中国军队再一次以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尊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成了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最为流行的口号之一。
1951年“必须严格镇压反革命”
建国初期,国民党的反革命的残余势力还相当大。这些反革命分子不甘心人民革命的胜利,继续与人民为敌,特别是1950年6月,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后,他们自以为美蒋“反攻大陆”的时机到了,因而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公然刺杀干部和进步群众,破坏矿山、铁路、抢劫物资。组织反革命地下军,搞武装**,明目张胆地向人民进攻。在1950年春天到秋天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就有近4万名的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被杀害。为了镇压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于1950年7月23日公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运动的重点是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这场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基本结束。
1953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从1952年底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4日,在发布庆祝国庆四周年时,正式向全党、全民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毛主席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县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标语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1955年,“走合作化道路”
1955年1月13日鉴于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新建合作社解散和社员退社事件,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当时全国共有农业合作社48万个左右,其中有30万个是新建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10月4日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速农业合作化。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潮流下,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要求到1958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党外民主人士给共产党提意见,同时也让对共产党有异议的党外人士以及反动派和阴谋家显示出来,是发动57年反右派斗争的前奏。
1958年,“大跃进万岁”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现象,提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同月,毛主席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2月,刘少奇向全国公布了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的口号。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全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还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业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甚至3年。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了两倍。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作为一场运动,“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纠正,而作为一个口号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纠正。
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主席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对此作了解释,认为总路线的精神表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技术和文化革命。他还就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做了说明。总路线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宣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总路线”由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群众所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
1958年,“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主席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多次与当地的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许多当地的负责同志在汇报工作情况时也都强调办“大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在河南,当地方领导汇报他们对“大社”的名称没有使用“共产主义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时,毛主席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他还对“人民公社”的特点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主席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他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60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1962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在9月24-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毛主席首次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指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这次会议上还批判了“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成立专门委员会审查彭德怀、习仲勋“反党集团”。“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口号一气儿被喊了十几年,集中体现了“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时代风格。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以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两年多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1964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在一个《通知》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介绍其经验是:社会主义企业要现代化就要革命化;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现代企业要搞好群众运动。不过真正被社会记住的是大庆的王进喜,“铁人”跳下水泥浆池以身体搅拌水泥的光辉形象成为这一年的经典;还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豪言壮语。
农业的典型是山西的大寨村,2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大寨之路”,介绍大寨人与穷山恶水作斗争,改变山区面貌的事迹。此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农业战线上的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也曾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1966年,“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万岁”
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后来在一些文章和群众集会中,这个口号曾广为流行。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在接见国际友人斯诺时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它与“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宣扬毛主席个人崇拜的典型口号。
1966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群众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同日,经毛泽东批准,新华社播发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经康生授意)写的诬陷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张大字报,向全国广播。从此“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1967年,“革命委员会好”
从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开始,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相继被“造反派”夺权。这一行动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3月3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论革命的“三结合”》社论,开头引述了毛主席的一段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作为各级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好”从此成为“文革”中反映“造反”成就的一句口号。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968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些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劳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及“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和“广阔天地炼红心”是这场运动的典型口号。1971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1971年3月28日,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代表团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信念前往。这是“文革”后中国首次组团出国比赛。以体育的姿态出击,赢得的真果却是友谊——把美国的乒乓球代表团邀来了。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布了改善中美两国关系一系列措施。7月9日,经过精心安排,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假道巴基斯坦秘密到北京访问。15日两国共同发表了会谈公告,宣布了尼克松应邀将在近期访华。中美关系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疾速发展。
1974年,“批林批孔”
该年初,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开始鼓吹“批林批孔”运动。“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成了广为流传的战斗歌曲。江青主持选编了《林彪与孔孟之道》,而王洪文也声称“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先是批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但发现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在年底作出批示说:“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作委员长,她自己做党主席。”毛主席此语点明了江青之流“批林批孔”的险恶用心。
1977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对“文革”及“左”思潮泛滥时期盛行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谬论的有力批驳。它为当时教育、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从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表述的代表性口号。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个口号是近20年来最响亮,最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它宣告了一个“左”的时代的结束,也为中国铺平了一条走向真理的坦途。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场伟大的变革很快从农村拉开了序幕。中国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
“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78年秋收后,穷得准备出门讨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秘密签下一份协议,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和结构,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农民向国家和集体缴纳一定的税赋和提留后,剩下的全部归自己所有。
这种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包干”,一年后就给小岗村带来了惊人的变化:1979年秋收时,他们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还上缴国家粮食3200多公斤。小岗村的成功让“大包干”如星星之火,逐渐在中国农村大地燃烧起来。
那个时期,农村最常见的一条标语是“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80年,“只生一个好”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全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9月25日中央向全体党员和团员发出《公开信》号召大家只生一个,鼓励晚生晚育,争取在2000年将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一些看起来很吓人的标语开始出现在村里的墙上。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一胎保,二胎堵,三胎抓。”„„
一些没有得到儿子的人家就开始偷生、跑生。而后,更为严厉的标语被涂上了墙。
“逮着就扎、跑了就抓;上吊给绳、喝药给瓶、死了就埋。”
1981年,“振兴中华”
在中国由来已久的将体育与政治之间密切关系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这句口号。这一年,一直独步“小球”领域的中国体育,因为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而让国人的精神为之大振。善于喊口号的北京大学学生在欢庆胜利的游行中喊出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这句口号也成为了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至少在此后的五年中,中国女排这支战无不胜的球队一直是中国信心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振兴中华”这句口号也有了各种版本。如“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等口号,也曾一度响彻中华大地。
