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绝妙歧义句
绝妙歧义句
中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语言丰富,精美。有些歧义句可谓精妙至极,令人叫绝。
歧义句的出现,首先与古代文章没有标点有关。传说,古时候,有一吝啬财主,想请一位私塾先生,又不愿花太多的钱,所以,没人愿意去。这天有一位先生递上一份自荐书,讲明了聘用条件“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 财主一看::“哦: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太好了!就是他了”于是签了三年的协议。谁知,当第一天把一盘青菜放在先生面前时,先生不干了。拿出协议说“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财主才知道吃了哑巴亏。
比较经典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说的是雨天留客的故事,一种理解“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第二种解释“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是“人多病少富贵”。这是一个秀才写给财主的,财主一读,连连夸好,人们一读,阵阵嘲笑,为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读出来的?你就细细品味吧。
类似的还有:
1、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真可谓一正一反两重天。
媒人介绍“乌黑头发没有麻子”。以为是“乌黑的头发,光滑的脸(没有麻子)”的美女。谁知一见面才知是“皮肤乌黑,秃子(头发没有),(一脸)麻子”的丑妇。
“打死了敌人的哨兵”,,“孩子没有了父母真悲伤”是敌人被我们的哨兵打死了,还是把敌人的哨兵打死了;是孩子没有了,还是父母没了?有关个人生死,实不敢妄判。
“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也可能他的媳妇是残疾人。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
一老农见指标语问“咋?还党员先进,性教育”。
一学生问“小便真值得研究: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小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便学习独立自主的能力。她还是女生,咋学立着小便?”
第二篇:歧义句教案
歧义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了解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3、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
习题分析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补充内容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让我们共同来看几则笑话,思考是什么使我们发笑?
为什么明明我们的话说得很明白,却被别人误解。明明我们认为自己理解的很清楚却不知不觉地被别人欺骗?那是因为这些话里有歧义,是歧义句。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大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歧义句吧!
(二)什么叫歧义句?
定义:能够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歧义句。
(三)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语音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2012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二.停顿歧义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炒/蛋炒饭是说炒加了鸡蛋的炒饭,而炒蛋/炒饭说是把蛋和饭分开炒)
2、这苹果不大好吃。(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个头不大,但是味道好。另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不怎么好吃。“不大”是不怎么样的意思。三.多义词引起歧义 1.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可作为“车上没有锁”,也可作为“有锁但没有锁上”)2.王大夫看病去了。(“看病”可指“给别人看病”,也可指“给自己看病”)
四、语法上的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1.三个师范学院的学生来到公园。(三个学生是从一个师范学院来的;或两个学生是分别来自两个师范学院)2.两个村办的小化肥厂。(数量定语两个是修饰村的还是修饰小化肥厂的的?)(2)多个定语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1.新学生宿舍盖好了.一个意思学生是新来的,另一种意思宿舍是新建的。
2.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岁了。(一种理解是水生瘦弱,另一种理解是祖父瘦弱)
(3)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
1.张连和黄惠的爸爸到学校来了。(是两人的爸爸都到学校来了,还是黄惠的爸爸和张连来了?)
2.高个的男生和女生都来了。(是来到的男生和女生都是高个,还是全体女生和高个男生来了?)五.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慎重使用两种代词(这里主要指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这两类代用得好,可以使语言表达精炼。但如果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a)人称代词,如‘我、你、他、我们、咱们、自己、人家’; b)指示代词,如‘这、这里、这么、这样、这么些、那、那里、那么、那样、那些, 那么些’。1.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谁的爸爸?)2.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六.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1.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学校工作。(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2.看到你那年才八岁。(你八岁?我八岁?)