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改革的指南。而年底,随着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总指针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这一理论更是成为国家意志。
1983年,“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后来,人们又将“三个面向”的内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作为本领域、本行业改革、开放工作的指导方针。
1984年,“时间就是金钱”
1984年,第一次有人将时间和金钱挂钩。深圳蛇口打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标语。特区观念震动了旧体制,“深圳速度”震惊了国人:当时全国最高建筑51层的“深圳国贸大厦”以每3天一层的超常速度拔地而起。蛇口的“总设计师”袁庚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感慨不已。一个小小的蛇口,人口不过二三万,却能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耀眼的亮点,凭的就是观念。
1986年,“理解万岁”
这句诞生于80年代初的口号,是因为在老山前线蹲“猫耳洞”的战士的默默奉献精神而叫响的。从1979年开始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到这一年基本结束。而这一口号和当时流行的《小草》一类的歌曲,还有翌年年初叫响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都在试图唤起人们对奉献和忘我精神的理解。往深里说,奉献者们的这一口号之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于它与人们渴望相互尊重以及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宽容的社会诉求相吻合。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曾让很多人于心忡忡,但事实上,高喊着这一口号走向成熟的年轻人,在学会了相互理解的同时更体会了自我与自由的可爱。
1990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就激发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而言,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的确适逢其时。此届运动会我国选手夺得近六成金牌,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而增强了走向世界的信心。在我国,体育的胜负总是直接成为国力强弱的隐喻。如此,“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一起源于体育届的口号,在这一年里成了具有极强的政治鼓动性和号召力的语言。
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稳定,也要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但在邓小平南巡之前,许多人将“要稳定”当成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借口。因为此,邓小平南巡途中讲了“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的时候,人们才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内涵加以理解。该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与此同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改革试验区,深圳的广场上,赫然立起的广告宣传牌上就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4年,“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由此,“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这四句话成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南。
1995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要起带头作用。”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讲学习,主要是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首先是学理论。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讲正气,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
2000年,“三个代表”
2000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对这一论断作了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006年,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简称。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提出“八荣八耻”的目的在于引导中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被评为2006年春夏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之一。
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
“新北京·新奥运”是中国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口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公元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郑重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华夏儿女的奥运夙愿终于得以实现!那一夜举国沸腾,人们奔走相告,多少人喜极而泣,中国度过了一个激动的不眠之夜!
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在这场与时间竟跑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汶川,请不要哭泣!你要坚强地站起来!、地震无情人有情、微笑与坚强同在 我们与汶川同在、众志成城抗地震 万众一心救汶川、不抛弃 不放弃、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汶川挺住,中国加油、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天佑中华,中国加油等。
2012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13年,一带一路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伟大的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标语和口号宣传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回顾建国66年来的标语口号,我们可以重温一下建国以来的政治沧桑,每一个标语,每一个口号,都是一个时期的记录,在它所属的时期内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快乐、昂扬亦或是悲伤。从中我们可以鉴别历史的成败教训,这样才能避免走错路,才能继续昂扬前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篇: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下面结合我乡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紧抓基层、打牢基础,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我乡当前还有许多贫困村,我们要强化“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将“两委”班子的三年任期目标、工作目标和当月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公布“两委”班子和成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使村党委真正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领导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要注重对“两委”干部教育和培养,使每一位同志都能成为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产业开发的指导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员。农村社会管理,离不开一支团结奋进的“两委”班子和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要做到“约法三章”,不该拿的,一分钱也不能拿,企业主请吃饭,一次也不去,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只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一班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才能带出一支廉洁的党员队伍,带出淳正的民风。
三、立足村情、加快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这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保障。因此,立足村情,创新思路,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农业基础设施好起来,让农民家园美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起来,打牢村级
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我乡强力支持烟叶发展,全乡农民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成立了首个烟叶合作社,努力是全乡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在大力发展烟叶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八化” 建设,即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水泥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
四、倾心为民、改善民生,找准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进行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时,要做到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不叫群众做一个义务工、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建立健全好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全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让自来水、有线电视进农家,建立村级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的卫生室。改善村部设施建设,使其功能齐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让全乡百姓不仅强烈地感受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感到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村党委要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取信于民,争取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五、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乡党委干部要 “管得住”与“管得好”并举,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
理水平。一是围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效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重点是落实好财务和村务公开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村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全方位公开,真正做到事情让村民知晓、决策让村民参与、干部让村民监督。二是围绕落实村民的决策权,不断规范村务决策机制。为确保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融为一体,村“两委”对村级重大事务要实施 “六步”决策程序,即每项重大决策事务都要经过党委提议、两委讨论、乡审查、村民表决、公开公示和具体实施六个步骤,杜绝决策事项暗箱操作,使村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民主。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行为,扩大群众民主权利,化解消除村内矛盾,促进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六、抓住重点、建立机制,破解农村社会管理的制约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村面临的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如因征地、拆迁、宅基地及婚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急增,各类信访频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承担的任务更繁重,面对的矛盾更尖锐,经受的挑战和考验在增多。怎样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化解这些矛盾和风险。关键是要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一创三联”活动,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其主要内容是:“一创”即创建新形势下党员联系群众的新机制。“三联”即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该机制通过建立起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片、联组、联户并覆盖全体群众的三级网络,让每一位党员有一个经常性发挥作用的平台,让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畅通的反映和解决渠道,成为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丢老办法、用好硬办法、探索新办法,坚持群众路线,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七、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农村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激
发村级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功能,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大力培养农村新型农民。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载体,对全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广大群众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提供农村实用价值信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臵信息收集箱和信息公开栏,为村民致富提供农产品开发经营、劳务输出、瓜果蔬菜病虫情报及防治知识、特色农业种植等内容信息服务。三是发挥“娱乐中心”作用,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