(五)消除歧义的方法 如何修改下面的歧义句? 1.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2.新建的故宫的大门吸引了我 3.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4.我倒了杯饮料。5电视机不用退回.1.添加词语。(某些句子由于随意省略了某个字或词而造成句子的多义,这样的句子可以用填字法消除歧义。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
如例1.可在“认识”后面加上“他”,变成“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他。2.调整语序。
对那些由于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例③可调整为“故宫的新建的大门”。例②可调整为“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座谈”。3.改换词语。
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如例②将“个”改为“所”即可消除歧义。4 设置语境。
当一个语意环境不“一定”时,应继续设置语境,使其达到“一定”,从而消除句子的歧义。如“你快喝一口吧!”,全句的意思即为“我斟上一杯饮料”。5 添加标点
对于那些因停顿而造成的歧义,在书面上添加适当的标点即可消除歧义。如:可改为“电视机,不要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等。
八、相关故事
九、作业:语文练习册
第三篇:2015歧义句辨析典型例题精讲
www.xiexiebang.com
2015歧义句辨析典型例题精讲
2013-05-31 09:17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http://bj.huatu.com/ 作者:北京华图 来源:北京华图
【导读】事业单位行测:歧义句辨析典型例题精讲。
【例1】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
B.这个发言稿是新来的市长的秘书写的 C.他在树上爬上爬下,轻捷的像猴子
D.他放学后一到家就朝妈妈嚷嚷:“我现在就要热饭”
【解析】 C。A项可以理解为“他已经出发了半个多小时了”,也可以理解为“他已经步行了半个多小时了”。B项可以理解为“市长是新来的”,也可以理解为“秘书是新来的”。D项可以理解为“饭是热的”,也可以理解为“热饭”是动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2】 小王不认为上星期六晚上不去看音乐剧而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这个长句的意思是()。
A.小王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B.小王认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的 C.小王认为去看音乐剧是明智的
D.小王认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剧是不明智的
【解析】 B。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王不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所以,小王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明智的行为。故B选项正确。
【例3】 下面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没有歧义,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A.她的花棉袄罩着绿上衣B.他在水中做实验
C.他借我500元D.这里一间房可以住两个人
【解析】 D。A项可以理解为“花棉袄的外面罩着绿上衣”,也可以理解为“花棉袄罩在绿上衣外面”。B项可以理解为“他在做实验,他在水中”,也可以理解为“他在做实验,这实验是在水中做的”。C项可以理解为“他借给我500元”,也可以理解为“他向我借500元”。D项没有歧义,应选。
【例4】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如果买家逾期未确认收货或未申请退款,系统将自动付款给卖家
B.请顾客与店主取得联系,并待店主确认订单后汇款
C.如果买家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执行“确认收货”操作,系统将默认交易成功
D.网站提醒买家最好在收到货物后对卖家的服务进行评价,因为买卖双方的评价都很重要
【解析】 A。A项歧义在于是“逾期未确认收货,逾期未申请退款”,还是“逾期未确认收货,未申请退款”。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www.xiexiebang.com
【例5】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楼×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 C。A项“子女”的修饰限定语指代不明确,既可理解为“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也可理解为只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B项“数十位”的修饰对象不明确,既可指“数十位死难者”,也可指“数十位亲属”;D项“升级换代产品”的修饰限定词指代不明,既可指“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可只指“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6】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伊朗的“核武”问题,已引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对此,美国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则表示乐观
B.“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要引起重视。”张老师补充道
C.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D.厂长再次强调:“这个面子还是要的”
【解析】 C。此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A项中,“对此”指代不明,可以是指“伊朗的‘核武’问题”,也可以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B项中,“考点”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的知识点,二是学生考试的地方;D项中“面子”有歧义,或者指“脸面”,或者是它的本义,和“里子”相对。C项没有歧义。所以选择C。
【例7】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解析】 B。此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B项“自己”一词指代不明,根据句意,“自己”可以指“首长”,也可以指“我”,因此有歧义。所以选择B。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第四篇:2014下半年扬州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歧义句辨析
扬州中公教育:http://yangzhou.offcn.com/
2014下半年扬州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歧义句辨析
一、考点精讲
一个句子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多义。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
2.指代不明。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分句中“此”就指代不明,不知道指代前面的哪个内容。
3.修饰不定。如:“刘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句中的“部分”,可直
接限定“福利院”,也可理解为限定“孤儿”,从而造成歧义。
4.关系含糊。如:“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句中肯定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
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者说了些不实的话”,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
5.语音、停顿、标点歧义。如:“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
来的”。
二、技巧精讲
1.对号入座。即根据歧义句类型,分析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句子错在何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如:“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是“他
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2.语境联想。应试者自己设置不同的语境,来辨析歧义句。如:“你为什么打他?”可以有三种都成立的语境:“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
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和“你凭什么打他”。
3.扩展填充。应试者可以通过添加词语,扩展内容来辨析是否有歧义。如: “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扬州中公微博:扬州中公教育http://weibo.com/yangzhouoffcn
4.语序词汇变换。应试者可以调整语序、变换词语来识别歧义句。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一个球队的两位教练”,或者“两个球队各自的教练”。
5.结构调整。应试者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结构,判断是否有歧义。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6.标点增改。应试者可以通过标点的更改或添加来辨析歧义句。如:“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
典型真题
【例1】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
B.这个发言稿是新来的市长的秘书写的C.他在树上爬上爬下,轻捷的像猴子
D.他放学后一到家就朝妈妈嚷嚷:“我现在就要热饭”
【解析】 C。A项可以理解为“他已经出发了半个多小时了”,也可以理解为“他已经步行了半个多小时了”。B项可以理解为“市长是新来的”,也可以理解为
“秘书是新来的”。D项可以理解为“饭是热的”,也可以理解为“热饭”是动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2】 小王不认为上星期六晚上不去看音乐剧而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这个长句的意思是()。
A.小王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B.小王认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的C.小王认为去看音乐剧是明智的D.小王认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剧是不明智的【解析】 B。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王不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所以,小王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
扬州中公微博:扬州中公教育http://weibo.com/yangzhouoffcn
赛是明智的行为。故B选项正确。
【例3】 下面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没有歧义,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A.她的花棉袄罩着绿上衣B.他在水中做实验
C.他借我500元D.这里一间房可以住两个人
【解析】 D。A项可以理解为“花棉袄的外面罩着绿上衣”,也可以理解为“花棉袄罩在绿上衣外面”。B项可以理解为“他在做实验,他在水中”,也可以理解
为“他在做实验,这实验是在水中做的”。C项可以理解为“他借给我500元”,也可以理解为“他向我借500元”。D项没有歧义,应选。
【例4】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如果买家逾期未确认收货或未申请退款,系统将自动付款给卖家
B.请顾客与店主取得联系,并待店主确认订单后汇款
C.如果买家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执行“确认收货”操作,系统将默认交易成功
D.网站提醒买家最好在收到货物后对卖家的服务进行评价,因为买卖双方的评价都很重要
【解析】 A。A项歧义在于是“逾期未确认收货,逾期未申请退款”,还是“逾期未确认收货,未申请退款”。
【例5】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楼×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 C。A项“子女”的修饰限定语指代不明确,既可理解为“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也可理解为只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B项“数十位”的修饰对象不明确,既可指“数十位死难者”,也可指“数十位亲属”;D项“升级换代产品”的修饰限定词指代不明,既可指“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的升级换
代产品,也可只指“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扬州中公微博:扬州中公教育http://weibo.com/yangzhouoffcn
【例6】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伊朗的“核武”问题,已引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对此,美国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则表示乐观
B.“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要引起重视。”张老师补充道
C.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D.厂长再次强调:“这个面子还是要的”
【解析】 C。此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A项中,“对此”指代不明,可以是指“伊朗的‘核武’问题”,也可以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B项中,“考点
”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的知识点,二是学生考试的地方;D项中“面子”有歧义,或者指“脸面”,或者是它的本义,和“里子”相对。C项没有歧义。所以选择
C。
【例7】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解析】 B。此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B项“自己”一词指代不明,根据句意,“自己”可以指“首长”,也可以指“我”,因此有歧义。所以选择B。
扬州中公微博:扬州中公教育http://weibo.com/yangzhouoffcn
第五篇:浅谈句子歧义
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
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例如:
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例如:
①你为什么打他?
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例①因停顿不同,就表达出了两种意思。a句表示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b句表示自己没把握把这份报告写成功。
例②同样因停顿不同,句子含有两种意思。a句表示“你”必须得说,是指“你”一个人说;b句是指“你”和“他”两个人都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例如:
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
②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例①中的jiāo qì既可指“骄气”,又可指“娇气”。
例②中的zhì’ái既可指“致癌”,又可指“治癌”。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例如:
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②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例①中的“看病”既可指给病人医治疾病,又可指找医生给自己看病。
例②中的“锁”既可作名词,“锁链”的意思;又可作动词,指给自行车上锁。
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A.结构不固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②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例①中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
例②中的“学生家长”是指学生和家长(联合关系),还是指学生的家长(偏正关系),结构不固定也产生了歧义。
B.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例如:
①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7.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
A.施受关系不清。例如:
①反对的是少数人。
②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例①“反对的”本身有两种解释:所反对的和反对的。如果把“少数人”当作是受事者,那意思是“反对少数人”;如果把“少数人”当作是施事者,那意思是“少数人反对”。
例②如果把“老师”当作是受事者,那意思是“这个人不认识老师”;如果把“老师”当作是施事者,则是“老师不认识这个人”。
B.领属关系不清。例如:
①我们图书馆收藏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的书。
②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
例①中的“章炳麟的书”是指他写的书,还是指他收藏的书,因领属关系不明确,引起歧义。
例②中“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也因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C.修饰关系不清。例如:
①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②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例①因“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造成指“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意思不明确。
例②“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校”还是修饰“实验大楼”关系不确定,造成歧义。
8.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②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例①中的第二个分句里,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歧义,“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究竟是“张原”还是那位“老人”呢?不明确。
例②中同样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的是“张翔”还是“纸人”意思不明确。
9.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②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例①中的“这方面”指代不明,是指代“搜集史料”呢,还是指代“鉴定和运用史料”呢?
例②中的“这方面”也指代不明,是指代“欣赏一首好诗”呢,还是指代“创作一首好诗”呢?
10.“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A.“和”字引起歧义。“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①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②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
例①可理解为“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人来学校了。
例②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爷爷”两个人,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爷爷”三个人。
B.“对”字引起歧义。例如:
①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②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
例①中的“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提出的,意思不明确。
例②中是指塞族武装进攻北约联合部队呢,还是指北约联合部队进攻塞族武装呢?意思不明确。
C.“在”字引起歧义。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②他在水中做实验。
例①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车里把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
例②可以是他整个人在水里操作实验,也可以是他在水外而实验操作在水中完成,意思不明确。
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例如:
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例句因缺少标点就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a.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b.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要表示清楚。如果让人感到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又似乎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路面宽阔,可供四辆大型汽车同时行使,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例句中的“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是两侧“一共有两米多宽”,还是每侧“有两米多宽”?因没有明确限制,意思不明确。
13.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可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例如:
①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例①因缺少必要的关联词,从而造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学生会让他“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但他没有告诉。第二种是学生会决定比赛日期实行保密,但是他却违背学生会的决定,而“把比赛日期告诉给了对方”。
例②由于缺乏和“只要”相呼应的关联词,由此导致双方责任不明,造成至少有三种理解。
以上是歧义产生的一些常见的原因,当然,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甚至说话语调的长短、说话语气的强弱等都会引起歧义。但歧义都是有办法消除的。
二、歧义消除的常用方法
1.借助口语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利用句子中词语读音的变化、重音的差异和停顿的不同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
可以利用重音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或“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前者表示“只写了三封信,其他什么事情也没做”;后者表示“他一个星期里写信的数量多”。
②这种糖五毛五十粒。
可以利用停顿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这种糖五毛 / 五十粒”或“这种糖五毛五 / 十粒”。
2.借助书面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通过增设语境、调换词语、变更语序、增加修饰语、添加标点符号和添加关联词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我去上课。
可以利用加插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可以利用改换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他站在广场上,两边各站着一个孩子”或“他站在广场上,旁边站着一个孩子”。
③我要热饭。
可以利用创设语境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我要热饭,(不去洗菜)”或“我要热饭,(不要冷饭)”。
④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以利用改变结构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我想,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有关歧义知识,弄清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在阅读中能识别歧义句,在自己平时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歧义现象,做到逻辑思维严密,用语科学准确,就必定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灵活地解决有关歧义问题。
(作者单位: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